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翳礼赞-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简野道明(1865—1938):汉学家,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曾到中国游学,著有汉和词典《字源》。

    [2]柳贯(1270—1342):元代浦江(浙江)人,字道传,曾任翰林侍制兼国史院编修官。

    [3]许月卿(1217—1286):宋代婺源人,字太空、驹父,编纂有《四库总目》。

    [4]以下仍统一用“懒”。

    [5]御伽草子:日本室町时代至江户初期涌现的通俗文学作品的统称,篇幅短小,内容多为爱情故事、童话故事及讲述神佛社寺由来缘起的传说等。

    [6]町:日本旧制土地面积单位,有时也作长度单位,1町约为99公亩。

    [7]写完此文之后,读了柳田国男先生关于民间传说的研究,方知道这类传说不仅日本有,全世界范围都有类似的,总体可分成若干体系。尽管穷人飞黄腾达的情结大都相通,但像《懒太郎》这样将懒惰当卖点的作品不知还有没有?浅学如我者,实在无法断定,只好暂且存疑。(作者原注)

    [8]地头:日本镰仓、室町幕府所设的官职名,主要负责抓捕盗贼、征收年贡及轮流守卫将军府等,后逐渐演变为地方上的领主。

    [9]去中国旅行过的人都知道,中国人的厨房里抹布和碗布是不分的,擦污物的抹布同样用来擦桌子擦碗,屡屡叫人看了无语。(作者原注)

    [10]听中国的青年文人说,辜鸿铭翁晚年有些怪僻,不知真假。翁与中国新进作家田汉君在东京天水楼见面时的对话,佐藤春夫在几部小说里都写得很有趣。翁看来知道我的名字,曾托阿部德藏君寄赠自著《读易草堂文集》予我。此书系民国十三年(1914)东方学会出版,内篇二十八篇,外篇十五篇,组成一书,有罗振玉序。内篇卷头《上德宗景皇帝条陈时事书》一节曰:“职幼年游学西洋,历英、德、法三国十有一年,习其语言文字,因得观其经邦治国之大略。窃谓西洋列邦以封建立国,逮至百年以来风习始开,封建渐废,列邦无所统属,互相争强,民俗奢靡,纲纪浸乱,犹似我中国春秋战国之时势也。故凡经邦治国尚无定制,即其设官规模,亦犹简陋不备。如德、法近年始立刑、礼二部,而英至今犹未置也……如商入议院,则政归富人;民立报馆,则处士横议;官设警察,则以匪待;民讼请律师,则吏弄刀笔。诸如此类,皆其一时习俗之流弊,而实非治体之正大也。每见彼都之有学识之士谈及立法之流弊,无不以为殷忧。唯独怪今日我中国士大夫不知西洋乱政所由来,徒羡其奢靡,遂致朝野皆倡言行西法,兴新政,一国若狂。”又,其《广学解》曰:“西人之谓考物,即吾儒之谓格物也。夫言之天则曰物,言之人则曰事。物也者,阴阳五行是也;事也者,天下家国是也。然吾儒格物必言天下国家,而不言阴阳五行者,其亦有深意存焉。《易传》言圣人制器以前民利用,此则谓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也。然吾圣人有忧天下之深,故其于阴阳五行之学,言之略而不详,其于制器利民之术亦言其然,不言其所以然。盖恐后世之人有窃其术以为不义,而不善学其学以为天下之乱矣。故《传》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今西人考物制器皆本乎其智术之学。其智术之学,皆出乎其礼教之不正。呜呼!其不正之为祸,岂有极哉!”又,《上湖广总督张(之洞)书》曰:“昔人有言:‘乱国若盛,治国若虚。’虚者,非无人也,各守其职也。”由此足窥少壮时代留学欧洲十一载之翁,后来如何成为嫌弃西洋一奇峤之人矣。(作者原注)

    [11]第欧根尼(Diogenēs,约前412—前323):古希腊哲学家,四大学派之一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真实生平难以考据,但古代留下大量有关他的传闻轶事。

    [12]又称贤者之石,即点金石,炼金术士所寻求的能使其他金属变成金银的一种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

    [13]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14]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哲学家、教育家,也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代表著作有《哲学之改造》《民主与教育》等。

    [15]指日莲宗唱念的“南无妙法莲华经”七字题目和“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

    [16]大山元帅:指大山岩(1842—1916),日本陆军大将、元帅,甲午战争时任第二军司令,日俄战争时为日军满洲军总司令官。

    [17]“科里诺斯”(Kolynos)和“白速得”(Pepsodent)均为口腔护理用品品牌,分归高露洁和联合利华旗下。

    [18]上山草人(1884—1954):日本新剧演员,后赴美国好莱坞拍电影。

    [19]指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大正时代市民文学的代表,师从夏目漱石,一生创作了大量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罗生门》《地狱变》《河童》等。

    [20]成濑正一(1892—1936):日本的法国文学研究者,译有罗曼·罗兰的作品数种,还曾与芥川龙之介、久米正雄、菊池宽等共同创办《新思潮》杂志。

    [21]保罗·莫朗(Paul Morand,1888—1976):法国外交官、作家,其作品富于异国情调,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香奈儿的态度》和短篇小说集《温柔的储存》等。

    [22]佃煮:一种甜煮海味,用盐、糖、酱油等烹煮鱼、贝、肉、蔬菜和海藻而成的日本传统食品,味道浓重,可较长时间存放,因源自佃岛地区而得名。

    [23]我猜想,按摩大概是东方人独有的保健方法吧。自己躺卧,使人揉体,以达到运动的效果,这种手段,最是无耻。古人所谓的按摩、点灸之类,似乎讲求的是静处室内而促进血液循环。(作者原注)

    [24]检校:日本盲人的最高级职位,原为平安时代、镰仓时代设置的负责寺院和庄园事务的半官半僧的官职。江户时代以后,盲人从事的职业多局限于音乐领域,成为检校必须精通三弦、古筝等。事实上,当代检校也多为饶有成就的音乐艺术家。

    [25]杰罗姆·K.杰罗姆(Jerome K Jerome,1859—1927):英国作家,曾做过事务员、记者、演员和教师,著有《三人同舟》等。

    [26]佐藤春夫(1892—1964):活跃于大正至昭和时期的日本诗人、小说家、评论家,以艳美清朗的诗歌和倦怠忧郁的小说知名,获得过日本文化勋章。

    [27]拉夫卡迪奥·海恩(Lafcadio Hearn,1850—1904):日本名小泉八云,原为出生于希腊的英国人,1890年赴日,后娶日本女子为妻并加入日本籍。曾在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教授英文和英国文学,著有《心》《怪谈》《灵的日本》等有关日本的故事、随笔集。

