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智慧书全读本-圣者的传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001扁鹊施换心术

    鲁国的公扈和赵国的齐婴两人都生病了,一道去请神医扁鹊为其诊治。在扁鹊的精心调理之下,他俩的病没用多少时间就痊愈了。可是,扁鹊却对公扈和齐婴说:“你们俩以往所求治的病,都是病邪从体外侵入到体内的五脏六腑所致,因此只需用药物和针灸治疗便能解决问题。但是这几天我发现你们身上还潜伏着一种病,那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并随同你们身体的发育而一道生长的。这种病很危险,我愿意再给你们治一下,怎么样?”

    公扈和齐婴回答道:“我们想听听这种病有些什么症状,然后再作决定。”

    于是,扁鹊先对公扈说:“你有远大的抱负,又善于思考问题,遇事能有很多的办法,但遗憾的是气质较为柔弱,在关键时刻往往优柔寡断,不能当机立断而错失良机。”接着,他又转向齐婴:“那么你呢?则正好与公扈相反。你对未来缺乏长远的打算,思想比较单纯,然而气质却很刚强,为人处世少用心计,喜欢独断专行。”最后,扁鹊对他俩说:“现在如果让我将你们的心来个互换,你们就都可以变得完美无缺了。”

    公扈和齐婴听了扁鹊的分析之后,都愿意接受换心手术。于是,扁鹊让他们二人分别喝下一种麻醉药酒,致使昏迷三天不醒。在这期间,扁鹊将二人的胸腔打开,取出心来,交换安放。手术结束之后,又在伤口处敷上神药,等他们苏醒过来后,仍如术前一样健康强壮,但言行举止间,公扈比原来多了一分果敢英气,而齐婴则多了几丝柔和谦恭。他们一同辞谢了扁鹊之后,就各自回国了。果然,他们以后都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智慧点评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一个人只要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就会不断趋于完美。

    002埋两头蛇

    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的宰相,在楚国为相数年,将楚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在他小的时候,一次跟村里的小伙伴出外游玩,看见一条长有两个头的蛇,他回头看了一下,发现别的小孩都离得较远,他们看不见那条两头蛇。他怕小伙伴们走近了会害怕,就捡了块石头,把两头蛇打死,又远远地埋在田野里。

    孙叔敖回到家中就哭了起来。他的母亲问他哭什么,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人见到了长有两个头的蛇,一定要死。我刚才遇见了两头蛇,因此我担心我会离开母亲死去。”

    母亲说:“两头蛇现在在哪里?”

    孙叔敖说:“我怕别的人又看见它,就把它杀了,埋了起来。”

    他母亲说:“我听说积有阴德的人,老天爷会以好处报答他的。你为别人好,杀了那蛇,你是不会死的。”

    等到孙叔敖长大后,做了楚国的令尹,因为他的仁德,全国人民都爱戴他。

    智慧点评

    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为善,为人多做好事,你终究是会得到“好报”的,因为世事就是如此:有一分付出,就会有一分收获。

    003指南车

    上古时代,黄帝受到各部落的拥戴,可是蚩尤不服,他联合了风伯、雨师和夸父部族的人,气势汹汹地来向黄帝挑战。

    蚩尤非常勇猛,生性好战。黄帝生性爱民,不想发生战事,一直劝蚩尤休战,但蚩尤不听。于是黄帝叹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养虎为患了。现在他不行仁义,一味侵犯,我只有惩罚不义!”于是,黄帝带领军队出征,与蚩尤对阵。

    战争中,黄帝的军队被蚩尤围困,由于天黑,人马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敌人,形势非常危急。就在这危急关头,黄帝猛然抬头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转动而斗头始终不动,他便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指南车。

    指南车看起来就是一种双轮独辕车,车上立一个木人,伸着手臂指向南方,不管车往哪个方向行进,木人的手臂始终指向南方。黄帝的军队认清了方向,立刻士气大振,黄帝终于带领军队冲出了重围。

    黄帝突围后,又率领军队回击蚩尤,蚩尤没料到黄帝这么快就冲出了包围圈,还回师杀来,猝不及防地被黄帝打得溃不成军,他本人也被黄帝俘虏后杀死了。

    黄帝打败蚩尤后,各部落都尊奉他为部落联盟领袖,这就是轩辕(黄帝的名字)黄帝。轩辕黄帝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

    智慧点评

    认识了规律,我们就可以利用规律为我们服务。现实生活总是复杂多变的,只要善于观察,就可以透过现象抓住事物背后的规律。黄帝正是因为善于观察星星,发现不为人所知的规律,并加以应用,所以才能反败为胜。

    004鲁班刻凤凰

    我国古代着名的巧匠鲁班有一次在刻一只凤凰时,有很多人站在旁边观看,议论纷纷。

    在翠绿的羽毛没有装上之前,有人说:“这哪里是一只凤凰啊,怎么看都像一只掉光了毛的鸡。”

    在凤冠还没有刻好的时候,有人说:“你们看这头,就和秃鹫差不多。”

    凤凰议论够了,人们又开始议论起鲁班来:“这小伙子,恐怕还是个学徒工吧?一看就知道没什么经验。”

    “是啊!笨手笨脚的,看他拿刀的姿势就知道他不行。”

