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夕法尼亚的部队此时正驻扎在莫里斯顿附近,这支部队有6个团,指挥官是韦恩将军。此时部队正遭受着寒冷天气的严峻考验,士兵们没有过冬的棉衣,也没有棉鞋,他们穿着单薄的军装,三人共用一条毛毯,在瑟瑟的寒风中发抖。部队已经一年没有发军饷了,在这一年里,艰苦的条件无时无刻不在磨蚀着士兵们的斗志,使他们渐渐失去战斗的热情和力量。韦恩将军看着这一切,感到无比的痛心。虽然他身为指挥官,他的生活条件也比普通士兵好不到哪里去。为了鼓励大家,他甚至将自己的衣物拿出来分给大家,而自己则陪着士兵们在寒冷的天气里坚持训练。许多士兵的服役期满,他们纷纷要求退伍回家。然而部队拖欠的军饷迟迟无法下放,这更加引起了士兵们的不满。转眼新的一年到来了,1780年1月1日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日子。在这天晚上,一帮士兵们秘密集会,商量要去费城催讨军饷的事情。得知这一消息,韦恩竭尽全力劝阻他们不要贸然行事,然而他的劝说也只是徒劳。无奈之下,韦恩只好拿出了自己的手枪,警告他们谁敢去费城他就会毙了谁,然而那些造反的士兵却用刺刀抵住了他的喉咙,他们大声地朝韦恩吼叫,叫他不要阻拦他们。他们发誓不会投敌,但是一定会去费城为自己讨回公道。这件事情之后,部队里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几起流血事件,全部都跟追讨军饷的事情有关。在流血冲突中,一名上尉被杀害。随着事件的升级,造反势力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他们甚至强迫一些不愿造反的人一起参与进来,否则就要砍掉他们的脑袋。造反的人数目前已经达到了1300多人,他们抢了六枚野战炮,正准备向费城进发。由于担心这些造反派会被敌人利用,韦恩急忙派新泽西的一支部队开往查塔姆,并且命令当地的民兵协助这支部队。警报拉响了,全国都进入了紧急戒备的状态。面临如此混乱的形势,韦恩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他密切地观察着形势的发展,对其做出准确的预期判断并制定相应的对策。韦恩首先派遣了两名军官快马加鞭地赶到费城,告知大陆会议造反军即将到达,让他们做好戒备的准备。同时他也派人给华盛顿送了一封急件,告知了这里的情况。之后,他便翻身上马,在两名军官巴特勒和斯图尔特的陪同下,前往追赶造反部队。他希望自己能够劝说造反部队放弃向费城请愿的念头,即使不能完全成功也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华盛顿于1月3日在纽温莎收到了韦恩的信,他看完信之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向他派遣援军。不过等他冷静下来,他又觉得此时出兵镇压造反派实在不妥。等他的援军赶到,这些造反兵要么已经返回了军营,要么已经在大陆会议的控制之下了。同那些造反兵相比,他自己的士兵的情况又能好得到哪里去呢?除此之外,哈德逊的防线已经是非常空虚了,如果西点的防御稍有松弛,英军就会趁虚而入。综合考虑这些情况之后,他决定还是留在纽温莎。他派人送了一封信给韦恩,安慰他处事要冷静,千万不能意气用事。他极力地反对用武力的方式镇压造反派,因为这么做只会导致士兵们向敌军靠拢,他建议韦恩立即赶赴特拉华,如果能够将造反部队拦截在那里,一定要同组织者进行谈判,尽量答应他们要求补偿的条件。他同时派遣诺克斯将军前往东部各州的省府,告知宾夕法尼亚士兵造反的事情,并要求他们尽快地筹集资金、衣物和食物分发到各个部队去。
与此同时,正如华盛顿所料,亨利爵士听说了美军造反的消息,并积极地筹划着一个阴谋,企图坐收渔翁之利。1月4日,尽管天下着瓢泼大雨,一支英军的舰队在亨利爵士的指挥下直逼斯塔滕岛。他们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向新泽西的安博伊进军,企图撺掇造反兵投敌;另外一个目的则是向西点进军,准备趁华盛顿不在西点,将其一举拿下。韦恩将军于1月3日将造反部队拦截在了米德尔布鲁克。这支造反部队的头子曾经是英军的逃兵,他通过暗号来指挥整个部队。通过韦恩将军的一番劝说,一些人对赔偿的条件比较满意,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坚持要造反,他们决定第二天就向普林斯顿进军。韦恩将军内心希望他们能够向特拉华方向前进,这样他们就可以摆脱敌军的干扰。然而造反头子却倾向于走普林斯顿这条道路,这样他们就可以沿途召集更多的响应者。第二天,部队又开始按照既定的计划行军了。这样一来,韦恩将军只好跟在他们的队伍后面。他在部队里的地位显得非常滑稽,身为指挥官却没有任何的指挥权。这些造反兵只听命于造反头子,根本不把韦恩放在眼里。
