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凭啥领导孙悟空-知错就改才能做进步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海涅曾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机会改正。”不懂得自省的人,就不善于总结,更不会知错改错,有错不改,整天都会活得浑浑噩噩,因而也就不会有长进。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要学会自省,在不断地实践中汲取经验,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中,提炼出成长的智慧。

    敢作敢当,勇于承担

    犯了错误,自己不承认错误的领导者,既不会受到上司的赏识,也不会受到下属的尊敬。犯了错误,不但不承认错误,而且一味地推卸责任、逃避错误,这样的领导者,更加不会受到下属的欢迎。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免不了要犯错误,而每个人对待错误的态度和方式方法却千差万别。有着豁达的态度、包容的胸襟和以身作则、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品德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和修养。

    话说那大路旁叫唤者谁?乃金皘山山神土地,捧着紫金钵盂叫道:“圣僧啊,这钵盂饭是孙大圣向好处化来的。因你等不听良言,误入妖魔之手,致令大圣劳苦万端,今日方救得出。且来吃了饭,再去走路,莫孤负孙大圣一片恭孝之心也。”

    三藏道:“徒弟,万分亏你!言谢不尽!早知不出圈痕,那有此杀身之害。”

    行者道:“不瞒师父说,只因你不信我的圈子,却教你受别人的圈子。多少苦楚,可叹!可叹!”

    八戒道:“怎么又有个圈子。”

    行者道:“都是你这孽嘴孽舌的夯货,弄师父遭此一场大难!着老孙翻天覆地,请天兵水火与佛祖丹砂,尽被他使一个白森森的圈子套去。如来暗示了罗汉,对老孙说出那妖的根原,才请老君来收伏,却是个青牛作怪。”

    三藏闻言,感激不尽道:“贤徒,今番经此,下次定然听你吩咐。”

    《西游记》第五十三回,唐僧因不听徒弟的话离开了孙悟空画的圈子,而被青牛怪抓进了洞府,孙悟空调动了天上大量的天兵天降,又到了西天佛祖那问询,最后转到离恨天兜率宫找到了太上老君才算将事情解决。唐僧自知自己错了,所以诚心向算悟空道歉。不管这是不是事后诸葛亮,但是,作为领导者的唐僧能在犯错误以后及时道歉那就是难能可贵的修养。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也是这样一位高明、杰出而富有智慧的领导者。

    松下幸之助本来是个火气很大的领导者,他信奉一句话:“挨骂是进步的原动力。”就是这种想法,让他的下属们不知道多少次被愤怒的松下骂得“狗血淋头”。每当他的员工做错事情的时候,最害怕见到的人就是松下幸之助不仅如此,就是松下幸之助本人如果犯了错误,就算是没有人能够惩罚他、追究他的责任,但他本人照样会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自己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处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且是毫不客气、一点也不会手下留情。

    在松下电器公司发展的早期阶段,有一次,分公司的一名员工在征得松下幸之助同意之后签订了一项销售业务合同,数目还很大。但是,货是顺利地送出去了,但是对方却因为资金周转困难而不能马上付款。这名员工觉得对方的信誉一向不错,又是多年的合作伙伴。虽然这次不守信用,但也算是情有可原,就同意先交货。没有想到的是,这家公司的经营出现了问题,导致债务缠身,随时可能宣布破产,根本拿不出钱来还清欠款。该员工十分着急,他多次前去催款,但都无果而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笔大额货款收回来的希望已经变得越来越渺茫了。最后,这笔货款还是没有收回来。

    在公司的年终会议上,这笔烂账被重点提了出来。因为数目大的关系,看起来这个员工所在的部门是无法盈亏平衡了。部门经理也无可奈何,只好如实地向松下幸之助做了汇报。大家都想着:这个年轻人这下可惨了,肯定要被松下幸之助狠狠地骂一顿了,或许还要扣除奖金和工资。可出人意料的是,松下幸之助居然没有发作,也没有在会议上点名批评。

    这一下,公司员工们都纳闷了,大家都搞不明白为什么,这名员工更是惴惴不安,害怕等待自己的会是更严重的后果要要被公司辞退。可是,什么也没有发生。部门经理坐不住了,他跑去问松下,是不是应该让自己或者那名年轻人受点处罚?不然怎么向公司交代啊!