    [28]分别为德国作家恩斯特·霍夫曼(Ernst Hoffmann,1776—1822)创作的讽刺小说,英国女作家安娜·塞维尔(Anna Sewell,1820—1878)创作的童话小说,美国作家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1916)创作的动物小说。

    [29]《文章规范》:南宋谢枋得(1226—1289)编选的古文选评集,是南宋重要的评注选本,被誉为集合宋人评点学之大成。

    [30]坪内逍遥(1859—1935):日本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曾任教于早稻田大学,从事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和研究并致力于戏剧改良运动,发表于1885年的文论著作《小说神髓》对日本明治时期的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31]近松右卫门(1653—1724):日本江户中期净琉璃和歌舞伎脚本作者,代表作有《国姓爷合战》《曾根崎情死》《杀女油地狱》等。

    [32]井原西鹤(1642—1693):日本江户前期浮世草子(世俗小说)作者、俳句诗人,代表作有《好色一代男》《好色一代女》《好色五人女》等。

    [33]托马斯·麦考利(Thomas Macaulay,1800—1859):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家,著有《自詹姆斯二世即位以来的英国史》(即《英国史》);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英国历史学家,欧洲启蒙时代史学的卓越代表,著有《罗马帝国衰亡史》;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1795—1881):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学家、评论家、作家,著有《法国革命》《论英雄》《过去与现在》。

    [34]森槐南(1863—1911):名公泰,字大来,日本汉诗人,历任图书寮编修官、式部官(日本宫内省中负责祭礼、仪式及接待的官吏)和东京大学讲师,著有《唐诗选评释》《古诗平仄论》等。

    [35]同为西方人,但是向世界介绍奈良古美术以及发现芳崖和雅邦的费诺罗萨那样的人则当别论。(作者原注)

    [36]狂言:日本传统表演艺术之一,起源自其南北朝时代猿乐中的滑稽成分,后独立成为一种表演形式,以“科”(动作)和“白”(台词)为主要艺术手法,通过插科打诨和滑稽可笑的语言及内容反映世相。

    [37]池大雅(1723—1776):名无名,号九霞山樵、霞樵、大雅堂等,日本江户中期文人画之集大成者,师从柳泽淇园学明清文人画,并受祗园南海影响,亦工书,作品有《亦帖》《楼阁山水图屏风》等。

    [38]田能村竹田(1777—1835):名孝宪,字君彝,江户后期文人画家,亦长于经学、诗文,作品有《亦复一乐帖》等,并著有画论《山中人饶舌》。

    [39]尾形光琳(1658—1716):江户中期画家,初学狩野画风,不久倾慕光悦、宗达的装饰画风,亦长于泥金画、染织等工艺,代表作有《红白梅图屏风》等。

    [40]宗达(生卒年不详):江户初期画家,屋号俵屋,作品有《(源氏物语)关屋·澪标图屏风》《风神雷神图屏风》等。

    [41]菱川师宣(?—1694):俗称吉兵卫,号友竹,江户前期浮世绘画家,长于肉笔画、版画,为版本制作插图,开拓了浮世绘新领域,作品有画本《美人绘尽》、版画《吉原人体》、肉笔画《回首美人图》《北楼及戏剧图卷》等。

    [42]喜多川歌麿(1753—1806):江户后期浮世绘画家,于美人画领域首创上半身形成技法,号称“大首绘”,开启了浮世绘的黄金时代。

    [43]铃木春信(1725?—1770):江户中期浮世绘画家,开创多色木版画技法,从而创造了锦绘。

    [44]歌川广重(1797—1858):号一立斋,江户末期浮世绘画家,长于风景版画,亦工花鸟画,作品有《东海道五十三次》《名所江户百景》等。

    [45]新井白石(1657—1725):字济美,江户中期儒学家、政治家,著有《新井白石日记》《西洋记闻》《古史通》《同文通考》等。

    [46]荻生徂徕(1666—1728):名双松,字茂卿,江户中期儒学家,初学朱子,后倡导古文辞学,著有《译文筌蹄》《政谈》等。

    [47]赖山阳(1780—1832):出生于大阪的日本江户后期思想家、历史学家、汉诗人,诗文书并秀。本名襄,字子成,号山阳,另号三十六峰外史,曾欲仿效司马迁《史记》写作日本版“史记”,后著成《日本外史》三十二卷,对幕末尊皇攘夷运动有重要影响。

    [48]式亭三马(1776—1822):本名菊地久德,别号游戏堂、洒落斋,江户后期通俗滑稽故事作家,作品有《浮世澡堂》《浮世理发馆》等。

    [49]为永春水(1790—1843):本名鹪鹩贞高,号金龙山人、狂训亭主人,江户后期通俗作家,以写作《春色梅历》《春色辰巳园》声名鹊起,确立了“人情本”风格,因之获败坏风俗罪。

    [50]后水尾天皇(1596—1680):日本第一百〇八代天皇(1611—1629在位),退位后出家为僧。

    [51]曲亭马琴(1767—1848):本名泷泽兴邦,别号蓑笠鱼隐、著作堂主人,江户后期世俗作家,代表作有《南总里见八犬传》《俊宽僧都鸟物语》等。

    [52]歌川丰国(1769—1825):号一阳斋,江户后期浮世绘画家,歌川派初代,门人众多,对浮世绘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53]在原业平(825—880):日本平安前期歌人,“三十六歌仙”之一。

    [54]和泉式部(生卒年不详):平安中期歌人,“三十六歌仙”之一,著有《和泉式部日记》《和泉式部集》。

    [55]藤原敦兼(1079—?):日本平安时代后期的贵族,官至刑部卿,其母藤原兼子曾是堀河天皇的乳母。

    [56]五节舞:五节会的时候于殿上表演的乐舞。五节会指日本平安时代宫中的五大聚会,由天皇设宴款待群臣,后演变为欢宴聚会,尤以元日、白马会、踏歌会、端午、丰明五节会最为隆重。

