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1种投资智慧-坚守投资原则,回避投资风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几十年来对于他的投资原则的坚守。这些投资原则包括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决策、判断股票的盈利能力等等。他认为在风险丛生的股票市场,只有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才能回避投资风险。

    1.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决策

    巴菲特把他的投资策略概括为八个字:按兵不动,以静制动。虽然仅仅八个字,但却充分显示了他超乎常人的理性思维。这在他当年收购《华盛顿邮报》时就充分显现出来了。

    《华盛顿邮报》在传媒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规模庞大,拥有四家电视台、《新闻周刊》杂志以及印刷厂。良好的经营历史为它造就了辉煌,同时也招来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但是任何公司都不能永远成为常胜将军,股票市场的残酷并不会因为它曾经的辉煌而对它手下留情。20世纪70年代,华尔街股市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股市大幅滑落,股价瞬间跌倒了谷底,伴随着它下跌的是投资者对于股市的期望,而它持续的时间如此之长足以摧毁任何人的意志。人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迷茫到了极点。此时的《华盛顿邮报》也失去了往日的耀眼的光芒,它的股价直线下滑,曾经被人们捧上天堂的它,瞬间就被摔到了地狱,没有人再对它感兴趣了。

    与大部分投资者相比,此时的巴菲特显得异常忙碌。因为他正在研究这个让他垂涎已久的公司。

    他了解到,此时《华盛顿邮报》的价值已经被远远低估了,如果此时将它买下,那么就会捡个大大的便宜。于是他开始为这个绝好的交易而忙碌奔走了,他将伯克希尔公司的大部分债券卖掉换来了大量的资金。在1973年,他连续投资4000多万美元,买下了《华盛顿邮报》大约10%的股份,此时的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因为他终于成为了该公司最大的股东。

    当那场令《华盛顿邮报》倍感痛苦的股价大跌的浪潮退去以后,《华盛顿邮报》经过10年的修整,此时它的股价已经开始向它的自身的价值回归,它终于焕发了生机,属于它的春天到来了。这时的巴菲特在悠闲地喝着咖啡,因为他的判断让他成为了这场交易的最大赢家。

    当这场交易尘埃落定之后,留给所有投资者的是深深的思考。巴菲特为什么会赢?他赢在哪里?原因就是他超乎寻常的理性。

    几十年在股票市场里的摸爬滚打,让他知道了理性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他曾说过:“我的投资经验中最重要的是理性。智商和天赋就像是发动机的马力,而理性则是使发动机产生高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仔细分析巴菲特的每一个投资策略,例如集中投资、注重企业的内在价值、安全边际等等,无不是他理性思维的结晶。他认为,股票市场阴晴不定,所以总是让身处其中的投资者云里雾里,不知所措。所以对于每一个投资者来说,一定要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大脑,坚持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够确保自己最终投资成功。

    2.在别人后退时前进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华尔街股票市场曾出现了一次令人不解的现象。在1972年的时候,投资股票的年终收益率在11%左右,而同期的国家债券利率和股票收益率相比高出了将近五个百分点。按照常理推断,将会有大量的投资者放弃购买股票而去购买债券。这一年的股票市场将不会很景气。但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事实和想象的恰恰相反,很多债券持有者都将手里的债券售出,而转向了低靡的股票市场,导致股市价格迅速高涨。

    这种不符合常理的现象引起了巴菲特的注意。在他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股票价格的短期走势令大多数投资经理人感到迷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进入股票市场可能会遇到麻烦。为此巴菲特写了一片文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未来永远是未知的,对于能力有限的人来说,试图去对市场做出预测是不明智的,因为你永远也不会找到答案。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当股票市场一片繁荣的时候,要想在那里大赚一笔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高昂的价格总有一天会将你的利润抵消。

