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努力,做别人不能胜过你的事。“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见韩愈《原毁》),应是“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大学》引《尚书·秦誓》)。
“三岁知老”,由一人之行动,可以知其一辈子。
【夏注】形者,情之著也,胜负之征也。见其形,则得其情;得其情,则知所以制之之法。
知必得能行,找能做的去做。做事的人与学者不同,学者讲得天花乱坠,连馒头都不知到哪儿买。成马后课不行,得知其所行。没懂得实情,如何有制之之法?这不是坐屋里空想,说空话。只要了解对方的实情,就知道如何控制之,“见形知情,则知制之之法”。
【夏注】惟先自治而深秘之,然后密察敌人之形,而巧乘之,斯为用兵之善者。
“戒急用忍”,康熙写的横匾,挂在承德避暑山庄。康熙是中国有术的枭雄之主,谥“圣祖仁皇帝”,他要雍正做事经深思熟虑后,“戒急用忍,决定不移”。人多半失败于自疑,谁也毁不了你,是自毁。
【夏注】孙子以此篇列于《谋攻》之后,盖以谋攻而不可得,必主用兵;用兵之道,形与势,最为首务,故次第及之。
此篇大旨,在“先为不可胜”一句中。
想出人头地,怕人胜过你,必须“先为不可胜”,如学什么,都必学到一个境界,要专一。然后“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天天求,做可以叫人知的事!如喜欢诗,天天花工夫,二十年必有成。一个“恒”字,就能成就。
想高人一着,必脚踏实地好好努力,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天天琢磨,持之以恒。专一,因为人的时间与精力皆有限。
今天做任何事,只要认真必能成功,因为合乎规矩的少,真正懂的不多,如能循规蹈矩,认真研究必有成。但是不能偶俗,也不要索隐行怪,标新立异。一个“懒”字,是你们最大的毛病!我小时太师母那关最难过,真是无法形容的苦,整天紧张!今天的母亲特别客气,你们幸福,但脑子里也必装点东西。
【夏注】间言九天九地、易胜先胜、自保修道,皆是此意。自始计、作战,至谋攻,则我有形矣。是时正宜秘我之形于无形,故慎防严备,所当吃紧者。
为表示自己知道多,坏!得深秘之。“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易·系辞上传》)必练此功,否则难以成功。深秘之,然后“时乘六龙以御天”(《易·乾·彖传》),巧乘之。
自小要经严格训练,许多事不必对人说,即使太太也不必。好好读《孙子》,不当“孙子”都不易!敌人也读《孙子》,斗不过人家,你就成了“孙子”。
【夏注】前篇言知彼知己,盖知胜之道也。然此则合“知彼知己”二知字,而总归之于“为胜非知之难,而为之难也”。由是,推极于“能为胜败之政”,胜持于我,败归于敌,谁为为之,岂徒知之,有进乎前者矣!
遇事必冷静,做事是求成功,不在时间的快慢、久暂。原本计划三天,身临其境后,看情形,发现至少得五天。因到现场才知实情,则知制之之法,此为做事的原则。就是失败,也必在失败的环境中过得去。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夏注】玩“先为”二字,还是要用力图维,自治严密。
用兵之道,形与势最为首务。不管敌人如何,“先为不可胜”,即操之在己。天天得下敌人无法胜己的功夫,是主动的,先作万全的准备。自己的造就不为人知,而别人的造就则必知,才能截长补短,而巧乘之。
