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不惑,30不悔-20多岁的处世智慧决定30岁后的人格魅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活于世,要想不跟别人打交道那是不可能的,而跟别人打交道的能力就是所谓的处世能力。处世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20多岁的你如果能够在与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处世的智慧,就说明你这辈子已经“活明白”了。并且在今后的人生当中,你再也不会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而烦恼,在你的身上,会随时笼罩着一层名叫“人格魅力”的虽不炫目却足以打动人心的光环。

    志得意满最危险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最好谦虚一点。可是有些人,特别是那些取得一定成绩的年轻人,往往会显得有些忘乎所以,甚至露出了一种狂妄的情绪。

    志得意满的结局往往只有一个——失败。如果在20多岁时获得成绩就骄傲自大,那么早晚会从高处跌落下来。即使在短期内这种情况不会出现,但到了30多岁之后,你就会发现因为这种性格,自己会损失太多。

    年轻时候的爱迪生谦虚、自信,因此取得了很多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与此同时,他也很听取别人的意见,非常注意助手的意见,即使自己已经取得了成绩。之后,他拥有了1093项专利,并被称为当代的“发明大王”。

    不过晚年的爱迪生,这份谦虚的态度似乎越来越少了。他经常对自己的助手说:“不要向我建议什么,任何高明的建议也超越不了我的思维。”结果可想而知,助手们纷纷离开他,他再也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就。

    另一方面,爱迪生一改早年埋头于实验的做法,认为自己不需要埋头苦干就能发明创造。可是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不仅没有什么发明,还把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卖给了摩根。

    从爱迪生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你的成绩有多大、地位有多高,都不要表现得志得意满。有了成绩高兴自然是好,但这绝不等于我们可以骄傲。骄傲,会使人自绝于胜利,甚至遗憾终生。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聪明能干的年轻人,一朝得意就认为自己天下第一,从此接纳不了新知识、新经验和别人的忠言,就如同装满了水的容器,稍一晃动,水便溢了出来。长此以往,事业或者止步不前,或者猝然受挫。

    东汉末年的祢衡,是一个狂傲之士。祢衡少年时代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气,记忆力非常好,过目不忘,善写文章,长于辩论。但是,他的坏脾气似乎也是天生的,急躁、傲慢、怪诞,动不动就开口骂人,因而得罪了不少人。这么一个人物,又生活在天下动乱、群雄割据专权的东汉末年,所以也就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建安初年,汉献帝接受曹操的建议,把都城迁到了许都(今许昌)。为了寻求发展的机会,祢衡从荆州来到人文荟萃的许都后,为求进用,曾写好了一封自荐书,打算毛遂自荐,但因为他看不起任何人,结果自荐书装在口袋里,字迹都磨损得看不清楚了,也没派上用场。

    当时许都是东汉王朝的都城,名流云集,人才济济,当世名士有很多都集中在这里,但自视甚高又不愿同流合污的祢衡一个也看不上眼。有人劝他结交司徒掾陈群和司马朗,他却很刻薄地挖苦说:“我怎么能跟杀猪卖酒的人在一起!”又劝他参拜尚书令荀彧和荡寇将军赵稚长,他回答道:“荀某白长了一副好相貌,如果吊丧,可借他的面孔用一下;赵某是酒囊饭袋,只好叫他去监厨请客。”后来,祢衡终于结交了两位朋友,一位是孔子的后代孔融,另一位是官宦子弟杨修。可能是才气学问相当并且气味相投的原因,他们三位不仅比较谈得来,而且相互之间还曾有过肉麻的吹捧,如孔融称祢衡是“颜回不死”,祢衡称孔融是“仲尼复生”。

    孔融于是把祢衡推荐给曹操,希望曹操能够任用祢衡。谁知祢衡却不领情。他不但托病不见曹操,而且出言不逊,把曹操臭骂了一顿。曹操正当招揽人才的时候,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形象,尽量保持宽容爱才的名声,因此虽然恼怒,也不好加害。曹操知道祢衡善击鼓,就召他为击鼓的小吏。一日大宴宾客,曹操让祢衡击鼓助兴,想借此污辱祢衡,没想到这个才子在换装束(有专门的鼓吏衣帽)的时候,竟当着众宾客的面把衣服脱得精光,使宾主讨了场大没趣。曹操对孔融说:“祢衡这个小子,我要杀他,不过像宰一只麻雀或老鼠一样罢了!只是想到此人一向有些虚名,杀了他,远近的人会说我无容人之量。”于是想了个借刀杀人的法子,强行把祢衡押送到荆州,送给荆州牧刘表。

