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年,成吉思汗决定南征西夏。这时距离蒙古军队西征返回还不到一年。出征前,成吉思汗的宠妃也遂试图劝阻他这一次的军事行动。
也遂对成吉思汗说:“大汗,我们刚刚结束西征,耗时数年,战士们都需要休养。而且您已经六十多岁,精力再旺盛也需要休息,不能一场战争接着一场战争地打了,您要是累倒了,谁来统领军队复仇西夏呢?”
成吉思汗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和也遂说:“爱妃,你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明白呢?但是时不我待,我已经感觉到身体不如以前了,如果不抓紧时间,等我真的连马都骑不了,就什么都做不了了。你想想我登上大汗之位,到现在都多少年了,几乎没有一时一刻不是在马上度过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所到之处无人不臣服,只有那出尔反尔的西夏最是可恶,我怎能让他如此嚣张!爱妃,你就算现在阻止我,明年我也一定要去。”
也遂了解了成吉思汗的决心,于是说道:“大汗,既然您执意要去,那么就让我也遂陪伴在您身边吧,我会悉心照料您的起居,苦和累我都不在乎。”
成吉思汗扶着也遂的手,欣慰地点了点头。就这样,南征西夏的十万蒙古将士集结完毕,向着西夏都城兴庆府出发,成吉思汗骑着一匹赤兔宝马走在大军前方,虽然已是耳顺之年,但依然威风凛凛,霸气十足。
蒙古大军翻山越岭,前行到一处旷野之地。俯视下去,是一片绿洲,东部的山脉形成了天然的保护,使得这里水草茂盛,形成了一片天然的牧场。同时,东部高山的森林中野生动物数量繁多,经常奔到牧场上觅食。成吉思汗看到这个场景,按捺不住狩猎的冲动,同时为了补充粮草,下令大军休整,开始围猎。
这时,一队骑兵从森林中赶出了一群野驴,野驴群发了疯似的朝着成吉思汗狂奔而来。正策马向前奔跑的成吉思汗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危险的讯号,当他发现野驴群时,已经近在咫尺,胯下的赤兔马受到惊吓,猛地一下抬起了前蹄,成吉思汗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没有抓稳缰绳,重重地摔到了地上,这一下摔得他七荤八素,登时晕了过去。
将士们大惊失色,赶忙跑过去,七手八脚地将大汗抬到了大营。成吉思汗一生几乎都在马上度过,御马之术几近出神入化,多么难以驯服的骏马都拜服在他的脚下,没想到阴沟翻船。几年之前,长春真人丘处机劝成吉思汗止杀方可长寿,减少直至停止围猎,但没有被成吉思汗接受,如今这一摔,却是应验了长春真人的警示。
也遂急忙来到成吉思汗身边,将御医召来诊治,成吉思汗究竟能不能逃过这一劫呢?
