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与社会-佛教的女性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人都有一位母亲,男士拥有妻子,许多人有姐妹、女儿,女性和我们的生命是无法割离的,尤其女性和佛教的关系是至为密切。

    自古以来,中国人和西洋人对女性的看法即有见仁见智的看法。西洋人认为女性是圣洁的灵、高超的神,女人如维纳斯,是美的象征、爱的代表,女人是安琪儿,是和平的天使;相反的,中国人心目中的女性凶恶如母老虎、妖媚如狐狸精、狠毒如蛇蝎,或者说女人是败国的祸水、坏事的晦气、丧家失命的毒瘤,甚至中国的至圣先师孔夫子也曾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把女人和小人归为一类。

    其实,女性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关系至为密切,女性除了和妇女本身息息相关之外,每一个男士和女性也脱离不了关系,每个男士或有妻子,或有姐妹,纵然没有妻子、姐妹,每个男士都是在母亲的襁褓中长大的,没有了母亲,就没有生命的诞生,因此女性是一切生机的泉源。在佛教的七众弟子之中,也有女性的比丘尼、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夷,他们在佛教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女性的贡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认识。

    佛教对女性有什么持平中道的看法呢?下面分为四点说明:

    一、两性关系

    宇宙一切有情众生,虽然有智愚贤劣、富贵贫贱的种种差异,但是究其性别不外为男女之别而已。男女之间,虽然有许多相同之处,若细加推察,女人和男人也有其各自的特性。一般的观念里,男人所表现的是阳刚、力劲之美,虽然男性中也不乏风流倜傥、英姿翩翩的俊男,但是女人的美貌绝色、天生丽质是男人所望尘莫及的。古来多少文人墨客,以生花妙笔来描绘女人的绰约风姿而留下千古名著。以戏剧来说,古装戏里的小生角色,本来应该是非男人莫属,但是由女人来反串小生,扮相不但俊俏,举手投足也更潇洒,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因此民间戏剧里的歌仔戏、黄梅调,乃至电视里的历史剧,小生一角往往由女性来扮演,主要是女人比男人更美貌。

    男人遇到困难的事情,能够力排艰巨,勇往直前,表现勇者的气魄,但是女人的忍耐谦逊,能化干戈为祥和,有时也是男人所不及的。男人富有创造性、冒险性,女人的随顺、圆融,有时可弥补男人的鲁莽造次,彼此相辅相成。男人比较粗犷、豪放,女人细腻、周全,是男人成功立业的助缘。男人长于理智,女人重于感情;男人偏向刚强,女人普遍温柔。

    男人和女人不仅在生理上有种种的差异,在性格发展上也有悬殊的不同。女人由于体格比较娇弱,生理障碍多,社会地位较低,因此容易信仰入道,对宗教的向心力比男人强烈。女人因为要担负养儿育女、相夫持家的工作,比男人容易苍老,也因此容易体悟世间的无常。

    佛经上记载一位妇女由于独生爱子死亡了,伤心欲绝,丧失了理智,逢人便痴狂地问:“我的孩子在哪里?”“怎样才能使我的孩子复活?”后来遇到佛陀,佛陀告诉她,如果能找到没有死过人的人家所种的吉祥草,便能救活她的孩子。这个妇人于是认真地挨家挨户去询问,寻找那能救活她孩子的一线生机,最后筋疲力尽,沮丧绝望地回到佛陀面前,佛陀慈祥地开示她:“世间哪有不死的人?吉祥草是不可能存在的东西。”妇女一听,终于悟到人世无常至理,放下愚痴的情爱,成为佛教的信徒。

    男人在外创业,女人在内理家,体会物力维艰,相比较起来,女人比男人有布施心,懂得种植来生福报。例如佛陀住世的时代,有一位妇女毘舍佉看到出家人下雨天无法出外托钵,因此发心以汤药、粥食、衣服等八事来供养比丘、比丘尼,使他们能够不虞匮乏,安心办道。

    在过去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对于生男育女也有很大的差别,生男称为弄璋,宝贝如玉石,不仅合家欢喜,母亲也因子而显贵起来;生女则称为弄瓦,贱如粪土,全家愁云惨雾,母亲还可能遭到七出的命运。这种看法实在有很大的偏失。