    刘表及荆州人士早就知道祢衡的大名,对他的才学十分佩服,所以对他并不歧视,相反还礼节周到,把他奉为上宾。刘表让祢衡掌管文书,“文章言议,非衡不定”,也就是荆州官府所有的文件材料,都要请祢衡过目审订,在工作上可以说对他放手使用,十分信任。但祢衡这个才子的致命弱点是目空一切。有一次他外出,刚好有份文件要马上起草,刘表于是叫来其他秘书,让他们共同起草。他们“极尽才思”,好不容易把文件写好了,谁知祢衡一回来,拿起文件草草看了一下,就说写得太臭,然后把它撕得粉碎,掷于地下,接着他便要来纸笔,手不停挥地重新写了一篇交给刘表。他写的这份文件因“辞义可观”,甚得刘表好感,但却把别的秘书得罪光了!他不但经常说其他秘书的坏话,而且渐渐地连刘表也不放在眼里,说起话来总是隐含讥刺。刘表本来就心胸狭窄,自然不能容忍祢衡的放肆和无礼。但他也不愿担恶名,就把祢衡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了。

    刘表把祢衡转送给黄祖,是因为他知道黄祖性情暴躁,其用意显然也是借刀杀人。祢衡初到江夏,黄祖对他也很优待,也让他做秘书,负责文件起草。祢衡开头颇为卖力,工作干得相当不错,凡经他起草的文稿,“轻重疏密,各得体宜”,不仅写得十分得体,而且许多话是黄祖想说而说不出的,因而甚得黄祖爱赏。有一次,黄祖看了祢衡起草的文件材料,拉着他的手说:“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祢衡和黄祖的长子、章陵太守黄射是要好的朋友,祢衡只要稍微收敛一下锋芒,稍微克制一下过强的个性,对周围的人稍微礼貌些,黄祖虽然是个急性子,但总不会无缘无故乱杀人吧?然而让人扼腕的是:有一次黄祖在战船上设宴会,祢衡的老毛病又犯了,竟当着众宾客的面,尽说些刻薄无礼的话!黄祖呵斥他,他还骂黄祖:“这个死老头,你少啰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黄祖哪能忍下这口气,于是命人把祢衡拖走,吩咐将他狠狠地杖打一顿。祢衡还是怒骂不已,黄祖于是下令把他杀掉。黄祖手下的人对祢衡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得到命令,黄祖的主簿便立时把他杀了。时为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祢衡仅26岁。

    越是处于事业顶峰的人,越应该谨小慎微,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是很多年轻人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当他们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就无所顾忌,开始骄纵起来。正所谓:功成每在困苦日,事败多因得意时。成功固然可喜,但是,如果你得意忘形,就离失败不远了。忘形则易败,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20多岁的年轻人,回头看看自己,当你被上司加薪升职的时候,常常会自鸣得意吗?当你在某项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时,你会自命不凡吗?当你因努力奋斗获得某个奖项时,你会兴奋不已吗?如果是,那你就要好好学一番涵养的功夫,把因加薪升职、进展、嘉奖而引起的过度兴奋压下去才好。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感到自己渺小的时候,才是巨大收获的开头。”而一旦你感到了自己的伟大,那你就准备去迎接失败吧。一个自负的人,最终只会让自己的名字像水塘上的气泡那样一闪就过去了。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也曾说过:“一个人如果自以为已经有了许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了。许多人一开始奋斗得十分起劲,但前途稍露光明后,便自鸣得意起来,于是失败立刻接踵而来。”

    所以,20多岁的年轻人一定要切忌骄纵,因为志得意满潜藏着最大的危机。成功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努力,中途的某个小成就,只能是歇脚点,不是结束处。万万不可因为这一点成绩,就将未来的路彻底堵死!

