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14世纪,我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近代火炮开始在欧洲出现。17世纪,欧洲人根据火炮身管和弹道特性,把火炮区分为臼炮、加农炮和榴弹炮。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炮兵已成为主要兵种。斯大林曾高度评价炮兵是“战争之神”,美国的军事理论家称炮兵为“战争之王”,毛泽东也曾说“没有炮兵,就没有胜利”。
自行火炮是一种可以长距离自行机动的火炮,它是随着坦克、机械化部队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1917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诞生后不久,法国人为了使笨重的牵引式炮具有更好的机动性,能够在各种地形条件下迅速地转移阵地,便在一辆履带坦克底盘上安装了一门野战炮,使其具备了机动越野性能。这便是世界上第一门自行火炮。但这时的自行火炮没有装甲防护,只适用于对步兵进行火力支援。尽管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过155毫米自行火炮,但是自行火炮真正投入使用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行火炮得以迅速发展,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以来。
由于强调机动力、火力、防护力的有机协调,自行火炮的发展倍受重视,大有取代牵引火炮之趋势。目前,几乎所有牵引式火炮都研制了自行式火炮的派生型。
进入21世纪后。世界进入了所谓的“冷战后时代”,大规模的战争减少,但各种中低强度的局部战争不断发生。许多国家为适应新的形势,纷纷组建了快速反应部队。这些部队必须拥有良好的战略机动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投入世界上的任何战场,这就要求尽可能使用重量较轻的武器装备。而目前各国使用的履带式自行火炮,重量大多在30吨以上,有的甚至重达55吨,远途:运输十分困难。加之如今世界范围内公路网的飞速发展,于是,重量轻、行驶速度快、且结构及操作更为简单的自行火炮便优势日显。
轮式自行火炮的重量比履带式火炮要轻得多,一般只有20吨左右,用飞机:进行战略机动要方便得多。而且。轮式自行火炮行驶平稳,操作方便,它们的行驶速度高达80千米/时以上,远远超过履带式火炮,具备了高速机动的优势。而且,轮式自行火炮的构造比较简单,利用现有轮式装甲战车或民用载重车就可以进行改装,研制和生产费用比履带式火炮降低35%~50%,部队使用和战场维修费用可降低60%。这对军费有限的第三世界国家和正在削减军费的国家是极有吸,引力的。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轮式自行火炮的性能还将进一步提高,它们将作为一种新式炮兵武器而在21世纪战场上显示更大的威力。
如何区别坦克和自行火炮?
1.坦克带有可以旋转360度的炮塔,而自行火炮的炮塔则只能旋车争一定的角度。
2.坦克的火炮是直瞄武器,俯仰角一般是一5~+20度左右,而自行火炮一般是问瞄武器,火炮的俯仰角一般是o~30度之间,有的可以到90度(自行高炮)。
3.坦克的火炮一般是加农炮。而自行火炮则有加农炮、榴弹炮、迫击炮、高炮。
4.坦克的炮塔一般是在车体的前部,而自行火炮的炮塔一般在车体的后部。
5.坦克的火炮一般可以行进间射击,而自行火炮则要有一定的阵地,不能行进间射击。
6.战斗中坦克一般是一线突击的主战车辆,而自行火炮一般是二线火力压制和火力支援车辆。
7.坦克车一般是车自为战,必要时才集火射击,但自行火炮一般是集火压制,很少单炮发射。
俄罗斯122毫米40管“冰雹”自行火箭炮122毫米40管“冰雹”自行火箭炮自1964年装备苏军部队,至今仍是俄罗斯的制式装备,而且华约及其他约23个国家也都装备了这种火箭炮,是目前装备国家最多、装备数量最大的一种多管火箭炮,在第三、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及在非洲地区进行的战争中,都曾被彳吏用。
该122毫米40管“冰雹”自行火箭炮威力大、火力猛,结构简单、重量轻。用于压制或歼灭集结地域内的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压制敌炮兵连和迫击炮连,破坏敌野战工事和支撑点。
2006年8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地面部队国际防务展上,俄罗斯sPLAV国营科研生产联合体透露,其将为“冰雹”多管火箭炮设计122毫米制导火箭弹。
新型制导火箭弹将兼容于现有多管火箭炮,但需要对现有火箭炮系统的火控系统进行升级。该火箭弹将采用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可达40千米。目前,该火箭弹还处于研制初期,还未进行重要的硬件试验。
9K57式“飓风”220毫米多管火箭炮9K57式“飓风”220毫米多管火箭炮系统于1977年装备苏联陆军的方面军和集团军两级。目前,在俄罗斯装备集团军属火箭炮团,每个团编有3个火箭炮营,每营编有3个火箭炮连,每连平时装备4门炮,战时则装备6门,全团共装备36门(平时)或54门(战时)。该火箭炮可有效压制敌集结步兵,阻止装甲集群的冲击,可在必要的地段E布设地雷。从射程上可弥补师的火力空白。
