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优秀的基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你的人生是否幸福,要从方方面面去评定,诸如身体是否健康;经济收入是否正常;生活是否丰富;是否具有涵养……因为这些都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一、让健康守护你

    健康是生命的本钱,是人生所有一切的保障。确保自己的健康,要从多方面着手。饮食合理,远离烟酒,经常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是健康生活所不可或缺的。

    1.合理膳食是健康的保证

    爱默生曾经说过:“健康是人生的财富。”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纵然你有经天纬地的超世之才或气吞山河的宏图大志,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枉然。

    现代文明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物质生活的优裕以及医疗条件的日臻完备,并不等于现代人就有了健康的身体。目前人类正经受着由饮食不合理而引发的各种疾病和死亡的考验。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饮食的合理与否已经成为了影响人们健康的首要因素。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增强,迫使人们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而对于日常的生活则很少去关注。饮食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因此缺少了对于日常饮食的关注,也就意味着人们的健康状况得不到有利的保障。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呢?以下四点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1)三餐合理分配

    一日三餐的食量分配是很有讲究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适应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而不是暴饮暴食。通常情况下,三餐的分配比例应该是3∶4∶3。也就是说,如果一天吃两斤食物,那么早晚应该各吃六两,午餐应吃八两为宜。

    (2)荤素搭配要得当

    荤食和素食各有优点,荤食中通常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等。而素食中通常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纤维素等物质。因此如果荤素搭配适当,就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从而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3)切忌挑食和偏食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多种多样的,即便是营养价值再高的食品或者含有多种健康成分的食物,也无法满足身体的多方面需求。如果单吃一种食物,不管吃的数量多大,都无法使营养达到均衡。所以,养成一个不挑食或不偏食的好习惯是非常关键的。

    (4)不要暴饮暴食

    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很多人经常把两顿饭放在一起吃,一次吃了两顿饭的量。这样的饮食习惯不仅会破坏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容易引起急性胃炎、急性胃扩张和急性胰腺炎等疾病,而且还会影响到心脏的正常活动,从而诱发心脏病等,有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任何时候都不要暴饮暴食。

    人体是由各种器官构成的,而维持各种器官的正常运转又来自于众多营养元素。而这些丰富的营养元素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毫无疑问,饮食是各种营养素的直接来源。没有饮食,便没有生命。饮食是生命的基础,健康饮食是拥有健康体魄的根本保证,健康饮食主要是指对各种身体必需的营养做全面吸收和均衡吸收。所以说,只有健康饮食,才能够保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从而使人们摆脱疾病的困扰。

    因此,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才是合理的呢?我们不妨可以参照以下几点:

    (1)营养要全面

    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肌体的营养元素必须要全面。一般来讲,人体中需要六大类营养素,它们分别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这六大类营养素各有所长,缺一不可。

    食物可以分为很多类,不同类的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有很大的区别。

    第一,白色食物

    白色食物主要指五谷杂粮以及各种薯类作物,如马铃薯、甘薯等。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够满足各种生理功能对热量的需求。资料表明,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有60%来自于这类食物。

    第二,绿色食物

    绿色食物主要是指各种蔬菜和水果。这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能够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另外,这类食物中还含有较为丰富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在为人体补充维生素的同时,也补充了各种矿物质。

    第三,红色食物

    红色食物主要是指各种家禽牲畜的肉及鱼肉,还包括鸡蛋。这类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动物蛋白和脂肪为主。按照营养价值来看,“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不仅丰富,而且大部分为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也低,因此,对人最有益。除了鱼外,鸡肉比四条腿的牛、羊、猪的营养价值要高。在四条腿的牲畜中,牛肉的营养高于羊肉,羊肉的营养高于猪肉。

    第四,黑色食物

    黑色食物主要指甲鱼、海带、黑豆、黑米、黑芝麻及香菇、蘑菇、银耳、金针菇等食用菌,这些食物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超过了以上几类食物。另外,这类食物的药用价值很高,可以治疗多种常见疾病。

    第五,黄色食物

    黄色食物主要指各种豆类及豆制品。这类食物中含有非常丰富的植物蛋白,同样是人体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第六,无色食物

    无色食物主要是指人们每天必须要补充的水分。

    如果每天的饮食中都有这六类食物,就能够保证身体具有全面的营养。

    (2)比例要适当

    人体不仅要吸收全面的营养,而且,各种营养的比例要适当,否则就会因为某些营养的过剩或不足影响健康。蛋白质补充不足:精神疲乏、浑身无力、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身体浮肿、贫血。碳水化合物或脂肪过剩: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心脏病。无机盐或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量:缺锌会影响智能和心理发育,还会让人产生厌食感,补锌过量会造成腹痛腹泻;缺铜会引起骨质疏松症,骨骼脆弱易折;缺镁会引起抽搐;缺氟会造成龋齿;缺硒会引起心力衰竭;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补铁过量会导致糖尿病和肝硬化;缺锰会导致精神分裂,过多则会引起甲亢。维生素缺乏: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皮肤瘙痒、脱皮脱发、夜盲症;缺乏B族维生素会引起便秘、脚气病、舌炎、角膜炎、面色和皮肤苍白;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牙床出血或骨质疏松;缺乏维生素D会造成小儿佝偻病或成人软骨病。

    为了防止各种营养过剩或不足,有人将食物分为绿灯食物、黄灯食物和红灯食物作为饮食参考指标。

    第一,绿灯食物

    绿灯食物包含人体必需的营养素,需要充分摄取,以保证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绿灯食物包括米饭、汤面、馒头、低脂或脱脂奶、烤地瓜、凉拌豆腐、豆浆、瘦肉、清蒸海鲜、水煮海鲜、煮马铃薯、无糖或低糖绿豆汤、清炒蔬菜、水果、泡菜、茶叶蛋、新鲜果汁、酸奶、水煮蛋等。

    第二,黄灯食物

    与绿灯食物相同的是,黄灯食物同样含有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不同的是,黄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盐分的含量过高。这类食物不能多吃,否则将会造成营养过剩。

    黄灯食物包括皮蛋、荷包蛋、炒蛋、咸蛋、西式火腿、炒面、炒米粉、比萨、水果罐头、肉罐头、肉松、冰淇淋、汉堡、油条、油饼、全脂奶、面包以及各种爆炒或油炸海鲜、蔬菜等。

    第三,红灯食物

    红灯食物除了向人体提供一些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盐分外,几乎不再向人体提供其他营养。这类食物虽然诱人可口,但只能偶尔吃一些,千万不要为满足口腹之欲而贪吃。

    红灯食物包括香肠、腊肉、咸鱼、五花肉、炸薯条、糖果、可乐、奶油、腌制蔬菜、蜜饯、方便面、甜果汁、猪皮、甜面圈、爆米花、汽水、月饼、中式火腿、猪油、巧克力等。

    除了要保证营养比例外,一日三餐的比例也要保证。

    如今,一些人养成了“早餐少吃或不吃,午餐随便凑合,晚餐大吃特吃”的饮食习惯,这种金字塔式的饮食结构是非常不科学的。专家建议,一日三餐的饮食比例为3∶4∶3最为合适,也就是说,早上要吃好,中午一定要吃饱,晚上则相对少吃一点。对于中老年人,如果有条件,可以一日多餐。

    (3)搭配要平衡

    第一,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平衡

    食物有酸性和碱性之分,饮食中一定要做到酸碱平衡。酸性食物一般指各种肉、禽、鱼、蛋、米面等,这些食物中因含有较多非金属元素而呈酸性;碱性食物主要指一些蔬菜、瓜果、食用菌、豆制品、牛奶等,因含有较多矿物质元素而呈碱性。

    生活中,人们逐渐养成了肉多素少的生活习惯,从而造成了饮食中的酸碱不平衡,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如果酸性食物摄取过多,血液将会呈微酸性,会使人身体乏力、思维迟钝、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衰退。

    第二,食物冷热的平衡

    天下食物均可归入寒食、凉食、热食、温食中。性寒者可去热消毒,性凉者可生津止渴,性温者可消食健胃、滋润肠道,性热者可保暖驱寒。选择食物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确定。

    另外,不要吃过热或过冷的食物,这些食物既不容易消化,还会强烈刺激或损伤消化道。

    第三,食物五味的平衡

    食物有五味:甜、苦、辣、酸、咸。五味对身体各有好处,比如,甜食可以解毒,帮人解除疲乏,还能够补血气;苦食能够增强肝功能和肾功能,有很好的利尿作用;辣食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加速胃肠蠕动,能够促进消化吸收和加速血液循环;酸食具有开胃功效,能够提高食欲;咸食可以参与各种生理代谢。

    五味各有所长,但只有搭配得当,才能够相得益彰,否则只会如《黄帝内经》所述,多食甜,“骨痛而发落”;多食苦,“皮槁而毛拔”;多食辣,“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内胝而唇揭”;多食咸,“脉凝位而变色”。

    总之,合理的饮食是健康的保证,我们应该遵循合理的饮食规则,从而确保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2.运动是通向健康的通道

    伏尔泰曾经说过:“生命在于运动。”一个人没有健康的体魄,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开展工作,也无法享受幸福的生活。

    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情景:清晨城市中的大小公园已成了最受欢迎的活动场所,有的在公园里打太极拳,有的跳舞,有的练太极剑。这充分说明人们的运动观念已经有所改变,都已意识到运动对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已经把运动当成了一种习惯。但运动必须合乎科学,按照科学规律去运动,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如果不按科学规律去运动,盲目地做一些不适合自己身心健康的运动,那样不仅得不到健身的效果,反而会损害健康,助长恶习滋生,这样就违背了运动的初衷。

    科学的体育锻炼是延年益寿、增强体质的最佳方法。应把健身锻炼融于日常生活中,每天抽出15分钟慢跑或20分钟步行,长期坚持下去。久而久之,这种行为便会成为一种习惯,使人们终身受益。

    卡耐基说:“我发现烦恼的最佳‘解毒剂’就是运动。当你烦恼时,多用肌肉少用脑筋,其结果将会令你惊讶不已。这种方法对我极为有效——当我开始运动时,烦恼也就消失了。”

