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前学做人30岁后学做事-30岁前:提高修养,修养能体现出你的身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30岁,创业的起步阶段,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修炼自己的性情和德行,要学会坦然笑对一切,既不妥协,也不软弱,做到恰到好处。

    1.一个宽容的人能够迅速的获取威望

    古人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意思即为,做人要有宽广的胸襟,要有容人之量。一个人如果总是只为自己着想,那么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失去很多重要的机遇,所以做人一定要有气度,能够宽厚为怀。

    宽厚为怀,就是不计前嫌,用热情对待来取代斤斤计较、有仇必报,这样不仅可以彻底消除彼此间的隔阂,而且还是提高人气的好方法,你的宽厚大度,有可能会换来别人对你的感恩和佩服,从而让别人由衷地敬重你。

    三国时期,东吴老将程普原先与周瑜不和,双方关系相当紧张,周瑜并没有因程普对自己不友好,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而将程普的过错,全部包含在自己宽大的度量中。

    久而久之,程普被周瑜的宽宏大量所感动,令他钦佩不已,以至与周瑜交往若“饮醇醪自醉”,就像喝了又浓又醇的美酒,让人心爽神清。

    宽厚待人,以谅解的态度去对待别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方对待你的态度终归也会改变。在受到他人误解、与人因冲突彼此产生隔阂时,不要因为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恶劣,而改变自己宽厚待人的原则,要始终以友好的方式对待对方。

    宽以待人,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较强的相容度。人们往往把宽广的胸怀比作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弹簧,具有能屈能伸的韧性。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这就是说,兼容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阻力。

    人往往能够将别人的缺点看得一清二楚,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因此严厉地指责别人。在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随时体谅他人,在温和且不伤害人的前提下,适宜地帮助别人。以严厉的态度对待别人,容易遭致他人的怨恨,反而无法达到目的。若要避免遭受人为的困扰,关键在于宽容。处世做人不应用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要尊重人家的自由权利,只有做一个肯理解、容纳他人的优点和缺点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而对人吹毛求疵,又批评又说教没完没了的人,不会有亲密的朋友,大家对他只有敬而远之。

    因此,人应当有广阔的胸怀,宏大的气度。大河里生活的鱼,不会因遇到一点风浪就惊慌失措;而小溪里的鱼就不同了,一感觉到有点异常动静,立刻四处逃窜。人也是这样的,胸襟坦荡宽广的人不会为芝麻般的小事而忙得团团转,他们把目光投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他们是做事稳重、从容不迫的人。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对瓜事很少过问,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人死要面子,在一个无月之夜,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宋就听了以后,对梁亭的人说:“楚亭的人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

    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感到非常惭愧又非常敬佩,于是把这事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既以示自责,也以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邻。

    以仁恕之道推及他人,可以使人有个宽广的胸怀,容忍别人的过失。同时,也可以不因别人合理的指责自己而迁怒别人,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君子能容人所不能容,宽容大度,不仅可以促进人际关系,还可以树立自身形象。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希望自己能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从而提高一些人气,如果没有了人气也就相当于没有了影响力,一个名声不好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受人尊敬和爱戴。

    要想做到宽厚大度,就要求我们在社交活动中必须摒弃个人私欲,不能被自私自利的想法控制了思维,为自己的一己之利与他人争得面红耳赤;也不能为了炫耀自己,而伤害了他人。同样,像那种“报复之心”、“妒嫉之念”作祟时,更应该及时消除,不能让它们在自己的脑海中存活。

    有容乃大,是时代成功者必须锻造的一种品性。宽容是以辽阔的胸襟容纳各种智慧,宽容是一种与人相处的良好品格,更是吸纳他人长处,充实自我,创造自我价值的良好思维品质。

    宽容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一个人必须有宽阔的胸襟,才能保持良好的竞争状态,偏狭和嫉妒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最终走向失败。

    宽容是处世做人的要点。一个以敌视的眼光看人,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处处提防,不能宽大为怀的人,必然会因孤独而陷于忧郁和痛苦之中;而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则讨人喜欢,被人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才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小肚鸡肠。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声不响,得理也让三分,显得绰约柔顺,君子风度。前者,往往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后者则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力。一个活得叽叽喳喳,一个活得自然潇洒。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问题,自然应当不失原则地论个青红皂白,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也值得。

    但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有人往往为一些非原则问题争得不亦乐乎,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说着论着就较起真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严重的甚至还会大打出手,或闹个不欢而散,影响团结。越是这样的人越对甘拜下风的人瞧不顺眼。时下里流行一句话:“玩深沉。”

    其实,这种场合玩点深沉正显示了大度绰约的风姿。争强好胜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谦和的人,原本就把出人头地看得很淡,更不屑为一点小是小非而争论。越是你有理,越表现得谦和,往往越能显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以善良的人性为人处世,自然会获得他人的认可。一个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定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

    年轻人要成大事,一定要有一个开阔的胸怀,只有养成了使自己的胸襟开阔,坦然面对,包容一些人和事的习惯,才会在将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与辉煌。

    2.宽容不是软弱的代名词

    宽容,不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来说,都是一种毋需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对赢得友谊,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老人、对领导、对同事,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

    当然,宽容绝不是无原则的宽大无边,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会基础上的适度宽大,必须遵循法制和道德规范。对于绝大多数可以教育好的人,宜采取宽恕和约束相结合的方法;而对那些蛮横无理屡教不改的人,则不应手软。

    处处宽容别人,绝不是软弱,绝不是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学会宽容,意味着你的人生更加快乐。

    宽容往往折射出待人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良好的涵养。学会宽容,需要自己吸取多方面的“营养”,需要自己时常把视线集中在完善自身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上。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间在禅院里散步,看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惶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有人说宽容是软弱的象征,其实不然,有软弱之嫌的宽容根本称不上真正的宽容。宽容是人生难得的佳境——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

    宽容,首先包括对自己的宽容。只有对自己宽容的人,才有可能对别人也宽容。人的烦恼主要来源于自己,即所谓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争强好胜容易失去做人的乐趣。只有承认自己某些方面不行,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不因嫉妒之火吞灭心中的灵光。

    宽容地对待自己,就是心平气和地工作、生活。这种心境是充实自己的良好状态。充实自己很重要,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在机遇到来之时不留下失之交臂的遗憾。淡泊人生是耐住寂寞的良方。轰轰烈烈固然是进取的写照,但成大器者,绝非热衷于功名利禄之辈。

    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称之为“如鱼得水”,而关、张兄弟却不以为然。在曹兵突然来犯时,兄弟俩便“鱼”呀“水”呀地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葛亮胸怀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们。结果新野一战大获全胜,使关、张兄弟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诸葛亮当初跟他们,争论纠缠,势必造成将帅不和,人心分离,哪能有新野一战和以后更多的胜利呢?

