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会无奈地发现我们的能力其实真的是很有限。许多事情我们明明知道眼下的时局,但是却无力做出改变。就像我们明明知道明天会下雨,却无法改变天气;明知道身患绝症的亲友将会离世,也无力挽救他。现实中,我们无力改变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有的时候与其耿耿于怀,倒不如放平心态,顺其自然。
一位美国作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孩子和几个同龄的小伙伴跑到一间荒废的老木屋的阁楼上玩耍,当他从阁楼上面往下跳的时候,左手食指上的戒指却在不经意间被栏杆上的一枚钉子钩住了,结果他的整根食指都被拉断了。
这个孩子当时痛得大叫,但是相比疼痛他更吓坏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可能再也好不了,从此之后便只有四个指头了。后来这个孩子成了一名出色的建筑师,在一次接受采访被问及那根断指时,他说道:“一开始我为它惶恐过,但是后来我就不再为它烦恼了。因为事实已经无法改变,再担心也不过是自寻烦恼。”
比尔·盖茨曾说,许多残酷的事实,我们是无法逃避、无所选择的,抗拒不但可能毁掉我们的生活,而且也许会使自己的精神崩溃。因此,人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对于那些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与其徒劳抗拒,不如将精力放在其他还可以做出改变、能够变得更好的事情上。乔治五世就曾在白金汉宫的宫殿墙上留下这样的话:“我不会为月亮的消失而哭泣,也不会为做过的事懊悔。”
西方有句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杯而哭泣。”事情已经无法改变,即便哭泣也不能挽回什么,所以,与其纠结于既成的事实,不如将精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正如我们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你也许不可能改变三分钟之前发生的事情,但你可以设法改变三分钟以前的事情所产生的后果。”
叔本华说过:“有接受的能力,才是人生旅途上最重要的事情。”对那些无法避免的事,我们要勇敢地去接受。
美国著名作家塔金顿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可以忍受一切变故,除了失明。我绝不能忍受失明。”
然而,在他60岁的时候,这个他无法忍受的事情却降临到了他的头上。他的一只眼睛几乎已经瞎了,另外一只眼睛看东西也变得模糊不清。他的医生告诉了他一个残酷的事实:他即将失明。
但是令大家感到意外的是,塔金顿并没有被这个残酷的厄运所击倒,他很快就调整好心态,接受了这个事实。失明对他来说也并非是多么的令人难以忍受,有时候,他甚至也会幽默地自嘲。眼里浮游的斑点阻挡了他的视力,当大斑点晃过他的视野时,他会说:“嗨!又是这个大家伙,不知道他今早要到哪儿去!”
在完全失明之后,塔金顿依旧保持着乐观,他说:“我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所以我可以面对任何状况。”
诗人惠特曼这样说:“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等挫折。”这不是逆来顺受,也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淡定从容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处事方式。
顺其自然,并不是让我们束手接受生命中所有的不幸,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机会,我们就应该努力奋斗。就像塔金顿,为了恢复视力,他在一年内得接受十二次以上的手术,而且只是采取局部麻醉。
所谓顺其自然,意思是当我们发现情势已不能挽回时,不要拒绝面对现实。拒绝面对只是逃避,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们要学会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只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
只有接受现实,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诚然,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改变事实,但若是细心准备,未必就不能挽回事实所造成的后果。就像我们虽然不能改变天在下雨的事实,却可以提前备好雨伞,或是为自己披上一件雨衣,这样我们同样可以不被雨水淋湿。
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俗话说,这山望着那山高,到了那山更糟糕。人心总是贪婪而不知满足,总是觉得未到手的东西比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要好,所以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去得到,结果得到之后却发现,似乎它还不如我们原先拥有的。
比如说小的时候,我们总是渴望着长大,认为长大了就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想玩到天黑就玩到天黑,想买什么吃就买什么吃,父母再也不会在我们面前指手画脚。然而长大后却发现,生活的压力是如此之大,人生的烦恼也越来越多。我们的身体虽然自由了,但是心却得不到自由,于是,就又羡慕起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了。
从前有一个药材商,家中养了一头专门磨药的驴。因为他的生意做得很大,每天都需要非常多的药材,所以这头驴每天都要做很多的活,但是它却没有因此而得到更多的食物,于是它的心中有些怨气。
这一天,掌管动物的天神来人间巡游,这头驴趁着这个机会,向天神诉苦道:“我的主人每天都让我做非常多的工作,这让我非常劳累,我希望可以从这些工作中解脱出来,请您给我换一个主人吧!”
