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许多人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较真,因为区区小事最后竟闹得大动干戈,于是烦恼也就接踵而至。有人说,烦恼就像人生长河中的浪花,会伴随人的一生。要化解这种烦恼,我们就要学会忍辱容让,学会宽宏大度,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雅量。不要为一些小事而较真,越较真只会让矛盾越来越深,最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既弄僵了人际关系,还有损身心健康。
曾经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先生和爱人去火车站接他的姐姐和外甥、外甥女,在打车回来的时候,小孩子不小心将出租车上的座套弄脏了。由于是刚换的座套,加上车管处检查时对车容车貌管得较严,座套不干净要罚款500元,的哥陶师傅看了有点心疼,就不免抱怨几句。
这原本只是件小事,只要一句“对不起”就可以化解,但没有想到这位先生却是个较真的人,又将孩子的脚往前推了推,说:“我们家孩子的鞋哪里就脏了?”这一下,司机师傅也火了,嚷道:“不脏?你孩子回家穿着鞋子上床?”
随后双方就争执了起来,火车站民警赶紧过来劝解,但是两人还是不肯罢休,最后这位先生还向出租车公司的车管部门投诉。车管处和出租车公司对此非常重视,于是,就将一行人都请到了出租车公司进行调解。最后事情虽然得到了解决,但是却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小事情,由于太较真,就变成了大事情!1654年,瑞典与波兰开战,原因是瑞典国王发现在一份官方文书中他的名字后面只有两个附加头衔,而波兰国王的名字后面却有三个附加头衔。
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会消失不生。斤斤计较只会让自己过得不开心,也会让别人厌烦你。
一个人的生命是不能永远延续下去的,人生也只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眼光放得远一些,要把心事放得轻一些。无论对于什么事情,都要看得开想得开,而不是事事都要较真。
“二战”之后,一位名为罗伯特·摩尔的美国士兵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
1945年3月的一天,我和战友们在太平洋下的潜水艇里执行任务。忽然,我们从雷达上发现一支日军舰队正朝我们开来。几分钟后,6枚深水炸弹在我们潜水艇的四周炸开,我们的潜水艇被压到了海底280英尺的地方。尽管如此,疯狂的日军仍不肯罢休,他们不停地投下深水炸弹,就这样一直持续了15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有十几枚炸弹就爆炸在离我们十几英尺的地方。如果再近一点的话,我们的潜水艇就会被击沉,而我们也将永远葬身太平洋。
当时,我和所有的战友一样,静躺在自己的床上。我甚至吓得不知如何呼吸了,脑子里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对我说:这下死定了,这下死定了!因为我们关闭了制冷系统,潜水艇内的温度达到了40℃以上,可是我却害怕得全身发冷,一阵阵冒虚汗。15个小时后,攻击停止了,那艘日本布雷舰在用光了所有的炸弹后离开了。
我感觉到这15个小时仿佛有15年那么长。过去的生活一一在我眼前闪现,那些过去曾让我烦恼透顶的无聊小事更是清晰地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父亲把那个很不错的闹钟给了哥哥却没给我,为此我几天都没有和他说话;结婚后,因为没钱买汽车,也没钱给妻子买好的衣服,我们经常会为了一点小事吵架。
可是,这些令人发愁的事,在深水炸弹威胁我的生命时,都显得那么荒谬、渺小。当时我就对自己发誓,如果我还有机会重见天日的话,我将永远不会再计较这些小事了!
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和怒火的时候,总是怎么都看不破,想不通,然而在我们的生命快到尽头,或是受到威胁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原来这些让我们耗费时间和生命计较的事情,竟然是这么无聊!
