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1种投资智慧-相信直觉,独立判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巴菲特曾经说过:“我对自己的直觉特别有信心,几乎所有的投资决定都是来自于自己的直觉。”所以他总是不耐其烦地劝诫所有投资者,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

    1.独立分析,冷静思考

    巴菲特认为,一个投资者要是缺少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就是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这样的后果是很可怕的,因为一旦别人错,你也会跟着遭殃。这样的投资者将很难在股票投资上有所作为。

    独立思考对于每一人来说都很重要,它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关键,俗话说:“凡事三思而行。”而对以投资来说,独立思考就似乎显得更加重要了。在风云变幻的股票市场上,各种消息甚嚣尘上,各种猜测漫天飞舞,股价的波动更是令每一个投资者诚惶诚恐、心惊胆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资者不能做到独立分析、冷静思考,总是盲目听从别人的建议,总是被股价的波动牵着鼻子走,那么就会导致自己总是跟那些适合自己的股票擦肩而过,也就不可能在众多纷繁复杂的投资信息中独具慧眼挖掘出有利于自己投资的信息。这样一来,他就像是一个市场的奴隶,总是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然而巴菲特是个例外,他总是在随波逐流的大潮中逆流而上。在巴菲特看来,独立分析和冷静思考是任何投资者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为金融市场是一个风险丛生的地方,它时刻诱惑着投资者对之趋之若鹜,投资者往往会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投资者的心理承受不住严峻的考验,就会在情急之下做出不理性的决定,那么投资者所付出的代价会是巨大的。所以巴菲特几十年来,始终坚持独立分析、冷静思考,这有的时候让他似乎显得有点形单影只,但即便是孤军奋战,他也要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当最后别人都铩羽而归时,他独自高歌猛进。

    巴菲特的好友拜伦?韦恩曾经说过:“巴菲特具有极强的思考能力,这种思考能力让他总是喜欢去挑战那些既有的观念,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正是这种习惯使得巴菲特日后能在金融市场上出人头地。”巴菲特的这种独立思考的习惯是从小就养成的,他总是对很多人们都习以为常的事情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与其他人不同的看法,这总是让他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成为异类。但他却总是沉浸在独自思考的快乐之中。

    每当他要进行一项投资时,他便全神贯注的对此次交易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冷静的思考,他不会去听从股票分析师或者证券投资家所做的洋洋洒洒的分析,他也不会去关注股价是涨是落,他更不会去预测未来的经济形势。所以巴菲特在华尔街总能勾画出一幅幅独特的风景。当所有投资者对某种股票都嗤之以鼻时,他总是可以发现令他感兴趣的东西,然后不失时机的向其抛出橄榄枝,此刻十拿九稳的他早已胜券在握了。

    在巴菲特看来,如果投资者能够具有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他可以从一片废墟中拾得珍珠。这是他在当年收购美国捷运公司时总结出来的。该公司的命运看起来有些坎坷,正是这些坎坷让几乎所有投资者都曾犯下了大错。在它刚刚诞生时,朝气蓬勃的气势吊足了投资者的胃口,于是他们纷纷掏腰包购买该公司的股票;但好景不长,一场意外之后,它成了人人厌恶的对象,于是所有投资者都避而远之。此时巴菲特开始行动了,因为他已经仔细分析了该公司的情况,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那场意外只是一个意外,它仍旧风韵犹存。于是一片荒凉之中,巴菲特成为了最幸运的人。

    在巴菲特的投资哲学里,他把独立思考视为他成功的法宝。他说:“作为投资者独立思考、冷静分析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与错从来都没有定论,只有经过独立思考之后,才能做出最终的判断,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2.相信直觉,大胆投资

    在巴菲特的投资哲学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相信直觉。他说:“自己的直觉,是自己对即将购买的股票和企业的第一感觉,这种感觉根源于在对企业的充分了解。但是,这种感觉在变化莫测的股市行情面前会变得很脆弱,如果投资者不能坚持自己的直觉判断,那么他就会在决定是否投资时畏首畏尾,犹豫不定。”

    在巴菲特看来,理性固然非常重要。就像当初巴菲特没有投资半导体产业一样,巴菲特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并不擅长在这个领域进行投资。因为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他对于该行业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他无法对该行业的前景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贸然闯入,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