天神警告它说:“你的主人已经很仁慈了。他虽然让你干了很多的活,但是给你准备舒适的窝和可口的草料,如果你发现下一个主人还不如这一个,你一定会后悔这样的请求的。”但这头驴坚持要离开这个地方,最后天神便将它卖给了一个砖瓦匠。
换了主人之后,这头驴发现它的负担更重了,而且砖瓦场上的工作要比磨药辛苦一百倍,于是它又去请求天神再为它更换一个主人。天神听了他的请求,叹了口气后告诉它,这是他最后一次答应它的请求了,然后将它卖给了一个制皮匠。
驴此时终于开始后悔自己的决定了,它悲哀地说道:“即使我被先前的任何一个主人饿死或者累死,也不愿意和现在这个主人在一起,因为他要的不是我的劳动,而是我的皮呀!”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好高骛远,总认为还有更好的在前面等待自己,而不肯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应当做的事。正如文中的那头驴一样,总以为换个主人,就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在等着自己,最后却反而害了自己。
人性的一个共同弱点就是常常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惦记着其他的,却往往忽略了自己所拥有的,只有失去了才想起来后悔。殊不知,最珍贵的东西,永远是你握在手里的,放在心上的。总是期待那些未到手的,而不珍惜自己手中所有的,这样又怎么可能获得幸福呢?
在一个学术研讨会上,一位年轻的记者问霍金:“史蒂芬先生,疾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但霍金的脸上却依然平静,他用自己独特的金属质的声音说道:“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人是喜欢做梦的动物,我们总是会为自己虚构一些浪漫的情节,然后费尽心思地去追求,却不知道最美丽的风景就在眼前,自己拥有的才是最好的。
有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曾与一位姑娘相恋。那个姑娘美丽、开朗,虽然皮肤黑了点,但却是颗人见人爱的“黑珍珠”。后来这位姑娘远嫁他方,而这个人也早已娶妻生子。可是他总觉得妻子这也不顺眼,那也不顺心,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都让他不满意,与自己心中的“黑珍珠”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后来,他的妻子也对他失望了,索性就放开他,让他去寻找自己的梦中情人。他如遇大赦般地去了。他在自己的脑海里设计了种种重逢的浪漫情景,坐了几天的火车,终于到了目的地。于是,他满怀憧憬地敲开了“黑珍珠”的家门。
然而,开门的竟然是一个腰围粗大的黑胖女人。一见面女人就认出了他,兴趣盎然地对他大讲泡酸菜的经验,因为当时她正在泡酸菜,屋子里满是酸菜的酸腐味。他呆住了,这就是令他魂牵梦萦的、朝思暮想的“黑珍珠”!
这个人见到自己往日的梦中情人之后,这才豁然惊醒,原来自己一直都陶醉在自我想象的幻境里不可自拔。现实中有许多人也像这个人一样,一生都在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到头来才发现自己所拥有的便是最好的,而自己却从来无视它的存在!
