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传-摩根军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塔尔顿发现了摩根军团的行踪,当时摩根军团正在防守帕考利河的渡口。康沃利斯的部队驻扎在距离该地70英里之外的温莎堡。莱斯利将军目前已经从弗吉尼亚抵达了查尔斯顿,他带来了1500名援军。这样一来,康沃利斯的兵力又大大增强了,他打算对北卡罗莱纳再次发动进攻。康沃利斯准备自己亲率部队将格林将军死死围住,切断他同外界的联系。这样一来,摆在格林将军面前的就只有两条道路:一是同他展开正面交锋,二是缴械投降。不过以格林将军的性格,他是断然不会选择第二条道路的,因为投降对他来说意味着耻辱。同时,康沃利斯命罗登勋爵率领部队仍然驻守在卡姆登的中心据点,以牵制美军的兵力。据亨利爵士搜集到的最新的情报,摩根军团已经渡过了卡托巴和布罗德河,正向96区进军。他随即派塔尔顿率领355名骑兵前去阻截摩根军团。12月12日,康沃利斯将主力部队拉到布罗德河的西北角,随时准备渡河。如果塔尔顿阻截的计划落空,他将继续阻拦摩根军团,防止军团同格林将军会合。与此同时,莱斯利将军的部队也正在赶往卡巴托的途中,不日即将抵达布罗德河。由此看来,康沃利斯的进攻计划已经安排得十分完美,可以保证他成功地打赢这场仗。

    塔尔顿经过几天艰苦的行军,终于发现了摩根军团的踪迹。他派人送信给康沃利斯,说明了自己的行动计划。他准备强渡帕考利河,迫使摩根军团后退,同时他建议康沃利斯将主力部队拉到东岸,以配合他的行动。收到信之后,康沃利斯就将部队带到了土耳其溪。摩根军团目前召集了北卡罗莱纳以及乔治亚的民兵,这样一来他的总兵力就同塔尔顿的相当了,但是就部队的战斗力来说,还是稍逊一筹。塔尔顿于15日晚上率军抵达了帕考利河,见到对岸依然有美军,就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次日凌晨,他顺利渡过了帕考利河。当晚10点钟,他抵达了摩根军团头天晚上驻扎的营地。显然美军刚刚拔营离开,因为营地里的篝火还未完全熄灭。为了急于追赶敌军,塔尔顿命令部队稍作休息之后,就立即上马全速前进。17日凌晨两点钟,塔尔顿抓住了摩根的两名前哨,从他们的口中,他得知摩根军团根本不是在撤退,而是准备和他开战。原来,摩根接到命令,让他率领军团渡过布罗德河往山里撤退,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行军,人马均已疲惫不堪,再继续赶路,恐怕就会被敌军追上。另外,军人的荣誉感也迫使他与敌军展开一场殊死战斗。他目前停留的地方叫做汉纳·考盆斯的农场,早年属于一个名叫汉纳的农场主。这里场地开阔,非常适合骑兵作战。摩根让部队驻扎在高地上,左右两侧均不做任何防护,唯一不利的是,汹涌的布罗德河将他们的退路给切断了。布罗德河目前正处于涨潮期,如果他们输了,无疑是死路一条。这个地方有两处高地,摩根就在最高处建立了一个据点。他将部队分成两路,一路由皮肯斯上校指挥的南北卡罗莱纳州民兵,包括由北卡罗莱纳的先头部队以及佐治亚州义勇军枪手新组成的狙击队;第二路由霍华德上校的轻步兵及弗吉尼亚的狙击手组成,该分队在高地的顶部占领了一个据点。对第二个小分队,摩根抱有很大的希望,这场仗能否打赢,关键看第二分队的表现。

    17日凌晨,塔尔顿率军来到此处,美军的部署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于是他稍微做了一下安排就开始了战斗。塔尔顿让部分轻步兵组成了一个战斗队,在两侧翼安排了轻骑兵,其余的骑兵则留作后备力量。他的这个安排显然是太轻率了,他过于轻视美军的战斗力量,以至于导致了战斗的失败。英军连夜都在行军,已经疲惫不堪,而美军是在休息了一个晚上并且吃了早餐的情况下开始战斗的。这样一来,英军的优势现在丝毫无法得到体现,在战斗力上却反倒弱于美军了。塔尔顿的轻步兵一头扎进了摩根设置好的包围圈里,皮肯斯将军当即把他们撂倒一大片。霎时间,战场上血肉横飞,惨不忍睹。美军用刺刀同英军展开了肉搏战,双方均有死伤。战斗进行了一个小时之后,摩根命令部队撤到后山上去。见美军撤退,塔尔顿命令全速追击,谁知又进入了摩根布置的第二个包围圈。敌人被打得溃不成军,最后不得不缴械投降了。战斗结束后,美军缴获了大量的大炮,还俘虏了一大批的英军骑兵。

