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热忱创造奇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侮辱、诽谤、嘲讽、迫害、劳累、疾病或者衰弱的时候,热忱总是能够帮助我们绝处逢生、披荆斩棘,并且能够帮助我们创造各种生命的奇迹。

    在巴黎的一座美术馆里,陈列着一尊美丽的塑像,雕塑者竟然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每天他都坚持在阁楼上从事雕刻工作。当作品即将完成的时候,气温骤然下降到零度以下,如果雕塑中的水分因为气温的降低而结冰的话,整个塑像就会扭曲变形。为了保护心爱的艺术作品,雕刻家将自己仅有的衣服脱了下来,盖在雕塑上面。当人们第二天发现雕刻家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他宝贵的艺术却被保留了下来。后来在人们的帮助下,他的作品成为美丽的大理石作品。

    美国政治家亨利·克莱说:“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我所钟爱的事业中去,从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当我专心从事我的事业的时候,我几乎感觉不到周围的人和物的存在。”

    一位著名的金融学家说过:“一个连做梦都想将银行经营好的人,如果做了银行总裁的话,那么那家银行在经营上将获得非常显著的成功。”那些在旁人开来是索然无味、毫无生气的职业,一旦让充满热忱的人去从事的话,他便会赋予它崭新的意义。

    俗话说得好:情人眼里出西施。当一个年轻人深爱着一个女孩的时候,他思维就会变得十分敏锐,同时极具观察力。在对方身上,他会发现其他人看不到的优点;同样地,一个对工作投入了满腔热忱的人,也会变得特别敏锐,他能够发现工作中无穷的乐趣;即使工作再枯燥无味或者遇到各种险阻,他都能坚定不移、一往无前。

    狄更斯说过,他在构思写作的内容时,几乎总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任何人和任何事都不能占据他的思考空间,他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作品上,直到将作品完成。狄更斯经常为了构思一点内容,而一个月足不出户。当他走出门的时候,就像大病初愈一样,面容憔悴。就是这种对写作的无限热忱,才使我们领略到了一个个艺术精品。许多人为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投入了满腔的热情,它产生的能量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对于充满热忱的人来说,任何与其钟爱的事物有关系的东西都是无价之宝。

    有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小男孩非常喜欢弹钢琴。一天,他询问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请问先生,如果我想自己谱曲的话,应该从哪里入手呢?”莫扎特回应道:“孩子,你应该再等一等。”孩子费解地问道:“但是您当初作曲的时候比我现在还小呢?”莫扎特回答说:“是的,没错,但是我从来都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事实上,当你达到一种境界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创造出美好的东西来。”

    英国政治家格莱斯顿说过,将孩子潜藏在内心的热忱充分地激发出来,将是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无论是那些在世人眼里被称为机智敏锐、聪慧过人的孩子,还是那些反应迟钝、木讷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其实都潜藏着能够使之成才的力量。他们身上的热忱一旦得到激发,甚至那些平日里非常愚笨的东西也会被这份热忱抛到九霄云外。

    著名歌唱家盖斯特能够从一个无名之辈发展成家喻户晓的名人,主要归因于与她对歌唱事业投入了满腔的热忱。当她第一次在舞台上展露歌喉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不可限量的潜能。但是她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不放过任何可以提高自我的机会。当她仅登台一个星期,就成为备受人们喜爱的明星之后,她依然凭借对演艺事业孜孜不倦的渴求,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提高演唱水平方面,最终成为歌唱事业中最绚丽的瑰宝。

    一切伟大的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都要经过艺术家潜思妙想,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沉浸于对艺术的美好追求和感悟的艺术家,始终不会放弃任何可以完善作品的机会与灵感,直到将灵感反应在画布或者大理石上为止。

    曾经有一位评论家高度赞扬了著名女歌唱家玛丽布兰,因为她能够从低音D连续升三个八度音唱到高音D。对于她高超的歌唱技巧,评论家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玛丽布兰却说:“实际上,我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才达到这个程度。我整整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来练习发音。无论穿衣、梳头还是做其他事情,我都没有忘记练习发音。最后,就在我穿鞋的一刹那,我找到了感觉。”

    布尔沃曾说过:“没有什么能够像热忱所爆发的力量那样,能够达到惊人的地步,它甚至无坚不摧,令万事万物心悦诚服于它。凡是想要获得成功的人,都应该意识到热忱所产生的价值和能量,否则就会半途而废或者一事无成。”