    枪打出头鸟,不可锋芒毕露

    20多岁的年轻人,总带着一股令人欣喜的朝气蓬勃,却也有一种让人反感的习惯——锋芒毕露。这些年轻人会觉得自己学历高、能力强,实力远在他人之上,因此不免出现浮夸的心理。殊不知,你之前20多年的人生经验,其实和社会有着很大的区别。

    然而,年轻人怎会看到这一点?他们喜欢卖弄才华,不懂得收敛光芒,结果招惹了一身麻烦,受到了同事与上司的排斥和挤对。

    反观那些上了年纪的成功者,他们却都是非常谦虚谨慎的。正如蘑菇,它生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低调得难以置信,却从没停止成长的脚步。

    蘑菇的经历,就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强求快速长大,不沮丧当下的生活。作为年轻人,想要取得进步,想要在进步的路上收获快乐与幸福,那么就必须向蘑菇学习。锋芒毕露,绝大多数时候只能起到“揠苗助长”的反作用,甚至受到他人的暗算。

    何伟是一家图书公司的编辑,以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行云流水般的文笔策划出了一系列的畅销书。鉴于此,公司一旦有什么重大选题都交给何伟,何伟也从不推辞,认为能者多劳。

    一开始,公司其他同事倒觉得无妨,毕竟能者多劳。然而次数多了,同事也就不满了,认为他嚣张,爱表现。渐渐地,何伟发现同事都刻意地疏远自己。不过,何伟没在意,因为他认为一个有能力的人,自然就应该显得与众不同。

    有一天,编辑部主任辞职了,公司需要挑选出一个新的主任。公司领导决定采用投票选举,让所有员工参加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任。何伟非常有信心,因为他是所有同事中最优秀的。

    然而,让何伟想不到的是,整个公司没有一个人投自己的票,绝大多数人都把票投给了在何伟看起来是一个很平庸的人。

    更惨的是,新上任的主任再也没有把重点选题交给何伟负责,而只让他负责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何伟由失落到失望,最后不得不辞职了。

    从何伟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锋芒太露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他太过招摇,太过咄咄逼人,使周围的人都黯然失色,因此自然会遭人忌妒。特别是何伟的新上司,论能力与何伟还有很大差距,只要何伟稍微取得一些成绩,就可能让他地位不稳,这就是新上司为什么只让他负责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锋芒毕露的何伟,正是20多岁年轻人的代表。年轻人刚进入职场不久,往往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证明自己的能力,可是上司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同事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都会把这种不懂得藏锋的对手“打倒”。所以,人仅仅有才智不行,还要修炼自己,蓄势而发,待时而动,此间最重要的是去掉锋芒,巧妙地隐藏自己的实力。

    这个方面,我们不妨学学清朝名臣曾国藩。曾国藩一向注意自己的言行,他认为“锋芒则露杀气,圆通则显和气”。这句话说的就是:只有藏锋的人才会保全自己,最后才能趁对手疏忽之时,转守为攻,敲定胜局。

    三国时期,吕布在袁术的教唆下攻打刘备。结果刘备惨败,不得不投奔曹操。

    那时,曹操已经迎得天子,势力很大。刘备虽贵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自己的后花园里种菜,以为韬光养晦之计。

    有一天,刘备正在给菜浇水,曹操派人请他赴宴。刘备不敢违命,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

    刘备随着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在两人都喝了不少酒后,曹操准备探探刘备的真心,看他是否和自己一样,有不甘人下、称王称霸的雄心。

    曹操说:“玄德,你久历四方,见多识广,请问谁称得上当今英雄?”

    刘备早有提防,故意答道:“我哪配谈论英雄呢?”

    曹操单刀直入地说:“现在天下称得上英雄的,只有你和我两人。”

    刘备一听,心中一震,吓得手一松,筷子就掉在了地上。此时,正巧闪电一亮,一阵雷声响起,刘备弯起腰拾起筷子,缓缓地说:“这天威真是厉害,这响雷把我吓坏了。”

    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也怕雷吗?”