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遇到的一些并不太重要的事,我们不必把它常常挂在心上,更不必钻牛角尖。只有对一些小事“模糊”一些,我们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人生中的大事。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有人说,这个世间所谓的事儿,其本质都是人造出来的,吃饱了,穿暖了,睡足了,闲着没事干了,所以就相互争个高下、善恶、是非、美丑。唐朝宰相陆象先曾说:“天下本来没有那么多的事,只是庸人自找烦恼,所以就把事情越弄越复杂。”
很多时候,世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糕,有些本来不值得放在心上的事,有的人却把它当成无法排遣的烦恼而郁闷在心,以致整天愁眉不展。
有一对夫妻吵架,丈夫被妻子骂得狠了,为了躲个清静,就跑到朋友家玩了一宿的牌。妻子见丈夫彻夜未归,不禁惶恐地替丈夫担心起来,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立不安,脑子里也开始胡思乱想。
妻子心想:他会不会是被车给撞了,是受了重伤住院了?难道是被车撞死了,送去太平间了,要不怎么还不回来呢?会不会是被哪个狐狸精给勾走了,不要我了?又或许是跟别人打架了,到底是伤着了,还是被打死了?怎么还不回来呢……
妻子辗转反侧,觉都睡不着,好不容易熬到天亮,眼睛却成了两个熊猫眼。这时门被推开了,妻子一下子从沙发上坐了起来,却见丈夫从门外走了进来,一脸茫然地看着她。
妻子见丈夫无事,心中松了口气,但想着自己担心了一整晚,心中不禁又来了气,于是强压着怒火问丈夫:“你……你昨天晚上到现在,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丈夫耸了耸肩,轻松地回答:“和朋友一起打牌去了。”
妻子一听顿时怒火上冲,一下子就跳了起来,心说我在家里担惊受怕,你倒好,出去潇洒快活了。她双目圆睁,暴跳如雷地对着丈夫大骂开了,骂的那叫一个声嘶力竭、口沫横飞啊!
没想到,这时候丈夫也火了,怒吼道:“就你这样的,谁还愿意待在家里?早知道,我就不回来了。”说完,转身摔门而去。
生活中,这种没事找事、自寻烦恼的事情太多了。《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史湘云与贾宝玉等人经常来大观园找林黛玉玩,并跟她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然而黛玉却时常因此想起自己没有亲人而放声大哭,于是宝玉就笑话她说,日子过得好好的,你却每天都要哭一会儿,才算完成这一天的事儿,这不是在自寻烦恼吗?
曾经有一位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让所有的实验者将自己未来七天的烦恼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所谓的“烦恼箱”中,等过了三周,再由他打开箱子,逐一核对实验者的每一项烦恼。结果,他发现其中有九成的烦恼并没有真正发生,然后,他又让实验者将剩下一成的字条再次丢进“烦恼箱”,等过了三周,再来寻找解决的办法。结果过了三周之后,他们都发现,原来的那些烦恼都不再是烦恼了。
其实,人生的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在生活中,人们总免不了有一些苦恼烦闷的事。有些烦恼来自外界,必须正视;而大多数困扰则源于内心,这就是所谓的“自寻烦恼”。
从前有个和尚学习坐禅,可是每当他入定的时候,脑海中就有一只大蜘蛛钻出来捣乱,使他无法保持内心的平静。他实在没办法对付蜘蛛,只得去请教师父。师父微笑着对他说:“这个好办,等你下次入定时,手里拿上一支笔,看到大蜘蛛来捣乱,就在它的肚皮上画个圈,这样你就可以找出它了。”
和尚听了师父的话,坐禅前便准备了一支笔。果然,他刚入定,大蜘蛛就又出现了。和尚于是拿起笔来,在它的肚皮上画了个圈。当和尚做完功时,睁开眼睛就开始找那个圈,可怎么也找不到。无意中他低头一看,却发现那个圈竟然画在了自己的肚子上。这时那和尚才领悟到,入定时出来捣乱的大蜘蛛,不是来自于外界的什么妖怪,而是自己臆想出来的。
先哲说:“何来这么多烦恼,皆是自我摧残和寻觅;何来如此之闲杂,皆是自我打扰罢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所干扰,就像是在不断地给自己套上这样或那样的枷锁。如果将烦恼比作一根打结的绳子,那最先被困住的只会是自己。我们要是被这些烦恼捆绑住,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那还何谈追逐梦想,获得成功呢?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其实,生活中出现的烦恼大多都是心理上的问题,要想摆脱庸人自扰,最最重要的,是要有坦然豁达的心境。倘若心灵一片光明灿烂,那烦恼与苦痛便会远遁他乡。
何必怒上心头,看得开才能活得好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许多人都会因为这些不如意的事儿,而被激起怒火。然而仔细想想,发怒根本就是于事无补的。英国讽刺文学大师斯威夫特说:“屈从于愤怒,常常就是因为他人的罪过向自己复仇。”发怒不仅伤害别人,使人难堪,影响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它还会伤害我们自己。
在非洲草原上生活着一种不起眼的小动物,叫作吸血蝙蝠。它们靠吸食动物的血生存。这种蝙蝠虽然个头不大,但却是野马的天敌。它们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只有当蝙蝠吸饱了血之后才会自行离去,而此时野马也已经奄奄一息了,过不了多久就会死去。