    爱默生说过一句令人深省的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任何一个伟大而非凡的时刻,其实都是热忱所创造的奇迹”。穆罕默德就是深深地懂得热忱的价值的人。他在短暂的时间内,带领阿拉伯人白手起家,最终建立起比罗马帝国的疆域广阔得多的崭新帝国。虽然他的队伍没有精良装备,但是在他的军队中拥有崇高的信念和严格的军纪,士兵的英勇顽强丝毫不比敌军逊色;就连妇女都和男人一同英勇作战,最终使敌军全线溃败。就是凭借这种顽强的精神和不懈的追求,穆罕默德的大军征服了亚洲、非洲以及欧洲的西班牙。

    通常在别人需要准备一年的情况下,拿破仑仅仅需要一周的时间就能够发动一场战役。这主要是因为拿破仑无以伦比的热忱在发挥巨大的作用。溃败的奥地利人目睹了拿破仑的风采后,在瞠目结舌之余也不得不深表佩服地说:“这位征服阿尔卑斯山的对手不是一般人,而是会飞的神奇之物。”在首次远征意大利的战役中,拿破仑只用十五天就取得了六次胜利,缴获了二十一面军旗,五十五门大炮,俘虏了一万五千人,还占领了皮德蒙特。

    当拿破仑接连取得胜利之后,一位奥地利将领愤愤不平地说:“年轻的拿破仑完全不懂得兵法和作战技术,怎么能够取得那么多的胜利呢?”其实,就连拿破仑的士兵也是在不知不觉中跟随着充满无限热忱的拿破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的,他们甚至不知道热忱为何物。

    著名的博伊德将军说过:“纵观历史,我们将会发现,许多伟大的战役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就是由于领导者和士兵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战斗之中。通常,失败的一方在这方面做得就不够好,不能专心致志地战斗。”

    英国著名海军将领纳尔逊在身处险境的时候,仍然没有放弃继续作战的念头。他义正词严地说:“如果我今天不幸离开人世,那么我的心头依然刻着‘还我军舰!’四个字。”

    法国女英雄圣女贞德凭借无限的热忱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手持圣剑和圣旗,为法国军队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他们坚强勇敢;就是这种无坚不摧的热忱,使法国军队披荆斩棘,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人们如果能够将内心深处无限的潜能和热忱激发出来,那将会创造出何等伟大的奇迹啊!就像野马只有挣脱缰绳才能自由奔跑一样,人们只有在发现内心潜质的时候,才能获得创造奇迹的可能。狄斯累利认为,热忱是无可匹敌的能量、神圣的天赋,它能够使政治家获得征服世界的无限勇气。

    在伦敦的许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刻有一位著名建筑师名字的纪念碑,上面写着:“本教堂和本城的建造者,伟大的克利斯托夫·雷恩长眠于此。去世的时候,他已年逾九十。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没有为自己而活,却是为了公益事业而活着。”

    纪念碑上提到的这个建筑天才,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学校教育,但是他却为整座城市建筑了五十五座教堂、三十五座大厅。他曾经为了修缮伦敦的圣彼得堡大教堂,专门到法国研究巴黎的建筑。站在神圣与庄严的卢浮宫前,他不禁感慨道:“如果我能够设计出这样庄严宏伟的建筑,即使让我献出一切,我也心甘情愿。”事实上,就是凭借这种对建筑艺术的无限热忱,他设计了汉普顿宫、肯星顿宫、德鲁里兰剧院、皇家交易所和大纪念碑等建筑,这些都展示了他无可匹敌的建筑才华。这位才华横溢的建筑师将格林威治宫改造成为供海员休息的场所,还在牛津设计了许多教堂和学院。在伦敦遭遇火灾之后,他还为整座城市提供了新的规划方案。在他的一生中,最后的作品就是圣彼得堡大教堂,为此他呕心沥血长达三十五年。

    热忱能够创造奇迹。缺乏热忱,军队不会取得胜利,艺术品不会流传下去;缺乏热忱,人们便不会创作出动人的音乐和优美的诗歌,不会建造出宏伟的宫殿,更不能征服大自然,甚至不能做出令世界真正感动的事情。就是因为有了热忱,人类才从野蛮过度到文明;哥伦布才冲破险阻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才利用望远镜获得了科学奇迹;弥尔顿和莎士比亚才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人们才领域到了真正的自由。