    其实古来有不少的女子,无论能力、智慧各方面,不但不让须眉,其中不乏超越男人的巾帼女豪,如战国时代赵太后的贤淑,汉朝继承父兄遗志完成史书的班昭,唐朝武则天的掌理天下,宋朝与夫共抵金兵的梁红玉等,都是一时的隽秀才女;其他如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首相撒切尔夫人、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印度总理甘地夫人,也都是名闻国际的佼佼女士。她们日理万机、纵横捭阖,处事的果决明快,绝不逊于男人。我们不能因为她们是女子,就把她们看作第二等公民,而抹杀她们应有的荣耀与尊严,何况从佛教“众生皆有佛性”的思想来看,女子也是“唯我独尊”的众生。

    在我们的社会里,因为男女差别,生活因此而多彩多姿,但是男女的关系如果不能和谐,也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是非恩怨,甚至酿成悲惨的社会问题。佛教里有一个人人向往的世界,名为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顾名思义就是最为幸福、究竟常乐的世界。为什么称为极乐世界呢?因为极乐世界里没有经济的占有、衣食的缺乏,也没有男女的情欲、生死的畏惧。我们娑婆世界人类种族的繁衍,是靠着家庭组织、男女结合而生儿育女;但是极乐世界没有男女的差别,更没有男女的关系,极乐世界的众生由莲华化生,是绝对清净不染污,是究竟快乐而不痛苦。

    夫妻是五伦之一,也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开始,在我们现今的社会,如何建立美满和谐的夫妻生活,使家家为菩提眷属,而不是冤家仇敌?如何使我们的社会有健全的男女来往,杜绝怨女旷男的问题?兹从佛法的观点,提出几项对治的药方。

    首先,做丈夫的如何才能博得妻子的欢心与信任?

    1.吃饭要回家:男人在外奔波了一天,不仅晚饭要回家里吃,平常也要尽量回家吃饭,制造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增进和乐融融的气氛。回家和妻儿吃饭,就不会涉足欢乐场所,花天酒地,家庭自然不会闹风波。

    2.身边少带钱:金钱能够成就大事业,也能毁灭好前程。丈夫身边没有很多钱,就无法打牌聚赌、金屋藏娇,一切偷鸡摸狗的坏事自然不可能发生。

    3.出门说去处:有些太太抱怨先生一出门,就如同迷失于大海一样,不知去向行踪。如果夫妻到了去来互不闻问关怀的地步,表示他们的家庭生活已经亮起了红灯。

    4.应酬成双对:有许多先生以事业需要交际、应酬为借口,瞒着妻子在外面胡作非为,最后家庭变故、感情破裂。如果真的需要应酬,应该带着妻子出双入对一同参加,既可培养夫妻对家庭的共识,也让妻子参与先生的事业,做好一个贤内助,并且可以免除不必要的家庭纠纷。

    如何做人家的妻子?以下也提出四个方法:

    1.温柔慰辛劳:先生在外面辛苦忙碌了一天,尝尽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受够了委屈排挤,回到家来,为人妻子的应给予温柔慰问,帮忙他从困境中走出来,协助他从沮丧中站起来,而不是一进门就不停地数落,让丈夫抬不起头来。女人不能只用美貌来赢取男人的欢心,唯有以甜美的爱语、体贴的关怀,才能获得男人永久的感情。

    2.饮食有妙味:有人说要控制男人,先要控制他的肠胃。丈夫好不容易回家吃饭,如果妻子准备的饭菜老是清一色,无法合乎他的胃口,当然他会借口在外不回。如果饮食有妙味,餐餐色香味俱佳,他在外面饮食不习惯,自然就会按时知归,何况良好的饮食是维护丈夫健康的要方。

    3.家庭是乐园:现在社会推行美化人生运动,美化人生不仅要美化容貌、美化身体、美化环境,更要美化我们的语言、心灵、家庭。因此,做妻子的,应该美化自己,每日云鬓光鲜;美化家庭,时时洁净整齐,使丈夫欢喜回到快乐的家园,卸下他一日的疲惫辛劳。