也许我们所拥有的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有时甚至是最微不足道的,但却是我们最珍贵的,最值得我们珍惜的。因为只有珍惜现在的拥有,你才能拥有希望和快乐,也才会拥有豁达、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怀疑自己生病,就会真的生病
大多数人对自身的健康都十分关心,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有的时候,若是担心得过了,反而不美。
许多人因为太过担心自己的健康,所以对疾病就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看到别人得了什么大病,总是不经意地往自己身上联想,从而终日紧张焦虑、多愁善感、忧心忡忡,甚至万念俱灰,连坐着等死的心都有了。
李恪今年35岁,但已经拥有一家资产逾千万的公司,也算得上是一个成功人士了。这一天,他在驾车过程中突然感到心口发紧,便赶紧停下来休息。正巧前几天,他的一个同学因为急性心脏病而去世。想到去世的同学,李恪的心中惶恐起来。
后来,这种心口发紧的感觉冷不丁就会冒出来。李恪觉得自己的心脏肯定是出了大问题,于是他赶紧跑到医院去做检查,什么透视、脑电图、心电图、超声波、纤维胃镜……能做的检查都做遍了,却什么异常都没查出来。
但李恪还是不放心,又去省城的大医院检查了一遍,结果却还是一样。虽然医院的检查报告都说他没病,但李恪还是总感觉心慌、失眠、精神烦躁。结果最后,他因为过度焦虑而引发了应激性心脏病而病倒了。
这种总是怀疑自己有病的心理,在医学上称为“疑病症”,是一种精神类病症。这是由于我们的焦虑和惶恐所引起的。总觉得自己有病的人,不但会大量地消耗我们自身的精力,同时这么个神经兮兮、一惊一乍的人也会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有一些人以往就体弱多病,他们对自己健康的信心相对较弱,总觉得自己会比别人更容易染上疾病,因此每当身体不适的时候,就会比别人有更多的忧虑。还有一部分人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导致心情特别郁闷,这样的人也会特别关注负面信息,对自己的健康产生怀疑。
有人说,人的精神世界就像是一个小宇宙,当中蕴含的力量是相当巨大的,甚至可以冲破我们自身的极限。曾经有一个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甚至抬起了一辆小汽车。我们还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故事,说是某某身患绝症的病人,凭着自己的意志,最后竟然奇迹般地战胜了病魔,获得了新生。这便是人精神的积极力量,当然除了这种积极的力量,精神也会存在消极的力量。
许多人看到周围的亲属或是同龄人生病、死亡后,就会对自己产生一些暗示,于是精神的力量就体现出来了。它让自己也进入到这种“角色”当中,进而出现了类似疾病的躯体症状。
曾经有一个人在无意间将自己反锁在了冷藏室里,顿时间他的心中惶恐起来。他使劲地敲门,但是外面却没有人给他开门。他心中绝望地想到:“完了,这次真的是要冻死了!”他越想就越怕,越怕就越冷。
到了第三天,有人打开冷藏柜的时候,发现他整个人缩成一团,脸色发青,嘴唇发紫,竟然早就死去多时了,而且死状竟然和冻死之人极其相似。然而,冷藏室的管理人员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个冷藏柜并没有打开冷气啊,这个人是怎么“冻死”的呢?
这便是自我暗示的结果,就因为这个人总是想着“我要冻死了”,一遍一遍地暗示自己,结果导致了死亡。
很多时候,我们生病不是因为外部的原因,而是因为自我的暗示。自我的心理暗示干扰了我们的生理机能,从而产生了病症。
要想避免自我怀疑,首先我们要的就是一个乐观豁达的心态。总是怀疑自己有病的人,往往具有固执、多疑、敏感、谨慎等性格特点,遇事总是过多地考虑悲观或不幸的一面,缺乏自信,所以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豁达、乐观的情绪,不疑病,不恐病,平时和亲友多交流,释放内心的压力。
强扭的瓜不甜——爱要争取但不要太强求
爱情应该是建立在两个人相互喜欢的基础上。任何一方的付出,或是任何一方的拒绝都不能够产生爱情,自然也就不能够品尝到爱情的甜蜜滋味,要是强行去尝试的话,结果只能是苦涩和辛辣。
正如俗话所说,“强扭的瓜不甜”,男女双方假如其中的一个不喜欢对方,没有爱的感觉,即使另外一个再怎样深爱着对方,也是不会有好结果的。爱这东西,也可以去努力争取,但绝不可强求,否则只会带来更大的痛苦。