    所以巴菲特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原则就是,在别人后退时要勇往直前。他曾说过:“我们只是设法在别人贪心的时候保持警戒谨慎的态度。唯有在所有人都小心谨慎的时候我们才会勇往直前。”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的华尔街显得格外平静,股票交易大量减少,很多投资者都暂时离开了这里。这在巴菲特看来简直是天赐良机,于是他开始了他的掠夺之旅。首先他瞄准了传媒业的巨头《华盛顿邮报》;接着把陷入困境的GEICO公司收入囊中;随后他又大量购买了华盛顿电力供应系统的债券;然后他一鼓作气又将美国一家饼干制造公司拿下。巴菲特就这样在人人退缩的时候,突然出击,以闪电般的速度席卷了整个华尔街股市,空荡荡的舞台上只有他一个人在舞蹈,尽管略显孤独,但他却兴致勃勃。

    他的行为总是让人们匪夷所思,他的眼光让人们自愧不如,他的判断让人们不禁要问,他是否被赋予了什么特殊功能。所以当大部分投资者都对可口可乐公司和通用食品公司抱有怀疑态度的时候,他不失时机的向它们抛出了橄榄枝。巴菲特当然也因为这样的举动遭到了大多数人的质疑。但是当通用食品的股价几年后上涨了将近3倍,可口可乐的股价上涨了4倍的时候,巴菲特无需解释,所有曾经怀疑过他的人都知道自己错了。

    巴菲特说:“价格之所以下跌是由于投资者总是对股票市场或是某个公司持有怀疑态度,事实证明这样的态度有时似乎看起来有些多虑,但是我们却因此获得了众多获利的机会,因为这样的态度的直接后果是,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价格。”

    所以巴菲特从来不会像大多数投资者那样去猜测市场的走势,他总是冷眼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当大多数人蜂拥而上时,他会提高警惕;但是当大多数人像潮水般退去时,他所要做的就是勇往直前。

    3.利用市场情绪,抓住机遇

    “股神”巴菲特在他一生的投资生涯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讶的神话,凭借着他在股票市场的游刃有余,他创造出了富可敌国的巨额财富,在股市中取了巨大的成就,几十年的努力,使他终于成为了华尔街名副其实的股神。然而这一切在巴菲特看来都是源于他对市场的娴熟把握和利用。他认为只要能够摸透市场的情绪,并且加以适当利用,那么投资者就可以在一次次的较量中大获全胜。

    巴菲特似乎总是一个与所有人的背道而驰的人,他的观念总是令人不可理解,他的行为总是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在他眼里,那些整日盯着各种各样数据不放的专业会计师、股票分析师、或者是经济学博士们他们总是对那些繁杂的数据情有独钟,他们总是认为这些数据是对股票进行分析时的最有效的工具。而对于巴菲特本人来说那被分析师们视若珍宝的数据的参考价值基本上等于零,他曾经说过,当投资者沉浸在浩如烟海的数据里时,他几乎不可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在变幻莫测的股票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总是显得那么迷茫而又无助。这一切都是源于人性自身的弱点。他们似乎总是对股市充满了幻想,他们认为股票价格上升时,是买入股票的最好时机,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丰厚的利润,此时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显得过于天真,利益的驱使使他们把所有可能的风险都抛在脑后。带着无比兴奋的心情他们把大部分甚至是所有的财产都投入股市。于是他们便焦急的等待着利润到来的那一天,天不遂人愿,当股票一旦出现大幅下跌时,这些投资者就成了最可怜的人,血本无归的惨状随处可见。然而股票市场永远是一个让人看不清也摸不透的地方,他就像是一个过于顽劣的孩子,当他一时兴起急转直下时,就会有数以万计的投资者被它轻而易举地玩弄于掌故之间。极度的恐慌致使他们的情绪瞬间出现极度的波动,于是他们纷纷抛出手中的股票以求自保。此时的他们已经毫无理智可言,他们已经完全被价格的走势牢牢掌控,股价跌一分,他们就跟着抛一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大量的优秀股票也和那些相对较差的股票一起被抛售。当他们事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恼万分时,他们似乎并不知道,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惨重的后果,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在进入股票市场时已经成为了市场情绪的忠实奴仆。一头雾水的他们就像是在大海里游来游去的鱼群,他们毫无辨别方向的能力,只是一味地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看见有人抛他也抛,看见有人买他也买。到最后他们将会为他们的盲目从众付出惨痛的代价。这正是巴菲特所嗤之以鼻的。