    等到凤凰刻成了,凤冠高高耸起,凤凰身上的花纹像云霞一样绚丽,翅膀张开后就像火花一样闪耀。

    鲁班把手一放,凤凰绕着栋梁飞了三天也没有落下来。这时候,再也没有人说鲁班笨手笨脚了,他的周围到处都是赞叹声。

    智慧点评

    观察事物,不要轻易下结论。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应该在作了全面的了解之后再下结论。

    005若石之死

    古时候,有个叫若石的读书人,他不想做官,于是带着家人从城里搬到了真山脚下居住。但是,在他住的地方,有一只老虎常常蹲在他家的篱笆外偷看。

    若石对家里人说:“我们一定要小心这只老虎,千万不能让它闯到家里来。”

    接着,他便发动他的家人在家的周围砌了围墙,还在围墙外面栽了很多带刺的植物。太阳出来了,他们就敲锣打鼓,把老虎吓跑;到了晚上,他们就在围墙外点起篝火,老虎因此不敢靠近。这样过了一年,老虎从来没有对他家造成伤害。

    后来,有一天夜里,老虎在山里没有抓到猎物,就想闯进若石家里去抓猪吃。它虽然害怕火堆,但它太饿了,也就什么都不顾了,猛地一跳,跃过篝火,把前爪搭在围墙上。围墙上的刺扎进了老虎的前爪,老虎疼得把爪子一松,一屁股坐在篝火上。老虎被烫得一下子跳起来,号叫着逃走了。

    由于是冬天,山里的小动物都躲起来了,若石家里又进不去,过了几天,老虎就饿死了。

    若石听说老虎死了,非常高兴,就对家人说:“现在好了,我们什么也不用怕了。”

    就这样,他家的篱笆坏了,没有人修;围墙因为下雨倒了一角也没人管,那些带刺的植物因为长期没有人管,慢慢地都死掉了;没有了老虎,篝火当然是早就不生了。

    一天夜里,一只凶恶的追赶一头鹿,经过若石家倒塌的围墙。鹿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听见院里有猪和羊叫,就想,鹿虽然跑了,弄只羊来吃也不错,就闯进院里抓羊吃。听到羊叫得凄惨,若石出来捡起一块砖砸。这只十分厉害,它转过身站立起来,用爪子在若石的咽喉上抓了一下,把若石抓死了。

    后来,有人谈起这件事,就说:“若石只知道防备老虎,却不知道害人的东西远不止老虎一种,他是因为自己太不小心才死的啊!”

    智慧点评

    “害人的东西远不止老虎一种。”生活中的危险也是这样,这些危险常常会以不同的形式突然降临,我们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千万不可大意。常言道:“有备才能无患。”作好必要的准备,是防止危险发生的有效手段。

    006望洋兴叹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得意洋洋。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只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对着大海感慨地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啊!”

    智慧点评

    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学问是无穷无尽的,永远不应该骄傲自满。

    007鬼怕恶人

    有一天,艾子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座庙宇,就坐下来休息。

    这座庙宇虽然建造得矮小,但装饰得很威严壮丽,里面还供奉着一尊大王塑像。庙宇前边有条小河沟,有个人走到这里被河沟挡住了去路,他左右看看,没有可搭成便桥的材料,于是他回身到庙里把大王塑像搬出来,横在河沟上做成桥,踏着走过去了。

    不一会儿,又有一个人走到这里,看见有人用大王塑像搭桥,再三叹息,说:“对大王怎么如此亵渎冒犯呢?真是岂有此理!”说着,亲手把塑像扶起来,用衣服擦拭干净,双手捧着又送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然后恭敬地跪下去,虔诚地说:“把大王塑像搬来搬去,多有得罪!”然后拜了又拜才离去。

    过了一会儿,艾子听见庙中的小鬼说:“大王,您作为一方之尊居住在这庙里,本该受乡里人祭祀、崇敬才对,可竟被那个不懂道理的愚民所污辱,为什么不给他施加一些灾祸惩罚他呢?”

    大王问道:“如果降灾祸,你说应该给谁施加灾祸呢?”

    小鬼不假思索地回答:“那还用问吗,当然给前者了,因为他是那样无礼啊!”

    大王说:“不对,应当施加给后来的那个人。”

    小鬼迷惑不解地问:“这我就不明白了,前边的那个人踏着大王塑像过河沟,您受的污辱没有比这更厉害的了,您却不降祸给他;后来的那个人对您那样崇拜、尊敬,反而要施加祸患给他,究竟是为什么?”

    大王听了,无可奈何地说:“我怎么不想给前边的那个人施加灾祸呢?但是前边的那个人不信鬼神了,我在他的心目中已经失去了尊严和威信了,我又怎么敢给他施加灾祸呢?”

    智慧点评

    在这个世界上,比鬼还要让人害怕的就是恶人。对这样的人,是不能一味逃避的,应该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

    008昭支显买牛

    古时候,在南海边上的一个山区里不出产牛,这里的人也都没见过牛。

    山区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叫昭支显。有一天,他一个人牵来一头幢牛,像獒犬那么大。牛角像蚕茧和栗子那么大。昭支显惊恐地问:“这是什么东西?”有人说:“这叫幢牛。”昭支显只见过一种叫貌牛的木雕,有八寸多高,一尺多长,比幢牛小多了。于是,他就把这头幢牛买了下来,逢人便夸这头幢牛多么大,是天下无双的。

    他喜欢买牛的名声越传越广,不断有人到他家登门拜访,先后有人向他推荐了三头牛,一头三百斤,一头六百斤,一头一千斤,他都一一买下了,心里十分得意,认为自己的牛是天底下最大的牛。

    又过了一些天,有个叫梁都之舟的人来拜访他。他牵出体重一千斤的那头牛,向梁都之舟夸耀说:“你见过这么大的牛吗?”