    刘备说:“圣人对雷电都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通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从此,曹操再也不怀疑刘备了。正是因为掩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让曹操对自己不加防范,刘备才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从而三分天下,定都蜀中。

    刘备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之道在于藏起锋芒,尤其当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完成目标时,更不能让自己的理想昭然若揭。只有在不知不觉中,你才能完成“量到质”的转变,才能收获成功。

    20多岁的人,你的实力就是你成功的武器,是你打败对手的决胜利器。这样的利器绝不能轻易示人,否则你将自己暴露无遗,那就直接降低了与对方抗衡的能力。给别人一个假象,往往会使对手对你产生错误的判断,这时你就能利用这个时机发展自己的事业。你要牢牢记住,做那愚蠢的出头鸟是没有好下场的。只有把精力和才智集中到扎扎实实做事上去,靠成绩证明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表现自己,这样在30多岁时,你才能收获人生的果实!

    有时候糊涂比精明更有利

    20多岁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喜欢证明自己的聪明。然而更多的人,却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有这样一句话:“方圆做人,八面玲珑,圆满做事,事事顺心。”其中的“方圆做人,八面玲珑”,就是在告诉我们,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不要表现得太过机智,要懂得做一个糊涂的人——这就是处世的艺术。

    “难得糊涂”,这是郑板桥说过的一句哲言,也是他从几十年风吹雨打的个人阅历以及无数荣辱成败中总结出来的。这种处世学问,其实非常具有实用性。当然,“难得糊涂”并不是要我们真的装糊涂,而是装着糊涂,揣着明白,这也是人的一种凭智慧闯天下的表现。

    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郭子仪很受唐代宗李豫的尊重,甚至在后来,李豫还把自己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之子郭暧。

    不过,升平公主自幼刁蛮任性,经常跟驸马过不去,所以他们经常发生口角。有一次,小夫妻俩又发生了口角,面对公主的蛮横,郭暧实在忍受不了,抬手就给了公主一个耳光,恨恨地说:“你倚仗你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还嫌做天子不好呢!”

    升平公主没想到郭暧居然敢动手打自己,更没想到一向温文尔雅的驸马居然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顿时,她哭着回宫向李豫告状。

    李豫听了这些话后,想了想,就对女儿说:“驸马说的,可全是实话呀,他父亲嫌做天子不好做,若他不嫌弃,谁也挡不住他,这天下早就不姓李而要姓郭了。”

    郭子仪知道自己的儿子打了公主后,马上把不懂事的儿子捆绑起来,送到皇宫来向皇帝请罪。

    李豫看见这个场面,不禁哈哈大笑,然后对着郭子仪宽解道:“他们小两口闺房里的几句戏言气话,我们这些做长辈的何必当真。”

    郭子仪感恩戴德,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为唐朝又立了不少功劳。

    唐代宗这种装糊涂,正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因为他知道,唐王朝不能缺少郭子仪,所以选择装糊涂,将一件看起来大逆不道的事情巧妙地处理了。假若李豫一味地去追究郭暧的罪过,结果就算不会丢掉江山,也会伤了功臣的心,大唐的江山至少不会太稳固。

    现代社会亦是如此。我们每天都会与人接触,这些人可能是亲人、朋友,也可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陌生人,这就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如果都去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话,结果就会使人越想越气,伤害身体,最后激化矛盾。如果遇事“糊涂一点”,麻烦、恼火、损失自然就会少得多,活得快乐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糊涂的智慧,正是人世间的大智慧。就像大名鼎鼎的口才大师卡耐基,曾经也因为太过“聪明”,反而吃了亏。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英国举办了一场宴会,为一位战争英雄授予爵士勋章,戴尔·卡耐基被邀请参加。宴席期间,一位声名显赫的先生讲了一段幽默的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大意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谈的先生随后补充道,他所征引的那句话出自《圣经》。

    听到这位先生如此说,卡耐基笑了起来。因为他知道,这位先生说错了。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的剧本,而且他清楚地知道出自哪一幕的哪一场。

    卡耐基按捺不住表现欲望,当场纠正了他。那位先生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就是出自《圣经》。”

    卡耐基有些不屑地说:“如果你不相信,可以问问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先生,他是我的朋友法兰克·葛孟。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

    谁知,葛孟并没有站起来,而是在桌子下踢了卡耐基一脚,低声说:“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的确出自《圣经》。”

    卡耐基茫然地看着葛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宴会结束后,卡耐基私下里问葛孟:“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你为什么要撒谎?”