    [57]筚篥(bì lì):吹管乐器的一种,历史悠久,多为木制,上开八孔。

    [58]王朝时代:在日本,倘若仅说“王朝时代”,一般是指平安时代(有时候也包括奈良时代在内),如“王朝文学”“王朝物语”等。

    [59]“壶坂”:世俗净琉璃戏目《壶坂灵验记》的通称,描写了盲人泽市与阿里坚贞的夫妻之爱,原作者不详,后由丰泽团平和妻子千贺子补写作曲。

    [60]《博多小女郎》:净琉璃、歌舞伎戏目,近松右卫门著,描写京城商人小町屋宗七和博多柳町小女郎悲恋的故事。

    [61]《杀女油地狱》:题材同上,描写油商家公子与兵卫无故杀死七左卫门妻子阿吉的故事。

    [62]化政:指化政时代(1804—1830)。

    [63]大口屋晓雨:又号晓翁,江户中期商人、侠客,豪游花街戏院,为歌舞伎《助六》的原型。

    [64]片冈直次郎:歌舞伎戏目《天衣纷上野初花》中的主人公。

    [65]小春和梅川分别是净琉璃戏目《情死天网岛》《冥途信使》中的女主人公。

    [66]Flagellation:通常指作为宗教惩罚的鞭打、鞭笞。

    [67]除此以外,《今昔物语》中还有许多关于女贼的记述,已故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偷盗》就是受《今昔物语》启发而以王朝时代女贼为主人公的作品。(作者原注)

    [68]汉密尔顿夫人(Emma Hamilton,1761—1815):曾有“英伦第一美女”之称,她与英国海军将领纳尔逊的爱情故事被改编成电影《汉密尔顿夫人》。

    [69]穆勒夫人(Harriet Taylor Mill,1807—1858):英国哲学家与女权倡导者,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约翰·穆勒(Jonh Stuart Mill,1806—1873)之妻,她对其夫影响很大。

    [70]砚友社:日本明治时期的文学社团,由当时还是东京大学预科学生的尾崎红叶、山田美妙、石桥思案、丸山九华于1885年成立的“文友会”改名而来。曾创刊日本最早的纯文学杂志《我乐多文库》,对日本文学确立起近代文体具有重要贡献。尾崎红叶死后该社解散。

    [71]尾崎红叶(1867—1903):日本小说家、俳句诗人,明治文坛重镇,在近世文学与近代文学之间起了桥梁的作用,培养出泉镜花、德田秋声等著名作家,其代表作品有《伽罗枕》《金色夜叉》《多情多恨》等。

    [72]足利尊氏(1305—1358):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在镰仓幕府灭亡后,反叛后醍醐天皇并攻入京都流放了天皇,因此历来尤其是明治时代以后,受到皇国史观影响,足利尊氏在日本被视为逆贼,直至二战以后才有部分历史学家对其作出了正面的评价。

    [73]堂上人家:堂上意为殿堂之上,堂上人即殿上人,获得登殿上朝资格的公卿。

    [74]原文接着写道:“思来想去,终于打定了主意,一天夜里草草准备一下,决定马上出发。当即邀集三个青年伙伴,由一人引路,摸黑来到二条殿御所。只见豪华的客厅里立着彩绘屏风,四五个年轻女子进进出出,个个长得如花似玉,美艳动人。开始时不知哪个是尾上姑娘,于是回忆一下,尾上姑娘的美丽容颜立即清晰起来。酒过二三巡之后,她们又献茶又燃香。不一会儿,尾上姑娘手里拿着自己饮罢的酒杯走来,紧紧依偎在我身旁,给我敬酒。我那时喜出望外,简直就像做梦一般。于是,一夕喁喁情话,绸缪之中,东方欲曙。晨鸟啼鸣,寺钟串响。两情于枕畔共结同心,愿永世相守。分别时,于霜风鬓影之间,看她那一副花颜粉面、翠黛朱唇,直到现在仍历历在目。那姑娘走到廊缘,吟了一首歌:‘偶遇情郎恣意欢,一朝轻别何时见?’我随口答道:‘卿泪盈怀湿我衣,以此留作长相思。’此后,我常常到二条殿去,尾上姑娘也悄悄到我的宿舍来。”由此可见,自从初次相会之后,糟屋已经不是原来的想法,他们的关系继续维持了下来。结果,这位女子后来为盗贼所杀,武士也厌世出家了。整篇故事是一段清恬淡怀的爱情。(作者原注)

    [75]贝原益轩(1630—1714):江户前期儒学家、教育家,著有《慎思录》《大疑录》《大和草本》《益轩十训》等。

    [76]安南:越南的古称。

    [77]太阁:即丰臣秀吉(1537—1598),曾担任太阁大臣,独揽朝政。殿君,丰臣秀吉的侧室,名茶茶,因居于淀城而被称为“淀君”。

    [78]原文为:“好容易熬到天明,源氏公子亲手打开格子门,观赏院子里树木上的雪景。地面上没有人走的脚印。放眼望去,天地空阔,一片荒寒景象。公子甚感寂寥,心想:就这么回去,将那女子一人丢下,实在太可怜了。于是,他抱怨道:‘出来看看这早晨美丽的雪景吧,就这么一直闷在屋子里,真叫人受不了啊。’周围虽说还没有大亮,但在雪光的映照下,源氏公子越发显得青春焕发,器宇轩昂。老侍女们都一个个笑逐颜开,也一起喊道:‘快出来吧,可不能老待在屋子里呀,这样下去可不好啊。’那公主本不想露面,但又不好忤了众人的好意,只得梳妆打扮一番,走了出来。”(作者原注)

    [79]铃兰街灯:模仿铃兰花造型的装饰街灯,中间为一盏主灯,四周有八盏小副灯。日本最早于大正十三年(1924)在京都寺町一带开始设置。

    [80]渡边纲(953—1025):平安中期武将,源赖光麾下“四天王”之一,传说他跟随赖光于洛北市原野杀死鬼同丸和酒吞童子,又驱除罗生门之鬼。

    [81]源赖光(948—1021):平安中期武将,以骁勇著称,传说他征发酒吞童子和土蜘蛛。

    [82]吉田文五郎(1869—1962):文乐剧偶人师,本名河村巳之助。

    [83]尾上梅幸(1870—1934):歌舞伎演员,本名寺岛荣之助,九岁登台演出,三十六岁袭名成为第六代尾上梅幸,以饰演旦角闻名,曾担任日本俳优协会会长。

    [84]指中村歌右卫门(1865—1940),本名中村荣次郎,歌舞伎俳优,第五代福助,以擅长扮演女角著称。

    [85]《隆能源氏》:《〈源氏物语〉绘卷》之一种,产生于平安时代末期。

    [86]松尾芭蕉(1644—1690):名宗房,芭蕉是其号,江户前期俳人,创作数量众多的俳句、俳文,被称为“蕉风俳谐”。有《俳谐七部集》,此外还有《嵯峨日记》《野曝纪行》《奥州小道》等多种。

