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军阀,听俺随心征伐。枪林聚处尸横,弹雨浇开败成。成败,成败,做个魔王冤债。
——调寄《调笑令》
列位看官,这套演义说的是北洋军阀“大帅”们殃民的故事,北洋军阀各位“大帅”,最先以袁世凯为头目,后分化成段祺瑞的皖系、冯国璋的直系和张作霖的奉系,构成一幅光怪陆离的群丑图。
百姓含辛茹苦养活这帮“大帅”,本意是让他们保国卫民。不料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大帅”们,荒淫无耻,穷奢极欲,过着颓废糜烂的生活。他们拼命维护自己的私利,整日里枪林弹雨,混战不休,百姓陷人水深火热中,冤屈难诉。他们肩膀上扛的那杆曼利夏洋枪,从未打过百姓的敌人,反倒是恩将仇报,把百姓当成前世冤家、今生仇人,焚溺、杀戮、劫掠、搜刮、奸淫,无所不用其极,干尽狭民的勾当。北洋军阀“大帅”们统治中国十余年,殃民丑恶暴行馨竹难书,说话的也是义愤填膺。书中主角张兆坤虽是向壁虚构,但也以几个真实人物为原型,说话的不过是将这类人的丑行,集中加工而已。这些故事大多来自珍贵史料,世所罕见,甚至于闻所未闻。
话说山东临清州(今山东临清)地处鲁西北大平原,近控鲁运河、小运河、卫河,本是大运河边有名的码头,水运沟通南北二京,陆运横贯直(今河北)鲁豫三省,素有漕运咽喉之称,却是个热闹所在。城池呈正方形,墙高三丈、宽二丈、周长九里,建有威武、广积、永清、镇定四座城门。这里素来民风剽杆,百姓从事耕种,闲暇时拉帮结伙,烧香拜神,并不稀罕。
州城西南二十里有个张家庄,庄里住着一个大财主,名叫张贵福,人称张老贵,平日里喜欢结交三教九流,专在码头上贩卖私盐,牟取暴利。他做事机敏,让人抓不住把柄,官府的人并不知张财主作奸犯科,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多事。张老贵见状,又暗中组织坤艮教,自封为教主。
张老贵依靠教友供奉,积攒下万贯钱财,盖下一个偌大府邸。张老贵府邸是一个大四合院,院里有二十几间大瓦房,其中客厅三间,堂屋五间,东西厢房各九间,一色灰瓦铺顶,青砖到地。特别是这大客厅,红柱廊檐,重梁起架,雪白墙面,门窗雕花,果然非同凡响。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山东、直隶(今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地带突遭洪灾,普降暴雨,连绵数月不停。眼看着黄河水位陡长,奔腾咆哮的河水,冲垮两岸大堤,浩浩荡荡,沿着运河,呼啸着北上,直奔临清州城。一路上,淹没了无数良田、房屋,不少老百姓葬身鱼腹。侥幸逃命的饥寒交迫,惶惶不可终日。
这一天午夜时分,正是万籁寂静,夜幕宠罩大地,伸手不见五指,抬头不见月牙。恍惚中有七八匹骡马驮着货垛,沿着官道,悄无声息地急行,来到张府大门前。黑暗中,一个身材魁梧的小伙子,手提大砍刀,蹑手蹑脚地登上石阶,轻轻拍打门板。过了半晌,门板“吱”地一声打开了。一行人刚把骡马赶进大门,“吱”地一声,门板在他们身后轻轻关上了。
在张府大院里,一个家丁点亮灯笼,帮助小伙子拍净身上尘土,将他领进堂屋。堂屋中央太师椅上,端坐着身穿灰绸大褂的张老贵。张老贵看到小伙子,指着旁边的凳子,用埋怨的口吻说:“梦魁,快坐,你怎么才回来,事办成了吗?”
小伙子站在昏暗的灯光下,长方脸露出得意神色。他叉手弯腰,毕恭毕敬地对张老贵说:“叔,九千三百斤长芦海盐,半两不差,全弄回来了。”
张老贵皱皱眉,闷闷不乐地问:“在码头走货时,鞑子没找茬儿?”
张梦魁闻言,不由得“扑哧”一笑,对张老贵说道:“兔崽子顾不上找茬儿,长毛’打过来了!”
张老贵听罢,迷惑不解地追问道:“啥叫‘长毛’?”
