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女孩的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培养女孩热爱生活的习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一定要热爱生活,热爱生活才会充满希望,才会对未来充满期待。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是热爱生活的阳光女孩,但是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需要父母的精心培养。

    1.帮女儿改掉任性的习惯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拥有良好的性格,但令父母无奈的是,很多孩子却成了刁蛮的公主。什么原因呢?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天起,爸爸妈妈就将爱化为“蜜汁”,让自己心爱的宝贝沉浸其中,但如果这种爱成了溺爱,就可能引发孩子内心的“变质”。

    很多家长感叹现在的女孩子任性妄为,一个个都像刁蛮的小公主。任性也已经成为当代少年儿童不良习惯之一。孩子们放任自己的性情,没有控制情绪的能力,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对自己不加约束,凭着自己的喜好行事,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分是非且固执己见,明明知道自己不对还要继续做下去。

    女孩子们常常用哭闹和眼泪来威胁自己的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爸爸妈妈们通常会心软,一切听从了孩子的安排。可是,当孩子独立涉足社会的时候,谁又会对她心软呢?如此四处碰壁,总有一天,她们会为自己的任性付出惨痛的代价。

    目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中“过分溺爱”这一倾向是很令人担忧的。现在的孩子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这是一种通病,也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教子做人,首先要把握好爱的尺度,不溺爱孩子。

    近年来,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许多父母溺爱孩子,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反而会害了孩子,让一个个本该天真无邪的孩子变得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粗暴且不尊重人。

    正是父母的“极度溺爱”、“过分宠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不少家长认为,如今条件好多了,孩子又是“独根独苗”,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这是极不正确的观点。

    孩子的生活道路被铺得如此平坦,似乎这样就能让孩子一生无阻。但事实上,这种错误的幸福观才是孩子最终的“灾难”。很多父母却不知道这种教育方式的潜在的隐患。

    所以,父母要注意区分正确的爱与溺爱,两者之间离得并不是太远。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情,爱多爱少,爸爸妈妈们很难界定。溺爱只能换到孩子的自私与无情!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溺爱在父母眼里是为孩子好,但这却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孩子的父母没有把握好疼爱孩子的尺度,一味地无原则地给予,放任年幼的孩子随意行事,超过限度的关爱让孩子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而且,被溺爱的孩子往往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想到自己,从不为别人考虑。父母的溺爱使孩子们只知道享受别人的爱,最终成了冷酷、无情,甚至伤害别人的“坏孩子”。

    事实上,父母爱孩子,可以用慈爱来取代溺爱,这样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好处。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要用温和的态度讲明是非与道理,纠正孩子的错误,最后不要忘记补充一句安慰的话语,使孩子感到爸爸妈妈的爱仍然存在。

    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孩子的任性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有的孩子任性是为了满足某种物质的要求;有的孩子任性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有的孩子任性是因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

    那么,如何防止和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呢?家长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不要“硬碰硬”,试着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在孩子任性时,家长们要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不要和孩子“硬碰硬”,谁也不让着谁。当然,父母的忍让是有限度的,过度忍让又会变化成溺爱。所以,我们要很好地把握住这个尺度。

    (2)让孩子学会冷静处理

    家长和孩子都要时刻保持冷静。如果说孩子的哭闹解决不了问题,那么暴力也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父母们冷静分析一下,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合理,合理的应予承认,并尽可能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我们千万不能迁就姑息。

    其实,许多孩子因为愿望得不到满足而哭闹不休。遇到这样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哭累了,孩子自然会停止。等孩子完全冷静下来后,我们再告诉他为什么不去满足他的愿望,是因为他的要求不够合理。

    (3)正确的对比让孩子看清自己的错误所在

    任性的孩子好胜、自尊心强,可使用对比诱导法,用他所了解的英雄伟人的事迹与其行为对比,让其好胜心和自尊心受到刺激,使他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问题,主动改变任性的行为。

    (4)父母是孩子生活中最直接的模仿对象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要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家长要注意警惕和检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不冷静、爱发脾气、不讲道理。因为家长的任性往往会影响孩子,使孩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任性。

    此外,切忌以家长的任性来对待孩子的任性。这样做,孩子的任性非但不会减轻,反而会加重,因为家长实际上起着“示教”与“榜样”的作用。因此,在这样的家庭中,只有先纠正家长的任性,孩子的任性才能解决。

    聪明乖巧的女孩,谁见了都喜欢,而刁蛮任性的女孩长大以后,这种性格将严重地影响和阻碍生活和事业的发展。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白溺爱的危害,让孩子远离不良的习惯。

    2.教会女儿有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

    有些女孩子不懂得自己需要付出,不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着很多责任。家长在与她们沟通时,对“付出”这个话题说得不够,甚至很少提及,以至于让她们缺少了对付出的理解,对社会及他人少了一种付出的责任,以至于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给孩子的一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爸爸妈妈们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孝顺的孩子,所以不能忽视对孩子的责任心的培养。下面就是一则真实的新闻报道,希望能引起家长们的警醒。

    2004年,北京某知名大学一名四年级的女生半夜从宿舍楼的十二层跳下,了结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个同学眼中的优秀者,当年还获得了学校的二等奖学金,可她为何会走上不归之路呢?

