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传-成功出使法军司令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俄亥俄的印第安人部落同弗吉尼亚的联盟大会在罗格斯顿镇举行,这些部落的印第安人有特拉华人、肖尼人和明戈人。然而到了签约的日子,六国联盟的酋长却拒绝参加本次的签约仪式。他们不愿意在罗格斯顿镇这样的小地方签订协议,认为这样做不够体面因而不合他们的传统。他们要求在纽约州的奥尔巴尼签订协议,并希望纽约州长也出席本次签约仪式。不过后来,他们还是在罗格斯顿签订了一项协议,保证印第安人不得扰乱俄亥俄南部英国移民的生活。

    印第安领袖亚王建议英国人在莫农加西拉的分岔口建立要塞来防御法国人的进犯。吉斯特受命在克里克安置了一个居民点并加强了护防,与此同时,俄亥俄公司还在威尔克里克(今坎伯兰镇)建立了一个贸易站,站内全部是从英国运过来的货物。

    此时法国人一再侵犯印第安部落在俄亥俄的领地,印第安人被法国人的无耻行径激怒了并向他们提出抗议,可是抗议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效果。迫于无奈,亚王只好亲自同法国军队交涉。他说:“你们法国人侵占了我们的领地,在这里任意建造房屋,用武力夺取我们的土地。这里是我们的故乡,我建议你们退回你们的地盘。如果你们能够像英国兄弟那样,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我们也愿意继续跟你们做生意。但是如果你们通过武力来任意侵犯我们的利益,我们是不会屈从的。”然而法国人的回答却是蛮横无理的,他们丝毫不理会亚王的请求,甚至将代表他们友谊的贝壳项链扔在他身上。亚王只好返回了部落,他的心被法国人傲慢的语言和无理的行为深深地伤害了。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种族被瓦解被伤害,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英国人的身上。

    虽然一些部落同法国人的关系已经恶化,但并非所有的部落都是亲英的。据说那时法国人秘密从路易斯安那沿着密西西比河往上布防,建立路易斯安那同加拿大的军事网络,企图将英国人包围在阿勒格尼山上。法国人的无理行径遭到了俄亥俄公司的强烈谴责,他们不断向弗吉尼亚副总督罗伯特·德威迪提出控诉,除此之外,他们还派威廉·特伦特作为使节前往俄亥俄河畔,和当地的法国人谈判,让他们不要再侵犯英国国土。然而他们高估了特伦特的勇气和决心,他根本没有能力去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在距离法国人还有160英里的地方,他做了短暂的停留,然后就直接前往皮奎。这时的皮奎已经是面目全非了,法国人和印第安人摧毁了这个小镇,他们把英国的商人抓进了监狱,还杀了反抗的印第安酋长皮安,小镇上到处飘扬着法国国旗。看到这种阵势,特伦特被吓得心惊胆战,头也不回地溜走了。面对这种情形,德威迪总督急切地需要寻找一名能够完成使命的人。这个人必须精力充沛、能言善辩,并懂得如何同野蛮人打交道以及同白人谈判。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华盛顿。的确,由于华盛顿非凡的才智和能力,虽然还不满22岁,却已经成了弗吉尼亚北部军区的副官,他处理事务的能力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加之他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的经验,很快他就得到总督的信任并成为本次任务当之无愧的人选。

