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明白消费并不一定要盲从他人,也不一定要花费昂贵,而是要根据自己的需要,用最少的钱去购买尽可能多的物品。
我们提倡节俭,不是反对孩子不要消费,而是提倡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反对挥霍浪费和不道德的消费。不管哪个时代,盲目花钱、随便浪费永远是坏事情,是不良品质的反映。
合理消费的含义就是花最少的钱购买最需要的物品,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手中的金钱。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合理消费。
一、帮助孩子建立正确消费观
1.教育孩子尽量少花钱
告诉孩子,一个人如果可以在生活中尽量减少金钱的支出,手中的钱便会多起来。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少花钱呢?
例如,教孩子每周在固定的一天去购物,而不要天天购物。购物之前一定要列个清单,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买东西,不要见什么买什么。买东西之前必须想清楚是否真的需要,可以让他在心里问自己:“我需要用这个东西多久?”“是不是已经有其他东西可以替代打算要买的东西?”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有些支出是不必要的。
2.教孩子花最少的钱达到一定的目的
比如,孩子想吃炸薯条,父母可以在家自己做,这样不仅节省了许多钱,而且能够让孩子明白薯条是怎样炸出来的。
再比如,孩子生日的时候,不要像以前一样到大饭店去庆祝,而是让孩子邀请小朋友一起到公园去聚会,坐在草地上,吃吃零食,玩玩游戏。还可以叫上其他小朋友的父母,这样可以增进家长之间的交流。
再复杂一点的,如周末带孩子出去游玩时,可以跟孩子商量一下如何乘坐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许多孩子可能习惯打车去,这样又快又舒服。但是,打车对于游览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出去游玩,可以选择坐观光旅游车,这样不仅节省了交通费,而且可以一路欣赏美丽的风景,还可以听导游讲解,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如果有公交卡,可以与孩子一起选择可用公交卡的公交车。尽管有时候需要倒车,但是,如果选择的路线好,也可以花最少的钱和尽量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一路上,可以与孩子说说唱唱、讲讲故事、玩成语接龙等游戏,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如果目的地比较近,可以选择骑自行车载着孩子去,或者步行,一路上认识各种事物,呼吸新鲜空气。
3.与孩子讨论各种消费的原则
一般来说,孩子的消费可以分为三类: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享乐性消费。
生存性消费,比较好理解,主要是满足孩子的生存需要的支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满足孩子的这一要求。
发展性消费,是为了发展孩子的身心、提高孩子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支出,父母应依据自己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来确定。
享乐性消费,是指用来享受生活及娱乐的支出。对于享乐性消费,父母不仅要控制自己享乐的愿望,而且要制止孩子享乐的欲望和念头。
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不同,父母应该仔细动动脑筋如何把钱花在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方面。但不管花钱多少,以下三条是父母参照的重要标准:
是否能高效地使用金钱、财物,合理消费;
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即是否有利于形成孩子良好的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
是否杜绝了奢侈浪费、享乐主义。
4.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消费
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时,可以带着孩子一同去。在不断的比较、挑选中,在大人的讨价还价里,让孩子理解钱的用处,培养孩子合理消费、爱惜金钱的良好品质。
另外,父母可以给孩子创造一定的机会,如交水电费、教育培训费等,让孩子知道家里的钱是怎样花出去的,知道维持一个家庭的必要开支是多少,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总之,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同一种物品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具有不同的效用;不管什么物品,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没有必要追求最贵的。
二、杜绝孩子的虚荣心
虚荣心是一种表面上追求荣耀的自我意识,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东西。有虚荣心的人总想凌驾于他人之上,并在虚荣心的驱使下逐渐迷失自己。据有关调查表明,许多孩子都有虚荣心,尤其是独生女子,在被调查的孩子中有20%的孩子存在着较强的虚荣心。
小锋出生在一个经济条件十分优越的家庭。小锋的爸爸是机关的干部,妈妈自己做些小生意,收入颇丰,家里装修得十分豪华。父母对小锋的宠爱自然不用说了,只要孩子要什么,父母总是二话不说就满足孩子。可以说,小锋的要求从来没有被拒绝过。在同学眼中,小锋是个很有“派头”的人。进入中学后,班上有位同学的家境比小锋的家境还好,穿戴都是名牌。小锋的心理失衡了,于是也要求父母给他买名牌的东西,父母一开始也满足他的要求,可后来越来越觉得不能这样对待孩子了,孩子的虚荣心太强了。
孩子虚荣心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家庭。由于现代家庭的孩子少,父母总怕孩子受委屈,于是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自己孩子穿的、戴的都不能比别人差;别人的孩子买什么,咱家的孩子也得买,决不能让人家比下去。于是,在家长无意识的纵容下,孩子的欲望无限地膨胀。
有虚荣心的孩子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为了满足虚荣心而经常说谎、攀比、情绪不稳定、学习不努力等,这些行为会导致孩子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好斗等,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父母应想办法纠正孩子的虚荣心。
