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较“真”的智慧:写给年轻人的社会心理学-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吃亏、退让、妥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吃点亏没坏处,但也别什么亏都吃

    “吃亏是福”是郑板桥流传下来的一句至理名言。它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智慧,即便是经过数百年的时代锤炼,到了今天这样一个浮躁喧嚣的社会,也依然还有许多人将其奉为圭臬,成为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

    有一只猴子死了之后到了地府,看到阎王爷正在审判、分派小鬼们去投胎。张三去了东村投胎做人,李四去了西村投胎做人……

    这只猴子已经厌烦再做猴子了,它也想做人,于是就对阎王爷恳求道:“阎王爷呀阎王爷,我已经不想再做猴子了,求求您大发慈悲,让我也投胎做人吧!”

    阎王爷说:“猴子啊,不是不让你做人,人的身上没有长长的毛,你全身上下毛茸茸的,怎么到人间做人呢?”

    猴子说:“把我身上的毛拔光不就可以了吗?”

    阎王爷最后还是拗不过猴子,只好答应为他拔毛。可是才刚掉了一根,猴子就痛得吱吱叫,一溜烟就逃走了。

    阎王爷叹了口气说道:“连一毛也舍不得拔,怎有资格做人?”

    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吃点亏,让别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越是不肯吃亏的人,越有可能吃亏,不但吃亏,而且往往还会多吃亏,吃大亏。唯有不计较吃亏的人,才会真正有福。

    曾经有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讲述自己的成功心得的时候说:“我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什么背景,就是我肯吃亏。在每次与合作者分利的时候,我都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

    正因为这样,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给他介绍一些朋友,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都成了他的客户。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所有人的小头集中起来,就成了大头,所以他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从某种意义上说,乐于吃亏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自律和大度,是一种人格上的升华。在物质利益上宽宏大量,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抬举他人,如此这般,以吃亏为荣为乐,必然能够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抬举。

    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吃亏是触犯了原则的,那不管你再有多少理由,终究不会站稳脚步。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原则都失去了,那他还能用什么来衡量一件事的对与错。

    梅溪是一家副食品生产公司的财务人员。近来一段时间,公司的经济效益不好,员工的奖金都大幅度地缩水,公司账面上出现了很大的亏损。

    有一天,公司的财务主管告诉梅溪,希望他将公司的财务重新整理一下,把账面弄得好看一些。梅溪知道这话里的意思,就是让他做假账。他从公司里的一个资格很老的同事那里得知,公司最近想要争取一笔银行的贷款。他明白让他做假账就是为了应付银行的审查。但是,这种事情一旦出现纰漏,自己肯定是要担责任的,主管把事情推给他,显然也是不想担这个责任。

    虽然说吃亏是福,但这可是违背原则和法律的事情,要是答应的话,出了事情,显然是要出来顶包的,但要是拒绝,肯定会被主管记恨,以后很难在公司立足。梅溪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我们常说,吃亏是福,但前提是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少说多做是一种福,但如果违背了原则一定不能做,因为性质变了。吃亏必须要以坚持原则为底线,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依然应该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

    就比如说在旧社会,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面对强大恶势力的欺凌,无力抗争,无处讲理,只能将满腔的愤怒咽进肚子里去,难道这个时候,我们要用“吃亏是福”来说服自己吗?当然不能。

    社会是个万花筒,当中包罗万象,纷乱繁杂,其中有光鲜亮丽,也有丑态恶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既然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免不了要面对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这时如果对任何事情,不加分辨区别,只是一味地坚持“吃亏就是福”的古训,就显得有些迂腐了。

    亏吃在明处,便宜占在暗处

    人们总说:“吃小亏占大便宜。”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让自己吃点小亏是一个很好的交际方式。当然,吃亏也是需要技巧的。会吃亏的人,亏吃在明处,便宜占在暗处,让你被占了便宜还感激不尽,而不会吃亏的人,往往把亏吃在暗处,结果就只能吃“哑巴亏”了。

    凯恩是一家服装贸易公司的销售代表。有一次,他接到了一个客户的订单预约。该客户是加州一家大型商场的采购部负责人。为了做成这笔订单,凯恩向对方给出了一个比较低廉的报价,但是客户对于这个价格却依然不满意。