9K57式“飓风”220毫米多管火箭炮采用管式发射装置,共有16个发射管,分三层排列,最上层4个,下面两层各6食。它的最大特点是行军时发该火箭炮系统主要配用下列战斗部:9M27①火箭弹配用9H218①整体榴弹战斗部;9M27K1、K2和K3火箭弹分别配用9H218K1、9H218K2和9H218K3子母弹战斗部;9M59火箭弹配用反坦克布雷战斗部。
为了保证该火箭炮对弹药的需求,该炮采用“吉尔一135”卡车作为弹药运输装填车,每辆弹药车可携带16发火箭弹。装填时,该车停在火箭炮发射车的一侧,其车尾与发射管对准,然后用吊车的伸缩起重臂将火箭弹逐—推进发射管。16发火箭弹装填完毕的时间为20分钟。
截止到2000年1月,俄罗斯共生产“飓风”火箭炮1199门,其中俄罗斯装备836门、乌克兰139门、叙利亚5门、白俄罗斯84门、乌兹别克斯坦48门、土库曼斯坦54门、哈萨克斯坦15门、阿富汗4门和摩尔多瓦14门。该火箭炮系统曾在1979—1984年的阿富汗战场上使用。
9K58式“旋风”300毫米多管火箭炮9K58式“旋风”300毫米多管火箭炮(BM一30)是苏联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制出来的口径最大的多管火箭炮。该炮于1983年设计定型,1987年开始装备部队。它在装备方面军属火箭炮旅和集团军属火箭炮团。
1995年下半年,科威特订购的27套系统开始交货;后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订购了6套;1998年印度首批购买6套,还计划再购买12套。
9K58式“旋风”300毫米多管火箭炮(BM一30)共有12个发射管,分上、中、下三层配置,上层4个并排配置,中、下层则分左右配置,左右各并排配置两个发射管。该炮采用MA3—543(8×8)型载重卡车底盘,其发射装置安装在底盘的后部,自动化射击指挥系统安装在驾驶舱内,驾驶舱有装甲防护。该火箭炮采用简易控制自动修正系统,其纵向和横向精度均为1/310。
9K58式“旋风”300毫米多管火箭炮系统用于摧毁敌方有生力量、装甲及非装甲的装备。
该炮射程远,威力大,最大射程达70千米,一门火箭炮一次齐射可抛出864.枚子弹药,杀伤面积可达67.2×104平方米;弹种多,可遂行多种射击任务。该火箭炮发射9M55K式子母火箭弹,除杀伤子母弹战斗部之外,还可以使用燃烧子母战斗部、反坦克子母雷战斗部、燃料空气炸药战斗部。
为缩短反应时间,斯普拉夫公司正在以一次f生使用的P一90型无^驾驶侦察飞行器为基础研制一种“旋风”火箭炮使用的自主目标探测和毁伤评估装置。另外,俄罗斯对“旋风”300毫米火箭炮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使用了复合推进剂,使其射程由原来的70千米增加到90千米以上,而且射击精度也提高了8%~10%。
2C19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2C19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是俄罗斯装备的新式火炮之一,它是2C3式152毫米榴弹炮的后继型,也称为“姆斯塔一C”榴弹炮,北约称之为M1990式。该炮于1984年开始研制,主设计师是尤·托马舍夫。
1987年开始批量生产,1989年开始服役,1993年在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览会上首次公开展出。截止到2002年1月,该炮共生产了566门。
2C19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为履带式大口径火炮,射程远、射速高、机动性好,具有三防能力。
该炮用于摧毁敌炮兵连队、坦克部队及坦克预备队,破坏敌防御工事,压制敌观测、指挥所,消灭敌有生力量和各种武器。
2C19式自行榴弹炮主要由火炮、炮塔、底盘等部分组成,战斗全重42吨。该炮具有高机动性、大威力和三防能力,能满足现代炮兵的要求,可使用到22世纪。俄罗斯目前已将该炮推向世界军贸市场,出售单价约为160万美元。
该炮驾驶室位于车体前部,炮塔居中,动力室位于车体后部。该炮的身管是根据2A65式152毫米榴弹炮身管改进而成的,型号为2A64式152毫米长身管火炮,配有三室炮口制退器和炮膛抽气装置。反后坐装置为液压气动式,驻退机和复进机分别装在炮尾部顶端的两侧。
该炮采用自动装填系统,并配有半自动装药装填装置。不同的弹丸可放在同一弹架上,装填控制系统自动寻找输弹槽内所需的弹丸。位于炮塔后面的另—个输弹槽供发射外部弹药时使用,该输弹槽可折叠起来固定在炮塔上,装药输送槽则折叠在炮塔内。这样既可以8发/分的射速发射车内携带的弹药,又可以6发/分射速发射车外供给的弹药。可移动的装填盘和计算机控制的供弹系统允许以最大射速在任何高低与方向射角射击,而不必使身管回到装填位置。
电力驱动的封闭式全焊接钢制炮塔位于底盘中部,可360度回转。炮塔顶部右前侧有指挥塔,潜望镜观察孔位于炮塔顶左前部。指挥塔匕装有1具白光/红外探照灯和1具昼间/红外观察装置。指挥塔顶部安装了1挺HcBT式12.7毫米高射机枪,机枪由炮长遥控,前部两侧各有3具烟幕弹发射器。整个炮塔后壁作为炮弹架,弹药装填装置位于炮塔内左后方。
此外,炮塔内还有三防装置。
2c19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连装备6门火炮,配有连长指挥车和排长指挥车(阵地)。
指挥车由MTB轻型多用途装甲车改装而成,车内装有平台式定位、定向系统。火炮上安装的显示器可自动显示射击诸元。瞄准装置包括1兀22周视瞄准镜(放大倍率为3.7)和1n23望远瞄准镜。
自行火炮为何要装在履带式车辆上?