中国学问是“知行合一”之学,知道了就要行。“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冶长》),“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都是属于行的境界,能知能行,知行合一。
对文化要有正确认识才能实行,因为传得愈远,中间掺杂其他宗教,乃离源头愈来愈远。
现在学校专讲“知”,忽略了“行”。中国之学讲“知行合一”。学:觉,知也;效,行也。“知行合一”之谓学。
虽是老生常谈,但其中有许多真理,真明白了才知道怎么做事。读《孙子》在得智慧,亦即谋与术。
以待敌之可胜
【夏注】待敌,藏形内治,伺其虚懈。
孙子言“先为不可胜者”,盖自保之策;“待敌可胜者”,则全胜之功。
冷战时,必用“待之”功夫,天天准备,以“不可胜”功夫等着。
每天努力做别人不能胜过你的事,先做敌人没办法战胜我的事,所有的准备都做好,然后等待有可胜敌人的机会就下手。不是作战才叫敌人,凡是与自己相对等的即为敌人。必须冷静,深思熟虑,有高深的修养才能办到。
不要自以为年轻,是“大孩子”,会耽误自己往前奋斗的精神。“先为不可胜”,自己拼命干;“以待敌之可胜”,乘人有隙时再动手,就有可胜的机会去干。
不可胜在己
【夏注】在己者,可以自尽,故曰能为。
自尽,尽了全力,一点也没有保留,此力量全操之在己,在自己努力。“不可胜在己”,自己与自己心灵作战也可用。“可胜在敌”,必看敌人有无出纰漏,不可以打硬仗。作战,是决胜于刹那之间。两下势均力敌,战争就不易打。
最低限度要不吃亏,不一定要占人便宜。要耳聪目明,耳听得真切,眼看得清楚,使耳目的功能达到最高的境界。领先,乃能控制敌人之政,能为胜败之政。
看看动物,龟生蛋,找热沙孵,要衍生、卫生。人活着,就为了衍生、卫生,叫子子孙孙活下去。今人天天糟蹋自己,喝酒猛灌如大酒桶,和谁拼?人活着要有人样,连王八都有王八样,不要天天大而化之。人要想活得像人样,不易!
教小孙子要懂得注意力,四科考三百九十八分,我说:“就差二分满分最可恨,因为不注意!”别轻视小孩,有时他的脑子比你还清楚。
一部《大学》讲“定、静、安、虑、得”,“无所不用其极”则“无入而不自得”。谁冷静,谁就成功。敌人如无空隙,你永远无法胜敌。
可胜在敌
【夏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神而明之,必于其人”
是也。
但有高深修养者,才能达此一境界。人活着不易!
“可胜在敌”,特别了解敌情,等待对方稍有空隙;当他打盹时,正是打败他的良机。“可胜在敌”,必须比敌人还了解敌人才能取胜。如果他永远不打瞌睡,那你绝对不可以动手,绝对不可以硬碰硬。如对方是强敌,得守之、待之,再乘其隙下手。
这也不知,那也不知,能够了解敌情?胜敌,必有胜敌之谋与术,在乎运用之妙。必用脑子想,用心思,不是空的。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
【夏注】所谓“敌人不可胜我”者何哉?在我有“自治之严”
也。
本立而道生,立本为入手处,本立了才能为胜败之政。想做一番事业,德必立;德不立,极难成就一番事业。《学庸》是立本之道,修完则“本立而道生”。捡便宜成功的很少。不能欺人,只是自欺。别人为什么要受你欺?
孔老夫子之所以穷,在没有强调地狱、极乐世界。宗教盛行的时代,往往是最坏的时代,每个人都觉得没有保障,没有安全感。天天祷告,敌人就不能胜你了?
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夏注】在人者,难以预必,故曰“不能”。可知,谓加意于我者;
不可为,谓强求于敌者。
自不量力,危险!“圣人不能生时,时至而不失之”(《文子·上礼》:“夫圣人非能生时,时至而不失之也”)时到了,机会来了,绝不可失时、丢机。要常问:“此何时也?”