    他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依靠了“自律”和“愚蠢”这两样东西:自己的自律和别人的愚蠢。他就像是一个艺术大师,他的情绪在他的手里似乎总是显得那么温和而顺从。在他看来只要确保自己的情绪不被市场的情绪所左右,那么投资者就可以在支配自己的情绪的同时,充分利用市场的情绪来为自己创造财富。

    如今的巴菲特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些耀眼成就的背后渗透着他对待股市的与众不同的思维逻辑与观念。在他看来,股市的起起伏伏毫无定数,这就向所有投资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当股价出现下跌时,投资者能否做到稳定自己的情绪,做到镇定自若从而做出判断;而当股价出现上涨时,投资者能否冷静观察,隔岸观火,从而做到不盲目跟进,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令巴菲特感到失望的是数以万计的投资者在面对股票市场的起伏跌宕时都成了市场情绪的阶下囚。忽阴忽晴的情绪总是会在他们对股票进行分析从而做出决策时,不失时机的介入,并产生重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这时购买股票似乎并不是为了获取利润而是用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此时的股票市场也就成了他们任意发泄情绪的场所。

    于是就会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他们情绪高昂时,他们会异想天开地认为股票价格会永远攀升,于是盲目购买。而当他们情绪低落时,他们就会将手中的股票大量抛出。在巴菲特看来这样做的后果只有两个,一个是由于盲目购买而导致资金被严重套牢;另一个就是由于大量抛售而错失获利良机。巴菲特一针见血地指出:“市场情绪对于投资者的影响是致命的。”

    巴菲特对于市场情绪的厌恶之情一直以来总是有曾无减。巴菲特总是把市场形象的比喻为充满各种各样情绪人。它的情绪飘忽不定,时喜时悲总是让投资者摸不着头脑。大喜过望时,股价就会随之上涨,投资者就会蜂拥而上;情绪低落时,股价就会随之下降,投资者就会疯狂抛售。然而等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投资者才会醒悟原来这一切都是骗局。由于股票市场的价格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时高时低让人眼花缭乱,而要想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简直是比登天还难。因为此时股票的实际价值已经无法得到真正的显现了,它不是被过分的高估,就是被过分的低估。如此高高低低、时上时下的股市价格,只会把投资者搞得头昏脑胀,不知所措。此时投资者的情绪就会受到股市情绪的严重影响,这时所做的任何决定都会被笼罩上情绪的阴影,可想而知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什么。

    而当他们一次次品尝了失败的苦果之后,他们就会为了自身的安全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时整天在股票市场上口若悬河的股票分析师、经济学家就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投资者对他们的言论推崇备至。他们总是不耐其烦的到处兜售他们的理论和建议。令巴菲特震惊的是,那些听起来冠冕堂皇的说辞总是能吸引到众多投资者,这些投资者成了他们忠实的信徒。在他们看来,拥有专业的经济学知识是投资成功的可靠保证,而拥有一定的会计学知识就会令自己如鱼得水。所以每天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投资者自掏腰包为那些美丽的说辞买单。

    在他们的观念当中,数据是决定成功投资的关键。但是巴菲特对此提出了彻底地批判。他认为决定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看投资者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避免被市场情绪所控制。这也正是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为华尔街股神的原因所在。

    4.战胜市场的绝招

    很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最令他们头痛的问题就是,到底如何才能战胜市场?的确市场是变换多端、令人难以捉摸的,一招不慎可能全盘皆输。为什么每天在股票市场上都会有不计其数的人败下阵来?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是股价短期波动的受害者,也许是由于他们对于股价下跌的恐惧,也许是由于股价上涨的诱惑,最终他们都难逃是失败的厄运。巴菲特似乎就比他们幸运得多,其实与其说是幸运,不如说巴菲特是受益于他忽视短期波动,购买未来的投资理念。这正是他能够在股票市场上屡战屡胜的绝招。正如他自己所说:“真正决定投资成败的,是公司未来的表现。”