    唐朝谏议大夫魏征,常常犯颜苦谏,屡逆龙鳞,可唐太宗以宽容为怀,把魏征看做是照见自己得失的“镜子”,终于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真正的宽容,应该是能容人之短,又能容人之长。宽容的过程也是“互补”的过程。别人有此过失,若能予以正视,并以适当的方法给予批评和帮助,便可避免大错。自己有了过失,亦不必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同样也应该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重新扬起工作和生活的风帆。只要你具备了真正的宽容,必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受益匪浅。

    3.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好习惯能够造就人,坏习惯可以摧毁人。年轻人要想将来有所作为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戒除不良恶习。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而坏习惯则是你的敌人,它只会让你难堪、丢丑、添麻烦、损坏健康或者事业失败。

    莎士比亚说:“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坏的主人。”这句话很有意思,如果真的让坏习惯主宰了自己的生活,它可不就是你“最坏的主人”吗?

    有的人习惯“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而有的人则习惯早上美美地睡个懒觉;有的人烟酒不沾,有的人则每天都要喝几杯,遇到动脑筋的事喜欢抽支烟提提神;有的人喜欢衣着整洁,有的人则大大咧咧,不修边幅;有的人说话谦恭有礼,有的人则唯我自大;有的人做事有条不紊,有的人则杂乱无章;有的人总是乐观地对待每一件事,有的人一遇到一点儿小事,就唉声叹气、愁眉不展;有的人承诺了别人,就决不食言,有的人刚刚答应得好好的,一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有的人勤俭节约,有的人铺张浪费。

    有些时候,习惯并不只限于行为方面,像是绑鞋带或开车。我们的情绪反应以及感觉也决定于习惯上。如美国著名的成功学的奠基者之一马尔登所说:“你可以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有用、积极的公民,每天都有生活目标;也可把自己想成一名失败者,一个没有价值的人,这种思想方式也是一种习惯。”

    明人吕坤把坏习惯称为“惯病”。他说“惯病”是很难戒除的,如果能真正在戒除“惯病”上下功夫,那就像是扎针治病找准了穴位,挠痒痒找对了地方。

    戒除惯病是很难的。古时候有一个当官的,特别容易发怒。他下决心要改掉这毛病,便在案头上放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制怒”。一天,属下人来说事,他听着听着又怒了,拿起牌子便扔向了属下。

    吕坤说,要戒除惯病,就要下功夫,事实的确如此。不以坚强的意志来强迫自己改正,坏习惯是很难去掉的。

    张学良将军年轻时染上了吸鸦片的坏习惯,他决意戒除,便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吩咐家人和手下人无论听到屋里有什么动静,都不许进来。他的烟瘾犯了,十分痛苦,头直撞床,大声叫唤。屋外的人听见了,怕他出意外,但谁也不敢进去。这样折腾了一天,屋里没动静了,家人进去看时,张学良静静地在床上睡着了。经过这样的几次折腾,张学良终于戒除了鸦片瘾。对人身体的残害,莫过于毒品,张学良成功地戒掉了毒品,使其保持健康体魄,直至百岁高龄而寿终。

    想要戒除坏习惯并不容易,那就是习惯已成自然,如果要戒除它,有可能很快见效,但一段时间过后它可能又会发作,周而复始,很难戒除。拿戒烟来说,就是这样。很多烟民都多次戒烟,但大多以失败而告终。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幽默地说:“戒烟有何难?我在第一千零一次一定戒了它。”由此可见,坏习惯的戒除,不但要有坚强的毅力,而且还要有足够的耐力。

    《韩非子》一书中记载,西门豹因性格急躁,耽误了许多事。他一心要改掉这毛病,就在身上围了一条皮带。皮子轻柔而有韧性,他常借此提醒自己不要急躁。还有一个叫董安于的慢性子,为了改掉慢性子这毛病,他随身佩带一根弓弦。弓弦又紧又直,能用它来提醒他办事不要拖沓。“韦弦”这个典故就是由此而来的。

    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现代社会,一方面,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人们承受的压力也不断增大。由此,人类的“惯病”也生出了许多“新花样”。例如酗酒和吸烟,在女性和孩子中间已不罕见。营养过剩造成的肥胖,已成为富裕社会的大问题。美国政府调查了半数美国人的体重,结果三分之一的人患了肥胖症。最近,美国西雅图一家渡轮公司准备为他们所有的渡轮更换座椅,因为美国人普遍体积增大,过去的座椅已容不下他们的肥臀了。玩电子游戏,已经成为许多青少年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的“惯病”,网上聊天更是如此。还有一些人沾染了更坏的“惯病”,例如吸毒、滥用药物、赌博等等。

    美国有一个已故的邓勒普博士花了很多年来研究习惯问题,并协助很多人改掉了咬指甲及吮大拇指的坏习惯。

    马尔登说:“你可以改变你的习惯,当然不像滚动木头那样简单,但是你总可以办得到,只要你努力去做。”他向有志于改掉坏习惯的朋友提出了5条建议:

    (1)首先相信自己能够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

    对你自我控制的能力要有信心,如此才能为你的基本个性带来积极的改变。

    (2)彻底了解这些坏习惯对自己造成的不良影响

    例如:体重过重会使你的重要器官不堪负荷;酒精会破坏你的身体组织;过度工作可能会使你的死期提早来临等等。

    (3)找出能让自己感兴趣的事,暂时安慰自己

    因为你在戒除一项长期的习惯之后,必会经历一段痛苦的时期,这时就要找些事物来安慰你,像摄影、园艺或弹钢琴这些嗜好,可能会协助你不抽太多香烟。

    (4)发掘将你逼到这种情况的基本问题

    你的挫折究竟是什么?你是否低估了自己的价值?为何对自己如此敌视?认真处理这些问题,调整你的思想,接受你的失败,重新发掘你的胜利。

    (5)引导你自己迈向积极的习惯,这将使你的生活获益

    为你自己制定新的目标。在积极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感觉,这将发挥你的能力与热诚。

    假如你有坏习惯,还是想办法改掉你的坏习惯。当你在改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动摇,不妨参照一下马尔登的建议,因为这对你的健康、事业、生活乃至一生都受益无穷。