张辉一年前和自己的女友李慧提出了分手,因为他觉得对方的条件和自己相差太远了。在分手之后,他又相继交往了几个女孩,但却总是觉得还是李慧更好一些。他心中渐渐觉得,可能李慧才是自己真正爱着的那个人,于是他便去找李慧,提出了复合的想法。
但是李慧却拒绝了他。李慧曾经因为他提出分手而伤心欲绝,然而也因为那一次分手,让她感觉到张辉不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双方做朋友可以,但是她拒绝复合。
张辉自然不甘心,于是就时常来骚扰她,隔三差五还送些小礼物,简直比恋爱的时候还要勤快。久而久之,李慧就有些厌烦了。有一次,她当众将张辉送来的一束鲜花扔进了垃圾桶。
这一来,原本耐心快要耗尽的张辉被彻底激怒了,他对李慧的爱意变成了满腔的怨恨,终于在遭到了李慧的再一次拒绝之后,竟然举刀挥向了李慧。
李慧被当场刺成重伤,而张辉则因涉嫌故意杀人被公安机关逮捕。
因爱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这些都是愚痴的行为,因为真正的爱情需要双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缘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
现在,各大新闻媒体以及一些知名网站上都相继报道过全国各地出现的情感纠纷案。有的是因感情不和,一方寻短见的;有的是因第三者插足而报复杀人的;有的是因父母干涉而双双走向不归路的。诸如此类的情况,数不胜数。
有人说,爱情应该是自由的,但是,如果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别人,要求别人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去接受的话,那就是不可原谅的了。每个人都有爱的权利,可以去爱别人,但是却不能够要求别人也要像你爱他(她)那样来爱你。如果这样,这种爱就是给别人加上了包袱,施加了压力,那么,试想一下,这样的爱还会有什么快乐、幸福可言吗?
其实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爱情应该是双向的,如果对方不爱你,就不要苦苦追求不舍,而应该知趣地离开。可是,有些人偏偏就是死心眼,非卿不娶,非君不嫁,不但为对方带来了困扰,也让自己陷入了困境。
杨帆是个个性阳光的大男孩,他相貌俊朗而且成绩优异,对于各种社团活动也一直踊跃参加,但却一直没有找到女朋友。朋友们都挺为他着急的,就跟他说,你这么优秀,怎么还不早点找个女朋友?但他却回答说,我一定要找一个让我一见钟情的女孩。朋友们都笑说,哪来那么多的一见钟情?但是杨帆却始终坚持己见,于是就一直单身。
到了大四的时候,终于在一次社团活动中,他遇到了一个女孩。那个女孩长得很漂亮,而且很有气质,性格很开朗,看问题也很有主见。杨帆一眼就喜欢上了,他向女孩要来了联系方式,然后就开始了猛烈的追求,但是女孩却拒绝了他。杨帆不死心,每周都在女孩的宿舍楼下等女孩,而且经常拿着花约她看电影,但是女孩都不为所动。
慢慢地,杨帆心灰意冷了,他的成绩不断退步,社团活动也很少参加了,而且还学会了抽烟和酗酒。
爱情里面有许多强求而不得的情况,强求的结果并不美好,执念往往带来的是痛苦而不是幸福,就好像赌输的人一样,心中不服气,总是想翻本,钱输光了就想办法再借,也因而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爱情不是物质,可以随便占有,爱情更不是停车场,可以随进随出,感情是脆弱的,一旦破坏,就很难复原。如果明知一份感情祈求不得,就应该勇敢地放手,洒脱地与这份感情说再见,说不定,那种放弃是最好的解脱,也会是下一份感情到来的良好开端。
患得患失是人生之大忌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意思是说一个鄙夫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这种鄙夫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他们在没有得到的时候害怕得不到,得到了又害怕失去,面对得失,斤斤计较,吃不香,睡不着,内心时刻受着煎熬。
一个富豪每天开车路过公园的时候,总是看到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死死地盯着对面的旅馆。富豪为此感到很奇怪,于是有一天,他走到那个乞丐面前问道:“请原谅,我真的不明白你为什么每天上午都盯着我住的旅馆看?”