    葛孟回答:“没错,我当然知道。那句话出自《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保留他的颜面?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也并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抬杠?要记住,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

    卡耐基一听,顿时愣住了。他这才意识到,为什么后来那位先生几乎不和自己说话,甚至许多人也都对他投来了异样的眼光!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让自己“难堪”的情境,对此,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糊涂”,做点“退却姿态”。这种“糊涂”,不仅可以让自己人生之路变得更加平坦,还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人生。

    对于20多岁的人来说,为人处世就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糊涂一点,反而比精明更加有利于自己。特别是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不做过多计较,不寸利必争,不小题大做,能顺其自然。能将“糊涂一点”这个明智的处世策略学到家,那么到了30多岁时,恐怕所有人都会被你的这种气质所折服,愿意死心塌地地追随你!

    世界上的小人,你惹不起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是怎么惹也惹不起的,即使你是一个血气方刚的20多岁的年轻人。这种人,就是小人。20多岁的年轻人,由于处世不深,他们不知道小人有那么可怕。所以,当他们遇到小人的时候,往往就吃大亏。

    张兵最近心情很糟糕,用他的话来说,好像整个天空都是灰色的。当有人问起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时,他才慢慢地说起来。

    原来,张兵在刚进这家公司工作的时候,由于不了解公司同事的性格,加上不懂为人处世之道,得罪了一些同事。对于张兵那种过于直率、不知防范他人的性格,同事纪凯私下里提醒过他几次,张兵并未在意。

    一次工作早会上,张兵一眼就看出同事李明的策划方案有不少漏洞,所以他就当众反驳了同事李明的提议,并且还把他的方案里的问题一一指出。虽然当时的李明表面笑脸相迎,但他是一个典型的小人,他把张兵的反驳已经记恨在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他总是处处作梗,为难张兵,有一次竟无事生非,在上司面前告了张兵一状,让张兵平白无故受了一次批评。

    张兵不听同事的劝告,因为过于年轻没有社会经验,因此不懂得防范小人,结果吃了大亏。所以说,无论客观条件如何,我们都应避免和小人打交道。即使躲不开,我们也要小心防范,尽量避免与小人发生直接冲突。

    小人之所以防不胜防,是因为他们的眼睛会如狐狸一般牢牢地盯着周围所有大小的利益,随时准备多捞一份,为此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用各种手段来算计别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在背后捅你一刀。特别是那些无意中的言语或行为,不小心刺到了小人心中的某根神经,就很容易挑起他的报复之心。

    李峰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大型外企工作。由于工作突出,在短短的两年里,他就已经成为这家企业的研发经理。年纪轻轻就在事业上小有成就的他,却没有因为少年得志而骄傲,而是以更大的热忱去工作,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可是从今年5月份开始,公司里就不断地流传出一些不利于他的谣言,谣言的内容是:李峰目中人,对同事不友善。这个谣言越传越大,结果连总经理都亲自下来测试他。

    虽然他通过了总经理的考验,让谣言不攻自破,但李峰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得罪了谁。一直很努力工作及支持伙伴的他,突然感到非常受伤,一时之间对人性充满了怀疑,不由得心生了离职的念头。

    原来,在背后造谣中份李峰的是同事小刘。因为今年4月份的时候,李峰在一家商场逛街时,看到小刘和公司的张燕很亲密地在一起。张燕是老板的秘书,公司规定,办公室是不能谈恋爱的。不久之后,公司就传出小刘跟张燕的绯闻,张燕不得不辞职离开了公司。而小刘认为就是李峰传出他跟张燕的事情的,因此把李峰当成了仇人。

    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什么都没做,却像故事中的李峰那样遭受到小人的攻击。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生活中,很多年轻人都因为不懂得防人,或防人之心太弱而吃了大亏。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看法:与小人较劲犯不着。中国社会上流行的那句俗语“惹不起,躲得起”,表达了有些人受到小人打击后的无奈情绪。其实,这正是你不懂得“防小人”造成的。防得不动声色,这才是聪明人做人做事的精明所在。

    那么,怎样防范小人呢?

