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艺术模板-办事要讲究形象魅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体是一个信息发射站。人与人接触时,除了用有声语言沟通外,无时无刻不在运用动作、表情、姿态、手势来传情达意,而这些肢体语言多半是人们潜意识的流露。就如蜜蜂的舞姿所表示的含义一样,人类的体态也无形中泄漏着个人的内心思想。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表现给人看的,因此姿态、举止的表现方式首先应考虑到他人,即是否有礼貌,是否对他人有足够的尊重。有许多人认为不拘小节是潇洒的表现,其实不然,除去在私人空间外,我们在学习、工作、社交等公共场所中,如果过分随意,不拘小节的话,就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再严格一点说,那是一种狂妄自大的自私行为,是缺少文化教养的表现。一个人高雅的姿态、得体的举止并不是在公众场合硬装出来的做作表现,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训练的结果。

    一、身体语言对办事的影响

    通常我们在对某个人的言语表示折服或者深有感触时,往往会很自然地双手交叉于胸前。然而若在对方刚开始进行谈话时,便采取这样的姿势,那便有拒绝、示威或是不友善的含义了。有的人习惯于说话时把头抬得高高的,这种人待人的态度多半带有粗鲁或傲慢的意味。

    这样的姿态将会使对方有屈于下势的感觉,甚至会使人认为“你是不是瞧不起我?”虽然他们也许并不是有意带有藐视别人的意味,但这种类型的人,无论在为人还是办事上,都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一般而言,谈话时采取正面朝向对方,直视对方眼睛的姿势是最理想的。相反,如果站无站姿、坐无坐像,谈话时斜眼看对方,必然会让人觉得你缺乏修养,举止不够大方,甚至使人感到阴险、狡诈,谈话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言谈举止朴实大方,行为习惯温文尔雅,可以从微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良好教养,给人留下成熟和值得信赖的印象。粗俗不雅的举动则令人望而生厌,对其避之不及。此外,分寸得当的交往距离会使彼此心理上都感到舒适坦然,而过度亲热和冷漠则容易引起对方误会。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能否做到自然、洒脱、无拘无束,除了与其社会交往经验的多少有关之外,另一个方面就是他的自信心的强弱。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充满信心,才可能在社交中做到大方自然、挥洒自如。一个人的潇洒举止还来自于其平时的修养,该行则行,该止则止,该坐则坐,该说则说,如此才能做到做事稳重而有分量,待人热情而有分寸,礼貌而不拘小节。

    严格说来,优化个人形象是一种非规范、非格式类的办事艺术。它需要我们每个人去认真揣摩和体会,不断地总结经验,从而使我们在举手投足之间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二、表达身体语言的艺术与分寸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需要注意的,它不仅可以为我们树立良好的人际形象,也会表现出我们的思想境界。从一个人日常的行为举止和生活小节上可以看出这个人的风度、气质和修养。

    有魅力、有修养的人大都动作协调,举止有礼,姿态平和,手势自然。

    眼神是办事时的感应器

    眼睛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器官之一。一个人的眼睛与脸部其他器官相配合,眼睛张闭的时间、瞬间的眯眼以及脸部表情细微的变化都能散发出不同的信息。

    在托人办事过程中,诸如疲倦、冰冷、呆滞、漠然、轻蔑、惊慌、敌视、左顾右盼的目光都是应该避免的,切忌对人上下打量,挤眉弄眼,这样会让人感到不自在,不舒服。有时某人眼神沉静,那么可能表明他对于你所认为着急的问题筹之已熟,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算。此时只要向他请教,多数可以求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他不肯明白说出,可能是因为事关机密,那么也不必要多问,把自己该尽的人事尽到,然后静待佳音便是。

    如果他眼神游离散乱,可能表示对于你所认为着急的问题,他也是爱莫能助毫无办法。这时你不必过多纠缠,尽可平心静气,另想办法去吧!

