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不理财,老大徒伤悲
同样是20多岁就开始工作的人,有的人在30多岁的时候就能拥有自己的事业,但有的人,除了每个月月初发的那几千块钱薪水之外,依旧一无所有。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差距?这是因为,后者几乎从来都不考虑经济问题,根本没有想过世界上还有“理财”二字。他们甚至还认为,自己还年轻,是享受生活的最好阶段,理什么财啊?
于是乎,这些看似潇洒的年轻人,就会在有钱的时候大把花掉,从来不考虑明天的生活、下个月的生活。他们没有看到,如果能在20多岁时养成理财的习惯,那么在30多岁的时候至少不会因为生计而为钱发愁。
韩浩今年31岁,是一家外企的部门主管。月收入两万多元的他,按理说生活水平不低,但韩浩对花钱一直没有计划,反正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出去吃饭也从来不看账单,直接刷卡,往往一到月底,就感觉钱包有点紧了,而且连他自己都不知道那些钱花到哪里去了。
韩浩年龄也不小了,所以他就和女朋友商量结婚的事情,两人都查了查自己的存款余额,这时韩浩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什么积蓄。女朋友很生气,这样糊里糊涂过生活的人怎么能够托付终身!
我们身边有很多像韩浩这样没有理财意识的年轻人,只要自己有钱,就没有任何节制地随意挥霍。但当真正需要钱的时候,不得不向父母、朋友借钱。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了自己永远都活在了缺钱、借钱的状态之中。
也许你会说,我不怎么理财,当然我也不会每月花光它,也不会借钱消费,自己一样过得很好,平时留下一点零用钱就够了。抱着这种想法的年轻人有很多,但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在30岁之后,他们因为不理财将会面临很多让人棘手的问题,甚至这些问题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在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预算,可以让我们知道这辈子需要多少钱。
如果你是一位25岁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从现在这个时间点开始,工作到60岁退休,在这漫长的35年里,你大概需要花费多少钱才能满足你的基本需求呢?
恋爱和结婚,爱情和金钱在现在这个社会是分不开的,白开水配面包的日子没有人愿意过。还有现在这个社会,一次恋爱就能走上婚姻的情侣很少,所以谈恋爱所需要的钱我们无法估计。那就直接算结婚所需要的钱,如果你是30岁结婚,并且生有一个小孩的话,那么三口之家,每个人每天吃饭加上各种花销,一个月3000元应该是最基本的,35年下来大概需要126万元,这个毋庸置疑。
买房,如果首付20万元,合计80万元,这还不是在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
如果买车,从25岁到退休前至少要购置两辆,花30万元。再加上每年养车的保险、汽油等费用,至少70万元。
孩子的教育费用,从出生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按照现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标准,起码要花费40万元。
这样已经超过300万元了。还要赡养父母,算在一起是4个老人,目前业界公认的最低数字是480万元。如果仅靠自己每个月的工资所得,按现在家庭月收入1万元计算,应该不算很低了,如果挣够480万元,刚好需要35年。但60岁以后的生活呢?
这些统计,还没有包括人生中那些可能会发生的灾难,例如大的疾病、各种事故,都会对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从你20多岁开始,跟你未来的另一半至少要赚480万元,否则生活真的很难继续维持下去。
看了上面这些,有人也许已经想理财了。接下来,就应该朝着正确的方向行动。
理财的过程一般要分3步:
1.起点——了解你的财务状况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每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是多少,是否有负债,是否有存款用来投资。要了解自己的经济状况,最好用一个账本来记账,把你每个月的收入和支出的多少以及来源、去向都记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像故事中的韩浩一样,连钱花到哪里去了都不知道。
2.目标——设立理财目标
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目标的设定,一切的理财都是盲目的。我们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先建立一个长远的目标,同时再制订一个短期计划,例如要让你的资金增长多少。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够切实地按照目标去执行。
3.方法——实现目标的途径
有了目标之后,就是要怎样才能实现目标了。理财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家庭状况、不同的收入条件下,你可能找不到一个通用的理财模式,你需要分析自己的情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当然,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理财咨询公司,你可以向它们进行咨询,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20多岁向月光族说再见
20多岁的时候,很多年轻人因为缺乏理财知识,花费起来没有节制,因此成了月光族。还有的人则是因为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他们追逐新潮,扮靓妆、买靓衫,只要吃得开心,穿得漂亮,没事的时候经常和朋友唱唱KTV,到咖啡店品品咖啡或者四处旅游,同样也加入了月光阵营。正如很多年轻人都有这样一种观点:“我还年轻,没有钱也不必过于担忧!”