    据同学猜测,她自杀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快毕业了,找工作的压力大;也可能是因为父母反对她交了个外地的男友……不管原因如何,选择这样一种方式告别人世都是不应该的。她在冷漠面对这个社会的时候,也残忍地结束了自己的人生,她不知道她还要对父母和社会负责。

    据相关人员在一所中学里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一定的年龄段,竟有80%~90%的孩子曾有过出走或自杀的念头。此项调查结果足以令家长们不寒而栗。我们都要在心中敲响一记警钟: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从小对孩子进行责任心的教育。

    在我们看来,今天的孩子是幸福的,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孩子们,多是独生子女,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智力开发都和过去的孩子有着天壤之别,社会、学校和家长都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可是耳闻目睹的许多事情常常令我们很惊讶,记得一位母亲哭诉道:

    我买了十八只大虾,孩子一口气吃了十七个,剩下一个我想尝尝味道,吃掉了,孩子居然大哭起来,质问我:“你明明知道我爱吃,为什么不给我留着?”

    现在的家庭,子女都是宝贝,一个人享受着全家人的宠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身上也有义务和责任,自己也应该付出。不过,这都是父母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现在,在青少年中,行为卑鄙和为人刻薄的有很多,孩子的残忍行为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残忍与刻薄会留下无法磨灭的人格缺陷,撕碎孩子的道德底线。一个人,没有了责任心,就只能想到自己,只要不如自己的愿,就要报复和发泄。

    可是家长们却毫不在意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只是拼命地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忘了对孩子进行德育的培养,进行责任心的教育,似乎孩子们只需要考高分,别的什么都不需要了。

    只有责任心的教育才可以让女孩子生出对别人的感恩,并唤醒她们的良知与感情。孩子们才会变得宽容而富有同情心,才能理解别人的需要,才会伸出双手去帮助那些受到伤害和需要帮助的人。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女孩子是可怕的,她的感情生活也将一片空白。

    有些老师也深深感到孩子们缺乏爱心的危机。老师们从早到晚全身心辅导学生,辛苦与劳累是可想而知的,老师认为教育孩子是他们的天职,他们牺牲了午休时间,甚至天黑了还在办公室辅导学生,但孩子们却不知感恩,甚至连句谢谢都很难听到。

    一位老师曾经颇为无奈地说过这样一件事:“我从教三年来,一直随学生包车来来往往,都是我给学生让座,偶尔遇到一两个学生给我让座,就让我激动不已。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都是人家对他们献爱心,他们哪里知道关爱别人。”

    因此,培养孩子首先要教会孩子的是“爱”,告诉他们这是一种义务和责任。让孩子做到爱自己的亲人、爱老师、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这种教育迫在眉睫,否则我们就将生活在没有爱心的世界里,这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现在有许多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家人、社会的过度关爱,使得孩子们受不了半点儿委屈和打击,遇到一丁点儿不开心就非要闹个天翻地覆。

    一些孩子为了一点儿小事就大打出手,几句话理论不过家人,就离家出走。现在,父母们正面对着大批不懂得付出、缺少挫折教育、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一代人。这些孩子不会理解父母的含辛茹苦,更谈不上他们对“付出”的理解到底有多少了。

    对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让我们的孩子学会付出,爸爸妈妈要以身作则,因为言教不如身教,对待自己的长辈及家里的老人都要真诚、有爱心,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家长是一个逃避责任的人,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只有付出爱心才能得到等量的爱。没有爱的付出,就不可能收获别人对自己的爱。就像农夫一样,春天不去播种,秋天就不会有收获。

    女孩终究要长大成人,会组建自己的家庭,如果从小心中没有付出的意识和概念,不去思考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就很可能影响到以后的婚姻生活,给一生带来不必要的坎坷。

    所以,父母对孩子应该疼爱,但不能溺爱,没有原则的溺爱只能让孩子遭遇社会的淘汰,命运的打击。如果父母能及时地引导女儿,让其时刻谨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那么,相信孩子长大以后一定能成为人人称赞的优秀女孩。

    3.别被有脾气的女孩吓住

    温柔是女孩子应该有的品德,可是现代社会却涌现出很多“野蛮的小公主”,让人望而生畏,这让人不禁思考,女孩子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事实上,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乱发脾气是儿童意志薄弱、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做事只随自己的性子来,从不考虑后果。作为家长一定要纠正孩子的这一坏习惯。

    李芳夫妇最近对女儿静静的坏脾气很是头疼。静静刚刚五岁,脾气却很是了不得,稍不如意就大喊大叫,好几天都不消气。即使是跟她讲道理,她也听不进去,如果父母不按照她说的去做,她就一直吵闹、哭喊,拒绝吃饭,手里有什么东西就会顺手扔出去。

    为了治女儿的毛病,李芳夫妇想尽了办法:用物质奖励、严厉地呵斥,甚至是恐吓……这些都不管用,静静的脾气反而更大了。

    一天晚上,一家人正在吃晚饭,静静突然想起来要吃雪糕。已经很晚了,商店都关了门,夫妇俩试图跟女儿解释,劝说她明天再吃。

    然而,小静静可怕的脾气又上来了,她躺在地上大声叫喊,不停地哭闹,用脚踹所有够得着的东西,闹得很厉害。

    静静自己无趣地闹了半小时,她奇怪地发现,居然没有人理她。于是,她又重新按她刚才的“表演”闹了一番。这次李芳夫妇知道怎么做了,他们坐了下来,静静地看着女儿,没有任何语言和动作。