按照常理来说,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野马会在吸血蝙蝠的攻击下毙命呢?经过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发现:其实真正促使野马死亡的并非是鲜血的流失,而是为摆脱蝙蝠,过度狂奔而引起的心力衰竭。
人有的时候也像这些野马一样,击垮我们的也许并不是来自别人的伤害,而是来自自身的怒火。我们过度地执着于“蝙蝠”的存在,以致被它们牵着鼻子走,然后被它所累。
苏轼曾写过一篇《河豚鱼说》,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河里有一种名叫“豚”的鱼,在桥墩之间游动,结果撞到了桥的柱子。但它不知道离桥远点,反而恼怒那柱子撞了自己。这种鱼有一个特点,就是每当它生气时,全身就会鼓起来而浮在水面上。这条鱼因为一直生气,所以长时间地浮在水面上,结果被飞过的老鹰抓住了。
有人说:“发怒会使人远离真理。”想想也对,世界上很少有问题是因为愤怒和发火而获得解决的。相反,愤怒常常是将事情搞得更糟。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一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一时的为之发怒苦恼,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倘若总是纠结于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上无法抽身的话,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可能还会让你失去健康的心态。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如果双方都逞强好胜,连一点小事情都不愿意退让,那矛盾就会越积越深,最后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既破坏了人际关系,又影响了相互团结,而且这股郁气憋在胸口,自然会影响你的健康心态。
一个人要想克制自己的怒火,首先要学会理解别人,能够以诚待人,不要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同时要学会宽容和忍让。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要去除嫉恨之心,学会宽宏大度。
有一个年轻人,他的家庭条件很优越,做事的能力也很强,人长得也很英俊,但他却整天愁眉不展,闷闷不乐,觉得自己活得不开心,还总是与别人矛盾不断。于是,有一天他去向云海禅师求教快乐之道。
云海禅师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让他将桌子上的一个杯子里倒满水,然后往里面放了一勺盐,让他尝尝水的味道如何。
年轻人按照云海禅师说的尝了一下,撇着嘴回答:“很咸!”
云海禅师笑了笑,问他:“如果把这勺盐放到大海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年轻人回答:“别说一勺盐了,就是放入十勺盐、一百勺盐,海水的味道也不会变。”
禅师开导说:“你说得很对,如果你能把心放宽,像大海那样宽阔容纳一切,你就不会受到俗世的烦扰,也就没有忧愁可言了。”
很多时候我们发怒,都是因为外部对我们的影响。别人的一句非议,一件小事,我们却始终耿耿于怀,让外界控制了自己的心情。别人说的话,做的事,或许说过就忘了,但我们却还在自我折磨。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跳进别人无心设置的陷阱里。
人们经常说:“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人心就像是一个容器,但是它可大又可小。大的时候,可以装下天空和海洋,而小的时候,却可能连一杯水都盛不下。
如果你心胸宽广似大海,那不要说“一勺盐”,就算是“一座盐山”,也无法让你心绪起伏。只有那些心胸狭隘的人,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小题大做,大动干戈。
亚里士多德说:“愤怒是不幸的盟友,是伤害和耻辱的帮凶。”所以我们要用可以容纳大海和天空的心胸去看待事物,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摆脱愤怒的纠缠,从而看到更加美好的天空。
别为偶尔的批评抓狂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常常因别人的批评而左右自己,因别人的言语而苦恼、愤怒,甚至抓狂。其实,这大可不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方法,我们不必为那一部分没有得到的理解而感到遗憾叹息。
一朵真正美丽的鲜花,不会因为别人的赞美而努力绽放,也不会因为别人的批评而枯萎凋谢,因为美丽才是它生命的尊严。不要因为别人偶尔的批评而偏离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追索。一个人不能总是向外寻求认同,只有尊重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走出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
有一个小和尚常常因为别人的评价而苦恼沮丧,于是他去向禅师请教:“东街的大婶称我为大师,西街的大伯却骂我是秃驴,王家的大哥赞我清心寡欲,四大皆空,赵家的小姐却指责我色胆包天,凡心未了。我究竟算什么呢?”
