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名人因诚信更伟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诚信,是一种人格魅力,它会让我们收获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帮助。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曾说:“做事首先做人,一个人无论成就多大的事业,人品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诚信。”

    与其仰望名人的身躯,不如搜寻他们成功的足迹。一千个名人总有一千个成功的路径,但诚信总是这一千个路径的第一步。阅读名人对诚信的体悟和阐释,我们总会发现:诚信,能让平凡的人走向成功;诚信,能让不平凡的人更加伟大。

    季羡林帮学生看行李

    季羡林,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十二国语言,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那是二三十年前的一个秋季,新学期开学,北大校园一片繁忙。一名新生到学校报到,他守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站在道旁发愁。他首先应该去系里报到,但是他找不到地方。再说,带着这么多的行李,也不方便寻找。这时,他看到迎面走来一个清清瘦瘦的老头儿,光着脑袋瓜,上身穿一件半旧的中山装,领口露出洗得泛黄的白衬衣,足蹬一双黑布鞋,显得有些土气,眉目却很舒朗、清亮,老远就笑眯眯地望着自己,似乎在问:你有什么事儿要我帮忙吗?新生暗想:老头儿瞧着怪熟悉怪亲切,仿佛自家人一样。这年头儿,谁有这份好脾气?莫非是——老校工?他壮着胆儿问了一句:“老师傅,您能帮我看会儿行李吗?我要去找报到的地方,拿着行李不方便。”老头没说什么,爽快地答应了,然后就老老实实地在那儿守着一堆行李。九月的北京天气还很热,旁边有人说:“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可老人说:“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

    等忙完注册、分宿舍、买饭票、领钥匙等事情,时间已过正午,这位新生这才想起仍在路边托人照看的行李。一路急找回去,只见烈日下那位老者仍立在路旁,手捧书本,照看地上的行李。

    更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开学典礼,这位新生惊诧地发现昨天帮他看管行李的那位慈祥的老头儿正端坐在主席台上,他竟是大名鼎鼎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教授。

    换位思考:

    季羡林先生在看管学生行李的那一刻,也许早已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知道自己此时只是个接受了别人托付的平凡人。换做是你,你会无怨无悔地在太阳下静静为自己的承诺守候吗?

    成长感悟:

    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为他人的信任而坚守是一份感动。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个可以令人信任的人,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诚信让更多的人感动。

    影响李嘉图终生的一双鞋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李嘉图九岁那年,有一天在放学的路上,他看见一家百货商店的橱窗里摆着一双鞋口有毛的鞋子,样式很新潮很漂亮,从没见人穿过。李嘉图想:如果我能穿上这双鞋子,同学们肯定会羡慕死的。于是他就想买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

    回到家里,他吵着要家里人把那双鞋买回来。他的父亲说:“隔着橱窗,你没看清那双鞋的样子,它不一定适合你。”可是他非要那双鞋,宁愿把别的鞋子都让给弟弟和妹妹。

    于是父亲答应给他买,不过条件是买来一定要穿,直到脚长大了,鞋子显得小了穿不上为止。李嘉图爽快地答应了。

    鞋子买回家后,他才发现,这是一双木鞋,穿着不但不舒服,而且当他穿着鞋子走在马路上时,所有人都会盯着他看,因为这双木鞋会发出“咔嗒”的声音。本来想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结果让他在同学面前丢尽了脸。全校人都认识了穿木鞋的李嘉图。

    一个同学问他为什么不换一双舒服点的鞋子,他说:“我已经答应我爸爸,必须把这双鞋子穿到穿不上了才能换别的鞋子穿。”

    那个同学说:“我可以借给你一双鞋子,你可以在学校偷偷地穿,回家的时候再换上那双木鞋。”

    李嘉图说:“谢谢你,可是我不能接受。我已经和爸爸有约在先。”