    [87]西行(1118—1190):平安末、镰仓初期歌僧,俗名佐藤义清,原为北面侍卫。长于写抒怀歌,《新古今和歌集》收录其作九十四首,另有歌集《山家集》等。

    [88]南画:亦称南宗画,即中国文人画,江户中期传入日本,产生了池大雅、与谢芜村等一批优秀的南画家。

    [89]原文为“色気”,意为风韵、妩媚、娇媚,用来形容女子的性魅力。考虑到本文中的语境,直译似不达意,故借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娇姹”一词来表达。董解元《西厢记诸官调》卷五有“玉簪斜插,好娇姹”之句,其意境差可方比,亦即一种由内而外、含蓄的、不言自喻的妩媚。(译者注)

    [90]英国小说家埃莉诺·格林(Elinor Glyn)曾用“it girl”形容电影《它》(it)中的好莱坞明星克拉拉·鲍(Clara Bow),该女星是20世纪当红的美国好莱坞明星、性感偶像,是爵士乐时代摩登女性的代表。该片在日本上映后风靡全国,“it”一词遂成为流行语。后来人们用“it girl”形容极富性感、品位及性格的名人或明星。

    [91]女大学:日本江户时代中期以后普及的女子修身书籍,根据贝原益轩的《和俗童子训》精简而成。书名“大学”不是指高等教育机关的大学,而是四书五经之一的《大学》,意即女子修养之典常。进入明治时代,又有福泽谕吉编著的《新女大学》等出版发行。

    [92]上方:原指京都、大阪等近畿地区(因明治时期前皇家御所位于京都故得名),现在多指京阪地区及其附近地区,有时也用作“关西”的同义语。

    [93]落语:日本大众曲艺形式之一,由“小咄”(小笑话)发展而成的日本独特的说话艺术,故事情节滑稽,表演轻松幽默。

    [94]东西松竹:松竹座系从事戏剧演出、电影制作及发行的松竹兴行株式会社经营的剧场和影院的统称。1923年,松竹的前身关西松竹合名社成立并设立大阪松竹座,后陆续收购和新设京都明治座(改称京都松竹座)、神户松竹座、名古屋松竹座,形成连锁化经营,因上述剧场都位于关西地方,故称“西松竹”。1928年起松竹座向关东发展,于东京浅草和四谷设立的松竹座、新宿松竹座等合称“东松竹”。

    [95]指1933年松竹兴行株式会社收购东京的新歌舞伎座株式会社,当时松竹会社的会长是白井松次郎,社长是大谷竹次郎。

    [96]市川左团次(1842—1904):歌舞伎名优,本名高桥荣三,十三岁时入第四代市川小团次门下学艺并成为其养子,以左团次的艺名在江户各剧场演出,明治时代跻身人气俳优之列,与第九代市川团十郎、第五代尾上菊五郎并称一时,合称“团菊左”。

    [97]尾上菊五郎(1844—1903):歌舞伎名优,本名寺岛清,市村座的演出老板,日本明治剧坛代表人物之一。曾制订和创演《新古演剧十种》,并积极摄取当代现实题材进行创作和表演。

    [98]志贺直哉(1883—1971):活跃于明治至昭和时期的小说家,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暗夜行路》等,1949年与作者谷崎润一郎共同获日本政府颁发的文化勋章。

    [99]此外,还有茨城县的菊池幽芳氏和青森县的佐藤红绿氏二位前辈很早起便一直居住在大阪。(作者原注)

    [100]说到食物,原材料及料理方法基本上关西更胜一筹,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用于刺身或腌渍食品的生抽酱油则不及关东。“龟甲万”和“山字牌”等向来有定评的品牌虽也已打入关西,但是与在东京买到的似乎品质略有不同,至于滩产清酒到了东京市场口味变糟则恰好是相反现象。(作者原注)

    [101]人精子:从前江户人对京都人、关西人的谑称。

    [102]具体来说,我是大正十二年九月二十日前后携全家自品川乘坐“上海丸”来到神户,在芦屋的友人家暂住了一阵,十月上旬搬到等持院附近,随后又借住于东山三条的要法寺内,因实在无法忍受京洛之地的寒冷,当年的除夕前夕匆匆移居至苦乐园,翌十三年三月总算在冈本安顿下来。其后又数次变换居住地,但始终没有离开过阪神一带。(作者原注)

    [103]源氏名:即花名,旧时艺妓、服务行业的女招待或从事风俗业的女子所使用的名字。

    [104]千代纸:日本一种用木版印出各种彩色纹样的色纸。

    [105]有职纹样:日本平安时代至近世,按朝廷规定依不同门第、官品而绣于官服上或装饰在器具上的花纹。

    [106]“宝塚”之名据说来自《百人一首》中的诗句。如此看来,除此以外宝塚剧团的女演员中或许还有很多矫揉造作的艺名,好像还有一个叫什么“大空裕美”的(?)。(作者原注)

    [107]原文为法文“Mon Paris”。

    [108]三崎座:位于东京神田三崎町的剧场,以演出全部由女子饰演的歌舞伎等传统戏曲著称。

    [109]原文为西班牙文“Se?orita”。

    [110]歌川国贞(1786—1865):即后来的第三代歌川丰国,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师,代表作有《江户名所百人美女》《东海道五十三次》等。

    [111]黑漆帽:古代日本成年男子戴的一种礼帽。

    [112]布衣:日本古代文武官服之一,因源于民间狩猎时穿的衣服故又称为狩衣,近世成为武士的礼服。

    [113]直垂:一种对襟有袖扎的衣服,镰仓时代之后成为通行的武士便服和礼服。

    [114]伴大纳言:此处当指《伴大纳言绘卷》,日本国宝、四大绘卷之一,相传为常盘光长所作,描绘应天门之变中伴大纳言(伴善男)之营谋。

    [115]一遍上人绘卷:指《一遍上人绘传》,日本国宝,画僧丹伊作,共十二卷,描绘时宗开宗始祖一遍上人的修行之路。

    [116]西洋女性借鉴友禅花纹倒没什么大碍,对她们来说无非是异国情调。但日本女性尤其是关西女性,将和服的意趣原封不动地搬到洋服上就毫无意义了,那种在晚礼服上再套上对襟中式织锦外套或号衣式花纹上装又或黑色绉绸的和服正装,是只有西洋人才会那样穿法的。(作者原注)