宾夕法尼亚地方军造反的消息令大陆会议感到十分震惊。大陆会议任命了一个委员会由里德任委员长专门同造反派进行交涉。里德的骑兵部队在特伦顿停留下来,他派人给韦恩送了一封信,请他于当日下午4点钟在距离普林斯顿四英里外的地方见面。并且他还请韦恩转告造反部队,如果造反兵愿意见他,他将答应他们所有的条件。韦恩当众宣读了里德将军的信,这封信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安抚作用。许多士兵感动于州长在信中提到的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他宁愿冒丢掉头上乌纱帽的风险的话,这些感人肺腑的语言深深地触动了他们心中的思乡情感。他们围住了信使,向他打听州长为人如何,对待士兵是否如同他所说的那般的爱护。韦恩答应同州长于7日见面,但是他不敢确定到时候造反派是否会放他走,因为他目前的形势其实就是被囚禁在此。
亨利爵士派了两名特工混入造反部队,他们随身带了一封信给造反头子,煽动他们投敌。那些造反派虽然反对自己的政府,但是他们绝对不齿于同阿诺德一样做叛徒。这两名特工被韦恩抓获了,身上的信也被搜了出来。这件事情在造反部队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里德州长也最终决定冒险同造反部队见面。在他抵达营地之后,他发现士兵们正排列着整齐的队伍欢迎他的到来,他们还放了几发大炮以烘托气氛的隆重。谈判开始了,造反派提出的条件如下:服役期满的士兵允许退役;政府开出拖欠士兵军饷的有效证明;立刻为他们提供必需的军需品。这些条件都得到了批准,于是造反部队满心欢喜地赶往特伦顿,准备在那里签署条约。至于那两个怂恿造反兵投敌的英国间谍,被送上了军事法庭,法庭判处他们绞刑,在特伦顿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执行。
华盛顿得知了谈判的消息,虽然宾夕法尼亚的造反事件和平解决了,但是他却有些不好的预感,他担心条约的签订会在其他地方军中引起不良的影响。果然,没过多久,他的担心就被证实了。1月20日,一帮新泽西的士兵集结在盘普顿,声称也要获得同宾夕法尼亚士兵一样的待遇,否则他们也要造反。一时间,部队又陷入了混乱之中,亨利爵士又开始蠢蠢欲动了。他将部队派往斯塔滕岛,并派出了特工前去怂恿新泽西的士兵投敌。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华盛顿采取了比前者更为严厉的一种对策。这支新泽西的部队在数量上远少于宾夕法尼亚部队,而且大部分都是外国兵,相比本国兵,华盛顿对他们的同情要少得多。他相信自己手下的士兵们是绝对忠诚的,同时他也相信东部各州的部队同样都是听从指挥的好兵。他对那些造反的士兵进行了调查,严厉地处分了几名带头闹事的人以儆效尤。他发表了公开演说,在他严厉的训导下,许多造反的士兵自动投降了。士兵造反的事情就此画上了句号。这场风波让我们看到,无论美国内部如何勾心斗角,但遇到外敌的时候,他们的心依然会向着自己的祖国的。
令华盛顿感到开心的就是,风波平息后不久,各州就相继签订了《联邦条款》。早在1775年,富兰克林就向大陆会议提交了这份草案,大陆会议于1776年成立委员会讨论,并于1777年修改后表决通过。后来由于各州反对,该议案被搁置。如今,该条款终于得以签署,华盛顿对此感到欢欣鼓舞。他相信在各州团结努力下,美国争取独立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阿诺德曾经扬言要踏平美洲大陆,如今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也只能像一只落汤鸡乖乖地躲在港口里避风。他的舰队遭遇了巨大的海浪,许多船只都被打翻了。他率领船队抵达切萨皮克的时候,已经是年末了。此刻的弗吉尼亚完全处于一种不设防的状态。施托伊本男爵将驻守在此地的主力部队调往南方去支援格林将军,如今弗吉尼亚的驻兵还不到600人。杰弗逊州长闻讯敌舰到来,急忙召集周边地区的民兵,然而在短短几日之内要召集一支军队又谈何容易。新年伊始,阿诺德就率领部队对里士满进行了大扫荡。阿诺德的目标是活捉杰弗逊州长,然而州长已经于前几日从里士满离开了。他刚刚渡过詹姆斯河,就看见了阿诺德浩浩荡荡的部队已经开进了里士满。当地的居民纷纷向农村逃散,少数逃不走的也躲到了山上。此时里士满的驻兵已经不足200人,经过几次小规模的战役,他们就投降了,阿诺德轻而易举地就拿下了里士满。阿诺德派人给州长送信,提出了无理的谈判条件,其中包括让弗吉尼亚拱手让出烟叶的条款。这些强盗条款立刻遭到了州长的拒绝,阿诺德被惹恼了,他下令对城市进行狂轰滥炸,一时间,城里的公共建筑以及私人房屋全部变成了废墟,同时,他还在仓库里搜出了大量的烟叶,将这些烟叶也据为己有。正当阿诺德在里士满横行霸道的时候,西姆上校正在距离该地六英里的地方,他将美军在河岸的弹药库炸毁,随后又将部队拉到里士满同阿诺德会合。