《春秋》讲“时”,有三世义: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易经》亦常赞美“时”:时大矣哉!时义大矣哉!时之义大矣哉!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夏注】“不可胜者”,胜也;“待敌可胜者”,亦胜也。无以自保,即未能全胜矣。人可不求自保乎哉?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行事以此八字为要道。守亦有术,示不足也,己力不足。行有余力,有余力时,示有余也。皆指自己而言。守则不足,藏形示不足,则敌不备;攻则有余,于敌有可胜之形,示有余则敌怯。己力不足而守之,有余力则攻之。势均力敌,也可以做朋友。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夏注】夫守而称之曰“善守”者,以守固密,如藏匿于九地之下,至深至隐,而无可测度也。
九,数之极;地,静而藏。九地,喻其藏之至也,叫你连个门都摸不上。人皆有隐秘事,必懂得藏;不懂得藏,则坏事。
保持既得的成果,非守着不动。一比一时,胜负各半,要守以养锐。藏,即锋芒不外露。善守,将自己之实力藏在最隐秘的地方。守时,得防备别人进攻我们。
藏于九地之下,使敌人不能窥知,人生也如是,绝不打没有把握的仗,开自己的玩笑。社会就是输赢、胜败。人生像战场,也像棋盘,有必胜的把握才攻,则绰绰有余。
谨言慎行,自己的事何必对人说?你苦、坏,别人会同情?那又何必说?要将己之不足藏于九地之下。自己的梦自己圆,不必说太多。有些话可存诸心,不可出诸口。有肉应埋在碗里吃,自己香。
善守者,最会保守自己原有的力量。“创业维艰,守成不易”,既得的不可以浪费,至少要留本,不能少于此。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夏注】九天之上,喻其动之至也。自保,守之固;全胜,攻之决。
攻而称之“善攻”者,以攻之迅疾,如动作于九天之上,至神至奇,而莫敢抵敌也。
变化莫测!善攻,不动则已,要动则动到最高的境界。
故能自保而全胜
【夏注】攻守互用,故曰全胜。
能自保,而后能全胜。人必先求自保,再谈其他。绝不能“虚内务而恃外好”,必先自治;且要藏己形,不使人知。
什么叫胜利?能保全敌人的才叫胜利,即自己胜了,还要使敌人不受损。是要胜敌,而不是要把敌人灭了。“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孟子·公孙丑上》),“子夏言《春秋》重人,诸讥皆本此”(《春秋繁露·俞序》),看中国之重人!重人,不但重视人权,更重视人德、人命,一个人的生命比天下还重要。但不是不杀,而是杀有辜者。有辜、无辜以什么决定?辜,罪过,如何判定?难免主观。将来你们也有机会,做不做视你们的智慧而定。读书要明理,但明理容易,知所以用理为难。
大本不立,则其他事不能做。家不和,不能齐家,焉能治国?齐家之本,在于正身;己身不正,焉能齐家?百试不爽!一个有大成就的人,家多半不错,德特别重要。大本不立,想成就大事业,是自欺!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1891~1973),德行绝对好。先修己最为重要,天下绝无缺德者能成就大事业的,总统也不一定能成就大事业。
遇事必详究,不人云亦云,讲假道义之事。近代史上失败的多半是缺德,你们必自立身入手才能成事。一部《大学》乃是内圣外王的功夫。《大学》与《中庸》是中国两部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加上《荀子》、《韩非子》与《孙子》,做普通事就够了。读完后,脑中要有韬略才有用。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夏注】明者,见于未然;智者,谋于未萌,乃为善也。如其见敌可胜之形,不能超越乎众人之知觉者,非所谓善而又善者也。运吾智谋,取胜于无形,而天下莫知,乃为善也。
普通的事王婆都懂得,境界能高?人人都懂的只是常识。平常人的毁誉都不必重视,真知的批评你可能是历史裁判。总之,大本必立住。
中国人是龙,睡太久了,可是刺激不得,否则跃于九天之上就成飞龙了!中国想强大,得了解每一民族的长短,才知如何去做,必用智慧。就算不能胜敌,至少也要不吃亏。
毛奇龄家贫,内无应门五尺之童。有客来访,太太生气,告诉客人:“先生实无什么学问,问他问题,必找很多书才能答复你!”太太总看不起先生。其实是树立招牌,认真的老师。
毛奇龄(1623~1716),少时聪颖过人,十三岁应童子试,主考官陈子龙见他年幼,玩笑说:“黄毛未退,亦来应试?”毛奇龄答道:“鹄飞有待,此振先声。”众人皆惊。清兵南下,与沈禹锡、蔡仲光、包秉德避兵于深山,筑土室读书,曾谓:“元明以来无学人,学人之绝斯三百年矣。”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充史馆纂修,任会试同考官。后辞官归隐,居杭州竹竿巷兄长万龄家,专心著述。