    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贺拉斯·格里利说过,只有那些对本职工作充满兴趣,并投入满腔热忱的人,才有可能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奇迹。

    萨尔维尼曾经说过:“热忱是做好工作最有效的资本。因为通常只有你亲身感悟到的东西才能真正让你感动、信服,即便你拥有很多不足之处,人们也会原谅你。关键就是要注意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否则即使天资聪慧,也将一事无成。我本人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即使为了一个小细节,我都可能要花费几年的时间来钻研”。

    在美国人的天性中,似乎有一种坚忍不拔和勇敢追求的信念,那种充满热忱的执著往往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充分地体现出来。但是它不仅在那些赤道附近的国家看不到,而且在伦敦的交易大厅中也看不到,甚至在五十年前也是看不到的。曾经在美利坚和澳大利亚两个民族中才有的信念——必须倾注无限的热忱才能获得成功,现在在其他民族中也广泛地发现了;曾经只有在少数杰出人士身上才能看到的品质,现在成为了众多优秀民族的民族精神。

    热忱就是将每一个高度自觉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我们内心所渴求的事业当中去。因为有了热忱,维克多·雨果在写《巴黎圣母院》的时候,他将自己的外衣锁进了衣柜里,直到作品最终完成才拿出来。这是他为了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而不受到任何干扰所采取的办法。

    著名演员加里克深刻领悟到了热忱的真谛。曾经有一位牧师问他是凭借什么因素而能深深地吸引住那么多的观众的,加里克回答道:“当你口口声声宣扬永恒的真理的时候,即使你说你是坚信不移的,但是你却使其他人产生一种你不太相信自己所说的话的感觉。而我和你不一样。很多东西即使是虚构出来的,但当我表述的时候,我就觉得它好像是来自我灵魂深处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你我之间最根本的差距。”

    在英国,有三个从业于几家著名刊物的记者。他们见多识广,并且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结交过很多朋友。有一次,他们一起做游戏,将自己曾经见到的性格最好的朋友的名字写到纸片上,还要解释出写那个人的原因。三个人写完之后,第一个人解释道:“他为人乐观进取,热忱活泼,他总能鼓舞我们奋发图强。”第二个人说出了他的理由:“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竭尽所能、全力以赴。”第三个人的解释是:“他总是尽其所能做所有的事情。”最后,当他们互相查看卡片上的名字的时候,竟然发现他们不约而同地写出了同一个人——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位著名律师的名字。

    我们经常会发现,伟大作品的创作者总是能够将其无以伦比的热忱融入到作品中去。当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领悟到作品中所表达的内涵和意义的时候,他们总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作品对他们的鼓舞,甚至可能在刹那间使人们懂得人生的真谛。

    为贝多芬写传记的作者在其传记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当我们伴随着柔和的月光,在波恩狭窄的街道上行走的时候,我们经过了一个小屋。突然贝多芬让我们停下脚步,他说:‘嘘——,那是我的F大调奏鸣曲,弹得真好啊!’

    当乐曲要结束的时候,音乐声突然停止了,反倒传来了哭泣的声音。有人说:‘我弹不下去了,多好的音乐呀!但是我总是觉得不能把它弹好。要是我能够到科隆去听一场真正的音乐会,该有多好啊!’这时,另一个人说:‘不要叹气了,我的妹妹,再沮丧也没有用啊,我们现在连交房租的钱都没有呢!’前面的那个人又说:‘没错。可是我的心里是多么渴望能够听到真正的音乐啊,可惜我只能想想而已。’

    贝多芬毫不迟疑地说:‘走,我们进去看看。’我提醒他说:‘进去?进去做什么?’贝多芬激动地说:‘我要为她弹奏几首曲子,我相信她能够充分理解我的用意。’贝多芬一边说话一边推开门,走进了那间小屋。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正坐在桌边织补鞋子,还有一位年轻的姑娘忧郁地靠在一架老式钢琴上。贝多芬有些尴尬地说:‘对不起,我听到琴声,忍不住就走了进来。我自己也懂点音乐。还有……我不小心听到……你们的谈话,我的意思是我想为你们弹奏几首曲子。’

    那位正在补鞋子的小伙子说:‘谢谢你,我们的钢琴十分破旧,而且我们也不懂音乐。’伟大的音乐家诧异地说:‘不懂音乐?那为什么那位小姐……对不起……’他突然注意到坐在钢琴旁边的姑娘竟是一位盲人,他突然变得不知所措了,‘对不起,我刚才没有注意到。刚才您说没有听过音乐会,可是您又是从哪里听到这些音乐的呢?您是凭借听觉来弹奏的吗?’

