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灵魂通透的淡然女子-李香君 歌罢桃花扇底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秦淮水犹凉

    岁月苍凉,旧梦遥远。

    有些地方,即使故事早已落幕,仍让人怀想。

    水流花谢,人去楼空。但是人们记得,那里有过丰盛的旧日时光。

    就像金陵。似乎,它总是一副堂皇的姿态,傲然地站在你面前。可是,你一想却又不由得感叹。遥远的从前,它曾经风华无限,天子高瞻远瞩,书生文采风流,婉约的女子弹奏琵琶,俊逸的剑客牵着白马。

    这里,总有些情节让人心驰神往。只是,所有的华彩都已远去。

    只剩一座孤独的城市,茫然地收敛着这里的静默时光。

    想象中的金陵,仍旧是华章盛世,车水马龙,处处透着繁华。似乎伸手就能触到那些风流气韵,可是一回神,却把自己丢在荒凉的现实中。也许正是现实太荒凉,让人忍不住想要触摸远方时空下无边无际的风雅情怀和磅礴气度。

    谁不愿意沿着那条秦淮河一直走,回到那些错乱有致的从前呢?那里摆放了数不清的轻歌曼舞,也摆放了文人墨客难以割舍的回忆。当然,还有悠长的叹息。

    无法不为那样苍翠时光的凋零而叹息。即使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朱雀桥边也只剩下野花一片,疏疏落落地长成无尽凄凉;而那寥落的乌衣巷口只剩下一段残破的斜阳,照着千秋万代的悲欢离合。

    如今,朱雀桥早已杳不可寻。

    乌衣巷曾经的形象,只靠着几个憔悴的字眼,无力地支撑着。

    可不管怎么样,秦淮河依旧悠悠地摇曳着。千百年后,她仍旧是那个样子,清澈的水波,秀丽的面容,还有那永不逝去的芳华和柔媚。多少往事都流落在这里,可我们站在秦淮河的岸边一看,只看到一些细柔涟漪,隐隐勾着千年前的旖旎。

    如果你有幸随着秦淮河的清波转回到三百多年前的南京城,一定能看到一个女子,眉波婉转,意态娇媚,在媚香楼的软风里,坦然迎接着人们艳羡或贪求的眼神,偶尔与几位投缘的青年才俊推杯换盏,谈诗论赋。她在最喧闹、最温软的地方保持着一份天然的静纯。

    所有的欢愉都在散场时戛然而止,随之而来的是黯淡夜色下漫长的悲凉。她将一段凄美的旅程,刻画得淋漓尽致,如落木萧萧,秋草凄凄。可人们却在她冷峭的生命中看到了别样的质地。

    她就是李香君。婀娜的身姿,秀雅的面容,映照在秦淮河梦一般的水波里,让人驻足流连。即使在那一群脂粉堆里,她也是出类拔萃的,如清丽诗行。许是秦淮河给了她无比的柔情,可是谁给了她那些倔强呢?多少人好利薄情,而这个弱女子却以难以比拟的勇气,铸就了一段爱情长歌。

    身为青楼女子,似乎不该有爱情,可是她给了满世界一个巨大的惊叹。她不仅爱了,而且爱得刻骨铭心,惊天动地。似乎偌大一个金陵,也难以容纳她那弥足珍贵的爱情。

    或许,她把所有的悲凉和落寞,都化成了爱的力量。

    可是那一生,终于以寥落告终。毕竟,那是个无法挽回的落魄时代。

    命运之绳拴着无数的生命,无数的悲叹。

    大明王朝最后的回忆里,除了寥若晨星的几个人在为一个王朝的覆亡做铺垫,竟然有一簇柔软的名字泼辣辣地站在那里。李香君、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宛、卞玉京、寇白门、马香兰、顾横波,她们被后人称为“秦淮八艳”,在那个没落的朝代,她们手挽着秦淮河水,低沉到最喧闹也最寂静的尘埃里,倾听末世里王孙公子的靡靡之音。

    竟然,是她们给大明王朝最后那些岁月留下了一些色彩。当然,其中最艳丽、最夺目的色彩,无疑是李香君桃花扇上那一抹红色。她用鲜血告诉那些软弱的士大夫,还有一种叫骨气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