火炮被称为“战争之神”。
自行火炮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西斯德国,当时德国陆军将一种淘汰的坦克底盘装上大口径榴弹炮装备炮兵,当时它的名称是:突击炮。
自行火炮装在履带式的车辆上,是根据物理中讲过“摩擦力”的作用和压强的概念。为了在沼泽地带行进时防止沉重的火炮陷入泥潭,就必须增加接触地面的面积,而轮式车辆接触地面的面积较小,履带式车辆是两条宽带式接触,故而接触面积较轮式车辆的大。因此压强比较小,不易陷入沼泽。
俄罗斯的“射雕英雄”——“通古斯卡”自行防空系统
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研制列装了反坦克武装直升机。直升机载反坦克导弹射程4~5千米,对苏军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威胁日益增大,而苏军装备的3cY-23-4式23毫米4管自行高射炮射程近、杀伤力不足,并且不具备对付多目标的能力,因而面临严峻的挑战。苏军迫切需要研制新的防空武器系统取代3CY-23-4式23毫米4管自行高射炮,以对付美反坦克武装直升机。
“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系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通古斯卡”自行防空系统采用GM一352M型履带式底盘,它是MT、系列装甲输送车底盘的发展型。
车上装有陀螺仪导航系统、燃气轮机辅助动力装置、三防系统(包括有Y射线探测仪、化学毒剂监视器等)、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加温装置、手提式灭火器、通风装置等,不仅使乘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战斗环境,也提高了对原子和化学武器的防护能力。
“通古斯卡”防空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有(导)
弹、有炮、有雷达”。由于自带搜索雷达和跟踪雷达,因此其具备了独立作战的能力。防空导弹和高射机关炮互相配合,覆盖不同的空域,可以发挥两种武器的特长,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机关炮的杀伤概率为60%,导弹的杀伤概率为65%,使整个系统在重叠空域的杀伤概率达到了86%,几乎是“十拿九稳”。
外国的军事专家评沦说:“‘通古斯卡’是同类系统中唯——种能在其最大射程内有效攻击武装直升机的防空武器。”从这一点来说,它要优于“阿达茨”防空一反坦克武器系统和日本的87式自行高炮。但“通古斯卡”弹炮合一系统基本上不具备反坦克作战能力(未配备相应的弹种),战斗全重也偏重,这是它的两点不足。
世纪之交,俄罗斯军方又完成改进型的“通古斯卡”M1弹炮合一系统。
改进的重点包括:采用新的自动攻击目标模式,可将系统反应时间缩短到8秒;采用了改进型的车载稳定系统;雷达和火控系统也作了改进。生产厂商称,改进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更强,为基本型“通古斯卡”的1.3~1.7倍。
在我国1999年国庆50周年大阅兵中,第12车辆方队即为履带式4管25毫米自行高炮方队。它名为自行高炮,实际上是弹炮合一自行防空系统,和“通古斯卡”是—个类型的武器系统。
怪兽出世——俄罗斯“联盟”-SVl52毫米双管自行火炮“联盟”一sVl52毫米双管自行火炮由现有的2S19火炮系统的炮塔和履带式坦克底盘构成。每根炮管都安装有相应的炮口制退器。技术验证车最早完成于2006年年底,生产型火炮将采用每侧装有7个负重轮的底盘和加大型的炮塔。
该火炮系统配备有弹药处理系统,所有弹药都被储藏在炮塔座圈下面。车内共储藏有50枚152毫米弹头和相应的发射药。整个系统由两名乘员控制,而不是技术验证车中的5人。乘员位于车内前部,具有良好的装甲防护。
“联盟”一SV火炮系统将比2s19火炮具备更强的火力和更远的射程。
“联盟”一SVl52毫米双管自行火炮的主要武器为152毫米双管长身管火炮,每门火炮均配装用钛合金制成的“胡椒瓶”形炮口制退器。其系统采用了独特的被称为“拳击手”的液压缓冲装置,在发射过程中。两个炮管交替开炮,发射速度达到15~18发/分。火炮顶端装有1挺127毫米机枪,用于防空和自卫。另外,炮塔两侧各配备了—组(3个)电控烟雾弹发射器。
据悉,生产型“联盟”一SVl52毫米双管自行火炮将安装新型炮塔,该炮嗒可延伸至车体后方以容纳所有152毫米炮弹,同时采用遥控模式进行弹药装填。而弹药将安置在炮塔正下方,也采用自动装填模式。预计生产型“联盟”一sV火炮将携带50枚炮弹及装药,并通过—辆专用装甲运输/装填车进行弹药再装填。
目前,虽然世界匕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研制和装备新型自行火炮系统,但没有—个国家像俄罗斯那样,研制出威力如此强大的“联盟”一sVl52毫米双管自行火炮。‘联盟”一SVl52毫米双管自行火炮具有射速高、弹药供应量大、火力强、越野机动性好以及生存能力强等多项优良性能,相信不久就会在“战争之神”的大家族中露出其“野兽”的狰狞面目来!
俄“铠甲一C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铠甲一c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由俄罗斯图拉仪器仪表设计局研制,用于保护机场、指挥中心等重要军事设施,还能伴随机动部队进行野战防空作战。除作为陆基防空武器外,该系统还能安装在舰船上遂行海上对空防御作战任务。
“铠甲一c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由一辆乌拉尔一53234.(8×8)越野卡车底盘和—个较大的炮塔组成。炮塔安装在底盘的后部。炮塔上安装有两部六联装9M335(又称57E6)防空导弹发射架、两门2A72型30毫米高射炮、预警雷达、跟踪雷达和光电装置等。两部导弹发射架位于炮塔的两侧,两门火炮则分别位于两部发射架的内侧。
炮塔顶部是预警雷达,雷达天线行军时可折叠。目标跟踪和导弹制导雷达与微光/被动红外等光电探测装置位于预警雷达的下部。当处于战斗状态时,越野卡车靠4个千斤顶来保证系统射击时的稳定性。
另外,俄罗斯还于1999年展出了履带式“铠甲一c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该系统采用全履带式底盘,并使用了不同于轮式系统的新型炮塔,炮塔两侧各装备一部四联装防空导弹发射架,共携带8枚待发导弹。搜索雷达安装在炮塔顶部靠后的地方,跟踪雷达则安装在炮塔的前部。
“铠甲一C1”系统的火控设备包括一部搜索雷达、一部双波段目标跟踪和导弹制导雷达、一个微光/被动红外探测装置、一套数字式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及相关的导航、侦察和通信设备。