    梁都之舟说:“这还不算大。合浦一带有一种犁牛,颈项上的肌肉隆起,颔肉下垂,体重有三千斤。你何不把它买来呢?”

    昭支显一听,连忙派人赶到合浦,又把犁牛买回来了。见了犁牛他惊叹不已,连连说:“像这样的大牛,难道还有比过它的吗?”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又有一天,公孙伯光来拜访昭支显,昭支显牵出犁牛来,让他判断一下这头牛是否是最大的牛。

    公孙伯光对他说:“这还不算是天下最大的牛。我听说岷山和峨眉山的山谷里有一种擎牛,它的体重有七千斤,你何不把它买来呢?”

    昭支显听到公孙伯光的话,半信半疑,不相信吧,别人推荐的几头牛,从三百斤到三千斤,确实一头比一头大;相信吧,三千斤的犁牛已经够大了,怎么会有比它还大一倍以上的牛呢?于是他便说:“有这么大的牛吗?我要亲自去验证一下。”

    于是昭支显告别家乡,从南海边上,长途跋涉,走了好长时间才来到岷山和峨眉山的山谷里。到那里一看,擎牛果然像公孙伯光所说的那么大。

    昭支显深有感触地说:“假如不是别人告诉我,我始终认为幢牛是天下最大的牛,还为此而骄傲自大呢!”

    智慧点评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如果一个人孤陋寡闻,盲目骄傲,无异于坐井观天。

    009射箭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叫常羊的年轻人,他一心想学好射箭。有一次,他听一个人说,天下第一射箭高手屠龙子朱住在深山里。常羊马上追问那人道:“你见过屠龙子朱吗?怎么才能找到他?”

    但那个人说,他也是听别人说的,根本就不知道屠龙子朱具体在什么位置。虽然这样,常羊还是决定去寻找屠龙子朱,他背上干粮,走进了深山老林。一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屠龙子朱。

    在深山里转悠了一年的常羊已经像个野人,头发胡子乱蓬蓬的,身上的衣裳破得不成样子。但是他仍然没有灰心,还是继续寻找屠龙子朱。

    有一天,他突然看见前方站着一个干瘦的老头,拉开一张大弓,一支利箭正对着他。老头对他说:“站住!别动!”

    常羊想:“遇到强盗了!”

    接着,他只听耳边嗖的一声,那支箭已经贴着他的耳朵飞过去了。“啊呜!”身后一声惨叫,一只豹子从空中落下,死了。

    常羊这才知道老头不是强盗,而是救命恩人。赶紧上去一拜,说:“多谢您的救命大恩。”

    老头摆了摆手里的弓说:“我可没有救你,我射这只豹子,只不过是想拿它的皮做褥子而已。”

    常羊看看老头手上的弓,又看看地上的死豹子,那支箭从豹子的两眼之间射了进去,只露出箭尾的羽毛,猛一看像豹子头上长了两根鸡毛似的。

    “真是神箭!他一定就是屠龙子朱了。”常羊想。又拜了一拜说,“您一定就是天下第一射箭高手屠龙子朱,我找了您一年了,请收下我这个徒弟。”

    老头说:“我不是什么天下第一高手,也没什么好教给你的。楚国一个叫养叔的大臣曾经对楚王说:‘我射箭的时候,在百步之外放一片树叶,我能百发百中。但如果放十片树叶让我来射,我就一片也射不中了。’你明白吗?”

    常羊想了一想说:“我明白了!”

    告别了老头,常羊在山里盖了一个小茅屋住下来。每天除了射箭什么也不想,三年以后,常羊成了神箭手。他射箭的时候,心里想的只有目标,眼睛看的也只有目标,就是拿一把刀在他眼前挥舞,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照样能够百发百中。

    智慧点评

    神箭手的诀窍就是专心,专心,再专心。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做好。

    010夸氏国的老师

    从前,有一个国家名叫夸氏国。

    这个国家里有一个道德、学识都出类拔萃的人,国内的很多读书人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去问他,他经常为这些读书人解答难题,没有不知道的;还有人向他请教琴棋书画等技艺,他没有不娴熟的。可见他是个博学多才、见解不凡的人。

    有一天,他的邻居对他说:“您这么有学问,为什么不去别的国家走走?去教别的国家的人一些知识,说不定你会更出名。”

    他心想:也有道理,出去又能见世面,而且说不定可以收很多的徒弟,让全天下都知道自己的名字,这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好事。

    于是,他就离开了夸氏国,到各地周游。他到一县,一县尊敬他;他到一州,一州都把他当做奇才;他到天下,天下的读书人都深感惭愧地说:“我们见到这个人,都感到自己枉为读书人了啊!”