    若人眼神流动异于平时,此人多数胸怀诡计,想给你苦头尝尝。这时应步步为营,不要轻近,前后左右,都可能是他安排的陷阱,一失足便跌翻在他的手里。他是个诡而不正的人,不要过分相信他的甜言蜜语,这是钩上的饵,是毒物外的糖衣,要格外小心。

    你见他眼神呆滞,唇皮泛白,便可明白他对于当前的问题惶恐万状,尽管口中说不要紧,有办法,其实他虽未绝望,也的确还在想办法,但却一点也想不出所以然来。你不必再多问,应该退而考虑应付办法,如果你已有办法,应该向他提出,并表示有几成把握。

    你见他眼神似在发火,便可明白他此刻是怒火中烧,意气极盛,如果不打算与他决裂,应该表示可以妥协,速谋转机。否则,再逼紧一步,势必引起正面的冲突了。

    你见他眼神恬静,面有笑意,你可明白他对于某事非常满意。你要讨他的欢喜,不妨多说几句恭维话,你要有所求,这也是个良好机会,相信一定比平时更容易满足你的要求。

    你见他眼神四射,神不守舍,便可明白他对于你的话已经感到厌倦,再说下去必无效果,你如果不赶紧告一段落,或乘机告退,或者寻找新话题,谈谈他所愿听的事,他会自己找借口离席而去。

    要是你见他眼神下垂,连头都向下倾了,便可明白他是心有重忧,万分苦痛。你不要向他说得意事,你的得意事反而会加重他的苦痛,你也不要向他说苦痛的事,因为同病相怜越发难忍,你最好说些安慰的话,并且从速告退,多说也是无趣和无效的。

    微笑是办事时的开心锁

    用你的微笑去欢迎每一个人,那么你就会成为最受欢迎和最会办事的人。

    (1)努力展现微笑的魅力

    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显示出一个人的魅力和涵养。微笑不但让人感到亲切,能加深彼此间的感情,也能化解双方的矛盾。以“微笑服务”著称的希尔顿旅馆从5000美元资产发展成为拥有数十亿美元资产的希尔顿旅馆集团,与其“微笑服务”的推行不无关系。董事长希尔顿对部属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没有?”

    一个刚刚学会利用微笑的中年领导干部说:“自从我开始坚持对同事微笑之后,开始大家非常迷惑、惊异,后来就是欣喜、赞许。两个月来,我得到的快乐比过去一年中得到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还要多。现在,我已养成了微笑的习惯。而且我发现人人都对我微笑,过去对我冷若冰霜的人,现在也热情友好起来了。上周单位搞民主评议,我几乎获得了全票,这是我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快人心之事!”

    微笑所回报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改善了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赢得无尽的财富,为我们提供了自我发展的良好契机。

    和言善语,微笑着同人讲话,能使谈话气氛显得轻松。即使是那种难办的事情或是复杂的问题都可以让笑容使之变得轻松起来。

    当你在办事过程中遇到难讲、敏感的问题,要与对方进行交涉时,就利用对方心情愉快、满脸笑容的时候一点一点地提出问题,把这个不易被人接受的问题,在其怀着快乐轻松的心情时一点一点地消融。对于难以办成的事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趁双方高兴时提,而且最好是笑着一点一点地提,这样才能增强办事效果。微笑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微笑同时也是要讲究技巧的,有节制、有分寸的微笑才能体现你的魅力。有的人天生爱笑,笑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搞得别人莫名其妙。笑的时间太长了,别人可能会心存疑问:你干嘛总是笑?是笑我形象不对劲?讲的话有问题?再不就是你本身有毛病,精神不正常?如此一来,反倒使你的形象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办事时,更加需要严肃,无休止的大笑定然会影响办事的效果。

    (2)大声地笑出来,可以增强你的自信心和豪爽气笑声是社会交际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辅助语言。特别是碰到比较尴尬的场面,笑声能缓和僵局、融解拘谨、改善交际氛围。华东师范大学某教师在幼儿师范学校进行热爱幼儿师范教育的演讲时,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和嘻嘻哈哈的笑声充满了会场,充分反映出听众对这类说教极不感兴趣,为此,演讲者干脆以评品笑来发端:“到幼师演讲是一种享受,听唱歌就不必说了,就连笑声也不一样(会场活跃)。在我们本科班里,学生们无拘无束,笑起来嘻嘻哈哈,不怎么好听;出去讲课呢,听课的老师却很客气,笑起来没声儿,有声儿也不过一种轻风。只有在幼师,那么多女同学一齐笑,笑声就像银铃似的,甭提有多好啦!(全场一齐笑了)看看,我没说错吧!”(又是一阵畅笑)从所反馈的两次“大笑”来看:听众对演讲内容开始发生了兴趣,“笑声”表示了对本职业的一种自豪感。整个会场情绪稳定了,演说也顺利进行。