    4.凡事应报告:夫妻是一体的同林鸟,关系最为亲密,彼此应该互相信赖、谅解,凡事应该坦诚相告、商议,没有一丝隐瞒,家庭生活自然幸福美满。

    男人和女人是构成社会的两大元素,必须男女之间彼此敬重,互相成就对方,社会才能更和谐快乐,世界才会更可爱完美。

    二、怎样做女人

    怎样做一个女人,佛教有一部《玉耶女经》,内容提到一个女子应该具足五种善事,去除五种恶事。女子应该具备哪五种美德呢?

    1.负责家务:把家务处理得有条不紊、纤尘不染,让丈夫无后顾之忧,安心发展事业,儿女回家有家庭的温暖,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有许多女性出外谋职,职业妇女固然可以增加社会的工作人口、人力资源,不过,如果夫妻彼此配合不当,而产生钥匙儿童、问题少年的种种烦恼,也不可不重视。有些女人出外工作分担家计,但整天心攀外缘,不务家事,徒然形成许多的家庭纠纷,更不可不慎。

    2.忍耐委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个家庭的物质生活,开门七件事缺一不可;精神生活的妯娌相处,侍奉翁姑等问题,也疏忽不得;纵然是小家庭,子女的教育也是头痛的课题。这些都需要女性拿出无比的忍耐力,委曲求全,做药材里的甘草,把苦涩的生活调味起来,化冲突摩擦为平和安详。

    3.守贞重节:佛教的根本五戒中有一条不邪淫戒,意思是除了正当的夫妻关系外,不做出逾越礼教的行为。女子应该严遵此戒,守贞重节,从一而终,不做出败坏妇德的事情。扩而大之,男人也应该谨行这条戒律,那么社会就没有不幸的婚姻悲剧了。

    4.敬事丈夫:夫妻之间,平时要相敬如宾,妻子对丈夫,要把他当作君王来侍奉,在生活起居上多一点体贴和照顾;尊重丈夫的人格,让他在人前很风光体面,受到人人的爱敬,妻子无形中也增光不少。

    5.和睦亲友:得人者多助。女人是男人事业的贤内助,一个女子不仅要敬爱丈夫、孝顺公婆,进而要敦亲睦邻,和亲朋好友结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丈夫及家庭铺下成功立业的好因好缘。

    女性除了必须具备以上的美德,更应去除以下五种恶事:

    1.懒惰游戏:有的妇女好吃懒做,成天沉迷于搓麻将,或是和二三朋友竟日醉心于各种跳舞嬉游的玩乐,置丈夫孩子的生活起居于不顾,没有尽到家庭主妇的职责。

    2.恶口讥讽:有的女人生性尖酸刻薄,习惯说话讽刺别人、取笑别人、诽谤别人,喜爱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窃议别人的隐私,制造无端的是非,更有甚者口出恶言、泼妇骂街,闹得鸡犬不宁,邻舍难安。与其把宝贵的时间拿来议论别人长短,何不好好地进修,增长自己的学养道德呢?

    3.异心邪念:为人妻子应该时时警惕自己对丈夫的敬爱不够,对家庭的关心不足,殚精竭虑,全心全力爱护自己的家园,不可心存异念。要打消贪爱情欲,为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而献出一切。

    4.爱慕虚荣:虚荣心是人类普遍的敌人,有人贪爱物质,有人觊觎权势,有人追求情爱,有人名、利、情都能放下,却冲不破要人恭敬的关隘。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有的女人过分注重外表,经常花费时间、金钱在外表的妆扮上,这是爱慕虚荣的毛病。佛陀曾说:“真正的美丽不是容貌的漂亮;心地的善良才是真正的美丽。”一个端庄成熟的女人,应该注重内在美。

    5.妒恨亲人:人类有一种通病,见不得别人好,譬如亲友,总要批评他两句,表示自己的不满。更严重的是原本和乐融融的一个大家庭,因为嫉妒心的作祟,妯娌之间的不合,最后终于不得不分家,另起炉灶。