    每当谈到持有股票时间时,巴菲特说的频率最多的就是两个字:“永远”,在他看来,似乎只有永远持有,他才会更加放心大胆的进行投资,但是这只是巴菲特自己的设想而已。现实当中,几乎没有哪一家企业可以达到能够让投资者对其股票永远持有的。巴菲特的这个愿望其实是想说明,在进行投资时,最好是选择那些值得投资的企业,然后做到持有其股票的时间越长越好。

    选择那些有着悠久历史,并且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企业进行投资,似乎是几乎所有投资者的偏好。但是巴菲特提醒这些投资者,以往成功的历史和目前良好的运营只是你在选择投资企业时所必须参考的标准,选择了这样的公司并不是说就万事大吉了,这才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投资者的命运将取决于遥远的未来,是成是败只能看公司未来的发展。

    所以巴菲特在进行投资时,首先要做的是选择质优绩佳的企业,之后就会打算长期持有该企业的股票。在他看来,如果投资者对这样企业的股票采取的是短线操作的话,那无疑是在堵自己的财路,他认为这样的投资者不应该在股票市场上滥竽充数,而应该去赌场或是跑马场一类的地方去大显身手。他似乎对他们总是充满着挖苦与讽刺。

    对于那些值得巴菲特投资的股票,他总是期望能够与它长相思守,他曾经说过:“如果我正在一家教堂里布道,或者说我拥有一家俱乐部,我不会把教堂里的听众更新得是否频繁,或者俱乐部成员是否具有高级身份作为衡量自己成功与否的准则,我最想要的结果是,没有人离开他的座位,这样任何其他的人都没有办法捞到一个座位。”

    他认为,从长远来看,企业的内在价值必然会被市场价格反应出来,因此投资者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的长远发展上,而不是南辕北辙地去盯着短期的价格波动不放。

    巴菲特对于市场的波动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如何看待股票下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股价下跌似乎是不详地预兆,一旦出现下滑的趋势他们的神经就开始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于是他们就开始抛售手中的股票来获得安全感。但是当价格上涨时,他们又一反常态的精神亢奋,于是又开始不由自主地冲进股票市场抢购股票,事实上,即使日后该股票的表现良好,投资者可以获利,但是由于当初的高价购买,也已经使得他们的利润变得微不足道了。但是股价下跌在那些冷静、独具慧眼的人眼里,可是完全变了个模样,它会变得异常受欢迎,因为当它来临的时候它随身也带来了机会。此刻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收购大宴就开始拉开帷幕,当宴席散去之后,接下来要上场的就是滚滚的利润。

    所以在巴菲特眼里,只有那些不计较短期利益得失,而把目光投向未来的投资者才会在股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够有所作为。

    巴菲特认为把目光放长远也就是要把自己当成是投资企业的经营者或者是合伙人。当投资者将某企业的股票买到手里的时候,投资者应该意识到此刻的股票已经不仅仅只是代表股票本身,它更代表着该企业在未来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和投资回报率。也许在买入之初会有些不尽人意,但是投资者要想获得长远的利益就要耐心陪伴着这个企业慢慢成长,慢慢地将它的内在价值展现出来。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所以巴菲特在投资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吉列等众多优秀的企业时,始终坚持长期持有,即便是某个企业危机重重时他也仍然坚持着与这些企业共患难的信念。他告诫那些投资者:“如果你已经对某个企业进行了投资,并且持有了相当多的股份,那么你就必须确保你自己一定不是因为只看见了该股票的短期上涨而做的决定,而是基于该企业在未来的时间的盈利能力而做的最终决策。当你拥有该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票时,你仍然去关心它在短期内的表现,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你是在进行自我折磨。”

    而对于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巴菲特也同样希望他们能和自己一样做到这一点。他对所有股东说:“我衷心希望各位在决定买进我们公司的股票的那一刻起,就把我们当成你们的忠实的伙伴,从此以后我们将同呼吸共命运。各位都应该明白的是,股市的短期波动在过去会有,在现在也同样存在,将来也一定会不可避免,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股票交易,它就永远不会消失,所你们根本不必为此担心,在将来的某一天你们一定会看到公司良好的盈利能力一定带来给你们丰厚的回报。只要你们能够始终做到不离不弃,持之以恒。”