    姑娘说:‘我们曾经在布鲁尔住过两年。当时,在离我们住的地方的不远处,有一位妇人总是练习弹琴。每当夏天的晚上,她总会打开窗户。于是我就经常走到窗边听她弹琴。’

    贝多芬没有再多说什么。他走到钢琴前,坐了下来。我从来没有看到贝多芬像今天这样投入。那架破旧不堪的钢琴似乎突然有了生命。当悠扬的琴声飘荡在整个房间的时候,桌上仅有的一根蜡烛被风熄灭了,小伙子打开窗户,皎洁的月光便洒进房间里。大家也都完全沉浸在优美的琴声中了。此时此刻,贝多芬若有所思地完成了演奏。

    小伙子轻轻地问道:‘您到底是谁啊?真是太了不起了!’

    贝多芬说:‘你再听一下这个。’他开始弹奏F大调奏鸣曲开头的几个小节。小伙子再也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惊喜,大声地喊了出来:‘我知道了,你一定是贝多芬!’当他看到贝多芬起身想要离开的时候,情不自禁地说:‘您再给我们弹奏一曲吧!’

    贝多芬回答道:‘我现在正在构思一曲关于月光的奏鸣曲。’他凝视着天空中的群星,陷入了沉思。冬天的星空,格外辽阔,只有星星发出柔和的光芒。音乐家突然坐到钢琴前面,钢琴上顿时倾泻出既有些忧伤又充满关爱的音乐,仿佛像水银一般的月光。随即是一段充满野性的过门,三拍子,那种感觉就像美丽的仙女在草地上翩翩起舞一样;然后就是激荡人心的尾声,好像充满恐惧地要将我们随它一同飞逝,那是一种让人充满奇思妙想和惊心动魄的感觉。音乐停止了,贝多芬站起身来说:‘再见。’兄妹两个异口同声地说:‘您还来吗?’贝多芬连忙回答道:‘我会来的,我还要为这位姑娘做点辅导,不过我现在要走了。’然后他对我说:‘那个曲子我还记得,赶快回去,好把它记下来。’我们匆忙往回走。天亮的时候,贝多芬十分满足地拿着他的《月光奏鸣曲》的完整曲谱。”

    著名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曾经花费了十二年的光阴来研究解剖学。他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差一点就将身体弄垮。这种充满热忱的做事方式,对他树立独特的雕刻技巧和赢得世人的尊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他雕刻人体的时候,他总是先想到骨架,然后是肌肉、脂肪和皮肤,最后才考虑服饰的问题。在雕刻的过程中,他总是将锉刀、凿子、钳子等所有工具都用上;而且所有的颜料都亲自准备,甚至连调色的工作他也亲自做,完全不用仆人或弟子帮忙。

    在意大利,几乎每一位艺术家都受到了拉斐尔的启发。他对艺术的憧憬、适当得体的举止和谦虚谨慎的态度令世人折服,甚至能够消解人们对他的嫉妒。他可能是迄今为止所有伟大的人物之中,唯一一位在生前没有树敌的人了。

    英国著名作家班杨一生都过着穷苦的生活。他曾经不得不与双目失明的女儿分别,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是无人能够体会的;他曾经在自己十分贫困的情况下,依然接济一户穷苦人家,这一家人因为有他才能生存下去;他虽然热爱生活,拥有很多理想和抱负,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布道的工作;他虽然没有获得过丰富的知识,但是成年后却能够坚持在妻子的指导下开始学习阅读和写作。这位曾经备受歧视、穷困潦倒的来自贝德福德的补锅匠,竟然凭借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信仰的热忱,创作出了闻名于世的寓言《天路历程》。

    只有用内心最真挚的热忱,用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才能鼓舞每一个人的心灵,燃起潜藏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热情和追求。