搜索雷达能自动对多达20个目标进行预警,并能以较高的精度(方位角o,4度、高低角o,7度、距离50米)发送目标信息,保证目标跟踪和导弹制导雷达以及光电设备快速对目标进行搜索和跟踪,因此系统的反应时间仅为5~8秒。
红夕卜探测装置具有逻辑处理和自动跟踪目标功能,制导精度很高;雷达和红外探测装置都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合理的结构和通道选择能力使雷达和红外探测装置可同时跟踪目标,除了可通过雷达和光电通道同时制导3枚导弹分别攻击3个目标外,还可以同时制导两枚导弹攻击同—个目标。
“铠甲一cl”系统可进行全自动操作,并能根据战斗行动区域内的地形条件和战斗使用方案在独立作战、协同作战、在连指挥车的指挥下作战、根据“主一从”原则进行作战工作状态下遂行防空作战任务。
俄罗斯已经对该系统的9M335(57E6)导弹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称为57E6yE导弹,并于1999年初公布了该导弹的详细情况:简装导弹长3.2米,导弹在主发动机段的直径90毫米,起飞段的直径170毫米;最大飞行速度1300米/秒,在18千米内的平均速度780米/砂;射陧1~18千米,射高5~10千米。配用新型先进的着发加近炸、雷达和自适应引信,战斗部的杀伤半径为9米。
M270式多管火箭炮1983年初,美国陆军首次装备了M270式多管火箭炮。M270式火箭炮于1991年1月在海湾战争中首次投入战场使用。M270式多管火箭炮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实施纵深攻击,包括对炮兵作战和压制防空武器。另外,当战场上临时出现大量目标时,还可用以对身管火炮进行火力补充。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很长时间内,由于美国过分看重火箭炮的一些缺点而忽视了这种武器的优点,因此一直没有发展多管火箭炮。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军才改变了对多管火箭炮的看法,并且自1976年起,开始研制和发展自己的多管火箭炮。
财年第四季度,又批准对该系统实施机械部分的改进计划。经过这两项改进的M270式多管火箭炮被定名为M270A1式多管火箭炮。
为了有效攻击集群装甲目标,美国还在研制“萨达姆”子母弹战斗部,该战斗部内装有4颗“萨达姆”子弹。
配用这种战斗部的火箭弹的最大射程将增加到57千米,几乎是原型火箭弹射程的两倍。这种战斗部将使用M270A1和高机动性多管火箭炮发射车发射。
美国计划为M270式火箭炮研制的“制导火箭弹”实际是一种弹道修正子母弹,用于攻击坦克、轻装甲车、战场物资补给站等软硬目标。美军要求这种火箭弹的圆公算偏差达到10米,使作战效能相对现装备的:M26式火箭弹提高70%。预计将于2012年大批生产,由于英、法、德、意等国也参与了研制,因此到2012年有可能成为北约的制式火箭弹。
“海玛斯”高机动性火箭炮“海玛斯”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是由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导弹与火力控制公司在M270式火箭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目的是研制一种重量更轻、机动性更强、能用C-130运输机空运的多管火箭炮系统,以满足轻型快速部署部队的需要。目前,厂家已经研制出4套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并已将其中3辆发射车交付第18空降军进行为期两年的评估。美国陆军计划订购500门这种火箭炮系统,并于2005财年装备第一支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部队。
“海玛斯”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是多管火箭炮家族中的最新成员,它能够在轮式底盘上发射,主要由M270式火箭炮的一组六联装定向器、M1083系列5吨级中型(6×6)汽车底盘、火控系统和自动装填机组成。在5吨级囊型汽车底盘的后部安装了—个发射架,发射架上既可装配一个装有6发火箭弹的发射箱,也可以装配一个能装载和发射一枚陆军战术导弹的发射箱。
该炮的火控系统与M270式火箭炮的火控系统基本相同,包括电视图像装置、键盘控制器、弹道计算机和GPs卫星定位接收机。该炮的工作特点和操作程序及战术技术l生能与M270式火箭炮基本相同,并且保持着现役多管火箭炮系统的自动装填和自主式作战的特点。
该火箭炮系统与M270式多管火箭炮相比较,最大特点是重量轻、机动性强。战斗全重仅为13.7吨,较M270式轻了44%,能够用c一130“大力神”中型运输机空运;而M270式火箭炮则只能用c一141和C一5等大型运输机空运。此外,使用轻型底盘可降低生产、使用与维修保养的费用,并因此达到更高的公路行驶速度。
“海玛斯”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可以发射M270式火箭炮现配用的所有各型火箭弹和陆军战术导弹,以及正在研制的新型末敏子母火箭弹、制导子母火箭弹和所研制的系列陆军战术导弹等。
借助火控计算机,全炮可由单兵控制装填弹药和操作发射,在停止间只需16秒钟即可完成对目标瞄准。与M270式火箭炮相比,占领和撤出阵地用时较少,可以“打了就跑”。
按照发射M26型双用途子母弹计算,一个9门制的高机动|生火箭炮连一次齐射的威力,相当于一个18门制的155毫米榴弹炮营发射双用途子母弹(72颗子弹)27次齐射的威力。即高机动性火箭炮连在30秒钟内完成的射击任务,—个155毫米榴弹炮营需要花费12分钟(720秒)才能完成。
B型“斯特瑞元”迫击炮美国陆军最先组建的两个“斯特瑞克”战斗旅已经装备了“斯特瑞克”A型迫击炮系统,该系统配用以色列索尔塔姆公司的M一120滑膛迫击炮。美国陆军已经研制成功并开始列装系统的改进型———安装在LAvⅢ8z8装甲车底盘上的B型“斯特瑞克”迫击炮系统。该系统能够综合使用60毫米、81毫米和120毫米迫击炮,为“斯特瑞克”旅的步兵部队提供压制火力和呼唤支援火力。
第一支装备B型迫击炮系统的部队是由美国陆军第172旅改编而来的“斯特瑞克”旅,他们已于2005年1月接收首批B型迫击炮系统。
B型“斯特瑞克”迫击炮系统分为3种类型——连属、营属和战斗侦察分队用迫击炮系统。每个步兵连将装备两个连属B型迫击炮系统,每个系统除装备1f-3120毫米迫击炮外,还装备1门60毫米可拆卸迫击炮,炮车右后部的弹药架上装有77发60毫米迫击炮弹。
“斯特瑞克”旅——美国陆军转型的标杆“斯特瑞克”旅,实际上系因车而得名,意即:以“斯特瑞克”轮式装甲车为核心战斗平台的陆军旅。