    而康沃利斯此时正带兵驻扎在土耳其溪,静静地等待塔尔顿的好消息呢。然而信使快马加鞭地赶过来,却带来了塔尔顿战败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康沃利斯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相信这个情报是真的,然而次日凌晨,当身负重伤的塔尔顿在几名骑兵的护卫下,狼狈不堪地出现在他的面前的时候,他才确定塔尔顿确实是被摩根军团打败了。19日,莱斯利的部队同他会合之后,他便率领部队向国王溪前进了。击溃塔尔顿的摩根,立即给格林将军写了一封信汇报这一喜讯。格林将军高兴地将这一消息汇报给了华盛顿总司令。本次战斗的胜利,对提升美军的士气起了重要的作用。

    格林将军收到最新的情报,阿诺德的部队已经在威尔明顿登陆,正打算向费尔河角进发,同菲利普将军的部队会合。格林将军打算出兵阻止他们的进军,同时向摩根军团增派援军。他随即派出斯蒂芬将军率领弗吉尼亚民兵团负责将英军俘虏押往夏洛特,同时他写信给北卡罗莱纳及弗吉尼亚的州长,让他们提供必要的援助。随后他又命令施托伊本男爵抓紧征兵。一切都布置好之后,格林将军让哈杰尔上将率领匹迪河分队向索尔兹开进。同时,他自己也打算带领一支轻骑兵前往摩根的营地。他打算同摩根军团会合,共同阻截阿诺德的部队。然而摩根军团的营地距离该地一百多英里,路途遥远且崎岖难行。经过几天几夜的艰苦行军,他的部队终于在1月31日那天抵达了摩根军团在卡托巴的营地。此时敌军的部队正驻扎在河对岸,他们已经做好了强行渡河的准备,格林估计康沃利斯此举是为了尽快和阿诺德会合,因此他写信给哈杰尔上将,催促他加快行军的速度。他打算在康沃利斯同阿诺德会合之前,集合大部分的兵力将康沃利斯一举打败。

    事实上,在威尔明顿登陆的只是英军的一支分遣队,他们的任务是要在查尔斯顿建立一个军用仓库。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威尔明顿。得知这一情报之后,格林将军改变了作战计划。从英军的辎重来看,目前敌军正处在物资严重匮乏的阶段,如果集中兵力对他们进行打击,摧毁康沃利斯的军队指日可待。于是格林将军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他打算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一方面对敌军进行骚扰,一方面又避免大规模的正面冲突,一步一步地将敌军引诱到偏远地带去。他这招是从华盛顿总司令那里学来的,并把它奉为经典顶礼膜拜。30日晚,摩根军团悄悄地出发了,目的就是要抢先一步抵达弗吉尼亚。格林将军则率领剩余的部队驻扎在原地,密切监视敌军的一举一动。一旦康沃利斯渡河,他就会下令阻击。31日,卡托巴水位下降,英军打算渡河。为了转移美军的注意力,康沃利斯派韦伯斯特和塔尔顿上校率领一支小分队去攻打美军的一个军事据点,他猜测戴维斯上校很可能带兵驻守在此地。他真实的意图则是率领主力部队前往麦克高万斯渡口抢滩登陆。次日凌晨一点钟,康沃利斯率领部队出发了,由于天降大雨,加上天黑路滑,经过一个晚上的艰难行军,快天亮的时候才抵达麦克高万斯。令英军大吃一惊的是,此处的防守极为严密,河对岸布满了美军密集的火力点。

