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会道最讨人喜欢-攻如破竹,守若金汤:善用辩论之术胜过百万雄师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

    ——刘劦思

    论战对手有智者、辩者、贫者、贱者、勇者、愚者,这就需要以博、辩、要、势、高、利、谦、敢、锐等不同的辩词,从容应对。

    ——鬼谷子

    以静制动巧应对

    一个爱发怒的人,常常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自己打败了自己;而保持平和之人,则能因冷静与和气,立于不败之地。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天地之气,暖则喜,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惟和气热心之人,其福必厚,其泽亦长。”在与人辩论时,高明的说话者也会保持冷静,不管对方如何发怒,都会以冷静的言辞应对。

    洛克菲勒在某案件中受审时,就因为在面对对方的询问时持平和的态度,从而使他赢得了那场官司。

    “洛克菲勒先生,我要你把某日我写给你的那封信拿出来!”那位律师用一种很粗暴的声音说。这封信是质问关于美孚煤油公司的许多事情,然而这些事件那个律师在法律上并无权利去质问。

    “洛克菲勒先生,这封信是你接的吗?”法官问。

    “我想是的,法官。”

    “你回那封信了吗?”

    “我想我没有。”

    然后他又拿了许多别的信出来,也照样宣读了。

    “洛克菲勒先生,你说这些信都是你接的吗?”

    “我想是的,法官。”

    “你说你没有回复那些信吗?”

    “我想我没有,法官。”

    “你为何不回复那些信呢?你认识我,不是吗?”那律师问。

    “啊,当然!我从前是认识你的!”

    洛克菲勒所答复的这句话如此之明显,以致那律师气得差不多要发疯了。全庭寂静得毫无声息。而洛克菲勒坐在那里丝毫不移动一下。

    正如一位口才高手所言:“一个爱发怒的人,常常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自己打败了自己;而保持平和之人,则能因冷静与和气,而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在不得不与人辩论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为不值得的小事和没有意义的事情争论;不要为了虚荣心或表现欲而争论。

    第二,在争论的过程中切忌出言粗鲁,即使自己有理,也要保持冷静,给别人说话的权利;或者是把自己的观点先搁置下来,等对方冷静下来后再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三,如果争论的结果不太乐观,沉默也是一种方法。一个经常只顾自己说话的人,即使有良好的口才也会使人反感,而这样的结局往往是满足了自己的演说欲,但对旁人而言,却是一件不愉快的事。

    机智善变 借题发挥

    不管在什么场合,个人的应变能力十分重要,只有巧言相对,借题发挥,避开锋芒,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在辩论场上,面对对方突然提出来的问题,我们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去回答。要知道,任何问题都不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社交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对这样的问题,采取回避的方式显然行不通。但如果你绕开这个问题而谈起其他相关的问题,即“借题发挥”,就可以很轻易地应付这场面。

    美国前总统里根到中国访问时,在复旦大学和学生们举行了一次见面会。会中,有一个学生问里根:“您在大学读书时,是否期望有一天会成为总统?”

    里根愣了一下,很显然,他没有想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但他很快地转过弯来,镇定自若地答道:“我学的是经济学。我也是一个球迷。可是我大学毕业时,美国的大学生大约有四分之一面临失业,所以我只想先要个工作,于是当了体育新闻广播员,后来,又到好莱坞当演员,这是50年以前的事了。但是,我今天能成为总统,我认为早先所学的专业帮了我的忙,体育锻炼帮了我的忙,当然,一个演员的素质也帮了我的忙。”

    里根的回答很机智,他巧妙地避开了问题的实质,但又围绕着问题展开,较好的应付了学生提出的话题。

    在辩论中,对于一些确实不好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由此而展开联想,做一些模糊的回答。当然,对待那些强人所难,荒唐的问题,完全可以不必去找正确的答案。不过,不管在什么场合,个人的应变能力十分重要,只有巧言相对,借题发挥,避开锋芒,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利用对方的话反击对方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口才高手常用的方法。抓住对方的话题巧妙反击,就能使对手无懈可击,无话可说。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口才高手经常在辩论中巧妙地将对手提出的有威胁性的话题转换为对己方有利的反击武器,从而抓住对方的话题巧妙地予以反击,并最终战胜对方。