    在双方多次洽谈无果之后,为了能够留住这个客户,凯恩决定牺牲自己的提成,以满足客户的降价要求。他心想:如果客户看到价格降下来,一定会明白是自己个人让利,一定会感激自己的。

    然而,客户却想错了,他觉得凯恩既然能降价,那就一定是还有利润空间。他不知道凯恩为此牺牲了自己的利益,还以为他一开始死死咬住那个价格不放,是为了欺骗自己不懂行市,以牟取暴利,因此心里就开始觉得凯恩是个狡猾的人,同时也对自己的砍价能力沾沾自喜,于是便想再把价格往下压压。结果,这一笔交易还是没有做成。

    在为人处世中,有的人为了息事宁人,往往把亏吃在暗处,结果吃了也是白吃,别人不知道或者不领情。所以亏要吃在明处,至少要让对方意识到,你这个亏是为他吃的,你吃亏是为了帮助他。这样一来,你就成了施惠者,而对方则变成了受惠者,看上去是你吃了亏,对方受了益,然而,对方却欠下了你一个人情,让你在友谊的天平上,加上了一个筹码,这是比金钱、比财富更值得珍视的东西。

    西汉时,陈嚣与纪伯是邻居。有一天夜晚,纪伯偷偷地将两家院落之间的篱笆向陈家移了一点,以便让自己的院子更宽敞一点,结果却被陈嚣看到了。等纪伯走后,陈嚣将篱笆又往自己这边移了一丈,使纪伯的院子更宽敞了。纪伯发现后,很是愧疚,不但还了侵占陈家的地方,还将篱笆往自己这边移了一丈。

    陈嚣的主动吃亏,让纪伯感到相当内疚,这就欠下了陈嚣的一个人情,而且陈嚣的吃亏行为也是非常智慧的,若是只退了一点,纪伯也许就发现不了,那他的亏就是白吃了,他直接就退了一丈,这样就是明摆着告诉纪伯:我是在为了你吃亏。

    明明白白地吃亏,就是要让对方知道你是主动地吃亏,认同你的吃亏,感谢你的吃亏,这样别人才会从内心深处对你充满感激。

    有一次,成龙到加拿大拍戏,结果在拍戏过程中,不慎将左脚崴伤。助手连忙将他送到附近的一家医院治疗,到了医院后,却发现有很多病人在排队挂号。助手拿出电话,想找人帮忙,却被成龙阻止了。

    排了很久的队之后,终于轮到了成龙,可这时却有一名男子突然插队到了他的前面。助手和其他看病的人都很生气。该男子很快挂完号,对周围的怒气视而不见,扬长而去。

    成龙挂完号后,就在助手的搀扶下到了医生办公室外,正巧刚才插队的男子竟然也在旁边。这时候,只听见里面的医生喊道:“下一位!”助手要搀扶着成龙进去,但成龙却转身对插队的男子说:“你先请!”周围的人都觉得非常惊讶,那个男子也有点不好意思了,站在那儿,有点手足无措。

    这时候,一位中年男子快步走了过来,对成龙说:“我是这家医院的院长约翰逊,您就是成龙吧?”原来是医生在挂号单上看到了成龙的名字,然后立马就通知了院长,因为成龙不仅仅是一位影星,同时还是这家医院的捐建者。

    一位护士将刚才的情况小声地告诉了约翰逊。他听了很是惊讶,于是就问成龙:“我不明白,对于有人不遵守规矩,您为何不但不阻止,反而还主动吃亏呢?”

    成龙笑着说:“是的,我是吃亏了,但我第一次吃的是暗亏,而这次吃的是明亏。我想这位先生第一次觉得不欠我什么,但这次应该会觉得欠我了吧!”

    “吃小亏占大便宜”本身就是一种利益交换。没有人喜欢白白吃亏与白白受损,之所以吃亏,是希望用它来换取“大便宜”。所以,用眼前利益的损失去换取长远的利益,这才是吃亏的真正含义,若不然,就是“哑巴吃黄连”,光吃哑巴亏了。

    老实不能任人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就像是把一堆球,放在一个篮子里进行相互碰撞磨合。球质不能太硬,太硬了就会伤人伤己,但也不能太软,否则就会被别人压扁,丧失基本的生存空间。老实人就属于那种皮质太软的人,与人交往只是一味地退缩、隐忍,总是觉得要以“和”为贵,以“忍”为上,结果往往守不住自己的底线。

