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与社会-佛教的时空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从佛教轮回的法则来看,

    众生的生命是无尽的,

    不仅是空间无边无际,

    连时间也是无穷无尽、不可限量的。

    时空,包括了时间和空间。时间,是往古来今,竖穷三际;空间,是百界千如,横遍十方。对大部分的众生而言,时空就像呼吸一样,日用而不觉,依各人根基的深浅而有不同的领悟。蜉蝣朝生暮死而不怨,人世七十寒暑而不足,各自囿限在一己狭小的生存时空中。但是,从佛教轮回的法则来看,众生的生命是无尽的,不仅是空间无边无际,连时间也是无穷无尽,不可限量的。如果我们能够参透时空的真谛,就能从东西南北的空间中解脱,从分秒日月的时间里破茧而出,到达“处处清凉水,时时般若花”的逍遥境界。

    对于佛教的时空观念,以下分为四点说明。

    一、一般众生的时空

    所谓“一般众生”,不仅指我们人类凡夫,也包括了天、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五趣众生,这六道众生的时空,是什么样的时空呢?

    我们先从时间上来说:

    1.刹那:佛教里,最短暂的时间单位叫做“刹那”,以现在的时间来算,大约等于1/75秒,是很短暂的。在佛教里面如何计算这么短暂的时间呢?

    一念,就是一个念头、一个想法,它有90刹那。

    一刹那,有900个生灭。

    一昼夜,有3282万刹那。

    可见刹那的生灭很快,我们现在看花,是如此的红,叶子是如此的绿,而花和叶在时间里面刹那不停地生灭,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凋谢,它们是在每一刹那的时间中不停地生长、凋萎的。譬如桌子,我们看到它好好地放在这里,但是如果让科学家用放射线或显微镜来照射,可以看到木材里面的纤维组织有伸缩变化,在刹那之间不停地坏灭,过几年就会腐朽。

    世上哪有不凋谢枯萎的花草?又哪有不耗损毁坏的桌子?就是因为一切事物都在刹那之间生生不息,也在刹那之间灭灭不已,所以俗话说:“少壮一弹指,六十三刹那。”年轻人一弹指就是六十三刹那,短暂的光阴迅速消逝,年轻的岁月转眼成空。刹那,是非常快、非常短暂的。

    2.阿僧祇劫:长的时间,佛教称为“阿僧祇劫”,阿僧祇劫非常非常的长,长到难以形容。以下将“阿僧祇劫”里面比较短暂的两个时间单位作个说明:

    “芥子劫”:就是在方圆10千米的立方体大城里,装满芥菜子粒,每隔100年取出1粒芥子,直到取完为止,这段时间就叫做“芥子劫”。这一段时间到底有多长,恐怕要用多位的计算机才能算得出来。

    “盘石劫”:就是一块1万立方米的大石头,每隔100年用砂纸磨擦一次,一百年、一百年地擦一次,直到把大石头磨灭了,整个擦成粉末,就是“盘石劫”,这种时间更长。

    在佛教里面,“芥子劫”和“盘石劫”都只是小劫,至于“阿僧祇劫”这样的大劫更是无量无尽,不可言说的。

    3.各种众生的寿命:众生寿命无定,像水面的泡沫,忽然生起,又忽然消灭,各有不同的寿限。人,通常只能活到100岁左右,而蜉蝣的生命却是早上生晚上死,这种朝生暮死就是蜉蝣的一生光阴。乌龟是世上最长寿的生物之一,可以活250年,而类似感冒的病毒只能生存3小时,这种250年和3小时虽然相差极大,却也各是一生。大象和海豚可以活90年,牛马猴狗能活15~20年,老鼠能活3~4年,蚊子、苍蝇却只能活5~7天,这也是它们的一生。

    这许多众生的寿命,无论是朝生夕死也好,是3小时、100年、250年的寿命也好,用尘世的观念来看,也许很长,但是在无限的时空里面,还是很短暂的。为什么呢?因为经典记载,人上面是“天”,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天,叫“四天王天”,“四天王天”里的人的天寿,换算成人间的岁月,是25000年;再上一层是“忉利天”,有10万年的寿命;“夜摩天”有40万年的寿命;“兜率天”有160万年的寿命,还有更高的“化乐天”,“化乐天”里的人有640万年的寿命。