    但直觉的作用也不能忽视。由于每个投资的知识水平和思维逻辑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他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能人云亦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在股票投资领域里,很多时候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要想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只有相信自己的直觉,依据自己的判断。别人永远救不了你。

    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在注重背景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充分相信自己的直觉,从而做出判断。而对于“股神”巴菲特来说,几十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战绩,直觉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次重大的投资决策,他总是向他的直觉索要答案,直觉俨然已经成为了他的向导。当直觉告诉他此项投资可能会存在风险时,即使再具诱惑力,他也不会采取行动;当直觉告诉他此项交易可以有利可图时,他将在第一时间果断出手,抢占先机。

    可口可乐和《华盛顿邮报》公司是巴菲特眼里最优秀的企业。但是在它们双双陷入困境难以自拔,大多数投资者都对它们置之不理时,正是巴菲特的果断投资不仅使这两家公司摆脱的困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投资者他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当人们对他的举动大惑不解时,他解释说:“我只是凭直觉做出的判断。我是可口可乐忠实的追随者,而且我小时候曾是《华盛顿邮报》的送报员,它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直觉告诉投资这两家公司,一定不会令我失望。”

    对于如何选择投资对象巴菲特总是依靠直觉,而对于如何经营他的公司,他同样也会依靠直觉。所以当大多数管理者都为研究股市行情和公司报表忙得不可开交时,他却显得轻松的多。

    然而他的非同寻常的做法,可能除了他自己之外,很少有人可以理解。他也因此曾经遭受过他公司股东的质疑。在他们看来,巴菲特的做法大胆冒险,根本不合乎逻辑,他是在拿股东的钱开玩笑。面对股东的怨声载道,巴菲特选择了沉默,因为他无需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未来丰厚的利润会为他做出最好的说明。

    也许很多投资者都会认为和预测股市走势比起来,直觉很容易就能得到。但巴菲特却不这么认为,他说:“自己的感觉是自己对即将购买的股票和企业的第一感觉,这种感觉是建立在对企业的充分了解之上的。”

    在他看来,直觉是和充分的调查研究密切相关的,没有对投资对象的详细而全面的了解就做出判断是盲目的,更是不理智的,这是每一个投资者的大敌。所以巴菲特在进行每一项投资之前,都会对投资对象做一番全面的考察,然后对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做出判断,如果他觉得该企业值得投资时,他就会立刻采取行动。有人怀疑巴菲特的独立判断的能力是天生的,其实,巴菲特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之所以具有如此超强的判断力以及精准的直觉完全是来自他天长日久的积累和锻炼。当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形成一种超前意识,当然也许就是它的过于超前,所以常常会遭到人们的批判。

    但是在巴菲特看来,这种直觉在面对动荡不定的股市行情时,往往会变得十分脆弱,有时甚至不堪一击。由于投资者害怕亏本的恐惧心理作怪,往往使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直觉,导致在该买时不敢买,在该卖时又不敢卖的情况经常发生。最终只能落得个失望而归的下场。

    所以巴菲特建议所有投资者,要充分相信自己的直觉,只要对投资企业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觉得这家企业令自己满意,就要大胆投资。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的时候,总是抱有侥幸心理,希望上帝可以保佑自己投资成功。如果投资成功他们认为是自己碰上了好运气,一旦投资失败他们就认为是自己运气不佳。

    在巴菲特看来,以这种态度来对待股票投资是不可取的。由于股票市场跌宕起伏,毫无定数,投资者们很容易在眼花缭乱的股票市场迷失方向,不知所措。如果愚蠢的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运气,那无异与玩火自焚。投资股票有着很深的学问,它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对自己以往的投资进行总结。作为一个投资者,要想在股票投资中取得成功,就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培养不断学习的习惯,经常向那些有着多年股票投资经验并且取得了众多成功的投资家们取经。而一贯的闭门造车或是去碰运气,最终也只能是劳而无获。