    某五金交电公司经理正在接待一位“不速之客”,这位由“关系户”介绍来的客人,以近千元的礼品去请经理调拨几台“协作价”的彩电。

    经理听完客人一番恭维的话后,连连发出几声笑声,笑声使客人困惑不解,渐渐又似乎有所领悟——以笑拒之。然后,经理配以语重心长的话语说服了客人。这是人们常用的、以笑声表示一种委婉拒绝的方法,这样,不至于让被批评者(对方)太难堪,这是一般词语难以取得的效果。

    (3)必要时要强装笑脸

    强颜欢笑在很多时候是一种有违人们真实心情的举动,性情率直的人往往不愿有此举。然而,在社会上与人行事,有时却也不得不这样做。在办事过程中,没有谁会时时处处体谅你的心情与苦衷,因一时的不顺心而愁眉不展、忧心忡忡,对办事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反而会令人对你的心理素质与成熟度产生怀疑,从而影响你办事的结果。

    因此,不管有多大的忧虑与烦恼,在办事时都要向别人展现出快乐轻松的状态。一副开心的面孔,会让别人感受到你的自信、你的活力以及你对生活的热爱。不妨学一学卢浮宫里的蒙娜丽莎,时刻保持微笑,你就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办事效果。

    脸色是办事时的晴雨表

    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观天色,可推知阴晴雨雪,携带行具,以免受日晒雨淋;看脸色,可知人喜怒哀乐,随机应变,以免处处碰壁。人的性格不同,每时每刻的情绪也不尽相同,这些性格与情绪都会通过不同的面部表情而显示出来,学会察言观色,实在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办事之道。

    有位记者曾去采访同新西兰刚交过锋的“国脚”们。一进门,发现休息间气氛沉闷,守门员铁青着脸,圆睁着眼,他赶紧退了出来,取消了这次采访。后来,这位记者才知道,“国脚”们吃了败仗,正在怄气。倘若当时不看脸色,硬要不知趣地采访吃败仗的“将军”,非挨骂不可。

    看来,这位记者颇有经验,懂得采访的“火候”。常言道:人好水也甜,花好月也圆。人在高兴时,心情舒畅,看见高楼大厦,会想到“凝固的音乐”;看见车水马龙,会想到“滚动的音乐”。情绪好时,容易体谅、关心和帮助他人,也乐意与人攀谈,接受别人的邀请,甚至看见不熟悉的人也可能热情地打个招呼,即所谓的“人逢喜事精神爽”。而人在烦恼时,心情抑郁,即使欣赏“田园交响曲”也会觉得是噪音。

    因此,学会察言观色,留意对方的表情,互谅互让,该进则进,该躲则躲,当止即止,就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纠纷,求得和睦相处,事事顺遂,“琴瑟和鸣”。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察颜观色,及时地改变先前的决定,及时地退或进,及时地把自己的言行进行恰当组合或分解,及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那么,办事的成功率一定会很高。

    站有站相

    所谓站有站相,主要是指站姿要直立。从整体看,要形成一种优美挺拔、精神饱满的体态。在站立时,切忌无精打采、东倒西歪,耸肩勾背,或者懒洋洋地倚靠在墙上、桌边或其他可倚靠的东西上,这样会破坏自己的形象。站立谈话时,两手可随谈话内容适当做些手势,但在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小动作,如摆弄打火机、香烟盒,玩弄衣带、发辫,咬手指甲等。这样,不但显得拘谨,还容易给人以缺乏自信和经验的感觉,也有失仪表的庄重。

    坐有坐姿

    所谓坐有坐姿,是指坐姿要端正。为了保证坐姿的正确优美,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落座以后,两腿不要分得太开,女性这样坐尤为不雅。二是当两腿交叠而坐时,切忌上下抖动。三是与人交谈时,勿将上身向前倾或以手支撑着下巴。四是落座后应该安静,不可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给人一种不安分的感觉。五是坐下后双手可相交搁在大腿上,或轻搭在沙发扶手上,但手心应向下。六是如果座位是椅子,不可前俯后仰,也不能把腿架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架在茶几上,这都是非常失礼的。七是端坐时间过长,会使人感觉疲劳,这时可变换为侧座。八是在社交和会议场合,入座要轻柔和缓,直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座椅乱响,造成紧张气氛,更不能带翻桌上的茶杯等用具,以免尴尬被动。

    总之,坐的姿势除了要保持腿部的美以外,背部也要挺直,不要弯胸曲背。座位如有两边扶手时,不要把两手都放在两边的扶手上,给人以老气横秋的感觉,而应轻松自然、落落大方,方显得文静优美。