    此时卡托巴河水开始暴涨,河面达到了300码宽,此时如果再不抓紧时间渡河,就会错失战斗的机会。于是,他命令士兵们成排地走进水中,互相搀扶着前进。同时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他还下达了不到对岸不准开火的命令。大雨和黑夜为他们提供了天然的保护伞,直到他们走到水中央,美军的哨兵才发现他们。哨兵连问了三声口令,英军均没有回答,于是哨兵开始鸣枪报警,听到枪声,英军的向导吓得掉头逃跑了。霍尔上校不得不自己率领部队继续渡河,他们要攻打的堡垒就在正前方。他选择了一个无人防守的地点登陆,而听到警报的美军,已经纷纷跑出营地,朝着英军射击,三名英国军官当场毙命。霍尔上校拼命地还击,但是很快就被流弹击中了。戴维森将军率领士兵朝英军登陆的地点步步紧逼,然而英军一上岸就立刻投入了战斗,双方展开了猛烈的交火,一番战斗之后,美军死伤约40人,其余则逃跑了。戴维森上校一直坚持到战斗的最后一刻,不幸的是,正当他翻身上马准备撤退的时候,敌人的流弹击中了他的头部。塔尔顿率领骑兵乘胜追击,大多数民兵都逃回了家。为了给自己洗刷耻辱,他一直追击到距离卡托巴河十英里远的地方,又抓住了几名民兵。他对外宣称自己共击毙美军50人,然而一名参加战斗的英国军官则纠正说他事实上只击毙了10人。确切的数字已经无从知晓,但是估计在40人左右。塔尔顿对自己的战绩十分满意,重新回去同康沃利斯会合。其实他不知道,如果他再继续往前追击十英里左右,格林将军很有可能就会落入他的手中。格林将军听说塔尔顿渡河的消息之后,就焦急地等待着民兵的到来,凌晨时分,他听说了民兵四处逃散以及戴维森将军牺牲的消息。于是他便快马加鞭地赶路,以便同摩根军团迅速会合。他只身一人在泥泞的道路上前进,快到中午的时候才抵达了索尔兹波里,他又累又饿,只好来到一个小旅馆稍作休息。这个旅馆的老板娘是斯蒂尔太太,她认识格林将军,并且十分敬重他的人品。她将格林将军带到一个小房间,从一个隐秘的地方拿出了一个小箱子交给了格林。格林打开一看,原来是一箱子摆放得整整齐齐的钱。格林将军大为感动,朝斯蒂尔太太郑重得行了一个军礼。这是在独立战争期间发生的令人感动的爱国故事之一,正是有了像斯蒂尔太太这样无私地奉献的爱国人士,美国大陆军才能够渡过那些艰难的日子,最终支撑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渡过卡托巴河之后,康沃利斯并没有加快行军的速度,而是在等待运输辎重的部队的到来。因此,2月1日那天,他的部队距离索尔兹伯里只有五英里远。格林将军同休杰上校会合之后,就立即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商讨是否展开战斗。与会的将军不约而同地投了反对票,原因是目前手上可以调集的兵力不足2500人,且四分之一都患了伤寒,没有战斗力。会议最终决定继续撤退。格林将军重新制定了作战计划,这次他打算率兵渡过丹河,向弗吉尼亚进军。而康沃利斯的目标则是阻止格林将军向弗吉尼亚进军,他打算从东西两路包抄美军,将他们阻截在丹河的东岸。与此同时,他得到情报说,丹河水位上涨,美军若要渡河,必须乘船才能经过,而目前美军并没有足够的船只渡河。因此,康沃利斯打算切断美军的退路,将他们逼到进退两难的地步之后再一举歼灭。然而,格林将军却得到了意外的收获,闻讯美军要过河,当地的渔民纷纷将船只开过来协助格林将军。短短几个小时之内,河岸边就停满了各种小船和竹筏。等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格林将军就率领先头部队开始渡河了,摩根将军则率领700名骑兵垫后。15日,美军的部队先于英军抵达了弗吉尼亚。

    由于格林将军在弗吉尼亚已经得到了增援,于是康沃利斯打算放弃追击美军,将部队撤回北卡罗莱纳。得知英军撤退的消息,格林将军便派遣李上校率领马里兰的两支轻步兵渡过丹河,牵制住康沃利斯的兵力。2月20日,康沃利斯率军前往希尔斯堡,并在那里发表了声明:神圣的英王军队在将叛军逐出本州的军事行动中,靠上帝的庇佑得以成功,因此他请所有英王的诚实臣民们带上武器和10天的口粮迅速集合在英王的旗帜下,并许诺给那些能够招募一个连的民兵的人大量的金钱和土地。他原本希望通过这则声明能够使自己得到增援,然而这项举措并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希尔斯堡附近的居民很少有人响应。大家都希望战争能够尽快结束,因此来应征的人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人认为,大陆军虽然被赶了出去,但是过不了多久他们还会再回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塔尔顿不得不亲自出马,将豪河以及迪普河附近的亲英分子召集起来。与此同时,格林将军也听说了康沃利斯发表声明的事情,同时还有谣言说英军目前已经招募了7个团的兵力。格林将军并不相信英军真的发展得如此的迅速,但是他担心再不对英军发动进攻,康沃利斯的势力就会将北卡罗莱纳全部覆盖。于是他决定重渡丹河,集中所有的兵力给康沃利斯以致命性的打击。计划定下来之后,他于23日率领部队渡过了丹河。