    就这样,李嘉图一直到脚长得穿不进去这双木鞋的时候,才换别的鞋子穿。

    这件童年时期的小事对李嘉图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敢于承担责任,一生都以诚信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后来,李嘉图成了世界著名的经济学专家。

    换位思考:

    李嘉图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让父亲给他买了一双并不适合自己穿的木鞋,但可贵的是,他能遵守对父亲的承诺,并没有让木鞋成为摆设。你是不是也有过因为一时冲动而缠着让父母买了很多原本无用的东西的经历?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成长感悟:

    如果诚信的价值观能够成为个人人生准则的一部分,那么诚信也会让他终生受益。

    门德尔松的坦诚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和钢琴家。

    他是个钢琴神童,九岁就开始公开演奏,十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十七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他创作了《芬格尔山洞》 、《第一钢琴协奏曲》、 《无词歌》、 《意大利交响曲》、 《苏格兰交响曲》等几部重要的作品。

    有一年,门德尔松到英国访问演出。维多利亚女王特别欣赏他,特地在白金汉宫为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招待会,隆重欢迎这位杰出的德国作曲家。

    在招待会开始的时候,女王致贺词,她在贺词中提到了门德尔松的《伊塔尔兹》曲子,并说:“单凭这一首曲子,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位天才。”

    大家本以为门德尔松听到赞扬后会非常高兴,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他面红耳赤显得很不自然,动作也极不协调,在场的人都感到很奇怪。

    女王致完贺词后,门德尔松局促不安地走上前去,以极其认真而坦诚的态度对女王说:“尊敬的女王陛下,《伊塔尔兹》其实并不是我创作的,它是我妹妹芬妮的作品。很抱歉,我必须向您说清楚,要不我会羞愧一辈子的。”

    原来,在那个时代,人们对女性艺术家存有很大的偏见,妹妹芬妮创作出这首曲子后,门德尔松和其他弟兄经过研究,决定将这首曲子以门德尔松的名字作为署名发表,这样,才容易受到大众的青睐,而不至于因为它是由女性创作的而受到偏见。就这样,《伊塔尔兹》这首曲子发表了。

    如果门德尔松不亲口承认,除了他们兄妹,也不会有其他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是门德尔松并没有那样做。

    换位思考:

    在那样一个隆重的场合,在无比尊贵的维多利亚女王面前,门德尔松敢于实事求是,没有为一时的虚荣而丧失诚实,他不愧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是否有足够的勇气说出那虚伪掩埋下的真相呢?

    成长感悟:

    诚实,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试想,一个连诚实都做不到的人,不要说成长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即使在平常生活中,他都会成为一个有信任危机的人。

    以诚待人的富兰克林

    美国的发明家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在哥哥办的报社里当过学徒。后来,他来到费城找工作。一个叫凯谋的印刷铺老板请他帮忙管理铺子,并许诺给他很高的薪金。当时富兰克林已经是一个熟练工人,而凯谋雇佣的其他工人都对印刷、排版、装订不怎么了解,凯谋付给这些人的工资非常低。富兰克林看到这种情况,就猜到凯谋是想让他把这些廉价雇佣来的工人带成熟练工,然后再把自己赶走。

    尽管富兰克林已经猜到凯谋的心思,但他还是对工作认真负责,每天教这些工人一些技术,甚至把自己发明的制作字模的方法也传授给他们。

    凯谋最初对富兰克林还很客气,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廉价雇佣来的工人已经基本掌握了排版印刷技术,于是就开始无缘无故地找富兰克林的麻烦,无端地克扣他的工资。有一次,凯谋竟然指着富兰克林的鼻子骂他是蠢猪。富兰克林非常生气,说:“只有蠢猪一样的老板,没有蠢猪一样的工人,像你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做老板。”

    凯谋正想把富兰克林赶走,就挖苦他说:“上帝又没有挽留你这个天才在这里工作,你可以像乌贼一样溜走。”

