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影城主-研究(1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作者是怎么将这种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其实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诀窍,而是活用了“迅速杀人”。真凶就混迹在破门进入的众人中,他在口袋里藏了把类似于剃刀的小型锐利凶器。门一打开,他第一个冲进房间,冲到被害者的床前,迅速用凶器割断床上的人的咽喉,然后大叫:“啊!不得了了!人死了!”接着赶到的众人因为割喉的场面被凶手用身体遮住,没有察觉到异样。甚至没有人怀疑竟能如此迅速地杀人。

    有人敲门的时候,被害者为什么不应声?被割断喉咙的时候,为什么不大叫?这是因为身为被害者朋友的凶手在前一晚被害者入睡以前,让他喝下掺进了大量安眠药的饮料。如此一来,命案第一个发现者就是凶手的诡计便实现了。

    “迅速杀人”的诡计此外还可以应用在许多场景中,那种快狠准,让人联想到日本的剑道高手或忍者的神乎其技。

    (收录于《侦探小说之谜》)

    〔附记〕

    拙稿《吟味英美短篇侦探小说》中,举了切斯特顿应用这种“迅速杀人”的其他作品为例,这里顺带提起。

    《沃德利失踪案》(The Vanishing of Vaudrey)(日译《亚瑟卿的失踪》,刊登于《新青年》昭和八年五月号),这部作品独创了一个找不到其他类似例子的离奇诡计。被害者当时正在村里的理发店让人刮胡子。理发店后门紧临一条河。这家理发店又兼香烟铺。凶手请散步的同伴在外头等着,自己进去买香烟,趁着老板放下剃刀,去店面寻找客人指定的香烟的短短两三秒里,冲进理发室里,拿起摆在那里的剃刀,迅速割断伸长了脖子闭着眼睛等待理发师的被害者的咽喉,然后迅速折返,神态自若地收下香烟,回去等待的同伴身边,抽着烟继续散步。

    这种迅速的手法,类似第一种破坏密室,率先冲进去在眨眼间杀人的诡计还较为常见;但让同伴等在外头,买东西顺手杀人这样的构想,有一种超越常识的古怪幽默及恐怖,但这也绝非游戏杀人。故事里交代了凶手非杀人不可的动机。

    如果理发师冷静一点,这桩犯罪很快就能大白于天下,但理发师也做过亏心事,还是个胆小怕事的。他发现客人竟然在不知不觉间遇害,心想如果就此报警,自己一定难逃杀人嫌疑,吓得六神无主,便将尸体(应该是塞进袋子里)扔进屋后的河中了。结果尸体顺着河水漂流到遥远的地方才被人发现。没有人知道被害者去了理发店,理发师也三缄其口,凶手又有同伴证明他的不在场。这是宗迷雾重重的案子,但布朗神父从尸体脸上刮了一半的胡子联想到理发店,靠着推理揪出了凶手。

    注 释

    [1].安东尼·霍普(AnthonyHope,1863—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

    [2].斯加雷德(RogerScarlett),是两名美国推理作家DorothyBlair(1903—1976)和EvelynPage(1902—1977)的合作笔名,只发表了五部长篇后就离开了推理文坛。发表于一九三二年的Murder Among the Angells是乱步非常喜爱的作品,后来乱步将其改编为《恐怖的三角馆》(1952)。

    [3].乔治·D.H.科尔(G.D.H.Cole,1889—1959),英国经济学家、作家,《百万富翁之死》(The Death of a Millionaire,1925)是和其妻合作发表的作品。。

    [4].勒内·克莱尔(RenéClair,1898—1981),法国导演,于一九四五年拍摄了《无人生还》。

    [5].乔治·西姆斯(GeorgeRSims,1847—1922),英国作家,代表作有以女演员DorcasDean为主角的短篇集,Dorcas Dean,Detective(1897)。

    [6].一呎约零点三米。

    [7].保萨尼亚斯(Pausanias,约115—180),希腊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最知名的作品是《希腊志》。