    那朵血染的桃花,无法填补大明朝濒临坍塌时的空洞。

    但至少,那娇艳的红色,如一粒朱砂痣,点在远方的时空里,永不消褪。

    似乎,将思绪拉回到那时的天空下,除了远方刀剑撞击和马蹄踏地的声音,就只有一片沉默。所有的生灵都在沉默,沉默地等待那场命运的祭礼。可是他们竟然忘了,这场祭礼是为他们所拱卫的朝代而举行的,他们沉醉在一种萎靡的气氛中,无法自拔。

    或许也有人清楚最后的结果,可是无力挽住即将落山的夕阳。在媚香楼交替的晨昏里,李香君看到的人都是一副醉醺醺的模样,只有那么几个人,拿着纤细的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然后揉成一团,扔向无可破解的宿命。

    一片惨白,是大明王朝留给人们的最后印象。英雄无处寻觅,风流早已逝去,那么壮丽的江山,竟然只剩一片灰暗的天空下,一群无力的文人摇晃着身体,醉意十足。当明朝最后的外衣也被强悍的敌人掠走,人们在秦淮河畔蓦然间发现,有那么一群女子,在青楼上,一边暗叹人世凄凉,一边为那残破的年月赶制最后的华服。

    这华服上缝着一些名字,也缝着秦淮河的清幽。

    当然,还缝着一些哀叹,一抹血色。

    这些红颜在秦淮河两岸站着,一眼望过去,那样娇媚动人,她们和秦淮河一起,把大明最后的时光装点得颇有意味。当曾经的喧嚣随流水远去,我们必须庆幸,有过这些女子;让我们在翻开那段历史的时候,突然发现,还有一些生命让人惊叹,还有一些色彩倾泻在那片荒凉的天空下。

    一把扇子,写就了李香君一生的传奇;一朵桃花,留着当时难以寻觅的骨气;一抹殷红,牵着当时草树斜阳的悲凉。

    不管时间过了多久,李香君总是那副模样。

    娇俏的身影,秀美的脸庞,如水的眸子,随身带着一把折扇。

    人们惊讶于折扇上娇艳欲滴的桃花,她却早已消失于尘烟。

    相见已当时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时光早已陈旧。

    可是借着秦淮河粼粼的波光远远望过去,还是可以看到一抹风情。

    明末清初那些悲喜浮沉交织的岁月里,秦淮河的两岸,最是香艳醉人。一群婀娜温润的女子,将一缕缕香气投入绵软的时光,引得无数猎艳者纷至沓来。秦淮河的清波里,永远都缀着当时的柔软。只那一抹香气,就能让整个人间为之颠倒。

    那些倾城的女子,迎送着秦淮河畔每寸风雨,每段云霞,人们在这里来来去去,所有的一切将这里装饰得缱绻缠绵。她们的欢笑和泪水、醉意和忧伤,从未剪断秦淮河悠悠流走的步履。那些午夜的惆怅,几乎无人过问。她们只有自己对着一窗的幽暗,默默地数点心底的伤痕。

    风起云涌的时候,大地上弥漫着一些腐朽的、颓废的气息。这里依旧灯火辉煌,人们依旧来的来,去的去,似乎马蹄声从未惊破迷乱的幻梦。可毕竟天空已经变了颜色,秦淮河的波光里折射出剑气如虹。

    惊变之际,许多人朝秦暮楚。

    只有少数几人,背着一座沉重的墓碑,在金陵为明朝招魂。

    当一切都尘埃落定,站在秦淮河岸上,依稀看到一个女子,在那段风烟弥漫、人性挣扎的岁月里,手执一把折扇,保持着生命最初的亮色。

    李香君。媚香楼。透过尘烟也能看到别致小楼上那个娇俏的身影。一颦一笑,迷醉春风;一喜一悲,摇曳秋水。或许她已将香软演绎到了极致,就连名字也带着旖旎。谁能料想,这样如水的女子,在低落的生命历程中,还能走出一段华彩!