    富兰克林当着工人们的面说:“凯谋,别绕弯子了,你请我来就是为了替你训练工人。现在他们都是熟练工了,你就可以赶我走了,我早就猜到你的心思了。不过,你放心,我做人向来讲求诚信,不会因为你的卑鄙就传授给他们错误的技术,将来你解雇他们的时候,起码他们凭借自己的手艺还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工作。”

    说完,富兰克林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印刷铺。

    换位思考:

    面对狡诈的老板,富兰克林没有放弃他最起码的做人准则,仍然以诚信的态度投入自己的本职工作。面对别人的责难或误解时,你能否也泰然处之,以诚恳化解恩怨和误会呢?

    成长感悟: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常常被人当贬义词运用,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正面的人生态度呢?何尝不是一种用诚恳的工作态度对本职工作做最后的坚守呢?

    谁打碎了花瓶

    列宁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他从小性格开朗,活泼好动。

    列宁的妈妈在睡觉之前总要到每个孩子床前查看一下。

    一天晚上,妈妈来到只有八岁的列宁床前时,突然听到他在哭泣。

    妈妈问他为什么哭,列宁就向妈妈如实说明了原委。

    原来,前些时候,父亲带列宁和哥哥姐姐一起到喀山的姨妈家玩。表兄弟表姐妹聚到一起,都特别高兴,他们东奔西跑,玩得很开心。不料,列宁一不小心碰到了一张小桌子,一只玻璃花瓶从桌上掉下来,摔碎了,姨妈听见响声走进屋里问道:“孩子们,谁把花瓶打碎了?”

    “不是我。”

    每个孩子都这样说。

    列宁是孩子们中最小的一个,他摔碎了花瓶,心里有些害怕,听见哥哥姐姐们都说“不是我”,自己也跟着说了一句“不是我”。

    姨妈并没有追究,她把地上的玻璃碎片打扫干净,事情就算过去了。

    但是,列宁觉得自己骗了姨妈,回来后心里一直不好受。这天晚上睡觉时他又想起这件事,便忍不住哭了起来。

    妈妈听了列宁羞愧的述说,耐心地安慰他,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你给姨妈写封信告诉她事情的经过和真相,向她承认错误,姨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给姨妈写信承认了错误。

    几天后,列宁收到了姨妈寄来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谅列宁,还称赞列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列宁得到原谅后,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过着快乐的日子。

    换位思考:

    列宁做错事,说了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但他鼓起勇气承认了错误之后又可以没有压力、没有顾虑地开心生活了。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谎言,一次谎言也许是走向歧途的开始。静静想一想,你撒过谎吗?是不是还没勇气去承认呢?

    成长感悟:

    承认错误,等于纠正了一半错误;否认错误,就等于犯了双倍错误。人不怕迷失方向,只要肯回头,就可以得到谅解。

    诚实守诺的宋庆龄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小要养成诚实善良的品德。宋庆龄是宋耀如的二女儿,她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从小就诚实、善良、守信。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做客。

    庆龄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得跳了起来。她最喜欢到这位叔叔家去了,因为叔叔家养着一群鸽子,鸽子长着尖尖的嘴巴,黑黑的小眼睛,漂亮极了!叔叔还曾答应要送她一只。庆龄想到这些心里就很高兴。她急急忙忙跑到自己的房间,把最漂亮的衣服找出来穿上,准备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叔叔家。

    她刚跟着爸爸妈妈走出门,突然想起今天上午小珍要来跟她学叠花篮,于是就不自觉地停住了脚步。小珍和庆龄的年龄差不多,两人可要好了。

    父亲见庆龄站在那里不动,就问:“庆龄,你怎么不走了,难道你不想去看鸽子了吗?”