    静静不罢休,又开始了第三次“表演”,然而爸爸妈妈还是没有任何表示。最后,静静似乎闹腾累了,直接气呼呼地回房间睡觉去了,这件事总算就此平息。

    从那天起,静静知道哭闹无济于事,渐渐改掉了暴躁的脾气。因为她发现,暴躁与发泄并不能解决眼前的事情。

    事实上,很多孩子的坏脾气都是家长娇惯出来的,如果孩子第一次发脾气,家长没有满足她的意愿,孩子就会有所收敛,因为她会觉得这一招不灵。

    女孩子的性格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有不同的家庭环境就有不同的性格,有的孩子聪明乖巧,有的急躁易怒,有的能忍耐,有的没耐心。而在现代社会,乱发脾气的孩子又占了主流趋势,稍不如意就马上开始大哭大闹,向家人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很多原因都可能造成女孩子脾气不好,溺爱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父母一味溺爱孩子,有求必应,就会使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家长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时,要耐心地说服。只有父母才能帮孩子改掉乱发脾气的坏习惯。

    要让孩子心平气和地生活,改掉好发脾气的坏习惯,父母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1)找出孩子发脾气的真正原因

    只有找出原因,才能真正地解决女孩子发脾气的问题。如果是因为孩子的内心受到了伤害,没有发泄的渠道,导致她愤怒,家长就要进行疏导,让女儿从阴影中走出来,她自然就不发脾气了;如果是因为学习成绩下降,致使情绪波动,此时家长就应该从根本上解决女儿的挫败感,帮她战胜失败,让她勇敢地面对遇到的困难。

    孩子发脾气,一定有她的原因,家长要弄清是非,不能急躁地打骂孩子。一定要分析出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低,还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又或是表达能力差。分析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帮孩子纠正坏习惯。

    很可能,很久之前发生的一件事导致了女儿心里潜伏着一种情绪,而正是这种情感引发了她的愤怒,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地替她解开心结,那她就会变成一个爱发脾气的小孩。女孩子的愤怒有时掩盖着内心深处的伤痛,愤怒的她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很可能隐藏着她内心的惊恐不安和悲伤。因此,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理解和倾听,并能够帮助孩子从愤怒中走出来。

    (2)爸爸和妈妈要有统一的行动

    有时,当孩子发脾气时,爸爸和妈妈的行动很不统一,一方袒护她,一方教导她,爸爸批评后,妈妈又去哄。如果这样下去,就会使孩子尝到甜头,这实际上是一种负强化,孩子就会闹得更凶。正确做法是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并记住一个道理:吵闹发脾气是没有用的,是没有人喜欢的。

    (3)多与孩子沟通

    我们可以多方了解别的小朋友在玩儿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我们就明白孩子的心情了,沟通后再加以开导和耐心的说明,才能真正地懂得孩子的想法和发脾气的原因。

    (4)要注意引导和教育的方式

    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绝对改变不了孩子好发脾气的习惯。有的母亲认为自己不忍心对孩子发脾气,就把孩子推给父亲管教。而父亲有时会用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样以暴制暴,只能让孩子觉得乱发脾气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她会觉得大家都在发脾气,我为什么不能?

    有时,女儿的愤怒可能只是以为事情不是按她希望的方向发展,比如,孩子因为父母没有带她去玩儿就会感到非常愤怒。父母要能够容许孩子发泄怒火,但是同时也要告诉女儿:随意发脾气不是“正确”的方式。

    可以耐心地留给孩子一段时间,让她哭喊,但等到她的情绪慢慢恢复平静之后,再心平气和地和她交谈。否则,女儿的愤怒受到强制,她很可能把这种伤害施加于其他人身上,并且把愤怒当成一种习惯。要让孩子知道,只有冷静下来做出反应,才能理智地处理问题。

    要让女儿知道,愤怒之后要马上冷静下来,要具有理智的思维,在愤怒时做出的冲动行为可能当时感觉一吐为快,但是以后多半会后悔的。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路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要引导女儿学会柔和,让女儿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做情绪的奴隶,才能成为优秀的女孩。

    4.让女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现在的学生,普遍学习压力很大,家长心疼孩子,一般不会让他们做家务劳动,而让孩子用网络游戏来放松和休息,而且其中不乏女孩子。事实上,这样做不仅不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放松,还会让可怕的“网瘾”缠住孩子的心灵。

    很多家长对自己女儿懒惰的毛病很是不满,想尽力帮助孩子纠正。但是,空洞的说教往往毫无意义。要想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就要让她亲自体验,多多参与,最终形成习惯。其实,多做些日常生活中的家务就是很好的锻炼途径。

    家长必须懂得除了让孩子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外,还应该让孩子抽出少部分时间来从事家务劳动。比如在周末让孩子帮助父母洗碗、做饭时洗洗菜、帮助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放松身心,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同时还能让孩子从书本中走出来,走进现实的生活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与艰辛,升起对生活的感恩。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劳动实践是孩子学习知识、认知社会的重要途径。孩子日常的家务劳动正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

    同时,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而且还能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辛劳,能体谅父母,进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

    美国教育很重视这方面的培养,家长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合理。在美国家庭中,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必须参与一定的家务劳动,比如清扫花园、修剪草坪、修缮房屋等。每到周末,我们可以看到,花园里都是忙碌的“小园丁”,只有完成家务后,孩子们才能开始玩耍。

    美国的家长分配给孩子最适合他们的家务劳动,因为每一个孩子的能力都是有差别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得到的劳动任务也应当有所不同。