    她只是一缕幽香,从小楼的灯红酒绿中缓缓飘出,从烟尘滚滚的岁月交替之际,飘到三百多年后秦淮河畔游人的思绪里,然后沿着一片浮云折回去,落在秦淮河柔软的水光里,便永远沉寂,也永远随流水漂荡。

    远远望去,她在媚香楼上微微地笑,金陵烟雨迷离,恣肆的欢笑流淌一地,繁华轻轻落幕在黄昏,她掩上门扉,默然伤悲。一段烟花的惆怅,在夜色里凄迷。

    无人问,飘零季节里她的心去向何方。

    她有一个莫名的远方,走着走着,就到了天涯。

    或许这就是李香君和很多烟花女子难以言说的悲凉。人们只看到她们肆意地笑,却不问那些凄寒的秋天、黯淡的长夜,她们的泪水浸湿了多少锦帕。

    无论心底有多少悲哀,至少在那些灯火与酒气混乱的时刻,李香君一直带着笑,一笑就是几百年,一笑就笑出一份婉约的无奈。客人称她为“香扇坠”,只因她身姿玲珑,眉眼俏丽,温柔可人。她好似三月的杨柳,轻轻柔柔,在小楼的软风中且笑且惆怅,任流年飞过春秋冬夏。

    十六岁,李香君出落得更加风姿绰约。

    绚丽的年华里,爱情如约而至。她和他没有辜负前生那些浅浅回眸。

    在西下夕阳的微光里,相遇了。

    他叫侯方域,明朝复社四公子之一。那个春天,去南京参加礼部会试的他,很快就陷入秦淮河细软的空气中。他与生俱来的风流俊逸和傲人才气,浸润在秦淮河的柔润波光里,自成一片宜人风景。这样的风流才子,流连风月似乎是天经地义的。那天,他沿着秦淮河一步步走向那座小楼,走向温柔俏丽的李香君。那年,他二十二岁。

    李香君也见过不少俊雅公子,可是见到侯方域却忍不住有些悸动。面前这个人,温文尔雅之中更有几分冷傲,这令她一阵惊喜。而侯方域眼中的李香君,温柔的眼神中透着些许忧伤,细腻的言语中含着几分爽朗,还有一份浓浓的书卷气。这让侯方域不自禁地心动了。

    天下人都说青楼女子低贱,可眼前的李香君,温婉可人,雅致清新,让人心旷神怡。这么两个人,一个风流缱绻,一个俊雅疏狂,在秦淮河畔的小楼里,如遇知己,相谈甚欢。

    那个黄昏,秦淮河安静地流淌,寸寸光阴流过他们恣肆的笑声。繁华深处,只有这样的两个生命,将一段酡红的时光,染上了琴诗的醉意。黄昏很软,欢情很浓。缕缕茶香里,一片银色的月光倾泻大地,照着两个欢乐的人,难舍难离。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经历了那些冷暖自知的岁月,这样的相逢让李香君欣喜若狂。

    面对一个绝世佳公子,李香君发誓将全部爱的力量释放。

    她愿意为他远离繁华,走向清冷人间,哪怕天涯。

    他们面临着一个难题。像李香君这样炙手可热的风尘女子,要给她赎身需要大笔的赎金,对于赶考的侯方域来说,那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此时,却有一个人悄无声息地介入了为李香君赎身之事。

    那个人叫阮大铖,为人阴险诡诈,曾与臭名远扬的魏忠贤狼狈为奸,后来魏忠贤被铲除,他也被削职回乡,却并不甘心,在南京笼络人心,暗中策划,伺机东山再起。复社陈贞慧等人洞悉了他的不轨之心,揭露了他的阴谋。阮大铖知道侯方域与陈贞慧交情匪浅,正巧他得知当时侯方域与李香君的事,为了笼络侯方域,寻机报复陈贞慧等人,他便拿出大笔银子,让侯方域的好友杨龙友转交给侯。

    不管怎么样,李香君被赎身了。那天,重获自由的她面对一窗的云水,无比欢喜。还有什么比重获自由更让人幸福的呢?别忘了,她是青楼女子,她对于自由的渴望比一般人要强烈千百倍。侯方域送给李香君一把精致的折扇,象牙扇骨,白绢扇面。若不是后来的那些故事,这把折扇不会染上那样的传奇色彩。

    那天,秦淮河畔的风比往常更细软,整个一座南京城,仿佛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在悠然的云烟里,飘飘洒洒。自由的人间,总是这样风轻云淡。

    可是,侯方域马上就得知,杨龙友借给他为李香君赎身的钱来自阮大铖。他深知阮大铖的为人,不屑与之为伍,更不愿成为他的棋子。他决定把钱还给阮大铖,可是那样一笔钱,想立即还清实非易事。李香君很快就察觉了他的心事。她对阮大铖的嘴脸是深恶痛绝的,为了帮助侯方域,她变卖了自己大部分首饰,总算凑够了钱。