    过去有位女子家境贫寒,沦为乞丐,有一天行乞到一座寺院,恰巧这一座寺院正在举行大法会,这位女子赶快掏尽口袋,找出辛辛苦苦乞讨而得来的一枚铜钱,布施供斋结缘,种植将来的福田。住持大和尚知道了,赶快亲自接待,并且为她祈福。法会结束之后,这位女子继续到别的地方乞讨,走到一片树林,不知不觉就躺在树下睡着了。

    事有凑巧,当时的国王刚刚失去了贤淑的皇后,痛不欲生,大臣们劝国王到野地狩猎散心,国王走到这片树林,突然看到一道灿烂的光明,趋前一看,一个衣衫褴褛,却是丽质天生、千娇百媚的女子睡卧在落叶上。国王一见钟情,就把这位供僧得福的女乞丐迎回皇宫,并且立为皇后。

    当了皇后的女子,感念诸佛菩萨的庇佑,叫人备办十车的珍玩宝物,浩浩荡荡到寺院去还愿谢恩。她一路上思考着:“当初我只布施了一枚铜钱,住持大和尚就亲自出来招待我,今天我准备了这么贵重的礼品,全寺的出家人不知要如何重视与感谢?”

    到了寺院,祈福法会如仪地进行,却始终看不见住持方丈的影子,皇后闷闷不乐地回宫,后来大和尚派人告诉她:“皇后,当初你虽然只布施一枚铜钱,然而那是你的全部所有,尤其你以诚恳恭敬的心来供养三宝,物品虽薄,功德无量,因此大和尚要亲自为你祝祷;今天你带了众多的财宝来布施,但是这些只是你所有的九牛一毛,况且你心存虚荣骄慢,着相供养,功德自然有限了,所以由知客师父为你消灾就可以了。”

    “爱慕虚荣”,这一恶就足以偷窃我们的功德,何况五恶齐身,将如何危害我们的慧命,是可想而知的事。如果以上五恶去之唯恐不及,五善行之唯恐不快,必能远离罪恶深渊,日趋善道。

    同样在《玉耶女经》中提到要做五种女人:

    1.母妇:妻子对待丈夫要像慈母照顾子女一样,给他温暖慰藉,给他慈爱鼓励,使丈夫在外遭遇困难委屈,回到家里有倾诉的对象;丈夫在外面受到迫害打击,有疗养创伤的场所。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微不至,是无私不求酬报的,妻子对丈夫也要有这种只求成就对方,不求回报的胸襟。

    2.臣妇:妻子对待丈夫要像臣子侍奉君王一样,竭尽所能辅佐他,贡献智慧协助他,使丈夫的事业蒸蒸日上;丈夫有偏失,要像忠臣为国一样直言劝谏他,不能让丈夫蔽于谄媚奉承。

    3.妹妇:为人妻子要尊敬丈夫如兄长,彼此友爱,互相提携,情同手足,亲如一体。

    4.婢妇:有时太太会对先生抱怨说:我就像你家的女佣,做不完的家务事,领的是天下最廉价的工资。太太们不要埋怨,这是自己分内应做的事,当下承当,就以家里的婢女、管家的身份来服侍丈夫,让他得到全天下最好的服务。

    5.夫妇:夫妻本是同命之鸟,关系最为亲密,彼此要互相帮助、鼓励,同甘共苦,永不变心。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女性、伟大的妻子、伟大的母亲,例如孟子的母亲关心子女的教育前程,三次迁徙居所;岳飞的母亲教子移孝作忠,刺背砥砺;黔娄的妻子主张:“斜而有余,不若正而不足。”坚持丈夫的矢志,名留千古;乐羊子的妻子断机劝夫,努力向学。这些都是女人中的模范,给世间平添了许多的光彩。

    世上至真至诚的爱莫过于母亲对子女的爱护了,佛经上说:“佛陀视一切众生如唯一的佛子罗睺罗,佛陀爱一切的众生如病重的孩子。”如果世间上的人人都能发挥母亲爱子女、佛陀爱众生的至爱,人间哪里还有暴戾不幸的事呢?