    1.警惕告密的人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专门喜欢四处传话、告密,这种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这种人告密一般都是为了谋取好处,那么自然就会损害到你。因而你要检视一下自己周围的人,看看有没有这种喜欢告密的人,如果有,在他面前说话千万要小心。

    2.远离变色龙一样的人

    有些人非常擅长变脸术,他们可能此时对你真诚相待,彼时却突然翻脸不认人。他们这种变脸完全根据现实利益需要,这种人就像变色龙一样,一辈子会以几种面目示人,让你捉摸不透,更无法防范。如果你发现身边有这种人的话,你赶紧远离他们,千万别被他们迷惑住。

    3.防范阿谀奉承之人

    阿谀奉承的人,目的就是从那些喜欢被奉承的人身上得到利益。一旦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他们马上就翻脸不认人了,说不定会对有知遇之恩的你反咬上一口。所以,一定要看身边的人有没有这种小人,切不可因为他们的奉承就重视他,这样做无异于养虎遗患。

    4.别让小人看透你

    有的人总是喜欢露出自己的锋芒,把自己整个的实力表露在众人的面前,这种人最容易遭受到小人的攻击。善于为人处世的人都不喜欢让别人把自己看透,不轻易向别人敞开心扉,以此作为护卫自己的屏障。只要藏好自己,不轻易露出锋芒,时刻警惕小人的“偷袭”,那么你就找到了防范小人的做人底线。

    5.防备与你有过节的人

    跟你有过不快的人,是最容易报复你的人。当你的夙敌出现在你的身边的时候,你就要警惕了。当然,你没有必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你们的过节,如果你能宽容大度一些,很可能还会成为朋友。

    要防备小人的方法有很多,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多总结。20多岁的年轻人不要太过单纯,将小人也当做知己。因为一旦与这些人交往,就好像在身边放了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爆炸。

    宽厚待人,敌人也会变朋友

    有一句话我们并不陌生:什么样的心胸决定什么样的人生。事实上,那些成大事者,绝大多数都是心胸宽广之人。正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包容的胸怀,才能赢得伙伴、对手的尊敬,不断化危机为转机。

    对于想要30多岁时拥有人脉、获得成功的年轻人来说,一份宽大的胸怀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你的敌人只会越来越多。在生活中,我们与其他人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和误会,如果肩上扛着仇,心中装着仇恨,那么生活就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最后,只会因为无休止的争吵把自己的路堵死。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不管我们的理由如何,争吵总是不值得的。只有宽厚待人,才能从旋涡中走出。

    郑军和徐伟同在一家公司,两个人年纪相仿,一个29岁,一个28岁,因此关系很要好。有一次,他们共同策划了一个大型活动。活动结束后,郑军被老板派去出差,于是总结和汇报的工作就落在了徐伟的身上。

    然而就在此时,徐伟的孩子却因病住院了。不得已,徐伟要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这样一来,注意力难免出现了分散。徐伟一时疏忽,在汇报时把负责的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给弄错了。

    这份出了错的材料自然引起主管的不满,他将徐伟叫来,严厉询问造成失误的原因。结果,徐伟害怕担责任,一时鬼迷心窍就把责任推给了郑军。当郑军出差回来后,自然受到了主管劈头盖脸的训斥。

    主管的批评,让郑军一时摸不着头脑。多方打听,他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于是急忙向主管解释,这才消除了误会。这件事自然传到了徐伟的耳朵里,徐伟非常惭愧,可是又没脸找郑军道歉,于是只得每天躲着郑军,生怕两人见面出现尴尬。

    郑军了解到此事,主动找到徐伟,对他说:“小徐,那次的事,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别太在意了。”

    郑军的大度,让徐伟十分感动。从此之后,他将郑军当做大哥,肝胆相照。几年后,两人共同奋斗,闯出了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事业。