    华盛顿接受任命后,首先去了罗格斯顿的印第安人聚居区。在同各个酋长会谈的时候,他明确地向他们阐释了英国政府的友好意图。他说明了此次出行的目的,并请求他们派人把自己送到法国军队的总部去。他随身携带着德威迪总督的一封信,以英国政府的名义请求他们答应他的要求。此外,他本次出行还有一个隐蔽任务,那就是想方设法把俄亥俄河附近法军的部署情况弄清楚。华盛顿在1753年10月30日接到正式任命书,于当日从威廉斯堡动身出发。在途经亚历山德利亚时,他置办了这次出使需要的全部物品。到达温彻斯特时,他又购置了马匹、帐篷和其他旅行装备。11月14日,他抵达了坎伯兰镇,在那里他遇到了吉斯特先生。在华盛顿的盛情邀请下,吉斯特先生同意和他们一同前往,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名叫约翰·戴维森的人也表示愿意随同他们前往目的地。15日,这支小分队继续往目的地行进,途中他们经过了一个小乡村,由于连日的雨雪天气,乡间的道路几乎被冲坏了。他们走到乌龟溪的时候,遇到了商人约翰·弗利泽尔。从他的口中,华盛顿了解到,这一带的法军指挥官已死,大部分的法军主力已经退回本部营地过冬了。由于河水暴涨马匹不能通过,华盛顿只好把行李放进一个独木舟,由两名随从看守,沿莫农加西拉河顺流而下,并告诉他们自己会和他们在莫农加西拉河和阿勒格尼河的汇合处碰面。他在日记里写道:“当我观察这里的地形的时候,我发现这里是建造要塞的绝佳的地方。河岸高过水面25英尺,上面生长着适合建造房屋的木材。”俄亥俄公司打算在距离该处两英里的地方建立要塞,然而华盛顿却认为应当在河汊口建立要塞。他的这一设想,后来被法国的军事工程师证明是正确的。

    在这两条河的交汇处,居住着特拉华人的酋长辛吉斯。华盛顿只身前往拜访辛吉斯,并邀请他参加罗格斯顿会议。虽然这个人一直对英国政府不满,但这次的态度还算不错,欣然接受了邀请。华盛顿一行于11月24日顺利到达罗格斯顿镇,但是亚王却不在镇上,而在距离大约15英里之外的猎屋。华盛顿派人前去猎屋邀请亚王和其他领袖,请他们务必参加第二天的会议。第二天上午,四个从新奥尔良逃亡的法国人进了村子。从他们身上,华盛顿了解了一些法军在新奥尔良的军事布防情况,他把这些情报都记在了日记里。下午3点钟,亚王到了罗格斯顿。华盛顿在自己的帐篷里通过翻译戴维森同亚王先进行了一番交谈,从谈话里,他感觉亚王是一个睿智、爱国同时有着强烈的维护领土权利意识的人。次日早上9点钟,所有的酋长都齐聚在罗格斯顿。根据自己接到的指示,华盛顿向各位陈述了英国政府的立场。他不仅向他们诉说了英国政府的诚意,还恳请他们帮助英国政府,末了他也没有忘记向他们呈上一条贝壳项链表示自己的诚意。按照印第安人的习俗,华盛顿讲话结束后,酋长们都要静坐一会,好像是在思考、回味他刚才所说的话。随后,亚王站了起来,代表所有的酋长发言。在发言中,他多次陈述印第安人和英国人的兄弟情谊,并答应和法国断交,全心全意支持英国人。他还承诺给华盛顿指派一批由明戈人、肖尼人以及特拉华人组成的护卫队护送他去法国军队,以表示各个部落对英国人的友爱和忠诚。但是亚王需要三天的准备时间,因为按照印第安人的习俗,即使是要同法国人断交,也得给对方几天的时间考虑。华盛顿坚决反对这么长时间的拖延,但是亚王认为这是印第安人的传统不得违反,加之护卫队的年轻人都在外打猎,回来也需要几天的时间。

    这次同印第安人的正面交往,让华盛顿见识到了印第安人的办事作风。在他眼里,印第安人的拘泥礼节、讲究排场丝毫不亚于现代的西方文明社会。他本想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但考虑到这会损害印第安人领袖的威严和情面,他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决定推迟一段时间再上路。但实际上这件事情另有隐情。酋长们私底下得知法军上校乔凯尔已经召集其他部落开会,告诉他们法军已经撤回大本营过冬,次年就要过河大举进攻英国人。他警告印第安人不要掺合进来,否则就要把他们杀光,然后将他们的土地平分。听了这些传闻,亚王和其他酋长有些担心,但是他们还是保证同法国人断交。华盛顿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他们在英法两国的夹缝中生存,必定会承受更大的压力。考虑到人数太多势必会引起法国人的怀疑,他们最终决定选三个人随同华盛顿一起前往法国军队营地。最后,他们决定由亚王、酋长杰斯卡和另外一名酋长陪同华盛顿前往。