然而,当这些月光族到了人生真正的重要时刻,例如买房、买车等需要大笔支出的时候,才发现银行卡上只是寥寥的千位数,当时立刻傻眼了。这样的人,别说指望他们30岁后能成家立业,以后能养活自己这就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来到这个城市找工作的张辉,有一天突然找到了老朋友朱琪。他有些扭捏地对朱琪说,自己已经没有钱生活了,需要向她借点钱。
朱琪觉得很奇怪,张辉已经出来工作多年,怎么会穷成这样。虽然心生疑惑,但由于是多年的朋友,再加上对方对这个城市不熟悉,朱琪不但免费给他提供住宿,还借给他一笔钱作为生活费。
很快,朱琪就明白张辉为什么这么穷了。原来张辉不管是跟朋友出去旅游或者聚餐,开销无论巨细,张辉都会抢着买单。尤其是有女士在场的时候,他会表现得更加积极,那架势就好像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家资雄厚的大富翁,甚至他还经常买一大堆奢侈品。因此,他不但是“月光族”,而且还是大名鼎鼎的“啃老族”——工资花光就伸手向父母要,哪怕自己再没钱,他也不愿意坐公交车。
当张辉又一次开口向朱琪借钱时,朱琪终于忍不住提醒他:“你如今快30岁了,可还是一个月光族,以后你拿什么结婚、买房?人家都说三十而立,你拿什么来立?创业?你有资本吗?你说和女生AA是特别没面子的事情,难道向女生借钱会有面子吗?你愿意为朋友买单,而且乐此不疲,认为这是件非常豪爽的事情,但是,当你看到你周围的朋友一个个计划着怎么买车买房的时候,而你却依然一无所有,你还有心情豪爽吗……”
为了让张辉改掉大手大脚的坏习惯,朱琪狠心给他规定了一个还钱的日期。因为她知道,照张辉这种花钱方式,哪怕他找的工作月薪上万,也难保他没有一个铜板的积蓄,更别说去还借的钱了。
20多岁的年轻人,很多有着跟张辉相似的毛病。他们之所以对钱不在乎,是因为他们不像30多岁的人那样有家庭的负担;他们认为自己还年轻,只要自己想赚钱的话,就有大把的钱等着他去赚;他们好面子,认为在金钱上斤斤计较是很丢脸的事情;他们觉得,钱是靠赚来的,不是靠节约而来的……
但是,这些20多岁的人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大款,也不是豪门之后。我们都是工薪阶层,靠着月薪吃饭生活,如果我们期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并且到30岁的时候积累一定的创业基金,那么在20多岁就必须向月光族告别。
25岁那年,李明一次偶然的机会,碰到了高中同学魏华。魏华在一个普通的软件公司上班,还是像高中时那样朴实。当时李明就想,他的日子一定过得很苦闷,于是请他去喝咖啡。
刚开始,李明很快乐地与魏华分享他的“生活质量”,但没想到几句话之后,这位貌不惊人的男同学,突然问起李明这几年来一共拥有多少财富。
李明正打算说自己只存了1万元不到时,魏华已经先告诉了他,他现在至少有10万块钱,并且正准备拿这10万块钱去学习MBA。
魏华的话让李明大吃一惊,他在脑海中突然浮现:
当他还在为租房子而奔波的时候,对方也许已经在自己买的房子里舒适地听着音乐;
当他还在公交车上被挤得东倒西歪的时候,对方也许开着自己的车子在街上溜达;
当他去一家大公司面试的时候,对方也许已经成为那里的面试官。
李明根本无法想象,魏华竟然在薪水不高的情况下,在短短3年之内累积了10万元财富,再过10年,他会不会就有几百万、几千万?而自己,则连1万元都没有!