    庆龄说出原委。父亲说:“没关系,明天你到小珍家里教她。”

    庆龄为难地说:“不行,我们已经约好了,不见不散。我走了,会让她失望的。”

    姐姐说:“小珍不会怪你的,明天见到小珍,解释一下就行了。”

    可是庆龄仍然站在那儿不动:“如果我忘了,明天见到她,可以道歉,可是现在我想起来了,我就得在家里等她,不然就是不守信用。”

    宋耀如听了女儿的话,心里很高兴,于是就对其他孩子说:“庆龄做得对,你们都应该向她学习,做个讲信用的孩子。”

    父亲到了朋友家,把这件事跟他的朋友讲了,朋友让父亲给庆龄带回两只鸽子,算是对她的奖励。

    换位思考:

    宋庆龄从小就懂得诚实守诺,不失信于人,我们也应该学习她的伟大人格,从小就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成长感悟:

    不诚信者总能找出一百个不诚信的理由和借口,诚信者总能在借口和理由中唤醒自己诚信的底线。

    真理的殿堂里没有虚假

    美国哈佛大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它把“真理”作为校训。这所大学里曾经有一个著名的教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本杰明·皮尔斯。皮尔斯是一个学识渊博、品格正直的老先生,学生们都称他为“和蔼的老头”、“幽默的老头”、“有教养的皮尔斯”,因为从没有人见过他发脾气。但是,有一次,他在商业数学课上监堂考试时,发现有一个学生正在作弊。皮尔斯马上宣布,这节商业数学课立刻停止,改为修养课。他站在讲台上,一脸严肃地说:“一定要诚实。我们来到哈佛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虽然通往真理的道路困难重重,但是只要诚实、正直、认真、严肃地对待问题,你就有机会发现真理。如果有些同学在这里弄虚作假,他就永远也没有机会看到真理的光芒。请大家相信,真理的殿堂里没有虚假。”

    皮尔斯站在讲台上足足讲了20分钟,他的声音充满了正气,他讲的每一句话都震撼着在场的二十几位同学的心灵。当他讲完的时候,那位作弊的学生站起来,走到皮尔斯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惭愧地说:“皮尔斯先生,谢谢您,这是我这二十几年来上的最有价值的一堂课,您教会了我怎样做人。”皮尔斯这时又恢复了亲切的表情,拍着那位同学的肩膀说:“记住这句话,真理的殿堂里没有虚假。”

    这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着,所有的同学都从座位上站起来,向皮尔斯深深地鞠了一躬,向他表示感谢,因为他给每位同学上了生动的一课。

    换位思考:

    是的,我们应该记住这句话——真理的殿堂里没有虚假。考试也许可以作弊,但头脑的储存无法作弊,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到头来后悔的只是自己。

    成长感悟:

    考试作弊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和蔑视,更是对老师辛勤付出的亵渎。作弊者可能会获得暂时的好成绩,但却丢掉了他人格中的诚信!抄到的是虚荣,丢掉的却是诚实。让我们一起做个诚信的人吧!

    用生命实践的誓词

    在西方医学界,流传着这样一段著名的誓词:“……凡事替病人的利益着想,恪守医生的职责;决不接受贿赂,决不敲诈病人,清清白白行医……”这是被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生前留下的誓词。至今,在西方,每一个立志从医的人,在成为白衣大夫之前,都要在希波克拉底的塑像前,举起右手,庄严地宣读这段誓词。

    有一年冬天,希波克拉底来到了雅典的一个农庄。他看到在一口井边站着三个男子,一个人怀里抱着一个男孩,一个人在打井水,另一个人正把井水往男孩身上浇。天气这么冷,怎么还往小孩身上浇冷水呢?于是他上前询问。抱孩子的男子告诉他,孩子发烧了,浑身滚烫,去看医生,结果医生说只有用冷水浇才能把体温降下来。

    “荒唐!你们这样做会要了孩子的命的!”希波克拉底大声说道,“我也是医生,想要救孩子,就按我说的做吧。”接着,他吩咐三个男子把孩子放在避风的地方,用毛巾蘸上酒精给孩子擦拭身体,然后给孩子吃下他随身携带的退烧药。很快,孩子的烧就退了。