    著名的历史学家帕克曼早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时候就立下志向,要为那些生活在北美的英国人和法国人谱写历史。他甚至来到达科他的印第安人中间,去搜集资料,即使牺牲健康也在所不惜。这使他在以后的五十年里,每次阅读只要超过五分钟,他的眼睛就会疼痛难忍,无法再阅读下去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毅然完成了自己树立的坚定目标。他以异乎寻常的意志力和坚定信念,将一生的财富、时间以及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他钟爱的伟大事业,最终在这一领域内为世界奉献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历史著作。

    吉尔伯特·贝克特在作为十字军战士被俘虏的时候,沦为了奴隶。即便是在那样的窘境下,他不仅赢得了主人的信赖,而且还俘获了主人女儿的芳心。他坚持不懈地尝试逃跑,最终返回了英国。

    那位姑娘对他十分眷恋,决心一生追随他。她甚至不懂英语,只会说两个单词:“伦敦”和“吉尔伯特”。她靠第一个单词,逢人便打听,最终登上了开往伦敦的轮船并到达了目的地。随后,她不断呼喊第二个单词,走遍各个街道去找寻,最终她来到了吉尔伯特所住的那条街。当房间里的人听到外面的声音走到窗口张望的时候,吉尔伯特认出了那位姑娘,他毫不犹豫地冲出家门,挽着那位姑娘的手臂,将这位不辞辛苦,从远方前来追随自己的美丽姑娘请进了家门。

    年轻人身上流露出的满腔热忱是最让人无法抵挡的魅力。很多年轻人凭借无限的热忱,憧憬光明未来。他们即使遇到艰难和困苦,也会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他们甚至不知道“失败”为何物;因为他深信自己能够在人世间有所作为、大展宏图,甚至认为自己就是真善美的使者。

    年轻的韩德尔渴求知识,对音乐极其感兴趣。但是家人极力反对,甚至不让他触摸乐器,禁止他去上学。可是这些阻碍对他丝毫没有起到作用,也根本没有改变韩德尔对理性的追求。每天深夜,他都会悄悄爬上秘密的小阁楼,不断摆弄那架几乎废弃的钢琴,长年累月地坚持练习。当少年巴赫为了抄录书籍向他人要一只蜡烛的时候,他遭到了冷酷的拒绝,但是他没有泄气,竟然借助月光抄写起来;当他历尽艰辛抄写的笔记被人拿走的时候,他还是没有气馁。著名画家魏斯特也总是在阁楼上偷偷练习画画。为了能够获得一只画笔,他竟然想到悄悄骗自己家里的小猫出来,拔了小猫的毛用来做画笔。

    英国教士,同时也是著名作家的查尔斯·金斯利写道:“当我们看到青年人身上流露出来的热忱的时候,我们总是感到十分欣慰。很多人回忆往事的时候,总会有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他们可能会因为那些没有做成的事情感到遗憾,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之所以没有发掘出内心的热忱,大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自己。”

    我们都知道,但丁的热忱为世界带来了宝贵的财富。英国著名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在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写作诗歌和散文,在他十七岁的时候就出版了一本诗集;丁尼生十八岁的时候就发表了处女作,十九岁就赢得了剑桥大学的金质奖章。英国作家罗斯金说过:“很多伟大的艺术都是出自年轻人之手。”英国著名政治家狄斯累利说:“几乎世上一切英雄行为都出自年轻人。”美国政治家特朗布尔博士曾经说过:“在上帝统治下的万事万物都掌握在年轻人的手上。”

    年轻人通常受心灵的支配,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充满无限的热忱,而成年人则变得更加理性。年轻的赫拉克勒斯经过十二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完成了他的使命。年轻的亚历山大奋勇抗争,推动了整个欧洲文明的发展。伟大统帅拿破仑在征服意大利的时候,仅仅二十五岁。事实上,济慈二十五岁就去逝了;拜伦和拉斐尔在二十七岁的时候英年早逝了;雪莱是二十九岁离开了人世的。但是他们在有生之年都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罗穆卢斯仅仅二十岁就创建了罗马;皮特与博林布鲁克还未成年就担任了政府要职;牛顿在二十五岁之前就为世界提供了很多伟大的科学发现;马丁·路德二十五岁就成为雷厉风行的改革家了;很多人认为年仅二十一岁的英国诗人查特顿的才华几乎无人能与之媲美;怀特菲尔德和卫斯理还是牛津学子的时候,就发动了伟大的宗教复兴运动,而怀特菲尔德不到二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是闻名遐尔的人物,他的很多行为甚至影响了整个英国。维克多·雨果自从十五岁起,就致力于悲剧创作,不到二十岁就获得了法兰西学院颁发的三项大奖,被人们尊称为“大师”。