最高的保密功夫:等你知道,我已经战胜你了。善之善,好中之好。真有成就者,都在别人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真叫人知了,不过是平庸之辈。有人得了许多的便宜,别人也不知道。幼稚病最难治,一做事出手就低。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动物夏天秃毛,到秋天长新毛,秋毫极为细小,又柔又细,举秋毫不是多力。雷霆,至响也,人所共闻,闻雷霆不是聪耳。日月,人人皆见,又有何可赞美?三者皆寻常所能,没有出奇。
天天用功,知道的事不少,但得有“同中求异”的功夫,要高人一着,才能赢。用兵,就是齐于政。都是人,就必自人事入手。同样一件事看完,每人所得的启示不同。乾隆时御厨出奇,自废料中找出奇迹,将甘蔗渣做成一道最好的菜。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易胜者,乃用力少而成功多也。胜得很平易,没有惊天动地。要想胜敌,得智取。必用智慧,得“见形知情,则知制之之法”。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t-,差错)
【夏注】胜于无形,人莫能知,故无智名;兵不血刃,敌自降服,故无勇功。
不忒者,筹无虚运,策不徒发也。
先胜之兵,不发则已,发则所向之敌无不披靡者,先为待敌之功大矣哉。
无智名、无勇功,一般百姓不知,但高级人物则知。做一事,大家说你不错就高兴,乃常人也。一般人所说的好坏,完全是站在一己的利害上。非常之事,不是一般人所能尽知;有时候一些先识的意见,未必为常人所能接受。人知识境界高低,于此分别出。
读书要明理,明理容易,知所以用理为难,“可与适道,未可与权”,权,乃知所以用理也。先冷静,学有智慧的东西,熟能生巧。
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
【夏注】智勇不露,胜于无形,故百战百胜,而无一毫之差忒也。
不忒,措置得当,智取。第一局未下就已胜了,乃因一开始就种下必胜之因。敌人已有败形,胜已败者,故不需歌功颂德,是胜于无形,尽其全功。为成全功,要不显山不露水,否则智名一高,大家就包抄。昔人阴险在此,今人善于广告。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夏注】必己先立于不可败北之地,然后伺敌有已败之形,而急乘之弗失也。
善战者,在敌人有败象之际,趁机攻之。不失察敌之败机,窥见敌有可败之形,不差毫发也,“圣人不能生时,时至而不失之”,识时、乘时,不失那个时,抓住机会,“时乘六龙以御天”。敌之败机,永在我手中,谓先为不可胜之计,早有所备,使敌必不能胜我,故能立于不败之地。
攻敌,不全恃武备,军心很重要。人必天天有所警惕,稍有点满足,危险就来了。将来真作战了,谁愿去作战?守分爱国的是哪一种人?知识分子不可以把利与欲置于前头,必须认清事情了才知如何去做。一个人就是失败了也必知因何而败,不要糊里糊涂。要先立于不败之地,而不错过敌败之时。圣人时至而不失之,最难的境界!一般人都是马后课。不知敌情,能知敌败之时?想战胜敌人,不是自外进攻,而贵乎用间。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夏注】是故必胜之兵,盖藏形自治,先有胜人之本,而后求与人战者,所以必胜也。
有自知之明,才能在社会上混。到殡仪馆叫战,有必胜的把握,如瞎猫碰死耗子,轻而易举。胜敌,必待敌之易胜也。胜利有何再值得歌颂?值得歌颂的是第一着。
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夏注】必败之兵,盖轻尝妄试,先与人战,而后图偶尔之胜者,所以必败也。
先胜先战,只在有谋与无虑之分。
不知敌情,能知敌败之时?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
【夏注】善用兵者,务在修治其不可胜之道,以保持其可胜之法,故能操自胜败敌之权于吾掌握之中,先胜之可贵也有如此。
修,补其阙略—缺少与忽略之处,含无尽的功夫。养树,每年要将累赘处修掉。道,修战之“全敌”之道。保,持守勿失。保法,绝不意气用事。道谓不可胜之道,法谓可胜之法,保持而勿失。
人都有同样的智慧,有的外露,有的不外露。不要自作聪明,太聪明易出轨。你不觉得比别人聪明,就多分警惕心,较有成功的机会。
“少年贫,不算贫;老年贫,贫死人”,现在不能定终生,焉知不过尔尔?本立,福至心灵,自大本处好好下功夫。
中国这套玩意儿真懂,很难跳过去。中国人的智慧,真明白很不容易。
故能为(操纵)胜败之政
【夏注】见于著,则胜于艰;见于微,则胜于易。
处处皆是胜境,如何得败?