乞丐答道:“我没钱,没家,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只得睡在这长凳上。不过,每天晚上我都梦到住进了那所旅馆。”
富豪听了笑了笑,对他说:“今晚你一定能如愿以偿,我将为你在旅馆租一间最好的房间,并付一个月房费。”乞丐听了高兴极了。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富豪突然又想起了那个乞丐,于是就来到了那家旅馆,想听一下他是否对此感到满意。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个乞丐早就已经搬出旅馆了。
富豪在公园的长椅上再次看到了这个乞丐。他感到非常不解,就问乞丐:“你不是做梦都想住进那个旅馆吗,现在你的梦想实现了,为什么又要搬出来呢?”
乞丐回答道:“以前我睡在凳子上,我就梦见我睡在那所豪华的旅馆里,那种感觉真是太棒了;可一旦我真的住进旅馆里,却怎么也睡不着了,因为我一闭上眼睛,就会梦见自己又睡在了公园的长椅上,这种梦真是太可怕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活在世上,无论贫富贵贱,都不免要和名利打交道,但一个人若对名利得失太过斤斤计较,总是在欲望与失望之间摇晃,那就永远都没有真正满足、真正幸福的一天。
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是犹犹豫豫,做了怕出错,不做又怕错失机会,总是要经过反复考虑才敢行动,但是做完之后却还是免不了提心吊胆,整日将自己笼罩在患得患失的阴影之中。
前秦氐族人苻朗所撰的《苻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夏王太康时,东夷族的首领名叫后羿(并非尧帝时射日之后羿),是一位百步穿杨的神射手。夏王听闻后,非常欣赏他的本领,于是便派人招他入宫来给自己表演。
夏王带他到御花园里找了个开阔地带,叫人拿来了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的兽皮箭靶,用手指着说:“今天请先生来,是想请你展示一下精湛的本领,这个箭靶就是你的目标。为了使这次表演不至于因为没有竞争而沉闷乏味,我来给你定个赏罚规则:如果射中了的话,我就赏赐给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减你一千户的封地。现在请先生开始吧。
后羿听后顿时脸色不定,呼吸紧张局促,而后乃引弓射箭,没想到竟然没有射中。如此,后羿变得更加急躁了,他再次弯弓搭箭,结果却射得更偏。
夏王对大臣傅弥仁说:“这个后羿,射箭是百发百中的,但对他赏罚,反而就不中靶心了,这是何故呢?”傅弥仁说:“就像后羿,高兴和恐惧成为了他的灾难,万两黄金成为了他的祸患。人们若能抛弃他们的高兴和恐惧,舍去他们的万两黄金,那么普天之下的人们都不会比后羿的本领差了。”
有人说:“患得患失是人生的精神枷锁,是附在人身上的阴影。”后羿因为患得患失,所以没有得到他应该得到的,反而失去了他不该失去的东西!我们若想要得到辉煌的人生,就必须要打碎精神枷锁,丢掉思想包袱,走出患得患失的阴影。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走出患得患失的阴影,首先要做的便是要看淡名利得失,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一切。要知道每一种生活都有它的得与失,正所谓“醒着有得有失,睡下有失有得”,世间之事本无常,得之无须惊喜,好好珍惜便是了,失去也不必感觉无所适从。
月亮即使有缺,也依然皎洁;人生即使有憾,也依然美丽。得失从容,顺其自然才是智者之慧,患得患失不仅折磨自己的心智,更会使自己一事无成,苦恼不堪。
放弃,有时就是最好的选择
人生有取有舍,有得也有失,不理智地抓着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有时真的会活得很累,所以人生想要快乐无拘束,就必须要懂得放弃。放弃不是一种盲目的逃避,而是一种理性与睿智,也是一种豁达与清醒。并不是所有的道路都是畅通无阻的,如果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努力可能不会有所收获的时候,那就应该理智地选择放弃。
有两条河流从源头出发,相约流向大海。它们穿过丛林,越过山涧,最后进入了沙漠之中。这个沙漠广阔无垠,没有尽头,两条河流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穿过它。它们一筹莫展,于是便讨论着接下来该怎么办。
其中一条河坚定地说:“我一定要穿过去,然后找到大海。”
另一条河则说:“不如停下来等一等。如果前进,我们走不出沙漠可能就干涸了。”
结果一条河执着地前进,最后它干涸在了沙漠里,而另一条河流则停了下来,多年之后,这里成为了一片绿洲。