张梦魁继续诉说道:长毛’就是太平天国的北伐军,大约有二万多人,禀承天王洪秀全的旨意,由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领,离开天京(今南京),攻打北京。他们个个解开发辫,前额蓄发,把百姓都轰动了,就管他们叫‘长毛’张梦魁话音刚落,张老贵哈哈大笑,拍手叫好道:“看来就要天下大乱,该俺出头露面啦!”
张梦魁交割清楚,得意扬扬地出了堂屋,回到自己住的西厢房。张梦魁本是张老贵亲侄儿,从小喜欢舞刀弄枪,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平日里他在码头上偷贩私盐,成了张老贵得力助手,偶尔也铤而走险,带着绿林好汉,专待夜深人静、风高月黑,在路口、码头“打捎”,抢劫过往水陆行商,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临清州自古就盛产“中原斗鸡”,它体重有十余斤,毛色以白、黑为主,颈长腿粗,嘴爪如鹰,冠平翅长,善跳喜跃,性情凶猛,机智顽强,斗志昂扬。自古以来,临清的达官贵人、富豪商贾就喜欢到各家鸡舍里,观赏斗鸡,赌博押宝。张梦魁也不例外,他揣着张老贵赏给的六十两银子,来到运河岸边的鸡舍。
张梦魁站在斗鸡场边上,把六十两银子全押在黑斗鸡身上,准备大赌一把。起初黑斗鸡十分凶猛,在场中央连蹦带跳,用嘴猛琢白斗鸡的眼睛。不料白斗鸡也不简单,把头扎进黑斗鸡怀中,躲过黑斗鸡的凌厉攻势,还不时瞅准机会,用翅膀扇打黑斗鸡。最后,白斗鸡使了一个脑后腿,把黑斗鸡蹬翻在地,使它再也无还手之力。黑斗鸡全身鲜血淋漓,只得缩头认输。可惜张梦魁的六十两银子,全部输光,血本无归。
张梦魁两手空空,垂头丧气地离开鸡舍,实在心疼自己的银子。他咬牙踩脚,决定当晚在码头“打捎”,把输掉的银子抢回来。就这样,他带人在临清州码头劫了一个过路行商,抢了二百两银子,神不知鬼不觉地返回家中。孰料事机不秘,有人走漏风声,他被官兵捕捉人狱。
闻听张梦魁人狱,知州张延龄大刑伺候,正在追捕同党。张老贵登时如坐针毡,唯恐张梦魁供出他这个后台老板。他反复思量一番,决定鼓动坤艮教友,砸牢破狱,救出张梦魁。考虑成熟,张老贵忙让手下通知教友,清明节深夜聚会开香堂。
清明节来临,夜深人静,明月高悬,各地教友数十人悄悄来到张府集中。张老贵早已命人在院中摆下香案,香案上供奉着弥勒佛祖神像,神像前点着两根丈把高香,香烟燎绕,透出几分诡秘。另外还有七盏香油神灯,昏暗的神灯光撕破夜幕一角,仿佛要与天上的明月争辉。
月光下,张老贵把辫子盘在头上,身穿画着八卦太极图的道袍,站到香案前。见人巳到齐,他一手敲铜铍,一手摇小鼓,疯狂地又蹦又跳,嘴里不住声地念着咒语:“大劫巳经到,遍地血水浇,弥勒佛祖降,日月普天照,期定清明节,齐鲁刀兵闹,杀奔北京城,唯有坤艮教……”
众教友见状,心惊肉跳,忙跪倒在张老贵身后,大气也不敢出。
张老贵停下脚步,盯着众教友,咬牙切齿地说道:“梦魁让鞑子抓走了,你们应当把他救出来。‘长毛’就要打进北京城,咱们得拉起‘杆子’造反,与‘长毛’遥相呼应。”
众教友大都是胆小如鼠的百姓,怕造反失败被朝廷杀头,便嗫嚅着说道:“这样的大事俺们干不了,还是请教主另请高明吧!”
张老贵听罢,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两眼滴溜溜乱转,苦思良策。过了半晌,他拿过黄裱纸神符,在神灯上点燃,待到神符烧尽,把灰烬撒在水碗里,跪倒叩头。他从香案前爬起来,端起水碗,神神秘秘地说:“你们不用怕,喝了这碗神符圣水,刀枪不人。”
众教友懵懵懂懂看着张老贵,接过水碗,惊恐万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待到众教友喝完神符圣水,张老贵站在他们面前,长叹一声,慢吞吞地说道:“教友们,你们被鞑子逼到死路上了,天灾人祸不断,弥勒佛祖就要降临凡尘,替天行道,拯救你们!”