“斯特瑞克”装甲车是一种8轮轻型装甲车,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等突出特点,是美国陆军20年以来首次更新的作战车辆,其单车造价为150万美元,可搭载11名士兵。按照计划,美国陆军在2008年前采购总数为2131辆“斯特瑞克”装甲车,来装备6支“斯特瑞克”旅战斗队。
作为美国陆军最有威力的快速攻击部队,“斯特瑞克”旅可由卡车或大型运输机运往全球任何地区进45-机动作战,其能够在接到命令后的96个小时内投入全球任何地方作战,既能执行战斗任务,也能执行战斗支援、战斗保障任务;既能执行小规模的应急作战,又能起到威慑和阻击的作用。另外,其还具备与陆军、空军等多军种联合作战的能力。
美国M109式自行榴弹炮M10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研制,1959年初制成第一门样炮,型号初定为T196E1,1961年生产两门样炮,1963年7月正式定型为M10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其A2型为美军主力型号。该炮主要用于为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提供间接支援火力。
M109式自行榴弹炮是世界上装备数量和国家最多、服役期最长的自行榴弹炮之一。该型榴弹炮是第一种使用全方位旋转密封炮塔的大口径自行火炮,最大射程为14.6千米,爆发射速3发/分。
M109式榴弹炮经多次改进发展有A1、A2、A3、A4、A5和A6等多种型号。
美国M109A1式自行榴弹炮美国t966年开始对M109式进行改进。主要是改用M185式39倍口径身管,使发射榴弹的射程由14600米增加到18100米。1970年10月定型为M109A1式。其战斗全重24吨,发射榴弹trt-初速684米/秒,最大射程18.1千米,发射火箭增程弹时最大射程24千米。
美国M109A2式自行榴弹炮M109A2式榴弹炮是在M109A1式榴弹炮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为提高火炮可靠性,1977年对其进行了改进。重新设计了输弹机等,携弹量由原28发增加到36发,其中两发为激光制导炮弹。同时还加装了发动机进行报警装置,并对液压系统和乘员安全系统进行了19项改进。该型榴弹炮战斗全重25吨,持续射速4发/分。
美国M109A3式自行榴弹炮采用M109A2式榴弹炮的改进技术将M109A1式榴弹炮改装,有时该炮通称为M109A2/A3式。
M109A3式榴弹炮主要改进了送弹器、反后坐装置和炮手安全装置。
美国M109A4式自行榴弹炮M109A式榴弹炮1987开始装备部队,改进了三防装置以及样车的可靠性和可维修l生。
美国M109A5式自行榴弹炮M109A5式榴弹炮增大了药室,使榴弹的射程增大到了24千米,持续射速为8发/分,能在全封闭状态下发射,具有较高生存力。
美国M109A6式自行榴弹炮M109A6式榴弹炮又称“帕拉丁”,由M109A2/A3改造而来。小批量生产阶段改造完成的164门“帕拉丁”于1993年开始装备部队,1993—1999年进行了大批量改造。
M109A6式“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美军
M109A6式“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是美国陆军M109系列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最新改进型号。其主要特点是装备了弹道计算机、定位导航系统和火炮驱动伺服系统的自动火控系统、数字电台以及初速测定系统,大大提高了装甲防护能力、三防能力、机动能力和夜视能力,使身管火炮拥有了在现代战场的数字平台上与其他部队和武器装备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能力。
M109A6式“帕拉丁”与以前的M109系列榴弹炮相比,在反应能力、生存能力、杀伤力和可靠性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而且该炮成为美国陆军用于“数字化战场”上的第一种武器系统。
现代化的M109A6式“帕拉丁”
自行榴弹炮克服了其原型在使用中存在的各种局限性,使现有的部队结构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该炮配用了自动化火控系统,安装了炮上弹道计算机与定位导航系统、火炮自动定位装置和单信道地面与空中无线电系统,使其快速反应能力大大高于美陆军现装备的M109A2/A3式自行榴弹炮。
M109A6式“帕拉丁”自行榴弹炮通过战术射击指挥系统和先进的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与其他的目标探测和武器系统相连接,无论在白天还是夜间都能在60秒钟内完成独立接收射击任务、计算射击诸元、占领发射阵地、解脱炮身行军固定器、使火炮瞄准目标和首发命中目标这一系列操作。
该炮提高了对轻武器火力和炮弹破片效应的防护能力,对核生化的防护能力也更强。火炮发射后,能立即转移到一个新阵地,并执行另一项射击任务。该炮所具有的这种“打了就跑”的能力,再加上它在设计时所采取的减小易损性的措施,不仅使它的生存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而且能够确保在整个战斗中有更多的榴弹炮能坚持战斗,以支援己方的机动部队。
美陆军认为,该炮底盘的发展已接近极限,改进余地甚小。改进的重点已放在火控系统和弹药方面,特别是对计算机的升级、GPs系统等信息化设备的增设和改进。由于“十字军战士”自行榴弹炮研制计划的流产,预计M109A6式“帕拉丁”榴弹炮的服役年限会更长一些,而目,会进一步采取改进措施。
英国AS90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创造火炮身管寿命奇迹AS90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是英国维克斯造船与工程有限公司(王见英国宇航系统公司皇家军械防御武器分公司)研制的,1992年正式装备部队。该炮主要装备在英陆军野战炮兵团。目前,英陆军编有5个AS90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团,每团下辖4个连,每连装备8门火炮,全团共装备32门。
AS90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是英国陆军现装备的唯一一种自行火炮系统,也是西方国家最早列装的新—代现代化的自行火炮,其最大特点是应用了自动瞄准系统,最大射击度达6发/分。
该炮采用前置式发动机,增大了战斗舱和发动机舱等处的空间;炮手能比较舒服地在炮塔内工作;发动机舱可容纳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增加了携弹量;便于炮手进出,便于补充弹药并便于维护和修理。