    这也正是这位“股神”对所有投资者的建议,忽视短期波动,购买未来,你就能战胜市场。

    5.如何判断股票的盈利能力

    巴菲特说:“我所看重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这种盈利能力是我所了解并认为可以保持的。”巴菲特之所以如此看重企业的盈利能力,原因在于良好的盈利能力决定着他的投资回报率的高低。所以巴菲特在进行投资时,总是选择那些在他看来具有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的企业。

    但是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判断股票的盈利能力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他们总是会显得无从下手、不知所措,有时即使是他们做出了判断,但是判断失误的概率也是相当高的。而由于失误所导致的损失是巨大的。那么不妨来看看巴菲特是怎么进行股票盈利能力分析的吧。巴菲特的分析是建立在三个标准之上的。它们分别是投资企业的留存收益盈利能力、权益资本盈利能力和产品盈利能力。他认为每一只股票的盈利能力都可以通过这三个标准显现出来。那么他具体是如何做的呢?

    首先,他认为如果企业的留存收益的盈利能力很强,就意味着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具有很强的运用新增资本的能力。他们可以对这些新增资本加以适当而且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得这些新增资本能够远远不断的创造利润,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留存收益具体是指什么呢?巴菲特对此做出了解释,在他看来,留存收益指的就是股东用得到的利润重新投入到公司中,以求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

    通常情况下,公司用于创造利润的资本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分别是公司在以往的经营过程中所积累的资本和公司股东的留存收益所形成的资本。巴菲特认为,公司股票目前的市场价格是源于该公司在过去所创造出来的资本,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无多大意义。因为投资者购买股票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从公司在未来所创造出的价值中获得利润,而公司未来市值的增长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留存收益创造价值的能力。这就对公司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曾经说过:“如果投资企业的管理层没有利用股东的留存收益创造价值的能力,那么我将不会把这个企业列为我的投资范围之列。”可见巴菲特对管理人员的留存收益盈利能力看得是多么的重要。他一个合格的公司管理层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他们能够为投资者带来长久的利益回报。如果管理者不能用留存收益创造出与其相符的市场价值,那么就说明这些管理者是不称职的。所以,每当巴菲特在对投资公司进行考察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该企业的留存收益在未来的盈利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和精密的预测,如果结果使他相信投资企业确实具有很强的留存收益盈利能力时,他才会考虑对该对公司进行投资。

    而巴菲特在考察企业的留存收益能力的同时,也会对企业的权益资本盈利能力进行研究。所谓权益资本收益率即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枥有者权益总额)。巴菲特讨厌负债很高的公司,因为这样会影响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如果目标企业没有负债或负债很少,就说明公司具有很强的利用现有资本盈利的能力。这就说明公司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很高。

    大多数投资者都会把每只股票的收益水平作为衡量一家企业经营管理业绩的最佳标准,这在巴菲特看来是不合理的。他认为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才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业绩好坏的标尺。巴菲特曾经对他的合伙人说:“我宁愿要一个收益率为15%的资本规模10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也不愿要一个收益率为5%的资本规模1亿美元的大企业。”因为只有公司具有较高的股东权益收益才能最终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益回报。需要指出的是,巴菲特所进行的投资基本上都属于长期投资,所以他关心是始终是企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的权益收益情况。因此他在分析投资企业目前的获利能力的同时,还要了解投资公司的经营策略是否会为公司在未来创造出巨大的利润,从而给股东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率。纵观巴菲特的所进行的每一项投资,他所投资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一些具有长期获利能力的企业,它们都能够为股东创造出巨大的长期权益资本收益。

    所以巴菲特几十年来始终坚持把对目标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分析作为他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在他眼里,也许一个企业当前能够创造出很高的利润,但是如果它缺乏长期的盈利能力,那么它就不应该成为投资者的投资对象。