    这些读书人跟他到处游历,都愿意做他的弟子。这个夸氏国的人便当上了他们的老师。

    这位老师出门坐着舒适的车子,平时坐在讲堂里。众多弟子来听他讲学,他坐着给大家讲授。

    他对弟子们说:“我对于学问,也不是万事万物都精通,但我掌握了做学问的要领。大家如果想学习我做学问的要领,可以向我来提问。”弟子们纷纷提出问题,他都一一予以回答。

    众多弟子得到了他的学问和他的书,课后都认真阅读老师的书,勤学苦问,深入研究其中道理。

    不到一年时间,弟子们把老师的学问全都学到手了。可是他的学问只是向外传授,却没有自我补充和更新,他的才能只有对外付出,却没有增长。他的学生中不乏非常出色的人才,甚至有超过老师的势头。处在这种境地,他不但没有危机感,反而心中暗想:“我既然成为天下人的老师了,还辛辛苦苦地学习干什么?”

    从此以后,他苟且偷安,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只图享乐。后来,弟子又回来向他请教,他的解答也没有超过从前的见解。弟子们很失望,都纷纷离他而去。没有了弟子,他也没法混饭吃了,只好回到夸氏国,国内的人见他灰溜溜的样子,也都不再对他以礼相待了。

    智慧点评

    人在事业和求知上不能自满,因为满足已有成绩,就会不思进取,必然会被社会淘汰。

    011南柯一梦

    从前,有个人叫淳于棼,他是个不注意小节、爱喝酒、好使性子的侠客,一直都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也是因为他喝完酒爱使性子,经常得罪上司,所以被罢职在家,生活十分落魄。

    他家门前有棵大槐树,枝叶繁茂。有一天他过生日,就邀请几个好朋友一起到街上的酒楼里吃饭,一时豪情大发,便喝得酩酊大醉。

    他喝得太多了,连话也说不清,只听到嘴里“啊、哦、哇”。两个朋友把他扶回家,让他躺在廊屋里,说:“你先休息,我们去喂马、洗脚,等你好些我们再离去。”

    淳于棼睡着之后,恍恍惚惚看见有两个身穿紫衣的使臣前来,说是奉大槐安国国王之命,前来请他辅佐国王。

    他一听是国王召见,心里很是兴奋,心想:终于有人要重用我了,没想到国王还亲自派人来请我。急忙下床整衣,跟两位使者出来。

    到了门外,看见有七八个随从和四匹马拉的青油小车在等他。随从们把他扶上车子,前呼后拥地朝一棵大槐树下驶去。

    大槐树下有个洞口,车子进了洞口,只见风和日丽,草木道路,山川原野,城郭村落,别有一番天地。他被拉进王宫,拜见国王。

    国王见到淳于棼之后非常高兴,而且在跟他交谈时,也觉得他不拘小节,怀有忠义之心,有大将风范,所以就立即下旨把金枝公主许配给他,他顿时成了大槐安国的驸马。金枝公主美貌多情,两个人情投意合,一天比一天亲密。从此淳于棼便过起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国王十分器重他,不久就升他为南柯郡太守。他上书推荐自己的两个朋友来做他的助手,国王也都一一答应。他上任之后,一切顺利,政绩突出,百姓拥戴,国王也更加信任他。公主温柔贤惠,为他生了五男二女。

    正在官位显赫、生活美满得意之际,邻国檀梦国突然举兵入侵,而他们攻打的第一站就是南柯郡。大槐安国国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立即降旨给淳于棼,让他统率南柯军民抵抗敌军。

    接到圣旨后,他急忙带兵出战,不料却打了一场大败仗。在战役中,他的妻子金枝公主不幸去世,军民死伤也很多,国王因此也就不再信任他。不仅免去他的官职,而且还软禁了他很长时间。

    最后国王又下令送他回家,临走时,没有一个随从送他,他坐的是一辆破旧不堪的车子。淳于棼回到家中,心情十分不快,刚踏上台阶,被台阶绊了一下,便突然醒悟,原来是一场梦。

    醒来后,他把梦中的奇遇告诉了他的两个朋友,朋友听到他的话,便一同带着仆人,拿着斧头、锹、镐等来到大槐树下,在梦里见到的地方开始挖,大概挖了两米深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大蚂蚁洞,洞中的构造和淳于棼梦中所见的大槐安国王宫一模一样。

    智慧点评

    荣华富贵是不能长久的,活在世上,只求做人无愧于心就可以,不能过分追求名利。

    012龙王选婿

    从前,有个人叫艾子,在当地很有影响力,当地的人们也都很尊敬他。

    有一天夜里,艾子做了一个梦。一个穿着打扮很庄重的男人对他说:“我是东海龙王。凡是龙生出的儿女,都跟各大江大海中的水族结婚。可是龙的性情特别暴躁,又因为龙与龙都是同类,所以龙女往往都嫁给比她们地位低一点儿的水族。

    “我有一个小女儿,我非常爱她,可是她的性情比一般龙女更加乖张、暴戾。假如让我的女儿与龙子结婚,他俩一定不会有安定和谐的好日子过。我想给女儿寻找一个有耐性又容易控制的对象,可是又没找到。我听说您足智多谋,所以来求教,希望您替我参谋参谋,看看我应该给她选个什么样的女婿。”

    艾子听了,寻思了一下说:“大王,您虽然是龙,但也是水族。所以您女儿结婚的对象也应该是水族,对吧?”