禅师听了笑了笑,指了指身边的一块石头,又拿起一盆花,这才说道:“石头就是石头,花就是花,自己就是自己,何必因为别人的说三道四而烦恼呢?别人说的,就让他去说好了,那只是别人的看法而已。你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小和尚听了恍然大悟。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无论你所做的事情是对是错,总是免不了会被别人批评。然而,如何看待别人的批评,完全由你自己决定。一个人不能总是在意别人的批评,因为许多批评改变不了事实,它只会搅乱你的心。心如果乱了,那怎么还能以好的状态去处理日常事务呢?
许多人对于他人的批评常常表现得异常激动,甚至反唇相讥,其实那都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换一种角度来看,当你遭到批评时,反倒应该觉得庆幸,这通常意味着你已经受到了别人的注意。因为正是你极具重要性,别人才会去议论、关注你。此时若是你因此抓狂而与对方争辩,就正好遂了别人的意愿。这正如鲁迅所说:“最高的轻蔑,是连眼珠子都不转过去。”
当然,人总是会犯错的,不为别人的批评而抓狂,并非让我们完全忽视别人的意见,那样的话就难免落入了“固执”的藩篱。面对正确的批评我们还是应该虚心接受的。很多人在受到批评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尊严受到了挑衅,而从来不去分辨对方的批评到底是善意的提醒,还是恶意的中伤。
其实,面对批评我们应当有益则收,有害则弃,不要因为自己的看法遭到别人批评而生气,而是要虚心聆听别人的批评,变批评为教益,这是每个人成功做人的法则。美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惠特曼说:“你以为只能向喜欢你、仰慕你、赞同你的人学习吗?从反对你的人、批评你的人那里,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训吗?”
一个吟游诗人,应邀到丛林里给动物们讲故事,他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从前,有一只山羊……”这样所有的山羊都紧张地抬起了头。“它温顺善良,老成持重……”山羊们都露出了得意的神情。吟游诗人又说道:“但是它有一个缺点……”所有的山羊都生气地嚷嚷起来:“你在胡说什么?为什么偏偏山羊会有缺点……”
吟游诗人愣了一下,随即又说道:“那就换一个好了。从前有一只兔子……”所有的兔子都紧张地竖起了耳朵。“它聪明漂亮,行动敏捷……”兔子们都点头微笑,洋洋得意起来。“但是它有一个缺点……”这下兔子们不高兴了,嚷道:“这是污蔑,我们兔子从来都没有缺点……”
吟游诗人苦笑着摇了摇头:“那就再换一个吧!从前有一只狼……”所有的狼立即围上来,眼睛里射出寒光,直直地盯着吟游诗人,只要他说出缺点,就要上前撕碎他。见此,吟游诗人长叹一声说:“再见吧,先生们,你们都不具备听故事的耳朵!”
有人说,这世上最难做到的就是倾听,尤其是当对方的批评还不是完全正确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克制自己不要反唇相讥,哪怕对方言辞激烈或只有百分之一的正确,我们也应该虚心接受。
而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的时候,就算对方的批评对你毫无用处,至少也可借此让批评者发泄情绪。如果你的耐心是够,想办法听下去,也许可以找到一个改善彼此关系的良好基础。
停止为鸡毛蒜皮的事争吵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单位的同事之间,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出言不逊,大动肝火;邻里之间为了一些小纠纷而各不相让,争吵辱骂,没完没了;出门在外,因为陌生人的一次无意的碰撞,双方最后闹到脸红脖子粗。
曾经有这样一则报道,说一对小夫妻晚饭后出门散步,结果回家的时候,却发现双方都没带钥匙。这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楼下就有开锁的师傅,只要两个人下楼喊一声,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但是这对小夫妻却没有这样做,而且开始了相互埋怨,这个说你不操心,出门不带钥匙,那个也说你不对,为什么非得要我记得带钥匙?说着说着,夫妻两人肝火直冒,开始大吵起来。最后吵到邻居都看不下去了,于是就打了110报警。
许多夫妻之间的吵架其实都是很没有道理的。他们有时候会为了谁做饭,谁洗碗,该谁倒垃圾,谁的自由时间比较多,谁工作得比较努力而大吵一架,也会为了谁给孩子辅导功课,谁更关心孩子,谁为家里作的贡献多一点而闹得不可开交。更有甚者,连餐桌上的一点小礼仪,或是生活中的一点小毛病也会成为吵架的理由。
最可笑的是一则新闻上说的,一对夫妻因为丈夫洗澡时用错了毛巾而大打出手,最后两人竟然因此而离婚了。
