在我这20年的一组当中,竟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随笔。真可谓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然而,要为这一组随笔写点什么,却又一时无话可说。觉得该说的话大都在文章中说过了。再说,便是多余。然而,作为生命流程中的一组小结,我倒是为这20年获得的种种认识,颇有安慰之感。以至于为这20年光阴没有虚抛感到格外欣慰。
作为一个作家,仅仅是专门地写小说,就单薄了一点,也枯燥了一点,且有制作与架构的嫌疑。若是将生活当中经历的诸多机遇,诸多感慨,甚至闪念般的想法与顿悟,全都写成小说那便是文学的不幸了。须知,闪电般的醒悟、兀然斩获的一句箴言,陌生的风情,腾然而起的批判冲动,连同种种的无奈与哀叹,以及美食的花样与滋味,通常二三千把字足矣,少则几百字即可。何况,把这样的感受写出来,记录下来,与看官交流与交融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视。我想,这就是五四时期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文人写了那么多的随笔的缘故罢。俨然一个时代的百科全书一样,将历史,将各种人的喜怒哀乐悲思恐惧,乃至政治上的沉浮,自然的美景,流年的风雨,如是集体作画一样,立体的表现出来,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份重要的珍藏,让后人不仅知今,也知夕也。因而才深受后人及学人的珍视。
在我看,随笔,在某种意义下面它显得比小说更真实,也更真情。小说的作者大多更推崇想象力,几乎一律认为虚构是小说制作工艺当中不可或缺的手段。随笔则不然,既为随笔,自然是随时的记录,零距离的接触,有着第一现场的速度与品质。它也与新闻不同,随笔更讲究美学价值,讲究作家的个性、学养、出身、追求、甚至与记录者的当下心情也息息相关;它与新闻进入社会的方式不同,随笔是直接进入人的灵魂,在精神世界徜徉;随笔同日记也不同,日记不过是一个人一天行为的记录,同商铺之柴米油盐的记录没什么本质的区别。随笔是灵魂的一面镜子,真真切切地照着自己,如实如幻、如诗如画地反映着周围的社会。这就是随笔成为一代人新宠的道理。
我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似乎中国式的文人,自古以来就有远足的潜质。即所谓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样得来的感受不仅新鲜,而且还会收获别样的感触,心智的提升。将一路上的新环境、新视野、新心情、新感受,随笔记下,这样的文章既可以称之为一个人的历史,若是大而化之,也可以称之为大历史当中的一股重要组成部分。
随笔记下,看似个人感受,实则也是社会的别一种写真。至少说,会让读者的眼光更远,境界更宽,并从中得到益处。开阔了眼界这自然是没的说了,退一步讲,还可以让看官在这样的交流当中,品咂自己的情感生活,联想自己的种种经历,并开始了新的遐想,营造新的目标与想法。看官在品读当中亦会觉得生活中的万千滋味,思索的百样甘甜,以及种种纠正的必要。所以说,随笔一定不仅仅是生活的记录,也像一个人的影子一样,与众多高尚的灵魂结伴而行。
总而言之,这些年写的随笔很多,苍天在上,何止30万字?因出版家有限制,只能选择30万字作为一集。意在向更多的人,特别是喜欢阿成作品的人做一个汇报,进行一次长谈。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您把这本书打开,我们的交流就开始了。
阿成
2011年夏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