    龙王急忙点点头说:“当然是这样,当然是这样。”

    艾子站起身来,迈着方步,一边在地上踱来踱去,一边说:“如果选择鱼作为您女儿的结婚对象,鱼贪吃诱饵,容易被渔夫所获取,况且他还没手没脚,不合适。如果选择癞头鼋、扬子鳄作为您女儿的结婚对象,他们的形象太丑陋,也不合适。我看,在水族中只有虾最合适了。”

    龙王一听,皱皱眉头说:“让我的女儿和虾结婚?这恐怕太卑下了吧,别人会笑话我们的!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艾子说:“怎么会太卑下了呢?您并不了解,虾可有三大美德呀!”

    龙王纳闷儿地问:“什么?虾有哪三大美德?请您说说看。”

    艾子说:“第一,他没肠没胃,没心没肝,什么事都不往心里去,最易控制。第二,用刀割他,他也不流血,没血性没脾气,不易和您女儿吵闹。第三,虾的头上戴有许多脏物,不易被渔夫发现,没危险。所以我说虾是龙王您最好的女婿。”

    龙王听了,想了想,非常赞同地说:“好,那就选择虾吧!”

    智慧点评

    德其实是内心的,而非外表上显现出来的。观人要观心,别被外象所迷惑。

    013点石成金

    有个人家境贫寒。尽管这家人连香烛都买不起,但他们还是日日供奉着道仙吕祖洞宾的神位。

    后来,吕祖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感动。为了感谢他们的虔诚,吕祖便驾着一朵云彩,飘落在他家的庭院中。

    吕祖看见他家破瓮残灶,心生怜悯,便伸出一根指头,指定树下半截磨盘,咄的一声,只见金光万道,磨盘瞬时变成了黄金。

    吕祖转过脸问道:“这块黄金赠送给你,要不要?”

    这个人受宠若惊,倒头就拜道:“不要,不要!”

    吕祖喜出望外,说:“你这般不爱钱财,倒可以传授给你真道。”

    这个人慌忙答道:“不,不,我也不要学道。”

    吕祖很奇怪,便问他:“那么,你到底想要什么呢?”

    那个人支吾了半天,憋红了脸说:“我想要你这根点石成金的手指头。”

    智慧点评

    “本性”这东西、藏是藏不住的,早晚要露出来的。

    014画龙点睛

    张僧繇是梁代的大画家。当时梁武帝崇尚佛教,到处兴建寺庙,命令他饰画墙壁。

    有一次,张僧繇奉命到金陵安乐寺去作画,一时兴起,在壁上画了四条龙,那些龙都张牙舞爪,十分逼真,好像随时都会从墙壁上腾空飞起一般,但是张僧繇却没有给龙画上眼睛。人们看了觉得很奇怪,问他什么缘故。

    他回答说:“如果我画上了眼睛,这些龙马上就会飞去。”人们以为他在吹牛,越发要求他画上去。他便给两条龙画上了眼睛。

    没过一会儿,天气突然变了,大雨倾盆,雷电交加,伴随着一阵巨大的声响和浓密的烟雾,那两条龙脱离了寺壁,穿过乌云,飞到天上去了。只剩下两条没有画上眼睛的龙,仍旧留在壁上。

    智慧点评

    成功着的作品鬼斧神工,极尽奇巧。要为大家所崇仰,就让自己做个成功者吧。

    015官癖

    明朝末年,南阳府有个太守死在官署内,因为他做官没做够,所以阴魂不散。

    每天早晨衙中点卯的时候,人们总看见那太守的阴魂穿着官服,系着腰带,头戴乌纱帽,迈着方步缓缓走上堂来,然后面朝南坐在座位上。

    府衙里的官吏、衙役很害怕,怕他像活着时那样发太守老爷的淫威,便纷纷向他行礼。鬼魂看见人们向他行礼,仍然频频点头,做出受礼的样子。就这样,一直坐到天亮,他的影子才逐渐逝去。

    因为南阳府衙老太守的阴魂不散,所以新太守也不敢到这里来上任,这个职位一直空着。

    后来,明朝被大清给推翻了,从明末的崇祯皇帝到清初的康熙皇帝,这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南阳一直没有人敢去上任,一直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有个姓乔的太守到南阳来上任。府衙中人向乔太守汇报了这种情况,乔太守有些不相信。

    后来,他亲自观察才相信了。乔太守对府衙中人笑着说:“这是个有官癖的人。虽然身体已经死去,但阴魂不散,仍想占据这个官位。不过,不要紧,我自有办法使他明白,让他离开。”

    第二天早晨,天还没亮,乔太守就起来了。他穿好官服,戴好顶戴花翎,抢先来到了大堂上。他登上太守的宝座稳稳地坐好,等待阴魂的到来。

    到了点卯时辰,那个穿官服戴乌纱帽的阴魂远远而来。他看见大堂上的座位已经被占领,表现出非常吃惊的样子,他怒视新太守,新太守也瞪着眼睛看着他。

    看了一会儿,新太守大声斥责道:“你做了一辈子官还没做够吗?鬼魂还想占据这个官位吗?告诉你,我和以前的太守不一样,我不怕你,从现在开始,这个位置是我的了,如果知趣,赶快退去!”