    松下很认真地说:“这笔业务,是我决定签下的。我作为领导者,对对方的经营情况了解得不够就做出了决策,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我对此觉得非常羞愧,已经反省过了。你说,我怎么还好意思去责怪那个只是执行者的年轻人呢?”部门经理听了后非常感动,对松下不推诿责任、不盲目责怪员工的作风十分钦佩。

    从此之后,松下公司的员工们更加敢于放手去干,做事也更加卖力、更加用心了。

    什么导致领导者不愿认错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领导者不能勇于及时承认错误,反而不断地文过饰非呢?

    许多领导者都想为自己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以至于他们不愿意承认错误;许多外部环境也都要求他们完美无缺,但实际上人无完人。如果他们能够理性思考并咨询他人的意见,就会明白不管事实多么糟糕,承认事实才是上策。因为纸包不住火。更重要的是,及时认错并改正,可以避免错上加错。也许有人会认为掩饰也是出于维护公司利益的需要,但实际上,这种行为的后果要远比及时承认错误严重得多。

    当领导者不断成功,声望也与日俱增的时候,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的形象应当完美无缺。这样就最终导致他们没有勇气承认错误,或者他们会把自己和组织混淆,认为“我就是组织”。

    这种想法注定会导致个人行差步错,通常也会将企业带入歧途,会让企业失去公众的信任。尤其是当多位领导人同时出现问题,并且蒙蔽公众时,负面影响会更加严重。

    改善领导者培养和选拨机制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企业在任免领导者时,不仅要考察其个人能力,更要注重其对组织的责任心以及在关键时刻的表现。要有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来保证他们时刻谨记对组织的责任。

    培养新一代领导者需要相应的规划程序。这要求他们有内在的责任感,品行正直和正确认识领导职位的意义,并且要求他们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但依然会尽全力帮助他们的组织。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培养他们勇于承认错误和公开自己行动的勇气。当然,这并不能阻止所有问题的发生。但是,却能使问题最小化并重塑领导者的信任度。

    知错就改,前景辉煌

    说到知错就改,在《西游记》中体现地很明显。如来佛祖遣观世音菩萨前往东土找一个取经人并且命令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噎噎”所以,观世音菩萨一路细心观察来到流沙河时遇到了犯错的沙和尚。

    怪物闻言,连声喏喏,收了宝杖,让木吒揪了去见观音。纳头下拜,告道:“菩萨,恕我之罪,待我诉告。我不是妖邪,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

    菩萨道:“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我今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

    那怪道:“我愿皈正果。”

    沙和尚无疑是聪明的,明白知错就改才会有光明大道,认错改错了,就不用再在流沙河中做妖邪,反而还可以不再受苦,甚至最后得到罗汉金身。

    那怪道:“我不是“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只因带酒戏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是我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吃人度日。不期撞着菩萨,万望拔救拔救。”

    菩萨道:“此山叫做甚么山?”怪物道:“叫做福陵山。山中有一洞,叫做云栈洞。洞里原有个卵二姐。他见我有些武艺,把我做个家长,又唤做耶倒查门爷。

    不上一年,他死了,将一洞的家当尽归我受用。在此日久年深,没有个赡身的勾当。”

    菩萨道:“古人云:耶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爷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

    那怪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喝风!常言道:耶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爷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甚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

    菩萨道:“耶人有善愿,天必从之。爷汝若肯皈依正果,自有养身之处。世有五谷,尽能济饥,为何吃人度日?”

    怪物闻言,似梦方觉,向菩萨道:“我欲从正,奈何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爷!”

    菩萨道:“我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那怪满口道:“愿随!愿随!”菩萨才与他摩顶受戒,指身为姓,就姓了猪,替他起个法名,就叫做猪悟能。遂此领命归真,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专候那取经人。

    猪八戒本是天蓬元帅,因为调戏了嫦娥而被打下界,本是不思进取,不知悔改的人,但在菩萨的劝解下认识到了自己的肤浅和错误。故此,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最后更是修成了正果要要净坛使者。

    菩萨近前问日:“你是何龙,在此受罪?”