    萍萍满十二岁了,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表了,妈妈发现她开始频繁地换漂亮裙子和外衣。同学们都夸萍萍变美丽了,可是换洗的衣服却成了妈妈的沉重家务负担。

    一天,妈妈找萍萍谈话了。妈妈说:“萍萍,妈妈最近工作很忙,你已经十二岁了,可以为妈妈分担家务,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了,以后你的衣服要自己洗。如果你忘记的话,就只好穿脏衣服了。”萍萍心想这没什么,就很痛快地点了点头。

    两星期过去了,妈妈发现洗衣机里塞满了萍萍的脏衣服,她很生气,于是严厉地批评了萍萍,萍萍答应妈妈下次不会忘记了。

    接下来的一周,萍萍还是没有洗,脏衣服更多了,洗衣机里已经放不下了,那么多的脏衣服都堆在了萍萍的屋里,地板也被占满了,而且萍萍已经没有几件干净衣服可以换了。

    妈妈虽然看在眼里,但并不过问。当然,萍萍也有她的应对办法:她从脏衣服堆里捡出稍微干净的衣服继续穿,就是不肯自己动手把脏衣服洗干净。

    几周过去,萍萍已经再也拣不出一件稍微干净点儿的衣服了,而妈妈依然是不闻不问。萍萍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衣服一件件洗干净。此后,萍萍的衣服都是由她自己来洗,而且她发现洗衣服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难,萍萍甚至还渐渐开始帮妈妈做其他的家务了。

    家长在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明白让孩子做家务的原因

    家长要鼓励女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能以她们学习忙为借口,就放弃对孩子的培养。其实,让孩子做适量的家务劳动并不是为了替我们分担什么,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家长要眼光长远,让孩子自己去实践,不能因为孩子做不好,或者父母看不惯,就不让孩子参与,家长要明白这是真正锻炼孩子的机会。

    (2)让孩子对家务劳动产生兴趣

    如果家长总是督促孩子做家务,很可能孩子会拒绝或者不满,这是孩子对劳动丧失兴趣的表现。在他们眼里,劳动只是一个任务,是让人觉得疲惫的体力活,毫无兴趣可言。

    那么,怎么解决呢?家长可以将家务劳动与趣味游戏相结合,比如和女儿比赛擦桌子,看谁擦得干净,看谁做的饭受人欢迎。女孩子需要有童趣的劳动,而这些趣味,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去发现。

    此外,家长在选择劳动内容时要考虑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复杂,应该以自我服务为主。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孩子过度疲劳,影响劳动效果,甚至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3)要及时表扬孩子、激励孩子

    当孩子认真做完一件家务时,我们要及时地予以肯定。让爷爷奶奶一起来参观孩子的劳动成果,参观完毕还要表扬。受到鼓励的孩子得到心理暗示,就会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劳动。这种刺激与激励的方法更容易让孩子继续保持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4)家务再繁琐也要有具体分工

    家务事往往很繁琐,如果分工不明确,孩子很可能会偷懒。我们要在开始劳动前,明确孩子的劳动目标。劳动中还应提倡相互协作,这样,孩子就能很好地完成爸妈交给的任务了。

    总之,家长千万不能把女孩子当成学习的机器,让她们以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变得懒散,不爱劳动。如果发现自己女儿有懒散的习惯,就要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女孩子热爱劳动,有动手能力,这是家长的责任。

    5.教育女儿做个文明懂礼的女孩

    一个言语不礼貌的女孩,很难被冠以“优秀”二字;一个经常说粗话的女孩,很难和心灵美联系起来。所以,家长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教会孩子怎样使用礼貌用语。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语言能力也逐渐增强,一些脏话、粗话,也随之出现了。父母们都觉得孩子小,学什么都快,学骂人也很快,有时都不知道她从哪里学来的。

    比如,周末家里来了客人,看着小女孩可爱,逗了逗孩子,结果孩子张口就骂人,弄得客人和家长都十分难堪。客人私下里会认为孩子没有礼貌。事实上,孩子年龄小,没有什么明确的是非观念,根本没弄懂那些脏话的真正含义。有时,他们骂人、说脏话、粗话只是觉得好玩儿、为了逗乐而已,或是为了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她们往往愿意用这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如果家长不及时地引导,孩子很可能形成说脏话的坏习惯。

    梅琳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但是大家对她的一个缺点很是头疼:梅琳不太懂礼貌。

    梅琳想吃水果了,会冲着奶奶大喊:“给我拿水果!”

    梅琳的奶奶是教师,很懂得教育,为了教会她使用礼貌用语,就故意装作没听见。

    梅琳叫了几声,见奶奶不理她,就跑过来说:“奶奶,你不疼我,你没有听见我说要吃水果吗?”

    奶奶说:“我听见了,可我不知道你在叫谁呀,你又没有叫‘奶奶’。”

    梅琳撒娇地说:“奶奶,我想吃水果。”

    “梅琳,你说得还不对。”

    “怎么又不对了?”

    “你要说:‘奶奶,我想吃水果,请您帮我拿,好吗?’”

    梅琳重复了一遍这句话后,奶奶才帮她拿了水果。

    等梅琳吃完,转身去玩儿时,却被奶奶一把拉住说:“还没完呢!”

    梅琳瞪着大眼睛说:“完了,吃完了!”

    奶奶说:“你还没有说声谢谢呢。”

    “哦,还要说声谢谢?”