    [117]友禅:友禅印花,一种染色花纹的样式及其技法,由京都人宫崎友禅首创,在丝绸等纺织品上面用写实手法染出色彩绚丽的山水、花鸟等图案。

    [118]会客和服:日本一种适于社交场合穿着的女式长和服,规格低于带黑纹的正式和服。

    [119]干风:越过山岳吹来的不伴有雨雪的寒冷干燥的强风。此处指关东地区群马县冬季常见的西北风(称为“赤城落山风”)。

    [120]此处将幸四郎说成东京人可能有误。根据最近的报纸报道,他好像生于伊势;吉右卫门的父亲——已故歌六可能是上方地方人,左团次的祖先则可能是名古屋人;猿之助的父亲——已故段四郎的出生地不甚了解,不过记忆中似乎唯有第六代菊五郎的父母是世代江户人。(作者原注)

    [121]浪花调:日本一种大众曲艺,用三味线伴奏,由一名演员以通俗易懂的曲调说唱故事,主要流行于关西一带。

    [122]我认识的一位西洋人曾经说过,日本人的声音缺乏色彩。不过此批评适合于关东人,关西人以及大阪以西直至本州岛西部地方的人的声音——尤其是女性的声音——色彩相当饱满。(作者原注)

    [123]曼陀铃(Mandolin):一种弹拨乐器,起源于意大利,其外形正面平直,背面似瓜呈瓢形,有四组金属弦,每组两条,音色优美。

    [124]大正琴:日本人森田伍郎发明的一种拨弦乐器,在木制琴身上设琴键和两根金属弦,适于演奏单旋律乐曲。

    [125]这里指所谓的“あそばせ语”,即在一般的敬语后面加上“あそばせ”表示更加客气和尊敬,为女性所用最高级敬语。

    [126]船场语:发源于大阪船场的一种俚俗语言,船场是大阪中央区的一个地名,是有名的商业街和批发街。

    [127]廓词:江户时代花街柳巷语言,妓女掩饰自己的家乡口音以平等接待客人,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

    [128]长歌:江户时代在上方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三味线音乐,原为歌舞伎的伴舞乐,后也用于单独演唱,成为独立的音乐形式。

    [129]都都逸:一种日本俗曲,娱乐性三味线歌曲。

    [130]端歌:即江户端歌,一种日本小曲,幕府末期开始流行的短小的艺术歌谣。

    [131]江户歌:在传统江户歌谣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江户风格的歌曲,与上方歌相对。

    [132]安来调:日本岛根县安来地方的民谣。

    [133]串本调:日本和歌山县串本地方的民谣。

    [134]歌泽调:三味线音乐的一种,由幕府末期的小曲演变而来,歌风浑厚淳朴。

    [135]与古靭太夫相反的例子是,作为大阪人却成为东京剧坛名优的已故尾上松助,其拿手绝活是纯江户式的写实世态剧,竟全无半点大阪人的痕迹。不过依我看,倘若仔细听,他的声音里似乎总有那么一丝上方人特有的黏性,不知这是不是我的个人陋见?说到这一点,他的艺术风格给人上方式的执着之感。(作者原注)

    [136]小曲:一种三味线音乐,江户时代末期由端歌演变发展而来。

    [137]如果说五一国际劳动节之类属于新时代的习俗自然不错,但不要只限于这类斗争性的习俗,还应该有更多的节日或习俗可以让所有市民阶层都可以忘记平日的反感,乐享和平生活。(作者原注)

    [138]大名:日本战国时代将领地分封给家臣,实行统一管辖的独立领主,江户时代特指直接供职于将军、俸禄一万石以上的领主。

    [139]指樋口一叶(1872—1896),日本小说家、歌人,本名夏,擅长描写以东京为背景的年轻女性的生活,笔调浪漫而富有情趣,著有《浊流》《十三夜》《岔路》等。

    [140]京都艺妓舞蹈大会:京都祗园烟花巷的艺妓们每年四月于祗园歌舞演练场举行的例行舞蹈大会,始于明治五年(1872)。

    [141]芦边舞:大阪南地五花街的艺妓每年四月一日起连续十天在道顿堀中座举行的舞蹈大会,始于明治二十一年(1888)。

    [142]浪花舞:大阪曾根崎新地的艺妓每年三月十五日起连续十天举行的舞蹈大会,始于明治十五年(1882)。

    [143]东京的娱乐场所,不像心斋桥一带或京极那样设有电车不得通行的商店街。据说,早年曾有提议将银座的电车线路向里移一移,但由于商人们反对,这一设想便没了下文。究竟商人们出于什么理由反对,我实在无法理解。(作者原注)

    [144]日本近畿以西地方每年正月十日举行的传统祭神祝福活动,届时艺妓载歌载舞盛装游行,称为“十日戒”,大阪市自九日起连续三天于今宫戎神社举行,称为“宝惠笼”,其中元月十日为“本戒”,九日、十一日分别称为“宵戒”“残福”。

    [145]久保田万太郎(1889—1963):活跃于大正至昭和时期的俳人、小说家、剧作家,擅长活用地道的江户俚语描写日渐消失的江户市井风情。

    [146]合:日本容积单位,1升的十分之一,约为180毫升。

    [147]将棋:一种类似中国象棋的游戏,起源自印度,据说系奈良时代由遣唐使经中国带入日本。

    [148]辻润(1884—1944):日本思想家、翻译家,日本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149]在东京倘若有一个富庶的家,各路亲戚定然会蜂拥而来,坐吃大锅饭,而被吃的却断然没有将其赶跑的勇气,结果便是大家同归于尽,一起垮掉。大阪则是本家与分号之间非常团结,平素就互相扶持、互相帮助,所以很少会有这样的弊害,向人借钱或者借钱给人都十分谨慎,绝不会做出东京人那种傻事。上方的堕胎率高,也是每个家庭出于经济的考虑想得深远的结果,东京人在生子育女方面也是缺少规划的。(作者原注)

    [150]小出楢重(1887—1931):活跃于大正至昭和初期的日本西洋画家,出生于大阪,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和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等均收藏有其画作。