    4.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

    世界上有些人特别喜欢盯着别人的缺点,对他人的不足非常敏感,但对别人的优点却视而不见,甚至会夸大其词对别人评头论足。

    社会上让人看不顺眼的事情很多,但在一个人的眼里看不顺眼的事太多,那就有点不大正常了。当他很随意地对周围的人和事评头论足、说三道四的时候,很可能在别人眼里,他才是最让人看不顺眼的。在街上看到一个涂着口红的女孩,他会马上对边上人说:“这种人太俗气了,一点不懂高雅。”因为在他的眼里,这个世界的一切人和事都应该和他自己想象的一模一样。有这种倾向的人也可能是为了故意炫耀自己有思想、有个性。只要有人在场,他就会故意找出一些“不顺眼”来,大谈特谈。他会谈这个世道是如何不公平,领导是如何无能。如果实在没话好讲,他会说上一句:“那个清洁工扫地动作是多么笨拙。”似乎如果让他来,这个世界会马上变个样。当然,有时候,他会为了投同伴的口味而故意“发表高见”。

    有这种倾向的人更可能是出于嫉妒,人在不得志的时候难免发些牢骚,在嫉妒的时候难免说些难听的话,但一个人动不动就嫉妒,动不动就觉得不得志,那就有些不正常了。当看到邻居王总换了套大房子,他就会十分肯定地说:“起码有一半钱是贪污的。”当看到科室里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又会逢人便说:“不知要送多少礼。”

    一个人如果看不顺眼的东西太多,那他肯定也没有好的人缘。面对一个经常说人风凉话的人,你自然会担心,说不定哪一天他也会在背后说你的风凉话。这样,谁还敢和他深交?“看不顺眼”的人总会把自己拖入一个孤独的境地,同时他也会被别人看做一个性格怪异的人,一个缺少人情味的人。

    要试图改变这种心理,首先要试着让自己多看别人的优点,多替别人着想,多去理解别人。也可以试着换位思考一下,有时候要替别人想想难处,一个领导见到上级总会满脸堆笑地恭维一番,这不能一概以“虚伪”定论,换了你也许也会这样,说不定你还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次,心里要明白一个道理:你看人家不顺眼,别人也会看你不顺眼。你多看别人的优点,人家也会多看你的优点。这可谓人际交往中的“等价交换”原则。

    现在社会交际越来越宽泛,需要人与人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创造成功人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总结以下几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1)尽可能面带笑容

    交际时,笑容就可以打消对方的戒备,使双方之间的距离缩短,产生一种亲切友好的气氛。笑容也可以帮助你产生信心。当你面对客人的时候,每当笑容出现在自己脸上,你就会对自己的交际产生自信,你会下意识地说,我能行,我会应付得很好。

    (2)尽可能在与对方接触的初期以名字称呼对方,产生亲切感

    在交际中,最大的失误就是忘记对方的名字,这常常造成很尴尬的局面。如果你要在交际上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牢记对方的名字,在下次见面的时候要能叫得出来,这样就会一下子在对方的心里留下对你的好感。

    (3)和对方交谈时,应有约60%的时间看着对方来表示诚意

    人和人的交流,不光是语言的交流,在说话的时候,人都会流露出丰富的感情,这些感情如果不能交流,那么谈话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就会使对方产生厌倦。

    和人交谈时,一定要看着对方,一方面显得你很真诚,很渴望听人说话;另一方面,显示你很尊重对方,表明你有礼貌。

    谈话时看着对方,你会发现对方的真实心理,你会进入对方的情感世界,获得更多的交际信息。

    (4)设法给对方一些东西,即使是一张名片或一张纸条之微,也会有助沟通及显示诚意

    交际就是为了促进友谊,有时候,友谊要深入发展就要有实际的表示,送一张名片或者写一张便条,都会表示你对友谊的重视,会使对方对你产生好的印象。

    (5)如有可能,应设法与对方做某种简单的身体接触

    如今握手成了交际中最常见的一种礼节,身体方面的接触是友谊深入发展的标志。

    (6)交谈时要表示亲切,可把身体向前靠,两手张开,两腿不要交叉坐

    和人交谈时,两腿交叉是在用身体语言表示不合作,这些都是心理学研究的结果,所以,你在社交场合与人交谈就要注意这些细节,避免让人产生误解。

    (7)以手势等身体语言强调嘴里说的话

    说话时,人的全身都在传递信息,最突出的就是人的手势,手势能使话语里的多余信息得到充分的表现,并且能增强说话的力度和强度。

    (8)与对方并排坐能增加亲切感,否则坐在与他成90°的位置也胜于对面而坐

    说话时与人对面相坐,容易使人产生对着干的错觉,同时对面坐使人感到不自在,因为使人觉得全部在你的审视下,有一种被你全部掌握的感觉,不利于人际交流。并排或者斜对着坐,就不会产生这种感觉,人就会显得很随便、很自然,就会使谈话顺利而热烈地进行下去。

    (9)对方说话时应不时通过点头示意,或说“是”,或发出“唔”之类的声音,来表示同意他的论点

    交谈时,人家在讲话时,你要配合讲话的内容,不时地做出反应,这样对方就会觉得你在认真地听,所以,虽然你只是发出“嗯”、“啊”的声音,但是能表明你们在进行着交流。

    (10)向对方简要复述他已表达的观点

    说话中,不断地复述对方刚讲过的话,一方面表示你刚才是认真听取了对方的话,另一方面表明你对对方的尊重,使对方觉得他的话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对方就会对你产生遇到知音的感觉,你就能获得对方的友谊。

    (11)如果同意对方的言论应公然表示,并说明为何同意

    对方在说话时,有些观点与你产生了共鸣,你就应该立刻表示赞同,并且说明自己的理解,这样你就会在对方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

    (12)设法根据对方的观点发挥

    最能使对方你喜欢的方法是对对方话语的深入理解和发挥,如果你能把对方的话语发挥到一个高度,让对方产生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人物的感觉,那他一定会对你喜欢得不得了。

    (13)不要在交谈前先对对方有成见

    人在交际过程中才能发展友谊,如果你对人事先就有了成见,就会使你在和人交谈时不能正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即使对方的谈话是真诚的,你也不会接受对方的友谊,这就使谈话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14)如果你不懂一件事,千万不要装懂;如果说错了,应当承认立即