    “当然啦,别人帮你做了事,你怎么可以不说声谢谢呢?”

    这位聪明的奶奶就是这样一点一滴训练梅琳学会使用文明语言的。

    孩子模仿能力强,周围的环境中如果有说脏话、粗话的现象,而父母不去引导,很可能孩子就会去模仿。

    许多孩子说脏话、粗话,父母听见就大发雷霆。轻则严厉地批评,重则对孩子体罚……但是这都是孩子的错吗?其实,很多时候是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导致孩子模仿,即使父母阻止孩子说脏话,孩子口服心不服,自然不能很好地听从父母的劝告。

    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们该怎么办呢?

    事实上,要想解决孩子说脏话、粗话的问题,就要查出原因出在哪里,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纠正孩子说脏话、粗话的习惯,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

    (1)营造干净纯洁的语言环境

    家长要做孩子的好榜样,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受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不要让孩子从电视、网络上学脏话、粗话。如果发现孩子从小伙伴那里学到脏话、粗话、不好的顺口溜等,要及时地纠正和引导。

    家长要及时纠正女儿的错误,引导她玩儿文明、健康的游戏。

    孩子的礼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完全由父母在后天培养的。孩子礼貌程度的高低,就是衡量父母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

    孩子生来喜欢模仿身边的事物,于是,爸爸妈妈就成了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我们身为父母,即使是面对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要做到讲礼貌,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2)耐心和蔼地面对说脏话、粗话的女孩子

    如果女孩子经常讲一些脏话、粗话,家长应该告诉她们这些话不文明、不好听,爸爸妈妈和所有的人都不喜欢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有耐心,要注意用词文明,切不可用脏话、粗话,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说这样不好,为什么他们自己还那样呢?我为什么不能说呢?

    (3)找出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

    家长要解决女孩子爱说脏话、粗话这一问题,就必须先了解孩子说脏话、粗话的根本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纠正。

    如果女孩说脏话、粗话是因为年龄小而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家长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每一个能提高孩子判断是非能力的机会,巧妙地进行教育。

    如果女孩说脏话、粗话是因为发泄不满的情绪,家长就要随时教给孩子表达情绪的正确方式。可以在孩子安静时告诉她怎样正确地疏导自己的情绪。此外,家长也要关注孩子产生不满的原因,及时纠正。

    如果孩子说脏话、粗话只是因为觉得很有趣,能够引起别人的关注,家长就可以在孩子说脏话、粗话时,表示出不开心或觉得无味,孩子就不再说脏话了。

    家长还要让女孩子懂得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说脏话是没有礼貌的表现,是不会受欢迎的,懂礼貌的孩子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小朋友。

    (4)不要当客人来时,把孩子打发到旁边

    许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家里来了客人应该把孩子赶回自己的房间,不让孩子在中间添乱,或者让孩子自己去一边玩耍,不予理会。

    殊不知,为了这片刻的安宁,我们已经在不经意中剥夺了孩子培养女孩热爱生活的习惯参与社会交际的权利。而这一不经意的举动,也伤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

    总之,家长要从女孩小的时候就培养她懂礼貌的好习惯,这会使我们的“小公主”更招人喜爱,更好地立足社会。而且,培养一个懂礼貌且彬彬有礼的孩子,也是我们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与基础。

    6.教会女儿感恩,让她的心灵更美丽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女孩,一定不会热爱生活,一定很难得到生活的厚爱,更不可能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家长要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能让她走进冷漠。

    一个女孩如果心中没有感恩,就会变得内心冰冷,冷漠无情。做人要心怀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人才能够发现美丽,才能发现生活的精彩,对自己拥有的一切才能够珍惜。

    报载,范光磊是江苏沛县安国镇二郎庙村的一个农民工,不幸的是,他年仅四岁的女儿范硕硕因患恶性肿瘤急剧扩散而死亡,在伤心之余,他却把孩子的眼角膜和遗体无偿捐献出来,回报社会对他心爱女儿的关爱。

    当人们问范光磊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完成这件事的时候,他流着泪低头说道:“我们的女儿只活了四年,却是一个知道感恩的孩子,她心疼我,心疼她妈。我这么做,我想,她走了,也会很快乐。”

    范硕硕从小就非常懂事,她自己有一颗感恩的心,还把爱播撒到身边人们的心里,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她看到父母陪护自己非常地辛苦,她总是请求父母:“你们睡一会儿吧,我有事再叫醒你们。”

    当小硕顽看到社会上众多不知名的好心人、医生、护士为她治病捐款捐物,她非常感动,同时也很担心,她说:“爸爸,咱们拿什么还呢?”医生听到一个四岁的女孩子居然说出这样的话也感觉十分震惊。

    在硕硕病危之时,她告诉父亲说:“爸爸!我不行了,咱别乱花钱了。”

    当父亲试探着问她,假如现在的医疗条件真的治不好她的病,是否愿意把自己的眼角膜捐出来,这样可以使五六名眼病患者重新恢复光明,小硕硕毫不犹豫地点了头。妈妈在一旁已经泣不成声,而小硕硕却伸出小手企图去安慰妈妈。

    医院的医护人员都说范光磊养了个好女儿,那么小就那么懂事,知道感恩,知道回报。爸爸外出打工,孩子就跟着妈妈忙前忙后,从地里的施肥拔草,到屋里的洗衣做饭,她都能插上手、帮上忙,也许就是因为知道生活的艰辛才让她变得这样懂事吧。