    美国曾经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议员去一家餐馆进餐,结果遇到了匪徒抢劫。匪徒拿着刀子对着餐厅的老板,抢走了柜台里的数千美元。

    劫匪离开之后,这位议员就建议老板立刻报警,结果老板却苦笑着说:“报警是没有用的,警察至少要等半个小时才能过来,那时候匪徒早已经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

    但这位议员却不信,按照美国警察一般的出警速度,案发三五分钟即可赶到现场。为了证实老板的话是否可信,议员按响了报警号码。

    不想果然如老板所言,等了半个小时才来了两个警察,若无其事地做了一个笔录就离开了。议员非常气愤,大骂警察混账渎职,还扬言要去投诉他们,但老板却只是在一旁唉声叹气。

    这时旁边的一位顾客拉了一下他说:“其实这件事也不能全怪警察,要是在别的街区发生抢劫案,他们还是能在三五分钟之内赶到现场的。”

    议员听了这话非常不解,就问为什么。这位顾客解释道:“在以前的时候,这个街区的商铺遭到抢劫,警察也都是在三五分钟内就赶到现场,而且当场就把劫匪给抓住。可受害人害怕报复,居然不敢站出来指证劫匪,警察只好把抓到手的匪徒当场放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几次之后,警察们对于来自这条街区的报警就没有热忱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今天这副现状。”

    老实人一般胆小怕事,安分守己,对人对事谨小慎微,从不会随便得罪别人,即使别人得罪了自己,也不敢声张,做什么事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有正当的利益不敢维护,只知道一味地躲避退让,使自己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更助长了不良用心者得寸进尺、肆无忌惮的嚣张气焰。而老实人本人呢,既在利益上受损又在心情上受折磨,可谓是饱受身心的双重磨难。

    现在若是我们说一个人不老实,那无异于骂人是个大坏蛋了。“不老实”这个词可以说是个完完全全的贬义词,几乎可以和“奸猾狡诈”等同起来。而与之相反的“老实”一词,在当今社会却也很少有褒义的意思。

    俗话说,老实人吃亏,老实人无用。说一个人太老实,那也就等于是在骂他是个大笨蛋,因为事都是你忙的,可最后好处全都是人家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老实人就是傻瓜,虽然一片好心,结果还是自己吃了亏。”

    这年头,没有人想当“坏蛋”,同样也没有人会想要当“笨蛋”的,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之中,既不能不老实,也不能太过老实。

    有人说,公司就是个小社会,每个职场人士都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如何在这个小社会里过得舒服。可是,我们身边常常会有这样的人,他们脾气好,为人和善,很乐于帮助别人,但也正因为脾气好,非但没有得到同事们的爱戴,反而成了大家的出气筒。

    李晓是公司后勤部门的员工,她的相貌不出众,能力也不突出,但是脾气很好。她的工作不算很重要,但是很繁杂,而她每天总是一个人默默清扫完办公室之后,才离开公司。同事之间,平常有什么杂事也都是让她去跑腿。然而,她在公司的人缘却并不好,同事每天使唤她做这做那,对她不但没有丝毫的感激,反而把这当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有一次,一个同事让她帮忙做一个计划表,结果引用的数据出现了一点小错误。她原本只是帮忙的,结果却招来了同事的一顿训斥,而其他同事都冷眼旁观,有些甚至还在一旁冷嘲热讽,煽风点火。这让她心里非常难受。

    古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句话在职场中可谓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都说职场如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一个人如果太老实,那换来的不但不是别人的善意,反而会让他们得寸进尺。你退一步,他进两步;你退一尺,他进一丈。所以,老实人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能任人欺凌,不能任人践踏自己的自尊,更不能让人利用自己的善良,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学会反击,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适当的时候应学会反击

    古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要学会暂时隐忍,但这绝对不是叫你总是忍。人活着是要有骨气的,一味地忍让、吃亏未必是好事,因为首先失去了做人应有的个性。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惯于得寸进尺,我们若是一再忍让,他们不但不会心存感激,反而会步步紧逼,死死咬住我们不放。对于这种人,一味忍让反而会助长其嚣张气焰,还不如挺身而出,奋力反抗效果更好。该出手时就出手,给对方点厉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1955年,在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市,一位名为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因为拒绝给一位白人男子让座而被捕,由此在美国引发了声势浩大的黑人民权运动。