世事无常,并不是每一次的坚持都是正确的,也不是每一次的放弃都是错的。有些时候一次明智的放弃,反而会让我们得到另一种收获。有人放弃了一棵树,却得到了一片森林;有人放弃了一滴水,结果却换来了整片海洋。
聪明的人,并不一味地执着坚持,在必要的时候,他们宁肯放弃,宁肯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以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放弃不是一种无奈,也不是一种无为,其实理智与正确的放弃,是一种成熟,更是一种智慧。
人们常说“舍得、舍得”,说的就是一种取舍。该“舍”什么,该“得”什么,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智慧。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有时,你不放弃那个看起来价值最大的,你就不可能选择那个最有可能实现的。
放弃与坚持,是每个人面对人生问题的一种态度。的确,在面对选择时,勇往直前的坚持需要莫大的勇气,但有的时候,放弃更加需要勇气和智慧。
亚伦·拉斯顿是一名爱好登山探险的美国青年。2003年4月26日,他独自一人来到了位于犹他州东南部的蓝约翰峡谷。这里风景迷人,但是人迹罕至。他在攀过一道三英尺宽的狭缝时,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了他的去路。拉斯顿试图将这块巨石推开,但巨石却滑了下来,将他的整个右臂压在了旁边的石壁上。拉斯顿忍着剧痛想推开石头,但是却没有丝毫用处,无奈之下,他只好保存精力等待救援。
然而一直过了四天,始终没有经过的路人,而拉斯顿也已经耗尽了自己的食物与水。当第五天早晨,他从浑身无力的状态下醒过来的时候,他终于明白,他坚持不了多久了。此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两个选择,第一个就是继续在这里等待着可能永远都不会出现的救援,另外一个就是放弃自己的右臂。
拉斯顿最终选择了后者,他用随身携带的一把折叠刀割断了自己的右臂。他先是折断了前臂的桡骨,几分钟后又折断了尺骨。由于大量的失血,再加上剧烈的疼痛,拉斯顿在断臂的过程中数次都险些昏死过去,但最后他还是凭着求生的信念给自己做了简单的处理。
放弃了右臂的拉斯顿,最终活了下来。他沿着峡谷跌跌撞撞地走了几公里之后,遇到了两名外来的游客。这两名游客帮他报了警。不久,一架救援直升机赶到,将拉斯顿送到了最近的医院。
人有的时候,要学会放弃,就像是大树要想生长得更加旺盛,就要剪去自己多余的枝丫,花朵若是想要结出果实,就要放弃娇美的容颜。放弃是面对生活的真实,承认挫折,明智地绕过暗礁,避凶趋吉,让自己理性地抵达阳光的彼岸。
只有懂得放弃,才能有机会做出明智的选择。只有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才能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敢于放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也是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追求。它将有助于我们在前行的路上成为更大的赢家。
当你没鞋穿时,想想别人甚至没有脚
很多人总是在抱怨命运的不公,觉得上天对自己过于吝啬,然而,当他暮然回首的时候,却会发现,他拥有的其实并不少,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他一个都不缺,他缺少的只是一颗豁达的心。当你不抱怨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其实已经很幸福。
契诃夫曾说:“若是你的手扎了一根刺,那你应该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这是一种何其豁达的人生态度!我们都应当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因为活着一天,那就是福气。当你哭着喊着说自己没有鞋子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有许多人甚至连穿鞋的脚都没有;当你在感叹这个世界太无聊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有些人一直都没有见过这个世界;当你为父母的啰唆唠叨而厌烦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许多人早已失去了父母的疼爱,只能独自一人,孤单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有一个名叫约翰·库缇斯的澳大利亚人,他先天骶骨发育不全,出生时双腿像青蛙般细小,连医生都被他刚出生时的样子吓住了。医生给了约翰的父亲一个残酷的建议:“抱歉,你需要举行一个葬礼。”