围观的众教友经不住张老贵白话,仿佛注入吗啡一般,顿时一片欢腾,齐声答道:“弥勒佛祖就要降临,都这时辰了,俺们还怕啥,一定跟着教主,救出梦魁!”
张老贵见状,大喜过望,当即布置一番。在张老贵鼓动下,坤艮教友奔走相告:“‘长毛’来了!”
这缕温暖的南风,突然吹遍临清州,引起阵阵春天般骚动。
这一天,天刚蒙蒙亮,张老贵率数十名教友,混进州城,砸牢破狱,救出张梦魁。待到官府发觉,他们早已逃之夭夭。知州张延龄不敢怠慢,下令关闭城门,当即发下缉捕榜文,捉拿坤艮教匪首张老贵、张梦魁。
张老贵见状,干脆自封“趟主”,封张梦魁当“小趟主”,在张家庄公开拉起“杆子”,一时间凑成数万人马。张老贵率“杆子”离开张家庄,围攻临清州城,吓得张知州连夜翻出城墙,逃之夭夭。潜伏在城里的教友乘机打开广积门,接张老贵的“杆子”进城。
咸丰帝在北京得知消息,气急败坏,下令将张老贵贬称为张洛贵。他封胜保当钦差大臣,率兵剿灭张洛贵。胜保接到旨意,不敢怠慢,忙点齐清军,火速赶往临清州,围攻张老贵。张老贵抵挡不住,只好带着“杆子”,撤出临清州,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清朝廷严禁汉族百姓养马,唯恐他们犯上作乱。张老贵费了好大劲,收罗了大量马匹,将“杆子”装备成骑兵部队,每个士卒都备有主、副两匹战马,轮流骑乘,一昼夜可以奔袭数百里,在山东、河南、直隶(今河北)三省交界地带流动作战。他们骑着快马,放着响箭,由“杆子”变成“响马”,胜保的清军根本赶不上他们。一旦“响马”与追剿的清军相遇,张梦魁总是身先士卒,乘清军来不及发挥火力优势,带着骑兵快速插人敌阵,用马蹄揉躏敌人,打了许多胜仗。
张老贵率领“响马”西渡卫河,攻打山东丘县(今河北丘县)城。丘县城坐落在华北平原上,城池呈正方形,墙高一丈六尺、宽一丈、周长八里,建有朝阳、永安、阜化、迎恩四座城门。知县王确宁死不降,征发十五到七十岁的男丁,编组成团练,坚守城池,抵挡“响马”。
张梦魁手提大砍刀,催动坐骑,带着数万“响马”,抬着云梯,直朝东面的朝阳门奔去。王确站在朝阳门上,一声令下,守卫城池的团丁鸟枪、火铳齐发。张梦魁调转马头,跑回本阵,火冒三丈,哇哇大叫。他再次催动坐骑,冒着炮火擂石,
冲到朝阳门外护城壕边。王确让守城团丁用鸟枪、火铳对付“响马”,“响马”伤亡惨重,张梦魁阻挡不住,也跟着败下阵来。
望着灰头土脑的张梦魁,张老贵束手无策。他不耐烦地摆摆手,下令暂缓攻城,困死城内的敌人。“响马”得令,当即里三层外三层,把县城密密麻麻地围成铁桶一般。城里粮草断绝,团丁疲惫不堪,饿得举不起刀枪,实在撑不下去了。丘县坤艮教友史怀祥,暗中与“响马”联系,乘黑夜打开朝阳门,放“响马”人城。
张梦魁大喜,一马当先,乘机率“响马”蜂拥攻入朝阳门。
史怀祥领路,带着张梦魁和“响马”来到县衙,发现里面早巳人迹皆无。只有大堂地下躺着一个尸首,七窍流血,气绝身亡。那个人身旁扔着一只破碗,碗里的汤水流到砖地上,“嗞嗞”直冒白烟。
张梦魁低头仔细观瞧,见那尸首身穿七品补褂、顶戴七品花翎,方知他就是知县王确。他怒不可遏,扑上去朝尸体狠踢几脚。“响马”们见状,掀桌子、砸板凳,发泄心中怒气。张梦魁犹不解恨,找来火种,点燃窗扇、家具,扭头朝县衙外走去。登时县衙里浓烟滚滚,烈焰升腾,火势越来越大,转瞬间燃起熊熊大火。
在趟主大帐里,张老贵仔细打量史怀祥,见他身着灰色棉裤褂,不失农家子弟朴实神态。张老贵看罢,不由得“哈哈”大笑,拍着史怀祥肩头,连声夸赞道:
“小伙子不错,果然有种。”
张老贵扭头看看张梦魁,用商量的口吻说:“既然怀祥也是教友,俺看你们就结拜成兄弟吧。”
张梦魁听罢,当即说道:“谨遵趟主教诲,俺愿意与怀祥结拜成兄弟。”
史怀祥大喜过望,跪倒叩头,大声答道:“谢趟主夸奖!从今天开始,俺要跟着小趟主,生死不弃!”