炮轮廓低,不易被敌发现;远距离射击精度高;机动性强,能满足各种要求;具有爆发射击能力;炮塔内有“可扩充潜力”,便于将来采用各种新研制的系统;可向机动部队提供高速大密度的支援火力。
此外,AS90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还配有一部火炮自动瞄准系统,它从“贝茨”炮兵射击指挥系统接受目标信息。这种瞄准系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可能导致火炮全面的自主式操作,大大减少对乘员操作的需要。
近年来,英国正在着手将现有的179门AS90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改进为“勇敢的心”自行火炮。该炮配用52倍口径的身管和南非M90式双模块发射装药系统,其火控系统也有改进,发射英国L15式制式榴弹和新型弹底排气弹的最大射程分别达30千米和41千米。
目前,英国还为AS90式155毫米自行火炮制定了长远改进计划,其中包括在炮塔内配以炮载火控计算机、新型数字式信息传输系统、GPs全球定位接收机、初速测定仪、车辆电子系统、引信自动装定器和身管温度和曲率传感器等装置,还将配备主、被动式防护系统。估计经过这些改进后的AS90式自行火炮将于2010年装备部队。
英国轻型高机动性火箭炮为了提高轻型部队的间瞄射击能力,英国陆军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轻型高机动陛火箭炮系统的研制。如今,该系统已融入了许多新兴技术,不仅能够为英国轻型部队提供全般和近程支援能力,而且还能为中型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使中型部队具备目前只有重型部队才有的全般和近程支援能力。
英国轻型高机动性火箭炮是一种远射程(最大射程可达60千米)、高精度的轻型火箭炮系统,目前正处在试验评估阶段。
该炮采用最新一代“素帕凯特”600系列高机动越野车底盘,并配有1个6管227毫米火箭发射箱,该火箭炮将只发射最新的制导型多管火箭炮系统火箭弹(GMLRS),它可以由C一130和A一400M型运输机空运,也可以由cH一47“支奴干”中型运输直升机吊运。
该火箭炮预计于2010年正式进入部队服役,其目标是与重型装甲部队一起为英国轻型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日本9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9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最初的研制工作已经完成,前两门研制用样炮已完成作战试验和项目评定。截止到2002年1月已经制造出6门研制用和作战试验用自行榴弹炮系统。现已开始小批量生产。在未来10年内,日本将生产出163门9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计划最终装备数量将达到190门,用以取代现装备的7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作为师属炮兵团的主装备。
9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由FH70式155毫米榴弹炮的身管、全封闭式炮塔、计算机火控系统和89式履带步兵战车底盘组成。由于日本多年仿制瑞典FH70式火炮,因此,无需从国外进口该系统配用的39倍口径身管。
该炮与日本陆上自卫队现装备的自行火炮的最大区别是:第一,9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配用了先进的火控系统,包括弹道计算机、自动定位定向装置和导航装置;第二,配用了自动装填装置、三防和夜视器材;第三,该火炮可配用多种弹药,其中包括北约集团的制式榴弹、火箭增程弹、子母弹、发烟弹、照明弹、化学弹和日本研制的一族新型弹底排气弹。
可以说,9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已初步满足了21世纪信息化战争特点的要求,也是日本自卫队当前装备的技术水平最高的压制身管火炮。
战神新宠——韩国K9“霹雳”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1989年,韩国防卫发展局开始进行新型自行榴弹炮的研制工作。关键}生要求包括提高射速、射程、射击精度及缩短行军/战斗与战斗/行军转换时间以及高机动性等。所有这些将使武器系统的战场生存能力大大提高。经过竞争,韩国三星造船与重工业公司成为新型52倍1:2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主承包商。1998年,K9自行榴弹炮最终定型。目前已组建了第一个炮兵营,包括3个炮兵连,每个连装备6门K9式自行榴弹炮。
长期以来,韩国军队的作战思想和装备建设思路都将朝鲜视为主要假想敌。1989年7月,面对朝鲜百万陆军的巨大压力,韩国国防部提出了研制新型52倍口径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力图在纵深支援火力上,具有与朝鲜陆军强大的炮兵相抗衡的能力,能够“以质量上的优势换取数量上的差距”。
虽然韩国属于海岛型国家,但其对陆军装备发展的重视程度是许多国家望尘莫及的。自20世纪70年代后在美国的援助下,韩国建成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军事工业体系以来,其常规武器发展可谓咄咄逼人。
特别是近年来,韩国陆军除了自行研制出了KMH武装直升机、性能不俗的Kl/KIAl主战坦克、KIFV步兵战车等主战兵器外,还打造出了符合北约“联合弹道谅解备忘录”标准的K9“霹雳”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成为52倍口径重型自行榴弹炮的生产国。韩国人称,K9“霹雳”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自行榴弹炮。
在总体布置上,车体前部为驾驶室和动力传动装置,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前方。驾驶员有1个向后开启的舱门,其上有3具潜望镜,中间的l具可换为被动式夜视仪。驾驶员的右侧为动力舱。炮塔和火炮在车体的后部,车长和炮长位于火炮的右侧,有1个顶舱门;装填手立姿位于火炮的左侧,有1个侧面舱。车体后部还有1个较大的车门,供乘员上下车和补充弹药。燃油箱位于车体前部右侧,蓄电池位于车体前部左侧。该布局比许多国家沿用主战坦克的发动机后置底盘合理得多,因为发动机后置设计限制了弹药的贮存空闻和炮手的活动空间,而自行火炮的专用底盘为补充弹药和人员进出提供方便也为以后进行技术升级预留较多的空闻。