上面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认为生活就是——先乐后苦→醉生梦死→然后再苦中作乐。这样的人,在30多岁时势必是无所适从、势必是疲于奔命!
20多岁的时候,我们相信钱是赚出来的而不是靠省出来的,在这样的观念指引下,我们兴高采烈地成为“月光族”甚至是“日光族”。当我们因为没钱而无法更好地发展时,当我们因为没有钱而失去好不容易等来的机遇时,我们终于明白——学会理财比学会赚钱更重要!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还是20多岁年轻人的你,赶紧下定决心,摆脱“月光族”的身份,学会理财吧!否则,你和同年龄的朋友相比,在财富上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坚持理性消费,确保“钱途”畅通
20多岁的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刚领的工资,还完信用卡,就没了一大半!”“漂亮的衣服、鞋子,好看的电影真多!每月省不下一分钱!”“昨天一冲动去买了台新电视,花了快1万元!唉,现在就这样,以后有了孩子,想起来都可怕!”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特别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认为日子就是要过得有质量,因此,那些月薪不过2000元的年轻上班族,身上穿的西装价值上千元;一个原打算上街买份报纸就回来的上班族,可能拎回一套新的电脑……
靠着自己的欲望来指引行动,这种感觉的确让人很着迷。我们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管不顾,发现中意的商品就立刻买下来;有想吃的料理就先吃了再说;为了满足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考虑将来就先去做。
可是做完这些之后呢?也许,我们不得不向银行贷款;也许,我们还得跟父母要钱……无论哪种方法,这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朱英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在2008年的时候,她办了一张信用卡。有了信用卡后,她花钱就变得大手大脚起来。外出逛街时,朋友们见她总是轻松刷卡,总是很羡慕。
这种不用掏钱包的便利和朋友羡慕的眼神,让朱英感到很是爽快。不过,朱英算是比较有分寸的人,她每月都将3000元的工资收入存到卡里,然后继续刷。后来,她的电脑坏了,想换台新的,由于钱不够,就申请了第二张信用卡。
利用这两张信用卡,朱英一起透支了6000元买了一台新的笔记本电脑。这时,朱英还能勉强还信用卡里的钱,只是经过这一次后,她见到有办信用卡的,就控制不住地要办一张。
就这样,朱英仿佛进入了办卡癫狂期。她先后拥有了8家银行的信用卡。并且花钱越来越失去理智。当不断有银行打电话过来催款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在短短一年之内,已经欠了6万多元。
最糟糕的是,此时的朱英已经失业,根本没有能力偿还欠款。她感到惶惶不可终日,每当有催款电话打来的时候,她编造各种理由,说自己暂时没钱。最后,一家银行只好找到她家里去要债。
银行人员的到来,让朱英的父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无奈之下,年迈的父母东拼西凑,终于帮朱英还清了所有的债务。
很多人都跟朱英一样,尤其是那些20多岁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自制力不强,在金钱的不断诱惑下,办了信用卡,最后多半沦为了卡奴。
然而,有的年轻人不仅不为此感到羞愧,反而大言不惭地说:“欠债是代表‘有钱人’!”确实有些不负责任的银行工作人员,想让你办他们的信用卡的时候会说起一些成功者曾经都负债累累。不过你要理智一点,那不过是银行人员怂恿你使劲花钱罢了。银行不是圣诞老人,凭什么白给你钱花?
所以,等你吃也吃了、玩也玩了,等到巨长的账单寄来的时候你就傻眼了。
还有的年轻人之所以不懂理性消费,是因为他们拥有能力赚钱。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自己是有钱人,认为有钱人就应该过奢侈的生活。但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有一次,富兰克林和几位朋友一起参观一个朋友的新居。新居富丽堂皇,根本就不是一般成功者可以居住得起的。当富兰克林他们走进一间大得足够召开会议的起居室,富兰克林就问房子的主人:“你这房子,没那么多人住,你怎么把房间搞得这么大?”