    鬼魂听后犹豫了很久,最后围着座位转了两圈,仰起头长叹一声,慢慢地消失了。

    从那以后,人们再也没看见这种怪异的现象。

    智慧点评

    有的人对权位极为迷恋,对这种人的可恶行径应该予以抵制,不可纵容。

    016大脖子病

    有一个叫南岐的地方,位于秦蜀的山谷之中。那儿的水虽然味道甘甜,但人喝了以后会得大脖子病,因此那里的人个个都是大脖子。

    由于南岐地处深山,很少见到外人,所以他们都认为人本来就是应该有大脖子的。

    有一天,有个外地人来到了南岐,那里的女人和孩子都好奇地围上来看热闹。他们见外地人没有大脖子,就议论说:“这个人长得真怪呀!脖子瘦得跟柴火棒似的,真难看。”

    外地人听后说:“你们都得了大脖子病了,你们不去找医生除掉它,反而笑我脖子太瘦,哪有这样的道理呢?”

    但这些人仍然说:“恐怕是你有病吧,你看看这儿的人,谁的脖子像你那样瘦,难道你不知道自己长得很难看吗?”

    外地人说不过人多势众的大脖子们,只好摇摇头走了。

    智慧点评

    真理有时候确实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真理就是真理,不在于说的人多还是人少。

    017玄石好酒

    从前,有个叫玄石的人,他是远近出名的酒鬼,常常喝得大醉,喝醉了以后总是很难受。有一次,他又喝醉了。感觉五脏六腑像被熏烤一样难受,肌肤骨骼热得像要裂开似的,什么药都治不了他,三天后才慢慢好了。

    玄石好了以后向别人宣布:“太难受了!我现在知道酒可以要人性命啊。我发誓从今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过了不到一个月,玄石的酒肉朋友来找他,说:“试着尝尝这种酒吧。”

    “不行,我发过誓的。”

    “酒是在地下埋了三年的好酒,还杀了条肥狗。拿狗肉下酒,还有比这更痛快的事吗?”

    “我……真的不……”玄石有点犹豫。

    “走吧!少喝一点就是了。”朋友拉着他走了。

    这天,玄石喝得很少,开始喝三杯就不再喝,第二天喝五杯,第三天喝十杯,第四天就开始狂饮大醉,完全忘记了先前差点醉死的事,终于醉死了。

    智慧点评

    恶习一旦养成,如果不下非常大的决心就很难根除。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处做起,要防微杜渐,不要养成恶习,以致铸成大错。

    018蛇做的腊肉

    在南海上有一个遥远的海岛,岛上有很多毒蛇。但是在岛上生活的人不但不怕它们,还喜欢抓了毒蛇烤着吃。

    有一次,一个岛上的人去大陆旅行,随身带了很多蛇做的腊肉做干粮。

    到了齐国,有个好客的齐国人请他吃饭,喝了几杯酒之后,他非常高兴,对主人说:“我从遥远的地方来,也没什么好东西送给你,就送你一点家乡的土特产吧。”

    于是,他从包袱里掏出一条腊肉,递给主人。主人吓了一大跳,吐着舌头转身就跑。海岛上的人呆呆地站在那里,不明白主人为什么要跑。

    他想了想,然后拍着脑袋说:“我知道了,原来他是嫌小。”

    接着,他就从包袱里挑了一条最长的毒蛇腊肉追了出去。

    智慧点评

    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判断事物,按自己的想法去衡量别人,就算是做好事,也往往得不到好结果。

    019杀龙的本领

    朱泙漫是个不管什么都想学的人,为了学会一项特殊的本领,他变卖了家产,带了一千两黄金到很远的地方去拜支离益做老师,跟他学习杀龙的技术。

    三年之后,他学成回来了。人家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一面兴奋地回答,一面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按住龙的头,踩住龙的尾巴,怎样动刀……指手画脚地表演给大家看。

    大家都笑了,就问他:“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

    朱泙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根本没有龙这种动物,辛辛苦苦学来的本领,却一辈子也派不上用场。

    智慧点评

    “学”是为了“用”。每个人都要学习一门或几门本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用于实践。如果学的东西毫无实际用处,那么费钱费力学来又有何意义?

    020后羿失手

    后羿是古代有名的神箭手,自从他射下九个太阳后,人们都说他百发百中。

    有一天,夏王将后羿叫来,命人将一块金钱豹皮挂在树上,对后羿说:“如果你射中了,我就赏你万两黄金,要是射不中的话,我就把以前封给你的土地都收回来,你看怎么样?”

    后羿听后,有些动心了,心想:“万两黄金,那可是一笔庞大的财产啊!但是万一射不中,那我可连个住的地方也没有了。”

    后羿不禁又有些担心,但出于对自己箭术的肯定,他最终决定赌一把。

    他拿起弓来,运足气力,拉了个满弓。他看见挂在树上的金钱豹皮被风吹得微微摇晃,不知为何,他握弓的手也不大稳当。

    他看看握弓的手,对自己说:“一定要稳住!”重又看那张豹皮时,豹皮上的金钱斑纹竟然活动起来,渐渐地,无数小金钱在眼前苍蝇似的乱飞。他摇摇头,定了定神,金钱苍蝇不见了,豹皮还在树上,只是有点儿模糊。他拉弦的手一放,一声弓响,箭闪电般射了出去。

    但是,箭却没有射中豹皮。夏王感到很意外,问他说:“你以前是百发百中的,今天为何失手了?”