    与此同时,李上校和皮肯斯上校正在希尔斯堡附近寻找战机,他们听说塔尔顿正在霍河附近招募民兵,就打算找他去较量一番。他们在霍河附近埋伏了一整天,派出去的侦察兵回来汇报说塔尔顿正驻扎在距离该地三英里的地方。于是他们立即出动,准备给他出其不意的一击。在途中,他们发现了一支三百多人的部队,以为这就是塔尔顿的部队,于是立刻向他们开炮。遭到袭击的英军四处逃散,死伤无数。后来他们才知道这其实根本不是塔尔顿的部队,而是派尔上校率领的一支亲英分子组成的部队。皮肯斯这才发现自己打错了对象,然而继续往前追赶已经来不及了。听到枪炮声的塔尔顿,立刻率领部队撤退了。李上校和皮肯斯上校错失了活捉塔尔顿的良机,他们的这次战斗也被英国历史学家盖以屠杀的罪名。

    格林将军率兵重返北卡罗莱纳,彻底打乱了康沃利斯招募民兵的计划,许多前来投奔他的亲英分子见势不妙便纷纷逃散了。无奈之下,2月26日,康沃利斯只好放弃了希尔斯堡,率军渡过霍河,在阿拉曼溪驻扎下来。由于缺乏补给,他打算在此地征集粮草。他选择的驻扎的位置十分有利,刚好位于通往索尔兹波里、吉尔福德、洛克福德、克洛斯及希尔斯堡数条公路的交叉点上。这里还同威尔明顿相连,英军不久在此地建立了一个军需仓库。格林将军则率领主力部队驻扎在距离此地15英里之外的地方,他打算从北边切断敌人的退路,为了争取援军的到来,他决定先用小股武装骚扰敌军,暂时不准备同敌军展开大规模的战斗。连续两天,他让皮肯斯和威廉姆斯的轻骑兵四处奔袭,同塔尔顿的部队正面交锋了好几次,均取得了胜利。3月6日,康沃利斯得到情报,威廉姆斯骑兵部队防守较为薄弱,于是,他便趁此机会去袭击美军的营地。他这么做的最终目的是要引诱格林将军出兵,在援军到来之前来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不料他的行动被美军及时发现了,威廉姆斯将军将部队迅速地撤离,中途遇见了前来救援的李上校的部队。同李上校会合之后,英美双方便展开了激战。美军所处的地势相对不利,一场战斗过后,死伤了50名官兵。威廉姆斯将军见状,便急令部队撤退。康沃利斯并没有乘胜追击,此时天已经黑了,而他此行也没有实现他的目的,格林将军不仅没有出兵,还把部队撤退到霍河的对岸,以保证同外界保持畅通的联系。没过多久,格林将军一直等待的援军终于到来了,他们奉华盛顿的命令一路披星戴月地赶过来。援军包括劳森将军率领的弗吉尼亚民兵团,以及由巴特勒上校和伊顿上将指挥的两个旅。这样一来,格林将军的总兵力就达到了4243名步兵,其中包括2000名正规军和2243名新兵。虽然,援军的质量差强人意,但是从数量上来看,也大大弥补了美军兵力的不足。援军的到来大大缓解了格林将军的压力,他打算接受康沃利斯的挑战,同英军大战一场。同时威廉姆斯上将的骑兵团也同格林将军会合,经过一番思考,格林命令各路兵马在距离英军八英里之外的吉尔福德会合,同时命令运输兵将行李辎重等运到十英里之外的一个铁厂里面。

    由于康沃利斯的通信被美军切断,长时间以来他都无法搜集到有关美军的准确情报。他错误地估计了美军援军的实力,猜想美军有8000人之多。尽管如此,他还是对自己的部队充满了信心,决定同美军展开激战。为了在战后能够顺利撤退,他命人将行李辎重运输到迪普河上的一个磨坊里,随后他便率军向吉尔福德进军了。在距离吉尔福德四英里的地方,塔尔顿的骑兵同李上校的骑兵相遇,双方立即展开了激战。李上校的骑兵绝大多数来自弗吉尼亚和宾州,身体素质远远高于塔尔顿在南卡罗莱纳种植园里召集的骑兵,经过一番战斗,塔尔顿便败下阵来。李上校正要乘胜追击,却发现英军主力已经迎面赶上来了。无奈之下,李上校只好命令撤退。同时,格林将军将驻扎在距离吉尔福德一英里之外树林里的主力部队做好了迎战的准备。他将自己的部队排列成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巴特勒将军以及伊顿将军率领的北卡罗莱纳的民兵团,他们以一道栅栏为屏障,前面是一片开阔地,后部是森林;第二道防线布置在据此约200码的公路两旁的树林里,由史蒂文森和劳登森上将指挥的民兵把守;第三道防线位于第二道防线后方约400码处,威廉姆斯上校的马里兰部队在左侧,哈杰尔上校的弗吉尼亚军在右侧。李上校的骑兵团和坎贝尔上校的弗吉尼亚狙击手在整个防线的左翼,华盛顿上校的轻骑兵、科克伍德的特拉华步兵团及一个营的弗吉尼亚民兵在防线的右翼,格林的部队在部队的最后面。另外,美军还在第一道防线和最后一道防线的前面各架起了两门野战炮。