韩国“飞虎”30毫米双管自行高射炮系统“飞虎”30毫米双管自行高射炮是韩国大宇重工业公司特种项目分公司自行研制的自行防空火炮。主要担负韩陆军低空防御任务。1983年启动研制计划,1992年完成发射试验和完善评估工作,1999年11月19日通过性能测试,1999年12月交付韩国陆军。该火炮系统与韩国的“天马”防空导弹系统一起构成低空防御网。
韩国“飞虎”30毫米双管自行高射炮系统的炮塔安装在新研制的全履带底盘上,炮塔两侧各装备1门瑞士厄利康·康特拉夫斯公司的30毫米自动火炮,炮塔的方向转动和火炮的高低俯仰都是电动的,火炮连发射速为单管600发/分。炮塔的后部安装一部预警雷达,指挥员的固定式瞄准具和火控系统安装在炮塔顶部。火控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计算机。
探测装置和光电跟踪系统安装在两门火炮中间,用于对飞机和直升机进行全天候跟踪。前者由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研制,后者由通信系统分公司研制。
该系统由热成像装置、电视探测装置、激光测距机和自动化双模跟踪装置组成,其中的激光测距机重复频率高,并目对人的眼睛没有伤害,自动化双模跟踪装置用于锁定在地物干扰中飞行的低空目标。光电跟踪系统原为休斯飞机公司自筹资金研制的,后来赢得了韩国50万美元的生产合同,并于1998年年底开始交货。
唯—的大13径轮式自行火炮——南非G6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G6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是南非迪耐尔公司L1w分公司在G5式牵引火炮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轮式自行加榴炮。目前装备该炮的国家有:南非(43门)、阿曼Q4门)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78门)。
G6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是南非第—种具全自动瞄准和导航能力的自行榴弹炮,炮身性能与G5相同,但在改装成自行火炮后,在炮身中部安装了抽烟装置。采用自紧身管,药室比同级火炮大。炮栓为断隔螺纹式,通过—个凸轮板可实现半自动开栓和闭栓。此外还安装有—种电动射击系统。
底盘为6×6的轮式装甲车底盘。驾驶室位于第一车轴前,装有防弹玻璃窗,战斗时用装甲板罩上。发动机在第一与第二车轴之间,为气冷涡轮增压柴油式动力装置,功率520马力,单位功率11.17马力/吨。变速箱由6个前进档和液压变矩器组合而成。采用独立悬挂装置。轮胎为大型低压胎,便于在沙漠中通行。
在底盘的结构和布局上,都采取了防地雷措施。例如,驾驶员的位置靠前,两侧又有装甲板防护,地雷对驾驶员不会有伤害。驾驶员一旦受伤,炮长在战斗室内可直接进行操纵。底盘底部的装甲结构和形状能承受住3个地雷的爆炸。另一项防雷措施是,在底盘前部安装有三角形加强板,板上打有气孔,可使爆炸能量向上散开。
当今世界最轻155毫米口径自行火炮——法国“恺撒”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恺撒”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由法国陆军军械工业公司自筹资金研制,劳尔工业集团提供底盘,是一种没有炮塔、卡车搭载的自行火炮,1994年初完成样炮的试验工作,并于同g-6月在巴黎“萨多里武器装备展览会”上展出。
1999年法国陆军订购1个连(5套)的“恺撒”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已于2008g-开始交付使用。美国海军陆战队和马来西亚皇家陆军等也有意购买或仿制。
“恺撒”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设计思想是为快速反应部队提供一种射程远、精度高、进入和撤出战斗快、战略和战术机动f生强、便于隐藏的野战火炮,在设计和样炮制造过程中,重量轻的要求一直是力求实现的重点内容,同时又要采用较新的火控系统和定位、定向系统,防止形成—种旧式简易自行火炮的翻版。
全炮由1门52倍口径的身管炮(也可以安装40倍口径和45倍口径155毫米身管)、法国现装备的TrFl式155毫米榴弹炮的炮架和“奔驰”IJ24.50L型6×6卡车组成,火控系统安装在驾驶舱内。车上装有半自动装填机、中央高压装置、驾驶舱内配有PR4G无线电台、身管测温器及温度报警器。
为了减轻重量和便于空运,该炮没有采用炮塔,而目,炮架、驾驶舱、弹药舱及射击稳定器选用铝合金和复合材料制作,使全炮战斗全重18.5吨,空运时可进一步降至16吨。一架c一130型运输机一次即可运送一门炮、弹药及6人的炮班,与此相比,现行装备的TrFl式155毫米同口径牵引榴弹炮却需要两架c一130运输机,—架运送火炮,另—架运送牵引车、弹药和炮班^员。
“恺撒”自行榴弹炮的另一大优点是采用了模块结构的火控系统,其中包括CS2002一G型火控计算机、自动瞄准装置、“西格玛”30型导航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接收机、RBD4.型初速测定雷达、保密的实时数据传输设备,以及备用的手动光学瞄准镜、液压方向机和高低机,因而全炮行进间的系统反应时间仅50秒。
“恺撒”出色的战略空运能力和公路机动性能,使它迅速“走红”,成为快速反应部队的理想装备。然而由于它没有炮塔,射击时炮班人员和火炮要暴露在外,战场生存能力较低,不符合当今高技术战场的作战需要,这是它最大的弱点。
二份弹道谅解备忘录的自行榴弹炮,也是目前战术性能最优异的陆军身管压制火炮。该炮拥有高度自动化的导航以及火力控制功能、高精度的火炮操纵系统、高度自动化的弹药操纵系统。
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最大射程为36千米以上,能以高速率发射多种弹药,有效支持机动部队,它的模块式装甲和核、生、化保护系统以及高机动能力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生存力。PzH2000自行榴弹炮能打击软式和半软式面状目标。
当德国陆军采购155毫米智能火炮导引头瞄准弹药后,该榴弹炮能够精确攻击硬式和半硬式单个目标,同时减少附带毁伤。PzH2000自行榴弹炮主要装备为1门52倍口径的155毫米火炮,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机关枪。
PzH2000最大的特点是射程远:在发射L15A1北约标准炮弹时,射程为30千米;在发射增程弹时,射程达40千米。这样它就可以在目前各国装备的火炮的射程外开火,保证了自身的安全。该炮另一个特点是弹药储备量大,车内装有60枚弹丸和67包装药,能组成60发分装式炮弹,是老式M109火炮储弹量的两倍多。其配备的弹种有杀伤爆破榴弹、子母弹等。