    在这一点上,巴菲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之所以从一个几十年前名不见经传的投资新手到如今叱诧风云的一代“股神”,原因就在于他几十年不变的孜孜不倦的学习。可以说他现在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站在众多投资前辈的肩膀上。在他看来,从那些投资者们身上学到的经验教训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地,这些经验教训要远比课堂上的理论说教实用的多。对于当年初出茅庐的他来说,初入股市,难免四处碰壁,就是由于有了那些投资者们的前车之鉴才使他少走了很多弯路。如今的他早已经成为了众多投资者心中的榜样,他时时告诫那些出来乍到的投资新手,只有时时处处的不断学习,才能在投资时吸取其他人的经验教训,天长日久将这些经验教训内化为自己的宝贵的财富,以便在日后的投资中加以应用,从而确保自己能够取得成功。

    投资大师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老师,正是他将巴菲特带入了股票投资的大门,他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年刚刚开始涉足股票投资的巴菲特面对风云变换的股票市场总是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没有人告诉他该如何选择股票,如何分析股票。正在他在股票市场门前犹豫徘徊时,一本书进入了他的视线,这本书就是格雷厄姆写的《理性投资人》。手握着这本书,巴菲特如获至宝,便如饥似渴的反复阅读,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将这本书的精华全都融入到了自己的投资哲学之中。

    在他日后的投资实践中,他将这本书的理论发挥到了极致。他在选择一家投资企业时,从不去关心该企业的股价走势,而只是注重它的实际价值,如果他认为这个企业的实际价值很低,那么不管它的股票价格如何低廉,他也绝不会将其买入,如果他认为该企业的实际价值很高,他就会果断地采取行动。这个投资理念就是他从《理性的投资人》这本书中所学到的。这本书教会他的还远远不只这些。在漫长的投资道路上,巴菲特所向披靡,似乎成了一个不败的神话。于是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被人们铭记在心,奉为金科玉律。而这些话的灵感就是来自于他的老师格雷厄姆。例如,他曾说过:“我最喜欢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的时间是永远。”这反应了他的长期持有的投资理念;“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了解它,就不要投资。”说明了巴菲特的能力圈原则;“假设你听售货员说喜诗巧克力卖完了,但老板推荐一种没有品牌的巧克力,如果你宁愿再步行穿越一条街去购买一块喜诗巧克力,或者说,一块喜诗巧克力让你愿意为它多付出5分钱,这正是经济特许权的价值。”这句话道出了巴菲特注重企业经济商誉的投资理念等等。所以这些投资理念或是原则都来源于那本《理性投资人》

    但是最令巴菲特受益终生的是格雷厄姆身上那种良好的心态。当20世纪70年代,美国股市出现大幅滑坡,大多数投资者都畏缩不前时,巴菲特却认为大好的投资机会来临了,他的勇敢果断令人惊诧。当他在1989年斥资6亿美元买入吉列公司近9900万股的股票开始他便始终坚持持有该公司的股票,尽管吉列在90年代遭遇低谷,股价下跌时,巴菲特仍不该初衷,继续持有,他的坚毅和自信令人瞠目。当他在1973年华尔街散布新闻业的前景黯淡,投资者都纷纷抛售媒体公司股票时,巴菲特却在一片质疑声中,趁机买下了《华盛顿邮报》大约10%的股份,与朋友闲谈之中他说到:“当你非常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而且事实也非常确切时,你就不要犹豫,行动起来吧,不要顾及你的行动是否符合常规,也不要在意别人是否同意你的意见。”他的独立判断令人不可质疑。所有的这一切都源于他的老师格雷厄姆的影响。

    所以巴菲特认为,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虚心、留心地向身边的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成熟,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才能在未来的股票投资中长期立足。

    4.培养自我检查、亲自调查的习惯

    巴菲特的好友查理?芒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将你所犯得错误铭记在心,它会让你受益终生。”最能理解这句话的人就属巴菲特了。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巴菲特是神奇的,是永远不会失败的。但巴菲特在总结自己的一生的投资生涯时,却道出了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辉煌成就的原因。他曾直言不讳地说:“我的成功来源于我曾经犯下的错误。”

