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幼儿家教入门-家有学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两点建议

    孩子入小学,是每个家长所面临的一件重要事情。可许多家长给孩子交了学费,买了书包,送孩子进了学校大门后,就不知道自己还应该做些什么事。有的认为,孩子有学校老师管,不用自己操心,因而听之任之,直到孩子的功课掉到全班最末名,才着急了;而有的则杞人忧天,老怕孩子功课不好,若孩子的学习成绩稍有波动,便要他成天趴在写字台上读写背,没完没了,结果事与愿违。还有一种家长好胜心强,非要孩子得全班或全年级第一名不可,否则心神不定。

    虽说我国目前的升学考试制度,存在着种种令人遗憾的缺陷,使大多数希望自己孩子将来读大学、且读名牌大学的家长汲汲不安,可是,若要求一个才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一开始就为此争先恐后,奋发角逐,这未免太残忍。一个孩子的潜在智力,只有在充分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你只须督促孩子及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另外,偶尔查看孩子的作业本或考卷时,若看到做错了题,则应该问一问孩子错在哪儿了,看他是否真正弄明白了。

    对许多热心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来说,也许只做到以上两点,心里还不踏实,仿佛没尽到做家长的责任。在此,我提两点建议,可能会帮助这些家长克服自己的负疚感。

    其一是,和孩子一起通读课本。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就发了一大堆新课本,这时你不妨与他一起通读他的语文课本和语文自读课本,如果他没受过幼儿识字教育,不认识字,那就你读他听,否则由他自己读,读错的地方,你纠正他;然后你们再一起读数学课外读物(它类似于奥数课本),边读边做,他会做的题目,让他自己做,不会做的,你做给他看(不过千万别读数学课本,因为数学课本连贯性很强,应由老师上课时逐一教他)。做这件事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孩子养成统观全局的习惯,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能保持这个好习惯,直至初中、高中,那么你孩子学功课,肯定事半功倍,觉得很轻松。

    其二是,替孩子做笔记。一个学期结束了,你不妨与孩子一起把学过的语文课本和数学课本再读一遍(这时他会读得很快很轻松),然后你替他把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典型算例,简洁地抄录在一本笔记本上。做笔记的目的,不是为日后备查,而是要强制性地给孩子加深印象。因为学过的东西再学一遍,往往对它会产生某些新的理解,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道理所在。等到将来,你孩子自己会做笔记时,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会大大增强。

    2、买几本工具书

    每逢开学之际,几乎每个家长都或多或少地要给孩子买些书。如今书店里的少儿读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随便你买;而且,也因孩子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他们专挑自己喜欢的要,这往往使你无所适从。我认为,首先应该给孩子买几本可靠的工具书,这比买其他任何书都重要。

    可靠的工具书,是指那些可供查阅的,并具有权威性的字典、词典,或百科全书。有两本书,你一定得买。这就是,商务印书馆1992年的重排本《新华字典》和1996年的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这两本书的权威性,可与孩子学校里所发的语文课本和数学课本相提并论,不容怀疑。另外,你也要替你孩子买一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如果你不在乎多花几个钱的话,最好买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这几本书,将有助于你孩子读完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的整个学业。

    为使孩子开阔眼界,在家庭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不妨再买几本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绘图儿童动物辞典》、《绘图儿童植物辞典》、《绘图交通工具辞典》和《趣味数学辞典》等等这个系列的工具书。另外,这家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绘画成语典故故事》和《绘画古代名句故事》,也都是优秀的课外读物。

    当然,若能给孩子买一两套少儿类的百科全书,那就更好罗。我在前面介绍“幼儿识字”时,曾提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与法国纳当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彩图世界儿童百科全书》,认为这套书不错,有兴趣的家长,不妨去书店看一看,最好给孩子买一套。据我所知,这套书至今仍未涨价,因此不贵。目前书店里还有一本非常出色的少儿百科全书,其书名为《最新21世纪少年儿童百科》,它是日本株式会社小学馆出版、并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译的,其纸张和内容都尽善尽美,无可挑剔,但遗憾的是,它价格高,达百元之巨。如果你想买下这本书可又心疼钱,我建议,不妨趁春节之际,从孩子手中缴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他的压岁钱,去买这本书。