    “运动是健身的法宝。”在很早以前,体育运动就被认定为健身延年、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养成运动习惯的人,其死亡率比同龄不参加运动的人低。

    美国学者巴芬勃格尔在研究运动学和死亡危机率的关系中得出结论:时常做适量运动的人其死亡率,男性比没有参加运动的人低30%,女性低50%,可见适量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中所有的美和激情都是运动的衍生物,那么应该如何去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呢?有专家为人们提供了一些运动法,不妨作为参考:

    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最简单又易行的运动法,运动量不大,但健身效果却很明显,而且不受年龄、体质、性别、场地等条件限制。

    人们常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百练不如一走”,足以说明散步在健身中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一些长寿老人,他们都把散步作为延年益寿的手段。如革命老人徐特立,年近九旬时,仍坚持日行500步;革命老前辈朱德同志,在暮年每天还散步3次,每次3里路,这对朱老的“老而强壮”起了很大的作用。当然,散步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能否持之以恒,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收益、养成习惯。

    冬泳可以减低体温,延年益寿。冬泳活动,早在建国初就有人进行,但是作为一项群众性的运动,是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通过对冬泳者体质与健康的研究,可以肯定地说对健康确实有益。

    简化太极六段拳,也是健身的好方法。太极拳巧妙地融合了气功与拳术的长处,动静结合,在全身运动的基础上,尤侧重腰脊及下肢的锻炼。它的运动量适中,老少皆宜。既适用于强健者增强体质,又适用于多病者康复锻炼,尤其适用于中老年人强身抗衰,故成为中老年人锻炼的黄金项目。

    研究报告表明,长期坚持练太极拳,不仅对骨关节、肌肉、神经、血管等运动系统有益,而且对内脏,尤其是心血管系统都有良好的影响。

    此外还有简便易学的保健功十六法、养生十六宜、自我健美按摩等。当然对于行动不便者,静坐也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静坐可使人心血平和,阴阳平衡,还可以祛病强身,增强耐寒和消化能力,也可润泽肌肤,达到美容的功效。

    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只能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选择了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后,就要持之以恒地去完成,相信坚持下去就会见到效果。开始时,许多人或许会把运动当成负担,但长期坚持下来后,运动便成了一种习惯,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样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而且也培养了意志和毅力,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介绍的各种运动,虽然方式各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也符合习惯的要求。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必须有坚定不移的魄力,这样才能一劳永逸。

    做规律的运动,可以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好处。这些好处如下所述:

    ①增加心肺功能,以长期的眼光来看,可以减少心脏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②能控制体重,同时可以控制热量的摄取量。

    ③运动课程的参与为社交机会之一。

    ④有助于改善体型,因为运动可以调节松弛的肌肤,并减低脂肪含量,使你拥有健康的感觉。

    ⑤有助于消除精神的紧张与压力。

    ⑥有助于减少老化的现象,如高血压(这是导致心脏疾病的重要因素)、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

    在一项为期4年的研究中,将妇女分为两组,一组运动,另一组则否。研究者发现,从事运动的妇女在某一方面,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增加,矿物质含量流失的情况,也比没有运动的妇女来得好。不运动的妇女健康情况较差,体重也较高。

    身体的匀称与否,包括了一些因素,如:柔软度、肌肉的强健与耐力、活力或心脏血管的粗细、平衡,以及身体各部的协调。要达到身体的健康匀称,有必要确保各个运动的平衡,注意到各组成部分。某些运动只会专注于某部分,因此你需要做其他运动来加强身体其他部分的匀称。举例而言,瑜伽术能增加你的柔软度,但是并不能增加活力。重量训练能够增强肌肉的强健,但是并不能增加柔软度。也许游泳是在各方面都有助益的好运动。

    散步是增强并维持身材的良好运动。以正常步伐散步,是非常有效的运动方式,而且它不会消耗太多的热量。要增加身体的匀称与消耗更多的热量,需要以轻快的步伐来行走,并感觉到身体在散发热。

    要使散步具有效果,散步的时间要长,并且次数要多。推着婴儿车行走5分钟,到购物店的散步并不足。一个星期至少要散步3~5次,每次15~30分钟。这么一来,才能使你的身体匀称,并使体重下降。但是,这种程度的运动也不足以避免更年期后的骨骼流失,因此还有必要做其他运动。

    往山丘处散步,尤其是在推着婴儿车的时候,可以增加肌肉和心脏的运动。假如你的工作地点是在山丘上,那么这对你绝对是有益的。

    重要的是不论做任何运动,当你在固定的时间散步或做特别的运动时,你不会感觉到这运动是无聊的琐事,或者是你所不喜欢做的事。如果你觉得这是个无聊的运动,那么在做完运动以后,就不会觉得身心愉快,并充满了活力,反而会觉得疲惫万分。小心而谨慎地选择时间,就能够从中获得好处。不论在情绪或身体方面,都可以获得解放。

    3.远离烟酒,健康长寿

    好习惯能成就人,坏习惯能毁灭人。人们要养成好习惯,屏除坏习惯这是获得美好生活的主要途径。由于人的性格、爱好不同,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坏习惯。对此,人们应该时不时地审视自己,改掉影响健康的不良恶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养成了抽烟、酗酒等不利于健康的坏毛病,人们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尽自己最大所能,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有一段时期,盖蒂抽烟抽得很凶。一天,他去法国度假的途中,在一个小旅馆投宿。晚上下起了大雨,地面特别泥泞,开了好几个钟头的车之后,盖蒂实在是累极了。吃过晚饭,他就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睡着了。但是清晨时分盖蒂突然醒了过来,他很想抽支烟,于是他就打开了灯,很自然的伸手到床头摸烟,但是没有。他下了床,到衣服的口袋里去找,也没有。于是他又在行李袋里找,结果他又一次失望了。他知道这个时候旅馆的酒吧和餐厅早就关门了。他想,这个时候把门房叫过来帮他去买烟,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要吸烟惟一的办法就是穿好衣服,到火车站去买,但是那还要穿过六条街。

    看来情形并不乐观,外面还下着雨,而且车子也停在了离旅馆还有一段距离的车房里,在他住店的时候,别人也提醒过他了,车房的门在午夜是关着的,第二天早上6点才开门。

    在抽烟恶习的折磨下,他从温暖的床上爬下来,并穿上衣服准备冒雨步行到火车站去买烟。正在伸手拿雨衣的时候,他突然笑了起来,笑自己傻。他突然觉得,自己的行为多荒唐可笑,嘲笑自己已经成了恶习下的俘虏。

    盖蒂站在那里,心里不停地想着,一个所谓的知识分子,一个商人,一个自认为有足够智慧可以对别人下命令的人,居然屈服在坏习惯的脚下,宁愿受坏习惯的驱使冒着大雨走上好几条街去买香烟。

    此时,盖蒂才意识到他早就养成了一个坏习惯,那就是为了一个不好的习惯,他可以放弃极大的舒适。看来,这个习惯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于是,他的头脑立刻就清醒了过来,很快他就做出了决定。

    他走到桌子旁边把那个烟盒团起来扔了出去,然后重新换上睡衣,回到舒服的床上,心里怀着一种解脱,甚至是一种胜利的感觉,很满足地关上灯,合上了眼睛。在窗外的雨声里,他进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过的深沉睡眠。自从那个晚上之后,他再也没抽过一根烟,也再没有想过要抽烟。

    盖蒂说,他并不是想用这件事来指责那些有抽烟习惯的人。但是他经常回忆那天晚上的情形,他只是为了表示,按照他当时的情况,他差点被一种恶习俘虏。

    抽烟对人体的伤害程度非常大,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在烟瘾的驱使下,很多人的反映会像盖蒂一样,为了能吸上烟,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包括自身健康,可是能像盖蒂那样用平和的心态改掉抽烟恶习的人却不是很多。有些人明知抽烟有害健康还一意孤行,甘愿为烟牺牲健康,认为抽烟是一种享受,仔细想想又何必呢?抽烟既浪费金钱,又有害健康,与其将金钱浪费在抽烟上,到不如用在改善伙食上。所以,人们在犯烟瘾的时候,不妨学习一下盖蒂,问问自己是否愿意成为坏习惯的俘虏,在烟瘾面前甘愿放弃自己的尊严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用一颗平常心,把抽烟的意识,抛到九霄云外去。如果你做到了,就会发现自己轻松、自由了许多,离健康也近了一步。

    而人类健康的另一个杀手是就是过量饮酒。当然,适量饮酒对人体是有益的,但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喝酒尤为如此。

    李平是一家机械公司的销售经理,由于工作关系应酬是在所难免的。许多人都说“酒桌上好办事”,此话绝对不假,李平也仗着能喝酒而获得了不菲的收入。业绩屡屡增长,公司经理对他也另眼相看。有一天,李平要陪一位客户去吃饭,为了照顾好客户,李平拿出了他能喝的本事,与客户大喝特喝起来,正在兴头高涨的时候,李平突然感到胃痛,客户见李平痛苦的模样,立刻把他送进了医院。经医生诊断才知道,因为过度饮酒,李平患了胃穿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李平康复出院了。这次教训使他彻底戒掉了过度饮酒的坏习惯。

    实际生活中,虽然不一定人人都有像李平这样的经历,但因过度饮酒而导致的疾病也数不胜数。许多人也因为饮酒“品尝”到了被疾病折磨的滋味,而后痛下决心改掉饮酒的坏毛病。其实,这样做又何苦呢?与其在经受折磨之后痛下决心改掉恶习,还不如防微杜渐,在健康没有受到威胁前提高警惕,避免受到恶习的攻击。这样不就免受病痛折磨之苦了吗?