    交际场合会涉及很多事情,有些事情是我们所掌握的知识范围之外的,这时候就应该虚心请教别人,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因为这时候不懂装懂就会产生笑话,就会使你的社交形象受到严重的损害。说错话是常有的事,及时地纠正会使人对你产生敬意,如果错了还要强辩的话,只能让人对你产生反感。

    社交的方法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一点是:懂得尊重对方,让对方认为自己是个重要的人物,满足他的成就感。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要知道,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5.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爱是相互的,不论是哪一种感情都是这样,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你狂妄别人更狂妄,你骄傲别人更骄傲,你谦虚别人也谦虚,你尊敬别人,别人也会尊敬你。有句话说的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严格来说是平等的,大家生来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尊卑之别,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在后天的发展中,有的成为农民,有的成为工人,有的成为教授,有的成为领导,有的一贫如洗,有的家财万贯,有的目不识丁,有的学富五车。

    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两个人,一个是富人,一个很穷,但是穷的那个人并没有因缺钱而显得低人一等,更没有因此对富人恭恭敬敬。富人很不满意这一点,他觉得这跟他们现在的状况不一致,于是他找到那个穷人说:“我有钱,你没有,你应该尊敬我。”

    穷人并不买账:“你有钱是你的,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尊敬你呢?”

    富人一想,觉得穷人的话也有道理,于是又说:“要是我把我的钱分给你四分之一,你可以尊敬我吗?”

    穷人一听,心想还有这样的事情,于是就说:“你不过给我四分之一的钱而已,我为什么要尊敬你?”

    富人开始加价:“要是我给你一半的钱呢?”

    穷人并不让步,说道:“要是那样,我的钱跟你的钱一样多,我又何必尊敬你呢?”

    富人没有罢休,他又问:“如果我把所有的钱通通都给你,你总可以尊敬我了吧?”

    穷人哈哈大笑:“你所有的钱都给我了,我有钱你没有,我为什么还要尊敬你呢?”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能否得到别人的尊敬和钱没有关系,同样,跟名利、权力、地位也没有关系。真正有关系的是自身的态度——敬人者,人亦敬之。

    德国前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专程到华沙的遇难犹太人纪念碑前献花圈。面对冰冷的纪念碑、围观的政要、群众以及众多的新闻记者,勃兰特突然双膝下跪,向这些惨死在二战中的犹太人道歉谢罪。我们大多数人也许不知道勃兰特的生平,也许不了解这位德国总理曾经有过什么丰功伟绩,但是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这一跪。他以行动表达对这些遭受纳粹侵略过的人民的歉意,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这些死难人民的尊重,也为他自己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敬人者,人亦敬之,什么时候都不例外。

    三国时期的张松是益州名士,虽然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却很有才华,智谋非凡。他本来是西川刘璋手下的官员,但是早想辅佐明主成就一番大事,于是暗中画了一幅西川地图,把蜀中的山川险要,府城县乡等重要的地方都一一做了标记,准备见机行事。

    张松原来觉得曹操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于是在一次去许都见曹操的时候就暗中把西川地图带上,准备献给曹操。不料曹操见张松相貌丑陋,身材矮小,言语无礼,并没有热情接待。为人很有几分傲气的张松见曹操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打消了把地图献给曹操的念头。

    后来,曹操邀请张松前去观看曹军演练。曹操自夸军容鼎盛,问西川是否有这样的军队。张松说西川没有这般军队。但是他并不示弱,以曹操濮阳攻吕布,宛城战张绣,赤壁遇周郎,华容道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这些败绩来讥讽他,曹操见张松尽揭他的短处,自然心中很不高兴,就下令将张松赶出许都。

    受挫而归的张松没有死心,他转而取道荆州,想顺便看看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在他刚到荆州边界的时候,便被刘备的爱将赵云接到驿馆,随后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也前来为他设宴接风,这让张松很受感动。

    很快刘备就带着军师孔明、庞统等人亲自来迎接张松,一连设宴款待了他3天。刘备对张松的盛情把张松感动得不行,铁下心来帮助刘备谋划,还极力劝说刘备攻取西川,他愿意作为内应,并把所带的西川地图献给刘备,还把好友法正、孟达推荐给刘备,说他们德才兼备,可以委以重任。后来这个法正,对刘备以后的事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仗,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一定要懂得放下身段,谦和待人,懂得礼贤下士,尊敬别人,才能赢得人心。

    6.坦然面对成败得失

    人生在世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总要经历或多或少的失败,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年轻人的心理机制还不够成熟,所以在面对失败与挫折的时候,容易止步不前,容易灰心丧气,要学会坦然面对成败,才能扬起人生的风帆。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成败的故事值得借鉴和学习。前秦王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定大举进攻东晋,他相信以他训练有素的60万步兵,50万骑兵,定能战胜东晋。于是,他自率步兵60万、骑兵25万,命其弟苻融率骑兵25万为前锋,水陆并进,浩浩荡荡开往东晋,大军以惊人的速度占领了徐州、英城、寿阳。

    苻融的前锋又很快攻下了寿阳,东晋见势乱了阵脚,政权内部出现了混乱局面,大臣们各保其势,都不愿出战。正当晋孝武帝手足无措之时,将军谢玄请求出战。孝武帝大喜,马上命谢玄为前锋,都督徐、兖、青三州造军事,全面迎击苻坚。

    谢玄决定首先挫败前锋苻融军队的锐气,激发晋军的士气。于是,派骁勇的刘牢之率5000精兵直取洛涧;胡彬带领五千兵马前赴寿阳增援,自己与叔父谢石迎击苻坚大军。

    将军刘牢之果然不负众望,在短时间内奸灭敌军18000人,缴获很多军械粮草,达到了打击苻融前锋军的目的。但增援寿阳的胡彬军就没有这样顺利了,他因寡不敌众而战败退守硖石,无奈给谢玄写求援信,哪知信并未被送到谢玄手中,半路被前秦军截获,苻坚以为东晋军大势已去,便毫无顾忌地亲率轻骑兵一万人马赴寿阳与苻融会合。同时还派降将朱序到东晋军营来劝谢玄投降,事实上,苻坚并不了解朱序,他是不得已投降,一直在寻找机会返回到晋军中去。

    这样一来,正中朱序之意,于是,他毫不迟疑地去了晋营,见到谢玄,便把苻坚的战略计划和盘托出,谢玄大喜,并授计于朱序:回去后蛊惑人心,让秦军混乱,然后组织心向东晋的将士准备里应外合,在淝水西岸一举歼灭苻坚的大军。苻坚因求胜心切,并没有注意到军中的变化,更没有看穿谢玄的计谋,于是在谢玄再次组织进攻时,秦军因军心涣散,加上朱序的蛊惑,又有许多士兵倒戈,与谢玄的大军里应外合,苻坚再也控制不了局面,数万将士四散奔逃,投水而死者不计其数,其弟苻融也被骁勇无敌的晋军所杀,而他也中箭单骑逃回洛阳。