自不量力的大臣
虽然摔得狠了些,但成吉思汗并没有生命危险,不过因为高烧不退,他的身体仍然很虚弱。成吉思汗病倒了,但是大军不能一直停留在此处,因此,成吉思汗命也遂把将领们召集起来,商讨下一步的行动。
大将脱仑扯儿必提出:“眼下,大汗身体不适,全军不能没有统帅,我们应该暂且退兵,等大汗身体养好以后再去攻打西夏不迟。而且,西夏不是游牧民族,他们不会变动居住的地方,只要他们不跑,兴庆府就肯定逃不出我们蒙古大军的手心。”众将在考虑到大汗的安危之后,均表示赞同。
也遂将讨论的结果告知了成吉思汗,但是成吉思汗并不同意,他对也遂说:“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我的健康考虑,但是这个时候万万不能撤退。之前西夏不肯出兵,就是对我大蒙古国的挑衅,如果我们这时候撤军,西夏肯定觉得我拿他没办法,会更加嚣张。现在先这样办,我们不撤退,暂且也不进攻,派使者去质问西夏皇帝,让他主动来投降。”
使者来到兴庆府,这时候的西夏皇帝是献宗李德旺,使者义正词严地质问他:“西夏是蒙古的属国,为什么西夏不派军队参加西征军?这样也就罢了,竟然还敢恶言相向,辱骂我们!为什么西夏不送人质到蒙古?西夏就比我蒙古其他的属国高贵吗?不仅不派军队,反而在边境地区加派兵力,是想公然对抗蒙古吗?当时我们的大汗因为要远征西域,没有时间顾及西夏,现在大军已回,凭西夏的实力能守到几时!面对这样的局面,明智的选择就是投降,并且献上人质。否则等我蒙古大军攻入兴庆府,这个城市必将迎来一场血光之灾。”
李德旺被蒙古使者的气势震慑了,吓得坐在龙椅不敢说一句话,目光呆滞地看着使者,在旁边的太监提醒下,他才回过神来,顾左右而言他,大谈两国友谊,滑稽极了。
不过西夏朝廷里还真有宁要面子不要命的,一个名叫阿沙敢不的将领跳将出来,气势汹汹地对使者说:“昔日讥讽蒙古的话是我说的,我当日敢说,现在还敢说。蒙古又怎么样!成吉思汗又怎么样!只要有我在,就都不在话下!打仗我们也不怕,贺兰山下有我们精锐的部队,要战便战,我们一决雌雄。蒙古想要金银珠宝,有本事就来兴庆府拿,想要我们白白送出去,不可能。”
阿沙敢不这一番不要命的话,彻底把西夏送上了绝路。成吉思汗听完使者的汇报后,气得一下子坐了起来,大骂西夏君臣:“西夏小儿,不知天高地厚,竟敢三番两次地辱骂我大蒙古国!他们真以为我不敢征讨他们吗!他们以为自己有多大的能耐!我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自己究竟犯了多大的一个错误!病又怎么样!这口气是绝对咽不下去的,就是死,我也要让西夏先行一步。”
成吉思汗决定带病也要出征西夏,究竟事态会怎样发展?西夏能顶住愤怒的蒙古军队吗?
带病亲征
蒙古军队兵分两路,成吉思汗率领主力部队攻占了西夏的边境重镇额济纳,打开了西夏的门户,蒙古大军长驱直入,这时挡在蒙古大军和西夏都城兴庆府中间的,只剩下贺兰山一道屏障,在这里驻扎着西夏的主力部队。
成吉思汗令旗一挥,大军直指贺兰山。西夏军队的统帅正是当日口出狂言的阿沙敢不,当他发现蒙古军队逼近的时候,立刻将军队移至贺兰山上布阵,想要利用山势形成对蒙古军队的冲击。
成吉思汗并不急于迎战,命令军队在山下扎好营后,等着西夏军队进攻。阿沙敢不对着自己的军队一番鼓舞,渲染此战的重要意义:“赢了就有一辈子享用不完的荣华富贵,不赢则大夏国必亡,所有人都逃不过蒙古人的屠杀,这一切全都系于你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你们的尊严在哪里?你们保护家国的决心在哪里?拿出来让我看看。”
这一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阿沙敢不的鼓舞确实达到了效果,西夏的战士如野兽出栏一般,冲向蒙古军队的大营,结果就像是一记重拳打到了棉花上,蒙古军队避而不战。成吉思汗四两拨千斤,根本不给对方交战的机会,当西夏的军队靠近大营,便放箭回击,打退了西夏的进攻。