    也许在我们眼中,徐伟的行为过于“不地道”,害得郑军无端挨了主管一顿臭骂,又费了无数唇舌才把事情摆平,因此我们就可以说:徐伟正是郑军的敌人!如果郑军从此把徐伟看做小人,老死不相往来,甚至是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也都是很正常的事。可是,郑军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用自己的宽容和人格魅力彻底征服和感动了徐伟。由此可见,一个宽广的胸怀,远比“以牙还牙”要成功得多、成熟得多,它能让你化敌为友,帮助你在未来的路上赢得人气。

    20多岁的年轻人,需要的正是人脉。所以,以宽厚待人赢得人脉,这是一件只赚不赔的事情。正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初出茅庐时并不受关羽和张飞的拥护,时常受到他们的冷嘲热讽。但诸葛亮并不介意,仍然重用他们。正是因为诸葛亮有如此恢弘、浩然的宽容之心,最终赢得了关、张二人的尊重和拥戴,并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做到宽厚待人?以下这几个方法,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1.避免斤斤计较

    胸怀狭窄的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斤斤计较。正是这种斤斤计较,才导致了没有人欣赏自己,使朋友远离自己。因此,在与人共事时,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也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用心去做事,而不是总抱怨别人的“不专业、能力低”,因为这不单单是在做事,也是在做人,更是在为我们以后的人脉积累和储蓄能量。当别人对你心怀感激时,也是自己离成功不远之时。

    在生活中,我们也总是有这样的感触:如果一个人用博大的胸怀来对待你,你就不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以,在搭建人脉关系时,用一个博大的胸怀去对待身边的人,你就会发现世界是如此地美丽。抱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心态,用一颗善良的心来对待一切,宽恕别人的过失,会让自己的人生更轻松。

    2.正确认识他人的失误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都是普通的平凡人,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一时的失误,并不代表它就是“祸乱”。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体谅对方的失误,做到宽容他人。

    现实中,有的人总抱怨自己身边没有“同甘共苦、肝胆相照”的朋友,其实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寻找问题。人际关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心”,“心”好就能建立起好的人脉网络。什么是所谓的“心”好,就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用一颗宽广的心、包容的心、真诚的心去面对人生路上的朋友。只有用这样的“心”,才能开拓出人脉的舞台,才能在舞台上充当闪亮的主角。

    3.能屈能伸,不抱怨别人的“轻松”

    对于职场经验尚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一定要学会一个本领:能屈能伸。毕竟,人在屋檐下,凡事以低调处理是最安全的。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别人的“轻松”,这反而会让你未来的路更加轻松。

    徐海刚刚大学毕业,进入了一家大企业做起了销售员,虽然他没有多少经验,但是却特别能吃苦。

    初进公司时,公司引进了一批新产品,每个人都很忙碌,但老板并没有考虑增加新的员工。很多时候,各个部门间的人员都是相互调配的。

    可是,有几个人愿意拿着一份工资却做两份的工作呢?整个企业中,只有徐海接受老板的指派,其他的人都是去一两次就抗议了。别人都说他“太傻了”,可他总是微笑着说:“吃亏就是占便宜嘛!”

    事实上,徐海也没有占什么便宜,因为他忙得像个苦力工一样。他之所以这样说,也反映了他辩证的观点和良好的心态。

    就在他所谓吃亏的时候,公司的领导注意到了他,不由对这个小伙子由衷喜欢,于是也逐渐让他获得更多的机会,随后徐海把整个企业运作的流程都摸熟了。两年来,他的业绩一直是公司最好的,两年后,他自己开始自立门户,而且经营得有声有色。这一下,当时讥笑他的同事一个个都傻眼了。

    正是徐海的大度,让他迅速获得了领导的喜爱;有了领导的喜爱,他才获得了更大的事业。所以说,懂得宽厚待人的年轻人,才是一匹千里马!

    有这样一段话:“爱你们的仇人,善待恨你们的人;诅咒你的人,要为他祝福,凌辱你的人,要为他祷告。”与其把时间和精力用来憎恨、仇视和报复,不如一笑泯恩仇,化干戈为玉帛,全力以赴来干事业。这样,到了30多岁时,你将发现自己会获得无数美好的馈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