    由于苻坚的忘乎所以,大意轻敌,最后遭受了惨重的失败,年轻人也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有时候本来可以争取到的东西,结果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而与成功失之交臂。

    当然了,一时的成败并不能定格一个人的一生,美国股票大王贺希哈说:“不要问我能赢多少,而是问我能输得起多少。”他从不爱“唱高调”,他认为输赢只是一时的,只有坦然地面对这一时的输赢,才能够成为一世的赢家。

    贺希哈17岁开始创业,那时他身上只有不到300美元,只在股外市场做一名掮客。由于他好学又聪明,18岁便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6.8美元。他高兴地用这些钱给买了一幢房子。但是,聪明人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在一战休战时期,贺希哈以超低的价格买下了一家钢铁公司,谁知不久钢铁公司就倒闭了,他一下子赔得只剩4000美元了。但是他没有因此失去斗志,他只当这些钱是交学费了,事实上他也真的从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绝对不能盲目地去买减价的东西。”

    这件事情结束后,贺希哈带着他的4000美元去做证券交易所买卖的股票生意,决心一定要在证券市场上出人头地,但由于没有那么多钱自己经营证券公司,他只能和人合资经营,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贺希哈在短短的一年内便开设了自己的证券公司。不久,他又做了股票掮客的经纪人,月盈利达到2万美元。

    贺希哈人生的转折是在他经历了一次大冒险后,在淘金热的那个年代,安大略北方成立了一家普莱史顿金矿开采公司,在一次火灾中公司的设备全部被焚毁了,造成公司资金短缺,股票急剧下跌。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想到了思维敏捷的贺希哈,这个人是地质学家道格拉斯·雷德,他把这件事告诉贺希哈,贺希哈很快决定拿出2.5万美元做试采计划。短短几个月,便在离原来矿坑仅25英尺的地方挖到了黄金。贺希哈的这次冒险,给他带来了每年250万美元的净利润。

    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贺哈希不计眼前输赢,敢于认输,最后终于反败为胜,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人生道路上,要懂得保持冷静,坦然面对成败得失,胜不骄,败不馁,才能百炼成钢。

    7.养成成熟稳重的性格

    成熟而不世故的为人,是年轻人在社会交往中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生活中,大多数人觉得做人很难,人们渴望自己早一些成熟起来,可往往却又无法分清成熟与世故的界限,而陷于世故的泥坑。那么,到底怎样区别成熟与世故呢?

    成熟者能看到社会或人生的阴暗面,却不被阴暗面所吓倒,表面上沉静而内心却有一腔热血。因为面对黑暗面,有不平却不悲观,既坚信希望在于将来,又执著于今天的努力。世故者也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但他却分不清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他们因为曾在事业、理想、生活、爱情等方面遭受过打击或挫折便冷眼观世,觉得人生残酷,社会黑暗。在生活中,成熟与世故的具体区别表现为:

    (1)真诚与虚伪

    成熟者知道社会是复杂的,因此人的头脑也应当复杂些好。遇事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不轻信,不盲从;与人交往,考虑复杂些而不失其赤子之心,“和朋友谈心,不必留心”;如果遇见不熟悉的人,“切不可一下子就推心置腹”,因为这样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别人,可以多听少谈,真正了解后才可以敞开交流思想。这是鲁迅先生待人的经验之谈。

    世故者由于过多地看到人生和社会的阴暗面,因而错误地认为人世间没有真诚可言。与人做“披纱型”的交往,犹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妇女披上自己的面纱一样,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对人外热内冷,处事设防,奉行“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处世原则。同友相交,虚与周旋,别人的事自己探听尤详,自己的事隔墙难闻,说给别人听的,尽是些“不着边际”的话。

    (2)互助和利用

    成熟者在处理人与人关系上,坚持互惠互利,互帮互进的态度,有福共享,有难共当,患难时见真情。世故者考虑问题时以利益为先,交往的热情则同于己有用之程度成正比,即使是对同一个人也不例外,犹如果戈里小说《死魂灵》中的主人公乞乞可夫一样,在刚当小职员时,百般讨好巴结上司的麻脸女儿,当博得上司的好感,当上了科长,站稳了脚跟之后,便马上翻脸不认人,那个痴情的姑娘便成了他愚弄的对象。

    (3)坚持原则与看风使舵

    成熟者遇事头脑冷静,坚持原则,有主见,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世故者观风向,看气候,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投人所好,八面玲珑,采取“随风倒”的处世方法。就如有人所刻画的那样:当世故者同多愁善感的人交际,便把自己打扮成多愁善感的人,说话时,眼睛里有时还会泪光闪闪;同性格多疑的人交际,他又会俨然装得深沉起来,与对方一起分析别人如何有可能损人利己,奉劝对方应采取何种态度来对付;而同率直爽情的人谈话时,他又会马上变得嫉恶如仇,好像能为朋友打抱不平,两肋插刀;然而同喜欢息事宁人、凡事调和的人在一起时,又显得老谋深算、久经风霜的样子,把那些正直的举动说成“简单”和“幼稚”,仿佛发生的一切麻烦都是因他不在场而造成的。

    (4)直面现实和玩世不恭

    成熟者对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做敢当,有“舍我其谁”的大丈夫气概,往往小事糊涂,大事清楚。世故者游戏人生,采取滑头主义和混世主义态度,专搞中庸,惯于骑墙。他们和人可以谈天说地,但只是摆现象,不下结论,迫不得已时也就说些不言而喻、“大家早已公认”的结论。与人意见不一时,便以“今天天气……哈哈哈”的态度加以回避。所以,世故者往往不动声色地冷眼旁观一些事情,不惹是非,明哲保身。

    (5)奋进与沉沦

    成熟者和世故者也许都经历过生活的艰辛、人生的磨难。但前者把挫折当成奋进的起点,重新认识自我,后者则是对一切无所谓,企图超脱社会,或者会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成熟是人生的一种气质,而世故是人生的一种疾病。世故的人让人觉得不光明磊落,不够大气,时时处处充满了算计别人的心机,让别人不敢靠近,也不愿靠近,最后导致人生的失败。