主人说:“因为我有钱。”
然后,他们又走进一间可容纳100人的饭厅,富兰克林又问主人:“你家里也没什么人,你怎么搞这么大的饭厅?”主人再次重申“因为我有钱”。
最后,富兰克林愤怒地转向他,说:“你有钱!可是你怎么不戴一顶比你的脑袋大10倍的帽子?”
由于奢侈与浪费,这房子的主人不久就变得贫穷了,不得不向那些曾被他所不屑的人去借债。
如果一个人具有很强的赚钱能力,我们并不能指责他过奢侈的生活有什么不对。但是我们也都很清楚,当花得比赚得多的时候,再多的收入也都是不够的。所以,抛掉那些无理智的消费吧,这样你就不会有那么多世道艰难、家庭不堪重负之类的抱怨了。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在消费的时候,告诉自己,哪些东西才是真的需要的。就像下面这些购物法则,我们必须懂得掌握:
1.超市购物有诀窍
为了避免不理智的消费,我们不要在自己情绪低落的时候去超市或者商场。因为情绪低落的时候人通常习惯发泄,看着超市或商场中那些琳琅的货物,自然控制不住购买的欲望,以此排解内心的失落,即使这些东西是自己完全用不着的。
如果在平常时间要去超市购物,那么我们最好先问自己到底要买什么,并且不断地提醒自己到了超市后,不要为了那些没用的东西而掏钱。例如洗发水、香皂、洗衣粉等日常用品,能买家庭装的就买家庭装;不买反季节水果,但可以买反季节服装。同时,也一定要学会砍价,千万别因为贪图虚荣花大钱买冤枉。
2.家庭节电
水电费是每家每户的重要支出,所以,我们不妨将家里所有的灯泡都换成节能型的,宽带最好为计时的。电视、空调、电脑这些电器没用的时候,最好关掉。
3.吃出节省
尽量少吃零食,因为零食是既贵又不健康的垃圾食品,而且一旦发胖,购买减肥药又是一项不小的支出。外出吃饭的时候记住打包,打包带回的食物可以当做第二天的午餐。尽量自己做饭,既健康又节省。
如果能做到这3点,那么你就会发现:自己不仅能过上不失质量的生活,还能省下一大笔钱。而这笔钱,将成为我们30多岁立业的资本之一!
懂得省钱是好事,但别成了守财奴
对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懂得省钱是好事。但是我们省钱,是省该省的钱,而不是什么钱都省。很多年轻人,总是会陷入这样的误区,认为省钱就是不花钱,于是他们像铁公鸡一样一毛不拔。可是该花的不花,不择手段,一味地以省钱为目的,那么就算你存到了100万元,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张燕最近辞职了,那份工作她只做了3个月。用她的话来说,再到那里多待一分钟,都是一种受罪。
张燕为何有这样的心态?因为她觉得,那家公司的老板实在让人感到气愤。大热天的连空调都不开,说如果开的话,每个人必须在工资里扣掉一些电费;出了一点小差错,就狠狠地罚,但是做对了,或者为公司作了贡献,老板则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赏罚太不分明;做午饭的大姐稍微放点油都嫌多了,两三天才能吃一顿肉,人人怨声载道。
这么会“省钱”的老板,让所有人都感到极其不适应。在张燕离职后的两个月里,其他同事也纷纷选择了离开,再也无法忍耐这样的环境。
看上去这老板挺会省钱的,但是怎么看,都会觉得他像个守财奴。这位老板不浪费钱的观念是好的,但做法是错误的。比如开空调,大热天的大家一个个都热得受不了了,工作效率上不去,省下来的那些电费,与因为工作消极导致的损失是无法相比的;员工错了就罚,对了则无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小气,哪怕可以给公司创造贡献,也会没有积极性。
钱确实是可以省出来的,但是不能因为省钱让别人认为你小气、吝啬,成了众人眼中的守财奴。
沈东是出了名的小气鬼,在学校的时候,经常去食堂打两份饭、一份菜,凑合着吃一天。