    如今,社会上“酒”风盛行。现在人们不再说请某某人吃饭,而是说请某某人喝酒。于是,“酒桌”两个字也就逐渐代替了“饭桌”。所谓:酒席酒席,无酒不成席。

    “酒逢知己千杯少”用来表示结识好朋友的喜悦,“劝君更进一杯酒”、“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表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离别时的伤感。良辰美景之时,饮酒会给人带来无穷趣味,欢庆佳节之日,饮酒代表着祝贺。

    有人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醉死的都是会喝酒的。”其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亲戚朋友不要因为有些酒量,就不顾身体而大饮、特饮,过量饮酒终会伤身。

    还有人说,酒是穿肠毒药。其实,酒对人来说并无好坏之分。有句话说的好:“酒不醉人人自醉。”酒给人带来的是好处还是坏处,关键在于怎样去把握。

    适量饮酒有益身心。研究表明,科学饮酒的人比不喝酒的人要健康,而且寿命也会长于不喝酒的人。因为,酒在酿造过程中,含谷物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从而有着其特殊的健身功能。

    适量饮酒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1)促进人体血液循环

    适量饮酒可以帮助人疏通经脉,使血液畅通,防止血管堵塞,从而避免缺血性中风的发生。

    (2)有助于消化

    水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起了良好的溶解作用,酒同样具有这种作用。饮食中,人们会从食物中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其中,有些物质具有脂溶性而不具有水溶性,在水中无法溶解。此时,酒精便可以作为溶质,快速地将这些物质溶解在其中,从而促进消化。

    适量饮酒还可以促进消化系统内消化液的分泌,同样能够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

    另外,适量饮酒能够防止老年痴呆,减少肝脏硬化的发生,可以消暑,还能够提高体内良性胆固醇的含量,防止心脏病发作。

    北宋哲学家邵雍曾写过这样一首哲理小诗:“人不善饮酒,惟喜饮之多;人或善饮酒,难喜饮之和。饮多成酩酊,酩酊身遂疴;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邵雍认为,饮酒也是一门学问。为了尽兴,人们往往会过量饮酒,因为适量饮酒不能够达到尽兴的目的,抱有这种观念的人不会喝酒;而会喝酒的人虽然能够做到适量饮酒,但是不能够体会到适量饮酒的乐趣,很有可能为了取得乐趣、为了尽兴而变得不会喝酒。殊不知,过量饮酒会让身体染上疴疾;适量饮酒会让人精神饱满,从而面色红润。当然,这里提到的“会喝酒”和“不会喝酒”是就养生而言的。

    过量饮酒对人体会造成不利影响,严重危害着肠胃和身体其他器官。

    饮酒过程中,酒会顺着食道进入执行消化功能的肠胃。如果饮酒过量,大量酒精就会在肠胃中停留,严重刺激其黏膜,造成胃和十二指肠充血。在大量酒精的影响下,肠胃在消化过程中必需的消化酶会减少,胃酸和胰液的分泌量会大大增加,从而引起一系列疾病,比如胃炎、肠炎、急性胰腺炎、胃出血等等。

    另外,为了分解掉体内存积的大量酒精,必须消耗掉体内大量的维生素B,从而引起人体中维生素B的缺乏,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病、动脉硬化、肝硬化、癫痫病、脂肪肝、性功能减退、冠心病、精神病等等。

    过量饮酒会抑制食欲,这也是一些人喝酒不吃饭的原因。长此以往,身体将会因营养不全面而出现营养不良状况。

    嗜酒如命会引起肥胖。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年男子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将军肚”,成了大街小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其实,这与喝酒是有很大关系的。因为,酒中含有大量热量。一些中年男子正处在事业的高峰期,应酬多和运动少便成了热量大量在体内积累的主要原因。时间久了,肥胖就出现了。

    过量饮酒还会给人带来其他不适。过量饮酒会直接导致银屑病的发生,能够恶化身体已有疾病的病情;如果过量饮酒成了一种习惯,将会在不知不觉中患上骨质疏松症;长期过量饮酒会因缺乏维生素B1而患上健忘症。

    那么究竟喝多少酒才能算是适量呢?

    饮酒的多少与肝脏对酒精的消化分解功能有关,最好不要对肝脏造成任何负面影响。一般来说,体重为60公斤的人,他的肝脏每小时能够氧化分解掉10毫升酒精。为了避免引发疾病,一个60公斤左右的人,每天的酒精摄入量不要超过50毫升。这就是说,10%浓度的啤酒,每天最多不要超过1瓶,50%浓度的白酒不要超过二两。

    饮酒过后,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速体内酒精的分解,达到保护肝脏的目的。比如酒后可以吃一些水果,因为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果糖,能够加速酒精的分解。另外,醉酒后还可以根据酒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解酒方法。如:喝米酒可用橙汁解酒,喝烈酒可用苏打水解酒。

    谈到酒,还要提到红葡萄酒。红葡萄酒中除含有葡萄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胡萝卜素。常饮葡萄酒可以抑制细胞被氧化,从而起到延缓或防止细胞老化的作用。

    红葡萄酒中含有钙、钾等矿物质元素,它们是人体骨骼所不可缺少的。饮用葡萄酒有利于骨骼生长。葡萄酒中含有维生素B6,可以促进消化,从而刺激人的食欲。

    另外,饮用适量的红葡萄酒可以缓解工作疲劳,让人恢复精神。此外,红葡萄酒还能够预防肿瘤和心脏病。

    有些红葡萄酒中含有白藜芦醇,这种化学物质具有抗体功能,对各种细菌、炎症以及癌症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抵抗作用。

    除了注意适量饮酒外,在喝酒前后和喝酒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1)不要误饮假酒

    有些不法之徒为了谋求暴利,不顾消费者生命安全,用工业酒精勾兑,以假充真。为了避免误饮假酒,要学会一些辨认真假的方法,同时,最好到具有安全保障的大型商场购买酒类,以免造成伤害或遗憾。

    (2)不要空腹饮酒

    饮酒前适量补充一些食物,特别是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既可以起到保护胃的作用,又可以延缓对酒精的吸收,这是不醉酒的一个方法。

    如果饮酒前能够吃一些解酒菜,效果将会更好,猪肝是一种理想食物。猪肝具有丰富的营养,不仅能够加强人体对酒精的作用,使人不轻易出现酒精中毒,而且还会及时给人体补充大量的维生素B,从而弥补饮酒时该维生素的大量消耗。

    (3)啤酒和白酒不宜混饮

    啤酒中除了二氧化碳和浓度为10%左右的酒精外,剩下的主要为水分。如果混饮了啤酒和白酒,酒精就会借助酒中的大量水分快速向体内渗透,从而刺激肝脏和肾脏,危害身体健康。

    (4)饮酒要慢

    快速饮酒会加快酒精进入血液的速度,让人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醉酒现象。慢饮可以使酒精缓慢地进入体内,体内器官在分解酒精的过程中不会因酒精过多积压而受到损坏。喝白酒的时候,不要用大杯,尽量找一些小杯子,不急不慢地小口斟酌。这样即使多喝几杯,也不要紧,既不会轻易喝醉也不会伤及肠胃。

    (5)晚上临睡前不要饮酒

    喝完酒后体内会发热,若临睡前饮酒,由于夜晚夜气收敛,体内热量难以散出,从而在体内聚集,劳累脾胃,伤害身体,并会影响睡眠质量。

    (6)不要与碳酸饮料混饮

    喝酒时,不要将白酒与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饮料同饮,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碳酸饮料。

    因为酒精在体内被氧化分解,其分解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如果将酒精与碳酸饮料同饮,进入体内的二氧化碳就会对酒精的分解起到抑制作用,体内难以被分解的酒精将会损害肝脏、胃肠以及肾脏。

    (7)酒后不要洗澡

    人体内,葡萄糖会和血糖相互转化。另外,葡萄糖会以糖元的形式储存下来,以便能够及时为身体提供能量。

    酒后洗澡,酒精一方面会抑制肝脏的生理功能,影响体内葡萄糖的产生和存储,另一方面,酒精在分解过程中需要能量,会消耗掉体内大量的葡萄糖。在双重原因的影响下,人体中的葡萄糖含量大大减少,人体由于缺乏能量感到疲劳,由于血糖降低而感到头晕或休克。

    (8)不要用浓茶来解酒

    有些人说浓茶可以解酒,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浓茶中并不含有分解酒精的相关物质,酒后饮浓茶不仅起不到解酒作用,反而会给肾脏增添负担,有损肾脏功能。

    因为,酒精在体内的分解并不是一步完成的,它先被分解为乙醛,乙醛经过进一步分解才会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酒后饮茶,还未被分解的乙醛就会顺着茶水沿着肾脏排出,损伤肾脏。同时,如果饮茶过多,心脏和肾脏就会因体内水分过多而承受额外负担,加重对身体的危害。

    (9)不可喝酒御寒

    如果身体感到寒冷,血液将会自动在循环过程中从身体的四肢流向躯干,避免冻坏身体的重要官能。酒精的作用恰恰相反,它对血管具有扩张作用,在扩张血管的同时,还会使血液向四肢和表皮流动,并不能起到御寒作用。人之所以大冬天在喝酒后不再感到寒冷,主要是因为酒精具有麻醉作用。

    (10)不要用醋解酒

    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是酸性物质,有刺激作用。大量饮酒会造成体内胃酸含量大大增加,如果此时喝醋,在胃酸、醋酸和酒精的三重刺激下,更容易导致疾病发生。

    (11)不与咖啡同饮

    咖啡与酒一样,都能够刺激大脑,它们先让人产生兴奋感,而后又抑制大脑神经。在这样的刺激作用下,血管会扩张。如果同饮,就会让血管更加扩张,引起血液循环加快,从而给心血管造成负担,严重损坏血管、心脏和大脑,甚至会危及生命。

    (12)酒后不要看电视

    酒精不仅能够使肠胃充血,还会使眼睛充血,过量饮酒则会严重影响视神经,而看电视能够减退视力。如果饮酒后再去看电视,无疑会给眼睛带来双重伤害。

    (13)不要带病饮酒

    任何病人都不宜饮酒,特别是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癫痫、肥胖病人,更要禁酒。

    特别要注意的是,患肝炎或有其他肝病的人,是滴酒不能沾的。因为酒精会阻止肝糖元的合成,从而促使肝周围组织的脂肪快速进入肝内,并进一步加快肝脏合成脂肪。在这样的情况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被大量破坏,形成脂肪肝的几率明显提高。另外,对正常人而言,乙醇在肝内变成乙醛后再变成乙酸,之后再进行三羧酸循环,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但是,对肝炎病人就不一样了。由于乙醛在肝脏内氧化成乙酸的功能大大降低,造成了乙醛在肝内的大量积蓄。乙醛又是一种有毒物质,对肝脏细胞有直接毒害作用。