    8.不以自己的好恶区分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人,在看人时如果能不以个人的喜恶为标准,就会发现别人身上有很多长处,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完全的好,也不是完全的坏,多看别人身上的优点,将来一些人就可能为你所用。

    春秋时期,四君子以养门客闻名,其中以孟尝君为最,据说座下有门客三千。一次,又有两个人前来投奔,其中一个能钻狗洞、能学狗叫;另一个会学鸡叫,除此之外,别无所长。孟尝君还是把他们留下来。许多门客不服气,总觉得这两个人没什么能耐,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觉得丢人,于是请孟尝君将这二人辞退。孟尝君劝他们说:“世无不可用之人,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让他们留下来吧。”

    没多久,孟尝君奉命出使秦国。鉴于孟尝君的名声,秦昭王想让他留下来做相国。有人劝秦昭王说:“孟尝君是齐国人,又很有本事,如果在秦国做了相国,他不会替秦国谋利的,即便是肯为秦国出力,也一定是先想着齐国然后再想着秦国,如果是这样,秦国不就危险了吗!”

    秦昭王听完觉得有理,就打消了让孟尝君当相国的念头,而且把他关起来,想把他杀掉。孟尝君托人向秦昭王的一个宠姬帮忙说情。这个宠姬说:“我想要孟尝君的白狐狸皮裘。”

    原来,孟尝君有一件皮衣,价值千金,天下无双。他把这件皮衣送给了秦王,秦王的宠姬只有得到了这件皮衣才肯帮忙,确实给孟尝君出了一个难题。孟尝君很发愁,问遍门客,谁也想不出对策。

    这时,那个能钻狗洞学狗叫的门客说:“我能弄来白狐裘。”他在夜里装成一条狗,进入秦王宫中储藏东西的地方,偷出孟尝君献给秦昭王的那件皮衣。孟尝君又把这件皮衣献给了那个宠姬,宠姬替孟尝君向秦昭王讲了情,秦昭王就把孟尝君放了。

    孟尝君获得行动自由以后,换了证件,改了姓名,混出咸阳,连夜逃往齐国。秦昭王放了孟尝君以后,又后悔了,让人去寻,得知孟尝君已经逃走了,于是他就派人驾车追赶。

    半夜时分,孟尝君来到函谷关下,却出不了关。因为秦国有一条规定:“鸡鸣以后才准放人通行。”孟尝君很怕追兵赶到,心里很着急。这时,那个会学鸡叫的门客捏起嗓子,学着公鸡打鸣的声音,十分逼真,引得附近的公鸡也鸣叫起来。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就开关放人通行,孟尝君得以顺利脱逃。

    当孟尝君在秦国遭难时,那么多才子贤士都束手无策,全靠这两个只会一点雕虫小技的人才得以脱险,由此可见用人之道确有奥妙,不可以常理度之。

    所以古有明训:“人无完人。”看人总要往好处看,对人才有信心,才敢把事情放心交托给他。如果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他的长处也许会把一匹千里马当成了一匹跛脚驴子。只有透过缺点看优点,才能找到真正的千里马。克服这一弱点要注意两点:

    (1)不管小毛病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一位将军叫格兰特,此人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但同时又是一个好酒贪杯的酒徒。总统林肯看到的只是他的帅才,而不计较他的缺点,因此大胆地起用了格兰特。当时林肯对众多的反对者说:“你们说他有爱喝酒的毛病,我还不知道,如果知道我还要送一箱好酒给他喝!”格兰特上任后,迅速扭转了不利的局面,使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军很快平定南方叛乱而告终。

    有才者,君子小人莫不乐为之用。有些人确有大才,也有明显的品格缺陷,这种人用好了是个宝,用不好是个精怪,要有王者气象和超群统御力的人,才用得好这种人。

    (2)要管大毛病

    特朗普出生豪富之家,在沃顿金融学院读书时,他在某地发现一个公寓村,共有800套住房闲置。于是,他建议父亲将这个公寓村全部买下来,交给他经营。由于他还要读书,就聘请一个名叫欧文的人当经理,代他管理物业。欧文颇有治事之能,很快使公寓村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几乎不用特朗普操心。

    但是,欧文有一个令人讨厌的毛病——偷窃。仅一年时间,他偷窃的公物即高达5万多美元。

    特朗普发现欧文这种毛病后,从心情上来说,他恨不得让这个家伙立即滚蛋。但是,从理智出发,他觉得还需要慎重。一方面,他一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接替欧文的职位;另一方面,他认为公司不仅是一个赢利的地方,也是一个传播文化、培训人才的地方,对一个有毛病的人,不加教育就推出去,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最后,特朗普决定给欧文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他将欧文找来,给他加了工资,并指出他的毛病,建议他以后一定要检点自己的行为。欧文既羞愧又感激,自此,他改掉了恶习,兢兢业业工作,为特朗普赚了好几百万美元。

    在处世交友时,因为一个人的缺点而抛弃这个人,是最省事的做法,却不是最好的做法。人的优点与缺点经常是伴生的,不要以自己的好恶来区分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多看别人好的一面,才能创造更好的人际关系。

    9.尽量不去批评别人,且要懂得适当赞美

    与人交往做到和谐相处,就得承认对方的价值,允许个性的存在。如果喜欢对别人说三道四,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这样的人难有好人缘。当你强求别人的时候,反过来应该想想别人对自己会怎么看。

    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伟人是从对待小人物的行为中显示其伟大的。”

    赞扬是对人的鼓励与肯定:可以使人信心百倍,精神焕发。赞扬可以使人在一种受到充分尊重的氛围下把赞扬者的要求变为他的自觉行为。

    歌德与席勒曾是好朋友,有一次他们一起到剧院观看预演。二人的性格不同,对待人的方式也不同:歌德喜欢发脾气,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说话语气全用命令式;而席勒则作风完全相反。此次演出的剧本是席勒的作品,因而两人都满心欢喜。不料一看预演,发现主角仍没把台词背熟,而现在已经到了正式上演的前一天。歌德不禁勃然大怒:“你们到底干什么去了,这样怎么能上演!”在歌德的斥责下,主角赶紧拼命背台词,但到了第二天上演,仍然不够流利。第一幕结束后,席勒来到后台,握住对方的手、充满信任地说:“演得不错,相当成功,说话语气也很恰当……”听了这些话,那位演员精神倍增,信心完全恢复。在以后的几幕中,台词都流利地背诵了出来,演技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台下掌声雷动。