1.要给孩子讲道理
孩子有虚荣心时,父母不要采取打骂的方法,这样反而会刺激孩子的欲望。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与别人攀比、拥有名牌并不意味着拥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身份和地位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父母要教育孩子不要过分重视外在的东西,而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用实力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取得身份和地位。当然,讲道理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孩子讲一些正面的故事,不要光讲大道理,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
2.父母要以身作则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首先,父母要端正自己的心态,不能有这种想法:“我的孩子不能比别的孩子差。别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应该有;别的孩子没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如果连家长都有这种虚荣心,那么,孩子必定也具有虚荣心。其次,家长不要同别人攀比,不要盲目地追求物质享受;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有钱人的物质生活,表现出向往之情;更不要习惯性地给孩子购买各种东西,刺激孩子的物质欲望,这些都会使孩子的虚荣心不断膨胀。在生活当中,不要过分讲究豪华、奢侈,而要做好理财工作,让孩子知道钱来得不容易,应该好好珍惜。
3.不要溺爱孩子
许多父母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喜欢夸奖孩子的优点,忽视孩子的缺点,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十全十美的,无法再容忍别人比自己强的事实。一旦别人超过自己,由于虚荣心作怪,孩子会出现攀比心理。因此,父母对孩子不要过分溺爱。
平时,父母对孩子的那些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应该给予表扬。但是,表扬不仅应该讲究方法,而且应该适度。经常性的表扬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完美的,并不时地要求父母给予表扬,久而久之就使孩子养成虚荣的心理。
不溺爱孩子,就要求父母正确看待孩子的行为,对孩子不过分保护;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锻炼孩子的能力;对于孩子的缺点,应该及时指出,并且帮助孩子分析原因,鼓励孩子克服缺点。千万不能让孩子养尊处优,养成虚荣的心理。
4.合理控制孩子的消费
在金钱的使用上,父母要有效控制孩子的消费项目;对于孩子不需要的东西,尽量不要满足孩子,并教育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东西,不要同别人攀比而购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父母在奖励孩子时,最好也奖励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比如书籍、学习用品或者是孩子必需的东西,千万不要给孩子买一些不必要又花很多钱的东西。一旦孩子经常性地被物质所刺激,孩子的欲望就会越来越膨胀。
5.教给孩子正确的比较观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多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去跟他人比较,而不是从物质、个人荣耀等角度去比较。例如,告诉孩子可以比较学业成绩、对班级贡献的大小等,而不是比吃、比穿、比用、比玩。
6.让孩子多劳动
劳动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赚钱的不易。在生活中,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劳动的机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所要的东西。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务,对孩子的劳动表示肯定,并给予一定的报酬;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体会到一分劳动一分收获的道理。父母也可以让孩子适度参与大人的工作,让孩子体会到在社会上工作的不容易。相信孩子在劳动的磨炼下,会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对消除孩子的虚荣心大有好处。
三、让孩子学会记账
让孩子明白记账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记录自己的收入与支出,从而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记账是理财的一种手段,它可以让人清楚地了解各项收入的来源和各项支出的原因,从而具体分析每项支出的必要性,重新调整自己的消费,帮助一个人更加理性地对待自己的消费。
一位妈妈说:“我们刚结婚的时候是月光族,一有钱就会花个精光。每次,我看到商场的打折广告就会激动不已,于是,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被我买回了家。当然,买的时候都是非常喜欢的。但是,渐渐地,我发现家里有了许多连商标都没有拆过的商品。因为,我买回来的东西往往并不是真正需要的,只是凭一时的冲动,于是,这些东西都成了家里的‘存货’。后来,我开始记账,每周把自己所花的钱进行统计,这下我自己都吓呆了,原来,我花在无用东西上的费用实在是超额太多了。从此,我不再经常性地光顾商场,我们家的存款也开始多起来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们也应该让孩子学会记账。这有利于孩子理性地对待自己的每一项支出。
洛克菲勒要求他的孩子在每天睡觉的时候必须记下每一天的每一笔开销,无论是买玩具小汽车还是买铅笔,都要如实地一一记录。
洛克菲勒每天晚上都要查看孩子们的记录,无论孩子们买什么,他都要询问为什么要这些东西,让孩子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如果孩子们的记录清楚、真实,而且解释得有理由,洛克菲勒觉得很满意,那他就会奖赏孩子们5个美分。如果他觉得不好就警告他们,如果再这样,就从下次的劳动报酬中扣除5个美分。