    三、妇女与佛教

    在佛教里面修行有成,利人淑世,勤修功德,甚至开悟证果的女性不在少数。在佛教里女性是受人尊敬的,佛教的兴扬,女性占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法华会上的龙女以8岁的幼龄,成为智慧第一文殊师利菩萨的老师,并且当下成就佛道。《大宝积经》中的妙慧童女,也以8岁的年纪,向佛陀提出如何断惑开悟的问题,震惊全座,并因此启发小根小器的二乘对大乘的信心。

    《维摩诘经》中的天女,深契无所得空的微意,当场将舍利弗变成女身,折服了声闻弟子中智慧无双的舍利弗对女性的轻慢心,她告诉佛弟子们成佛只在自性上用功夫,不在男女形相上起差别,而提高了女性在佛教的地位,为大乘佛法开拓了新内涵。

    一乘佛法的《华严经》描写善财童子参访53位善知识,追求真理的感人故事。其中女性的善知识就占了十几位之多,如休舍优婆夷、自在优婆夷、慈行童女、有德童女、师子□呻比丘尼、婆须蜜多女、夜天女神等,她们都是对佛法有独到体证的大善知识,故能趋导善财童子进入法界之境。

    女性除富有慈悲心,知道布施结缘,广求多福之外,其中智慧洋溢、善于说法、导人入信的龙象也不在少数。如胜鬘夫人发十大愿心,说大乘佛法,作狮子吼,阐扬如来藏思想;鸠摩罗什的母亲耆婆不但自己舍弃王宫的荣华富贵,并且度子出家,教育儿子成为佛门的龙象,对经典的翻译留下无与伦比的贡献,耆婆对儿子这种不占有的无私大爱,实为天下父母爱护子女的楷模。

    《诸经要集》有则故事:

    末利夫人虔信三宝,严守净戒,有一天,听说丈夫波斯匿王因为细故要杀掉御厨,当时正在受持八关斋戒的末利王后,突然向国王要求喝酒作乐,并且指定要这名御厨亲自烹煮一些下酒菜,国王非常纳闷,问末利夫人说:“你平常就滴酒不沾,况且现在又是你持守八关斋戒的日子,为何甘冒犯戒,动念饮酒呢?”

    王后平静地回答:“我听说这名御厨触怒了大王,犯了杀身之罪,今天不请他煮一些美味可口的酒菜来品尝,从今以后,我再也吃不到天下第一的佳肴了。”

    波斯匿王听了非常惭愧,由于自己一时的怒气,差点杀害了一名优秀的臣僚,因此下令赦免御厨的罪,更加重用他。末利王后以她的智慧感化了暴怒的国王,慈悲地救了御厨的生命,是一位母仪天下,悲智双运的伟大女性。

    佛陀的姨母大爱道夫人,抚养幼年的悉达多太子长大成人,佛陀成道后,她身先表率带领500位释迦种族的女子出家,而且纡尊降贵,接受八敬法的要求,为佛陀“四姓入佛,同一释姓”的精神,作了最具体的脚注。比丘尼教团得以成立,大爱道是功不可没的第一人。

    韦提希王后和频婆娑罗王夫妇是佛教的虔诚信徒,是原始佛教僧团能够蓬勃发展的伟大护法。后来他们的儿子阿阇世王听信提婆达多谗言,将国王夫妇囚禁在牢窖里,准备害死他们,韦提希夫人慨叹娑婆世界的好斗多苦,萌发厌离之心,求生他方清净国土,佛陀于是为他们说《观无量寿经》,使娑婆世界首次听到西方极乐净土的殊胜法门。

    没有大爱道的发心出家,就没有比丘尼教团的成立;没有韦提希的请法,净土思想将无法宣扬于娑婆。有了这些卓越的女性,或者为众生请转法轮,或者自伸广长之舌,宣说妙谛;或以慧光破除诸暗;或持悲心济拔沉溺,使弘法利生的佛教事业,增添无比的光彩。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推动唐代佛教摇篮的隋朝,对佛教采取护持的政策,使佛教经过长期战乱,得到养息的机会。也由于融合中国文化的特征,到了唐代终于大放异彩,睥睨古今。而感化隋文帝信奉佛法、护持佛教的即是觉先比丘尼,隋文帝尊奉她为师父,大力复兴佛教,成就许多伟大的建树。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性情暴烈,杀害大臣,株连无辜,幸好当时有一位虔诚信佛的马皇后经常劝诱他少开杀戒,免了不少冤狱;民国初年上海哈同夫人罗迦陵居士,发心盖了一栋房子让出家人挂单,并且斥资助印大藏经,创建华严大学,致力于佛教文化、教育事业的宣扬。