    [151]小出君去世时,大阪的重要报纸关于他的死讯不约而同都比较简略,不由令人伤感地想,难道不应该更多刊登些追忆这样一位气质独特的乡土艺术家的文章吗?通过此事,我愈加痛切地感到,这块土地真的很难培养出优秀的艺术家。(作者原注)

    [152]指丢弃使用过的妇女生理用品的桶。

    [153]谚语“繁华之都也有幽静处”并非似是而非之论,而是事实,京都的优点恰恰便在于它“有幽静处”。(作者原注)

    [154]自警团:日本一种民间自发组织的临时警备团体,用于发生紧急情况时自卫。

    [155]东京的有产阶级大部分依附于华族、政治家、政商、官僚以及其他政府机构或大企业而生存,大阪商人则大都自食其力,用心经营。因此,东京的风气便是讲究势力、声望,而大阪信奉的是实力主义。(作者原注)

    [156]镝木清方(1878—1972):日本明治至昭和时期的浮世绘画家,以仕女画著名,与上村松园、伊东深水并称“日本近代三大仕女画师”。

    [157]东京最具东京特色的地方还数日本桥区,不过,这里已经因地震引发的火灾而烧得旧迹难寻了。(作者原注)

    [158]梅忠:净琉璃戏目《冥途飞脚》的通称,描写飞脚(类似驿使)忠兵卫与妓女梅川相爱的故事。

    [159]纸治:净琉璃戏目《心中天网岛》的通称。纸治即纸屋治兵卫,是剧中的主人公。

    [160]忠臣藏:偶人净琉璃戏目及歌舞伎戏目《假名手本忠臣藏》的通称,题材取自江户中期赤穗义士为主君复仇的著名历史事件。

    [161]与市兵卫:“忠臣藏”中的人物。

    [162]阿轻:“忠臣藏”中的人物,为了给丈夫早野勘平筹措金钱,卖身于祗园,后在由良之助协助下替夫刺杀间细斧九大夫。

    [163]泽市:净琉璃戏目《壶坂灵验记》(又称《壶坂观音灵验记》)中的人物。

    [164]千本樱:即净琉璃戏目《义经千本樱》,权太是戏中的鱼生店主。

    [165]孙右卫门:“纸治”中的人物。

    [166]清元调:净琉璃伴奏流派之一,由清元延寿太夫创始于18世纪下半叶,江户后期具有广泛的影响,世代以清元延寿太夫的名字相袭,至今已历七代。

    [167]摄河泉:摄津、河内、和泉三国的统称。摄津,相当于今大阪府北部和兵库县东南部;河内,位于今大阪府东部;和泉,位于今大阪府西南部。此处代指整个大阪地方。

    [168]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鱼种是鲷鱼,可以说,鲷鱼最鲜美的地方便是最具日本味道的地方,换句话说,自大阪越往东部去便越是乡村了。(作者原注)

    [169]指笹沼源之助,作者一生的挚友,也是作者的资助人,经营有日本最早的高级中国料理店“俱乐部偕乐园”。

    [170]八间行灯:又称八方行灯,一种大型垂吊式灯笼型灯具,造型有圆形、方形和八角形等,一般用于酒馆、剧场、浴室等人多的大客室(八间)。

    [171]斋藤绿雨(1868—1904):本名斋藤贤,别号正直正大夫、江东绿、登仙坊等,日本明治时期小说家、评论家,著有小说《捉迷藏》《油地狱》,随笔《小说八宗》《小说评注问答》等。

    [172]和纸:采用楮树、结香(三桠)、雁皮(剪夏罗)等植物的韧皮纤维为原料制造及传统工艺漉制而成的纸张,传统造纸技术约7世纪初自中国传入日本。

    [173]改良半纸:日本明治末期在骏河半纸的基础上经漂白而制成的一种书写用纸。旧时使用楮树为造纸原料,后因原料匮乏,首先在骏河地方用结香为原料制成表面粗糙略带黄赭色的纸,称为“半纸”,江户时代盛行开来。

    [174]罗马字论:日本自明治时期起少数知识分子倡导用罗马字取代假名和汉字表记和书写,南部义筹和西周先后上书鼓吹“罗马字国字论”,但都未得逞。二战后驻日盟军总司令部指使“美国教育使节团”发表报告书,以日语中使用大量汉字,学习困难,妨碍民主化进程为由,主张日语改用罗马字表记,后经调查发现日本民众识字率极高,该方案遂没有施行。

    [175]奉书纸:一种用桑科植物的纤维加米糨糊或白土后手工抄制的高级日本纸。

    [176]唐纸:中国传入日本的纸以及其后日本仿制的纸的统称,用白胡粉(牡蛎壳研制成的白色颜料)、云母粉等印制出各种花样,质厚而柔软,多用于装饰。

    [177]甲州:日本旧时甲斐国的别称,即今日山梨县。

    [178]鬃晶:一种晶体内含有针状、发状或纤维状矿物质包裹体的无色透明水晶,用肉眼从晶体表面看状似纤草。

    [179]砂壁:将天然沙子、砾石、玻璃碎屑或贝壳粉和金属粉等着色之后,伴以淀粉和鹿角菜等海藻制成的浆料刷涂在墙面而成。

    [180]鱼糕:将鱼肉磨碎,加调味后加热制成的一种日式熟食,形状像圆筒。

    [181]白肉鱼:肉身为白色的鱼,如鲷鱼、鲽鱼、比目鱼等。

    [182]知恩院:全称华顶山大谷寺智恩教院,位于京都市东山区,为净土宗总本山,建筑宏伟,内有德川家康生母的灵位。

    [183]本愿寺:位于京都市下京区,净土真宗的本山,分为东西两寺,西本愿寺为本愿寺派本山,东本愿寺为大谷派本山。

    [184]护脚木:即壁龛框,日式房间内壁龛前安置的装饰用横木,起到遮盖地板和壁龛之间接缝的作用。

    [185]梨皮纹:一种泥金画画法,将漆器表面用金粉、银粉涂成斑点状花纹,似梨皮纹,又叫金星泥金画。

    [186]能乐:日本的传统舞台表演艺术,由室町时代观阿弥和世阿弥父子吸收、集成了田乐及猿乐的表演技艺完成,包括说、唱、舞三大要素。

    [187]金刚岩(1886—1951):本名岩雄,日本关西能乐界大师,创立“金刚流”,在能面及能乐服饰方面造诣颇深。

    [188]战国:指应仁之乱(1467)至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乱(1582)这段时期。