洛克菲勒的这种询问孩子花销、但是绝对不干涉的政策,让孩子们很高兴,他们都争着把自己记录整齐的账本给父亲看。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一举动培养了孩子们的自尊心,他们总是不愿意自己乱花钱而被父亲警告。
IBM前董事长沃森要求他的儿子从上初中时就开始做每周的零花钱支出计划,并列出每月的收支目标,使儿子很小就树立了商业意识,最后也成了IBM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可见,让孩子学会记账,不仅是要孩子明白收入和支出情况,而且能够让孩子明白钱都用到什么地方去了,从而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许多孩子的毛病就是父母给多少就花多少,花完了再向父母要。因此,针对孩子花钱无节制的特点,父母要帮助孩子制订一个合理的消费计划,当然,消费计划主要由孩子来制订。例如,父母在给孩子钱的时候,可以提出一个支出原则,让孩子自己去制订计划。
一位妈妈发现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花钱大手大脚,一点节制都没有。因此,她想到让孩子学着记账。但是,由于孩子的性格比较逆反,如果直按要求孩子记账,可能会引起孩子的不满。于是,这位妈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这位妈妈自己有记账的习惯,她故意把自己的记账本放在客厅的桌子上,女儿无意中看到了妈妈的记账本,觉得很好奇,于是认真地查看起来。后来,女儿主动向妈妈询问记账本的相关情况。于是,妈妈就顺水推舟,把家里的收入和支出情况都告诉了女儿。女儿在了解到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后,也意识到了记账的重要性。她竟然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像你一样记账,看看我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妈妈高兴地把记账的一些方法教给了女儿。结果,女儿记账的第一个月,就为自己攒下了一笔数额不小的钱。
当孩子手中有了一定数目的钱时,父母要帮助孩子科学合理地使用。当然,父母不要干预孩子制订计划,但是,父母要对孩子的计划进行监督、检查,看看孩子是否根据计划合理地使用零花钱。另外,父母要经常性地查看孩子的消费倾向,了解孩子的消费取向,从而引导孩子学会合理消费。通过家长的指导和监督,孩子就会提高理智消费的能力,能够有所节制地花钱。
四、教孩子合理利用旧货
让孩子明白物品的价值并不在于新与旧,只要合理利用,旧的物品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
现在的父母都不太愿意让孩子使用旧东西,认为只有一个孩子,什么东西都应该让孩子使用新的:
孩子还没出生,就给孩子购买了许多崭新而昂贵的衣物;
孩子出生后,衣服、玩具、食物更是一应俱全;
孩子上学后,学习用品都要是最新最好的。
孩子很容易从父母那儿学到“不要的东西就丢掉”的做法。其实,如果我们花点心思,就会发现废物其实还有很多用途。例如,汽水空罐子可以用来种花、养蝌蚪;旧报纸可折叠成玩具等。家长如果能够训练孩子动脑筋“化腐朽为神奇”,不仅能培养孩子爱惜东西、充分利用东西的习惯,同时还有助于创作、思考能力的发展。
美国人常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拍卖,小孩自己用不着的玩具等也可以摆在家门口出售。
实际上,物品的价值在于其使用价值,根本不用在意其新旧。比如,年幼的孩子长得快,孩子的衣服并不需要每件都是新的。有时候,亲戚朋友家孩子穿过的旧衣服也可以拿来穿。孩子玩玩具往往只是图一时新鲜,没有必要全部去购买,父母可以想办法用一些废物制作一些玩具,也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旧玩具去换其他孩子的旧玩具,这样同样可以让孩子获得玩耍的机会。
另外,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把旧的衣服、玩具、图书等物品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孩子,这也是对旧货的一种合理利用。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虽然这些物品旧了,但是,它们仍然具有使用价值。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明白旧货的价值,而且可以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好品格。
如果玩具或用品坏了,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自己修理,这样也可以培养孩子爱惜东西的习惯。为了孩子,父母多花点时间、精力绝对是值得的。
如果父母自己也不会操作,可以参考有关的书籍。在这里要特别提醒父母的是,不要因为忙就用“给你钱,你去买好了”来打发孩子。因为钱虽然能买到所需的东西,也较省事,但对孩子而言,得到的却是“伸手就要钱”、“金钱万能”的不良教育。
五、教孩子学会使用优惠券
让孩子明白节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可以使用优惠券来获得实惠,将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当今社会,随着商家竞争的激烈化,优惠券也越来越多。优惠券是顺应经济发展潮流而实行的优惠折扣券,消费者只要携带优惠券到相应的商家去消费即可享受到商家承诺的优惠折扣。因此,正确使用优惠券往往可以节约一大笔钱。
优惠券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打折卡,一种是代金券。不管是哪一种优惠券,对于消费者来说,能够享受到的优惠都是实实在在的。
在日常消费中,我们也会有意识地购买打折商品或者使用优惠券,这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消费观念。因此,我们需要把这种思想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在消费的时候也有这个概念。
1.让孩子学会收集优惠券
收集优惠券的途径很多,报纸、杂志是最重要的渠道。另外,超市经常会散发优惠信息单,许多优惠券就附在里面。
如今,电子优惠券的兴起也成了一种获取优惠券的渠道。消费者只要登录相应的网站去下载这些电子优惠券然后打印出来,即可到商家去使用。比如,到肯德基快餐店网站上下载优惠券,打印出来后即可到肯德基的各店使用。
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收集一些用得着的优惠券。
2.对优惠券进行分类整理
优惠券往往有许多,诸如服装类的、食品类的、电器类的等,孩子如果收集到许多优惠券,应该把这些优惠券进行分类整理,各个种类的优惠券夹在一起,方便使用时取用。
尽管有些优惠券优惠的幅度并不是很大,但是,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孩子学会精打细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