    香港林楞真居士对佛教有诸多的贡献。她笃信净土法门,功行深厚,有一天忽然邀约朋友说:“明天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请各位来帮我念佛。”

    第二天大家如期前往,看到林居士好端端地正在用早斋,神闲气定,毫无示寂往生的迹象。早斋用毕,林居士劝请大家念佛,然后就在众人虔敬的念佛声中,安然地往生了。

    另外,吕碧城居士发心远至欧美宣扬佛教,把菩提种子播洒于西方,并倡导素食,种植慈悲善根。张清扬居士护持佛教、恭敬三宝不遗余力,抢救僧伽于囹圄之中,大作狮子吼于混沌乱世,可说是台湾佛教开拓初期的护法长城;新加坡的毕俊辉居士,为慈航法师的弟子,曾当选为世界佛教友谊会新加坡分会的主席,担任菩提学校的校长,其培植新加坡的菩提幼苗,功不可没;叶曼女士召开世界佛教友谊会,以卓越的表现,赢得各国代表的赞赏,当选该会的副主席,为国家做了极为成功的国际联谊。

    妇女对于佛教,功德巍巍,难以言喻。两千多年来佛教的兴扬与发展,妇女扮演了推舟掌舵的重要角色,妇女对佛教的巨大贡献,仅约略提出四点:

    1.妇女的布施护法:由于妇女们的布施净财,一栋栋庄严巍峨的殿宇寺院得以兴建;由于妇女们的护持道场,一次次殊胜圆满的法会活动才能成功举办。如果没有妇女的发心乐施,佛教哪有今日兴盛的情况?我们能够安心在寺院道场拜佛学法,应该感谢幕后功臣的佛教妇女为我们所做的种种功德。

    2.妇女的奉侍服务:不管走到哪个寺庙,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妇女在那里服务工作,她们或者到厨房拣菜、典座、行堂、端茶,或者在佛堂抹桌、扫地、擦窗、抬物。在家里,她们是女主人、少奶奶,雇有管家、工人来侍奉,但是到了寺庙,她们系上围裙,竞相服务,不怕油腻、肮脏、劳累;在服务奉献中,她们长养了菩提,增益了福慧,也促使了佛教的兴隆昌盛。

    3.妇女的度人信佛:妇女普遍有良好的口才,比较肯主动招呼他人,妇女不仅自己信仰佛教,也积极地接引初机者入信,为佛教接引许多新的有缘人,使许多人因亲近佛法而改变了人生观,社会因此得到了净化。

    4.妇女的社会福祉:妇女富有悲悯心,看到社会有不幸的事件,多能解囊相助,出钱出力,救灾救难,为人间增添温馨,给社会带来福祉。譬如有些妇女利用闲暇,组队到幼儿院为儿童洗涤衣服,洗手,做羹汤;到养老院为老人清扫环境,作护理医疗等,发挥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几年来,接受有功社会慈善公益事业表扬的佛教妇女日益增多,充分显示妇女在福利社会的伟大工作中,其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

    四、对妇女的期望

    这个人间缺少不了妇女,没有了妇女,人间是充满缺陷的一半世界;佛教更需要妇女,没有妇女的参与,佛教将无法迈步前进。妇女和人间、佛教的关系既然如此密切,妇女本身又应当如何自我期许,为家庭、社会、佛教提供一份力量呢?以下提出四点对妇女的期望:

    (一)以慈悲美化社会人心

    女性的让人喜欢亲近,不只是因为容貌美丽,更重要的是有一颗慈悲的心。譬如观世音菩萨经常变现为女性的样子,我们口中经常称念:“观世音菩萨”,身上佩戴菩萨圣像,心里忆念菩萨圣容,并且把菩萨安置在家中最好的地方。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如此受到世人崇奉呢?因为观世音菩萨是女性大慈大悲的表征,人间需要菩萨的慈悲来美化,使我们的社会更温馨、更祥和。