    后羿羞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沉默了好一会儿,他说:“我以前射箭,心里想着箭,眼睛除了目标,什么也不看。但今天,我想得到黄金,又怕失去封地,箭还没发,心先乱了,所以没能射中。”

    智慧点评

    认准目标后,只有全神贯注、心无杂念地去做,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就。把利害得失看得太重,人就会变得紧张、焦虑,反而做不好。

    021太阳的样子

    古时候有个天生的盲人,他从来没有见过太阳,很想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的。于是他就去问别人。

    别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就像一个铜盘。”

    “铜盘?”他伸过手去说,“可以拿给我摸摸吗?”

    那人把铜盘递给他,还在铜盘上敲了敲,发出当当的声音。

    后来,有人把钟敲得当当响,他就竖起耳朵听,听了一会儿,他对别人说:“不对!”人家告诉他,那是在敲钟,太阳是能够发光的,就像蜡烛一样。

    他摸了摸蜡烛,恍然大悟地说:“原来太阳是这样的。”

    有一次,他在路上踩到一支笛子,就捡起来摸了摸,高兴地说:“哈!我捡到了一个太阳。”

    智慧点评

    仅凭一两个特征来认识事物,很容易出错。要想更全面地认识事物,就需要了解能够真正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那些特征。

    022纪昌学箭

    古代有个着名的射手名叫飞卫,当时全国的很多年轻人都慕名向他求教。

    其中有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名叫纪昌。他立志要成为一名神箭手,于是也向飞卫拜师学习射箭。

    飞卫很看好这个年轻人,但是他并没有传授具体的射箭技巧,却要求纪昌必须学会目不转睛地盯住目标,他说:“当你能够做到盯紧任何目标,并且做到保持在一炷香的时间内不眨眼的程度时再来找我吧。”

    虽然不解老师的意图,但纪昌还是用了两年的时间勤学苦练,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练到半夜三更。当他练到即使锥子向眼睛刺来也不眨一下眼睛时,他再次去向飞卫求教。

    飞卫又进一步要求纪昌练眼力,标准要达到将体积较小的东西清晰地放大,就像在近处看到一样,他说:“当你能把虱子看得像拇指那么大的时候,再来找我吧。”

    纪昌谨遵老师教导,又回家苦练三年,终于能将最小的虱子看成车轮一样大,于是再次向飞卫求教。飞卫却告诉他说:“年轻人,你的箭术已经学成了……”

    纪昌张开弓,轻而易举地便一箭将虱子射穿。飞卫看后,对这个徒弟极为满意。再经过一番技巧的训练,纪昌终于成为誉满天下的神箭手。

    智慧点评

    有道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坚持打好基础,才会有所成就。

    023神龟

    一天夜里,宋元君梦见有个披头散发的人,从房门的缝隙里看着自己,说:“我从宰路深潭中来,作为清江的使者到河伯那,被渔夫余且捕获了。”

    宋元君醒来,让人给自己占卜这个梦,占梦人回答说:“您梦见的那个人是只神龟。”

    宋元君说:“捕鱼的有没有叫余且的?”

    他身边的近臣回答说:“有。”

    宋元君说:“让余且明天来参加早朝。”

    第二天,余且来朝见。宋元君说:“你打鱼时抓到了什么?”

    余且回答说:“我的网网到了一只白龟,直径有五尺。”

    宋元君说:“把你网到的白龟给我献上来。”

    白龟被送到了宫中,宋元君两次想杀了它,又想养活它,心中犹豫不决,就去卜卦,卦中说:“杀死那只乌龟用来占卜,就会吉利。”

    于是宋元君便杀了那只乌龟,刳过之后用来占卜,共计卜了七十二次,每次都应验。

    孔子听说此事而感慨道:“神龟能托梦给宋元君,自己却不能逃避余且的渔网;它的灵性可以占卜七十二卦而没有一点失误,却不能逃脱剖腹挖肠的祸患。由此看来,智识睿达也有考虑不周全的时候,神灵也有料不到的事情。即使智慧再高,也需要万人共同来谋划。

    智慧点评

    人常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一个人一生总是顺顺利利,想事周到,办事必成,做出了很多成绩,然而就是一事想不周到而做错,往往一失足成千古恨,以往的成绩功亏一篑,毁于一旦。愚人平常总是平平庸庸,一事无成,然而就是因为一得,就能使他飞黄腾达。因此,人生真是如履薄冰,不可不慎,要三思而后行,走好每一步路。

    024壶中天地

    东汉时期,有一位卖药的老人,他把药都装在葫芦中。因为古代的人称药葫芦叫壶,别人又不知道老人的姓名,所以大家都叫他壶公。

    这壶公卖的药相当灵验,药到病除,他把大部分卖药所得施于穷人。但是,每天日落之后,人们总是看不见他的人影,在他家里,就只见空荡荡的屋子里挂着个葫芦。原来,每当日落时,老人便纵身一跳,躲进了挂着的大葫芦中。

    当地有个小官吏费长房知道了这个秘密,他心想:“壶公一定不是平常人,我要是能拜他为师,学一点他的技艺该有多好啊!”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就每天把壶公的家扫得干干净净,又定时给他送上吃的,侍奉有加。壶公深受感动,因此决定将入壶中之法教给他。费长房学会以后,跳入壶中一看,这哪是壶呀,只见里面有日月朗照的世界,中间是一座仙宫,应有尽有。

