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营遭到袭击的第二天中午,桓齮赶到了肥邑附近的峡谷地带,过了这条峡谷就能看到秦军的大营了,桓齮命令部队快速通过。秦军的刚刚进入峡谷就听得号角齐鸣,战鼓声在山谷里回响起来,那鼓声经久不绝,丧鼓般宣告着秦军的覆灭。原来李牧已经抢先一步,在峡谷中布下了埋伏。巨大的石块和一人合搂的原木满山遍野地滚下来,秦兵无处可躲,顿时被砸得哭爹叫娘。
此时山口已经被巨石封住,数万秦军陷入绝境,李牧在大旗在山顶上升起,全身披挂的李牧战神一般地伫立在山坡上,他注视着自己导演的大戏,嘴角上挂着凄凉的冷笑。
桓齮明白了,自己完了,蒙武的大营肯定也完了。赵军不仅人多势众,且居高临下,满天羽箭、飞石却找不到他们的主力。桓齮咬着牙,率领手下亲兵没头苍蝇似的反复冲杀,用血肉之躯冲向石雨、箭风,滚木之河。仅仅半天的工夫,十万秦军死伤过半了,而赵军也发动了最后冲锋,双方终于短兵相接了。此时的秦军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和统一指挥,除了垂死挣扎再也做不了什么了。
蒙恬和李信哭着拉住桓齮的战车:“大将军,下令突围吧,不然我们就全军覆没了。”
桓齮心如刀绞,他何尝不想突围却冲向何处啊!自己的一世英名和荣华富贵全付之东去了,秦法是不会念急他桓齮以前的功劳的。想到此桓齮狠着心道:“悔不听蒙武将军之言,方有今日!请少将军和李信带领部下突围,能冲出一个是一个,本将军率亲兵掩护。”
“请大将军先走。”蒙恬大叫道。
“难道我回去受辱吗?本人无颜面见大王,只有一死了。”说完,桓齮率领手下三千名亲兵,冲向李牧的大旗。
蒙恬他们流着眼泪发出突围的讯号,然后率军死攻山口,终于打开了一个缺口,两三万秦军冲出去了。蒙恬逃到平阳,与蒙武的败军会合了,二十万大军只剩了五六万人。他们知道在平阳无法立足,当天就退回了秦境。
再说桓齮,此时他的想法倒和几个月前的扈辄一样,一心想与李牧决战,雪兵败之辱!然后只冲到山腰上,手下的亲兵就被斩杀干净了,而李牧的大旗却连动都没动。最后桓齮凭着高超的武艺,奇迹般地冲了出来。他夺了匹马一口气跑上山顶,回望战场顿时热泪滚滚了。他不甘心自杀,心道活下去,总会有报仇机会的,于是驰马而去。
围歼了桓齮后,李牧率赵军反扑,迅速收复了平阳、武城和赵国的南长城,彻底粉碎了秦人的进攻。肥邑之战消灭了十五万秦军,这是秦王政统一战争中最大的失败,由此也延缓了秦王政统一的时间。
七
肥邑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33年初春,之后李牧的声望达到了极点,他盖过了历代赵国的名将,成了赵国人称颂的战神!
李牧将阵亡将士的尸体埋葬在土城里,取名英烈冢,拨百户平民看守陵园,祭奠一番后才班师回朝。
赵迁在听说李牧凯旋,率领文武出城十里迎接,君臣同乘一辆车进入邯郸。而邯郸的百姓则倾城而出来,街道上人山人海,静街的士兵根本弹压不住。此时的邯郸上空,“国盾爷”的欢呼声响掣云霄,远远压过了“大王万岁”的声音。人们纷纷向李牧致意,不时地有人拈香跪拜,路边祭祀阵亡将士的祭台更是比比皆是,李牧激动得数次落泪。快到赵王城的广场时,上大夫墨坛矩子秋风梁站在大道中央,双手捧着一碗酒拦住车辆道:“大将军肥邑一战,功高天下,雪了我赵国长平之战以来的耻辱,我赵人自此扬眉吐气,历代阵亡将士也可含笑九泉了,望大将军满饮此酒。”
赵迁连连点头:“对,对,秋子说得对,大将军确是国之盾牌啊。”
李牧哪敢贪功?他跳下车,接过秋风梁的酒碗,举过头顶道:“肥邑一战首赖我王鸿福,其次是将士们奋勇,李牧何功之有?请大王饮此酒。”
赵迁欢喜得手舞足蹈:“将军虚怀若谷啊,虚怀若谷!”
“国盾爷虚怀若谷!”有位百姓听见了赵迁的话,跟着喊起来,城中百姓兵一起跟着喊:“国盾爷虚怀若谷……”
忽然有位老者竟喜极而泣,失声痛哭起来。没想到这一哭同样起了连锁反应,不一会儿,邯郸城就沉浸在一片号啕声中。全城的人跪倒在广场周边,抱头痛哭,连国王仪仗的侍卫们都在抹眼泪。
赵迁被百姓搞得不知所措,这又哭又笑是何意啊?秋风梁走到赵迁面前:“大王,大家这是高兴的呀!自长平以来我军屡次战败,哪家不挂孝,哪户不悲哀?大将军一战雪耻,我赵人再不用怕秦国了。”
赵迁点头称是,却依然不太理解。是啊,作为大王,他没有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琢磨的只是自己的王位。
当夜,赵迁和王后在赵王城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会,王敖、赵矫也参加了。王敖从心里为李牧高兴,却隐隐有些不安,李牧虽然不敢抢功,但全城百姓的拥戴却是不争的事实,“功高震主者,身危!”