    过去有一位青年爱上了一位女子,两人感情亲密,最后论及婚嫁,女方为了试探男方的诚意,要求以男方母亲的心作为聘礼,才答应嫁给他。这位青年在爱情、亲情的一番交战之下,最后选择了爱情。趁母亲熟睡的时候,以刀剥取了母亲的心。黑夜中青年双手颤抖地捧着母亲血红、温热的心,慌乱里跌倒在地上,母亲的心滚落在尘埃,对着一脸惊恐的孩子说:“孩子,你跌疼了没有?”

    我们的社会需要母亲这种无怨无尤,至爱无悔的慈悲来净化、转化。妇女们要本着自己天性所长,人人做白衣天使,把健康带给有病的众生;人人为慈悲小姐,为私心私利的人群服务;人人当观世音菩萨,让社会大众都能秉持自他互易、怨亲平等、人我一体的观念,让我们的社会能够达到“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和乐无争的境界。

    (二)以忍耐化解暴戾之气

    女性自来善于忍耐,为人母者终生为儿女辛劳,推干就湿、乳哺喂育,从不嫌弃孩子,对孩子的耐心是男人无法匹俦的。譬如孩子哭了,父亲只要抱个3分钟就要求换母亲抱,而母亲抱了一辈子也不嫌烦。女性一天到晚忙着煮饭、洗衣、拖地等日常的家务工作,晚上还要痴等丈夫回来用餐,甚至枯守至深夜还不见人归来,一天天、一年年地等下去,把壁上的日历变成了两鬓的霜白。倘若由男人来守候,不出三天,家庭必定闹风波。像这种操劳家务要忍耐,生儿育女要忍耐,帮助丈夫发展事业要忍耐,孝敬公婆要忍耐,女人一生不知要忍耐多少?

    世上勇敢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忍耐的力量很难养成。盛怒的时候,把拳头打出去轻而易举,握住拳头忍抑退让何其艰难;伤心的时候,热泪滚滚容易,能够噙住眼泪,化悲愤为力量,需要何等的功夫。

    女人的忍耐美德就是天下最大的力量。今日的社会仍有暴戾之气,杀盗淫妄的案件时有发生,社会的治安尚难高枕无忧。社会需要以女性的忍耐来化导、匡正,化争斗为谦恭,才能转暴戾为祥和。

    (三)以灵慧增加人间色彩

    女性的灵巧慧性,兰心蕙质,为人间增添了多少美丽的色彩。譬如丈夫出门工作,太太把丈夫打理得清清爽爽;儿女上学读书,母亲把孩子装扮得漂漂亮亮;一天家居生活,把家庭环境整理得干干净净,从家中一幅画的摆设、一盆花的插放,都可以显出女性的灵思巧慧。

    职业妇女在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家庭主妇参与社会各种善事义举,也为社会带来多少的福分。佛教的妇女应该发挥智慧,或者从事施诊、育幼、养老的慈善工作;或者执教讲坛,培育英才;或者著书立说,从事文化事业,以丰富社会,照耀人间。

    (四)以和平创造大众福祉

    佛教妇女要发挥和平随顺的性情,在家中和善亲人,在族里敦亲睦邻,在社会谦恭随缘,甚至做一个世界和平使者。唐朝的文成公主信仰佛教,为了唐朝和西藏的关系,嫁到了西藏,把佛教也带到了西藏,为西藏佛教的发展流传,播下了重要的种子,并且把唐朝的文化传扬于西藏。今日的佛教妇女接受各种专业训练,更可以透过各种途径,为佛教做一名和平的使者。

    人人都有一位母亲,男士拥有妻子,许多人有姐妹、女儿,女性和我们的生命是无法割离的,尤其女性对佛教的关系是至为密切。女人应该开发自己的本能、自尊、特长,不断地提高自我的素质与地位。

    1984年7月讲于台北“国父纪念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