医生断言,这个孩子活不过一周。然而,约翰却活了下来,他活过了一周,活过了一个月,活过了一年,现在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而且依然坚强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不难想象,天生的残疾注定了约翰要经受比别人多得多的磨难。10岁那年,约翰上学了,可他却被同学们当成了“怪物”,受尽嘲弄和虐待。他的同学经常把他推倒,就是想看他倒在地上爬不起来的狼狈样子。他曾被人像玩偶一样吊在转动的风扇下无法解脱;他的同学曾偷偷地在他的椅子周围撒满图钉,让他的双手扎进了11枚钉子;17岁那年,几个同学用刀片将他那两条没有知觉的腿割得血肉模糊,结果导致伤口感染,被迫切除了下半身。
虽然历经磨难,但约翰却还是乐观地活着。约翰用略带幽默的语气说:“我不得不如此,否则我无法生存下来。我必须学会对别人置之不理,听他们的嘲笑,转过脸去,然后走开。我学会了坚强,但不冷酷。”
约翰曾说:“如果你觉得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当我们看到比我们更不幸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呢?”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提到了一个名为肯尼的朋友。肯尼是一个脑瘫患者,不能说话,手和脚都不能行动,只能永远坐轮椅,靠下巴控制轮椅的方向来“行走”。约翰说:“你是否曾抱怨过门外的雨?但是,我的朋友肯尼,他生命中最大的梦想却只是在雨中散一次步,让雨水自由自在地落到脸上。”相比肯尼,约翰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十全十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看你怎么样去面对了。与其羡慕他人,不如完善自己。只要正视现实,不放弃努力,不完美的人生也一样会活得精彩,一样会演绎出完美的生命乐章。
曾经有一个少年酷爱音乐,但是在一次意外中,他不幸失去了双手,可是他凭借着毅力,靠着自己的一双脚,最后成为一个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他其实和约翰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从来都没有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而是靠着乐观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去创造自己的未来。他们用自己残缺的身体,诠释了一个美妙的人生。
一个年轻人常抱怨自己贫穷。有一天,他鼓足勇气来到一个富翁的家中,向他请教致富的秘诀。
富翁看了看年轻人说:“致富其实很简单,你只要把你的一双眼睛给我,我就可以给你一袋黄金。”
年轻人听了大惊,忙大声拒绝道:“不,我不能失去眼睛!”
富翁又说:“好,那么我要你的一双手吧!把你的双手给我,我就给你一箱珠宝。”
年轻人尖叫着再次拒绝:“我的双手也不能失去!”
富翁再次说道:“那给我你的双脚怎么样?只要你把双脚给我,我就可以给你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年轻人非常气愤,怒声道:“够了,我是不会拿双脚和你做交换的。”
富翁看了看发怒的年轻人,笑了笑说道:“你看,我用一袋黄金换你的双眼,你不愿意;我用一箱珠宝换你的双手,你也不愿意;我用你想要的所有东西换你的一双脚,你同样不愿意。这说明在你的心里,双眼比黄金重要,双手比珠宝重要,甚至现在你想要得到的一切都比不上你的一双脚。你觉得,你真的贫穷吗?”
青年听了,如梦方醒。他谢过富翁,昂首阔步地走了出去,俨然自己也成为了一位富翁,因为他已经知道自己拥有了多么丰厚的财富。
拥有一双眼睛,你可以用来学习;拥有一双手,你可以用来劳动,创造财富;拥有一双腿,你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自由地行走。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像那个年轻人一样,总是抱怨命运不公,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其实,生活的富有就是用自己拥有的东西创造价值。
说起来,我们都不贫穷,不要总是抱怨上天给你的太少。也许你没能拥有让自己满意的鞋子,但是有的人却连脚都没有。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想要更多就要靠自己去创造。只要怀着坚定的信念,每个人都能创造出人生最美丽的风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