    那龙道:“我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五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望菩萨搭救搭救。”观音闻言,即与木吒撞上南天门里。早有丘、张二天师接着,问道:“何往?”

    菩萨道:“贫僧要见玉帝一面。”二天师即忙上奏。玉帝遂下殿迎接。菩萨上前礼毕道:“贫僧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路遇孽龙悬吊,特来启奏,饶他性命,赐与贫僧,教他与取经人做个脚力。”五帝闻言,即传旨赦宥,差天将解放,送与菩萨。

    白龙马也知错了,就如沙和尚和猪八戒一般离苦得乐,最后也得到了正果要要八部天龙。孙悟空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在五行山下被压了五百年,但最后还是没有逃过一句“我错了”。

    大圣道:“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

    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

    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这才是: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圣经云:耶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适之。爷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

    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

    知错总是好的,知错能改更是前景辉煌。沙和尚做了金身罗汉,猪八戒做了净坛使者,白龙马做了八部天龙,而孙悟空则成了斗战胜佛。就连那黑风山的熊罴怪也为我们验证了“知错改错,前景辉煌”的铁血定律,从一个低人一等的妖怪变成了守护落伽山的守护山神。

    有人相信这定律就有人不相信这定律,《西游记》中演绎的很清楚,一错再错的白骨精不信邪,所以以身试法,结果落了个灰飞烟灭;鹿力大仙,虎力大仙,羊力大仙也不信邪,却只得了个不得好死。

    我们回顾《西游记》中,那些凡是知错改错的邪魔都得到了赎罪的机会,凡是一跟头栽进去就是不回头的妖邪,都不曾有什么好的结果。

    小时候,沈从文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

    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耶矮子爷。”

    第三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批评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的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管是作为上级还是下级,都会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地犯下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不能改过。怀着一颗知错就改的心,必定能像唐僧的徒弟们一般,个个修成正果。

    学会自我批评

    懂得自省才有未来

    人生于天地之间,谁也不可能不犯错误。走错了路,能够自觉改正错误,重新做人,把才能用到正道上,再加上锲而不舍地努力与奋斗,这样的人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世说新语》里有个故事:戴(年轻时,很豪爽,为人侠义,只是一开始没有走正道。他曾经在长江、淮河间当强盗,专门袭击、抢劫那些过路的商人和旅客。有一次,大学问家陆机度假后回洛阳,行李很多,戴(便指使一班年轻人去抢劫。他在岸上,坐在马上指挥手下的人,安排得头头是道。戴(原本风度仪态挺拔不凡,虽然是处理抢劫这种事,神气仍旧与众不同,很有大将风度。陆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在船舱里远远地对戴(说:“你有这样的才能,完全可以报效国家,建立一番功勋,为什么要做强盗呢?”戴(见陆机这样说,再看他气质高雅,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就和陆机坐下来交谈。结果,陆机一番言辞,让戴(茅塞顿开,感动得热流长泪。他便扔掉利剑,投靠了陆机,和陆机成为了好朋友。再后来,陆机给戴(写了封推荐信。戴(为国出力,最终官做到征西将军。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被誉为“永不消逝的电波”、“书坛常青藤”、“评书大王”、“铁嘴钢牙单田芳”。但就是这样一位著名评书艺术家,年轻时也有过一段从得意到失意的人生经历。

    话说他年轻时说书成绩不俗,在上世纪远园年代,他就能月收入一千元,用他自己的话说:“我那时候啊,小日子过得可是太好了,有钱,也敢花,自己盖了小楼住着,骑着高级自行车,嘿,那叫一个美。”

    “好景不长,”单田芳说,“中国人有句古话,说水满则溢,说得太对了。结果,遭人嫉妒暗算,耶文革爷一开始,我就成了反革命被下放农村劳改了。”单老一拧眉,说到高潮了,“当时啊,我站到小村口的河边,对着那河水,大声地骂自己:耶该!该!该!爷嚷完了,我心里舒服多了。”

    懂得自省的人才会有未来。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可见自省的重要性。一个人要想不庸庸碌碌地过一生,自身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自省,勇于自省,凡事能从自己的身上寻找缺点,时时刻刻保持一分清醒。古人说,自知者智,自明者强。一个强者,不是说他有多聪明,而是他非常的清醒,有自知之明,不自大,不狂傲,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怨天尤人,找客观理由,而是能够反躬自身,主动从自己的身上找缺点。