    [189]桃山:指织田信长死后至丰臣秀吉完成全国统一这段时期,前后二十年,因丰臣秀吉在桃山建伏见城而得名。

    [190]文乐:日本古典戏剧形式,由偶人师手操偶人在舞台上表演。净琉璃本是用三味线伴奏的一种演唱形式,江户时代与偶人剧和歌舞伎结合,成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获得广泛传播。

    [191]铁浆法:将煮沸的铁屑浸入浓茶制得的一种黑色染料,加入醋、酒、糖以及五倍子粉等混合后涂于牙齿上,长期使用可使牙齿变黑。日本古代妇女有黑齿的习俗,中世纪时在公卿大夫和上层武士中也极为普遍。

    [192]岛原:古代日本的勾栏街,文人雅士汇聚之地,原位于京都二条柳马场,后迁至六条三筋町。

    [193]烛光:日本对电灯泡功率单位的俗称,即瓦。

    [194]蓆:日本传统的和式住宅以蓆为单位表示居室面积,一蓆即一张榻榻米,标准为长180厘米,宽90厘米,面积约1.62平方米。

    [195]武林无想庵(1880—1962):本名盛一,日本明治时期小说家、翻译家,著有《性欲的触手》《文明病患者》,并翻译法国作家左拉的《土地》及都德的《萨福》等。

    [196]泉石:泉水与庭石。日式庭院多引泉水,垒庭石,这里代指庭园。

    [197]铃兰街灯:模仿铃兰花造型的装饰街灯,中间为一盏主灯,四周有八盏小副灯。日本最早于大正十三年(1924)在京都寺町一带开始设置。

    [198]日本歌舞伎传统,每年各剧座的演员新阵容排定之后,全员排演一场大戏以敬谢观众,沿袭至今成为一年一度的传统。东京的例行公演于每年十一月,京都则是每年十二月。

    [199]义太夫调:日本传统说唱曲艺,净琉璃的一种,因首创者竹本义太夫而得名。表演形式为一人说唱并演绎多个角色,另一人以三味线(偶有以胡弓或筝)伴奏。

    [200]山手:山手原指东京都内相对于东部沿海区域而言的西部台地区域,多寺庙和武士别墅,后成为都会高档住宅区的代名词。

    [201]太十:净琉璃《绘本太功记》第十折的通称,内容为明智光秀的母亲皋月以死相迫,规劝光秀回头。

    [202]《天才的故事》:森鸥外翻译自捷克德语女作家奥西普·舒宾(Ossip Schubin,1854—1934)的小说,描写一位坚信自己是天才的音乐家的成功与失败。

    [203]《流浪者之歌》: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巴勃罗·德·萨拉萨蒂(Pabio de Sarasate,1844—1908)作曲的小提琴曲,又名《吉卜赛之歌》。

    [204]埃弗伦·津巴利斯特(Efrem Zimbalist,1889—1980):出生于俄罗斯的犹太人小提琴家、作曲家,1922年起先后五次到日本演出。

    [205]米沙·艾尔曼(Mischa Elman,1891—1967):20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出生于乌克兰,曾于1921、1937年两次到日本演出。

    [206]鹤泽道八(?—1944):义太夫调三味线的演奏名家,曾先后入二代吉左卫门和丰泽团平门下拜师,后成为一代名家,代表作品有《源平布引泷·松波琵琶段》《寿式三番叟》等,著有《艺十夜》。

    [207]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这场战争自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始,至1945年9月日本投降结束。

    [208]RCA:美国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半导体电子产品的商标。

    [209]上方歌:日本三味线弹唱形式之一,有时与古筝合奏,与江户歌谣相对,主要盛行于京阪地区,又称为京歌、法师歌。

    [210]合邦:净琉璃曲《摄州合邦辻》的通称。

    [211]逆橹:净琉璃《假名(源平)盛衰记》第三折的通称。

    [212]日想观:又作日想、日观、日轮观,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十六种观法之一,出自《观无量寿经》,指以观落日而知极乐净土的方位,或想极乐净土的光相。

    [213]念佛百万遍:佛教用语,指在七天之内念佛一百万遍以祈愿极乐往生。

    [214]鮨屋:净琉璃戏目《义经千本樱》第三折的通称。

    [215]寺小屋:净琉璃戏目《菅原传授手习鉴》第四折的通称。

    [216]熊谷阵屋:净琉璃戏目《一谷嫩军记》第三折的通称。

    [217]盛纲阵屋:净琉璃戏目《近江源氏先阵馆》的通称。

    [218]巢林子:近松门左卫门的别号。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4),本名杉森信盛,日本江户中期的净琉璃和歌舞伎作者,创作的《发迹的景清》奠定了义太夫调的基础,另有《曾根崎殉情》《国姓爷会战》等作品。

    [219]《朝颜日记》:原为近松德三创作的歌舞伎狂言,后改编为净琉璃戏目上演,称《生写朝颜话》或《生写朝颜日记》。

    [220]弥助:生卒年月不详,传说是被转卖至日本的黑人奴隶,被献于织田信长并深得其赏识,后信长将他培养成一名武士家臣。

    [221]豫让:中国晋朝的豫让为了给主人报仇,漆身为癞,吞炭为哑,使人不识其形,暗伏桥下欲谋刺赵襄子,未遂反为赵襄子所捕,临死前求得赵襄子衣袍拔剑击斩,以示为主复仇,随后伏剑自尽。

    [222]太功记:净琉璃及歌舞伎戏目《绘本太功记》的通称。

    [223]世态剧:日本净琉璃和歌舞伎中以当代社会的著名事件、市井故事等为素材改编成的作品及其演出形式,以写实性为其特色。

    [224]三胜半七:净琉璃、歌舞伎故事题材之一,以元禄八年(1695)美浓屋三胜与赤根屋半七情死事件为素材创作的所有戏目的通称。

    [225]中将姬:日本传说中的历史人物,以她为题材的戏曲作品有净琉璃《当麻中将姬》、歌舞伎《中将姬当麻缘起》《莲华糸恋曼荼罗》等。

    [226]军记物语:又称战记物语,日本以战争故事作为构成要素的叙事性文学形式,盛行于中世纪,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如《保元物语》《平治物语》《平家物语》等。