    她只是一个青楼女子,可她的形象早已突破了青楼女子的界限,如秋光一般清爽,如月色一样澄净。为爱,她甘心付出,只因所爱之人给了她一线曙光,让她在人世间不再感到孤苦无依,一颗心有个停靠的地方。

    爱,可以如此简单而纯粹。

    你给我温暖,我给你微风;你给我一片云,我给你一弯月。

    春去秋来,风云变幻,彼此依靠着,听风看雨,不离不弃。

    老去的时候,一起搀扶着,看夕阳西下,水流花谢。

    当那些钱还给阮大铖的时候,这个野心勃勃的人当然怀恨在心。不久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那些遗臣从一堆废墟里捡起玉玺、龙椅,还有一些残缺的大明气息,扫去了南京旧宫殿里的蛛网,为那奄奄一息的明朝历史,延续着最后一口气。

    在破落的南明政权里,擅于钻营的阮大铖很快就成了兵部尚书。小人得志,陈贞慧等人立即身陷囹圄。曾让阮大铖颜面尽失的侯方域,也面临着危机。

    混乱的年代里,再美丽的爱情也要遭受风霜的洗礼。侯方域没有办法,南京城里弥漫着乌烟瘴气,他纵有万千不舍也只能暂时远离这个地方。对于李香君来说,好不容易遇到这份爱情,却要无奈离别,心里无比凄苦。可是这个柔弱的女子,还是毅然地送侯方域上路,让他去远方暂避风头。

    那时的离别,恐怕也是寒蝉凄切,风雨潇潇。无语凝噎地看着对方,就从那条悠悠的秦淮河开始,他走向不可知的未来,她走向晨晨昏昏的忧伤。如果说还有什么能缓解离别的愁绪,也许只有那句“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只是一次离别,红尘里却多了两处悲伤。

    从此千山,从此万水,从此天涯。

    血溅桃花扇

    秦淮河仍旧静静流淌着,岸上的时光却不再悠闲。

    离别时就算是十里长亭相送,别后也只有萧萧黄叶闭疏窗的凄凉。

    残阳里独自回想,可是一回想便是绚烂的从前纷纷涌上心头,那些安恬的画面,竟然只能在回想的时刻,虚无地浮在心中。回神的瞬间,又是满世界的荒凉。

    回忆很长,思念很深,离人很远。流水依旧东去,浮云依旧轻柔,可是楼上伫立的人却早已随思念一点点消瘦。只有门前的流水,还有那些偶尔飘过的风,知道这多情的女子,到底有多憔悴。回忆越甜,越让人忧伤。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只需一缕风就能掀起来,在眼前不停旋转跳跃,把人带入无尽的悲伤。

    或许,回忆本来就是一杯毒酒。

    饮下的时候在甜蜜中醉去,可是疼痛很快就渗入身体灵魂。

    侯方域走后,百无聊赖的李香君洗尽铅华,闭门谢客。她发誓要守着那份圣洁的爱情,纵然风吹雨打也不放弃。所有的达官贵人都被她挡在门外,媚香楼里深锁着一段月色、一缕斜阳、几片云彩,还有无处言说的凄凄惨惨。李香君曲曲折折的心事,绕着整座楼来回地转,转来转去,转出眉间心上的清愁,挥之不去。

    侯方域送她的那把折扇,她总是捧在手中,看着那白色的扇面,任回忆在上面闪过。那些寂寥的日子,这把折扇给了她无数的温暖。

    如果这样散淡的日子无人侵扰,倒也落得清静。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她想摆脱尘世的纷扰,只守着一个人静静地过日子,却不得不面对风刀霜剑的苦苦相逼。

    所爱的人已在远方,只留给她一片回忆,温暖着寂寞的流年。

    而此时,惆怅的日子更添了不安。

    南明政权在风雨中飘摇着。那些政客似乎还在莫名地回味着六朝的风流,在偏安的生活中沾沾自喜。本来这些与形单影只的李香君毫不相干,可是佥都御史田仰却久慕李香君,一心想要亲其芳泽。而阮大铖痛恨李香君和侯方域,便怂恿田仰娶李香君为妾。在这些人看来,李香君只是个青楼女子,浮萍一般的生命,必然无力反抗。