张老贵当下命人摆下香案,用红纸写下张梦魁、史怀祥各自的庚帖,上面写着他们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和祖、父名讳。张梦魁、史怀祥模仿桃园三结义,双双跪倒在香案前,焚香叩头,互换庚帖,结成生死弟兄。
史怀祥有个季生小妹,人称四姑娘,长得如花似玉,相貌俊美,天生就一双大脚,胆量非常人可比,功夫非同一般。她喜欢张梦魁是个绿林好汉,慨然以身相许。张梦魁初得娇妻,自然来者不拒,乐得夫唱妇随。
胜保闻听“响马”攻占丘县城,当即率清军反攻。张老贵寡不敌众,只好率“响马”撤出,继续在直(今河北)鲁豫三省交界地带流动作战,攻城掠地,双方互有胜负。史怀祥兄妹跟着张梦魁,冲锋陷阵,所向披靡。第二年开春,四姑娘生下一个男孩。张梦魁乐得合不上嘴,替孩子起名叫张长善。
咸丰帝眼见马匪一时间难于扑灭,心急如焚,呜呼哀哉了,他的儿子同治帝继位。同治帝见马匪越战越强,无可奈何,只好杀掉胜保。同治帝颁发圣旨,让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率兵剿灭马匪。僧格林沁接到圣旨,率蒙古骑兵与马匪周旋。尾随追击的僧格林沁疲惫不堪,几十天不离马鞍,累得连马缰都拿不住,只得将马缰拴在肩上。
清同治四年(1865年),同治帝让僧格林沁率兵攻打马匪巢穴张家庄,临清知州张延龄率团练配合作战。张老贵唯恐清军端掉自己老巢,让张梦魁在家乡修建围堰,抵御清军。
张梦魁不敢怠慢,带着“响马”昼夜不息,终于将围堰修成。围堰四周环绕着张家庄,设有门楼和角楼。围堰外是护村壕沟,沟上架设吊桥,“响马”们手执刀枪,每日在围堰上巡逻,如临大敌。
这一天,张梦魁、史怀祥正在围堰上巡哨。突然,他远远望见僧格林沁率蒙古骑兵,猛攻张家庄。僧格林沁一马当先,十多万蒙古骑兵在广阔的大平原上纵横驰骋,人喊马嘶,烟尘直上云霄。
张梦魁吓坏了,赶忙趴在围堰上,连声大叫道:“开火,开火!”
“响马”得令,当即“噼啪”乱放鸟枪、火铳,暂时击退蒙古骑兵。不料蒙古骑兵喘息片刻,又呐喊着冲上前来。眼见敌人攻势凶猛,张梦魁督促“响马”拼死抵抗。直到实在撑不住了,忙从围堰上下来,丧魂落魄地朝张府奔去,向张老贵禀报军情。
待到赶到张府,张梦魁方才得知,张老贵听得蒙古骑兵、团练联合进攻张家庄,早就丢下家属,带着部分“响马”转移。僧格林沁骑着高头大马,率张延龄杀进张家庄。他不依不饶,让蒙古骑兵紧追不舍,力图全歼马匪。混战中,张老贵、张梦魁各自为战,边打边撤,分头杀出重围。张老贵落荒而逃,在山东堂邑(今山东冠县)教民家中躲藏起来,不料有叛徒告密,被蒙古骑兵捉住。蒙古骑兵将张老贵梱成肉棕一般,押回张家庄。史怀祥丢下张家庄,撒开脚丫?就跑,早已逃之夭夭。
张长善跟着母亲四姑娘在围堰里游戏玩耍,实在快活。不料晴天霹雳,蒙古骑兵、团丁一齐杀来。张长善年幼无知,来不及逃跑,和母亲一起当了俘虏。僧格林沁来到被俘的马匪家属面前,见他们有万余人,大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僧格林沁让蒙古骑兵将张老贵千刀万剐,枭首示众。
紧接着,僧格林沁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下令杀光十五岁以下的男孩。蒙古骑兵、团丁得令,像发疯的野狗,登时手持兵刃,大开杀戒。四姑娘眼见儿子命在旦夕,着实担惊受怕,情急之下,带着张长善从人群中冲出来,乘乱钻进麦垛里。僧格林沁望着尸横遍野,流血漂杵,手拈胡须,止不住冷笑,不由自主地连声赞许。见蒙古骑兵、团丁走远,四姑娘忙带着孩子钻出麦垛,撒开脚丫子向庄外跑去。