    最后一个要引起巴菲特注意的是,企业产品的盈利能力。大多数的投资者都认为只要企业的营业收入很高,那么就说明它的产品盈利能力很强。但是巴菲特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在巴菲特看来,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不能够使企业的利润增加,那么对于公司来说,即便它的营业收入很高,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所以明智的投资者都不会选择这样的企业进行投资。

    和大多数投资者不同的是,巴菲特对于企业产品盈利能力的考察并不是出于和那些上市公司的产品进行对比的结果,而是基于和本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的比较。他认为只有在和本行业内的其他产品的对比中才能反应出该企业的产品是否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

    而巴菲特之所以钟情于那些优秀的公司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的产品总是能推陈出新,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再加上公司相对较低的成本费用,使得它们的产品的盈利能力总是要远远高于那些平庸的企业。

    所以,当大多数投资者都把目光投向营业额或利润总额时,巴菲特却关注的是企业产品的利润率。因为在他看来,利润率可以反应出每一单位的营业收入所含有的营业利润的数额。如果把不同年份的利润率进行对比,那么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投资企业是否真正具有超强的产品盈利能力。从而避免一些表面现象所欺骗。

    所以巴菲特提醒所有投资者,在考察一个企业的产品盈利能力时,利润率才是最可靠的工具,只有通过它投资者才可以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使自己最终做出正确的判断。

    6.坚持投资原则是成功的保障

    巴菲特曾经说过:“我不会轻易放弃我已经非常熟悉的投资方法,尽管这一点很难做到,但是我将矢志不渝,因为它意味着我不会错过众多投资获利的机会。”

    在风险丛生的股票市场上,几乎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有人面临失败的窘境。在他们眼里,股票市场就是风险的代名词。它飘忽不定、变幻莫测,纵使使尽浑身解数,也难逃失败的厄运。他们痛苦而又无奈。这不得不让人去思考究竟是股票市场所固有的特性惹的祸还是由于投资者自身的原因所致?

    此时如果想一想“股神”巴菲特,那么所有迷惑的人们就会茅塞顿开。必须承认的是股票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稳定性确实会给众多投资者造成障碍,使他们在每一次进入股票市场时都心惊胆战,力不从心。但是为何巴菲特会在这个充满变数的股票市场上屡战屡胜?同样是在股票市场上进行股票交易,巴菲特却总是显得那么气定神闲、胸有成竹呢?其实在一起都源于他对他所独有的投资原则的坚守。这些投资原则是巴菲特在他近半个世纪的投资生涯中总结出来的。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些投资原则时刻与巴菲特相伴而行,它们使得巴菲特经受住了众多大风大浪的洗礼,为巴菲特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从而成就了巴菲特那举世瞩目的辉煌。

    还是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巴菲特的投资历史吧。从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巴菲特始终坚守他的投资原则的真正意义所在。长期持有是巴菲特的众多投资原则之一,并且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巴菲特对这一原则的坚守足以让人们感到震惊。在1989年巴菲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投资决定,那就是投资吉列公司。当时巴菲特投入了7亿美元买下了该公司大约9000万股的股票。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吉列正在面临其竞争对手的恶意收购,这让巴菲特这个大胆的行为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他们认为巴菲特一定会为他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但是巴菲特却对迎面扑来的质疑声无动于衷,而更令他们震惊的是,巴菲特不但没有悬崖勒马,反而铤而走险,一直持有该公司的股票达到了近17年。在这期间,巴菲特曾经经历了吉列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的困境,但是巴菲特的态度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的改变,当大多数的股东都疯狂抛售股票时,他显得异常平静,最终在此起彼伏的批判声中,他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拒绝短线操作是巴菲特的另一个投资原则。发生在上个世纪末的那场网络科技股的风暴,至今还使很多投资者心有余悸。原因在于他们都是那场股灾的受害者。面对网络科技股的猛然上涨的巨大诱惑,他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欲望,于是便纷纷地跳进了疯狂抢购的浪潮中。当波涛汹涌的大海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的时候,他们已经被折磨的叫苦不迭、体无完肤了。而此时只有巴菲特一个站在岸边,悠闲地散着步。此时众多疑惑的目光开始投向巴菲特。其实这样的后果在巴菲特看来是实属必然的。网络科技股正是利用了投资者好奇的心理和贪婪的本性,才会把所有踏入其中的投资者牢牢困住。短暂的繁荣背后蕴藏着让人无法躲避的危险。而这对于热衷于短期利益的投资者来说,就像是酝酿已久的毒药,只等投资者喝下。所以始终坚守自己投资原则的巴菲特却永远不会成为这杯毒药的品尝者。