    迪斯尼公司创立于1922年,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了一个规模巨大的跨国集团,其业务涉及电影、主题公园、房地产以及其他娱乐事业等多个领域。它的动画片几乎成了全世界小朋友最忠实的朋友。《三只小猪》、《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阿拉丁》、《罗宾汉》等等一系列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迪斯尼世界。由于公司高层的不断拓展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迪斯尼已经成为了迪斯尼成为世界上主题公园行业内的巨无霸级跨国公司。此时它的资产回报率已经创造了连续15年保持30%的水平。如此优秀的公司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谓是上等的猎物。而巴菲特似乎是众多猎人当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他于1965年以每股32美分的价格购买了迪斯尼公司大量的股票。当时就在两年以后,巴菲特由于不满于公司高层的管理战略,而将手中持有的所有股票全部卖出。但是上帝似乎在和巴菲特开了个玩笑,30年后迪斯尼股票的价格攀升到每股67美元,这和巴菲特当年购买时的价格相差了接近两倍。后悔万分的巴菲特倍感自责,于是他在1996年的股东大会上,对此做了深刻的自我检讨。并于当年重新买进了迪斯尼公司的股票来改正自己的错误。

    也许是上帝在故意捉弄这个被称为是华尔街股神的巴菲特,它似乎在和巴菲特过不去。就在他卖掉迪斯尼公司股票后不久他又犯下了一个让他终生都无法忘记的错误。那就是他曾经将手里大约700万股的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的股票一股脑地全部卖掉了。他的这一举动遭到了当时几乎所有人的质疑,显然人们对这位股神此次的表现相当失望。而这对于巴菲特的股东来说更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巴菲特的这个决定使得伯克希尔公司与20亿美元擦肩而过。此时由于一时冲动而铸成大错的巴菲特沉默了,他没有对此做出任何解释,在他看来,他应该对这件事情承担全部责任。

    卧薪尝胆后的巴菲特从这次错误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所以当后来他在面对和此前那次收购如出一辙的情况时,曾经马失前提的巴菲特终于没有让那次错误重演,他显得更加成熟与稳重了。

    巴菲特曾说过:“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问心无愧的人,承认错误、并检讨自己是极其重要的。”

    在他看来,如果你想教一个人游泳,就不要用一大堆理论术语去对他进行轰炸,那往往事倍功半、无济于事;最聪明的办法就是让他自己跳进泳池里,去亲自尝试,这样才能让从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经验、纠正错误。

    巴菲特认为投资和游泳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面对它们的时候,理论似乎总是显得苍白无力,而只有去一次次的尝试,经历一次次的失败,然后才能从中反思错误、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才能在以后的投资实践中游刃有余。

    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别人无法创造的财富,从而成为一代“股神”,原因就在于在他所做的无数次的反省和无数次的检查中,他使自己得到了历练和升华。正像巴菲特曾经说过的:“检讨错误比追忆成功更会促使你成长。”

    另外在巴菲特看来,亲自调查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对自己的投资目标进行全面的调查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一套完美的投资策略,从而确保自己能够投资成功。

    巴菲特对于那些对亲自调查毫无兴趣的投资者总是没有什么好感。他曾说他们说过:“你必须独立思考,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他人,是很危险的,当他人犯了错误的时候,你也一定会跟着遭殃。我总是对别人的建议报以谨慎的态度。”

    很多投资者的做法都令巴菲特感到不解。按照巴菲特的逻辑,投资者每当要开始进行一项投资时,应该会忙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但他们看起来总是那么轻松自在。最后满腹狐疑的巴菲特终于明白了他们为何会如此了,原来他们的所有信息都来源于电视金融节目,分析师、经纪人等等的分析和报道。当然这些信息在巴菲特看来是毫无参考价值的。巴菲特与他们不同的是,他总是把通过自己亲自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视为自己制定投资策略的唯一来源。

    在1965年的时候,伯克希尔公司的工作人员曾经一段时间很少见到他们的董事长。这让他们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他们甚至认为他们的董事长人间蒸发了。此时一向很少向工作人员透露行踪的巴菲特正在堪萨斯城做一件让人觉得很奇怪的事。其实他是在为一项投资进行现场调查。很长一段时间以前,他就瞄准了一个名叫斯图德贝克的公司,该公司是生产汽油添加剂的公司。据巴菲特曾让他的助理查过该公司的所有资料,所有信息都显示,这是一家历史悠久、效益很好的公司。所以巴菲特萌生了投资该公司的念头。但是凭着巴菲特对待投资公司的一向苛刻的态度,他当然不满意仅从助理那里得来的信息。所以他才决定去身临其境的体会一下这个公司的魅力所在。说来让人不仅发笑的是,他要做的事就是数油罐车的数量。然而油罐车的数量实在是太多,让他数起来并不轻松。其实这正是他所期望的。一段时间以后,他坚定了信心,于是他的助理接到了来自堪萨斯城的电话。一边是鼎鼎大名的华尔街股神,一边是拥有着巨大实力的公司。互有好感的他们一拍即合。事实证明这项说长也长,说短也短的交易没有让巴菲特白费心机,他的腰包又一次鼓起来了。