    虽然流行歌曲“感恩的心”家喻户晓,可是真正能做到感恩的,却能有几人呢?对于孩子来说,感恩似乎就更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她们觉得这都是理所应当的。

    让女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让她每一刻都过得幸福。学会感恩,才不会一味地怨天尤人,才有信心去面对生活的挑战,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进取的心。学会感恩,世界就会变得五彩缤纷,美丽多姿,人生也将会阳光普照,瑰丽多彩。

    一个不知对父母感恩的人,就更不会对别人的帮助心怀感恩:而不知感恩,就很可能会养成贪婪自私的性格,从而导致自己难以融入社会。

    其实,父母在这方面起着很大的引导作用,父母要在孩子付出的时候适时地表扬孩子,让孩子在感恩中体验快乐,比如:当孩子帮我们做了家务之后,真诚地说:“谢谢宝贝。”当孩子主动帮忙时,诚挚地表扬:“真不错,你真懂事。”当孩子参加助人活动回来时,也别忘了说一声“辛苦了”。

    可能有的父母认为这样的做法有些虚伪,其实不然,孩子的心是纯净的。她在感知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如果父母能够用赞赏的方式来强化孩子的感恩行为,那么感恩意识就会深深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女孩子天生细腻敏锐,感悟能力比较强,让她学会感恩不难,只要让她感觉到自己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来自于别人的创造,来自于别人的辛苦,自己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这样就可以了。

    父母要告诉孩子,尽管我们要学会感恩,但是帮助别人却不要去求回报。只有这样,帮助别人的心才最纯正。

    总之,感恩是福。当女儿学会感恩后,她在面对失败、无奈时,才会因为感激自己的拥有而愿意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使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一个感恩的女孩子,将会快乐一生。

    7.做女红,让女孩变得细心有耐性

    女红对于女孩子来说,有一种性格再造的功效,它能让女孩子变得更有耐性、更有创造力,它可以增添生活的情趣,沉淀人的心境,无形中还让女孩子具有了温婉的气质。

    比如,绣花,是一种比缝补还要细致的手工操作,需要手巧心细才行。和缝补一样,它不仅能够锻炼女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够陶冶孩子的性情,让粗心的女孩子变得越来越细心。

    现在的女孩子,你若问她:你会织毛衣吗?她一定会嘲笑你说:老土!买不是又快又好吗,自己织多麻烦?她们不懂,手织的毛衣浸润着自己的成长情怀,买的毛衣怎么能和它相提并论呢?

    有一个九岁的女孩平时非常粗心,做计算题时经常出错。后来姥姥让她开始学绣花,没想到,两个月之后,她粗心的毛病就改掉了很多,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现在很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学一种将来用不上的技巧,还不如让孩子学习诸如弹钢琴、操作电脑等项目,将来可以用来谋生。

    当然,弹钢琴、操作电脑的确都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但是绣花动作最精细,是其他活动代替不了的。

    而且,女红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闲暇时,阳光洒满的小屋,静静地制作自己心爱的东西,同样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慢慢帮人抚平心灵的伤痕,调节女孩的情绪。无疑,女红对于女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有一个女孩子生病住院了,离开了学校的小伙伴,她变得郁郁寡欢。这个时候,妈妈给她带来了毛衣针和一团毛线,教给她编织,在静静的日子里,女孩渐渐平静下来,她不再烦闷,不再伤心,不再抱怨。很快,她就出院了,当同学们问她住院的那段时间闷不闷时,她摇摇头,指指自己身上漂亮的毛衣说:“当然不闷了,你们看,我学会编织了。”同学们看看她身上那件精美的毛衣,赞叹不已。

    精细的手工劳动,不仅能够美化衣服、鞋袜、窗帘和其他装饰品,增强人的审美观念,还有利于绣花者的身心健康。所以,父母要根据女孩的生理特点,让她们多学习,以促进她们的体力和智力的发育,使女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科学研究表明,小女孩手部的细小肌肉群发育比较缓慢,大脑皮质对这些肌肉的指挥功能也比较低,手指的灵活性较差,若对女孩加强绣花训练,就能锻炼手部的细小肌肉群,增强手指的灵活性,为孩子以后学习弹钢琴、操作电脑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有很多画家、钢琴家、雕刻家,都是通过学习绣花而练习基本功的。因为学习绣花时,需要认真仔细观察自然界的景物,如鸟兽虫鱼、风光山水、树木花卉、各种图案等,可以大大加深对大自然的钟情,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提高自己的美感与欣赏水平。

    自己织毛衣、绣花、钩包、缝纫、设计一个盘扣、重新制作一个领子或者一个袖子,心里总会有种温柔的情愫。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来说,女红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于幼女来说,那是一种对世界柔性的探索,对于少女来说,那里隐含着自己悸动的灵性,对于成年女人来说,那是一种梦想的延伸。

    当然,学习绣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十三岁的娜娜费了好大劲儿才学会了绣花。

    娜娜的奶奶会绣花,她经常看到奶奶绣出各种漂亮的布鞋、帽子、枕套、鞋垫等,心中好生羡慕,于是自己也想亲手绣一绣。

    那天,她看到奶奶不在家,就偷偷地找来了奶奶绣花的材料——针线和布,慢慢学者开始绣花。她在脑海里回忆奶奶绣花的样子,以为依葫芦画瓢总能绣好,但是没想到在奶奶手中非常简单轻巧的动作,自己却怎么也做不好,一根轻巧的绣花针竟然也变得如房梁一般沉重,自己还时不时被扎伤手。娜娜扔下布赌气不绣了,但是她有些不甘心,既然开始了就不能放弃,于是,她决定去找奶奶。