    称赞是正面引导别人朝着所希望的方向去做。很多情况下,如果能把领导者的要求,转化为对方自身的需要,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然而一味称赞也会带来不良的负面效果。一个总是生活在掌声、恭维与鲜花中的人,也会变得不可理喻,他会自负、高傲、目空一切。

    有些人很喜欢指责他人,一旦出现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将责任推卸给他人。有些人似乎养成了一种不以为然的恶习,他们动不动就批评他人。还有些人,他们本来在某方面做得并不好,却非要拼命去批评别人。这种批评怎会以理服人呢?其结果要么伤害他人,要么被人反驳。其实,尽量去了解别人,尽量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这比批评要有益得多,这样不但不会害人害己,而且让人心生同情和仁慈。“了解就是宽恕”,何不运用温柔之术呢?所以,当我们批评他人时,先想想自己:“我做得怎样?是否应该完全怪罪他人?”这样,你也许会完全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并与他人保持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托马斯·哈代曾因受到苛刻的批评而放弃写作,另一位英国诗人托马斯·查特敦年轻的时候并不圆滑,但后来变得富有外交手腕,善于与人应对,因而成了美国驻法大使。他坦言他的成功秘诀是:“我不说别人的坏话,只说人家的好话。”

    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善解人意和宽恕他人,需要有修养自制的功夫。其实很多时候,求全责备会适得其反,而宽容却能达到目的。

    10.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人一生要经历的事情太多,如果事事都要认真盘算,势必会使自己精疲力尽。所以,在一些小事上最好糊涂一点,尤其是面对个人的名利问题时,不要过分强求。要做到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糊涂。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是做人的极致。

    鲁迅先生曾专门揭示了“难得糊涂”的真正含义,他说:“糊涂主义,唯无是非观等等——本来是中国的高尚道德。你说他是解脱、达观罢,也未必。他其实在固执著什么,坚持着什么……”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在坚持着什么”。之所以要“糊涂”,是因为将世上的一些事情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只会增加烦恼,索性放下包袱,轻松、潇洒地生活。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能够做到“小事糊涂”的人其实非常有限,因为大部分人无法达到超然的境界,他们往往被琐事困扰与牵绊着。

    糊涂看世界,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这就要求人们在观察社会上的大事小事时,对一些不要紧的事情糊涂处之,而涉及至关重要的原则性问题时要清醒对待。如:对待个人的名利,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在糊涂与聪明之间,不能丧失做人的原则和起码的人格。

    如果能做到像大肚弥勒佛那样“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说明你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纵观古今,达到这种境界,拥有这种智慧的人也有很多。晋代的裴遐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次,裴遐到东平将军周馥的家里做客。周馥命家人设宴款待裴遐,他的司马负责劝酒。由于裴遐下围棋正在兴头上,司马递过来的酒没有及时喝,为此司马非常生气,以为裴遐是故意怠慢他,顺手便推了裴遐一下,不料裴遐没有留意,被推倒在地,其他人见状都吓了一跳,以为裴遐会难忍这种“羞辱”而对司马勃然大怒。谁知裴遐慢条斯理地爬起来,神情自若,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与人下棋。后来王衍问起裴遐,当时为什么还能镇定自如、举止安详。裴遐回答说:“仅仅是因为我当时很糊涂。”

    将视线从古人的身上转移到现实生活中,会发现很多人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要剑拔弩张、恶言相向,这些人不懂得小事需糊涂的真谛。

    有一次,许多老人围在一起下棋、观棋。其中下棋的两位老人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双方互不相让,他骂他是臭棋篓子,他骂他是卑鄙小人,骂得不过瘾还动了手,结果大家不欢而散。从此以后,双方成了仇人,再不一起下棋,即使双方见面也彼此翻白眼。

    俗语说,“吕端大事不糊涂”,就是告诉人们在小事上不妨糊涂一些,不要太计较,而真正遇到大事时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关键时刻表现出大智慧。尤其是在交际会话和发表演说的时候,自找台阶,故作不知,装一装糊涂是非常重要的。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次发表演说的时候,有一个故意捣乱的人突然大喊道:“狗屎!垃圾!”遇到这种无法预防的干扰,如果换为别人,就可能对那个故意捣乱的人大声斥责,或者就是充耳不闻,但威尔逊却表现出超人的智慧。为了使演讲能圆满成功,威尔逊很镇静地说:“这位先生请不要急,你所不满的脏、乱、差问题我马上就会谈到。”通过对捣乱人语言的故意曲解,威尔逊移花接木,安全渡过险滩,使得演说得以顺利进行。由此可以看出,装糊涂也是应付别人刁难的一种好方法。

    现实生活中,也要适时地装糊涂,有些话没有必要说得太实太死,太过于绝对很可能让不怀好意者钻空子。遭受他人刁难,面对两难问题时,冥思苦想毫无意义,不如反其道而行之,用含糊的语言回答他,借此摆脱困境,让对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王元泽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之子,年幼时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

    有一次,一位客人把一头獐和一头鹿放在一个笼子里,让王元泽分辨哪个是獐,哪个是鹿。王元泽的回答头头是理,显示出了他的聪明才智。他说:“獐旁边的那头是鹿,鹿旁边的那头是獐。”尽管王元泽回答得含糊其辞,但却无懈可击,因为事实就是如此,这样既回击了刁难他的客人,也表现了自己的聪颖。假设王元泽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不但显示不出他的过人之处,更得不到客人们的赞赏。

    读书做学问也要“糊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自古以来读书就提倡一股“傻劲儿”,视金钱名利如粪土。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好了,一切也都会有。所以读书学习要懂得“糊涂”。大数学家陈景润到大街上不会买菜,地理学家李四光不认识自己的女儿;更有甚者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吃饭的时候竟然用馒头蘸墨汁吃,大科学家牛顿煮鸡蛋时竟然煮了自己的手表。他们都是“糊涂”的典型,却在不同的领域作出了非凡的成就,所以,有时“糊涂”能帮我们成就大事。

    总之,处世行事没必要事事俱细,大事不糊涂,小事装糊涂,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11.多看对方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人

    有的人总是经常感叹人间冷漠,世态炎凉。其实如果一个人学会赏识他人,多看对方的优点,他就不再整日哀叹,而是活得快乐惬意。

    在大森林里,山羊外出碰见了野兔,那天山羊心情不错,于是它对野兔说:“野兔,你好,今天你的毛看上去非常好看!”