    有人曾问巴菲特如何选择一家好公司,巴菲特的回答非常简单:“不妨去看看。”这个人当时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其实巴菲特是在告诉他要养成亲自调查的习惯,这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巴菲特曾经开玩笑地说:“我的一生都在调查企业。”在“股神”的眼里亲自调查都显得如此重要,又何况是普通的投资者呢?

    5.在生活细节中寻找机会

    巴菲特曾经说过:“无论是店铺商场,医院旅馆,还是自己的公司,只要你稍微留心一点,都能够发现很好的投资机会。不要杜绝观察,机会其实就在你身边。”

    巴菲特总是提醒所有投资者,在众多的生活细节中隐藏着无数的机会,只要你耐心地观察、仔细地寻找,机会一定出现在你的眼前。对于这一点巴菲特可以说是深有体会。作为世界上最出色的投资大师,巴菲特慧眼识珠的本领可以说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在他几十年的投资生涯里,他曾与无数种股票打过交道,哪怕是那些毫不起眼的股票,在巴菲特的眼里都是不可忽视的,因为他知道并不是每一块金子都发光,机会总是会跟寻找它的人捉迷藏。当那些投资者在股票市场里忙得不可开交、汗流浃背时,当他们在为没有投资目标而挠头顿足时,巴菲特早已经启程奔向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在他看来,人们的思维容易僵固,行为容易从众,所以人们往往会画地为牢,将自己牢牢的捆绑,那么此时外面的风景就永远和他们无缘了。投资获利的前提就是要找到能够投资的股票,而在人人都垂涎三尺的地方,事实上获利的机会已经大大的减少了。此时只有做到耳听六路,眼观八方,才能够在激烈的争夺中抢得一块蛋糕。

    所以巴菲特总是在他所到之处,放眼四周,期待能够和机会不期而遇。千辛万苦的寻找,机会终于从天而降。此后的巴菲特总是把这次偶遇当成是故事将给别人听。一次他因为过度忙碌而生病住院,这对于一个习惯了繁忙的巴菲特来说,就像是被突然扔进了隔音室,百无聊赖的巴菲特就在医院里这走走、那看看,来消除心中的空虚和寂寞。此时一种治疗头痛药的要进入了他的视线。经过仔细地询问之后,他了解到这是一种非常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药。此刻一个念头突然一闪而过,如此畅销的良药定会有广阔的市场,如果对其进行投资,那么从中获利就当然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于是他立刻拨通了的办公室的电话。此后的几天里,他的助手忙得不亦乐呼,一番精心的安排之后,巴菲特如愿以偿,他成为了该公司最大股东。

    几年过后,公司业绩果然不出巴菲特所料,一直状况良好,然而该公司的股价涨幅如此之大是大大超出巴菲特当初所想象的。

    他说:“作为一个投资者不但要在股市内处处留心,而且还要做一名股市外的有心人。这样就能够发现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同时也可以扑捉到赚钱的良机。”这句话也是他的有感而发。

    哈尼斯公司是美国当时一个生产丝袜的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名气小,使得它在跟那些大型的丝袜企业竞争时,总是显得底气不足。但它的管理者并没有因为公司的弱势地位而放弃努力。他们猜想,如果丝袜的质量足够好,消费者传在脚上倍感舒服,那么消费者就不会去计较它是不是出自于哪家名牌企业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想,事实到底是不是如此,还要做一个市场调查。于是他们就将少量的试用丝袜投向了市场,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市场并是不是大型的百货商场,而是街边的杂货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这种丝袜的受欢迎程度是非常高的,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想象。于是信心十足的他们开始了大批量的生产,然后迅速投向市场,结果都在很短的时间里被抢购一空。