一些人平时总是喜欢和别人争执,常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和别人没完没了,就算遇到对方不小心的过失,也会马上做出激烈的反应。因一件小事而引起争吵,争吵时双方均会讲过火的话,以暴怒对暴怒,最终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僵,谁都不肯善罢甘休。
张瑶是一家公司行政部的员工,负责每个月公司员工的考勤状况。这个月终,张瑶像往常一样将旧的考勤卡收走,并在每个同事的座位上放上了一张空白的考勤卡,并叮嘱他们明天用这张新卡。
结果,一名营销部的员工拿到卡后,发现自己的卡片上是空白的,没有填上自己的名字,就跑到前台质问张瑶,为什么考勤卡上没有填上自己的名字。
按照规定,考勤卡的填名工作应该是由行政部来完成的,但是因为都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动动笔也就几秒钟的事情,所以大家都没有在意。以往都是由行政部发下空白卡,然后大家自己填的。
但这名员工却因为最近的工作给闹得非常心烦,所以心里就有些火气,他黑着脸冲着张瑶喊道:“考勤卡填名的事情是由你们行政部来负责的,你们不把我的名字填上去,我就不打卡。你们中午之前不把我名字填上去,我就和老板说去。”
填个名字只是小事情,张瑶自然不会在意一点时间,但她心说:“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我如果按你说的做了,不就等于我怕了你吗?你不让我省心,我也不让你好过。”于是二人就吵了起来。
最后还是老板出面,才将这件事情化解。
生活中,许多人吵架根本就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他们只是为了吵架而吵架,为了一点小纠纷,就把什么陈年旧事都牵连上,最后连自己都忘了是为什么而吵架的,只知道对方说什么就一定要反驳,完全没有一点理性,只是在做意气之争。
有人说,争执的原因千百种,但是每次争执的后果却都是一样的,不外乎伤神,伤身,伤他人。这些不仅只限于伤害,还容易损及友情,结下冤仇。在现在的社会里,有许许多多的人不知如何与人沟通相处,朋友、同学或者家人之间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一些不必要的争吵,导致双方都不高兴,彼此之间还多了一些心结。
争吵中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通常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一方,总是想要去改变别人的想法。但事实上,他们所谓的“正确”也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其实,与别人发生争执的时候,应该多换位思考,不要因为意见不合就指责对方,就算是发生了争执,也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说太过激的话,不要把事越闹越大。
我们常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遇事不要一味地横冲直撞,有时候只要转个弯,换个想法,就能把纷争化为无形。因为争一时之气,而损失掉了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未免也太划不来了。
不拘小节者,不被小事累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细节决定成败”。意思是让我们不要忽视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细节。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就可能会让你功败垂成,我们必须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做起,才能做成不平凡之事。
诚然,这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切不可死抠字眼。做事认真的确没有错,但是凡事太讲究细节,事无巨细都不放过,则必然会被连绵不绝的小事所束缚。
三国时期,诸葛亮任蜀国丞相,因为不放心将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做,所以凡事都亲力亲为,大小事务都亲自处理。“军中罚二十以上必亲览”,这样虽然很多大小事情他都处理得很完善,蜀国也的确是强大了许多,伐魏大计也一次比一次制定得周详,但正是因为他管的事情太多,没有做到善于取舍,没有处理好军中小事的“小节”与建立国家的“大事”之间的关系,最终劳累过度,从而使得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
《史记·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一篇中说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说干大事不用顾及小的礼节,讲大礼节不用顾及小的谦让。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若总是纠结于一些琐碎小事上,还有什么精力去做重要的事情呢?