    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时,校长常常克扣教学经费。这钱不能花,那钱没有预算,再一笔钱又可以不花。老是这样刁难师生,弄得大家意见很大。

    这天,校长又决定把经费削减一半,他把各研究院的负责人和教授们召集起来。一说出削减方案,马上遭到教授们的反对。

    大家说:“研究经费本来就少得可怜,好多科研项目不能上马。正进行的一些研究工作也日子难熬,不能往纵深发展。再说,许多研究成果、论著因没钱不能印刷,再削减经费怎么得了?不行,不行!”

    校长根本不认真倾听教授们的意见,他强辞夺理,说:“对于经费问题,你们没有发言权。学校是有人掏钱办的,只有有钱人才可以发言,在这问题上我们应充分重视有钱人的意见。”

    校长话音刚落,鲁迅霍地起身,从长衫里摸出两个银币:“啪”的一声放在桌上,说:“我有钱!我有发言权!”接着,他力陈经费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道理。论据充分,思路严密,无懈可击,驳得校长哑口无言,只得收回主张。教授们胜利了。

    鲁迅先生在这里巧妙在将校长所说的“钱”(即财富,广义的钱)偷换成一分二分的零花钱的狭义的“钱”。从而以两个银币的“钱”为引子提出了自己的理由,使校长无话可说。

    上面这个故事中所说的是辩说过程中概念的转换,而作家谌容所采取的方法则属于辩说过程中命题的转换。

    著名女作家谌容访问美国时,一次有记者突然问她:“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共党员,请问您同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这种突然的提问,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是不容易回答得体的。

    但是,这位女作家却幽默地答道:“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么深。”

    善于争论的人往往能巧妙地避开对方的锐气,而抓住对方话题中露出的破绽予以反击,让对方输得无言以对,心服口服。

    润物细无声,沉默也是一种反抗

    言语是铁,沉默是金。一个冷静的倾听者,会从别人滔滔不绝的说话中,吸收到很多对自己有益的信息。

    一位哲人曾说:“喋喋不休的人,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一个乘客都会赶快逃离他。言多必失,言多必败。”的确,言语是铁,沉默是金。一个冷静的倾听者,会从别人滔滔不绝的说话中,吸收到很多对自己有益的信息。在辩论中,如果恰倒好处地运用沉默术,则能给对手巨大的精神压力。

    1945年7月,英、美,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举行会谈。

    会间,美国总统杜鲁门对斯大林说:“美国研制出一种威力非常大的炸弹。”暗示美国已拥有原子弹,对斯大林进行心理战。

    在杜鲁门讲话时,英国首相丘吉尔两眼紧紧地盯着斯大林的面孔,观察他的反应。斯大林象聋子一样没有听见,未显露出丝毫的表情,以至于许多人回忆说:“斯大林好像有点耳聋,没听清楚。”

    其实,斯大林不仅听清了这句话,而且听出了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会后,斯大林对莫洛托夫说:“我们应该加快工作进度。”

    斯大林为什么装聋?因为,这时候,任何方式的语言表达,都不如沉默应付的效果。

    果然,两年之后,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才是对杜鲁门的有力回答。

    沉默又称默语。适时必要的沉默,不应被认为是语塞,是信息沟通出现障碍,而应是“意到笔不到”的艺术手段。运用得当,在一些会话场合中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鲁迅先生曾说过:“沉默是最好的反抗。”面对挑衅和恶语,有时候需要针锋相对,以牙还牙;有时候则需沉默。这种无言的回敬常能使对方自知理屈,自觉无趣,从而获得比强词辩解更佳的效果。