    后来,希波克拉底找到了那个给孩子看病的医生,责问他为什么要用错误的方法给孩子退烧。那个医生羞愧地说出了实情。原来,他是想让孩子的病情加重,到那时再出手救治,一方面显得自己医术高明,另一方面还可以得到更多的诊金。

    这件事给希波克拉底很大的触动。他想:一个医生的医术再好,如果没有崇高的医德,还是不能真正为病人服务的。于是他拟定了一套医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这就是为后世所遵循的“希波克拉底誓词”。

    换位思考:

    希波克拉底一看到有人错误地给病人治疗,就勇敢地站出来及时制止并科学地治疗病人。当你遇到一些迷信、愚昧的现象时,你会勇敢地揭穿它吗?

    成长感悟:

    揭穿伪科学和谎言,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科学知识支持。

    百事可乐成功的背后

    百事可乐的总裁卡尔·威勒欧普有次到科罗拉多大学演讲,有个叫杰夫的商人通过演讲会的主办方约卡尔总裁一谈,想在他那里取些成功秘诀。卡尔答应了,但只能是在演讲完后,而且只有15分钟的时间。

    杰夫就在大学礼堂的外面坐等。卡尔兴致勃勃地为大学生们演讲,讲他的创业史,讲商业成功必须遵循的原则,不知不觉中时间已超过了与杰夫约定的见面时间。他继续演讲,显然他已忘记了与杰夫的约定。

    正当卡尔继续兴致很高地演讲时,他发现一个人从礼堂外推门进来,径直朝讲台上走来,一直走到他的面前,一言不发放下一张名片就转身离去。卡尔拿起名片一看,是一个叫杰夫的商人的名片,名片的背面写着:“您和杰夫在下午两点半有约在先。”他这才想起答应过杰夫的事。一边是需要他说服并且灌输百事可乐思想的大学生们,而另一边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向他请教的商人。卡尔没有犹豫,他对大学生们及听众说:“谢谢大家来听我的讲演,本来我还想和大家继续探讨一些问题的,但我有一个约会,而且现在已经迟到了。迟到已经是对别人的不礼貌,我不能失约,所以请大家原谅,并祝大家好运。”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卡尔快步走出礼堂,在外面找到了正在等他的杰夫,他向杰夫道歉后,便滔滔不绝地告诉了杰夫想知道的一切。结果,他们一直交谈了30分钟。后来,杰夫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把这一段经历告诉了他的朋友,他的朋友们都对百事可乐产生了好感,并决定经销和宣传百事可乐。

    换位思考:

    一个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除了机遇好之外,还有很多人格魅力在起作用。你在卡尔总裁身上看到了什么值得自己学习的品德呢?

    成长感悟:

    不论我们的目标多么伟大,或者有多少伟大的事业等待我们去做,一定要遵守自己的承诺并且做好它。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你要尊重别人,不管你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功者或普通人。

    黄裳还珠

    宋朝有个叫黄裳的人,他从小酷爱读书,博学多识,是乡里有名的神童。

    一天,黄裳帮父亲到城里去办事。眼看天就要黑了,他便找了一家小客栈住下。赶了一天的路,他觉得累极了,一进客房就躺在了床上。可是,才刚躺上去,黄裳便觉得腰部好像压着一个东西,顺手一摸:原来是个装着珍珠的小袋子。他想:这一定是之前住店的客人落下的东西。他担心把别人的珍珠弄丢了,就小心地将袋子扎好,放在了枕头下。

    第二天一早,黄裳向店家借来了笔墨,在留言墙上写道:“黄裳,隆庆府普城人,于某年某月在此住宿。”写完,他便收拾好行装继续上路了。临走时,他对店主说:“若是有人来店找珍珠,你叫他看那墙上的字便是。”