    3、漫谈记忆

    孩子常常要背课文、背单词,或者默写生字;若记性好,肯定很轻松。其实,大多数孩子都有很好的记忆力,只是有些孩子因性格不同或兴趣不同,对某些必须记住的东西,老记不住。你若想提高你孩子的记忆能力,那么最好先了解一下心理学中,有关记忆的实验和论述。

    实验心理学的先驱者艾宾浩斯,于1855年发表了他最重要的学术著作《记忆》一书。他创纪元地发明了用无意义音节,寻找记忆规律的实验方法,并以此研究出遗忘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即著名的遗忘曲线。他的重要结论是:识记一组无意义音节时,最初一小时,其记忆保持率急剧下降,而此后只缓慢降低。尽管人们平时所识记的学习材料并非无意义音节,但这一实验结论,却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

    比如小学生学了生词后要默写;他一小时之内,可能会忘掉一批生词的35%,但在此之后的两日内,遗忘的速度会大大降低,也许最多再下降35%,而两日后的下降速度,还要慢。因此,对记忆某种必须记住的知识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它,即重现或再认。

    根据记忆规律,掌握自己孩子的记忆能力,可能对许多家长都有用。无论是背诵课文或生词,还是记忆数学定义或数学公式,都有学而时习之的必要;至于学了新内容后,得复习多少次,以及隔多长时间复习一次,这要根据孩子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内容而定。若复习旧知识次数过多,不仅浪费孩子的学习精力,而且影响他学习新知识;若反过来,复习次数太少的话,当然更麻烦;该记住的记不住,天长日久则江河日下,最终会落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不过话又说回来,艾宾浩斯的记忆理论,只是单纯地从一个方面(但这是最典型的方面),揭示了记忆的内在规律,而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各种知识有互相影响或互相启示的关系,因而不必刻板地运用这一规律指导孩子的读写背。比如你发现孩子常常写错某个字,这时你不妨将这个字与孩子会写的另一个字联系在一起(或依其部首,或依其字意,只要他明白这两者间有关系便可),从而加深他对那个字的印象。至于数学问题,就更应如此了。比如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而线段则有两个端点,倘若强调这三者间的差别,就容易记住它们。

    4、再谈考试

    对学校教育而言,也许考试确有其存在的理由。一者可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再者可激发孩子努力向上的竞争意识,但是,倘若过分强调考试的意义,并过分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肯定会压抑孩子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兴趣。其实,一场考试往往含诸多偶然因素,比如不同的学校,出不同的考卷,即使考卷相同,也可能评卷标准不同,再加之孩子考试时的健康情况和精神状态不同,以及他们对考试的认识和态度不同,因此单从考分上判断孩子学习成绩的优劣,不免失之偏颇。

    实际上,有碍良好教育的不是考试制度本身,而是给考卷打分的具体方式。若以5分制,而不是现行的100分制打分的话,那么家长和学生,会更多地注意考卷上做错的题目,而不是只盯住分数;而且,这也将大大消除偶然因素,使考试分数能基本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我认为,孩子得100分虽可喜可贺,但这不是完美的事,因为他可能由此自高自大,骄傲起来,相反也可能加重心理压力,而到下次考试时,害怕得不上100分,反而考不好。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一个100分都是偶然结果,它与90分并无多大差别;而且,由于它给人以虚假的表象,反而暗藏隐患呢。所以说,孩子考试得没得100分,以及按他的分数在班里排第几名,这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他是否真正掌握了他所学的课本知识。