    绵里藏针,巧妙回应对方

    一个高明的论辩者应处变不惊,从容镇定,回击对方时,态度可以比较缓和,但表达的内容却含有强硬的成分,这种棉里藏针的回击,往往可以以柔克刚,挫败对方卑劣的攻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对人说话,有许多方式。辩论也一样,论辩是唇枪舌剑的交锋,被对方恶语攻击,受到伤害,遭到人格侮辱是寻常事。对此,一个高明的论辩者应处变不惊,从容镇定,回击时,语气和态度可以比较缓和,而其中表达的内容却含有强硬的成分。这种棉里藏针的回击,往往可以以柔克刚,挫败对方卑劣的攻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夏天的一个夜晚,有位天文学家仰面朝天慢慢地向广场走来,专心一意地观察天上的星辰。在他的前面有个又大又深的土坑,天文学家没有发现它,一脚踩空,掉了下去……

    周围的人见了哈哈大笑,有人挖苦地说:“瞧,癞蛤蟆掉进深坑里,四脚朝天。”有人嘲讽道:“书呆子,你自称能认识天上的东西,却不知道脚下面是什么,你研究学问得益真大啊,跌进坑里就是你的学问给你带来的好处吧!”众人又哄笑起来。

    只见这位天文学家从坑里爬上来,拍了拍身上的土,镇定地回答说:“只有站得高的人,才有从高处跌进坑里去的权利和自由,没有知识的人,就像本来就躺在土坑里从来没有爬出来过一样,又怎么能从上面跌进坑里去呢?”众人哑然。

    天文学家笑了笑,又说:“明天,会下雨。”果然,第二天真的下雨了。

    这位天文学家面对众人侮辱人格的挖苦嘲讽,没有气急败坏地与之对骂,而是以学者的睿智从一个哲理的角度,从容不迫地回击了挖苦嘲讽者的无知与无聊。语气与态度虽然平和,但回击的锋芒却异常犀利。

    在论辩中,有时可以对对方侮辱人格的话进行改造,仿拟其语言形式,再按其思维逻辑进行类推,借对方之势,进行反击,这种技巧往往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这个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天,有个女佣人到主妇家去做工。主妇对她说:“如果你不介意,我就叫你阿红,这是我以前那个女佣的名字,我不喜欢改变我的习惯!”

    女佣人轻轻地回答说:“尊敬的主人,我也喜欢这个习惯,这么说来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可以叫您牛先生,因为这是我以前的主人的名字。”

    主妇用原来佣人的名字称呼新佣人,是对女佣人的人格侮辱,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聪明的女佣人也按照主妇的语言形式和思维逻辑进行了仿拟类推,借势进行反击,以回敬主妇的不礼貌行为,十分巧妙得体,使主妇哭笑不得。

    由此可见,巧妙的反驳所达到的效果,有时比直接反驳更有效,更能维护自己的尊严。

    因势利导,借他人之力助己之威

    在某些场合,当局势对我们不利时,不妨借对方的“力”来助自己的“威”,从而加强说话的效果。

    借力使力是口才高手常用的方法。在某些场合,当局势对我们不利时,不妨借对方的“力”来助自己的“威”,从而加强说话的效果。

    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喜欢在公众集会上朗诵自己的诗歌。他也常常收到小纸条,有表示欢迎和支持的,有提出问题的,也有无理攻击和辱骂的。

    在一次集会上,他接到这样一张纸条:“马雅可夫斯基,你自以为你是一个无产阶级集体主义诗人,而你的诗却时常写‘我’、‘我’,‘我’,这说明什么?”

    马雅可夫斯基当众读出纸条内容,略加思索,反驳道:“哦,你以为尼吉拉二世是一个集体主义者吗?他时常说:‘我们’、‘我们’……可不能在任何场合都说:‘我们’,譬如:你向姑娘表白爱情时,难道你会对她说:‘我们爱你’吗?如果这样,那边只好反问:‘你们有几个呀?’重要的是,你们要永远记住:‘我’——这是苏联公民。还有,为什么当我讲到自己或以自己的名义讲话时,也就是代表着你们呢?因为我首先认为,我已经把我的笔,献给了今天的时代,今天的现实和它的勤务员——苏联政府和我们的党!”