低空猎手——波兰“劳拉”
35毫米双管自行高射炮系统为了满足波兰陆军的作战需求,波兰cNPEt’Radwar公司研制了“劳拉”35毫米双管自行高射炮系统,并已生产出首门样炮系统。这门样炮已于2000年9月成功地完成了一系列的发射试验。
“劳拉”35毫米双管自行高射炮系统的炮塔两侧各装备1门瑞士厄利康·康特拉夫斯公司的KDA35毫米火炮,该火炮能发射标准的35毫米弹药,稍加改进便可以发射性能更为先进的“阿海德”(AHEAD)35毫米弹药。
该系统炮塔的前端安装一部瑞典埃里克森公司的“鹰”Mkl跟踪雷达,炮塔顶部后端安装的是CNPEP Radwar公司为该系统新研制的三坐标预瞽雷达,这两种雷达都具有现代化抗电子干扰能力。该系统还装备有敌我识别系统。
该系统装备的光学仪器包括法国的第三代“萨格姆”红外摄像机以及波兰PCO公司研制的昼用电视摄像机和激光测距机。
炮塔安装在波兰陆军装备的PT-91主战坦克底盘上,该坦克是T-72M1主战坦克的改进型。
波兰还计划以该高射炮系统为基础研制“劳拉”防空导弹系统,目前有两种备选防空导弹,它们是瑞典萨伯·博福斯公司的“巴姆塞”导弹和南非肯特龙公司的SAHV一3导弹。这种自行式防空导弹系统于2006年投入生产,它与“劳拉”高射炮系统有大约60%的通用性。
如果资金允许,波兰计划同时装备这两个型号的防空系统,各装备70~80套,估计它们将于2010年开始服役。
炮中极品——瑞典“阿莫斯”
120毫米双管自行迫击炮该炮由瑞典和芬兰共同研制,1999年投产,2000年首先装备芬兰陆军。
此外,瑞典、丹麦、挪威三国也打算装备此炮,只是将配用各自选用的底盘。
“阿莫斯”120毫米双管自行迫击炮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列装的炮塔多联装式自行迫击炮。它射速高、防护性能好、快速反应能力强、携弹量大和全向射击能力等优点已引起世界关注,为迫击炮的发展开拓了新途径。
该炮由双联装120毫米滑膛迫击炮、封闭式炮塔、炮载火控系统和轮式或履带式装甲车底盘组成。所用火炮有长、短身管两种:履带式底盘配用长身管,采用炮尾装填,并附有半百动装填装置;轮式底盘配用短身管,炮口装填,但借助—个特殊的装置炮手可在炮塔内进行手工装填。芬兰只采用炮尾装填的长身管追击炮。
全焊接钢制炮塔可抵御轻武器与炮弹破片的攻击。两炮管共用一个摇架,但各自装有液压驻退机和液压复进机,可单独后坐与复进。尾装式炮管采用半自动立楔式炮栓,使用旋转式装填机从炮尾装弹,两炮管间装有—个抽烟器。
炮塔的方向转动与火炮的高低转动以电力驱动为主,但辅以手工驱动,射击时双管一起发射,因而射速较大且可以实施多发同时弹着射击。炮塔内配有光学和电子计算机火控系统、定位导航系统,所以具有自主作战能力。
“阿莫斯”迫击炮配用的迫击炮弹有榴弹、增程弹、发烟弹、照明弹、‘啉鹗”制导炮弹。瑞士与以色列还共同为此炮研制了一种子母弹,内含32枚反装甲/反人员双用途子弹,子弹可形成900块破片,能侵彻70毫米厚的钢甲板。炮尾装填式迫击炮可以行间瞄、直瞄射击,能发射榴弹炮弹药,据称发射一种120毫米口径的弹底排气弹时最大射程达13千米。
该炮具有三防性能,可在核、生、化条件下作战。
“战场轻骑兵”——自行迫击炮系统为了配合机械化部队和装甲部队的机动作战,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各国纷纷发展自行迫击炮。它们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把原有的迫击炮搬到车上,它实际上是车载迫击炮,也是一种滑膛炮;另一种则采用后膛装填,有膛线和制退复进装置,可以完成榴弹炮和迫击炮双重任务的称迫榴炮,可完成加农炮和迫击炮任务的称加农迫击炮。这种自行迫击炮在紧急情况下大多可以直接瞄准射击,如反坦克等。由于它保持了高角射击,所以依然叫它迫击炮。
“普赖默斯”榴弹炮列装后受到有关方面的一致好评。据该炮的承包商新加坡技术动力公司透露,该炮的火力与尺寸/重量比率达到了一个新的标准,在机动性、火力和射击精度方面,没有其他同类火炮能够和它相媲美。虽然该公司的“溢美之词”尚待验证,但是“普赖默斯”榴弹炮将155毫米身管火炮的射程和火力与一种非常轻的履带式底盘结合起来,自然有其独到之处。
—套完整的“普赖默斯”系统主要由火炮系统、配套的弹药补给车和指挥车组成。在全装甲保护状态下,弹药补给车可直接向火炮提供弹药补给。其具有以下技术特点:一是配用了炮载惯性导航系统(INS)和弹道计算软件,能够对自身的位置坐标和射击方向进行随机修正,从而使该炮在确定火炮阵地位置和计算射击诸元方面具备自主作战能力;二是配用了指挥控制信息系统(CCIS),使该炮能够将自身的阵地信息传递给作战地区内的其他“普赖默斯”榴弹炮;三是每门榴弹炮都和相关的连指挥所相连通。
新加坡国防部认为,该炮的列装,使新加坡陆军炮兵的作战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新加坡陆军炮兵司令林德发匕校指出,该炮既满足了陆军对压制火炮的火力和防护能力的要求,也满足了对一定射程内的机动性和精度的要求。
火炮家族之王——瑞典“弓箭手”自行榴弹炮“弓箭手”是Archer的中文意译,中文音译作“阿契尔”。
“弓箭手”系统是一种注入了网络战概念和高新技术的新型火炮系统。瑞典“弓箭手”自行榴弹炮的主要功能是为陆军提供间接火力支援,其次是进行海岸防御。
瑞典“弓箭手”自行榴弹炮以最新一代沃尔沃A301)6×6铰接全地形车为底盘,公路速度可达70千米/时,行程可达500千米。该装甲舱所提供的装甲保护至少可以达到4569标准的第三级,设计防护能力可以抵御6千克地雷对车轮的毁伤。
“弓箭手”重约30吨,由于其巨大的重量和庞大的体积,无法由c一130运输机运输,只能由空中客车的军用A400M型运输机进行运输。现在正在研制一种弹药补给车,使用同样的底盘,车上可以装弹约100发。
舱内乘员包括1名驾驶员和3名操作员,全部在装甲舱内工作。驾驶员拥有更多的包括导航系统在内的基本计算机装备,战车操作更加优化。
炮弹弹舱可以容纳各种类型的155毫米炮弹20发(要求炮弹长度不超过10I)0毫米、重量不超过50千克)。另外,战车上还额外装载了20发炮弹,可通:过人工对弹舱进行补充。“弓箭手”能够以9发/秒的速度在2.5分钟之内发射20发炮弹,发射ERFB—BB炮弹的射程约40千米,发射“神剑”炮弹的射程约60千米(“神剑”精确制导炮弹)。在车载火控系统控制下,它可让5发炮弹在3秒时间内几乎同时命中目标,使该系统对目标毁伤率大为提高。
为了实现近距离防护,“弓箭手”将与Lemur遥控武器站配合使用。该远程武器站由位于Kartskoga的BAE系统公司博福斯分公司设计制造,可能装有12.7毫米重机枪,使用泰利斯公司Celt2小型护眼激光测距仪。
“弓箭手”火炮项目已进入最后阶段的研制,并进行两个营24门火炮的生产工作,初始交付工作于2009年开始,交付工作将持续两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