    娜娜以为奶奶肯定要嘲笑她了,没想到奶奶听说她要学绣花,非常高兴,还鼓励她说:“刚拿起针就能绣,我们娜娜真的很不错啊。”接着,奶奶便教给她绣花的技巧,奶奶说:“绣花,首先要选好线的颜色,然后再按照所画的轮廓一下下地绣好边框,之后才能开始动手绣中间的。”奶奶慢慢地讲着,还不时示范给孙女,一向好动不好静的娜娜居然变得非常有耐心,她静静地细心听着、看着。

    娜娜在奶奶的指导下,娜娜终于学会了下针,她按照奶奶所画的小蝴蝶的轮廓一针一线地绣。一个下午的时间,一只翩然而飞的蝴蝶就在她的针下灵动起来,娜娜非常有成就感。

    绣花说起来很难,其实不难,在老师的指导下,多练习,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学会绣花。

    父母在帮助孩子学习绣花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帮助孩子进行绣花线的选择

    女孩在绣花的过程中,要选择丝线,调配颜色,穿针引线,这对提高她们的视力和辨色力,都有一定的好处。同时,当她们辨不清颜色、穿不上针时,也便于及时发现她们的生理缺陷,如色弱、色盲、斜视等,以及时得到诊治。

    (2)若女孩绣花绣成各种图案后,可以对其进行评点

    评点能增加她们对这项手工劳动的兴趣,这对于以后的美育教学、审美观念与水平,都有很大益处。

    虽然父母没有必要让自己的女儿一定要成为“大家闺秀”,但是让她变得“蕙质兰心”却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因此,至少要让自己的女儿学会一种女红。

    8.让女儿尝试欣赏他人

    一位哲人说过,赞美是美德的影子,一个能欣赏别人的人,一个能对别人发出赞美的人,是个能不断取得进步的人。

    一般来讲,女孩子的嫉妒心比男孩子强,对于比自己漂亮或者能力强的人,心里总是酸酸的,萌生醋意,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对方,不懂得欣赏他人。这种嫉妒心理就像毒蛇一样,会毁掉女孩子美好的心灵。

    某地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位高中女生,半夜把一杯硫酸泼到同学的脸上。当办案人员追问是怎样的仇恨才使她做出如此歇斯底里的举动时,她的回答让见多识广的办案人员大吃一惊,她说:“她比我学习好。”

    嫉妒是人心灵的毒药,会使一个人慢性中毒,不但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让自己跌进痛苦的世界中走不出来。同时,嫉妒还是拿别人的优秀来惩罚自己,实在不可取。因此,在女儿小的时候,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能够欣赏他人的能力。那么,怎样让女儿学会欣赏他人呢?

    (1)父母要以欣赏的眼光看人

    如果父母平时在评价周围的人时就持鄙视的态度,那么女儿如何能学会欣赏他人呢?这里要注意,要真心欣赏他人,如果父母表现得虚情假意,那么女儿只会变得虚伪。

    (2)告诉女儿欣赏他人是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

    在艾里姆夫妇的《养育女儿》一书中,他们把女孩对情感的要求解释为对“关系”的需要。也就是说,与男孩子相比,女孩子更看重人际关系。只要父母告诉她,欣赏别人会让她变得更受欢迎,那么,她就会想办法去发现别人的长处。

    (3)让女儿学会欣赏自己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一个会欣赏别人的孩子,是自信的、快乐的、勇敢的、开放的。”孩子之所以有嫉妒心理,就是因为对自己不自信,不能欣赏自己,自然就无法欣赏别人。因此,让女儿学会欣赏别人,首先要让她学会欣赏自己。

    (4)告诉女儿能欣赏他人的人才是能进步的人

    欣赏他人就意味着找到了一个学习的目标,而对于这个目标,只要通过努力学习就有可能达到。相反,不能欣赏他人,不但意味着看不到(或者看不得)别人的长处,也意味着在遮蔽自己的短处,而这样的结果势必会导致故步自封。

    父母要告诉女儿: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某个领域中的完人,总有一些人会优于自己,但是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优势,同时,通过努力也可以达到别人那样优秀。

    当孩子认同优秀是学习和努力换来的,那么她就会想方设法去提高自己,她的表现一定是欣赏别人,而不是嫉妒别人。比如,当她看到一株芍药开得非常好时,她会发出欣赏的话语:这个花开得太好了,你是怎么种的?能不能教我?面对这样的孩子,相信没有人会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在别入有所成就时,不是心存嫉妒,而是平静地看待,并且愿意跟随他学习,取得同样的成就。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喜欢别人,别人就喜欢你;你欣赏别人,别人就欣赏你;你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培养孩子欣赏他人的能力,就是在帮助她不断提高自己。

    教孩子学会欣赏别人显然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这个工程是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要开始的。但是,这种工程并不是父母要怎样帮助孩子做,不是要给孩子进行洗脑,让她接受我们的思想,而是让她自己去经历,让孩子自己在做的过程中学会独立,学会欣赏自己,学会欣赏他人。因此,作为父母,要给孩子探索发现的机会,给孩子完成自己成长的机会。

    欣赏对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女孩子如果性情温和懂得欣赏,她在成长中与别人的矛盾就会减少,就更容易受人欢迎,她自己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人生的乐趣。因此,不可忽视这方面的教育。

    为了培养女儿这种品格,父母要开阔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广交朋友,多见世面,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感受它所带来的和谐和别人的喝彩,对别人的欣赏多一分,自己的魅力就增加一分。正所谓:境界宽,心胸才能宽,心胸宽,世界才会宽。

    9.培养女儿做一个孝敬长辈的乖女孩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亲情也是人类最为重要,不可缺失的感情。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女孩必备的美好品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前人能很好地传承,但当社会步入了现代化,为什么这些观念却淡化了呢?孝顺为什么这么不受重视?怎样才能培养女孩子这种美好的品德呢?