    虽然此去法国军队在俄亥俄的总部总共不到70英里,但连日的大雨将道路冲毁耽搁了他们的行程,他们到达时已经是12月4日。华盛顿同三位法国军官打招呼,并向他们打听这里的长官,他了解到负责这里军务的人正是乔凯尔。华盛顿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劳烦他们去通报。

    乔凯尔接待了他们,并邀请他们共进晚餐。晚餐的气氛不算愉快,法国人的傲慢和势在必得的嚣张气焰让年轻的华盛顿有些生气,但是他按捺住自己的情绪,向乔凯尔敬酒,对他们的招待表示感谢。法国人继续吹嘘着他们在此地的驻军数量以及获得军用物资的途径,他们以为这样肯定把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给吓住了,却没有料到冷静的华盛顿早就把他们所提到的军防的情况牢牢地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第二天,乔凯尔得知亚王也随同华盛顿来到了此地,就派人邀请亚王到总部去做客。华盛顿担心亚王会中了这个聪明的法国人的计策,一再劝他不要去,然而亚王轻信了乔凯尔的诚意,接受了他的邀请。乔凯尔是何等聪明的人,他对印第安人的风俗又是掌握得多么透彻!他同亚王亲切的拥抱,还为他准备了贵重的礼物。他再三提起法国人同印第安人的友谊如同松树一般亘古常青,承诺法国人永远不会背叛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结果亚王被他的花言巧语弄得晕晕乎乎的,甚至忘记了法国人曾经对他们犯下的错误。坐在一旁的华盛顿心急如焚,连连对他使眼色,可是此时的亚王已经被酒水灌晕了,丝毫没有注意到同伴的表情。第二天,清醒过来的亚王垂头丧气地出现在华盛顿的帐篷里,显然他对前夜的放纵感到懊悔不已。华盛顿提醒他不要把断交的想法透露给乔凯尔,而是要把这个意愿当面陈述给法军司令官。但是这个建议遭到了亚王的拒绝,他坚持要在晚上的篝火会议上向他们陈述断交的决定。无可奈何的华盛顿只好参加了晚上的篝火会议,并目睹了亚王在会议上的慷慨陈词。

    如同华盛顿所料,乔凯尔断然拒绝了印第安人的单方断交,并表示要向法军司令官禀明此事。接下来,乔凯尔和他的手下想尽各种计谋,试图挽留那些去意已决的酋长们,但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拒绝。12月7日,华盛顿终于将他们从法军的掌控中解救出来,开始继续他们的旅程。乔凯尔派名叫拉夫斯的特使以及三名士兵陪同前往法军司令官总部。拉夫斯貌似忠厚老实,实则是法国安插在印第安部落里面的特工,此人诡计多端,心狠手辣。经过四天的艰难跋涉,他们一行人来到了边防总部。边防总部坐落在法国溪的西边,距离伊利湖大约15英里的样子。总部由四栋房子围成一个圈,外部建有12英尺高的碉堡作为防御,碉堡上设有警戒哨、大炮和枪支。内部建筑包括士兵宿舍、一个小型的铸造车间以及一个小教堂。前任司令官去世之后,这里一直由瑞帕蒂上尉负责,直到一周前,雷伽蒂尔·德·圣·皮埃尔爵士来此接任总指挥。

    华盛顿在这里受到了相当隆重的接待,法军副指挥官亲自在门前恭候他的到来,并且按照军人的礼节,把他带到总指挥官的面前。这位指挥官是位满头银发的法国绅士,虽然古板但却不失军人的风度。通过译员范布拉姆的翻译,华盛顿向指挥官表明了他此次出使的目的,并呈上了委任书和总督的信函,他在指挥官面前展现了一位年轻的外交官不落俗套的外交辞令和睿智冷静的气质。爵士看了看他的委任书,要求他等几个小时再做决定,因为他的前任指挥官瑞帕蒂上尉马上就要从另外一个哨卡回来了。下午两点钟左右,上尉到达了总部。瑞帕蒂上尉看了他的委任书和信函,之后就同指挥官一起进入了一间密室。由于上尉懂英语,他就自己充当了翻译的角色。经过长时间的商议以后,他们把华盛顿和范布拉姆叫了进来,让他们观看自己的译文。