    几天后,有一个人来找黄裳,称自己就是那袋珍珠的主人。黄裳听完,回答说:“珍珠确实在我这儿,可是我们得去官府当堂对证一下,以免有人来冒领。”那人听完,欣然同意了。

    他俩一同来到了官府。在公堂上,那人一口便说出了珍珠的数目,经过差役点数之后,确定珍珠的数目和那人说的一致,于是黄裳当堂将珍珠还给了失主。珍珠失而复得,失主很高兴,顺手拿出几颗来要送给黄裳,以示感谢。但黄裳却说:“既然我已经把珍珠还给了你,那我就一颗也不会要。”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称赞黄裳是个讲诚信的正人君子。

    换位思考:

    黄裳在面对不义之财的时候,选择了将它归还给失主。假如有一天,你也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办呢?

    成长感悟:

    诚实守信的人,得到的往往比眼前所看到的更多。

    池莉“还债”

    池莉是读者十分熟悉和喜欢的作家,她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很多作品还被改编成了影视剧。她在回顾自己26年的写作生涯时曾说:“我永远处在‘欠债状态’,不停地被约稿,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这表示读者需要我。”她正是常常处于“欠债状态”,勤奋创作,才经常有佳作问世。

    下面就是一件池莉鲜为人知的“还债”故事。

    作家出版社曾与池莉签约创作长篇小说《小姐,你早》,在离约定的交稿日期只差不到10天时,她的电脑突然出了故障,已完成的10多万字文稿顷刻间化为乌有。池莉呆坐在电脑前,脑子一片空白。怎么办?向出版社说明情况,争取延缓交稿时限?像这样的特殊情况,出版社应该会理解,也能谅解,但池莉并没有那样做。她想:既然答应了人家,怎能失信于人呢?失信无异于失节,不能小看。于是,她把休息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昼夜不停地赶写书稿,为了节省时间,那段时间,她常常忘了洗脸梳头,衣衫也顾不得常换洗,就这样硬是如期完成了稿子。仅仅一周多时间,她人瘦了一圈,两只敲击键盘的手几乎要麻木了。出版社知道她因电脑故障而加班加点赶稿子的事情后,被池莉的守信行为感动了。

    换位思考:

    池莉宁愿自己受累受苦,也要说到做到,正是因为有这诚信的“还债”思想,她才写出了那么多的好作品。你是否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呢?

    成长感悟:

    一个讲诚信、有责任感的人,如果欠上了别人的“债”,就一定会千方百计想办法来偿还。这样做,既取信于人,又问心无愧。

    林肯用生命践行诺言

    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他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儿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力气活儿。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实而且守信用。

    1831年6月的一天,还是一名水手的林肯和另几位水手来到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他看到一排排黑人奴隶戴着脚镣手铐站在那里,他们都被一根根粗绳串在一起。奴隶主们像在买骡子买马一样仔细打量着奴隶,有时还走上前摸摸奴隶的胳膊,拍拍奴隶的大腿,看奴隶是不是肌肉发达、结实,将来干活有没有力气。奴隶主们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这时,年轻的林肯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我有机会,一定要把奴隶制度彻底打垮。”

    1860年,林肯五十一岁时在美国总统竞选中获胜。当上总统后的林肯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誓言,他颁发了《解放黑奴宣言》,废除了奴隶制,实现了他的伟大抱负,同时他也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但同时,他也为此得罪了奴隶制的支持者们,1865年4月4日,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看戏时,被一个支持奴隶制度的演员刺杀身亡。

    换位思考:

    林肯为自己的誓言付出了生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做一个说到做到、不轻言放弃的人。

    成长感悟: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干出一番事业,成为受大家景仰的人,那么诚实守信是他必备的品德。

    偷来的石榴不能吃

    彭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他六岁开始上学,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天中午放学,同学们陆续走出校门,当路过一堵围墙时,有个同学突然大喊:“瞧,石榴,又红又大的石榴!”