西夏军队后撤之后重整旗鼓,又冲击了一次,这一次连营门都无法接近,蒙古军队依然不应战,只是在营内放箭。西夏士兵在接二连三的无功而返后,士气明显不如第一次高涨,阿沙敢不也不是一个有战略头脑的将领,面对蒙古军队坚守不战的策略,毫无办法,只是让西夏的士兵一次次地冲阵。
成吉思汗静观其变,他在等待反击的时机。渐渐的,西夏军队攻击的欲望越来越弱,几乎变成例行公事,走走过场,他们想着反正蒙古军队也不出战,统帅又逼着进攻,就只能如此敷衍了事。
突然之间,营门大开,蒙古骑兵奔涌而出。西夏的士兵们顿时傻了眼,慌忙调整阵形,但是已经难以抵挡蒙古骑兵的冲击,纷纷倒在铁蹄之下。西夏的主力军队一战即溃,甚至没有与蒙古进行一次像样的决战,阿沙敢不还有些不明所以,大声督促着反击,却无人听他的命令,当他发现蒙古骑兵近在咫尺的时候,知道自己已经没有胜算,于是慌忙地夺路而逃。
这场不能称为战役的战争中,阿沙敢不就像一个婴孩,面对着比他经验丰富几十倍的成吉思汗,每一步棋都被成吉思汗提前料到,作出相应的部署,只能说二人等级相差太远。
成吉思汗带着强烈的愤怒下令不接受投降,只要是士兵就全部屠杀,至于百姓则任凭抓到的人处置,杀掉或者当作奴隶都可以。蒙古大军席卷了贺兰山上西夏的营房,将补给抢夺一空,只留下一片废墟。
蒙古另一支军队由大将阿答赤率领,借道畏兀儿,从西夏的西部边境进攻,先后攻破了富饶的沙洲和肃州。沙洲和肃州位于河西走廊之上,是丝绸之路上有名的绿洲城市,农业发达,同时也是商队停驻的场所,是重要的补给站。蒙古军队洗劫了这两座城市,屠杀了城内的百姓,焚毁了城市,将广袤的农田尽数烧毁,所过之处即刻变为焦土。
阿答赤率军东进,在进攻甘州的时候,遭到了西夏守将和典也怯律的顽强抵抗,蒙古军队久攻不克。无奈之下,成吉思汗亲自率领主力部队自贺兰山来支援。即使西夏的守城士兵众志成城,但是面对数量上的巨大劣势,终究是飞蛾扑火,甘州在蒙古大军的强攻之下很快陷落。
当蒙古的将士们磨刀霍霍,准备开始洗劫甘州的时候,耶律楚材急忙向成吉思汗进言,他对提出各种屠城策略的将领嗤之以鼻,坚决反对继续这种野蛮的行为,他对成吉思汗说:“大汗,抢劫这些城市确实能够短时间内得到一笔财富,但是更大的财富隐藏在背后,这种竭泽而渔式的财富获取方式并不能持久,不应该再继续实行。如果我们保留这些城市和居民,那么利益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您的口袋,通过征税的方式,比如征收土地税、各种商业税、人丁税,每年可以拿到几十万白银的税收,比起一次性获取,获取的利益更多。”
成吉思汗虽然曾做过很多残忍野蛮的事,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所以当他得知留下城市和居民反而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耶律楚材的建议,并要求他来制定详细的征税办法。
誓死扫灭西夏
此时的西夏朝廷已经乱成一锅粥,李德旺把身家性命都寄托在阿沙敢不身上,谁想到阿沙敢不嘴上说得痛快,真正打起来如此不堪一击,精锐尽失的西夏已经失去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德旺身体本来就很虚弱,加上性格懦弱,频繁地受到惊吓,没等到兴庆府被攻破,他就先一步去世了,幸运地没有成为亡国之君。继承西夏皇位的是南平王李(睍简体),他是李德旺的侄子,神宗李遵顼的孙子,即位时还未成年,在位仅两年。
蒙古大军攻占了甘州以后,势如破竹,又将凉州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这样一来,河西走廊就被蒙古占领了。1226年年底,成吉思汗率军直指兴庆府南部的重镇灵州。灵州城守将是西夏的废太子李德任,他本是神宗所立太子,因为进谏父亲与金议和,被否决之后幽禁于灵州城内。