    不该遗忘的自省

    自省,是一种人生境界。生命中总是有太多的失败,如果你无法学会自省,或是将其遗忘,那必然一事无成。可以这么说,只有拿起了自省这面镜子,才可能最终走向成功。

    自古以来,大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都未将自省遗忘,也正因如此他们才获得了成功,被世人所铭记。让我们顺着历史的长河逆流而上,去探寻那一段段流传至今的故事吧。

    春秋时的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省”可译为自省,意思是:我每天要多次反省我自己。通过自省,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说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千古名句,他吸取他人的长处与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大有作为,创办了儒家学派。他所宣传的那种“仁”的儒家思想也被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即便是当今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可以说,正是自省这面镜子成就了孔子的伟大,正是因为孔子没有遗忘自省,所以他才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被世人所铭记。试想若是孔子遗忘了自省这面镜子,他又会怎样呢?恐怕只是一生庸碌无为,更谈不上名垂青史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废;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李世民的这句名言充分说明了自省的重要性,而他也是这么做的。他任用魏征等贤臣良相,积极听取他们的建议,并且将建议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深刻的自省。正因如此,在其统治时期,百姓安居乐业,政治清明,国库充实,被人称为“贞观之治”。

    拿破仑曾说过:“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没错,人生中没有失败是不可能的,但失败后能屡仆屡起靠的是什么?是自省啊!只有自省才能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可是在当今社会,依旧保留着自省这面镜子的人又有多少呢?屈指可数!而这些屈指可数的人早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之士,这还不足以说明自省的重要性吗?

    在反思中走向成功

    自省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提高。懂得自省的人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成长,并且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

    1995年,Internet浪潮方兴未艾。面对Internet的诱惑与挑战,微软公司的一位董事曾就公司的Internet策略问题垂询比尔窑盖茨的意见:“我们为什么不多做一些与Internet相关的工作呢?”当时,比尔窑盖茨用近乎揶揄的口吻回答说:“这是一个多么愚蠢的建议呀!Internet的所有东西都是免费的,没有人能赚到钱。”但当比尔窑盖茨宣布微软不会涉足Internet领域后,许多员工提出了尖锐的反对意见。不少员工直接发信给比尔说,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当比尔窑盖茨意识到自己的决定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支持后,他花了大量时间重新认识和理解Internet产业。最终,他承认自己此前的决定是武断的和错误的。为了扭转公司的方向,比尔窑盖茨亲自撰写了《互联网浪潮》这篇著名的文章。同时,他把许多优秀员工调到Internet部门,也因此取消和削减了许多与Internet无关的产品。那些曾经直言劝谏的员工不但没有受到处分,而且还被委以重任,逐渐成为公司重要部门的管理者。结果,微软公司很快成了Internet领域的领跑者。

    在瞬息万变的软件行业里,自省的精神、直接的沟通、宽大的胸怀以及自我修正的魄力可以让我们临危不乱。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自省拯救了微软公司。

    中国传统哲学一向强调自省的精神。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设法使自己也具有同样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缺点,就要反思自己,看自己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缺点。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也是要求我们经常反思自己,并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

    自省就是自我反省,自省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提高懂得自省的人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年代里,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因此,及时的自省和自我批评往往是纠正自身错误、实现快速转型的关键所在。

    在快节奏的信息社会中,一个人如果不能及时察觉自身缺点,不能用最快的速度纠正自己的发展方向,必然会在学业和事业中落伍,被无情的人才竞争所淘汰。懂得自省的人才能不断成长。如果经常在反省中扪心自问: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哪些东西对自己最为重要?自己能否把每一件事做得更好?这样的心路历程将会成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质疑自己的思路和锻炼自己的判断力的最好方法。经过了这种方法的考验,一个人会变得更强大、更自信,他的人生目标也会更加明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有过深刻自省经验的人是在潜移默化中让自己的身心接受了一次智慧与道德的洗礼,在一系列类似的洗礼之后,他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驱使他用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成功,也可以为他带来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懂得自省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更容易赢得真正的朋友;反之,不懂得自省、不知道承认错误的人既无法得到他人的谅解,也无法让自己真正融入到团队之中。即使将这样的道理放大到国与国的关系上,它也仍然成立。