胜对方,乃胜他没有出息,没战时就已立了败象,外边能衡量出他的境界。“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见其形,则得其情。得形,就知制之之法。不可以盲目乱喊乱叫,如骂人就能胜利,那就多去骂人。
想战胜敌人,不是自外进攻,而贵乎用间,“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商。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用间第十三》)
兵法
【夏注】此乃始计篇中五事之申论也。
一曰度
度,忖也。度地形。不能空度,必有实际环境,再生理想抱负。“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到任何地方无不想求胜,做事都有环境,必先了解环境,才能战胜对方。战争是忖度地形,随时都有地形,要“无入而不自得”,与此事有关的都必考量考量。正与否,就视哪一个角度,什么观点。
度,乃重要的智慧。必了解环境,到哪儿看一下,这是本能。“非礼勿视”,是看了受到教训。说:“太黄色了!”证明你看过,仍不失为道学先生。
度量,看裁判的喜好,投其所好,才能战胜。在外面喊叫、祷告有用?都说自己胜了!没看清情况,盲目推测,最易出错!
二曰量
量,酌也。酌量粮饷多少。斟酌斟酌,考量考量。话到舌边留半句,“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不可以乱说话!
搞政治必有致密的头脑,要善用头脑。一切制度以不浪费为原则,不必压迫百姓,征税以生活水准作为依据,有钱人多出,没钱人不必出,对有钱人的财富必算清楚,钱多了只是糟蹋了儿孙,应限制一切不浪费,国家才能富。事情就看从哪一角度看,要以良知作为天平,衡量一切。重税限制暴发户浪费,一切不浪费;则国家能富,百姓未必苦。
三曰数
数,计也。计粮饷可以养多少士卒。但军中也有吃空饷的,民国初年有官无兵,吃空饷严重。
在战场上,兵虽不用钱,饷必按时发,其存于腰带,精神百倍。大兵是老粗,不用头脑,只想目前,故日常用度必使之充裕。兵不厌诈,但用兵不取诈,必脚踏实地。用人亦如此,薪俸是重视那个多,而不是那个数。
四曰称
称,称量,衡轻重。权衡我们与敌人之势力,知彼己也。
“推己及人”为一切治事之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意,加多一点,再去衡量别人。
留美博士不重要,看是哪所学校。要“戥”(d0ng,称金子用戥,当动词)才,称称其分量如何。
五曰胜
胜,有必胜的把握,胜敌已败也。胜对方,乃胜其没出息,没战就已立了败象。
士官长乃军中之灵魂,职业军人永在军中不动,老兵!自己虽不行,也必叫别人行。如两下距离远,当兵的可不在乎死人。
地生度
作战必利用地,有实测。凡安营布阵,必本于地,地之广狭不同,当有以忖度之。“失街亭”,乃因马谡无度地形安营而败。出兵必先看地形。
做任何事也必先看看有无立足之处,如做推销员,看别人赚多少不重要,而是应先度自己有无施展之处,看看能否施展自己的抱负,否则是不知己,不知己焉能知彼?