    如果由欲界天再往上说到色界天,那就更不可思议了,色界天里“他化天”的众生换算成人间的岁月,可以活到2560万年,是我们一般人很难想象的。再往上还可以追溯到无色界天,无色界天里的众生可以活过8万大劫,8万大劫的时间更是长到人类所无法想象的。然而不管多么长的时间,依然是在生死的流转里翻腾,不能超脱时空的囿限。

    在无间地狱里的饿鬼更是难以翻身,不但身心无间,时间无限,受罚受罪的苦更是难以名状。经上有一个“饿鬼等痰”的例子形容的很好:在地狱里有个受罪的饿鬼,长久没有东西吃,觉得饥苦不堪,日日引颈盼望有什么东西可以果腹,好不容易发现有一个人要吐痰,看准了这个天大的好机会,饿鬼就眼巴巴地等吃这一口痰。他等了又等,看着城市倒坍、城市修复、城市倒坍、城市修复,修好了又倒坍,坏了再修好、修好了又坏……如是城好城坏各七次,无数时间悠悠飞逝之后,他才等到那一口痰。地狱里无日无夜的漫长时间,实在非常可怕。至于空间,在佛教里面,大的空间叫佛刹、虚空,小的叫微尘,名称虽然不同,却都指称三千大千世界,它是无边无量无限无涯的。

    宇宙到底有多大呢?以现代科学的立场而言,我们现在站立的地球上面有一个太阳,据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证实地球的体积只有太阳的一百三十万分之一,换句话说,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而在辽阔的虚空之中,一个银河系有1000亿颗以上恒星,宇宙里面已观测到的天体离地球约137亿光年……由此可知,宇宙是何等的浩瀚深奥。

    再从微尘方面来说:现代物理学上把物质分解成小的单位,叫作原子、电子、中子,而微尘是比中子更细微的。这就像牛毛很细,可是牛毛的尖端用高倍的显微镜放大来看,还可以发现更多更小的成分,这种比一般观念所认识还要细微了几万倍的情形,就是微尘。我们的小拇指表面上干干净净的,实际上却寄生了成千上万的细菌和尘埃;一只小小苍蝇的眼睛由四万个小眼组成,这些空间都是极细极微,是人眼所不能见的。

    经由各式各样科学仪器的探测分析,科学界对于我们生存的时间、空间作了种种广袤深微的解说,可知宇宙实在太广太深了。但是在佛法里,这种说法还是很浅小的,佛法里的时间和空间,都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是无量无边的。

    二、现实生活的时空

    在广大的宇宙里,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与时间和空间紧密相连,离不开时空关系。一个人做人好不好,处事顺不顺利,要看他对于人际关系如何处理,对于时间的久暂怎么把握,对于空间的分寸如何安排,不注意时间,行事太快太慢,都会引起别人的憎恶;不了解空间,占了别人的位置,抢了别人的优势,别人也不高兴。所以,时空对于我们人生关系甚为重大。

    在现实生活上,有人感到时间不够用,分秒必争;有人觉得光阴漫长痛苦,度日如年;有人贫无立锥之地,世上无处可容身;有人良田广厦万顷,连月球上的大地都想买,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时间是世界上最公正的东西,贫者不少一分,富者不多一秒,一切权贵威势,都不能夺。时间是世界上最能干的法律顾问,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切是非爱憎功过,俱由时间裁判。时间是道德的公证人,所谓“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人格尊卑,久而自见。

    在现实生活里,时间的脚步是三重的,人生七十古来稀也好,人生七十才开始也好,众生的生命都在“过去、现在、未来”三重时间里悠悠度过。“过去”的时间已经悄悄消逝,永远不回头了;“现在”的时间像箭一般地飞走,转眼即失去踪影;“未来”在犹豫中慢慢地接近、接近,忽然之间又擦身而过。这种种易逝成空的情形,许多诗人都感慨过,譬如: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唐〕杜牧)

    莫怪世人容易老,青山也有白头时。(〔清〕骆绮兰)

    这是说:世间最公平的是使少年变成白发的岁月,不管你有钱没钱,体壮体弱,一旦年龄老去,头发都会变白。青山有寒霜之时,人也有白头之日。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宋〕陆游)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宋〕王九龄)