    无论是抽烟还是过度饮酒都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如果你是这样的人,此时就要注意,赶快从恶习中走出来,否则,健康就是恶习下的牺牲品。

    4.心态要好,疾病不扰

    一个成大事者,总是用一份健康的心态去营造一个良好的身体修炼环境。良好的心态可有效地控制人的情绪和意志,是心态决定了行为的方向与质量。健康心态就是正常的思维方式和正常的行为方式。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试验:在一个大教室里,如果你周围有熟人,也有你不认识的人。当要求每一个人与四周的人握手致意时,人们将怎样想怎样做呢?有的热情,有的勉强,有的做得好,有的做得不好,有的就只找认识的人……这都属于正常情况。

    握手应该人人都会吧,既不需要知识、阅历,更与智商技能无关,而仍然情况参差,因人而异,就因为握手的对象不同时,你的心态不同,但这绝对是健康心态。

    正常心态就是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一种思维的习惯状态。

    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意即“心”是身体的主宰,是精神的领导。但是没有患病,不把心态放正,这也属于不正常心态。

    战国时卫国有一个叫弥子瑕的人,因为长得俊美而深得卫王宠爱,被任命为侍臣,随驾左右。有一次,弥子瑕因为母亲生病,就私驾卫王的马车回家探视。按当时卫国的法律,私下使用大王车马者,当处以斩断双脚的刑罚。卫王知道此事后,不但没有处罚弥子瑕,反而称赞他:“子瑕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然忘了刑律。”

    又有一天,弥子瑕陪同卫王游果园,弥子瑕摘下一个桃子,吃了一半,另一半献给卫王。卫王高兴地说:“子瑕真爱我啊!好吃的桃子不愿独享,献给我吃。”

    多年以后,弥子瑕年老色衰,卫王就不喜欢他了。有一次,弥子瑕因小事出错,卫王就生气地说:“弥子瑕曾经私驾我的车,还拿吃剩的桃子给我吃……”在数落弥子瑕的罪状之后,就罢免了他。

    卫王对弥子瑕同一桩事情前后的不同态度,就是因为卫王的心态。“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这些不平常的举动,表明卫王的心态变化了,也说明他不是平常心态。

    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兵强于心而不强于力”。这都是在强调心态的极端重要性。生活中随时可见不同的人对同样一件事持有不同的看法,并且都能成立,都合逻辑。

    心态不同,观察和感知事物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信息的选择就不同,因而产生的思想观念也不同。心态给人戴上了有色眼镜和预定频段的耳机,于是人们只看到和听到他们“想”看和“想”听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境遇并不完全是由周围环境造成的。

    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在二战期间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三年,身心遭受极度摧残,境遇极其悲惨。他的家人几乎全部死于非命,而他自己也几次险遭毒气和其他惨杀。但他仍然不懈地客观观察、研究那些每日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的人们,包括他自己。以后他据此写了《夜与雾》一书。在亲身体验囚徒的生活中,他还发现了弗洛伊德的错误。作为该学派的继承人,他反驳了自己的祖师爷。

    弗洛伊德认为:人只有在健康的时候,心态和行为才千差万别,而当人们争夺食物的时候,他们就露出了动物的本性,所以行为显得几乎没有区别。

    而弗兰克却说:“在集中营中我所见到的人,完全与之相反。虽然所有的囚徒被抛入完全相同的环境,有的人消沉颓废下去,但有的人却如同圣人一般越站越高。”

    有一天当他单身独处囚室时,忽然顿悟了一种“人类终极自由”,这种心灵的自由是无论如何无法剥夺的。也就是说,他可以自行决定外界刺激对本身的影响程度。因此“什么样的饥饿和拷打都能忍受”,“在任何困苦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高僧一年四季只穿一件单薄的衲衣而无严寒酷暑之苦;高士伟人镇定自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猛虎趋于后而心不惊”;关羽中毒箭,华佗为其刮骨,铮铮有声而关公一边接受“治疗”,一边谈笑风生,与人对弈。说到底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如何看待环境,由我们的心态决定。

    同样是身临囹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遭遇与弗兰克说的不同,能在一种稳定的心态下,使自己的人格得到最终的维护。

    文天祥被俘后,元朝统治者费尽心机劝降均告失败。于是重枷大镣,把文天祥囚禁起来,企图通过肉体折磨使他屈服。这一关就是4年。

    文天祥所处的牢房,是一间既低矮狭小又昏暗潮湿的土室,老鼠成群、恶臭四溢;夏秋之际,度日尤为艰难。“或时日杲杲,或时雨淋淋,方如坐蒸甑,又似立烘煁,水火交相禅!益热与益深。酷罚毒我肤,深忧烦我襟。”

    但这种肌肤之痛,文天祥等闲视之,丝毫没有动摇报国的坚强意志。他在囚中吟哦不绝,以诗歌作为斗争的武器,“如精钢之金,百炼而弥劲”。

    他在《偶成》诗中写道:“昨朝门前地少裂,今朝床下泥尺深。人生世间一蒲柳,岂堪日炙复雨淋。起来高歌赋离骚,睡去细和梁父吟。已矣已矣为何道,犹有天地知吾心。”他向往屈原的九死无悔,嘉叹孔明的鞠躬尽瘁。

    文天祥把生活环境中包围着他的邪恶之气,归结为七种: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秽气。“当此夏时,诸气萃然”,而自己是“狱中孤愤长”,“孤臣腔血满”,只凭着一股浩然之气,“俯仰其间,幸而无恙”。他豪迈地宣称:“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于是奋笔写出了那篇义薄云天、光耀古今的不朽诗篇——《正气歌》。正所谓:心中有祖国,困苦环境奈我何!

    文天祥最终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实践了自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誓言。后人赞道:“忠肝义胆不可状,要与人间留好样。”这就是文天祥的心态,文天祥的选择。

    正如安东尼·罗宾所说:“除非我的意识同意,否则任何事物都无法影响我!”从成功学的角度来看,心态只有两种:积极的和消极的。

    面对相同的夕阳,有人低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一种心态的写照。

    有人反对说:“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是一种状态。

    而有人则高歌:“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这已全然是另一番新境界。

    因此良好的心态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具备良好心态的人才能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成为生活的真正强者。

    二、让理财陪伴你

    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合理的理财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让你活得更加从容,更加有条理。

    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财富要自己去创造,靠自己的劳动、靠自己的知识、靠自己的智慧挣来的钱,花起来心里舒坦,才能真正享受金钱的快乐。不义之财来的容易,但是会让你晚上睡不着觉,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一位评书艺人曾说:“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惹祸根苗;气是雷烟火炮。”这四句话虽俗了点,但其中的道理却颇值得玩味。既如此,人人都能过的了这四关吗?其实这本无所谓过不过关,而是一个度的问题,爱财者大有人在,就看你是如何去获取财富,如果你凭的是技术,卖的是力气,用的是脑子,通过正当渠道赚来的钱,这绝对无可厚非。正应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说,可惜现在君子不多,爱财者也就不择手段。

    贪官们的最终结局当然是受法律的制裁,他们取之不义的财富,只能给他们带来耻辱。

    据说明代有个人名叫郝子廉,从来不沾任何人的便宜,每次牵马到河边去饮水的时候,事后,都要往水里扔三个小钱算是小费。甚至有一次他在自己亲姐姐家里吃了一顿饭,临走竟在他姐姐家的炕席地下悄悄地留下五十文钱,然后才走。

    人人都爱钱,但是这个郝子廉却不肯沾别人便宜,虽然有点过分,但却值得今人学习。

    柳宗元的《鞭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出售马鞭的商人,其所出售的鞭质量并不好,但装饰却颇为华丽,值四五千的货竟要价四五万。一次,一个糊涂的富家子弟花五万钱买了一根鞭子,向人炫耀。可当马不听使唤时,他挥鞭使劲抽打,鞭杆一下子断裂开来,才知道美丽的外表里面却是腐朽了的木头,根本不是鞭商所吹嘘的用南山的木料制成。去找鞭商理论,鞭商又以货物出门,概不负责为由,拒绝退赔。买主便在市上向众人大肆宣传此事,使鞭商丢尽脸面,无法再在市上立足。

    这位商人自以为得意,发了不义之财,但是没有想到这笔财砸了他的饭碗。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赓,以货真价实赢得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掺假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

    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赓惊喜万分,恭请题名。郑板桥挥毫题写“李沙赓点心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了不少人观看,但还是没人进餐。原来是“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赓再三请求补上“一点”。但是,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现在生意冷淡,正是因为‘心’少了‘一点’。”李沙赓感悟,才知道经营人心的重要。

    从此以后,李沙赓痛改前非,以真心待人,重新赢得了人心,生意又红火起来。

    想赚钱,就要取得人心,堂堂正正地赚钱,不要想着欺骗顾客,坑害顾客,只要你赚钱的路子不正,你就会最终失去金钱。

    所以,不论做什么,不要有非分之想,不可发不义之财,只有通过正当渠道挣钱,才能创造财富,才会有成功的人生。

    2.做好储蓄,未雨绸缪

    今天,理财渐渐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时尚、一种追求。但不论怎样,要想更好地理财、更好地打理自己一生的财富,必须注意一个理财的细节,那就是要学会如何储蓄,尽管储蓄的利润不高。

    清人曹庭栋在《老老恒言》里说:及其老也,戒之在得。财利一关,似难打破。亦念去日已长,来日已短,虽堆金积玉,将安用之?然使恣意耗费,反致奉身匮乏,有待经营,此又最苦事。故“节俭”二字,始终不可忘。