阿诺德对里士满进行了大清洗之后,在维斯托夫上船,沿詹姆斯河一路烧杀抢掠,施托伊本男爵集结沿线部队对他进行了阻截。与此同时,纳尔逊将军也率领部队前来助阵。在河下游,纳尔逊将军同阿诺德的部队展开了几次小规模的战役。阿诺德的部队在战斗中有轻度的损伤,但是他还是于1月20日抵达了朴茨茅斯,并在那里驻扎下来。施托伊本原本打算将其赶出詹姆斯河,但是他的兵力也严重不足,根本无法完成这项任务。他只能将沿线的残余兵力集结起来,对阿诺德形成了包围之势,阻止他进一步向南方进军。阿诺德从里士满撤兵之后,杰弗逊州长回到了里士满,看着城里满目疮痍的景象,他不由得怒火中烧。他给华盛顿总司令写了一封信,在信里大骂阿诺德是个卖主求荣、为了利益连亲生老子都敢杀的畜牲。华盛顿明白这只是康沃利斯转移美军注意力的一个计策而已,相比整个战争,里士满遭到洗劫只能算是一个小插曲。因此,他说服杰弗逊州长暂时先不要考虑为里士满增加援军,他向州长保证,只要南方战场部署得当,里士满自然就会是安全的。
正在这时,大陆会议通过了一项重要的决议。华盛顿已经就大陆会议的工作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次建议,并将部队所遭受的军费短缺等问题都归咎在大陆会议的一些体制的问题上。长期以来,大陆会议的工作方式是通过委员会讨论决定各项事宜,这样的工作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花费较高,而且还影响了工作的保密性。因此,得知大陆会议针对这些弊病,任命了各部部长、外务大臣、陆军大臣、海军大臣以及财务主管等人员的消息,华盛顿感到非常高兴。这样一来,他的负担就大大减轻了。苏利文将军向华盛顿征询财政主管的人选,并透露打算提名汉密尔顿将军。华盛顿表示自己无权替别人做主,这必须征求汉密尔顿本人的意见才行。同时他表示以汉密尔顿的能力和人品,在军中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几乎是凤毛麟角。汉密尔顿在军中任警卫官已经4年了,在过去的几年中,华盛顿是看着他渐渐成长起来的。华盛顿对他的关爱和提携使他刚满30岁就当上了上将,这种机会在军中也是不多见的。然而没过多久,华盛顿和汉密尔顿之间便发生了一场误会。这件事情在汉密尔顿给他岳父斯凯勒将军的一封信里记录了下来。他在信中说:“那天我正赶着去寄一封信,在楼梯口同总司令相遇。司令示意让我过来,他要同我说几句话。我回答说:‘您等我一分钟,我马上就回来。’我将这封紧急的信送下去之后,在回来的路上又碰到了拉斐特侯爵,我跟他匆匆聊了两分钟就急忙上楼去见总司令了。结果等我上去,发现司令已经走了。我猜司令肯定是有急事先走了。结果第二天,拉斐特侯爵找到我批评我不该让总司令在楼梯口等我10分钟,这对于一个警卫官来说,是对上级最大的不尊重。我听了之后十分生气,觉得是总司令冤枉了我。我本来就赶着去送信,而且我也没有让他等10分钟啊。总司令对我心存不满,看来我在司令部也待不下去了。”汉密尔顿虽然在信中向岳父抱怨,但以斯凯勒将军对华盛顿总司令的了解,他知道华盛顿不是那种随便冤枉下级而且也不是心胸狭窄之人,一定是汉密尔顿在上级面前表现得过于自大和轻浮,才令总司令对他心生不满。汉密尔顿在司令部任警卫官4年的时间,他早已厌倦了司令部的生活。他的内心非常渴望能够获得一个指挥官的职位,单独率领一支军队。所以,在斯凯默将军离任的时候,他曾经向司令申请由他去顶替指挥官的职位。然而华盛顿认为以他的经验,还不能够胜任指挥官职位去带兵打仗,就拒绝了他的请求。这件事情让汉密尔顿耿耿于怀,觉得总司令对他不够提携。人往往是这样,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指挥官的诱惑在他的脑子里始终挥之不去,他按捺不住自己膨胀的欲望,就给大陆会议直接递交了申请信。华盛顿知道后心里有些不满,他以前总认为汉密尔顿是个可塑之才,但是就是太浮躁,做事欠缺思考。从这件事情看来,他确实已经厌倦了在司令部的生活,希望能够在新的空间里展翅高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