末帝李睍释放了李德任,并且命李德任全力守城,然后向全国发出征兵令,只要是能战之人皆不能逃。无奈西夏的精锐已在贺兰山全军覆没,现在征来的这支军队,人员参差不齐,几乎都是没拿过刀的、没杀过人的,勉强凑够了十万人。
李睍亲自召见了大将嵬名令公,对他说:“将军身上的担子不小,此一战若不能守住灵州,则兴庆府亦将不保,我大夏的命运全仰仗将军了,望将军勉力为战。只希望能够多抵挡些时日,这样我也好通过外交手段来寻找转圜的余地。”
嵬名令公振奋精神,表示定会全力以赴,将蒙古大军拦在灵州城外。当年蒙古第一次攻打西夏的时候,就是他统兵作战,结果五万西夏军队败给蒙古,如今竟然还能够再次统率军队,只能叹息西夏朝中无人,军中无将。
蒙古军大举攻城,李德任拼死抵抗,他发动全城的百姓参与守城,并亲自登上城墙作战。只可惜西夏士兵的战斗力难以与蒙古相比,围困日久,灵州城被攻破。嵬名令公逃回兴庆府,李德任不屈而死,他的儿子李惟忠时年仅七岁,但是不求偷生,只求速死,被蒙古将领救下,成为拙赤·合撒儿的养子。李德任父子两代精忠报国,可惜生不逢时,不能大显其才。
1227年,成吉思汗派出大将阿鲁术率军围困兴庆府,自己则带兵顺着黄河征服了沿线各个重要城市,彻底地将兴庆府与其他政权分隔开。至此,西夏仅剩一座孤城兴庆府,再无援军可以期待。
阿鲁术率领大军团团围住兴庆府,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虽然兴庆府的粮食储备充足,水源也可以保证,但是长时间处在围城之中,人的心态是最难以把握的,很可能会出现变数。
成吉思汗很清楚兴庆府防御工事严密,城池坚固,很难在短时间内攻破,因此需要制订周密的作战计划。正巧此时已入夏季,成吉思汗决定南下六盘山避暑,待秋凉之时,率领主力部队再前往兴庆府。
生前身后事
成吉思汗没有前往兴庆府,避暑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自去年坠马受伤之后,他的身体一直没有完全好转,高烧不退的状况时常出现,成吉思汗已感到身体越来越虚弱,没有精力指挥这场围城战了。但是这也让他更迫切地想要攻下兴庆府,因此,成吉思汗派出使臣前往西夏,逼末帝李睍投降。
听闻蒙古使臣前来,西夏朝廷内部分成了分明的两派,一派表示要与蒙古决战到底,他们坚信敌人无法攻破兴庆府;另一派则希望投降蒙古,结束这场战争,争取通过金银财宝来保住兴庆府,让蒙古人不要屠城。
李睍觉得只有一座孤城根本无法与蒙古抗衡,不如提出议和,然后再寻后策。其实这有一点一厢情愿,所谓城下之盟,都是优势的一方提出议和,劣势的一方是根本没有这个权利的。
成吉思汗对李睍议和的提议不置可否,他再次派出使者前往兴庆府,对李睍说:“这场战争是由于你们背信弃义引起的,如今却想要议和来结束,真是痴人说梦!你们以为蒙古人很愚蠢吗?不过我不是无情之人,念在旧日的关系上,如果你将兴庆府中所有的财物都献给大蒙古国,然后你亲自来到我的帐前赔礼道歉,乞求原谅,或许我会同意的。但是如果你妄图抵抗到底,那么我一定会屠灭兴庆府,一个人都不放过。”
使者走后,成吉思汗突然病情复发,急剧恶化,而且频频咯血,也遂召来了所有的御医诊治。无奈成吉思汗已经病入膏肓,上一次坠马之后,外伤虽无大碍,但是由于带病出征,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已经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
成吉思汗的儿子们都不在身边,长子术赤已于同一年病死在咸海以北他的封地,再没有回到草原;儿子察合台留在草原,守卫大本营;三子窝阔台带兵在中原;四子拖雷随成吉思汗出征西夏,但分兵去攻打其他的重镇,驻兵于附近。也遂急忙命人将拖雷叫至六盘山。
成吉思汗十分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他对也遂说:“人生六十年,恍若梦与幻。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能够有你陪伴左右,我感到很满足。长生天已经在召唤我了,我的灵魂已经接到了命令,到了要离开的时候。拖雷赶到了没有?你去把他和所有的大臣都叫进来,我有话对他们说。”也遂泣不成声,守在床边,命人将拖雷和大臣们带进帐来。