    中午时分,英军的第一支部队从索尔兹方向急速行军过来。美军率先开炮,英军同时也开始还击。但是最初双方都只是试探性的交火,并没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敌军兵分三路向美军不慌不忙地推进。莱斯利上校率领苏格兰高地人及德国雇佣兵走在最前面,皇家炮队和森林卫队居中间,韦伯斯特指挥的部队在左侧。美军的第一道防线主要是北卡罗莱纳的民兵,等到敌军走到距离150码的地方的时候,他们被英军的阵势给吓住了,还没等正式交战就开始慌乱起来。一些人开始胡乱放枪,一些人开了几枪之后就准备逃跑了。英军趁势朝他们猛烈的开炮,美军彻底溃散,许多人仓皇间钻进了旁边的树林,还有一些人退到了第二条防线。指挥第二道防线的史蒂文森将军命令给那些逃兵放行,假装给他们下达了撤退的命令,然后从后方击毙了几个逃跑的民兵。弗吉尼亚步兵勇敢地坚守在战场上,然而英军的战线拉得太长,美军的反击有些顾此失彼的感觉。此时史蒂文森将军右腿中弹,他不得不下令撤退。英军最终冲破了美军的第二道防线。指挥作战的格林将军希望组成第三道防线的正规军能够挽回败局,他骑马到现场巡视,大声地鼓励大家要坚守阵地,狠狠地朝敌人反击。韦伯斯特上校率领英军的左翼攻打美军的右翼,马里兰第一团在弗吉尼亚军团以及特拉华军团的配合下,将韦伯斯特逼到了一个悬崖边上。相比之下,马里兰第二团的进攻就没那么顺利。斯图尔特上将率领的禁卫军朝美军猛烈的进攻,美军最终寡不敌众向四处逃散了,其中两门野战炮也落入了敌军的手中。第一团取得胜利之后就立即赶来支援第二团,如此一来,英军只好撤退。美军在后面穷追不舍,斯图尔特在逃跑的过程中被美军的流弹打中,当场毙命。英军见指挥官被打死了,更加仓皇地逃窜,刚刚俘获的两门野战炮又重新回到了美军的手中。双方打得异常激烈,但是由于第一道防线的溃散,导致了美军整场战争的失利。眼见已经没有获胜的希望,为了不至于全军覆没,格林只好下令撤退。整个撤退过程井然有序,但是为了迅速撤离,美军不得不丢弃了大炮和战马。大约撤退了三英里之后,格林命令停下来等候落伍的士兵。等大部分人员都赶到之后,他又下令继续向事先预定好的地方撤退。

    尽管英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也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塔尔顿的骑兵原本打算乘胜追击的,但是被康沃利斯召集了回来。英军也在作战过程中被打得七零八落,要把那些伤兵和逃兵重新集合起来,也要费点时间和精力。天已经黑下来了,而且下起了瓢泼大雨。士兵不仅缺少帐篷,连吃的都没有。他们连续打了两天的仗,仅仅吃了两片干面包喝了点水。现在连温饱的问题都无法解决,不用说胜利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喜悦了。50多名伤员危在旦夕,而部队却没有足够的药品和绷带,他们还没等到天亮就停止了呼吸。这个夜晚是在士兵们的哭喊声、抱怨声以及咒骂声中度过的,残酷的场面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

    美军在这次战斗中的损失非常巨大,据官方统计,美军死亡人数超过400人,另外还有900多人失踪。英军在人数损失上稍微少一些,但英军遭受的损失也不是短期内能够恢复的。本来英军的兵力就不足2000,其中413人受伤、93人死亡、26人失踪,在阵亡者当中,还有几个是出名的战将。康沃利斯取得的胜利近乎于失败和毁灭。格林将军把部队撤离到铁厂之后,在那里将残余的部队重新集结。他学习华盛顿的作战精神,绝不为暂时的失利而感到悲观泄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