    当然,完全无视考试及考试分数也不对,因为毕竟孩子每年度的升学与留学,以及将来考初中考高中乃至考大学,全取决于历次考试的考分高低。其实,我只主张取消百分制的评分方式,而对考试本身,则认为应该认真对待;因为这是孩子最初承受社会挑战的重要经历。面对这种挑战,若能正确引导,孩子可逐步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智力水平。

    许多家长在孩子考试前,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这大可不必。要知道,考试一方面依赖于孩子平日学习是否扎实,而另一方面,则看他是否具备沉着应考的心理素质,以及是否掌握了某些极为有效的复习技巧和考试技巧。比如考试前,老师总要求孩子背许多复习内容,这时候,如果你能有效地运用前文所述的记忆规律,指导孩子什么时候开始背,多少内容背多少遍,以及一遍与一遍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多少,那么,你孩子做这事肯定事半功倍,可省下时间去外面玩。将来他自己掌握了这种方法,他可能面对任何考试,都能从容不迫,甚而游刃有余。

    5、起死回生

    有一种情况,常使某些家长羞愧不已,且坐卧不安,这就是他们的孩子,其考试成绩每况愈下,甚至常常考不及格,要补考。这确实是一件严重事情,非认真对待不可。有些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贪玩,坐不住,或者认为孩子笨,天生学不好,而且,学校课堂里的新内容,还在铺天盖地地压下来,简直无法招架,因而听之任之,随他去。不过,大多数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仍努力设法帮孩子度过难关。他们或督促孩子周末去学校参加补课班,或本人亲自辅导孩子,甚至替孩子延聘家庭教师;其结果,有的卓有成效,有的于事无补,甚至还有的反而因加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竟适得其反。

    尽管这种情况令人担忧,也令人心焦,但即使再严重,并非无可挽回。因为孩子的可塑性大,而读小学的孩子尤为如此,所以只要教导得法,定能否极泰来,转危为安。

    首先,你要跟孩子好好谈一谈。跟他说清楚,他有足够的能力,补好以前没学好的功课;一方面向他强调他不是笨孩子,另一方面也向他强调,他拉下的功课,并非难得不得了(事实也是如此);必须使他建立信心,从便最大限度地接受你对他的辅导。

    其次,你得把这种补课辅导,安排在暑假或寒假中,尽量不与学校的正常学习相冲突。这时候,你让孩子把没学好的那门功课的所有课本全拿来,从他功课明显掉下来的那一册开始补习;如果以前这门功课一直不好,就从第一册开始。

    在这一过程中,你要自始至终记住你的两个目的。其一是,了解你孩子到底对哪些问题没搞清楚;其二是,立刻帮他搞清楚。开始的时候,你应该陪着孩子通读课本,一册一册地读,然后做适量的习题,每种类型,只须做一两题。做习题时发现了问题,让孩子重读课本中的有关章节,以澄清概念,并对此适量增加习题。

    不论学习新内容,还是补习旧知识,孩子都需经历一个或快或慢的理解过程,因此你不可操之过急。在通常情况下,每天最多花30分钟或40分钟做这件事。如果你孩子的情况很严重,那就上午半小时,下午半小时,每天分两次进行。千万不可连续作战,一搞几个小时,使你的孩子及你本人都累得身心疲惫。为这种补习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它的最终效果,完全取决于你能否准确了解孩子有何疑难问题,而不在于孩子本人如何。

    6、孰是孰非?

    许多热心关注孩子功课的家长,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觉得老师给孩子所讲的某个概念或某种方法,好像有问题。如果你碰到了这种情况,最好先慎重思考,不可立刻下结论,更不可当着孩子的面,轻率断定老师讲错了。因为,倘若老师是对的,那么你这么做,会干扰孩子对新概念或新方法的第一印象(对概念或方法,建立既正确又清晰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你可以什么都不教他,但不可教他什么时教错了),反使孩子疑惑不解,甚至留下不利的隐患;倘若老师是错了,而你立刻指责老师,会破坏孩子尊敬老师的良好习惯,使他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错觉,以为他的老师不怎么样。在一般情况下,孩子若瞧不起老师,往往最终害了他自己。