    在这封信函里,德威迪总督责备法军非法入侵俄亥俄地区,不该在此地建造军防和在弗吉尼亚西边安置居民点。他暗示法军指挥官,说如果有必要,自己将采取举措。同时他表示,如果法军悄悄撤离,他会在英国政府面前替他们美言,继续同法国保持和平的外交关系。这封信的最后一部分跟华盛顿有关,在信中,总督希望法国政府本着人道主义的立场善待华盛顿,能够让他享有一国公使应有的尊重。

    接下来的两日内,法军指挥官忙着研究信件内容并商讨如何作答,而华盛顿则借此良机前去勘测敌方的军事部署。凭借敏锐的头脑和超凡的记忆力,华盛顿准确详细地记下了法国的要塞地形、兵力部署和武器装备情况。事实证明,华盛顿的这些情报在来年的战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连日里的阴雨连绵,使华盛顿和他的随从都疲惫不堪。在此情形下,华盛顿只好打发一个仆从带着马匹先回威南戈休整,然后在那里等着和自己会合。与此同时,细心的华盛顿发现,不死心的法国间谍依然在诱惑亚王反叛,一再挑拨英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于是,他催促亚王同法军断绝关系,摆脱法国人的控制。

    法军司令官最终同意同亚王见面。然而在会晤中,法军司令官却婉言拒绝了亚王断交的要求,他表示愿意继续同印第安人保持贸易关系,并声称已经向俄亥俄派出了商队。然而据华盛顿了解,这个商队并不是真正的商人,而是法国政府派去抓捕俄亥俄英国商人的军队。华盛顿当面问起了去年被绑架的英国商人和印第安人的事情,而瑞帕蒂上尉却矢口否认,后来又改口说已经将这几个商人释放了。

    事态的发展让华盛顿非常担忧,他越来越担心自己不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在这个安全没有保障的边远地区,如何带领自己的随从活着出去,成了华盛顿思考的最重要的事情。14日晚,皮埃尔爵士派人送来了给总督的回信。他们之前的谈话以及日渐复杂的状况已经让这封回信的内容没有悬念。眼见自己的任务即将完成,华盛顿打算15日启程去威南戈。然而此时,法国人却又施展了阴谋诡计企图拖延他的行程。他在日记里写道:“他们在我们的独木舟里准备了大量的礼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履行外交礼节,实则是另有阴谋的。”华盛顿必须要保证亚王跟他一起平安离开,可奇怪的是,亚王此时却表现出了犹豫之色。华盛顿随后了解到,他是在等待法军送给他枪支作为礼物。这是法国人为了滞留他而设下的骗局,而老实的亚王还被蒙在鼓里。华盛顿向他分析了法军的险恶用心,亚王听后果断地决定马上同他们一起离开。次日早上,即16日,就在华盛顿和亚王离开的时候,法国人还在不断诱惑亚王留下来做客。但是华盛顿提醒亚王,既然已经断交就要趁早离开。亚王听从华盛顿的建议,拒绝了法国人的邀请。然而他们返回的旅途并不顺畅,法国溪涨水,而且到处都是浮冰。脆弱的独木舟有好几次险些触礁被撞得粉碎。河水中成块的浮冰使得独木舟无法前行,他们不得不跳进水里将船抬起来行走了大约1英里的路程。一路的艰难跋涉,直到22日他们才抵达威南戈。

    到了威南戈,他们要同酋长们分别了。华盛顿由于连日的劳顿病倒了,然而他记挂着亚王,担心乔凯尔又会在途中拦住他,花言巧语地骗他反叛。所以尽管已经是人困马乏,他坚持要把亚王带在身边。然而亚王劝他不用担心,表示自己已经看清楚了法国人的真实面目,既然已经断绝关系,就不会再跟他们继续来往。他还承诺任何诱惑都无法动摇他们同英国人的兄弟情谊。他的铮铮誓言表明了他极其诚恳的态度,华盛顿也只好作罢,在威南戈同他们依依惜别了。