    在当时的美国,有些地区甚至还在法律上做出黑人要给白人让座的规定,而且公交车的前半部为白人座,黑人只能坐在后半部。黑人必须在前门交钱,然后从后门上车。有时候,有的司机不等黑人上车就会把车开走。

    帕克斯的被捕引发了黑人大规模的非暴力抵制运动,她的支持者还联合起来拒绝乘坐公交车长达381天,以此来争取平等的公民权利。最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该州的种族隔离制度违背宪法,争得了权利和尊严的黑人这才开始重新乘坐公交车。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当年帕克斯和站在她身后的众多美国黑人面对这种不公正的制度只是一味忍让的话,说不定至今黑人还要为白人让座。

    忍让必须有个度,如果有人无意中冒犯了你,为了体现你的大度,当然应该忍让。但如果他是有心为之,而且伤害你很深,甚至对你的尊严构成威胁,你当然不能再忍。对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忍让,对什么样的人和行为,我们不可以忍让,这点我们应该要分清楚。

    张迪是一家公司市场部的员工。几天前,公司发生人事变动,张迪的上司被调走了,公司又给市场部空降了一位新的主管。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张迪是前任经理招进来的人,自然就非常不受新主管的待见。新主管刚上任还没有几天,就调张迪去做没人愿做的苦活,这下可把张迪折磨得够呛。他实在不能忍受,就想辞职走人,但又转念一想,自己找到这份工作着实不易,如果现在卷铺盖走人,自己心中舍不得不说,也正中了现任上司的下怀。

    于是他就咬了咬牙,准备坚持下来,但是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再忍受了,如果再忍下去,对方恐怕只会认为自己软弱可欺,那自己就没有办法在这家公司立足了。

    有一次,新主管把自己的一份文件弄丢了,但结果却不知怎么在张迪办公室的抽屉里找到了,于是现任经理借机开始训斥他。

    然而,这次张迪没有再忍,而是对着主管拍起了桌子。他对着主管大声地说:“在事情的真相没有弄清楚之前,你没有权利指责任何人,我也根本就没有拿你文件的时间和动机。还有,你有什么权力翻我的抽屉?你有什么正当理由开除我?别有事没事找我麻烦!凭什么大家都是一样的工作时间,你要百般刁难我,给我的工作量比其他同事多出好几倍?”

    主管被他当面顶撞,自然是怒不可遏,但是张迪说得句句在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只得灰溜溜地走了。从此,他对张迪的态度开始有了收敛。

    在工作或是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温良”,但是不能“温顺”,我们不去主动伤害别人,但若是遇到了伤害,就要学会反击。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一种虚怀若谷的雍容大度,是一种丰满圆润的美德。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所谓的忍一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争一世,而退一步也是为了将来能够有机会进十步、百步。忍让不能无目的,无条件地忍让意味着人格的丧失和自尊的抛弃,意味着软弱可欺,也意味着将自己一步步逼上绝路。

    可以退让,但是要守住底线

    底线是我们为人处世基本的准绳,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维护自己尊严的根本。一个人一旦守不住自己的底线,就会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变质,这样不仅会损害到自己,可能还会损害他人。

    人一辈子要面对太多的考验,也许是诱惑,也许是磨难。人非圣贤,一言一行不可能毫无差池,然而,人的高尚和可贵之处,就在于要坚守自己做人的底线。守不住底线,只会让自己不攻自破,只有坚持自己的底线,才能坚持自我。

    在美国西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有一座破落的教堂。教堂里的牧师一直都想募集一笔善款来修缮教堂,但是由于这个小镇也不太富裕,所以牧师一直都在为钱发愁。

    这一天,一个走私犯由于警察的追捕,而躲进了这个教堂。走私犯的身上带着所有的走私财物,要是被警察发现,就血本无归了,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请求牧师答应他将走私货物藏在教堂的阁楼里。那位虔诚的牧师当然立即拒绝了走私犯的要求,并要此人马上离开。

    走私犯哀求道:“只要你把我和我的货物藏起来,我就给你10万,你看怎么样?”但牧师坚定地说:“不!”走私犯道:“20万呢?”牧师依旧拒绝。但走私犯仍旧不死心,说道:“50万,50万怎么样?”牧师仍不为所动。走私犯见此,把心一横,忍痛说道:“好了!我给你100万,100万怎么样?够您重新盖一座华丽的教堂了!”