    然而,若真是老师错了,那你也得不失时机地给孩子把错误的概念或方法纠正过来。这时候,你必须有足够的理由和清晰的思路,以及准确无误的叙述方式,向孩子指出你是如何理解那个问题的,而这种理解与老师的理解有什么差别,尽力引导孩子自己对此作出正确的判断。当孩子真正弄明白时,你还必须向他说明老师的错误是因疏忽所致,并告诉他每个人都有疏忽的时候。

    上学读书的孩子,当以课本为绝对权威,其次才是老师,再其次才是你这个当家长的。小学课本粗看上去极其简单,与某些课外辅导资料相比,似乎里面没什么东西,而实际上,这些由教育专家精心编排的学生课本非常出色,几乎经得起任何人推敲琢磨。孩子有疑问时,必须先看课本,最好翻来覆去地看。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比较单一,往往是非分明,容易判断,而语文就没这么简单了。

    许多孩子都不喜欢上语文课。也许这因为许多语文作业,比如造句,填同义词或反义词,乃至以后写作文,都不像做数学题那样只有一种答案,而老师在批改语文作业时,也并无统一的标准,因此,孩子常常失望地看到自己的作业本或考试卷子吃红杠。其实,若要真正学好语文,一者必须时常提醒孩子熟读语文课本,再者必须使孩子养成多查字典多查词典、并以字典词典为准的好习惯。孩子的字典,最好是商务印书馆1992年的重排本《新华字典》;而他的词典,也最好是这家出版社1996年的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我在前文中已经指出,这两本工具书的权威性,可与孩子学校里所发的语文课本和数学课本相提并论,不容怀疑。

    7、哪些孩子最出色?

    大约百分之一的孩子天分很高,异常聪明,似乎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都轻松自在,不必刻苦用功。可遗憾的是,这些孩子并非个个出色,个个功课好,个个前程锦绣,这是因为,人的天分仅仅是一种类似于原始矿物的自然资源,它可能被合理利用,也可能被挥霍浪费。我们看到社会上哪个行业哪个阶层哪个地方都有聪明人,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

    与有天分的孩子一样,那些不贪吃、不贪玩、只知刻苦学习的学生,也并非个个都好。因为太刻苦容易僵化头脑,不机灵,不活泼,只专注于眼前的细枝末节,见了树木,却不见森林。这种孩子,即便门门功课都得100分,也不是最出色。

    在我们周围,常被人议论,并被人赞扬的,大都是某些家境不好,或其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然而本人却出类拔萃的孩子。每每看到这些孩子一举考上国内名牌大学,或读了硕士博士,或留学于美国英国,往往使某些家长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大人对孩子不必管得太多,管多了徒劳。其实,那些家境好的,或是其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孩子中,也有许多出类拔萃的,只是看上去没前者那么显眼而已。

    仔细观察这两种孩子的学习经历,对我们肯定有启发。其实,尽管这些孩子的家庭不同,学校不同,而且差异相当大,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有独立自主的自学能力。他们能自己看课本,自己读,自己理解,而且自己找作业做;他们既知道老师按课本所讲的内容,也知道课本以外的有关知识。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完全跟着老师走,不管是平日的课堂学习,还是以后的高考复习。

    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传统的教学制度,不要求学生有自学能力,以致于许多读本科大学的大学生,都只从课堂上接受知识,并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走。我认为,要使孩子真正具备应有的自学能力,必须从小培养。你让孩子自己看书,自己做作业,尽量别干涉他;如果你教他学奥数,学了一段时间了,就不妨让他自己读一讲,然后自己做习题,而你只在检查他所做的习题时,纠正他的错误,并提醒他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果经常这样的话,他肯定会渐渐掌握自学的诀窍。到最后,他若能自己读完一册奥数课本,并自己做完课本中的有关习题,那么,他就基本具备了一个读书的孩子应该具备的自学能力。要知道,有自学能力的孩子才最出色,最有前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