    这是说:人人会老,年年易老,人生就在岁岁年年的爆竹声中瞬息消逝了;生命在“咕咕喔喔”的鸡啼声里一日日度过,岁月在“嘀嘀笃笃”的马蹄声里一程程消失,无论如何,生命最终都会在无穷的时间里老去。佛教说生死流转、诸行无常,像白居易的诗:

    顾我长年头似雪,饶君壮岁气如云。

    朱颜今日虽欺我,白发他时不放君。

    我们学佛法的人之所以要苦苦修行,就是为了在无限的时空里证入菩提,在刹那的时光中掌握永恒,在一花一木一水一石中契悟无上的妙道,得见无上的法界。

    在现实生活里,要看破的不仅是时间,还有空间。有人上山与山争土,有人填海与海争地。土地诉讼案件层出不穷,是活人与活人争地;许多公寓大厦挖取坟墓兴建,是活人与死人争地。不但人与人为了争夺生活空间而兴讼,国与国也为了扩展生存空间而起干戈;大千世界的一切战争几乎都是为了生存空间而战。其实,“良田万顷,日食究竟几何?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人间各种有形无形的空间,尽皆幻渺;三界忽存忽亡的空间,都是心识。白居易另有一句诗说得很好: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

    所谓“世间树木有千载,人生荣枯无百年”,也是同样的意思,无非是劝大家脱离我执、假相,舍弃生死无常的种种苦恼,进而离苦得乐。在现实生活里,常常有许多难以度过的时空在折磨人,使人痛苦焦虑、彷徨失措。例如:

    凌晨三点半,伤心病榻眠;

    受屈无处诉,失意痴迷时;

    绝病宣布日,逃犯容身难;

    贫无立锥地,妻儿哀哭啼。

    还有一首打油诗说得更详细:

    人约黄昏后,玉人不来时;

    升学联考日,榜上无名时;

    生离与死别,伤心断肠时;

    初次为人母,阵痛难产时;

    卧榻辗转侧,不能入眠时;

    少年好械斗,父母着急时;

    内急肚腹痛,寻觅厕所时;

    全力去竞选,开票落选时;

    机车迎面撞,紧急煞车时;

    犯罪难逃避,宣布刑期时;

    沙场百千米,推进困难时;

    眷属不和谐,吵闹分家时。

    在现实生活里,最难度过的时空实在太多了。像上面说的失约、落榜、生产、卧病、如厕、翻车、判刑、夫妻失和以至生离死别,这些痛苦煎熬的时空,几乎人人不能免,也常因而引起纷争:这个位子是我的,这个东西是我的,这块地是我的,你不能动;你迟了2分钟误了班机,未能及时上机而逃过了一场空难,捡回一条命……现实生活里的人生,真是一种空花水月的人生;现实生活里的时空,也是一片空花水月的时空:

    1.空花人生:在花开花谢的时光里,人会悠悠忽忽地老去,今年的花与去年的不同,今年的我也已经不是去年的我了。就像下面几句诗说的:

    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早时不算计,过后一场空。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空水人生:这世上只见千古流漾的水光,不见千古不灭的色身,举两句诗来说: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

    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过。

    3.空月人生:一团明月照千古,可是在现实人生里,有谁能像月亮一样长存不灭呢?其实月亮也有圆缺盈亏的时候。古人曾经一再感叹这种人生的无常易逝: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现实生活里面的时空,如空花般旋开旋落,如水月般如幻如影。世间的一切如明日黄花,枯萎不再,唯有法缘是永久的,佛理是不灭的。就像下面这首诗所说:

    启建水月道场,大作空花佛事,

    降伏镜里魔军,求证梦中佛果。

    三、圣者解脱的时空

    佛教里有许多修行得道的圣者,他们的心性无恚无染,他们的生活离苦离妄,他们的时空是一种大解脱大自在的时空,和一般众生不同。

    例如修行禅定的圣者,经由息心止念而进入甚深微妙的法界里,有时候能神超形越,“促一刹那而非短,延无量劫而非长”,不受时空的影响。像近代的虚云老和尚,他在陕西翠微山修行的时候,有一天淘米做饭,在等饭煮熟之前,他顺便打坐一会,这一坐就在山洞里入定了。等到出定之时,米饭早已霉坏,算算时间,他这一坐竟然坐了半年之久,真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佛教里的圣者常常摆脱有限的三度时间,而神游于法界的时空里,他们的清净自性充塞宇宙,无时无刻不在;他们的圆满法身遍布虚空,随地随处安住。日中一食而不饥乏,树下一宿等然极乐,他们的时空是一种“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时空。好像懒融禅师,他舍弃了富贵荣华的生活而出家,一鞋一衲隐居深山修行,不问红尘世事。他的妹妹不忍他日子过得太困苦,就带了些衣服食物送到他修行的山洞来。懒融看到妹妹送了东西来,也不睁眼,也不讲话,依旧一动不动地趺坐,他妹妹忍不住气从心上起,把衣物往洞里一放就走了。这一走,白云变为苍狗,沧海变为桑田,漫长13年过去,他妹妹挂念着他,忍不住又上山来探望,见了面,懒融禅师还是像石头一样坐着,13年前送来的衣物还是一动不动地放在那里,早已灰尘遍布。

    元朝的高峰原妙禅师也是在山洞里修行,洞口原有梯子供上下,他爬上洞口后,就把梯子抽掉,从此绝足不出。当时有些人认为他很可怜,衣服没有换洗,身体不能沐浴,须发无法修剃,没有好食物吃,山洞狭隘得连散步一圈都不容身,既没有人可以倾诉讲话,也没有师友来往。可是高峰妙禅师却能忍人所不能忍,能人所不能:他的衣服虽然没得换,可是法相庄严;他的身体没有水可以沐浴,可是身心清净无染;他的须发虽然没有剃,可是痛苦烦恼却连根拔除;没有佳肴珍馐,却能每天禅悦为食,佛法和真理的美味无穷;没有朋友,大自然的树木花草却都有无限的生意,所见无非般若,所缘皆是妙谛,他的快乐是无可言说的。

    这些圣者解脱的时空里,有种种逍遥自在,不是我们现代这个物欲流行的社会所能企及的。现代人只知道拼命追求物质的享受和感官的满足,而忽略了精神的安谧自在,欲望越多,越是贪婪痛苦,徒然陷身在骨岳血渊的魔界而无法自拔,真是可怜。宋代诗人陆游曾经做过一首诗说:

    身如巢燕年年客,心羡游僧处处家;

    赖有春风能领略,一生相伴遍天涯。

    许多人每当工作繁重,生活沉闷,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就出门旅游一番以求解脱。有的去东南亚或日、韩等国散心,有的远赴欧美、南非消气,临渴才要掘井,是不能拥有彻底解脱的时空,远不如修持佛法、了生脱死来得实在。真正在佛法里成道入圣的人,能从一刹那中证入永恒的世界,从一沙一石中见出无边的虚空,无量法界无边刹土都在我的心内圆成,又何必苦苦向外骛求呢?

    禅宗里的许多禅师都有这种解脱时空的本领,他们一念放下就是一切放下,一切放下就能“心游邃古,一念万年”,不但不受时空的束缚,而且能穿透时空的迷障,截断众流,与诸佛契合。例如云门宗的祖师“灵树接首座”的典故,便是一个注解:

    后梁时代,在现今广东省曲江县附近曾有一个灵树道场,由知圣禅师驻锡弘化,僧众几百人,却缺乏一位首座和尚住持。有人劝知圣禅师说:“如今寺里僧众颇多,也该遴选一位首座和尚来住持了。”

    知圣瞑目沈思,静静地回答说:“本寺的首座早已降生,正在为人牧羊,不要急切。”

    过了几年,仍不见动静,寺里的人再度请求设立首座。知圣禅师微微颔首:“快了,快了,本寺的首座已经出家为僧了,请大家忍耐。”

    好多年过去,首座的法座依然虚悬如故,有人追问起来,苍老的知圣含笑说:“因缘渐渐具足了,我们的首座已经在参访行脚、参禅悟道了。”

    知圣禅师说了这话以后,依旧每日澄心净虑、如是不变,一晃又是22年过去。寺中弟子眼见知圣日渐垂暮,无不忧心,便再度启请设立首座。知圣望空而笑,安慰大家说:“等了这么多年,我们的首座终于度越五岭向南方来了,请大家再等些时。”