    曹庭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金钱财富似一道“关口”,一般人都好像闯不过去。人到老时,想想岁月已过去很多,未来的日子不多了,这时就是有堆金积玉的财产,又哪用得了呢?但如果财产多了就随意花销,反使得自己连生活都维持不了,又要去想办法挣钱,这将是最苦的事情。因此,节俭储蓄,人一生都不可忘记。

    曹庭栋讲的是极简单又极深刻的人生经验。俗话说:“天怕起秋旱,人怕老来贫。”年轻时大手大脚不注意储蓄,到老时就会为手头困窘而懊悔。

    储蓄也会有助于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有一个民间故事,讲一家人,儿媳妇每次舀米做饭时,婆婆都会走过来,从中舀出一小碗米拿走,儿媳妇则觉得婆婆太小气了。

    这年,发生了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眼看着全家人要挨饿了,这时婆婆叫儿媳妇到她屋里去拿米。儿媳妇去了,见了满满一囤米,这都是婆婆一碗一碗攒下来的。这个故事告诉人一个道理:要养成储蓄的习惯。

    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比以往丰富多了,在这种情况下,越要养成储蓄的习惯。有些人认为“储蓄”好像是老祖母的事,对他们已不那么有用了。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储蓄至少有四点好处。

    (1)储蓄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把钱财放在银行里总比放在口袋里好。

    (2)储蓄有益于我们道德的修养,使我们能在物欲的诱惑面前懂得克制,从而不会堕落为贪得无厌的人。

    (3)储蓄也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它使我们的饮食简单合理即可,而不是暴饮暴食引起肥胖症。

    (4)储蓄也是致富的妙方之一,事业成功的法宝之一。

    一个人如果在某一项消费上花费多,那么也就需要在另一项消费上节约。例如,如果在饮食上花费多,那么在衣着上就应该节约;如果在住房上花费多,那么在购汽车时就应该节约,诸如此类。因为凡是在所有的消费上都花费多的人,都难免衰败。

    通常,减少零星的花销,学会储蓄,并非屈尊以获小利便不受人尊重。对于一旦开始就要继续下去的费用,在开始的时候就要谨慎。但在那些只有一次的消费上,则不妨大方一些。

    这里有位“吝啬专家”省钱致富的小秘诀可作为参考。他是加拿大人,叫尼克森,他办有一份报纸,教人节俭过日子。

    尼克森在他的报纸里提供了9项节俭小秘诀:

    (1)不断从薪水中拨出部分来存入银行,5%、10%、25%都可以,反正一定要存。

    (2)搞清楚你的钱每天、每周、每月流向哪里,也就是要详细列出预算与支出表。

    (3)检查、核对所有的收据,看看商家有没有多收费。

    (4)信用卡只保留一张,能够证明身份就够了,欠账每月绝对还清。

    (5)自带饭菜上班,这样可节省午餐费。

    (6)与人合乘或乘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节省停车费、汽油费以及找停车位的时间。

    (7)多读些有关打理、投资致富的实用手册,最好从图书馆借,或从因特网上下载,省钱。

    (8)简化生活,房子不用太大,买二手汽车,到廉价商店或拍卖场等处购物。

    (9)买东西时别忘了想想“花这钱值不值得”。便宜货不见得划得来,贵也不一定能保证质量。

    综上所述,做好储蓄,未雨绸缪是我们居家过日子应该具备的理财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日常开销更加合理。

    3.学会花钱,不要攀比

    现在社会上攀比之风害人不浅。前几年,报纸上登了一篇报道,说是几个有钱人在一起比富。一个南方的大款定了3万元一席的饭菜招待朋友,显示他有钱。一位北方的大款不服气,一下拿出30万元,对饭店的人说:就照这个数我回敬一桌。这件事情使人想起封建社会南北朝时期石崇斗富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有钱人互相攀比,争的是个面子,比来比去,比得满肚子的气。金钱没有带来快乐,而带来了不必要的烦恼。

    有些人家结婚办喜事,也要跟人攀比,比排场,比风光,比派头,你家摆了50桌!我就要凑够100席;你家来了10辆车,我就要来20辆。比的结果是劳民伤财,彼此结怨。做人不可有攀比之心,俗话说:人比人活不得,驴比骆驼驮不得。

    上海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在希尔顿饭店豪华歌厅,一位沾着“祖上荣耀”搞家电批发的阔少在两瓶马爹利下肚之后,便醉醺醺地宣布:“今晚所有人的费用我开销。”众人大悦,阔少更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

    一位文静白皙如书生模样的青年并未理会,他算好了自己的费用,服务生不收,并重申了阔少的慷慨。书生径直走向阔少,把钱递给他。阔少老大不快,像见外星人一样吃惊:“你别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书生回答:“我不接受你这种居高临下的馈赠。”阔少轻蔑地一笑:“老子有钱!钱就是大哥大!”书生说:“有钱是好事,有钱也不能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别人和你一样都是人!”阔少大笑:“别酸了!老九,我扳个小指头够你吃一辈子!今晚我请定了。”书生眼里流露出一丝愤怒:“你有多少钱?”阔少笑得更狂了,他喜欢与人比阔。前不久,他和一个台湾商人投掷XO酒。他红着眼一口气掷下了37瓶,硬是把台湾商人给掷傻了。“听清楚!我有一个商行和三辆私车!”书生直逼阔少:“价值多少?”“不多!三四百万吧!哈哈……”“那好,我出500万元买下!”在对方的惊愕中,他叫过秘书:“明天去办交割,除了他这个人不要之外,全部都买下来!”事后,不知天高地厚的阔少才知道这位来自北京的书生是我国最杰出的计算机专家之一,是国际专利拥有者,掌管着一个集团公司的大总裁。

    有些人有一点钱就不知天高地厚,与人比阔斗富,结果往往输得很惨。你现在有上万元,你就可以享受一万元的快乐。如果你跟人家上比,人家有100万元了,你的一万元的快乐就会烟消云散,本来你的天空有温暖的太阳,这时就会阴云密布。

    不与人攀比,你就会享受生活对你的馈赠,你就会享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你的生活是你的,你的幸福也是你的,只要你与别人一比,这一切就都变为烟云,不复存在了。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文明的社会以足够的钱保证每个人都能确保自己的收入,如此就能知道确保收入是多么重要了,大家能赚到适当的钱,的确是很重要的关键。

    人只有满足了基本要求才能做到知理知法,如果温饱不能保证,则天下大乱。钱可以避免商人因行情不好而忧愁,农民为粮食涨价不打“白条”而欣喜,可以使天下稳定。

    但是,挣钱的作用是为了使自己更方便,所以钱不是神,而是仆。有钱,相对容易,做个有修养的有钱人却很难,因为言行要与身份相称,思想要与地位相符。否则,有失身份,有损形象,这都会影响自己的发展。

    巴尔扎克笔下的欧也妮·葛朗台虽然拥有很多的金钱,但是,他每天也就是听听金币的响声,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舍不得给女儿嫁妆,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有了钱不要乱花,也并不是让我们守着钱不花,既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又不做金钱的奴隶。

    4.学会理财,计划收支

    中国有句俗话:吃不穷,穿不穷,不会计划一世穷。不管是有钱还是没钱,人生活在现在的社会里,都应该有一个经济计划。人不像动物,只要吃饱了肚皮就什么都不管了,今天有食物今天就吃饱,明天没有食物了就饿着。

    “今天有酒今天醉,明天没酒喝凉水”,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美国财政预算专家爱尔茜·史塔普里顿夫人说过:“使多数人感到烦恼的并不是他们没有足够的钱,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钱!”

    卡耐基也总结过他在贫苦中是怎样计划用钱的,他说:“我也有过我的财政困难,我曾在密苏里的玉米田和谷仓做过每天10小时的劳动工作。我辛勤地工作,直至腰酸背痛。我当时所做的那些苦工,并不是一小时一块美金的工资,也不是5毛钱,也不是10分钱。我那时所拿的是每小时5分钱,每天工作10小时。我知道一直20年住在一间没有浴室、没有自来水的房子里是什么滋味。我知道在一间零下15℃的卧室中,是什么滋味。我知道徒步数里远,以节省一毛钱,以及鞋底穿洞、裤底打补丁的滋味。我也尝过在餐厅里点最便宜的菜,以及把裤子压在床垫下的滋味,因为我没钱将它们交给洗衣店。”

    “然而,在那段时间里,我设法从收入中省下几个铜板,因为如果我不那样做,心里就不安。由于这段经历,我们就必须和一些公司一样:我们必须拟定一个花钱的计划,然后根据那项计划来花钱。可惜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这样做。”

    现在我们也在提倡超前消费,有些年轻人不管自己的经济状况如何,贷款买房,贷款买车,一下子就使自己的经济陷入困难的境地,后半辈子就围绕着如何还贷款了。

    一旦你涉及到管理自己的钱财的时候,你就开始经营如何管理自己的金钱了。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钱财呢?