为什么许多人有远大的目标却久久不能实现呢?这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不拘小节”的品质和气魄,被琐碎小事分散了精力。而那些成大事者就不同了,认准了目标就勇往直前,一如既往,抛开了一些不必要的束缚和羁绊,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久而久之,差距就拉开了,“拘泥小节”的人仍然是一般人,而“不拘小节”的人则成就了大事业。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整日蓬头垢面,可谓不拘小节,但是他提出的相对论却是震惊世界。他说过:“一个人只有全部精力集中于他的事业的时候,才能成为一个大师!”在生活中,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小到吃喝拉撒,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欲成大事,就要把握大局,抓大放小。只有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若拘于小节,将精力和时间过度地投放在非原则的琐事之上,必然对成就大事产生阻碍作用。
歌德说过,重要之事不可受芝麻绿豆的小事所累。许多人可能在经历了无数次狂风暴雨的洗礼后,却依然可以昂首挺立,但是最后竟然会被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给牵绊住,从而导致自己停滞不前,疲惫不堪。这正如许多人说的那样,使你疲惫的可能不是旅途的坎坷与荆棘,而可能只是你鞋里的几粒沙子。
安德烈·摩瑞斯说:“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而我们却将许多时间都浪费在那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上。不要这样,让我们把生活用在值得做的事情和感觉上,去运用伟大的思维,去经历真正的感情,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因为生命太短促了,不该再顾及那些小事。”
有一次,莫桑和几个朋友打算一起去西部怀俄明州的提顿国家公园。他们计划去参观一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建在公园里的那栋房子,可是莫桑坐的那部车子走错了路,所以等抵达那座房子的时候,已经比其他人晚了一个小时。
他的朋友们身上没有开公园大门的钥匙,所以只能等莫桑来了以后才能进园。当时,他们正身处一个又热、蚊子又多的森林里,其他人都急躁地用衣服驱赶蚊子,只有一个人没有被这些烦人的小虫子们干扰到,那就是西费得教授。
在等待莫桑的期间,西费得折下一段白杨树枝,一心一意地制作着笛子。当莫桑赶到时,不禁被他的举动惊呆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不是忙着赶蚊子,而是在做笛子。后来,为了铭记这个不被小事所累的人,莫桑请求西费得将那根笛子当作礼物送给他留作纪念。
狄士雷里说过:“生命太短促了,不能再只顾小事。”世上有太多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若是常常为了一些琐事、一些本可以不屑一顾和忘记的小事情而操心,终究会陷入失败的泥沼。
精于算计有时反而会害了自己
人与人之间打交道,无论大事小事,总是会有得有失。聪明人对待得失会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化干戈为玉帛,这样不但为自己省去了不少烦恼,还为赢得好的前途打下了基础;而愚蠢的人往往精于算计,对于一点蝇头小利斤斤计较,动不动就与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只会把事情越搞越糟。
西边的王家村有一个铁匠,东边的李家村有一个裁缝,两人是相识多年的朋友。有一天铁匠去了东边的李家村办事,在回来的路上,天降大雨,于是他就去裁缝家借伞。李裁缝虽然不舍,但是当着朋友的面,却也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就把伞借给了王铁匠,但是等王铁匠走后,他心里又不放心,就又跟了过去。
王铁匠心里知道李裁缝心眼小,于是到了家后把雨伞撑开,好尽快晾干还给裁缝,不想这正好被上门讨伞的李裁缝看到了。李裁缝很是生气,心想王铁匠真是过分,都到家了还要用我的雨伞,但是又不好当面斥责,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主意。
他想起了王铁匠家中有一双钉鞋,就对他说:“现在下雨路滑,把你家的钉鞋借我穿穿吧!”王铁匠痛快地借给了他。
李裁缝穿着钉鞋非常得意,为了尽量地使用这双鞋,他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冒着大雨在村子外面绕了三圈,而且还专拣泥泞的路走,到家后也不把钉鞋脱下来,甚至连睡觉的时候都要穿着它钻进被窝。结果到了第二天清晨的时候,他发现钉鞋已经被磨得锃亮,而自己的被子却被钉子划成了碎片。
在人际关系中,是无法做到绝对公平的,总是要有人承受不公平,要吃亏。假如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像故事里的裁缝一样,凡事都斤斤计较,吃不得一点小亏,那受损的最终还是自己。人生在世,千万别占小便宜,占小便宜者,最终会吃大亏。
曾经有一位高考状元,就因为贪图少数民族能够加20分,而修改了自己的民族,但最后却没有被心仪的大学录取。
在人际交往当中,有一些看似非常精明的人。他们总在算计着别人,自以为智慧高人一等,可以从别人那里占点便宜,揩点油。他们处处显得比别人“神机妙算”,只知道投机取巧,算计眼前的利益。这种人功利心太重,把功利当作人际关系的首要,其实他们的日子过得很缺乏乐趣。
凡事都从自身利益出发的人,遇上对自己有利的人和事,总是会不惜削尖脑袋往里钻,而对于不利的事情和人物,却又会像躲瘟疫一般躲得远远的。其实,这样的行为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表现,对自身往往是不利的。时间长了,它会让你的工作陷入僵局,事业陷入困境,你自己也将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太过斤斤计较,就容易“贪小便宜吃大亏”,最终导致“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王兵是一所名牌大学的学生,他学习非常刻苦,在校期间成绩也非常优秀,但是因为斤斤计较,喜欢贪小便宜,所以人际关系并不是很好。
大学毕业之后,他去了一家知名的外贸公司上班。在这家公司干了一年之后,由于平时表现勤恳,上司对他非常满意,年底考核之后,上司就向老板推荐,升他为小组主管。老板批复也同意了,但是在升职之前,要与他一起吃顿饭,考察考察。
吃饭的地点定在一家大酒店里。王兵非常高兴,打扮整齐,急匆匆赶到酒店,发现老板和自己的上司已经到了,于是忙和上司、老板一起就座。席间,老板问了市场拓展方面的问题,王兵都对答如流,老板一听就高兴了,又要了一瓶酒,三个人喝了起来。
这次宴席之后,王兵便胸有成竹地等待着公司发给他升职的消息,但是一等不来,二等也不来,到了最后,组长定下来了,但却不是他。他急了,忙找自己的上司了解情况。但上司却告诉他,升职的事已经没戏了。王兵听后傻眼了,忙问原因。
上司看了看他叹了一口气,说道:“还记得最后要的那瓶酒吗?”