    此时,牧师终于开口了。他冷冷一笑,说道:“省省吧,你就算是把全部的财物都给我,我也不会帮助你的,因为金钱永远都不足以打破我的底线。”说完,他就把走私犯用力地推到了门外。

    守住底线也许不会让我们立刻变得富有起来,但却会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尊严永远是最好的财富。当你学会坚守底线不妥协时,才能让别人在你的底线之前止步。

    2004年的时候,有三个年轻人去日本打工,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他们可以忍受这份工作的艰辛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可以忍受病痛的折磨和心灵的孤独,但是当面对日本工头对于自己民族侮辱的时候,他们站了出来,坚定地说出了“不”字,并且拒绝了公司的加薪和挽留,毅然回国。

    我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诚然,忍让有时候可以化解一起纠纷,获得一份善意,赢得人际关系的和谐,但是没有底线的退让很容易给人以软弱可欺的印象,会使自己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有人说:“没有底线的人,就是砧板上的黄瓜——欠拍。”做人如果没有底线,就会缺少原则,没有立场,久而久之,任何人都会看不起我们,甚至欺压我们。一个人如果想要在生活中得到别人的尊重,活得坚定一些,挺直一些,那么我们就要给自己的退让设个底线。

    刘媛是一家公司行政部的新员工,她为人热心,而且又是新人,为了给同事们留下好印象,平时同事们求她帮忙,她都是来者不拒。时间长了,大家觉得她好说话,所以逐渐地也不拿她当回事了,很多事情都找她来做。

    有一次,刘媛和同事一起出去办事,回公司的时候,同事因为有事耽搁,于是就让她先回去,同时将手里的材料交给了她,让她帮忙带回去。刘媛回到公司后,就将材料放到了同事的办公桌上,没想到,等到同事回来的时候,竟然发现材料找不着了。

    同事非常生气,就抱怨道:“你怎么做事这么不负责任,好好的东西交给你,都能弄没了?”刘媛也不知道怎么会这样,也无从解释,只是把昨天回来后的情形回想了一遍,但还是没有收获。后来,这位同事在自己的垃圾桶里找到了材料,原来她因为忙乱,把资料当成了废弃的文件扔掉了。同事知道自己错怪了刘媛,所以在后来的工作中,就经常帮助她。

    随着业务的熟练,刘媛开始独立负责公司的采办工作。有一回,她采办了一批办公用品,一位同事就说:“这么点儿东西就花公司这么多钱啊?”言外之意是说刘媛捞了公司的钱。这可是涉及人品问题,刘媛自然就不会再退让了,于是,她就将采买的发票拿了出来,摆到这个同事面前说:“这是买这些物品的发票,你们看看有什么出入没有?”同事被这么一问,顿时觉得非常尴尬,以后也不敢再轻视她了。

    在职场上,不能太过较真和强硬,因为一些小事与同事发生冲突要尽量忍让,这样才能将大事化小。但是,凡事也不能一味忍让,我们的心中要有一个底线,在自己的底线之内,我们就忍让,但超过了这个底线,我们就不能再退让了。职场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在职场中,充斥着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如果把握不好忍让的限度,就会沦为“职场受气包”。

    俗话说:“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当我们的底线受到侵犯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再忍了。息事宁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时候,过度的忍让只会助长别人“咄咄逼人”的气焰。我们在宽容、忍让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尊严,守住自己的底线。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个妥协的过程,但是在底线面前是不应该有回旋的余地的。就好比说两个人做生意,卖家要高卖,买家要低买,双方的心理都有一个底线,要是在双方的底线之内讨价还价,那生意就做得成,要是突破了一方的底线,那生意注定是要黄了的,因为这个被突破底线的人折本了。有人折本的买卖终究是长久不了的,只有在双方都“让步”,也都有“收获”的情况下,才是“双赢”,才能长久下去。

    人生当进退自如

    公元前47年,恺撒大帝在小亚细亚吉拉城大获全胜。欣喜的恺撒给罗马友人报捷时只用了三个拉丁语单词,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这是何等的豪迈。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刚刚踏上人生旅程的时候,都希望能像恺撒一样,决胜千里,所向披靡,然而,现实生活中,这却是很难做到的。李白就是因为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所以才一生仕途坎坷。