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人生就是战场,必度量度量,衡量、称一称自己的能力,看是否足以胜任。胆、量、识缺一不可。
做事业一个人不能成功,就是开个豆浆店,也必有容三人之量,有量才能容。“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器有固定的型,一定的用与量;不器,就无形无量。“君子不器”,无可限量!一个人无器识、无量能干什么?太太多吃两碗饭就瞪眼,而婚前却捧得如仙女。
故胜兵,若以镒(二十四两为一镒)称铢(二十四铢为一两)
以镒称铢,喻易也。以多称少,以重称轻,攻则有余。
储财之道亦必有术,不可以轻视铢锱;做学问亦如是,必持之以恒。平常过活,要为来日着想,要备具。“少年贫,不算贫;老年贫,贫死人。”世路难行钱为马,必好好储钱,遇事宁填城门不填壕沟,此为原则。古玩不卖时无价,卖时就有价。
常政,有进度,有预算;急政,赶工,超乎预算,浪费多必暴赋。
败兵,若以铢称镒
以铢称镒,喻难也。以少称多,以轻称重,己力不足,想创大运。
领百万兵最难,少有容百万兵之地。社会做事亦同,于某事占优势,整个可能居于劣势。如果你只会英文,其他不行,而人家英文虽不如你,却是全才,那你就居于劣势了。
胜者之战,若决(溃溢)积水于千仞(七尺为一仞)之溪者(具翻江倒海之势),形也
【夏注】孙子以“军形”名篇,而通篇所言,绝无“形”字,直至此结云“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何哉?盖善胜敌者,胜于无形。夫唯无形,故能形其形。此则言胜之形所自出也。
决积水,必非一日之功,要能耐,才能决积水。在千仞之高的山上,将积水决开,积水必定汹涌,其形势不得了!古时水战,决堤、决河。决江河,决不好连自己都淹了。
悟形势之机,得识形势之机。完全在自己的智慧,要利用环境以达境界。读书,储备自己,贵乎有恒,要有计划。用事要精,教书要博,贵乎体悟。术,放诸四海而皆准。祖宗留下的都是冷战的智慧,以智慧求胜。
读中国书,在吸收智慧的产物,非读文字。考据、训诂,杀人之重,真是愚民之最!专制时代令许多读书人钻入考据、训诂,不要他们想;也不许读子书,以“攻乎异端,斯害也矣”,意为攻击儒家以外的学术。
朱子训“攻”为“治”,“异端”为“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其率天下至于无君无父”,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程子以“佛氏之言,比之杨墨,尤为近理,所以其害为尤其。学者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尔,则骎骎然入于其中矣”。师尊以“攻”为“攻击”,异端为“不同的事”,不主张攻击不同学说,因为《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论语》“君子不器”,《礼记·孔子闲居》孔子提出三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怎会是党同伐异的思想?
朱子(1130~1200)自南宋至清陪祀圣庙,吃了多年的生猪肉。
朱熹哲学发展了程颐等人的思想,集理学之大成。朱熹将《论语》、《孟子》及《礼记》中《大学》、《中庸》,合订为《四书》,自此与《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宋以后《四书》地位逐渐超越《五经》。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明太祖洪武二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康熙宣扬理学“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使得“学者无敢疵议”;康熙五十一年以“朱熹升配大成殿东序为十一哲”,以兹表彰。乾隆五年下诏说,程朱之学“得孔孟之心传……循之则为君子,悖之则为小人;为国家者由之则治,失之则乱,实有裨于化民成俗,修己治人之要”。朱熹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在明清两代被列为儒学正宗,在中国儒学史上,朱熹理学的作用和影响力仅次于孔子。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学的精髓之所在。他曾上奏书说:“凡有狱讼,必先论其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之分,而后听其曲直之辞。凡以下犯上,以卑凌尊者,虽直不右;其不直者,罪加凡人之坐。”以下犯上,以卑凌尊者,是朱熹本人难以理解的;戴震称此为“以理杀人”。
每天的表情,就是你的胜敌之政,都在己身,还等待别人打你?
人世天天冷战,热战少,家亦如是,家中有一人偏了也不行。必分出轻重,许多家庭事皆自小事发生。“不吃面条,又做面条!”如不喜欢,就到外面散散步!必知所当务,小事可以让一让。不是当务之急的事,又何必那么重视?人家紧得不得了,你如让了一步,对方就高兴得不得了!
一个人事业上的失败,往往不是在事业,多半是德行的失败,所以中国人骂人“缺德”决定人的一生。骂“不是人”三字经就完了!一个民族自骂人的“三字经”可以看出智慧的境界,任何民族皆如此。
小日本走在我们前头,不是他们能,是我们还在睡觉。拿破仑说:“中国是睡狮。”中国因何睡?因为庆升平太久。清朝约有一百八十年没有战争,刀兵入库,狮子都睡了。清末百年受的刺激,今天醒了!