    事实上,青楼女子大多如飘零柳絮,任凭风雨欺凌而无力抗拒。李香君却做了不同的选择。爱情的力量,让她在面对风雨的时候,无所畏惧。

    那天,媚香楼里突然挤进去一群人,他们抬着厚重的彩礼来下聘。李香君严词拒绝,这个柔弱女子突然之间变得坚毅无比。她发誓要用坚贞来回报侯方域对她的厚爱,就下定决心以死相抗。

    阮大铖的主意是,先派人送彩礼,如果李香君不答应就让花轿直接过去把她抬走,强行嫁给田仰。一个烟花女子在他们的眼中只如草芥一般,在他们看来,这样柔弱的生命,是必然任他们为所欲为的。

    实际上,他们只是大明王朝彻底死去之前残存的几缕烟尘,却躲在江南的角落里理直气壮,作威作福。清军的铁蹄就要踩上这片烟水之地,他们似乎听不到。

    他们靠着最后那一点微弱气息生存,竟然还能腾出力气来欺辱更弱小的生命。

    羞耻二字,对于他们,已经没了意义。

    在李香君横眉冷对那些下聘之人的时候,花轿已经抬到了媚香楼下。眼见对方要强娶,李香君手握那把白绢折扇,突然一头撞向了栏杆。

    那一瞬间没有丝毫的迟疑,如电光火石一般,柔软的身体就向着死神猛扑过去了。她绝不愿意落入泥沼,自从遇到侯方域以后,她整个生命都仿佛逢着光亮,虽然仍在媚香楼的香气里熏染着,却一天比一天清丽明朗。

    那些天夕阳西下时,她甚至在斜阳的光线里感受到了圣洁。那份纯净的爱情让她在喧嚣的秦淮河畔领悟到了宁静悠远,虽然彼时人各天涯,那爱情却让她清心一片。

    她只想和他一起,走一切的路,看一切的风景,历一切的风雨。若不能如此,也绝不会屈辱地嫁给他人。所以,当冰冷的外力袭来时,她毅然地选择坚贞地死去。

    生命与爱情,她选择了后者,因为后者给她的生命以光华。

    若不懂爱,纵是长生,怕也没多少意义。

    娶亲的人被那一幕惊呆了,谁也没料到这么一个娇柔的女子,竟如此凛然无畏。于是,这群人带着惊悸怏怏地离去了,就像那些士大夫被烽烟和马蹄声吓得跑到南京城苟安一样。阮大铖没有得逞,田仰阴着脸离开了南京。一出闹剧,让这些跳梁小丑出尽了洋相。原来他们不像看上去那么强大,原来他们为虎作伥的外衣下面藏着一副尘埃的模样。若非如此,他们又何必捂着脸一路退缩呢?

    只是那拼死的一撞,撞出多少朝秦暮楚的卑劣,撞出多少苟且偷生的悲哀。一个烟花女子有这般气魄,而那些文臣武将却从北到南,一路遁逃,最后龟缩在江南的软风中,噤若寒蝉,还随时准备着向清军投怀送抱。

    那一幕,低贱和高贵的定义,也被撞得七零八碎。

    最后,碎落成了满世界羞赧的神色。

    幸运的是,李香君并没有死。她的鲜血溅到了那把白绢折扇上,恰似一朵娇艳的桃花。从此,世间有了这样一把桃花扇,其中有生命的坚贞与无畏。历经沧桑后,桃花扇已经成为一种形象,耸立在无数人的心间。

    我们无须探寻那把扇子的下落,甚至也无须探寻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那样一把扇子,我们只要知道尘世间有过一个李香君,有过那么一段爱情就好。尽管那段爱情被现实撕扯得变了模样,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历史的尘屑里找到线索。

    那时候,李香君深深地爱过,她在寂寞的楼上独自守着日升月落。

    等待着命运一点一滴,撕破她凄凉的流年。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罢桃花扇底风。

    她只是烟花一缕,却在繁华深处觅得一抹清幽。

    青楼之上,她曾袅娜妩媚,顾盼生辉,风流婉转。

    可是一旦逢着那段爱情,便褪去了所有艳丽色彩,只想伴着一个人,从黎明到黄昏,从斜风到细雨,从光艳的年华到垂老的暮色。如果一切都如想象中那样美好,她可以和他,踩着斜阳的光走到月下,用琴声绕着夜凉,用书香温暖性灵的安和。

    可是世间没有如果,一说如果就意味着空洞的想象,一说如果就已经为那想象做了否定的回答。就像那句悲凉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读一次伤感一次。只是人们总是对缥缈的事情抱有幻想,也就在幻想中一次次走向西风瑟瑟,落叶萧萧。