成吉思汗对拖雷说:“我的病很重,估计是回不到草原了。我死以后,大汗之位由你的三哥窝阔台继承,你和大臣们要像辅佐我一样去辅佐他。但是他现在远在中原,大蒙古国不能没有统领者,在他没回到草原继承大汗之前,大蒙古国由你监国,暂代国政。”
成吉思汗让众人靠近前来,继续说道:“我接着要说的事情很重要,你们要仔细听好。首先,我死以后,要秘不发丧,眼下正是攻打西夏的关键时刻,不能有半点疏忽,如果让他们知道我死了,李睍很可能会拒绝投降。脱仑扯儿必,你记住,当李睍带着文武百官出降的时候,你要将他们全部杀死,一个不留,尤其是西夏的皇室,斩草除根,然后将兴庆府屠城,我绝不能饶恕侮辱蒙古国的人存在。第二件事,拖雷,我现在告诉你灭金的策略。虽然把金国逼到黄河以南,但是我有生之年是看不到金国彻底灭亡了。我们灭了西夏以后,金国的侧翼就暴露在外了,你要利用宋金之间的矛盾,借道宋朝,然后兵分三路,包围金国。这样做就没有问题了。”
成吉思汗交代完了所有的后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静静地闭上了双眼。
1227年,成吉思汗在六盘山去世,一代天骄就此陨落,享年六十五岁。
墓葬疑云
成吉思汗死后,拖雷按照遗嘱,秘不发丧。末帝李睍企图拖延时间期待奇迹的发生,直到一个月后,他才带着丰厚的礼物来到六盘山,在成吉思汗的大帐外认错投降。
当李睍带着西夏文武百官和皇室宗亲开城投降的时候,脱仑扯儿必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全部屠杀。蒙古军队开始了大肆屠城,成吉思汗的怨念笼罩了兴庆府,宫室、陵园付之一炬,百姓被杀害,房屋被烧毁,后经察罕劝谏而止,但城中人口已经不多。
数年之后,窝阔台和拖雷依照成吉思汗的策略,率领蒙古大军,与宋朝合三路大军,完成了灭金大业,也实现了成吉思汗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成吉思汗的遗体秘密地运往草原,一路上凡是无意中遇到灵车的人和牲畜都被杀死,一方面是为了封锁消息,防止去世的消息外泄到那些尚未完全臣服的人耳中,另一方面,这也是草原的习俗之一,为死者寻找阴间的仆人,继续服侍他。
直到遗体运到草原的蒙古大营,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才被公布出来。大蒙古国境内的王公大臣、皇族亲属,从帝国各地来到大营内奔丧,大营内一片哀伤的氛围。成吉思汗被葬在了蒙古的圣山不儿罕山上。
成吉思汗的陵墓究竟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千古谜团。据说是在现今蒙古境内的肯特山起辇谷,但是时至今日也没有丝毫的考古发现可以佐证,就连起辇谷在什么位置也是众说纷纭。在今天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中部的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有一座成吉思汗陵墓,其实只是一座衣冠冢,并没有成吉思汗的遗体在里面。
成吉思汗下葬以后,他的墓地就成为禁地,没人可以接近,久而久之成为无人知晓的秘密。而盛行“密葬”的蒙古人的坟墓并不会修建地上建筑,当时只是以几棵树的位置来标注墓地的确切位置。几千年过去以后,不儿罕山上早已茂木成林,成吉思汗的墓地也就再也找不到了。
成吉思汗的子孙们也遵从祖宗的遗训,不实行华丽的葬礼,也不留下任何地面的建筑。中原王朝的盗墓风气自古就很盛,历代的皇陵多被盗掘,只有元朝的皇陵,至今仍未发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