    说完,又回到方丈室里静坐去了。大家面面相觑,议论纷纷。这事过去不多久,忽然有一天知圣禅师吩咐整理首座住的寮房,而且亲自察看。不到几天,灵树寺的寺钟大鸣,知客传达住持的指示,要大家披上袈裟,齐集山门外迎接首座。大家随着垂老扶杖的知圣禅师伫立山门,片刻之后便见一僧托钵跛行而来,正是云门文偃。

    知圣笑着问:“法座虚悬了几十年,你为什么迟到今天才来?”文偃恭敬合十回答:“一切因缘皆由前定,原不在乎时间的迟速和空间的远近,我不是终于来了吗?”

    知圣会心一笑,随即率众弟子将文偃迎上大殿升座,成就了这一段“灵树接首座”的佳话。

    1943年,虚云老和尚就是在云门寺中振兴云门禅风的。

    这些禅师的生活何等逍遥自在,他们的时空何等超越亘古,相形之下,现代人满腹山珍海味而不餍足,满心功名利禄而不安适,卧席梦思而睡不着,住别墅大厦没有安全感,日争夜逐,勾心斗角,不能享受“无边风月眼中眼,不尽乾坤灯外灯”的无限时空生活,岂不可惜?

    四、如何利用时空

    佛教里有一句话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宇宙是现象世界的时空,法界是心灵世界的时空。意思是说:会运用时空的人,他的时间是心灵精神的时间,是往古来今纵心自由,禅机禅用无限的。相反的,不会运用时空的人,他的时间只是钟表刻度的时间,受钟表指针的支配,一小时不会多,一分钟不会少,浑噩而有限;他的空间只是地域里程的空间,受尺寸指标的局限,一千米不会增,一米不会减,狭隘而有限。就好像有一位信徒问赵州禅师:“十二时中如何用心?”

    赵州从谂双眼一瞪:“你是被十二小时支使得团团转的人,我是使用十二小时恰恰当当的人,你问哪种时间?”

    聪明的人懂得恰当利用时间空间,活得顺心适意;不聪明的人只会被时间空间支配得团团转,奔波忙碌不已。一智一愚,高下立见。《吕氏春秋》里有一则“刻舟求剑”的寓言,很能说明这种昧于时空的情形:

    楚国有一个人乘船渡江,船行到江心的时候,他的佩剑不小心掉到江水里,别人劝他赶快下水捞取,他一点都不着急,只用小刀在船舷边做了个记号,洋洋得意地告诉大家说:“我的剑从这里掉下水,等船停了再从这里把剑捞起来就行了,急什么?”别人告诉他船是不停地行驶,水不停地流动,掉下去的剑不可能一直跟着船走,时间一过,空间一变,就拿不回来了。他不相信,等船靠了岸,他就在记号边打捞,当然是拿不到的,因为时空不对了。

    有些人到社会上服务,只想拼命赚大钱,日夜不停地投机使诈,费尽心机捞钞票,一个月赚上1万、2万、3万,一年几十万,终其一生也不过捞到百千万。扣掉买衣、吃饭、交际应酬的花费,剩下来的也没有多少,为了这些钱就舍弃了一生的理想和快乐,究竟有什么意义?他的人生价值究竟在哪里?耗费了宝贵的生命和光阴,只为换取几张钞票,为什么不用宝贵的生命光阴去求取真正的幸福之道呢?

    我初到台湾的时候,不但衣衫鞋袜旧了、破了没得换新,就是想有一支笔、几张纸来写文章都不容易,往往挨饿受冻地等了几个月都等不到。看到别人诵经做法会、募捐化缘弄到了许多钱,高高兴兴地置大衣、置食物,我一点都不羡慕,也不因此觉得贫穷、苦恼;天气冷的时候,我出门晒太阳,没有人说我不可以晒太阳,太阳是我的衣,多么温暖;天气热的时候,我到树林里吹吹凉风,没有人说我不可以乘凉,风是我的衣裳,多么自在;我看树木花草,树木花草是我的法侣,没有人能禁止我,我的法侣何其多;我走过山河大地,山河大地给我无限的法喜,没有人能掠夺去,我的法喜何其充盈。只要心胸开朗宽阔,天地日月都是我们的,我们就能容纳一切时空;如果怨叹人生穷蹇窘迫,随时随地都是贫贱不安,一切时空都成了我们无边苦海的无间地狱了。

    有一个年轻人看到一位白发皤然的老翁,问他:“老先生,您今年高寿几何呀?”