    这里总结了管理财富的9条规则,我们可以借鉴:

    (1)把事实记在纸上。亚诺·班尼特50年前到伦敦,立志做个名小说家,当时他很穷,生活压力大。所以他把每个便士的用途记录下来。他难道想知道他的钱怎么花掉了?不是的。他心里有数。他十分欣赏这个方法,不停地保持这一类记录,甚至在也成为世界闻名的作家、富翁,拥有一艘私人游艇之后,也还保持这个习惯。

    你我也一样,必须去弄个本子来,开始记录,记录一辈子?不,不需要。预算专家建议我们,至少在最初一个月把我们所花的每分钱作准确的记录,如果可能的话,可作3个月的记录。这只是提供我们一个正确的记录,使我们知道钱花到哪儿了,然后还可依此做一下预算。

    (2)找出一个适合你的钱财预算。预算的意义,并不是把所有的乐趣从生活中抹杀。真正的意义在于给我们物质安全和免于忧虑。“依据预算来生活的人,”史塔普里顿夫人说,“比较快乐。”首先,你应该把所有的开支列出一张表,然后把所有的收入也列成那个一张表;对照之后,你就知道该怎样花钱了。其次,你应该咨询投资公司,让专家为你理财。

    (3)学会如何聪明地花钱。会花钱的人就能够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东西。

    有两位女士收入都一样,可是,有位总是穿着入时,而且不多花钱;而另一位,整天买衣服,却没有一件衣服入时得体,钱没少花,每月入不敷出。原因就是不会花钱。会花钱就是能够使钱的价值得到最大地实现,每一分钱都花得值。

    (4)不要为你的收入而增加烦恼。生活中常常有些人为自己的收入烦恼和痛苦,有人因为收入低,有人因为花费高,还有人因为收入提高了欲望也增加了。当一些人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他们认为已经成功了。他们开始大肆扩展,在郊区买栋房子、买部车子、许多新家具,以及许多新衣服。等他们发觉时,已经到赤字阶段了。他们实际上比以前更痛苦,因为他们把增加的收入花得太凶了。

    按预算花钱,收入多可以多花,收入少就要少花。超前消费,一旦背上债务,就没有快乐了。

    (5)如果你要借钱,一定要想办法去银行贷款。现在有些人借钱,去找朋友,为此常常就会失去朋友。有些人就会去找放高利贷的人去借钱,这样就陷入了痛苦之中。去银行贷款你就不会上当吃亏,银行不会宰人。

    (6)有钱可以投点医药、火灾以及紧急开销的保险。现在我们国家的保险业还不是很发达,我们的保险意识也不强。其实,有钱可以投一点保险,预防意外。

    有个年轻人挣了一笔钱,投了笔健康保险,谁也没想到过了一年,就得了一场大病,保险公司赔付了一大笔医疗费。如果没有保险,那么他当年辛苦挣的钱就全赔光了。

    (7)教育你的子女从小就要养成对金钱的负责态度,不乱花钱。作家史蒂拉·威斯顿·图特教育孩子理财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他从银行里取得一本特别存款单,交给9岁的女儿。每当小女儿得到每周的零用钱时,就将零用钱存进那本存折,母亲自任银行,然后在那个星期内!每当女儿必须使用钱时,就从账中提出,把余款结存详细地记录下来。这位小女孩不仅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处理金钱的责任感。

    (8)不要赌博,永远不要。不要寄希望赌一把来赚取金钱,赌博是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的。一个人要是把自己的财富寄托在偶然性的赌博上,那么,你肯定就会失败。

    现在,我们国家禁止赌博,各地的老虎机陆续被查封。然而还有很多人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丢在赛马、纸牌、骰子、老虎机身上。这些人注定一生遭遇失败。

    (9)如果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不可自责。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所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苦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原谅自己,豁达一点。记住: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你一天也只能吃三顿饭,睡一张床。

    罗马政治家及哲学家赛尼加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

    财富是没有止境的,拥有多少也不够花。保持一个平常心态,过平常人的生活,你才能享受生活的快乐。不要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够吃够用就应该满足了。

    三、让娱乐放松你

    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不是一个工作狂,整日浸泡在工作中。他会利用一切机会去享受生活的美好。他懂得掌握生活的节奏,他会在生活中尽情舞蹈。

    1.劳逸结合,生活美好

    劳逸结合有益于健康,毕竟人不是机器,机器尚且需要维修保养,更何况是人呢?生活中,许多人为了奋斗,为了赚钱不惜糟蹋自己的身体,连续性地工作,这显然是对自身健康不负责的表现。当然,这里所说的休息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及时修补的意思。人们必须养成适当休息的好习惯,千万不要因年轻力壮而忽视了健康问题。

    尼尔在《为什么要疲倦》一书里说:“休息并不是绝对什么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补。”休息并不是一件坏事,也不是浪费时间的表现,许多人认为休息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其实并不然,休息具有很强的修补能力,即使只打5分钟的瞌睡,也能防止疲劳。

    人们似乎很难相信这样一个事实,人的心脏每天要输送出大量的血液,如果将这些血液集中起来,足够装满一节火车上装油的车厢;而每天所供应出来的能量,也高得惊人。那么一个拳头大小的心脏,为什么能承受如此重的任务呢?大家对此深感怀疑,但这确实是一个事实。但是心脏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一天24小时,分秒不差地不停工作。每次收缩之后,都会休息一段时间,全天算起来它只工作了9个小时,其他15个小时都处于休息状态。

    由此看来,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以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那么,什么样的休息才能算是合理、有效呢?

    首先,必须学会令自己放松。

    身处现代社会,人们要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如: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有些人可能会感到疲惫不堪,有些人可能会对生活产生厌倦。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不懂得休息之道。如果想轻松应对这些外来压力,还需养成休息的好习惯。

    以下几方面内容可帮助人们缓解疲劳,有助于帮助人们养成休息的好习惯,可供人们进行参考:

    (1)平躺

    当你感觉疲倦时,可以平躺在地板上,使身体尽量伸直、放松,每天重复几次,便可驱散疲劳。

    (2)接触大自然

    疲惫时,将自己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你可以戴上太阳眼镜,躺在柔软的沙滩上,望着蔚蓝的天空,聆听大自然的呼唤,感受亲触大自然的感觉,这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深呼吸

    用稳定的深呼吸平定紧张的压力,印度的瑜伽术在深呼吸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对安抚神经有很大的好处。

    其次,给自己放个假。

    会生活的人并非整年埋没于工作当中,他们懂得给自己放假,懂得劳逸结合,这样才有益于身体健康。在工作过程中,不时要给自己放个假,使自己彻底放松一下,这么做不但不会影响工作进度,反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当自己倍感疲惫时,陪同家人一同外出旅游,到一个清静优美的地方小栖一下,这样事业才能更成功,生活质量才能有所提高。

    许多人整天忙忙碌碌,可是却不见出成绩,而自己还会因此而感到疲惫。这是缺乏规划性,不能合理地安排工作,不能劳逸结合,不懂得休息的表现。如果你是这样的人,此时应提高警惕,尽量使自己养成休息的好习惯,以一个良好的状态来应对每一个挑战。

    2.及时减压,身心悠闲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冲突。工作问题、生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种种困难和不顺之事都可能变成压力摆在人们面前。在这种状态之下,要养成减压的好习惯,这样才不会被压力整垮。

    心理学家认为,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不同人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压力。虽然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但压力太大容易使人产生疲劳,这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好处。所以说,必须养成给自己减压的好习惯。当工作任务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时,不妨给自己减少一些压力;当社会竞争使自己产生窒息感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减少一些压力;当长期的紧张、恐惧和患得患失,使情绪出现不良反应时,可以为自己减少一些压力。否则,压力在心中沉积过久,不免会引发心理疾病。

    压抑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压力。任何加于身体的负荷,不论是源于心理方面(如不愉快事件)还是物理因素(如环境污染),都是压力的来源——压力源,都会引起“一般适应综合症”。事实上,人们在生活中必须要扮演某种角色,有些人还会迫不得已地扮演自己不愿扮演的社会角色,于是压力便会产生,使人感到压抑。

    长期的压抑会使人产生异常心理和变态心理,世界著名的长寿学者胡弗兰德说:“在一切对人不利的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寿的、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因此,人们应该时刻重视对心理的护养,以保持心理健康。

    长期受压抑的人其情绪往往表现为:孤僻、易怒、固执、轻率、自卑、焦虑、妒忌、悲观、失望等异常心理,以及其他类型的变态心理。这些心理不仅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处理,还会影响人的健康,妨碍工作、家庭和事业的正常发展。

    由压力引发的心理疾病表现多种多样,如:极度沮丧、产生幻觉;产生无助感、头疼等,如果这些病严重到足以干扰日常生活时,就要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由于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疾病还可表现为:

    (1)长期的忧郁

    现代生活使人容易产生忧郁,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感情压力,都容易使人产生忧郁。短时期的忧郁还看不出有多大的危害,只要及时调整,就可能好转,而长期的忧郁就可能诱发严重的疾病,所以,人们要养成减压的好习惯,不要让压力毁掉自己原本拥有的幸福生活。

    (2)人际关系不良

    承受着巨大压力的人肯定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们不能与人合作,他不会相信任何人。

    (3)经常失眠

    压力过重的人,总是想入非非,他不能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会在幻想中靠做白日梦来满足自己,他始终生活在幻境之中不能自拔,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由于过度兴奋神经发生紊乱,失眠就是常事了。

    因压力而造成的心理疾病很多,以上只是泛泛地列举几例,但这却说明了一个事实,如果不懂得适当给自己减压,必然会产生心理疾病,这对人身健康没有任何好处。基于此,学会减压是有必要的,将减压作为一种习惯也是势在必行的。

    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疾病专家黄宛教授明确指出:常见的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和病情的发展,都与不良的精神和情绪有关。因此,对任何人而言,应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尽力消除压抑,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压抑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它往往使人不堪重负,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出人格障碍,会逐渐侵蚀人的身体情绪,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有一项调查证实,现代人的各种病症中,约有90%以上都是与工作压力有关的生理紊乱。“劳累过度而亡”的事例已不鲜见,过重的压力的确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

    就像我们不能逃避生活一样,我们也无法逃避压力。有压力并非坏事,铁人王进喜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毫无压力的生活,会使我们怠惰、空虚、厌倦。一定的压力则会使我们振奋,激发创造力,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人有一定的耐压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人不致过于脆弱。但是,压力过大则绝非好事,它会让人吃不消,使人陷入紧张、焦躁、疲劳等精神状态中。当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人变得麻木、迟钝,甚至身心崩溃……

    我们要过的是一种健康、丰富、惬意的生活,而不是一种因压力而异常紧张的生活。既然压力是不可免的,我们就要学会自我减压,使压力保持在我们能承受的限度内,不要发生“水压过大胀爆水管”的可怕事故。

    如何减压?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态平衡,量力而行。不要一心一意总“瞄”着那些富得冒油的同学。毕竟每个人的能力、机遇不同,立业的大小也自然不同。不要自己给自己加压,非要做个“超人”、“百万富翁”不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一步一步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渴望生活得富足,是人正常的欲望。但不要使这欲望无限加大。一位美国作家提出:“在欲望上加一个屋顶。”他指出:“欲望的屋顶是自我的提醒,一种与自我设定的轻松、非正式、弹性十足的约定。”“要能说出‘多未必是好’或‘多并不会带给我快乐’、‘我已经够了’这类的话,是需要一点智慧的。”这位美国人说,实行这个策略,你会有一个美妙的人生,你的生活会很单纯,而且很好处理,你的压力自然减轻了。