    大家抬头一看,高高的围墙上伸出了石榴树枝,枝头挂满了红艳艳的大石榴。于是,就有一个高个子的同学爬上围墙,给每人都摘了一个石榴。大家站在围墙边,津津有味地吃着。

    这时,彭湃从后面赶了上来,好几个同学都很慷慨地掰了一半石榴给他吃。彭湃奇怪地问:“这石榴哪儿来的?”

    同学指了指石榴树说:“我们爬上去摘的!”

    彭湃连忙把石榴退还给同学,说:“你们偷人家的石榴,就不怕妈妈骂吗?”

    同学说:“不告诉妈妈,不就行了吗?”

    彭湃生气地说:“你们不但偷东西,还不诚实。”

    回家后,彭湃把当天发生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很高兴,但还是试探着问:“难道你不想吃石榴吗?”

    彭湃很干脆地回答:“我很想吃呀!”

    妈妈又问:“那同学分给你,你怎么不要呢?”

    彭湃说:“那是偷来的,我不能要。要是让您知道我吃了偷来的石榴,您会生气的。”

    妈妈又问:“你不告诉我,我怎么能知道呢?”

    彭湃很认真地说:“可是我不能撒谎啊!”

    妈妈高兴地说:“你真是个诚实的好孩子,妈妈给你钱,你自己去买石榴吧!”

    彭湃接过钱,说:“谢谢妈妈!”就蹦蹦跳跳地跑去买石榴了。

    换位思考:

    彭湃喜欢吃石榴,但他却决不吃偷来的石榴,更没有为了能吃到石榴而撒谎。你在没有经过别人允许的情况下拿过他人的东西吗?如果有,希望你能诚恳地向对方道个歉,以后再不要做这样的事了。

    成长感悟:

    说谎多了,会成为习惯。说谎能让一个人离正直越来越远,最终迷失人生的航向,而诚信却像指南针一样,即使偶尔迷了路,也依然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守信的李嘉诚

    不知道李嘉诚的人恐怕没有几个,但很多人知道他是因为他钱多。其实,除了他的经营之道以外,他鲜为人知的做人品格更值得我们学习。

    不管是当初身为一个小小的打工者的时候,还是在刚刚步入商场的时候,他总是保持一种学生般的心态,除了像努力学习一样努力工作外,李嘉诚也将他认可的做人准则放到工作中。以诚待人,成为他的做人准则,他也因此在商场上获得了很高的信誉。他早年的一次经历就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一次,李嘉诚在外出谈生意的途中碰到一名在街头乞讨的女子,寒门出身的他忍不住详细询问乞讨女子的家庭状况。原来,这名女乞丐是孤儿,无依无靠。李嘉诚觉得她这么年轻,应该自食其力,不该沦落到街头行乞,于是他鼓励她去从事卖报的生意,甚至表示愿意拿出资金,助她一臂之力。他还与她约定,于某日在中环相见,以便到时把钱交给她。

    可是,事有凑巧,到了李嘉诚与女乞丐约好的交款当日,来自海外的大客户一行三十人来到工厂参观。李嘉诚工厂的营业额有九成来自这些海外大买家。李嘉诚与客户们谈着生意,可是与那女子约定的时间又越来越近,怎么办好呢?李嘉诚选择了守信。他认为做人没有什么比守信更重要。

    在会议进行过程中,他暂时避开客户,偷偷开车赶到与女子约见的地点,把钱交给了那位素昧平生的女子。那位女子得到了李嘉诚的资助后,靠卖报纸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换位思考:

    李嘉诚何以成为李嘉诚?他曾在回答《亚洲周刊》记者提问时说:“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能将事业做大。无他,一个字——信。”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何感想呢?

    成长感悟:

    做人成功,才能做事成功。信誉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生命,有了生命,才可以长成参天大树。那什么才是信誉呢?那就是诚信和守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