    巴菲特始终认为坚守投资原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巴菲特看来,投资原则是投资者投资理论体系中最根本的东西,如果投资者随意更改,那么投资者就永远不会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而一旦股市出现重大波动时,这些投资者往往就会面临巨大损失。

    巴菲特的投资原则有很多,比如说投资优秀的企业,要成为一名企业经营者,掌握正确的市场规律,利用市场的非理性,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组合原则以及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等等。这些投资原则都是他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一点一滴总结出来的。

    尽管几十年过去了,但巴菲特对于这些投资原则的坚守,虽然他的做法令很多人感到他似乎有些太过自我,却丝毫没有任何改变。甚至当时有人对他提出善意的劝告时,他只是礼貌的微笑,但却从未见他有任何的动摇。他说:“我认为自己的投资原则没有过时,我不想随便改变自己的投资理念。”

    所以巴菲特建议所有投资者,不要被股市的波动牵着鼻子走,不要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轻易地改变自己的投资原则,更不要被他人的言论所左右,而变得摇摆不定、盲目从众。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7.投资者的心理

    众所周知,股神巴菲特在他近半个世纪的投资生涯中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他也因为这样的成就赢得了人们的连连称赞。很多人在称赞他的同时,不禁在问,巴菲特究竟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巴菲特在许多公共场合对此做出了解释。他把他的成功归结于他那良好的心态。在他看来,一个投资者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将决定他最终的命运。

    事实上,在面对充满诱惑的投资市场时,大多数的投资者都会被巨大的利益所迷惑,使他们永远无法看清动荡多变的股市背后的真相,从而导致他们的血本无归。

    这在把巴菲特看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投资者所固有的心态导致的。巴菲特说:“一个投资者的的投资业绩将取决于你是否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如果投资者能够在极具诱惑的股票市场始终保持好良好的心态,那么他就可以冷静的面对市场的千变万化,在此基础上做出冷静的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这样一来他不仅可以避免遭受巨大的损失,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

    那么投资者在面对投资市场的时候,都会有怎样的心态呢?在这里巴菲特进行一一的列举。

    第一就是大多数投资者都具有急功近利、盲目冒进的心理。每当他们进入股票市场的时候,他们总是莫名其妙的豪情万丈、信心满怀。他们对于自己的每一个投资都抱有相当乐观的态度,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巨大的利益必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来到他们的眼前。可是这在巴菲特看来却是愚蠢至极的,投资者这种盲目自信的心理,定会促使投资者更加相信自己的分析是天衣无缝的,自己的判断是无可置疑的。如此盲目乐观的心理在麻痹了投资者大脑的同时也为即将出现的亏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第二就是很多投资者总是会有贪图眼前小利的心理。在他们看来,只有尽一切努力抓住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才是明智之举,因为千变万化的股票市场不知道在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一旦有可能使自己被套牢的情况发生,那么亏损将不可避免,所以抓住既得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因而他们就会全神贯注的关注对当前股票的价格走势,一旦股价出现下滑,他们就会迫不及待的将股票大量脱手来换取现金。对于这样的心态,巴菲特说:“由于股票市场总是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很多股票的实际价值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显现出来,这就需要投资者把眼光放长远,不要盯着眼前的利益不放,这样才能够放长线钓大鱼。”

    第三投资者总是会高估概率很小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投资者往往过高地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造成投资的失败。投资者要客观地看待市场,才能准确地投资。