    马雅可夫斯基的话音刚落,会场上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这里,马雅可夫斯基抓住对方问话中的“我”,未作正面解释,而是转移话题,以反问尼古拉二世的“我们”来作答,巧妙地回击了对方。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身

    在和对方讲话的过程中,用对方讲的道理、办法,照样画葫芦反还给对方,使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且还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也说不出。”

    “以其人道,还治其人身”是口才高手经常用的一个策略。即在和对方讲话的过程中,用对方讲的道理、办法,照样画葫芦反还给对方,使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且还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也说不出。”另外,“以其人道,还治其人身”还是对付诡辩的秘密武器之一。

    田骈是齐国的辩土,他经常标榜自己不喜欢做官,并以此自命清高。其实,他有大批仆从,那势头与做大官的并无两样。

    一天,他正与门客在花园里对弈,忽然一个齐国人求见。

    这个齐国人先对田骈赞扬一番,表示对他不肯入朝的骨气极为钦佩。又表白自己愿意来为这样一个清廉的人做个小仆。

    田骈被齐人的奉承说得心花怒放,问道:“你是从哪里听说我不做官的主张的?”

    “听我隔壁的女人说的。”

    “她也知道我?”

    “不但知道,而且还说您是她的楷模呢!”

    “她是什么人?”田骈更感兴趣地发问。

    “她是个洁身自好的人,早就发誓永远不嫁人。可是今年30岁,却生过7个儿子,她虽然没出嫁,可比出嫁的人还会生儿子。如今先生您也常说最讨厌做官,可是府上食禄千钟,徒役数百。这气派、势力比那做官的官气还要大呢。”

    田骈羞得满面通红,拂袖而去。

    在这里,齐人用田骈的观点,来说明自己的看法,使他无话可说,从而达到了反驳的目的。

    学会造势 以势夺人

    辩论时,要造就宏大的气势,要从时间上、精神上、道义上战胜对方,才能使对方不战自败。

    势,即气势,即精神气,能使人不怒而威,能给对方精神上的压力。两军对阵时,看到对方军旗猎猎,阵容整齐,号角齐鸣,就会觉得对方的气势直逼自己。而辩论时,如果对方来得气势凶猛,口若悬河,也会在心理上占据上风。

    辩论时,要造就宏大的气势,至少有三点可以有效地压制对方。一是快,不容对方说话,先开口说一通措词严厉的话,从精神上压制对方;二是厉,镇定自若,毫无畏惧,句句铿锵,字字有声,在气氛上挫了对方锐气;三是理,不但辞严,而且义正,既以势压人,又以理服人。这种说服技巧总的原则是争取主动,占据优势,力争扰乱对方。采用这种方法要作充分的准备,而对方常对你的准备情况全然不知,可在对方意料不到的情况下首先向对方发动进攻,如果时机把握得好,则完全可以击溃对方阵脚。

    不过,先发制人的说服术在申诉自己理由的同时,要预测对方可能提出的辩解,使之失去作用,从而使对方无言以对,俯首认输。由于抢在对方的攻势未动之前,从而使对方措手不及,使其心理失衡,自乱阵脚,其攻击力是非常强大的。

    总之,运用这种说服技巧要做到义正辞严,在势、理上都要压制对方,方可服人。而且见机要快,反应迅速,要赶在对方前面,抢先出手。

    可见,学会了造势,有了趋势的帮助,我们才能更好把自己的口才发挥到极致。

    举例证明,加大反驳的力度

    事实胜于雄辩,用铁的事实说话,无需多言,对方也会知难而退。

    与人说话时,为了驳倒对方,我们可以举一些事例来加强自己说话的力度,从而使对方信服。当然,所举之例必须是事实,如果是选用有影响力的人的事例,如政治家、文艺家等的事例则更能增强说服力度。

    季先生平常很少出门,平时离家最远的地方也没超出自己居住的城市的范围。有一天,季先生却写出了一本《旅行指南》。了解季先生的同行大为奇怪。

    有一天,一位同行准备取笑他,说:“你哪里都没有去过,怎么写了这本书呢?这不是骗人吗?”