    徐莹是个个性跳脱的女孩,常常被父母、朋友称为“疯丫头”,但是面试那天,这个疯丫头收敛了很多,穿着一身特别正式的职业装,还把一头酒红色的头发又染回了黑色,穿着打扮俨然就是一位淑女。

    面试的时候,面试官提了很多关于公司业务的问题,徐莹都有所准备,对答如流。没想到面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面试官突然说,虽然公司招的是文员,但是也要经常面对客户,对妆容有些要求,所以就问她会不会化妆。徐莹表面毕恭毕敬地听着,心里却乐开了花,化妆可是她的强项。面试官一说完,她就打开手提包,里面眼影、唇彩等化妆品琳琅满目。这些东西她可都是随身携带的。

    面试官先是愣了一下,当即严厉地评判起徐莹的化妆品太多、太艳,失去了职业女性的风采,言语很是不客气。徐莹觉得面试官有些和自己过不去,便立即拍案而起:“你说话太欺负人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拉倒吧,难道我没有这份工作就没法活吗?”面试官被气得暴跳如雷,当即就让徐莹出去了。

    其实,面试官之所以严肃地批评徐莹,正是因为他已经决定录取徐莹,已经将她当成手底下的员工了。没想到徐莹一时气愤,使这份工作泡汤了。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有一个豁达的胸怀,学会忍让的智慧,这样才能在工作与生活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刘邦正是因为鸿门宴中的“忍”,才将万里的江山,归为囊中之物。如果他执迷不悟地去和项羽硬拼,恐怕历史就要改写了。

    现实生活中,有人为了一元钱,持刀抢劫;有人为了几十元维修费,追打他人;有人为了解一时之气,有理反而变得没理。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其实根本不值一提,只要大家都心平气和,忍一时,退一步,理智地去应对,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偏偏有些人为图一时痛快而不计后果,结果酿成了无法弥补的过失。

    当然我们说“只进不退,智者不为;只退不进,懦夫所为”。忍让是一种美德,这诚然没错,但如果无论何时都一味地退让,那就不是忍耐,而是不折不扣的怯懦了。面对别人的无理要求时,我们应该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人活着是要有精神和志气的。有人说:“生命就是一个奋斗前进的过程。”退一步的确可以省去许多的麻烦和纷争,但若是会让我们失去尊严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要知道,我们之所以暂时地“退”,只是为了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更好地“进”。若是失去了这个前提,那“退”就会变得没有意义了。

    晏子使楚的典故很多人都听说过。春秋时期,齐相晏婴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婴身材矮小,于是为了侮辱他,就在城门旁边开了个小门让他进。虽然说,晏婴出使楚国是为了两国和睦,但此时他若是退让,就会让齐国的国体受辱,于是他便反击道:“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现在我出使的是楚国,不应该是从此门进去吧?”一句话说得楚国君臣好不尴尬。

    楚王没有侮辱到晏婴,非常不甘心,于是就在酒宴之上,再次挑衅。他让人绑了个齐国的偷窃犯到酒宴之上,然后问晏婴:“你们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婴回答道:“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条件不相同。现在的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东西,进入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楚王听了哭笑不得,说道:“圣人果真是不能开玩笑的,我想要嘲笑你,结果反而自取其辱了。”于是再也不敢轻视晏婴,还与齐国缔结了邦交。

    有人说:“进是人生成功的上上策,退则是嬴家出手的最高招。”掌握主动,伺机而动是现代人获得成功的秘诀,而“退一步海阔天空”同样也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人生不可能只进不退,或者只退不进,进与退就像大自然中始终存在着的两种力量,是为了寻求一种人生的平衡。进与退是一体两面的,从表面上来看,进与退好像是相反的,但其实却是相辅相成的。

    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面对什么样的事物,人都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是进,还是退?是忍让,还是坚守?进和退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是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

    进退之机并不是这么容易决断的,然而,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进退之间的玄机,那么无论命运中有多少磨难,人生中有多少坎坷,都能够如老练的航海者一样,即使是在狂风肆虐的惊涛骇浪中,也照样可以乘风破浪,即使面对暗流涌动、礁石错综,也终究可以游刃有余地抵达成功的彼岸。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