    老先生含笑回答:“4岁,我今年4岁啦。”

    年轻人吓了一跳,左看右看都不像:“老先生,不要开玩笑了,您头发这么白,胡子这么长,怎么可能只有4岁呢?”

    “真的呀,我真的只有4岁。”老生先和蔼地解释说:“我过去醉生梦死,自私自利,枉自空度了大半生,一直到4年前听闻佛法,才知道要做善事,做好人,知道息去贪瞋痴妄,明心见性修道;我一生只有最近这4年过得有意义、有价值,也只有这4年才活得心安理得。你问我几岁,我真正活得像个人的时间只有4年,我实在只能算4岁啊!”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时,在这短暂的人生时空中,是怎么生活下来的?有没有把握时间行善求法?有没有利用空间自利利人?

    佛经里有个譬喻:有一位国王身边经常有左右两位大臣,国王喜欢左边的大臣,不喜欢右边的大臣。右边的大臣很奇怪,不明白何以失宠,只好密切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不久终于发现不受宠幸的原因了。原来每次国王一吐痰,那个受宠的大臣就立刻伸脚替国王把痰擦掉,以此赢得了国王的欢心。

    这个大臣恍然大悟,立刻如法炮制。可是每次都慢了一步,赶不上对方的时间,争取不到替国王擦痰的机会。后来他想到一个捷足先登的办法,下定决心非抢到先机不可,就在下一次国王要吐痰的时候,他看准了时间空间,立刻飞起一脚踹上国王的嘴巴替他擦痰……这下可好,不但把国王的门牙都踹掉了,踹得国王满嘴都是血,也终于抢先一步把国王的恩宠完全踹掉了。

    贪爱愚痴的人,永远不懂得利用时空,甚至错过了时空,只有懂得利他利众的人,才能把握无限时空。

    有一个日本大官问泽安禅师如何处理时间:“唉,我这个官做得真没有意思,天天都要受恭维,那些恭维话听来听去都一样,实在无聊。我不但不喜欢听,简直有度日如年的感觉,真不知这些时间该怎么打发才好?”

    禅师笑笑,只送给他八个字:“此日不复,寸阴尺宝。”

    意思是说:光阴逝去就不再回来了,一寸光阴一尺璧,要珍惜啊。

    现在大家讲“节约”,只知道用东西要节约,用钱要节约,不知道时间要节约,感情也要节约,欲望要节约,生命更要节约……一切心念和行事都要适当节制,不可以放纵泛滥,才是懂得利用时空的人。

    日本的宗演禅师很喜欢睡午觉,积癖成习。有时弟子问他何以一睡就睡那么久?宗演禅师板起脸来训诫道:“你们懂得什么?我是去梦乡寻访古德先贤,就像孔子梦见周公一样,梦得越久,道念越强,你们哪里懂得这种‘与古人友’的方法?”

    有一天,几个弟子因为贪睡午觉受到宗演禅师的申斥:“为什么睡这么久?”

    “我们是学您的榜样,去梦乡寻访先贤和大德的呀!”

    “先贤教导你们什么佛法?”

    “我们到了梦乡,见到了许多先贤,就一一请问:‘我们的禅师常常来向您请教吗?’想不到问了许多先贤,都说:‘从未见你们那个禅师来过。’”

    时空,是不能欺诳,也不能假替的。“一日复一日,一日不再来”,光阴一去不回头,不用心把握,就什么都留不住。如一首诗所言: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佛教里有一则普贤菩萨的“警众偈”说得最切要透彻: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然,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时空易逝,想把握时空,爱惜生命,最好是念“阿弥陀佛”,学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是空间无边,无量寿是时间无限。能使时空无限无边,就能超越时间,了生脱死;就能转迷成悟,跳出生死轮回的苦海,超脱森罗万象的迷障,而进入光明自在的涅槃净海、极乐净土之中。

    1982年11月讲于高雄中正文化中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