工作后,沈东的大部分同学都在一个城市,有时经常举行一些聚会,聊聊彼此的近况。大家都是AA制消费,但每当要在大家准备结账的时候,沈东要不就是去厕所,要不就是提前说有事先走。总之,从没见他掏过钱。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来往了。
沈东在省钱的这个问题上犯了一个错误:该你付的钱是绝不能省的。明明是AA制,你却吃了就开溜,让大家为你买单,虽然钱不多,但是沈东在朋友们心中的地位却越来越轻,认为他是个不负责任的人。
省钱是好事,但是不要因为省钱却把朋友和家人都省掉了,或者把自己的信誉都省掉了。该是你付的钱就一定得付,该花的钱就一定得花。
那么,什么钱是该花的?例如看病。有些20多岁的人,身体偶有不舒服时,都舍不得去医院看病,仗着自己年轻,认为一点小毛病不要紧,顶得住。毕竟去一趟医院就得花好几百块钱!结果正是这种“能省则省”,小病变成了大病,花的钱可比省下来的钱多得多。由此可见,该花的钱一定要花,有时候花钱比省钱更划算。
省钱是20多岁的人必须做的事,因为只有省钱,我们才能存钱,才能累积一笔钱,去更好地进行理财投资,这样到了30岁之后,我们才能活得更轻松。但是省钱也要注意适可而止,不能为了省下一点钱而做损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你去公园游玩,事先准备好吃的、喝的,外面一瓶饮料3块钱,公园要卖6块,那么一瓶饮料你就省了3块,这是省钱。但如果一群人出去玩,你为了省那3块钱,从来不掏腰包,只是等着别人给你买饮料,那就是吝啬,跟雁过拔毛没什么区别。
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要明白,省钱的目的是为了让你养成良好的理财观念,而不是让财富来支配你的行为。省钱的手段多种多样,只要有利于你养成好的理财习惯,都不妨一试。如此这般,当你省下来钱时,你才能获得快乐和内心的安宁,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时候所省下来的每一分钱,才是有价值的。
所以,做一个正确而乐观的省钱主义者吧,千万别成了一个让人讨厌的守财奴!
别让钱躺在银行睡觉
我们身边有很多看似谨慎的年轻人,他们的口号就是:“能多存一点就多存一点。”于是,他们每月除了最基本的生活费之外,全部把钱存进了银行里,让辛苦赚来的钱躺在活期存款这张温床上睡大觉!
能够把钱存下来,这本身的确值得称赞。然而,20多岁的年轻人要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想靠银行的利息让钱生钱,那根本就是一个笑话。你存在银行的钱,能保值就已经不错了。
张小梅今年27岁,在外企工作,算是高收入的白领。由于还没结婚,她对理财也没放在心上。不过,她算是比较节俭的人,所以一直以来她都是把钱存入银行。
当然,身为年轻人的她,怎么不可能不知道理财?但她总是觉得,那些理财产品有风险,平时她花一点钱就会感到心疼,如果一次性把所有的钱投资在理财上出现了问题怎么办?因此,当她看到身边不少人投资后有了工作之外的收入,可是她仍然觉得有风险。
朋友见她这个样子,自然做起了她的工作。终于,她在朋友的陪伴下,去听了一次理财课。一堂课下来,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这么多年来存在银行的钱不是最安全的,反而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银行的存款利率不适合长期理财。就目前最新发布的银行利率来看,实际上的年利率是很低的。倘若一个25岁的上班族每年都往银行里存上3万元,40年后他累积的财富是200万元。
与此同时,投资理财专家提出了另一个公式:同样是这个25岁的年轻人,从现在开始每年将3万元用于投资,并能获得每年20%的投资回报率,那么40年后他的财富是多少呢?440万元!