    《围炉夜话》里的一则格言讲得很有道理:做事有什么确定的理由吗?那就是问心无愧。要减压,就要为自己选择一份“此身做得来”的工作,不去攀比,而是“但求此心过得去”。有一句话说的好:“如果你想真正地灰心丧气,就把自己的目标制定得高不可攀吧!”另外,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进程表,有劳有逸,健康地生活。还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面对压力,不要还没干事,就心理压力过大。你只需尽力去做,做成什么成绩,就是什么成绩,但求问心无愧,不必太苛求自己。

    谦和轻松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有位作家介绍经验时说:“当我感到紧张、压力大的时候,我就不会试图写哪怕一个字;但当我恢复了轻松平和的状态后,我笔下的文章就源源不断地产生了。”

    压力带给我们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疲劳。而疲劳容易影响我们的情绪,使我们忧虑、紧张、烦躁不安。因此,减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防止疲劳。在这方面,卡耐基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办法。

    (1)在你感到疲倦之前就休息

    在短短的一点休息时间里,就能有很强的修补能力,即使只打5分钟的瞌睡,也有助于防止疲劳。美国棒球名将康黎·马克说,每次出赛之前如果他不睡一个午觉的话,到第五局就会觉得筋疲力尽了。爱迪生认为他无穷的精力和耐力,都来自他能随时想睡就睡的习惯。80岁的亨利·福特健康的秘诀是:“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美国陆军的办法是:常常休息,照你心脏做事的办法去做。

    (2)放松你的情绪

    《为什么要疲倦》的作者丹尼尔·何西林说:“……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愈是困难的工作,愈是要有一种用力的感觉,否则做出来的成绩就不够好。”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使我们一集中精神就皱起了眉头,耸起了肩膀,要所有的肌肉都来“用力”。事实上这对我们的思考根本没有丝毫帮助。威廉·詹姆士在“论放松情绪”一文中说:“美国人过度紧张、坐立不安、着急以及紧张痛苦的表情……是种坏习惯,不折不扣的坏习惯。”我们要养成放松的好习惯,任何时候你能够放松,任何地方你也能够放松。你应该先放松你的肌肉,要使你自己像孩子一样,完全没有紧张的感觉。随时放松自己,使你的身体“软得像一只旧袜子”。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生存,必须把减压当作一种习惯融汇到日常生活中,因为,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会减压,并能把它当作习惯应用的人,生活必然是轻松自在、幸福美满的。

    3.适当休息,精力充沛

    有人说,要想过上幸福的生活,需要挣到足够多的钱。为了快速拥有他们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他们开始走极端。从此,休息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他们的勤劳近乎疯狂。生活本该是充满乐趣的,但由于总是处于无休止的匆忙和疲劳中,他们无法感受生活的乐趣。

    殊不知,在他们废寝忘食的工作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疾病在他们原本健康的身体中潜伏或滋生起来,他们的躯体一天天变得羸弱,他们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来的鲜活,逐渐变得呆滞。

    休息的过程,是保持健康的过程,也是恢复精力的过程。有位名人曾说过:“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此理,拒绝睡觉,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这是蚀本生意。”名人是比较注重休息的,因为他们明白,成功并不是靠加班加点得到的。要想成功,必须得付出代价,但付出了代价,并不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能否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付出代价的方式是否正确。如果以一种得不偿失的方式付出代价,譬如牺牲宝贵的休息时间,获得成功的几率自然会小许多。

    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环境下,很容易让人从健康状态转入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生理状态,它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体疲乏无力,情绪低落,打不起精神,反应迟钝。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身体机能是正常的,即使去就诊,也不能够得到明确结果。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常常错误地认为没有生病就表示身体健康,忽视了亚健康这一过渡状态。

    其实,亚健康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从健康状态进入亚健康状态很难让人发觉,以至于很多人会在不经意间进入这个状态。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处于中后期,各种疾病蓄势待发,此时将会防不胜防。

    亚健康的具体表现有很多,在此陈述几种,供工作压力大的朋友们参考:

    (1)身体虚弱,气力单薄;长期站立,目眩头晕;

    (2)不易入睡,睡后易醒;失眠多梦,白天打盹;

    (3)感冒流涕,鼻塞咽肿;口干舌燥,呼吸短促;腰背酸痛,身体麻木;

    (4)味觉迟钝,食欲减退;胃部反酸,不易消化;腹胀腹痛,排泄便秘。

    如果一次两次出现以上症状,并不表示进入了亚健康状态;但如果经常出现,则需要认真对待了。

    要想提高生活质量,防止进入亚健康状态,就要珍惜自己的身体,注重休息。休息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睡眠、运动、休闲、娱乐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休息方式来放松身心,必然会使生活过得富有情趣。

    四、让学习丰富你

    身处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学习是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对待的大事。一日不学,便有一落千丈的危险。要想在这个社会上永久立足,惟一的选择就是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始终具有竞争力。

    1.博览群书,勤奋求知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力量。”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每一个成大事者都喜欢读书。读书可以使一个人明智,可以增加一个人的修养,可以使一个人的目标方向更明确。一个人若想成大事,必须善于运用知识的力量。

    不读书的人若想成功,肯定会磕磕碰碰,迂回不前。因为他们不善于思考总结,靠的只是硬打、硬撞,即使是取得一次小的成绩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而那些读书的人,善于总结经验,从不断变化的现实中预测未来,未雨绸缪,避免了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朱熹,是个从小就立志当孔子的人。在他读书时,一天上午,老师有事外出,没有上课,学徒们高兴极了,纷纷跑到院子里的沙堆上游戏、打闹。不大的天井里,欢声笑语,沸沸扬扬。这时候,老师从外面回来了。他站在门口,望着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造反”的情景,摇摇头。猛然,他发现只有朱熹一个人没有参加孩子们的打闹,他正坐在沙堆旁,用手指聚精会神地画着什么。先生慢慢地走到朱熹身边,发现他正画着《易经》的八卦图呢!从此,先生更对他另眼相看了。

    朱熹这样好学,很快成为博学的人。10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读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典籍了。孟子曾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人。”当朱熹读到这句话时,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是呀,圣人有什么神秘呢?只要努力,人人都能够成为圣人啊!”

    高高在上的圣人其实并非遥不可及。治学之路就如同登山,唯有攀登不辍,才能一步步靠近峰顶。圣人们的成功其实亦是由勤奋得来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读《易经》竟然能把编联简册的牛皮翻断三次,可见其勤奋。不管你是一个凡人,还是一个圣人,“勤”在你成为圣人的努力过程中,始终不可缺少。

    求知使我们富有,知识使每个人多了一分成功的机会。零星的努力,细小的进步,日积月累才可以发挥巨大威力。

    有的人或许以为利用闲暇时间来读书得不到多大的成效,因而不想在闲暇时间读书。这无疑使一个人的进取精神受阻,就像一个人想成为富翁却以为即使尽量储蓄,也不能致富,所以一有钱,尽数挥霍,不屑储蓄。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你必须以充足的学识作为甲胄。这一切只有学习知识方可达到。

    我们大多数人有个错误观点,总是希望在顷刻之间办成一件大事。但事实不是这样,成绩是靠慢慢积累的,因此你应不断地努力读书自修,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从而渐渐扩大知识范围。只有这样,知识才会越积越多,力量才会越来越大。

    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从现在开始立下志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身上的能量。

    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想获得成功就像一个想健步如飞的人缺少一条腿一样,总免不了磕磕碰碰。而知识源于书籍,小孩子会在接触书本的过程中自动培养读书兴趣,并自觉地摄取知识。时至今日,几乎每个家庭都不可能没有书籍。在古代家庭藏书是一种奢侈的行为表现,在现代已是一种生活需要。多读书、读好书,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趋势。

    青年人在学校最应该养成一种爱学习的修养,就是熟悉各门学科的相关书籍。我们要学会在图书馆庞大的藏书中,挑出最适合自己的几部书。这样对于人的一生,大有裨益。这仿佛是一个人在选择适当的工具来开拓知识,以利于今后为社会服务,也是实现我们志向的惟一途径。

    原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说:“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这样每天10分钟,20年以后你的知识水平一定前后判若两人,前提是他得读好的东西,汲取有力量的知识。”

    所以,我们没有借口可寻,只有不停地向着目标奋斗。我们的志向,是通过学习来完成的,不停地学习,无论在学校还是学校以外,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不虚此行。

    晚清第一重臣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成功就来源于他的刻苦勤奋。曾国藩小时候是一个并不聪明的孩子。一天,他在家读书,其中有一篇文章,他反复背了很多遍,却始终没有背下来。

    有一个贼一大早就潜入他的家中,打算在曾国藩熟睡后偷些东西。可是,这个贼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原来他还在那背诵那篇文章。此时已经到了深夜,贼也已经累了,于是他忍不住嘲讽曾国藩道:“蠢蛋,你这么笨还读个什么书啊,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说罢,便将那篇文章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然而曾国藩就是凭借着这样的韧劲终于官至翰林,成为了挽救大清帝国的中流砥柱,与那个贼相比,他在背书的天赋上要差得很多。但他却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而那个比他聪明得多的贼却始终摆脱不了当一个贼的命运。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博览群书,勤奋求学的人。因为他们相信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你学了多少知识,它都会累积在你的脑海中,成为你自己的东西,永远不会消失。有一句诗写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学海无涯,持之以恒

    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如果你想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学习尤其如此。在学习上,如果想学有所成,就必须有恒心,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长此以往,便会水滴石穿,功到自然成。

    有志者事竟成,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离不开一个“恒”字。有“恒”,就是要不怕苦。世界上永远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学习也不例外。所以那些凡是在学业、技艺上能持之以恒、顽强奋斗的人,都是能够坚持到底的人。