    无独有偶在离巴菲特住处不远的地方,有一家杂货铺也在这种丝袜,这当然引起了整日从门前路过的巴菲特的注意。巴菲特走了进去,也许是由于职业病的原因他开始了询问。原来这种丝袜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在于这种丝袜是由一种叫重丝的材料制成,它弹性大,耐磨使人传在身上格外舒服。回到家的巴菲特便迫不及待的开始对生产这种丝袜的公司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原来公司的名字叫哈尼斯公司。令巴菲特有些吃惊的是如此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竟然能够生产出这样质地优良的产品,看来它的管理者一定是非常头脑的。另外一个细节同样一起了巴菲特的注意,那就是它独特的销售方式,和那些看重闹市区大型商场的厂家不同的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它选择了街边小铺、路边小摊,这样一来不但为消费者购买提供了方便,而且还为公司节省了开销,同时也使得这种丝袜的价钱要比其他丝袜便宜。如此一箭三雕的做法,不愧为聪明之举。

    要知道巴菲特早已对投资纺织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是在发现哈尼斯公司前一直没有遇到。如今这个意外的发现当然令巴菲特惊喜万分。惊喜之余,巴菲特便开始将该公司的股票大量买进。事实的结果证明巴菲特又一次成功了。

    巴菲特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在生活细节中发现机会的投资大师,正是他的细心留意让他总是能够发现别人所发现不了的机会。

    也使他确立了投资界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地位。

    然而与巴菲特不同的是,很多投资者处于急功近利的心理,总是把自己固定在股票市场上。他们担心赚钱的机会悄悄的地溜走,于是便寸步不离,对于外面的一切都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所以当机会真的来了时,他们却没有察觉到任何蛛丝马迹。

    巴菲特告诫这样的投资者,每一天都会有众多的机会从我们身边走过,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并抓到它们。如果我们能够细心留意身边的一切,那么我们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心人。

    6.敢于挑战权威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巴菲特:“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投资大师,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自信和他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是投资界里具有很高声望的投资大师。他的投资理论曾经被很多投资者奉为金科玉律。他的理论之一就是要重视企业有形资产的作用。所以他建议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只要价格便宜,就要大量购买,然后在股票上升时再将股票脱手,从中获利。作为格雷厄姆的学生,起初巴菲特也是对这一理论坚信不疑。但是随着投资实践的不断增加以及投资经验的不断积累,巴菲特开始对这一理论产生了怀疑。他发现其实对于企业实质价值产生重要影响的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不是所谓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在对进行企业的分析和研究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他认为当投资者在进行企业价值的评估时,应更加注重对企业本身的无形资产的评估。如果投资者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就会给导致他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而最终遭受重大损失。当认识到了这一点以后,巴菲特便立即在他随后的投资中做出了修正。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巴菲特投资了一家服装制造场,但是他的举动遭到了质疑,原因在于该企业并无任何吸引人的地方,如果对其进行投资,那么后果可能会是令人失望的。但是巴菲特却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而他的理由就是这家表面看虽无任何耀眼的地方,但是它的魅力却体现在无形之中。事实证明巴菲特的选择是正确的,随着这家公司不断发展,巴菲特从中获得了高额的回报。

    而对于格雷厄姆的低价购买原则巴菲特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格雷厄姆认为,以最低的价位购买股票,然后再等到股价出现上涨时将股票卖出,投资者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但是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股票最重要的是要看该股票能否在买入之后实现增值,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不管价格多么具有诱惑力,投资者也不应买进。而要想知道股票到底能不能增值,就必须对投资企业进行全面而详细的了解。

    可以看出巴菲特总是对于权威从来不会盲目地信从,他对股票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深入的研究,他知道不管是多么权威的人物,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其理论也不能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时期都适用,更不可能适用于每个投资者。

    而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当他们面对着股市中漫天飞舞的投资信息和投资建议时,他们往往就像是一只迷途的羔羊,不知何去何从。如果在此时有一个投资专家发出了号召,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他们会毫不怀疑的全盘接收。而对于这个号召的准确性和可信性他们是从不愿意多花一分钟去考虑的。因此巴菲特提醒那些投资者:拥有虚心学习的态度是好的,但是投资者必须要做到在学习别人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原理的同时,不要迷失自己,既要大胆的借鉴,也要懂得大胆的超越,发挥自己的智慧才可能将前人的成功经验恰当地运用到投资实践中去。

    巴菲特曾经说过:“不要被那些所谓权威人士的言论所牵绊,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胆的超越权威,这样才能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以弥补很多“权威”的不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