    第四就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就是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没有主见、毫无方向。别人说东就是东,别人说西就是西。在巴菲特看来,这是缺乏独立思考的特质。很多投资者往往由于自身缺乏投资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而缺乏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从而试图在效仿别人的过程中寻找一种安全感。这种从众心理对于投资者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因为别人的投资策略是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制定的,这并不能适合每一个投资者,而且很多时候别人的投资者策略也并不是正确的,它有可能会效仿的投资者误入歧途,结果遭受巨大的亏损。

    上个世纪90年底末,全球刮起了一场网络科技股的旋风,一时间这类股票成为了众多投资者的追捧的对象,巴菲特却意外地选择了回避,继续专注于自己的传统行业投资。尽管科技网络股当初的行情令人艳羡,但最终泡沫破灭的时候,也让众多投资者倾家荡产。可见只有像巴菲特一样坚持自己的判断,摆脱盲目从众的心理,投资者才能够规避风险,获得成功。

    所以巴菲特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投资者就要具备独立思考的特质,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只有通过自己的判断和分析才能最终制定出符合自己的投资策略,从而确保自己获得成功。而一味地盲目听从那些股票专家的意见,只会让自己陷入亏损的泥潭。巴菲特向来对那些所谓“市场意见”、“专家评论”都抱有怀疑的态度。他认为,投资是自己的事情,应当由投资者自己来决定。如果你因为轻信他人的意见而承担了风险,那么承受失败的只能是你自己。投资者要相信自己的眼光,才能够真正在投资中获得利益。

    第五就是对于失败的恐惧心理。在股票市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投资者在面对即将出现的亏损时,由于总是想保住自己的安全底线,而没有果断采取及时刹车的的对策而不得不面临更大的亏损。在巴菲特看来真是由于所有投资者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因此他们经常会对股票的下跌担惊受怕,当这种心理愈演愈烈时,他们就会在不需要放弃的时候将股票抛售,而需要必须放弃时却又将股票握在手里不放。后果可想而知。

    第六就偏见心理。很多投资者缺乏判断股票好坏的能力。他们往往认为只要是自己所投资的股票是优秀的股票,那么即使价格偏高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对于那劣质股票来说,即使是价格再低也不会考虑将其买入。而在巴菲特看来,倘若优秀公司的股票价格过高,那么高昂的价格就会在无形中将投资者的利益缩小,而对于价格低廉的所谓的坏股票也不应该被一棒子打死。

    第七无法正视自己的错误。很多投资者都容易将成功归于自己,将失败归于其他因素。巴菲特认为,不敢勇于认识失败、不懂得总结失败经验的投资者,是很难获得投资成功的,因为他得不到正确的投资经验。

    第八处置效应,很多投资者总是会犯下过早卖出盈利的股票,长时间不愿卖出亏损的股票的错误。在巴菲特看来,很多投资者都缺乏持有股票的观念,他们总是对长期持有股票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不安全的行为。所以当他们获得盈利的时候,他们会过早地将手中的股票抛售出去,从而导致收益的减少。同时,他们不愿意接受股票贬值的现实,总是要等待股票上涨之后,才会抛售。

    第九保守的心理,大多数的投资者总是会对那些新生事物缺乏敏感性,而显得思前想后、畏首畏尾。在巴菲特看来,投资者只要做到随时给自己充电才能做到与时具进,把握商机、屡战屡胜,才能够在面对纷繁的市场时做到胸有成竹。

    第十就是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有患得患失的心理。变化多端是股票市场所有固有的本性,动荡起伏是股票市场的常态。但是在巴菲特看来,很多投资者都对股票市场的这一特性有所忽略。他们永远把当前股价走势做为自己是否进行买卖的唯一准则。所以在股票市场上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当股价下跌时,他们会显得急躁不安而将股票慌忙脱手以求自身的安全;而当股价上涨时,他们就会幻想自己可以大赚一笔,而又一反常态的疯狂抢购。其实他们不曾想过就在他们将股票抛出之后很可能会出现股价的回涨;他们也不曾想到就在疯狂抢购时,也很可能是风险到来之时。这两种状态对投资者来说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