    [227]助六:江户古典歌舞伎戏目的通称,剧名因出演剧中主角助六的演员而异,一般指《助六由缘江户樱》,描写侠客助六(曾我五郎)的故事,为市川家的“歌舞伎十八番”之一,也是十八番中上演最多的戏目。

    [228]十八番:即歌舞伎狂言组十八番,简称“歌舞伎十八番”,指第七代市川团十郎为市川家的家艺而编定的十八种狂言,包括外郎卖、嬲、押戾、景清、镰髭、关羽、劝进帐、解脱、毛拔、暂、蛇柳、助六、象引、七面、鸣神、不动、不破、矢根。

    [229]默阿弥剧:由河竹默阿弥创作的歌舞伎戏目的通称。河竹默阿弥(1816—1893),歌舞伎狂言作家,被誉为江户古典歌舞伎最后的集大成者,擅长创作社会剧、历史剧等。

    [230]中村梅玉:歌舞伎演员的世袭家名,屋号高砂屋。此处的梅玉应指活跃于大正至昭和前期的第三代中村梅玉(1875—1948),其塑造的《摄州合邦辻》的玉手御前、《绘本太功记》的阿操、《桂川连理栅》的阿娟等舞台形象广受推崇。

    [231]掌柜:旧时日本商店里的一种职位,经过学徒、二掌柜之后才有资格担任这个职位。

    [232]三条实美(1837—1891):日本明治时期的政治家、明治政府首脑人物之一,曾担任右大臣、内大臣、太政大臣、内阁总理、贵族院议员。

    [233]稻荷:专门供奉宇迦之御魂神的神社。宇迦之御魂神又称仓稻魂神,为日本神话中掌管稻谷和食物的神。

    [234]茶番剧:又称“茶番狂言”,日本滑稽短剧的一种,分为“立ち茶番”(穿戏装表演)和“口上茶番”(单纯口说)两种形式。

    [235]涩泽荣一(1840—1931):日本近代官僚、实业家,曾担任德川庆喜(德川幕府最后一代将军)的幕臣,明治维新后潜心实业,创办有日本第一国立银行、王子制纸、大阪纺织、东京海上、日本铁道等众多企业,被誉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

    [236]即山内丰信(1827—1872),别号容堂,日本幕末大名、土佐藩藩主,授麝香间祗侯(明治初授予维新有功的华族和官僚的非世袭荣誉身份),曾臣事德川幕府四代将军,明治后担任首任内国事务总裁。

    [237]即山地元治(1841—1897),土佐藩士出身的日本军人,少年时单眼失明,后被人称“独眼龙将军”。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为陆军中将,先后担任第六师团长、第一师团长,率兵攻陷金州(今辽宁大连一带)、旅顺、田庄台等地。

    [238]《绘草子》:江户时代时兴的一种面向妇女儿童的大众读物,内容主要为解说时事和社会事件,附有插图。

    [239]小山内薰(1881—1928):日本明治至昭和时期的剧作家、戏剧导演和剧评家,半生致力于日本演艺事业的革新,曾效仿法国文艺沙龙形式开设日本第一家咖啡店,成为当时文化名人的聚会之所。

    [240]伊井蓉峰(1871—1932):明治时期日本新派歌舞伎(发轫于1888年的歌舞伎流派之一,因其剧团名“新派剧团”而得名,今天的东京新宿歌舞伎座即当年新派剧团的据点)的代表人物之一。

    [241]近松剧:指江户中期歌舞伎脚本作者近松右卫创作的传统歌舞伎戏目。

    [242]河合武雄(1877—1942):活跃于明治中期至昭和初期的日本新派歌舞伎演员,以反串饰演女角著称,与伊井蓉峰、喜多村绿廊并称。

    [243]大谷马十(1842—1907):通常指第三代大谷马十,幕末至明治时期的日本歌舞伎演员。

    [244]山崎长之辅(1877—1924):日本早期电影演员。初热衷新派歌舞伎,为伊井蓉峰弟子,后转向电影拍摄,共参演二十多部电影。

    [245]若水美登里(1882—1934):本名北泽浜之助,日本早期电影演员,擅长反串饰演女性角色。

    [246]正宗白鸟(1879—1962):活跃于明治至昭和时期的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自然主义文学代表,其创作特色为淡淡的虚无感中暗含尖锐的批评精神,1935年与岛崎藤村、德田秋声等人共同创建日本笔会。

    [247]近松秋江(1876—1944):日本近代小说家、评论家,私小说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多描写狎游情痴而被斥为“游荡文学”。

    [248]壬生念佛:京都壬生寺每年4月21至29日期间举行的念佛法会,中间还会演出狂言剧,称为“壬生狂言”,非常热闹。

    [249]《水天宫利生深川》:歌舞伎戏目,河竹默阿弥作,描写没落士族幸兵卫卖笔为生,后不堪高利贷逼迫,抱子投河的悲惨故事。

    [250]均为活跃于明治中晚期至大正年间的浮世绘画家、版画家。

    [251]玉秀:创设于江户中期的鸡肉料理专门店,迄今已有二百五十余年历史,擅长使用鸡肉原料开发多各种品目,最著名的有“亲子盖浇饭”等。

    [252]十二层楼:即东京浅草凌云阁,楼高十二层,故俗称“十二层楼”,为日本当时最高的建筑,后地震被毁而拆除。因凌云阁下私娼麇集,时人以“十二层楼”代指风俗场所。

    [253]玉井:东京墨田区向岛地区东部一带的旧称,原为烟花巷。

    [254]曲亭马琴创作的读本《南总里见八犬传》中,有犬冢信乃与捕手犬饲见八在芳流阁上激烈格斗的场面,后成为据此改编的歌舞伎戏目中经典一幕。

    [255]《四千两》:又名《四千两小判梅叶》,默阿弥创作,卖酒郎富藏是戏中一个角色,由尾上菊五郎饰演。

    [256]弘法大师(774—835):法名空海,日本真言宗开山祖师,作为日本弘扬佛法的先驱者,在日本享有崇高的声誉。

    [257]石町时钟:铸于1711年,高1.7米,钟口直径93厘米,明治初期鸣钟报时被废止,后移至十思公园,1953年被指定为东京都文化财产,每年仅除夕鸣响。

    [258]大佛次郎(1897—1973):日本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品有《鞍马天狗》《赤穗浪士》《归乡》等,《江户夕映》是他创作的歌舞伎戏目并被拍摄成电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