王兵莫名其妙,说道:“记得,可我没喝多少啊!不至于失态了吧?”
上司说:“问题不在喝多少上,那瓶酒是精装酒,里面附送了一个礼品打火机,是不是你拿了?”
王兵点了点头:“那个打火机也不是什么精品,根本就不值钱,他一个大老板怎么会缺这种东西?所以我就拿了。”
“这就是问题啊!”上司说,“老板说你这个人能力还行,但贪小便宜的人,他是不敢用的,因为将来万一别人给你点儿小恩小惠,没有人保证你不会背叛公司。”
的确,区区一个打火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却会使人产生反感。逢便宜必沾,斤斤计较,爱贪小便宜的人是不受欢迎的。跟热情豪爽、开朗大方的人交往是一种享受,跟斤斤计较、见钱眼开的人交往是一种痛苦。爱斤斤计较、占小便宜的人也许并不都是坏人,但是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在如今这个分工细致、强调团队合作的的社会中,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我们在工作或是生活中,一定要以大局为重,不要为了个人的利益去斤斤计较。凡是上级交给你的工作,都要尽最大力量去完成,争取每一件事都做得漂漂亮亮。遇到一些非原则性的小事,尽管自己吃了点小亏,也不要去招惹上司,以免同他产生对立情绪。这样就会让他觉得,他欠了你的,然后在未来,他必然也会补偿于你。
“贪小便宜吃大亏”这一句名言古今传诵。好贪小便宜的人,看到的永远都是眼前的利益,他们没有长远的眼光,胸中没有恢宏的格局,只看到眼前的一棵树,而看不到不远处那一片原本可以属于自己的大森林。在人脉关系上,因为利益关系,这种人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孤立起来,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别做无谓的比较
有人说:“令人沮丧的往往并非事实,而是比较。”人活着为什么经常感受不到幸福呢,就是因为总喜欢与别人比较。结果越是比较,心理越不平衡,越不平衡,烦恼越多,我们也会因此变得不从容。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棵大树,那比较就是寄生在我们生命之树上的藤蔓,它紧紧地缠绕着大树,汲取着大树的养分,使大树不能自然生长。总是喜欢与别人比较,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状态,因为它会使你慢慢变成发牢骚专家。
杨杰今年三十五岁,是一家公司的会计,收入还不错。他有一个不算漂亮但很贤惠的妻子,还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有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收入稳定,孩子听话,房子是自己的,没有债务,还有点存款,所以一直都感觉很幸福。
但是在今年夏天参加了一个同学聚会之后,他的心态发生了改变。在那次聚会上,他见到了许多事业有成的同学,有许多身家已经上亿,算得上是一方富豪了。他那天是坐着公交车去酒店的,结果一下车,就看到了酒店门口停着一排名车,最次的都要三四十万。当时他身上穿了一件七百多块钱的衣服,这是他最贵的一件衣服,但是看到昔日的同学一条腰带七八千,一块手表都好几万时,他的心里大受打击。
就这样,一顿饭下来,杨杰的心理严重失衡,想想人家住的几百平方米的别墅,回到家里再看看自己几十平米的蜗居,心理的落差让他产生一种严重的不平衡感。想当年大家都在同一个教室里读书,为什么现在他们能住豪宅开名车,自己却要每天挤公交车上班?他越想越难过,终日都陷入痛苦之中,后来竟然患上了抑郁症。
人生最大的缺憾,莫过于和别人比较。相貌平平的人喜欢与漂亮的俊男靓女比,家境贫寒的人喜欢和家财万贯的财主比,普普通通的人喜欢与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比,这样又怎么能不苦恼呢?