    季先生却一语惊人地回答他:“从没去过巴黎的散文名家高田保,他的‘巴黎指南’不是人人爱读吗?”

    这种先例可循的答辩,最能使人知趣而退。

    从争论中获胜,全部理性化的滔滔不绝,对方即使口服,却难心服;从例证入手,最能动其情,从而对你的说法或意见,欣然同意。

    下面这个故事也证明了这个道理。

    日本名作家吉屋信子,在豆寇年华时,完成了不少篇恋爱小说,其内容华丽曲折,绚烂而细腻,风靡一时。

    有位评论家却不客气地批评说:“这位作家自己尚是待字闺中,怎能如此大胆写出床上的夫妻生活?”

    吉屋信子立刻反驳:“依照阁下的尊意,那些描写帝王,叙述囚犯们生活的作家们,那他一定是做过皇帝,当过囚犯了!”

    这位评论家哑口无言,无条件投降。

    在事实面前,即使你有再好的口才,也无济于事。同样的道理,当你列举事实去反驳对方时,对方也将必败无疑。因为一切语言都无法抵挡事实带来的强大的冲击力。

    能说会道最讨人喜欢

    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

    “自相矛盾”这种方法的运用,关键在于找出对手的“矛”与“盾”,然后在时机成熟时,抓住对方的把柄,针对其要害给予打击。

    在辩论中,一些说话高手总是善用各种方法,去说服对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便是他们惯用的方法之一。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出对手的“矛盾”,然后在时机成熟时,抓住对方的把柄,针对其要害给予打击。下面这两则故事,就证明了自相矛盾之术在辩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其一,巧语求生。

    波斯帝国有一位年轻的太子,在与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军队交战中被俘。

    军士们把他押送到倭马亚王面前,国王下令推出去杀掉。

    太子表现出一副可怜相说:“慈悲的国王啊!我渴极了,您让我喝点水再走吧,那我就死无憾了。”

    国王点点头,命随从给太子递了一碗水。

    太子接过来不喝,却左顾右盼起来。

    “你怎么不喝,看什么!”一名军士喝道。

    太子扑通跪在地上,说:“我担心,不到这碗水喝完你们就会举刀杀我啊!”

    国王哈哈一笑说:“笑话!我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你尽管喝好了。我向全能的真主起誓,在你喝完这碗水之前,肯定不会杀你的。”

    太子一听,迅速把水泼在地上,然后对吃惊得张口结舌的国王说:“陛下,我没喝这碗水。这水已滋润了您的土地,我肯定是无法喝到它了,请您履行您的誓言吧。”

    国王说不出话来,只好放了太子。

    其二,以死求生。

    武帝得到了不死药,东方朔正在武帝左右。

    东方朔上前拿起那药,装作好奇的样子问武帝:“这东西可以吃吗?”

    武帝随口说:“当然可以啦!”

    东方朔就把它塞进口里,迅速地吞下肚去了。

    武帝气得脸色发青,大发雷霆:“来人啊,给我把他带下去斩首!”

    “慢,我有话要说!”东方朔忙说,“我明明刚才吃了‘不死药’。现在却马上要去死,可见那是死药了。刚才那人拿死药当不死药来奉献陛下,明明是在骗您,犯了‘欺君之罪’!我是先问了陛下可不可吃,陛下说‘可以’我才吃的,未经陛下的允许我哪敢吃啊!可见是不该死的。今天处死我,只会让天下晓得,陛下常被人骗。而且,以后人们对您的话又怎么敢认真呢?”

    汉武帝听后,下令免了东方朔的死罪。同时,汉武帝陷入沉思之中……

    自相矛盾的人之所以会犯下这样的错误,是因为这些人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忽略了事物的另一面。在辩论的过程中,只要抓住了他们的破绽,就会使他们陷入无法自圆其说的境地,从而不攻自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