经过理财专家的讲解,张小梅才知道原来自己平时节衣缩食地存钱,其实是错过了很多赚钱的机会,于是开始努力了解理财项目、学习理财知识,希望能够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
我们发现很多年轻人跟故事中的张小梅一样,除了每月的日常开销,全部把钱存入银行。看着数目越来越大,自豪感也越来越强!可是在低利率、物价迅速上涨的年代,把钱全部放进银行,做一名小心翼翼的“守财奴”,到头来还是“收不抵债”。
不过也有一些聪明人,早早就加入了投资理财的大军。
冯林是一个典型的靠投资理财致富的人,他的职业是会计,每个月发薪水后,就会把薪水的1/3来做零存整取。
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海外基金刚引进国内,那个时候,很多人靠买股票发了财,但也有更多的人靠炒股破了财。所以,冯林觉得股票风险太大,就在理财专员的建议下定期定额地买进海外基金,坚持10年下来,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以前是固定投资薪水的1/3,后来逐渐提高比例到1/2,回报率在10%左右,10年下来,这些投资已经为他累积了近百万的财富。
冯林说,妈妈从小告诉她:“你赚一块钱并不一定是你的,能存下一块钱,并且能够让它不贬值,那才真正是你的。”冯林并不是热切追求财富的人,只是单纯地“想把钱守住,以备日后之需”。
可他这个单纯的想法却好像母鸡生小鸡,小鸡长大又生小鸡一般,生生不息,为他赢得了不小的财富。
“1/3”是个基本原则,上班族每个月至少要拨出1/3薪水,投资理财“从小做起”,才有致富的可能。等到薪水增加后,可逐步调高比例至1/2,甚至2/3,这样做可以加快累积财富的速度。只要有决心,每一个人都可以像冯林一样致富。
下面的这对欢喜夫妻,则更让人羡慕。
常先生是某广告公司的客户经理,妻子邓女士是出版社的编辑。他们结婚5年多,一直都是遵循“AA制”,夫妻各自为政,自行支配自己的收入,实现财富增值,每年年底的时候还来一次年度效益大比拼。
感性的邓女士的投资理财方式激进而冲动。房地产市场景气的时候,邓女士在3年内买卖了3套房产。股市出现“牛市”的时候,邓女士又围着证券转。而在邓女士看来,常先生则属于典型的理财懒人。他的资产基本上投在了公司的股份上,或者存入银行进行定期储蓄。
别看邓女士看似大大咧咧,可经过这样三次“倒手”,从2005年到2008年,邓女士前后投入了321万元,收获了78万元的回报。可以说,这些经历造就了一个“小富婆”,这也是她的“第一桶金”。
带着“第一桶金”的前期回报,邓女士在2008年中旬进入了基金市场。这次,她不再匆忙出手,而是恶补财经知识。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回报的,即使在“熊市”的大环境下,她的基金仍然保持着10%的增长率。
而常先生的公司内部集资,每年可以确保10%以上的收益,加上存银行的零存整取,也有不小的复利效果。可以说,常先生的理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邓女士投资的风险,确保了家庭财务的安全。
20多岁的年轻人,要想在工作上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要想今后活得更洒脱一点,就不要让钱躺在银行里睡觉,从现在开始就得养成理财投资的习惯,不管这个习惯在开始的时候让你多么地不自在。一旦你养成了这个习惯,当你到了30多岁后,手里有余钱,会让你更有底气、更自信,也更有安全感。
保险,保障的是未来
现在的年轻人,一定不会对“保险”二字陌生,毕竟走在街上、坐在车里,我们都能看到各种铺天盖地的保险广告。然而,对保险有着详细了解的年轻人却又很少。很多年轻人都认为自己的身体强健、工作稳定,买保险完全是多此一举。
其实,年轻人的事业和生活刚刚起步,依靠自身资金实力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较弱,因此一旦发生意外或不测,就可能给家庭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所以更加需要借助保险来分散风险。
徐亮工作3年了,在大学学的是金融专业,毕业后在银行工作,手上有一些积蓄。
2009年6月,做保险业务的小赵找到了大学同学徐亮。小赵对他说,现在买一份保险对自己很有必要,并向他推荐了其所在公司的两种热卖保险产品:一种健康险和一种分红险。
徐亮对这两种保险有了具体了解后,打算买那款分红险。徐亮认为自己很年轻,从来没生什么病,买健康险岂不是白浪费钱?所以,得知那款分红险确实不错,收益也很高后,就花了5000块钱买了一份分红险,而没有买健康险。
半年之后,徐亮忽然感觉到自己不时总会出现头晕的症状。一开始,他并没有往心里去,但在家人的劝说下,他去医院做了检查。医院查出,徐亮的大脑里有一块阴影。于是,医生建议徐亮去肿瘤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检查结果出来之后,徐亮被确诊为脑癌。
这则消息,打得徐亮顿时乱了手脚,毕竟,他的经济并不宽裕。这时候,徐亮想起了曾买的一份保险,可是一翻起保单他后悔不迭:那是分红险而不是重大疾病险……
徐亮的故事告诉我们,保险是必要的,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一个先到。
很多年轻人都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拼命攒钱买房,等买了房、车以后有闲钱再买保险。保险是生活的必需品,并不是要等到你的生活达到小康甚至更好以后才需要,保险是转移风险的极佳手段,等你买了房、车后再买保险,如果你恰巧此时发生了意外,那你将怎么办?