    但是,费长房没有被壶中的美好世界所迷惑,在学到了壶中之法以后,由于顾念自己的家里人,他就没有再继续学习下去了。

    智慧点评

    生活中既要能积极进取,以获得丰硕的成果;同时也要能知足常乐,适可而止,给自己带来一个安宁祥和的舒适生活,给自己一个停留的驿站。

    025夸父追日

    在远古时代的我国北部,一座雄伟的大山上住着一个名叫夸父的巨人,他的两只耳朵上各附有一条黄蛇,两手又各握着一条黄蛇。

    有一年,天大旱。太阳将庄稼烤焦了,河里的流水也被晒干了,人们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想去追赶太阳的光影,将它在日落处的禺谷逮住,以免它祸害人间。

    于是,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般地追。他追了九天九夜,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禺谷追上太阳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憔悴,突然晕倒在地。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夸父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可是离太阳越近,夸父越感到焦躁难耐,口干舌燥。于是,他就去喝黄河里的水,可是喝了还觉得不够,又想去喝大泽的水,但还没等走到大泽,他就再也支持不住,倒在地上死了。

    夸父死了,虽然他并没捉住太阳,可是天帝被他善良、勇敢的英雄精神所感动,惩罚了太阳。

    智慧点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也许在实现这些梦想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种种阻挠和挫折,但是如果轻易放弃,那么梦想永远也只是梦想。但是如果你有克服千难万险的决心和信心,那么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026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有一位着名的音乐家叫俞伯牙。他弹琴的造诣很深,他的琴声不仅能吸引来很多小动物,还能让听到琴声的人忘记忧愁。

    还有一个人,名叫钟子期,他是一个樵夫,虽然不会乐器,但是他很会欣赏音乐,而且能够听出抚琴人的心情和心境。

    有一次,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崖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开始谈琴。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一看,原来是樵夫钟子期。

    于是,二人一起探讨琴艺。伯牙发现钟子期虽然是一个樵夫,但是他的音乐修养不在自己之下,俞伯牙对他就更加敬重。

    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好吗?”钟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钟子期称赞道:“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钟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感慨地说:“千金易寻,知音难求。”

    他知道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了,便悲痛地扯断琴弦,摔碎了瑶琴,再也不弹琴了。

    智慧点评

    人生在世,知音难得。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位朋友。

    027许由拒掌天下

    上古时候,尧听说许由是一个非常贤明的人,就准备将天下让给他。

    当尧找到许由时,对他说:“日月出来了,还不将烛火熄灭,烛火想和日月争光,这是不可能的事。及时雨已落下,却还在灌溉,这对于润泽作物,不是很没必要吗?先生一旦挺身而出,则天下必然井然有序,而我还占着帝王的位置,我自己都觉得惭愧。请您出来治理天下吧!”

    许由回答说:“您已经将天下治理得很好了。而我如果想取而代之,难道是为了名声?‘名’是‘实’的附属品,难道我是为了这外在的东西吗?”

    许由接着又说:“小鸟纵使是为了躲避干扰而在深山野林中筑巢,也不过占一枝树枝;野鼠即使跑到河边饮水,再怎么口渴,也只能喝饱小小的肚子。您还是回去吧,我没有什么可以贡献给天下!厨房里的厨师不愿烹调祭品,主管祭礼的人也不会多事地去帮他做呀!”

    尧无奈只得返回,心想:“第二天再来找他吧。”

    不料,当尧再次来找许由时,他已经躲进深山老林里潜心攻读,再也找不到了。尧无奈只好作罢,后来又找了舜,让他代替自己掌管天下。

    智慧点评

    拥有天下,可以说是人世间最大的名利了,但名利带来无上权力的同时,也带来沉重的负担。对于名利,弃之不可,贪之必伤身。因此,我们应适可而止。

    028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圆七百里,高有七八万尺,本来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在两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人,他已经是年近九旬了,住在大山里面。家人来往出入非常不方便。于是一家人便坐到一起商议,决心开山修路,使道路一直通到河阳之南,汉水之北。愚公的老伴儿说:“你现在已经是风烛残年了,凭你的力量,连一个小小的土堆都挖不动,又怎么能够搬动太行、王屋二山呢?而且挖出这么多的石头土块又放在什么地方呢?”“放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一家人对此都表示同意。

    于是愚公带领一家人来到山面前,挖出石头和土块,用簸箕运到渤海的尽头。邻居有一个寡妇的孩子,年仅七岁,也来帮忙。大家同心协力,持之以恒,不畏困难,风餐露宿,战天斗地,季节变换一次才回家一次。

    河曲有一个叫智叟的老头,对他们的举动感到非常不可思议,就跑来劝愚公:“哎呀,你真是太愚蠢了,你自己行将就木,力量微薄,连山的一根毫毛也动不了,又能把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愚公叹一口气说:“你连寡妇的儿子都不如啊!你知不知道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这山不会再增高了,又怎么会挖不平呢?”一席话说得智叟哑口无言。

    山神听到了这一番话,怕他真的不停地挖下去,就将此事报告了天帝。天帝为他的诚心所感动,就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这两座山背走,一座摆在朔方东部,一座摆在雍州南部,从此以后,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就没有大山的阻塞了。

    智慧点评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立下雄心壮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应该有愚公的恒心和毅力,否则,如果做事情拈轻怕重,畏首畏尾,将会一事无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