    [8].伊斯瑞尔·冉威尔(Zangwill Isreal,1864—1926)英国推理作家,其作品《弓区之谜》(The Big Bow Mystery)是最早的密室杀人的作品。

    [9].美国推理小说家RobertArthur,Jr.(1909—1969)在一九五一年发表的短篇作品。

    [10].《鲜血淋漓》是一部系列歌舞伎作品,内容讲述忠臣为了保护主公的挂轴,切腹藏进自己腹中的故事。

    [11].亚瑟·莫里森(ArthurMorrison,1863—1945),英国记者、作家,代表作为以名侦探休伊特为主角的一系列作品。

    [12].罗伯特·巴尔(RobertBarr,1849—1912),英国推理小说家,代表作有英国第一位外国人侦探EugeneValmont为主角的一系列作品。

    [13].拉提默(JonathanLatimer,1906—1983),美国推理小说家。上述The Lady in the Morgue是他在一九三六年发表的作品。

    [14].邓萨尼勋爵(LordDunsany,1878—1957),爱尔兰小说家、剧作家,二十世纪奇幻小说的开山鼻祖之一,作品有《精灵王国的女儿们》(The King of Elfland's Daughter)等。

    [15].叶山嘉树(1894—1945),日本作家。

    [16].指发表于一九四一年的The Case of the Abominable Snowman,也叫The Corpse in the Snowman.

    [17].莱安·弗林(BrianFlynn,1885—?),英国作家,擅长通俗悬疑小说。

    [18].古典落语中的《人头灯笼》大意如下:一天,一名男子走在深夜的路上,碰到武士问路。由于男子醉酒,对武士十分无礼,武士一怒之下,冷不防拔刀一挥之后离去。男子诧异,仍对着武士的背影叫嚣,却感觉喉咙有异,头也有些摇晃,这才发现自己的头已经被砍下来了。此时,周围正好发生了火灾,男子被看热闹的人推挤着往前走,由于头老是晃来晃去的,遂把头取下,像提灯笼似的提走了。

    [19].《漂浮上将》(The Floating Admiral)是一九三一年出版的英国合作推理小说,共有十四位作家参与,包括克里斯蒂、塞耶斯、切斯特顿等人。

    [20].恩尼斯·布拉玛(ErnestBramah,1868—1942),英国作家。

    [21].可能是指法国默片《芳托马斯》系列(Fantmas),由法国导演路易斯·弗亚德(LouisFeuillade,1873—1925)改编自马塞尔·阿兰(MarcelAllain,1885—1969)创作的小说。

    [22].卡林福德(GuyCullingford,1907—2000),英国推理小说家。

    [23].R.L.斯蒂文森(RobertLouisSteveson,1850—1894),英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金银岛》(Treasure Island,1883)等。

    [24].刊登于一九五八年六月号《宝石》,详细资料不明。

    [25].历史上有两名克雷芒七世(ClemnsVII),但一名死于一三九四年,另一名死于一五三四年,这里可能是乱步笔误。

    [26].既指埃勒里·奎因的《X的悲剧》。

    [27].菲尔汀(A.E.Fielding,1884—?),英国推理小说家,作品有《停下的脚步声》(The Footsteps That Stopped)。

    [28].兰哈特(MaryR.Rinehart,1876—1958),美国推理小说家,他创造了“HadIButKnown”(如果早知道)的手法,影响了日后悬疑小说的创作模式,代表作有《旋转楼梯》(The Circular Staircase,1908)。

    [29].S.A.杜塞(SamuelAugustDuse,1873—1933),瑞典推理小说家,除了《斯默诺博士的日记》(Doktor Smirnos Dagbok)之外,还有同样以名侦探LeoCarrings为主角的一系列作品,战前人气非常高。

    [30].亚瑟·利斯(ArthurJ.Ress,1872—1942),澳洲推理小说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