我年轻时奋斗,就为了将外国人撵出中国,要拿回租借地,这段有成就。“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是受刺激醒的。自己应了解怎么看社会。开口闭口喊“老贼”,至少是缺德,还能有成就?
《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害)。’以杖叩(击)其胫(小腿)。”师尊曰:原壤是孔子故友,自放于礼法之外,孔子开骂,说他不能有好的影响,还用手杖击原壤小腿,自此可以看出孔子和常人一样,是何等轻佻!圣人是活活泼泼的,不是不敢踩死蚂蚁的“剩人”。
现在骂老贼,证明没有政治智慧。政治是跑接力的,你们将来必须接棒,要想第三棒要如何接,不必净批评前二棒,“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接了棒,还必须研究走的技术,看如何走可以更好。你们要知道为什么而活,就是为跑第三棒而活,此为责任之所在。如果接不好,那前二棒就都前功尽弃了!
中国人要等到第四棒、第五棒时才有时间学艺术,今天你们还有闲工夫学艺术?现在的中国什么都不缺,就缺人才,学什么都不会失业,中国有多大?你们应好自为之,如知道自己责任之所在,又如何得闲?今天不会外国语,太落伍了!如何通行天下?至少要会英文,而且必要学到一个境界。
日本现在买中国的账,乃为他们自己的利益,美国亦然,皆各为己利,不喜中国统一,帝国主义的面孔。做任何事求人都错误,必要自己能够解决问题,才叫把握。“我们(指台湾)独立,美国绝对出兵”,此一想法幼稚!借美国的力量独立,那将来仍得反美,因为没有人想当“儿皇帝”,比什么都苦,我是过来人。我十三岁到日本留学,寄人篱下。后来我的官阶是少校,但有日本上将为我开门,他们是向皇室徽敬礼。开门是真的,但是受气也是真的。我二十五岁时,“满洲国”成立,但一成立了就得抗日。我在“满洲国”时做了不少事,审查不是汉奸,不容易吧?
其实,当汉奸才苦!何以他们要白帮你忙?写回忆录还不如写忏悔录,名《错错错》!
中国近代史上,百姓受的苦太多了,因为人谋不臧,并不是他们生来命薄。中国之所以有今天,“满洲国”应负莫大的责任。
我讲这一段,是在开你们的智慧。要是真“独立”了,那帮你忙的都成为“太上皇”,你得听他的。美国现在发表谈话,就一副新帝国主义的嘴脸。
有人提醒,但也不一定听。当年,郑孝胥(1860~1938)、罗振玉(1866~1940)一起搞“满洲国”,陈宝琛(1848~1935)反对。民国二十年(1931年),我到福建请陈太傅,那时因为虚云大师(1840~1959)在,陈太傅要我先皈依再北返。但陈太傅到“满洲国”,一天就南回了,官也没做。当时,我们都以为他糊涂,因为不懂。
郑孝胥当“国务总理”,日本不撤军,他辞掉“总理”,被毒死。他平日先上课再上朝,那天到他屋里一看,脸白,说话已不清楚了。后来张景惠(1871~1959)接“国务总理”,就因为“头脑昏庸,才堪大用”。
我不成功是其次,失败的经验更为重要。
没有战争,富润屋,看中国的名园有多少?台湾四十年没有战争,就富得这么冒泡。到北京,没有两个月的时间看不完。
台湾人必改变气质,太现实了!我劝同学去北京学中医,问:“可不可以学吃一次亏?”到北京,原先还有点疑惑;读半年,说“找到了方向”。其实,中医医书比《五经》还难。
我是中国的老年人,把学生都看成是儿孙。今天的学生把老师看作什么?
有智,奉元书院要继续下去;没智,能领导别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能做外交谈判?
没有比我对学生再好的了,就看他们怎么做事。白读几年书了,没有一个懂得用脑的,没有一个说话我感到这个才够格的。因为都没能将所学变成自己的生活,无一能应世,真是呜呼哀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