    例如,德国与日本都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侵略过其他国家和民族。二战之后,德国以彻底反省和积极谋求和解的态度赢得了世界舆论的普遍支持。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强调,德国负有道义与政治责任,要铭记这段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他说,德国已经认识到“以小心谨慎和自我批评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历史,不会失去朋友,反而会赢得朋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在处理二战遗留问题时总是不能正确对待和缺乏诚意,其做法伤害了许多亚洲国家的民族感情,无法得到受害国人民的真正谅解。

    处理国际关系如此,处理人际关系也一样。面对一个自认为一贯正确、永不犯错的人,你能够轻易相信他吗?你愿意把自己的未来托付给他吗?你会结交这样的朋友吗?当这种人犯了一个错误却始终拿不出反省的诚意时,你能相信他今后不会再犯错误吗?如果你曾在在失败面前迷失了方向,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获得继续前行的动力,建议你花一些时间,培养自省的态度和勇气,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在反思中寻求进步的动力。

    以下四个方面对于培养自省的态度和勇气来说最为重要。

    1.勇于承认错误,主动接受批评

    自省的第一前提,就是勇于认错、主动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态度可以说是谦逊的化身。在与自省相关的诸多因素中,谦逊是极其重要的,没有谦逊的态度就不能诚恳地接受批评意见,就无法通过认真的反省提高自己。当然,谦逊不代表碌碌无为,也不代表自卑和自闭,谦逊在这里指的是,要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氛围中认真反省自身缺陷,以便改进自己、追求卓越。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将谦逊与积极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态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不自负自傲,也不过分谦卑。其实,之所以有很多人拒绝反省,就是因为他们害怕别人因此而看轻自己。但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说,这种想法都不过是自欺欺人。一个人所犯的错误首先会被别人看到,而且在别人眼中,问题会显得更加客观和透彻。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己见只会给人留下不自觉、太清高、太爱面子的糟糕印象,这不但有损自己的声誉,也会伤害那些原本打算善意劝谏的师友。为了小小的面子问题而不愿意承认错误、不愿改进自己,是一种愚蠢的做法。人们应该做的是避免错误的发生,而不是在错误发生后竭力遮掩。许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原本只犯了一个小错误,但就是不愿意承认,以至于不得不用各种手段遮掩和粉饰错误。结果一错再错,小错误演变成大灾难,落得个无法收拾的结局。所以,拒绝自省的做法不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2.不断追求进步,足够好是不够的

    自省的最终目的是自我提升,是追求进步。所以,自满是自省的最大敌人。如果凡事认为“足够好就够了”,那么,这样的人不但不会懂得自省的价值,也不会拥有任何继续前进的动力,优秀和卓越也会离他而去。因此,大家应时刻抱着“足够好是不够的”的心态,凡事都要先问一问自己“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把自省的态度转换成前进的动力,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

    曾经有一位刚加入微软的市场经理,带着微软某个著名的软件产品参加了一次软件展示会。会后,他兴高采烈地给整个产品的所有员工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他在邮件中说:“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在此次展会上我们取得了全部十项大奖中的九项!让我们一起庆祝和狂欢吧!”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仅仅一个小时之内,他就收到了十多封回信,回信的内容竟惊人地一致,所有人都在问他“我们没得到的是哪一个奖项?为什么没有得到?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们这方面的情况呢?从这个失掉的奖项里,我们能得到什么教训?明年,怎么样才能包揽全部十个奖项呢?”这位市场经理在收到邮件的那一刻,他几乎被惊呆了。他没有想到微软的员工竟然这么在意那个失掉的奖项。直到那时他才真正理解,微软为什么能不断推出深受市场欢迎的产品,为什么能在软件巨人的位置上持续地取得成功。

    作为国际知名的大企业,他们所采取的自省的态度不仅仅是一种谦逊的“美德”,更是一种追求进步的前提和条件。永远追求进步可以为成功提供持久的动力。当你作为学生时,要努力拓展自身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当你参加工作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当你走上领导岗位时,要永远向世界上最杰出的领导者看齐,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领导艺术。在追求卓越和进步的时候,要保持自觉和自省的态度,对于做不到的事情,要坦率地承认并积极找寻其他的解决方案。