    野兔听了山羊的赞扬,心里美滋滋的。于是它很有礼貌地对山羊讲:“真的吗?我觉得你的毛比我的更加漂亮。”

    于是山羊和野兔聊得十分投机,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后来他们搬到一起住,成为了友好的邻居。每当对方有困难的时候,另一方总是千方百计去帮忙。随着时间的增长,它们之间并没有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生矛盾,相反他们总是谦让对方。

    森林里的小鸟瞧见山羊和野兔友好的交往,它很想知道其中的秘诀,毕竟在大森林里,很多动物经常会因一些利益冲突而由挚友变为仇敌。于是小鸟在山羊不在的时候来到了野兔的家中。小鸟奇怪地问野兔:“野兔,请问你和山羊在一起和睦相处的秘诀在哪里呢?”

    野兔思索了一下,回答道:“我想,和山羊成为邻居,是我一生最光荣的事情。”

    过了几天,小鸟又飞过来,问独自在家的山羊:“山羊,你能够和野兔成为邻居,有何感受?”“我感到的只是无比的幸福与快乐。”山羊一边吃饭,一边笑道。

    小鸟终于明白了山羊和野兔和睦相处的技巧。原来他们双方相处的秘密在于他们总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总能看到对方的优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地方,比如小王可能分析能力强一些,小杨可能口才能力强一些。总之,人们周围的亲朋好友都有他们值得欣赏的品质或专长。有时有的人不愿将自己的特长公布于众,让他人知道,这主要是怕受到其他人的妒忌和排挤。有的不愿为同事或朋友的成功而喝彩,这主要是他们心中怀有“珠玉在侧,相形惟恐见拙”的心病,他们怕在欣赏别人的同时贬低了自己。其实不然,当别人获得成功,自己把祝福和掌声送给他人之际,彼此之间便打开了沟通交流的通道。当别人遇到困难,在把慰藉和力量送给他人之际,自己也收获了激励和鞭策。

    一位富人在自己的私人花园种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十分高大,而另一棵却特别矮小。有一天,一阵大风刮来,将几粒高山雪莲的种子刮到了花园里的大树旁边。可怜的种子哀求大树给它们容身之地,没想到大树拒绝了种子的请求,它高傲地说:“不可能!这是我的地盘,你们休想在这里生长!”

    原来,大树考虑的是等到那些种子开出五颜六色的鲜花,就会抢走它的风头。种子十分无奈,它只好找那棵小树商量。没想到小树十分爽快,满口答应说:“能和你们相处是我的荣幸,你们过来吧!”过了不久,种子在阳光和雨露的关怀下破土而出,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有一天,富人来到花园,他闻到了花香,顺着香味,他发现了那几朵雪莲。于是主人用最好的肥料进行灌溉。没想到小树也从中得益,长得越来越高,最终超过了那棵大树。

    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决定了自身的高度;一个人欣赏别人的宽度,决定了自身的量度。所以每个人首先要懂得赏识他人,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白自己的弱项。多看别人的优点,更重要的是自己能从中获益,让自己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12.放下肩上沉重的包袱,不要活得太累

    很多人总是抱怨自己活得太累,其实那是由于他们肩上承担的包袱太多,如果将包袱放下,他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轻松快活。

    从前,一个年轻人外出办事,在路上他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树到草地上吃草,可是它转不过身来脱不开身。他觉得这件事挺有趣,碰巧他路过一座寺庙,于是他想考考寺里的禅师。

    当他来到禅院时,只见老禅师正在品茗。他礼貌地和老禅师打了一声招呼。然后他言归正传,问到禅师:“我心中有一个疑团,急需您帮助我来解答。请问究竟什么是团团转?”

    老禅师笑道:“这很简单,皆因绳未断。”年轻人听后顿时目瞪口呆。

    老禅师问道:“你怎么如此惊讶?”

    于是年轻人将刚才遇到的事情告诉了老禅师。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年轻人听后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

    老禅师接着说:“众生其实和那头牛一样,身上缠缚着许多烦恼痛苦的绳子,生生死死不得解脱。”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工作上的压力、名利上的竞争。它们犹如无形的包袱压在人们的肩上,让人喘不过气来。人们只有放下心中的包袱,才会轻松自在地生活,享受做人的快感,体会做人的乐趣。

    现代的社会纷繁复杂,灯红酒绿,每个人因自己的琐事紧张地忙碌着。然而过于应付琐碎的生活,每个人真正留给自己为心灵沐浴、为思想充电的时间却是寥寥无几。如果人们能放下肩上的包袱,让自己的思想保持一种空灵状态,定期让自己“清零”,将名利与荣誉放进回收站,将为自己的空间留出一片静地。

    现实生活中,一块图章经常使人坐想行思,一个职称经常使人辗转反侧,一回输赢经常使人殚精竭虑,一次得失又会使人痛心疾首。人们经常为了钱忙得东西南北团团转,为了权忙得上下左右转团团,为了名更是让人日夜不安。

    名利犹如一根缰绳,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即使风筝飞得再高,由于绳子的羁绊,它永远也飞不上万里高空;即使马儿如何壮烈,由于缰绳的牵绕,它一定不会跑得太远。因此,肩上背了过多包袱只会让人活得更累,每个人被许多烦恼痛苦的绳子缠缚着,一辈子难以解脱。

    感觉活得太累的人往往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一旦遇到不幸的事发生,不能辩证、乐观地去看待。而是消极、悲观地去看待生活,似乎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了。

    任何人如果长此以往,一直生活在心情沉重、感情压抑之中,那将是非常可怕又可悲的事。处处都要考虑得失,时时都要注意不必要的小节,那么你去干大事,去成就你的大事业的时间将化为乌有。因为你连很小的一件事都要左思右虑,宝贵的时间就在你的犹豫中悄悄地流逝了。也许,当你即将老去、再回首往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是那么渺小,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到那时,你再后悔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感觉到生活太累的人,是无法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的,更体会不到生活中的乐趣。因为他的时间全部放在了周围狭小的一点空间,而无暇顾及其他的事情。更为严重的是,他的生活是非常被动的,他不愿主动去做什么,总是患得患失。这样的生活永远都不会是幸福的,更没有快乐可言,他永远都背着沉重的生活包袱。

    既然活得累是件很痛苦的事,既然生命对我们来说又是那么宝贵、那么短暂,为什么不换一种活法,活得轻松一点,努力去感受生活中的阳光和快乐呢?即使工作任务很重,人际关系复杂,也要抽出一点时间来放松一下自己,这对你的工作会更有益处,你也会因此发现新的天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