20多岁的年轻人,一定要为将来做打算,为不可预知的未来做打算。因此,在年轻时就要懂得规划自己的保单,首先买一份意外险,再购买适当比例的储蓄险、医疗险及养老险,让“保本”与“成长”并重,这样,在人生中就算遇到紧急事故,也能够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在英国一个小城的贫民窟里,住着一个妇女和一个5岁的小男孩,每个月月初他们都能收到一份来自远方的汇款单,汇款人就是孩子的父亲。直到有一天,他们收到的不再是一张汇款单,而是一份人寿保险单及一个骨灰盒。
原来,这位父亲生前为自己买了一份5722美元的保险,并且约定自己身故后,由保险公司按月支付家人生活费20年时间。
就这样,在这个家庭失去了主要劳动力后,却仍然没有失去经济来源。
20年后,那个失去父亲的小男孩已经成为一名事业有成的医生。在他的一生中,他最需要感谢的就是他的爸爸。他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只说了一句话:“爸爸,我爱您,您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保险是晴天备伞、未雨绸缪。只有今天预备明天,才是稳健人生。为了防止自己生病或者出意外影响家庭经济情况,投保人可以把这样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条件是只要交点保费就可以了。
当然,怎样才能相对合理、有策略地通过保险进行理财呢?
1.买自己最需要的
你不是大款,也不是富豪之后,对于20多岁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你,不可能把保险做得面面俱到。因此,在购买保险以前,你首先得明白什么险种是自己最需要的。
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有6种保险产品。这6大类保险产品分别是:投资、子女、养老、健康、保障、意外。
20多岁的你还处在理财的初级阶段,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你应该优先选择意外和健康保险。在此之外的保障、养老、子女等险种也可以适当选购。除非你手里有很多闲钱,否则不推荐过早购买投资保险。
2.选择一家口碑好的保险公司
在购买保险的时候,一定要挑选一家口碑好的保险公司,因为有些保险公司在你购买时给你不少的优惠,但是在真正需要偿付的时候却拿不到钱。是否能够真正维护你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保险公司的服务。而保险公司的服务究竟如何,你更应该相信口碑而不是保险公司本身的广告宣传。
3.设计好你的保险方案
对于具体保险的选择,并不是“保险保障范围越大越好,功能越多越好”。因为保险的范围跟价格是成正比的,如果保险保障范围超出需要,则意味着支付了额外的价格。
比如你是一名业务员,经常需要出去应酬,因此,疾病保险是理应选购的一个险种。但是同时,一个业务员发生工伤的概率微乎其微,如果其购买的保单范围包括工伤医疗费用的话,那么保单中关于工伤保险的钱他其实就相当是白花了。
总之,在20多岁的时候,给自己买一份保险,这是立即就要做的事情。买一份保险,这还是你对自己的亲人以及未来的一份责任,更是对财富的一种合理规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