    孝是人类的高尚品格,是人类最应该具备的品质,是亲子之间的双向幸福,是家庭和谐、关系密切的法宝。女孩应该拥有一颗孝心,懂得理解和尊重长辈,经常主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更要学会独立自主。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孝顺孩子的例子: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有一个儿子叫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就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非常孝顺、尊敬母亲,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

    有一年,他的母亲患了重病,刘恒三年如一日地服侍在床前。他的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汤药,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身边。每次看到母亲睡了,他才趴在床边睡一会儿。每次煎完药,总是自己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觉得差不多了,才让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大孝子。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这就是古代《二十四孝》中最著名的“亲尝汤药”的故事。

    其实,孩子不孝顺和家长的引导很有关系,家长不应该一味地责怪孩子,而应该反省自己教育中是否有偏颇或者失误。

    小敏今年八岁了,是家中的宝贝,小敏虽然也很依赖自己的父母,但却不知道去心疼他们。每天傍晚,爸爸妈妈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小敏还求父母陪她玩儿“过家家”,边玩儿还边喊肚子饿。

    小敏的爸妈经常感到很累,他们也明显地意识到,如果对孩子不引导很可能让小敏丧失掉孝敬父母的意识。

    于是,小敏的爸妈决定:从生活小事做起,培养小敏的这种意识。

    有一天,小敏来了兴趣,要尝试自己洗碗筷。若放在以前,妈妈是不会答应的,可是,这一次妈妈痛快地答应了小敏。第一次洗碗筷,小敏感到十分费劲,力气大了,怕碗碟破碎,力气小了,怕洗不干净。

    小敏问妈妈:“妈妈,你平时刷锅洗碗也这么累吗?”妈妈说:“虽然我力气要比你大些,不过每次洗那么脏的碗筷,也是很累的。”小敏听完后,想了想说:“妈妈,我现在长大了,以后我来洗家里的碗筷吧。”

    妈妈听了小敏的话,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并立即夸奖小敏说:“女儿懂事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听了妈妈的夸奖,小敏高兴地笑了。从此以后,小敏变得懂事多了,知道主动帮爸爸妈妈承担一些家务。对于自己的爸爸妈妈,小敏也懂得关心与体贴了。

    事实上,孝敬父母也体现了一个孩子能否关心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如果一个孩子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将来是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孝顺的女孩也必然会是善良的孩子,一定会是一个知书达理拥有爱心的孩子。因此,父母在女孩身上投放爱心的时候,不要忘记在她的心里也播下一颗孝心的种子,让她成为一个孝顺的好女孩。

    女儿是家庭的宝贝,父母们毫无保留地关爱着她们。多数孩子看到父母日夜操劳,为了自己如此辛苦,她们也会升起报答父母的感情,希望自己能给予父母爱和关怀。这样,女孩的感激之情就慢慢上升为孝心了,女孩也就成了一个孝顺的孩子了。

    琳琳的爷爷生病了,住进了医院。琳琳的爸爸妈妈每天都要轮流着去医院照顾琳琳的爷爷,给爷爷换洗衣服、洗澡。爸爸每天一口口喂爷爷吃饭。他们每天还要上班,不停地奔波忙碌。看到这些,琳琳很是感动,心里时刻都有一股暖流在涌动。琳琳也想做点什么,于是,她就主动地帮妈妈洗碗,打扫卫生,给爸爸端茶送水。琳琳想,等自己长大了,等将来爸爸妈妈老了,生病了,自己也要好好地照顾他们。

    看到女儿成长得如此快,爸爸妈妈也很高兴,心里很是安慰。正是他们的榜样作用,让女儿懂得了要孝顺长辈。因为,言教不如身教,只是嘴上教育是没有用的,做出好样子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生活中大多数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女孩,只知道对她们照顾得无微不至,百般溺爱。于是,女孩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她们就不会懂得回报和感恩。她们会认为父母对于她们的照顾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就不会珍惜和感恩,有时还会因为一些小事和父母大发脾气,不会理解父母的苦心。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他们从不善待自己的老人,或是疏于关心照顾,几个月难得回家一次,甚至还有打骂、遗弃老人的事情发生。对于这样的父母,女孩也会模仿,她们意识不到孝心的重要性,当然不会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所以,父母就要做好榜样,像琳琳的爸爸妈妈那样,女孩才能接受到好的熏陶和教育。

    父母在引导女孩孝敬父母的时候,首先要做好表率和榜样,孝敬自己的老人。那样,女儿才能够得到最真实、最有用的教育。父母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让女儿在很平常的小事上感觉到孝心和善心的重要,让女儿在一点一滴中得到教育和引导,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才会更有成效。

    女孩成为一个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的人,亲子之间就能够享受到更大的幸福,女孩才能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