    走有走态

    走路的正确姿势应当是:轻而稳,胸要挺,头抬起,两眼平视,步度和步位合乎标准。

    走路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应自然地摆双臂,幅度不可太大,只能作小幅度的摆动。二是膝盖和腿踝都应轻松自如,以免浑身僵硬,同时,切忌走内八字或外八字。三是不要低头或后仰,更不要扭动臂部,这些姿势都不美。

    手势可通情

    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中,手的活动最为灵便。人的手势种类繁多、含义丰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灵活多变的手势是身体语言中当之无愧的主角。所以,手势的好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办事的成功与否。

    手势语言可以表示:“过来、去吧、欢迎、惜别、友好、祝贺、不同意、为难”等多种意思。如:用手指头,表示不耐烦;用手托下巴,表示老练、机智;双手指尖相合,形成塔尖型,表示充满自信;双手紧绞在一起,表示精神紧张;摊开双手,表示真诚坦白;不自觉地用手摸脸、摸鼻子是说谎的反映;用手指敲打桌面,表示不耐烦。

    握手可达礼

    握手的感觉比一般礼节性要求的内容更丰富、细腻。紧紧相握、用力较重是热情诚恳,或有所期待的表示;力度均匀适中,说明情绪稳定;握手既轻且时间短,被认为是冷淡不热情的表示;握手时拇指向下弯,又不把另外四指伸直,则说明不愿让对方完全握住自己的手,是对对方的一种藐视;用两只手握住对方的一只手,并左右轻轻摇动,是热情、欢迎、感激的表现;反之,刚触到对方的手旋即放开,是冷淡和不愿合作的反映;握手时手指微向内曲,掌心稍呈凹陷,是诚恳、亲切的表示。

    握手时要讲究先后次序。握手次序要依据双方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和各种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说,长辈、上级、主人、女士在先,晚辈、下级、客人、男士,应该先问候对方,见对方伸出手后,立即与之相握。在上级、长辈面前不可贸然伸手。如果对方人多,应该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女士后男士。

    乏真寡诚的五种身体语言

    托人办事,有时人家为了拒绝你,可能会编个谎话来搪塞。当然,当时你并不知道他在说谎,除非谎言当场被揭穿。然而这种情况很少见,大多数人是在事后才知道。也许说谎者惯于此道,善于让人信以为真,但是总有一些动作或手势会显现出他(她)说了谎话,只是你没有留意观察而已。

    以下几种动作是说谎者常在无心之中习惯性地表现出来的。

    (1)掩嘴

    这是一种明显的孩子气的动作,用大拇指在面颊上,将手遮住嘴的部位称作掩嘴。也许说谎者大脑潜意识中使他想忍住那些骗人的话,而导致了掩嘴这一动作。也有人假装咳嗽来掩饰其捂嘴的动作。如果一个同你谈话的人常伴有掩嘴的手势,说明他也许正在说谎。可当你讲话时,听者掩着嘴,说明也许听者觉察到你在说谎话。

    (2)揉眼睛

    说谎者为了防止别人看出其虚假的表情,常用这种手势掩饰自己。

    说谎时,男人一般用力揉眼睛。如果说了大谎,他讲话时经常会向别处看,通常会向地板上看,女人说谎时通常轻揉眼睛稍下的部位。

    (3)挠脖子

    说谎者讲话时常用写字的那只手的食指挠耳垂下方部位。有趣的是这种手势通常要有五次左右。

    (4)摸鼻子

    这种手势是老练、乔装的形式。摸鼻子手势包括在鼻子下方轻揉几下,或者很快地揉几下,甚至摸鼻子也摸得特别快,几乎不容易察觉到。

    有一种关于摸鼻子手势产生的解释是:当相反的想法进入脑子时,潜意识就会指令手去掩嘴。然而在掩嘴的最后时刻,为了使动作不明显表示出来,手又不知不觉地离开面部,快速摸鼻子就这样形成了。

    (5)搓耳朵

    这种手势常暗示着听者没有听出谎言。搓耳朵的变化形式还包括拉耳朵,这种手势是小孩子双手掩耳动作在成人动作中的一种重现。

    搓耳的说谎者还会用手拉耳垂或将整个耳朵朝前弯曲在耳孔上,后一种手势也是听厌烦了的标志。

    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这几种小动作虽不是判定谎言的直接依据,但是起码能给你一种参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