    12月25日,华盛顿带领着自己的小分队离开威南戈从陆路返回。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季,历经了千辛万苦,他们才得以顺利回到弗吉尼亚。一路上,由于驮运货物的马匹已经疲惫不堪,华盛顿担心它们无法坚持下去,就带头下马徒步行走,而把自己的马匹用来分运货物。其他随从也一一照做。华盛顿给自己换了一身印第安猎人的行头,然而天气寒冷,马匹的行走速度越来越慢。华盛顿急切地想要完成本次任务,就决定抄近道先行一步。他将带领马队的任务交给翻译范布拉姆,带上信函、文件以及几件衣服,同吉斯特一起直接穿过森林前往俄亥俄河口。晚上他们点起了篝火稍事休息,凌晨两点钟他们又动身启程。

    当天他们走到了河狸溪的东南岔口处,那个地方由于发生过印第安人的大屠杀,也被人称之为谋杀镇。华盛顿拟定了详细的行走路线,他决定避开常人出没的大路,直接穿过小树林前往谢南坪镇。这个小镇距离俄亥俄河口两英里,河水已经结冰,他们预想着可以踩着冰直接过河。在谋杀镇,他们遇到一群印第安人,这帮印第安人似乎已经听说了他们到来的消息,正在镇上等着他们。其中一个印第安人同吉斯特搭话,一副对他很感兴趣的样子。这个人引起了吉斯特的警觉,他隐约觉得好像在乔凯尔的军营见过这个人。假如是这样,那么这帮印第安人肯定是法国人的亲信。吉斯特把自己的怀疑告诉了华盛顿,华盛顿也表示有相同的感觉,危险似乎已经悄悄来临了。

    此时避开危险的唯一办法就只有赶紧离开赶往谢南坪镇,要到达那个地方首先要穿过一片没有道路的荒野。为了不至于迷路,他们只好雇用了一个印第安人作为向导。这个印第安人欣然接受了这个要求,将华盛顿的行李扛在肩上,就跟他们一起出发了。走了大概七八英里的路程,华盛顿感到十分疲倦,而且脚掌全部磨破了,实在是没有力气再继续往前行走。同时他总觉得向导选择的道路太偏东北了,因此,当夜晚来临,他就要求在原地点起篝火休息。但是向导却反对在原地休息,理由是树林里住着渥太华印第安人,如果他们在原地点起篝火,势必会遭致他们的偷袭。他一再坚持他们要继续向前行走,并保证一到达前方他的小木屋,他们就可以停下来休息。无奈之下,华盛顿只好继续前行。一路上,他们隐约听到了北边树林里传来的枪声,华盛顿感觉四周埋伏着许多印第安人。他们加快了前进的步子,终于他们来到了一个小河边,走在前面15步远的向导突然转过身朝他们开枪。华盛顿紧急避开了子弹,与此同时,他呼唤着吉斯特的名字,担心他中了枪。幸运的是,吉斯特也躲过了这一枪。他马上腾起一脚,踢飞了向导的枪,然后又使出擒拿术将这个阴险的印第安人死死地按在地上。他们早就对这个向导起了疑心,只是没有料到他会突然朝他们开枪。他们把他绑在树上,审问他的来历。这个印第安人极力为自己辩解,说他并不是法国人的亲信。吉斯特本来是准备将他处死的,可是华盛顿阻止了他,他认为杀了这个印第安人可能会给他们的处境带来更多的麻烦,不如将他放回去。吉斯特虽不情愿但还是听从了华盛顿的意见。免于一死的印第安人被他们的仁慈大大地感动,千恩万谢地离开了。

    他们两人继续在荒野里行走,途中他们在弗利泽尔的大本营休息了一阵,并在那里听说了渥太华部落的印第安人屠杀了一家白人老小的消息。在到达游弋河口的时候,他们得知这里居住着一名土著印第安女王。华盛顿深知获得印第安人友谊的重要性,就不惜走远道专门去拜访她,并送给她一瓶朗姆酒作为礼物。1月16日,华盛顿在吉斯特的协助下回到了威廉斯堡,他见到德威迪总督,把那封信交给了他。华盛顿的任务圆满结束。

    华盛顿的初次外交获得了成功,他的才智和勇敢在本次不凡的经历中得到了检验和锻炼。这次任务全面地体现了他的谨慎、睿智、坚定、稳重以及忘我的牺牲精神。他的能力不仅得到了总督的赏识,连公众都认为这个年仅22岁的年轻人是一个值得托付和依靠的人。这次的远征为弗吉尼亚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为华盛顿未来的军事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