    现在,李香君捧着那把折扇,扇面上那朵血染的桃花直愣愣地盯着那个世界。远处仍是风烟弥漫,鼓角铮鸣。大明遗留的那些士大夫仍旧在秦淮河边做着偏安的梦,只有倔强的史可法带着几千兵马,在扬州守着大明王朝最后一丝魂魄。

    尽管,这样的抵抗最后引来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剧,人们对史可法的做法也因此褒贬不一,但至少那是一个王朝最后的贞节与操守。

    李香君总想着,侯方域能从远方回来,温暖她冷清的楼台。

    可是左等右等,只等来一窗幽暗,满目凄凉。

    荒芜的人间

    远方,依旧烽火连天。

    南京宫殿里却仍然以萎靡的形象,营造着一种迷乱的歌舞升平。

    龙椅上的弘光皇帝只是茫然地看着天空。他在马蹄声中被簇拥着仓惶逃到南京城,又被簇拥着坐上高高的龙椅,他似乎并不知道万里江山是何等模样。

    但是他一定知道,大明朝只剩下他们这些人,靠着一块遮羞布维系着微弱的气息。即使是这样,弘光皇帝也没忘了声色犬马的欢乐,他命人到秦淮河畔的歌楼妓院挑选出色歌妓,整日里轻歌曼舞,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这股洒脱劲。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是的,这里正是曾经的金陵。

    秦淮河此刻也早已没有了那份悠然,流得忧伤落寞。

    此时听到的《玉树后庭花》,竟然是从那座破落的宫殿里传来。宫殿里弥漫着腐朽的气味,皇帝在一群歌妓中间摇晃,一身酒气。大臣鼓掌附和着皇帝的欢乐。这群亡国的君臣,把大明最后那块遮羞布也搞得破烂不堪。

    在经历了那次强娶风波以后,李香君的心中不免有些惶然。她深知阮大铖阴险恶毒,一计不成还会再来侵扰。可她也没办法,那样混乱不堪的历史缝隙里,她只如野草一棵,能做的也就是让自己更坚强,来抵挡风雨。她总是捧着那把桃花扇,痴痴地望着窗口,盼望侯方域尽快回到她身边,给她力量,却一次次、一天天地陷入无尽的失落和悲凉。

    他是她的天涯海角,她每一束光阴都为他存在。他却没有归期。

    于是,她念着他的名字,把时间过成了沧海桑田。

    小楼上的李香君,日渐憔悴,她已经看不懂门前流水的任何表情,也听不懂窗口微风的任何言语。等待是一种无言的悲伤。

    李香君的担忧终于还是成了现实。某天,阮大铖打着皇帝的幌子,将她征入了宫中。不管龙椅上那个人多么苍白无力,他仍是大明江山最后一个看护人。只不过,此时他所看护的只是江南寥落的水光。他和他的臣子都无力撑起一个破败不堪的王朝,他们能做的似乎只有等待别人来掐灭那最后的灯火。

    毕竟,李香君只是个青楼女子,违抗皇命是不现实的。她无计可施,一纸圣谕虽然印着一些人丑恶的嘴脸,但那上面有玉玺的印记。那块被裹挟着从北走到南的玉玺,在一个普通人眼中,仍具有巨大的力量。于是,李香君带着一缕萧瑟、一把桃花扇,进入了那座破旧宫殿。那里,充斥着声色歌舞,也充斥着人性的狰狞与冷漠。她知道走入宫门意味着什么,可她一个烟花女子,又能用什么击碎命运的锁呢?

    惨淡的南明政权只存活了一年就覆灭了。明朝最后一根稻草终于被清军的火把烧毁,只剩下三百多年后影视剧里那些一直没放弃复国念头,一次次刺杀大清皇帝的死忠分子。

    清军的马蹄响彻江南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带着残兵守卫着扬州城。他就是史可法,他誓与扬州共存亡,也只有他为大明最后的记忆补上了一股英雄气。

    坚持了七天七夜以后,扬州城终于还是被清军攻破了。然后清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一片刀光剑影下,生命如草芥般凋落,血流成河。谁能料想到,二十四桥的明月夜,会被一片死亡的气息笼罩。

    那么温润的地方,那么冰冷的刀剑,那么暴虐的屠杀!