在宴会上,赵迁得意洋洋地说:“今日大宴群臣,寡人不胜欣喜,桓齮虽然勇猛如虎但李将军是打虎名将,我赵国无忧矣!”说着他得意地哈哈大笑起来。
李牧赶紧起身:“陛下,臣闻,兵者,国之利器也。所以桓齮是大王挥舞棍棒所杀,臣及将士乃大王之棍棒啊。”
此语确实惊人,大家沉吟片刻立刻有人叫起好来。“对,大王指挥得当,知人善任哪!”
赵迁乐得更加不能自制了,他大声对刘向道:“请玉爵来,赐酒!”
不一会儿,刘向捧来个华丽的木盒,赵迁亲手打开木盒取出一只玉爵来。那玉爵是西域整块美玉所雕,晶莹剔透,光泽照人。用此玉爵饮酒,冬天温暖,夏天清凉,真是名贵无比的宝物。
赵迁叫道:“韩卿,替寡人赐酒。”
宠臣韩仓喜不自胜地跑上来:“臣遵旨。”说着,双手捧起玉爵,赵迁拿起酒勺斟满了一爵酒。“第一爵,首功,李大将军。”
韩仓笑嘻嘻地来到李牧座前,单膝跪地:“李将军,请。”
李牧的脸上闪过一丝难以觉察的厌恶,他匍匐在地道:“大王,臣不敢贪首功于己,此爵美酒当赏赐别人。”
赵迁皱了下眉,只得道:“司马将军守平阳两月,争取了时间,这第一爵酒就赐予司马将军吧。”
韩仓再次将玉爵递到司马尚面前,笑道:“司马将军,当仁不让啊,请。”
“臣无功无德,怎敢当首功?”司马尚趴在地上,对玉爵是连看都不看。
赵迁看了赵葱一眼,韩仓会意地捧上玉爵,赵葱诡异地笑道:“臣更不敢贪首功,这第一爵酒还是颜聚将军来吧。”
颜聚脸色一变,惊恐地说:“臣,实在是没干什么,这都是大王的功劳。”
赵迁迷惑不已,他挥着手说:“各位将军都很谦虚啊,这样吧,不论功劳大小,按顺序轮流转,每人一爵。韩卿,敬酒。”
韩仓躬身将玉爵送到每一位将军面前,但大家没一个人伸手的,有几个脾气火暴的脸上竟出现了怒色。而旁边的赵矫却“咯咯”地笑出声来,王敖却不知这是为什么。
此时赵迁已经非常惊异了,他奇怪地说:“今日十分怪异,此玉爵乃是先祖用整块于阗美玉雕刻而成,一直是国之重宝,王者都不可轻易用此爵饮酒。当年邯郸解围后,惠文王跪捧此爵,向信陵君无忌敬酒,魏公子饮酒后连声称赞此玉爵为人间至宝。高南之役时,孝成王没有别的赏赐,便用此爵为将士庆功,大家万分高兴。在赵国以玉爵喝过酒比受十车赏赐还要光荣。今天大家不是轻视寡人吗?”话说到此,赵迁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
大殿里鸦雀无声,大家谁都不说话。最后赵矫“咯咯”笑道:“王兄,这不能怪罪将军们,大家不能直说而已。昔日用此玉爵饮酒确是光荣无比,可如今,如今……”
王后笑道:“王妹尽可直说,直言者无罪。”
“这只能怪王兄赏罚不明。”赵矫道。
“如何赏罚不明了?”赵迁还是不明白。
赵矫忍着笑道:“听说韩仓为王兄舔过一次痔疮,王兄便赏赐韩仓用玉爵喝了一次酒,如此将军们还能喝吗?使用不当,宝物也变成了废物……”赵矫实在忍不住了,捂着脸笑起来。
赵迁和王后也默默笑起来,将军们更是大笑不止,只有韩仓面红耳赤地退出了大殿。最后王后打圆场道:“不如收起玉爵,请大家用大鳟饮酒。”
宴会气氛这才热烈起来,赵迁今天高兴,玉爵的事也就不放在心上了。酒过三巡,赵迁站起来道:“大将军李牧功勋卓著,寡人将命人提大将军绘像供奉于功臣阁,以表殊荣。”
众人鼓掌喝彩,李牧赶紧跪倒在地道:“谢陛下隆恩。”
赵迁已经快喝多了,他摇晃着扶起李牧道:“大将军请坐,寡人自幼就最喜欢听人讲大将军的故事,什么北击匈奴,臣服东胡,大败燕军啦。卿就是寡人的武安君白起呀,自今日起拜将军为武安君,掌管全国兵马。”李牧正要谢恩,赵迁也一把拉住他:“大将军就不必客气了,与英雄同谋也是荣幸啊。寡人八九岁的时候学骑马,结果掉下来摔伤了,哭得伤心。当时先王训诫道:要学将军李牧,说将军十二三岁时被匈奴掠去做奴隶,有匈奴人暗赠一匹母马,李将军独自带着个魏国小孩,独行千里,逃回代郡,是何等的英雄啊……”
李牧感动得流泪,跪在地上不敢起来,而在座的人大多知道这段事迹也并不奇怪。惟独王敖就如五雷轰顶一般,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这李牧难道就是李牧?应该没错,性格、年龄都对,天下不可能再有第二件这样的事。他本能地想扑过去,告诉李牧自己就是小魏国人,但他忍住了。且过找到了,李牧也找到了,总有一日,大家会走到一起的。
此时郭开走到王敖身边:“听说,王先生也去了战场?”
王敖点头。
郭开笑道:“民间有一个故事,某人用主人的一头牛换了五只羊,然后隐瞒失去牛的事却一再声明弄到了五只羊,主人便大大地赏赐了他。”
“相爷这话何意?”王敖问道。
“李牧只讲歼敌多少,却不提我赵军死伤多少,没准比秦人死得还多呢。只提五只羊,不土那头牛,无耻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