张梦魁杀出重围,找到史怀祥,落荒而逃。过了半个多月,张梦魁方才收拾起残兵败将,死灰复燃,收复张家庄。张梦魁十分想念四姑娘母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四处打听,费尽周折,方才找到她们。见她们母子流浪半个多月,蓬头垢面,面有菜色,张梦魁心疼地将儿子搂在怀里。
张梦魁知张家庄非久居之地,掏出银两盘缠,让四姑娘母子乔装改扮,逃往丘县娘家。四姑娘母子没奈何离开张家庄,一路上晓宿夜行,东躲西藏,直奔丘县城而来。她们用光了身上的银两,实在没有值钱的东西,只能沿路乞讨。
眼见四姑娘平安归来,娘家人忙打听史怀祥下落。四姑娘长叹一声,将事情原委告诉娘家人。她壮志未酬,心灰意冷,打算在丘县隐姓埋名,了此残生。不料官府探得消息,在县衙门口张贴告示,说她是马匪巨酋,悬赏缉捕。眼见无法安居乐业,四姑娘只好搂着儿子,大哭一场,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太平天国梁王张宗禹在山东曹州府(今山东菏泽)设下埋伏,砍死僧格林沁。同治帝闻讯大惊,急忙改派吴长庆率淮军围剿马匪。吴长庆因围剿不力,只好改用招抚手段,派人去见张梦魁,允诺保荐他当官,却遭到拒绝,信使也丢了脑袋。
连日来天降大雨,平地积水丈余,黄河、大运河、卫河水位猛涨,人马难渡。吴长庆见招抚不奏效,率淮军继续围剿马匪,在山东堂邑(今山东冠县)追上张梦魁。淮军依河修筑工事,将“响马”团团围困。张梦魁率“响马”冒雨连夜突围,在水乡泽国中东奔西走,就是冲不出去。史怀祥见局势危急,乘着夜深雨大,单人匹马,偷偷溜出淮军包围圈,落荒而逃,不知去向。
张梦魁在雨中拼杀整夜,直到第二天天明,方才发现史怀祥逃走,身边只剩下五六骑人马。眼见淮军包围上来,张梦魁宁死不屈,大喝一声,扬刀催马,带着五六位亲随与淮军血战。他们突出垓心,直奔不远处的卫河,投人波涛汹涌的河水中,“响马”全军覆灭。
吴长庆和淮军兵丁见状,登时吓得目瞪口呆,茫然不知所措。待到他们醒过神来,朝着水面鸟枪、火铳齐射,时候不长,几具人马尸体泛出,漂向下游。吴长庆自认为张梦魁已死,得意扬扬,唱着得胜歌打马回营。
张梦魁自幼在大运河边闯荡,水下功夫非同一般。他跳人卫河中,憋足一口气,一个猛子扎出去,已是半里开外。他躲在芦苇丛中,眼见淮军走远,方从水里出来,爬上河岸。他身着湿淋淋的衣裤,披头散发,连夜扬长而去。有当时民谣为证:
“响马”非正主,江山打不动,打包回家转,还是杠长工。
几个月后,在山东莱州府(今山东掖县)城里西大街,有一个带着妻儿的人,披头散发,面黄肌瘦,病倒在程洪兴家门口。程洪兴看到一个病人躺在门外,不由得大吃一惊,连忙将病人背到家里,端来热汤辣水,让他饱餐一顿。经过一段日子休养,那个病人身体复原,就在程洪兴家附近,买了个小院,安顿下来。天长日久,西大街的人悄悄地传说,程洪兴救活的那个病人,就是“响马”“小趟主”张梦魁。他们却不敢大声说出来,唯恐官府得知,给那个病人招来杀身大祸,此事扑朔迷离,令人半信半疑。只是这个张梦魁雄心犹在,打算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可惜他刚刚在莱州府安顿下来,便忧患成疾,撒手人寰。张梦魁死后,四姑娘母子将他葬在城南坟地里,让他的头朝着张家庄方向。
闲言休表,书归正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