    大明朝最后的账本,一片殷红。

    然后,南京城不攻自破。南明的君臣们在南京城里麻木地快活了一年就成了瓮中之鳖,一些臣子摇尾乞怜地把弘光皇帝献给了清军。几百年的大明历史,彻底画上了句号,最终覆灭得不尴不尬。

    士大夫们轻摇纸扇投入清朝的怀抱,用一句开始新的生活来搪塞节操。竟然很少有人像李香君那样,敢于以死捍卫尊严!他们哭丧着脸向旧朝廷说声抱歉,然后堂而皇之地走向新的朝堂,拜见新的君王。倒是那女子以刚烈的姿态,证明了风骨二字。

    南京城破之时,李香君随着一些宫人趁夜色逃出皇宫,眼前的南京城火光冲天,百姓四散逃命,到处都是哭喊声和马蹄声。这样的情景,让刚从牢笼逃出的李香君感到惊惧。

    毕竟,她只是个娇柔女子,在青楼细软的香气里生活了那么多年,虽然也能为了爱情血染桃花扇,可此时面对着一座被火光和死亡气息笼罩的城市,她极其无助。她多希望,此时侯方域在身边给她一些温暖,把她拉出那个血红色的夜晚。可是她只有自己,独自面对一切。

    她就那么随着人群茫然地走着,走到秦淮河畔,远处的媚香楼只剩下一片火海。蓦然间她发现,苍茫的世界,竟然连个可去的地方都没有。此时的心境,是最刻骨的悲凉。

    一棵无根的草,长在冰冷的人间,看过一片繁华,几点烟火。

    古道的风烟早已散去,尘凡只剩一段落寞。

    爱过,也忧伤过;华丽过,也落魄过。

    繁华中她仍是一根野草,独自飘零,大地无限苍茫,无人拾起烟花的欢喜悲切。感叹和悲伤都于事无补,她必须在茫茫的大地上找到一条路,然后默然地走下去,走过尘烟,走到彼岸。

    陪伴她的,只有那把桃花扇。那样荒凉的岁月里,除了这把折扇,她没有留住任何东西。曾经让她无比落寞的小楼窗口,此时也成了奢望。那个在心里梦里呼唤过无数次的男子到底人在何处,无人告诉她。

    据说,南京城破那天,侯方域曾来南京城找过李香君。可是,一片废墟和呻吟声中,他们错过了对方。这一错过,竟然再也没有相逢。每一次离别都可能是永别。一年前她为他送行,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而此时想看一眼对方的脸都那么难。

    世界,有时候小得让人惊讶,有时候大得让人绝望。

    南京城哭泣着的灯火,照着李香君落寞的身影,默默无语。

    她随着一群逃难的人到了苏州,那里有她昔日的好友卞玉京,她便安顿了下来。可是,不久后她就患上了肺痨。命运拨弄,谁都无可奈何。她已身如浮萍,还是不得安宁。曾经风华绝代的红颜,此时憔悴如枯槁。

    假如有轮回因果的话,定是她前生享乐太多。

    又或者,来生将在斜风细雨里翩然度过,此生才会这般凄惨。

    她仍旧捧着那把桃花扇,那鲜红的血迹,是她对爱情最深情的回馈。可是,她不知那人在何处。她甚至不敢回忆,回忆的痛楚她已无力承受。那桃花扇上有她为爱不顾一切的证据,他却无从知晓。一想就是一阵心伤,一想就是两行泪水,一想就是地老天荒。

    后来,李香君开始咳血,病情日渐加重,终于到了弥留之际。荒原般的人间,除了当时青楼中的好友卞玉京,无人知道,这个受尽风雨欺凌的女子,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她在夕阳圣洁的光线里闭上了眼睛,手里仍然攥着那把桃花扇。在最后的时刻,她仍念着侯方域的名字,留下了遗言:“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可侯方域却奈不住寂寞,参加了顺治八年的乡试。这个才华横溢的男子,终于没能如李香君希望的那样,为大明守节。想必,李香君若地下有知,定会失望。

    秦淮河仍旧悠悠地流着,只是河畔那一抹风情早已逝去。桃花扇的传奇仍在世间流传,只是那温婉可人的女子早已不在。人间一片荒芜,她就站在三百多年前的秦淮河畔,遥遥地望着,远方无限凄迷。

    她只是一抹烟花,刹那盛放,默然落入了尘埃。

    多年后,人们无意中说起她,总会说起那把桃花扇。

    自然,还有那段凄美的时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