礼仪大师金正昆教授曾说:“痛苦来自比较之中。”他说,与人交往有“五不问”:第一,不问年龄;第二,不问收入;第三,不问婚姻;第四,不问健康状态;第五,不问个人经历。如果你问了这些问题,要是别人比你好,你痛苦;要是你比别人要好,那别人就会痛苦。这又是何必呢?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生活之中的很多烦恼,其实都是比较之后的巨大心理落差所造成的。以自己的缺点去对比别人的优点,能不自惭形秽吗?自己吃饭都成问题了,还要去和开劳斯莱斯、法拉利的大款们比财富,那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李娜的闺蜜最近新买了一套房子,于是就请她上门做客。坐在朋友家宽敞的客厅里,李娜想想自己现在还在跟老公租房子住,不禁气馁。回到家之后,忍不住偷偷地将自己老公同人家老公比了又比,结果,真是越比越没劲,越想越郁闷,只能“恨铁不成钢”地数落了一通:“你看看人家,你再看看你!”但老公却只是咧着嘴傻笑。
过了一段时间,李娜又去这个朋友家里玩,结果,看到她的闺蜜正挽着袖子,趴在地板上打蜡,她老公则悠然自得地跷着二郎腿看电视,还不时盛气凌人地抬手指点说:“喏,这儿,还有那儿,没擦匀,重擦。”
李娜有些看不过去,但这是别人的家事,她也不好发作,只是打趣着说道:“你怎么不懂得怜香惜玉呀,这么粗笨的活叫你老婆一个人做?”
但没有想到,朋友的老公却不以为然地说道:“我出钱买了这房,难道还要叫我出力啊?”
李娜听了不禁愕然,心中也有些发寒。回到家中,她心想自己真是可笑,居然还羡慕人家的老公。自己一家三口虽然住得并不宽敞,却也其乐融融。自己平时比较懒,洗衣做饭之类的家务事基本上都是老公在做,但是老公却甘之如饴,全无半点怨言。现在想来,自己还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我们常常禁不住羡慕别人光鲜亮丽的外表,而对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怀。其实没有一个人是完整无缺的,所以没必要做无谓的比较。
曾有位著名企业家说:“我这辈子结交的所谓成功人士不知道有多少。他们或是有钱,或是有权,在别人的眼里,他们看上去实在都光鲜亮丽,但深究其里,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甚至苦不堪言。”
相传在古时候的非洲,铁是比较贵重的金属,所以非洲的富家太太们出门的时候都要戴着几十斤重的大铁环,以彰显她们的富贵。那种稀哩哗啦的铁环声掠过穷街陋巷时,都会引来远近穷女人们的啧啧赞叹,但是富太太们看着穷人们轻松自如,可以健步如飞,心理也是羡慕得不得了。她们都认为对方比自己更幸福。
其实,人们只看见月亮皎洁、明亮的光辉,却忘记了月亮背面也是有阴影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欠缺,所以,不要去做无谓的比较。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生,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比什么都重要。不要常去羡慕别人如何如何,好好盘点上天给你的恩典,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东西绝对比没有的要多出许多。
不要总是将别人的幸福和自己的缺失无限放大,并费尽心机地想要得到它,其实那只不过是你自己苦心构建出的一座空中楼阁。总是将这些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包袱背在身上,反而会忽略了身边的美好。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想活成别人。”看着别人有钱,看起来很潇洒,于是你也去追逐金钱,看到别人做了一件事显得非常成功,你就也想跟着做,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桓公年轻时与殷侯齐名,都是一时俊杰,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有一次桓公问殷侯:“你与我相比,如何?”但殷侯却回答说:“我与我周旋已久,所以宁愿做我自己。”台湾诗人蒋勋曾经问他的一位植物学家朋友:“如果含笑的香味和百合的一样会怎样?”那位朋友说:“那它就会被淘汰,因为它东施效颦,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在这个世界上活得精彩,就不要盲目地去模仿别人,和别人比较,只有做你自己,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活出精彩的轨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