    纵观人类历史,许多才华横溢、举世无双的伟大人物都没有活过四十岁。生活在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中的青年人,如果他们充满热忱的话,他们将获得比以往青年人多得多的机会——我们的时代是属于年轻人的。他们的热忱足以使他们光彩照人,任何碌碌无为的人都将感到自惭形秽。

    我们说年轻人可以任由他们无限的热忱支配他们的一切,那么当他们到了老年之后,情况又会如何呢?其实,老年人能够获得至高无上的荣誉,主要是因为他们同样将自己的热忱投入到生活之中了。他们之所以赢得人们的尊重,不是因为满头白发,而是由于他们在日趋虚弱的身体中流露出来的坚毅精神。八十高龄的格莱斯顿的影响力毫不逊色于风华正茂的小伙子,甚至要比他们强上十倍、百倍。《奥德赛》其实是由一位已经双目失明的老人创作的,这位老人就是伟大的荷马。因为长年隐居的老者——彼德——的热忱感染了英国的骑士,最终他们才能战胜装备精良的伊斯兰大军。

    威尼斯总督多罗即使九十五岁高龄,仍然坚持奋勇作战,并且赢得了胜利。就在他九十六岁的时候,人们推举他为国王,但是他拒绝了。威灵顿八十岁高龄,还亲自制定作战规划,并视察军事要塞。英国哲学家培根和德国著名学者洪堡一生勤奋刻苦,满腔热忱地从事伟大的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智者蒙田虽然晚年身患中风,饱受病痛的折磨,但是他依然勤奋思考。那种对生活无限的热爱之情让世人佩服不已。

    约翰逊博士在七十五岁高龄的时候写作了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诗人列传》;笛福在五十八岁的时候写作了《鲁滨逊漂流记》;牛顿即使在八十三岁高龄时,还在孜孜不倦地为了他的《原理》写作纲要;柏拉图直至八十一岁去逝的时候,才停止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汤姆·斯科特年近七十,还在致力于他的运动规律研究;詹姆士·瓦特即使在八十五岁高龄时,还在学习德文;萨默维尔妇人在八十九岁的时候还写作了《分子与微观科学》;九十岁高龄的洪堡,在去逝之前的一个月完成了伟大的《宇宙论》。

    柏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表,他三十五岁才当上国会议员,但是他对整个世界带来的影响却丝毫没有受到任何阻碍;格兰特四十二岁的时候才成为声名赫赫的将军,而之前只是默默无闻之辈;埃里·惠特尼二十三岁才上大学,三十岁才从耶鲁大学毕业,但是他仍旧发明了为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轧棉机。八十岁高龄的俾斯麦依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帕默斯顿勋爵为英国政坛奉献了一生,就在他七十五岁的时候,他第二次出任首相,八十一岁的时候死于任上。伽利略在七十七岁高龄几乎接近失明的情况下,依然整天拖着虚弱的身体顽强地从事科学实验,他的钟摆原理为世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乔治·史蒂芬森成年以后才获得学习书写的机会,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以后成为伟大的人物;郎费罗、惠蒂埃、丁尼生都是在七十岁之后才完成了举世闻名的著作的。

    英国著名诗人德莱顿在六十三岁的时候,才开始翻译维吉尔的《埃涅伊特》;已经年逾六十的罗伯特·霍尔为了能够阅读但丁的原著,毅然开始学习意大利语;撰写词典的伟大人物诺亚·韦伯斯特在五十岁以后还学会了十七门语言。

    西塞罗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就像在酿酒,品质恶劣的酒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终归变酸发臭,但是品质优质的酒,时间越久就越甘醇芬芳。一个人一旦拥有了热忱,即使进入暮年,也依然能够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热爱和憧憬,因为他的心灵始终是年轻而有活力的,正如来自墨西哥湾的北大西洋暖流滋润北欧的土地一样,旺盛的生命力能够让所有人永葆青春”。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你的心灵已经老了吗?你真的还保持年轻的心吗?如果不是的话,你怎么能将工作做好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