    3.听取他人意见,接受“良师”指点

    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是自省和进步的先决条件。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不能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就不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比尔窑盖茨曾对公司所有员工说:“客户的批评比赚钱更重要。从客户批评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汲取失败的教训,将它转化为成功的动力。”除了听取客户的批评意见以外,微软公司也鼓励员工畅所欲言,鼓励大家对公司的发展、决策、现状、问题乃至上司的缺点毫无保留地提出批评、建议或改进方案。比尔窑盖茨总结说:“如果人人都能提出建议,那就说明,人人都在关心公司的发展要要这样一家公司怎么可能失去竞争力呢?”

    eBay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惠特曼也非常重视用户的反馈意见,她把用户意见当做自省的依据。惠特曼说:“我们一直很小心地保持谦逊的品质,我们必须敢于承认错误并重新规划和实施。”例如,eBay公司曾表示要把Half.com并入eBay网站。后来,由于社区用户纷反对,eBay果断地改变了决策,重新让Half.com保持独立。正如惠特曼所说的那样:“你必须尊重社区用户并对他们做出回应。”

    除了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以外,还应该努力寻找一位你特别尊敬的、能够及时指出你的缺陷和不足、指引你继续前行的“良师”。这样一位良师除了可以在学识上教导你、在你犯错误的时候提醒你之外,还可以在为人处世的原则、看问题的眼光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等方面对你有所指点。选择这样的“良师”时,不必选择直接领导你的导师和老板,而要选择那些与你没有直接的隶属和利害关系的人,因为后者能更加客观地向你提出批评意见。此外,如果你希望得到他人真诚的反馈意见,就要学会悉心倾听的艺术,也要在听取他的正确意见后,用积极的、切实的行动改正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在他人眼中,你才能成为一个可以依赖、懂得自省的人。否则,如果只会表面承诺,而从不认真反思和悔改的话,以后还有谁会愿意花力气指出你的缺点和错误呢?

    4.事后认真反省,努力改变自己

    与反省相关的另一个重要话题是,在每一项工作完成以后,要及时对工作的结果进行评估和反思,列举需要改进和提高的问题,以便制定出一个切实的、可执行的改进计划,让自己在有效的执行中完成自省和提高的全过程。

    “事后自我批评”的机制在微软公司早已被系统化和制度化。

    微软公司每推出一个产品后,都会留出一段特别的时间,让整个产品团队做一次全面、细致的“post—mortem”,也就是系统化的“事后自我批评”。这一过程包括许多次电子邮件和公文的交换,以及多次总结和评估会议。产品团队的每名员工会充分利用这些沟通渠道,讨论在该产品的开发工作中,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做得不够好。产品团队的所有成员都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你自己在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整个团队在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这一过程中的所有讨论结果和员工建议都会被记录在案,以便管理者分析、研究。分析的结果将在全公司范围内公布,以帮助其他产品团队避免类似的错误。微软的管理者相信,只有彻底发掘和暴露出研发过程中的所有错误或教训,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辙。

    如果一个局外人有机会参观微软的一次“post—mortem”会议的话,他一定会以为微软是个非常失败的公司,因为在开会时,与会者极少褒奖自己,他们总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检讨错误、吸取教训上。

    当一个人站在公司领导者的岗位上时,他是否拥有事后自省的态度和勇气,将直接关系到他是否能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也将直接关系到他是否能在领导力方面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培养自省的习惯培养自省的习惯并不像大家想得那么困难。

    作为一个领导者你不妨拿出一个本子,在每个月的第一天,总结一下你在上个月的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然后,用客观的态度反思一下你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自视太高,还是没有执行的毅力?是目标太困难,还是你的习惯或态度需要调整?把这些原因写下来,再写你的改进计划。可以请你的朋友、良师一起帮你写,因为他们可以更客观地指出你的问题所在。每个月结束后,自己评估自己执行计划的情况,然后请朋友、良师检查你是否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如此坚持下去,你会逐渐养成约束自己、勤于自省的好习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