    知识是一个封闭而暗藏机关的宝矿,但它却不会随意向任何人打开。要想拿出其中的宝藏,必须得以持之以恒的努力为钥匙;要想打开更多的机关、得到更多的宝藏,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

    学习是一个过程,万万不能浅尝辄止或一曝十寒,否则只能无功而返,得不偿失。凡是有志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应该坚持学习。

    俗话说:“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写手生。”用尽废退的原则虽然在进化论上站不住脚,但用在对知识的汲取上却准确无误。大脑并不是存储器或记忆卡,一旦放弃了学习,以前所学的知识就会逐渐被淡忘。不用去证明这个观点,很多人都曾有这样的体会。所以,荀子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

    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换句话说,行动是决定一个人命运好坏的重要因素。正确的行动能够引导一个人走向成功,而错误的行动却会引导人走向失败。行动的正确与否,则需要用知识来作为准则。因为具有什么结构的知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思路,而思路常常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出路。

    对于一个已经有所成就的人来讲,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乐趣。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他的成就也就越来越大,他享受的喜悦也就越来越多。如同众多成功商人一样,他们已经不是为赚钱而赚钱,而是在享受赚钱的乐趣。于是,狄更斯说:“我始终在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走,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

    在我国历史上,孜孜不倦求学者不计其数,功成名就后仍然持之以恒学习者为数众多。清圣祖康熙少年时代就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无论是智擒鳌拜还是平定三藩,都表现出了非凡的才智,这与他从小喜欢读书不无关系。在大清江山稳定之后,他仍然不敢对学习有丝毫懈怠,他不断学习的精神,可以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康熙从小就爱好读书,做了皇帝后仍是如此。从中国的四书五经、词章、历算等传统文化到西方的人文、地理、医学、几何等自然科学知识,他无不进行研读,尤其对儒家的经典子集更是情有独钟。他的御书房里,摆满了各种古今书籍。而且,这其中有好多是他亲自主持编纂的,如《数理精蕴》、《康熙字典》、《律旨正义》等等。正如他在《庭训格言》所叙:“朕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万机之暇,犹手不释卷。诚天下事繁,日有万机,为君一身处九重之内,所知岂能尽乎!时常看书,知古人事,靡可以寡过。”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附庸风雅、炫耀知识,而是“……于典谟训诰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即欲使古昔治化,实现于今。”身为一国之君,他为求治国之道,使自己少犯过错,常以古今义理自悦,数十年如一日,不知疲倦。

    康熙认为在马上可以得天下,但不能在马上治理天下,如果不钻研儒家思想,不通晓“帝王之学”,便不能有效地治理天下。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即便是在严冬酷暑,他仍能坚持学习。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他下令将朱熹的灵牌入祀孔庙,让其进入“十哲”之列。他视理学为其制定政策、驾驭群臣、教育百姓的理论基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重用了一批理学名儒。理学家李光地受重用后,按照他的旨意编成了《朱子全书》和《性理精义》,提倡程朱“存天理灭人欲”和“忠孝节悌”等理学要义。

    对于外来文化,康熙同样持积极态度去接受。对于自明末始传入中国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对于只要不犯法度而又精通科技的西洋人,他都积极加以任用。在这一点上,康熙开创了帝王的先河。

    康熙曾以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为师,学习天文和数学。在那段时期内,他学到了天文历算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当时天文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另外,他曾向法国传教士白晋、张诚学习过几何、代数三角等课程。他不仅自己学习,而且还积极组织数学家编写《律历渊源》和《数理精蕴》,为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作出了贡献。

    除此之外,康熙对音乐、美术也很感兴趣。据法国传教士白晋的回忆,康熙曾经学习过西洋乐理,并且能够演奏西洋乐器。为了更好地学习,他仿效法国科学院,在宫中建立了有画家、雕刻家、制造钟表和天文仪器的工匠等人组成的科学院,还曾在其中举办过西方美术作品展览。

    在三藩动乱期间,康熙军政事务十分繁忙,经常彻夜不眠,以至劳累过度而吐血。但即使是这样,他在疗养期间还是手不释卷。在和平时期,康熙帝更是孜孜不倦,惜时如金。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他在南巡期间,仍然坚持学习到深夜。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他乘坐的大船上依然灯火通明。此时,他正在与高士奇兴致勃勃地谈经论文呢!高士奇怕皇上劳累过度,要起身告辞。康熙却笑了笑说:“不用那么着急,今天如果不弄明白这个问题,朕是无法安睡的。再说朕从五岁读书,每天睡晚一点已养成习惯了。”

    康熙虽然贵为一国之主,但从来没有引以为傲,而是继续学习,用学到的知识继续创造业绩。正是因为如此,康熙成为了历代皇帝中尤为出众的一位。

    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不断学习,经常为自己“充电”。无论你的起点如何,只要能够用心去学,幸运之神总会眷顾你的。

    知识本身就是一种资本,学习的过程便是资本积累的过程。当你的知识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的职位、能力、影响力、声誉等都会迈向更高的台阶。

    学问无处不在,俯拾即是,关键在于自己愿不愿意去学。如果时时抱着求学精神,那么随着知识的增长,总有一天你会受到命运的垂青。

    1921年,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作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后,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在甲板上漫步的时候,一对母子的对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妈妈,这是什么海呀?”“地中海。”“那它为什么叫地中海呢?”“因为它处于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所以才这样叫它。”“那么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而不是其他的颜色呢?”听了孩子的这一问,母亲一时语塞。

    正在母亲要向周围人群求助的时候,站在一旁、听得饶有兴致的拉曼告诉男孩:“海水之所以是蓝色的,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在此之前,科学界里所有的人几乎都认可这一解释。这个结论由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得出,此人因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瑞利勋爵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做出了相应的推断:海水的蓝色是由于反射了天空的颜色。从此,这个结论一直流传了下来。

    但不知为什么,离开了那对母子后,拉曼对自己的解释感到疑惑,随后又深感愧疚。他想,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应该具有男孩那种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回到加尔各答后,他立即着手研究海水呈现蓝色的原因。他证实了自己的感觉,瑞利的解释的确有不妥之处,遂决心重新研究此课题。

    在已有的科学基础上,拉曼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运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从而证明了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机理,而这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完全相同。接着,他继续研究,发现了光散射效应普遍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统称的“拉曼效应”。

    “拉曼效应”使拉曼走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使他成为了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作用愈加重要,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来临的今天,一个人如果不继续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知识不仅是力量,而且是最核心的力量。

    知识不仅能够创造财富,它本身就是最大的财富。李嘉诚曾经说过:“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都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知识不仅指课本内容,更包括社会经济、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无论是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员工还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我们都应该积极地吸取知识。只有这样,你才更有胜算。

    只要有心,满目尽是芳草;一旦无意,四方皆是糟糠。求学亦如此,只要有心,就能拾得一身学问,并终身受益。

    3.学习是一生的事情

    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要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地努力和磨炼才能达到人生的目标及理想,我们在学校里要学习,出来工作了,当然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因为这个社会在进步,人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工作的普升,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所以在今天的社会上学习是很重要的。人因学习改变思想,改变观念,改变命运,思路决定出路,学习可以改变人生,它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学习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学习,但大多数的人好像把学习当做是在学校里的事情,到了社会上就知道挣钱,把学习都放到一边了。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日新,知识文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财富,知识是力量,知识就是快乐的源泉。

    人生因学习而丰盈和美丽,而且学习也是事业上,还有社会发展的动力。学习做事,学习共处,在现代的社会是非学习不可。只有不断的学习,我们才不会落伍,才能跟上时代,才能驾驭自己的人生。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知识创造未来,学习可以改变人生。

    通过学习,通过知识延续了整个人类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也实现了许多梦想。学习可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博大人的心胸,开阔人的视野,升华人的情感,通过学习明理悟道;通过学习可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通过学习可以不断充实自己,方能抓住有利的时机,创造自己的奇迹。

    学习非一朝一夕之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学不到真经的,学习来自日复一日的积累,知识来自不断的温习、磨炼与吸收。社会在改变,知识也在不断更新,那些躺在原地知识的基础上睡大觉的人,必会被不断学习的后者超过。完美人生属于那些不骄、不弃,奋发进取不断学习的人。

    人生在于学习,而人的价值在于创造和贡献,学习可以增强人的能力,加强人的创造事业力量,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国以民为主,家以孝为先,做人以德为尊,修身以学为主。学习是完成事业、梦想的基础,是人生智慧的钥匙,我们就需要用心灵的钥匙去打开冷漠心墙的大门。学习是做人的根本,人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一切的学问见识,都需要广泛地学习。

    在一所大学期终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个考场外,聚集了很多考生。他们是这个学校大四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这次考试的意义非同一般。因为,考完这次试,他们就要告别学校了。而此时的他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什么,但可以肯定他们的话题与这次考试无关。只看见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满满的自信。他们知道,这场即将到来的考试很快就会圆满地结束,而他们也必将会以一个优异的成绩结束他们的大学生活。因为教授说过,他们可以带他们想带的任何书或笔记。

    考试铃声响了,他们兴高采烈地冲进教室,坐在各自的位子上等待老师下发试卷。当他们将试卷拿到手的时候,他们都欣喜若狂,原因是整张试卷只有几道评论题,这对于他们来说,并非什么难事。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三个小时过去了,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老师示意他们停下手中的笔,离开座位。这时每一个学生都露出了凝重的表情,原来他们都低估了这张试卷的难度。虽然只是简单的几道评论题,但难度却是非常大的。老师开始收试卷了。看到每个同学脸上充满了不安的表情,教授心里早已有了底。

    于是他便问所有的同学:“把题目全部做完的同学请举手。”

    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完成四道题的有多少?”

    仍然没有人举手。

    “三道题?两道题?”

    学生们开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那一道题呢?当然有人完成一道题的。”

    但是整个教室仍然很沉默。

    教授放下试卷,“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说,“我只想要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工程学习,关于这项科目仍然有很多的东西你们还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普通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会通过这个课程,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已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教育仍然还只是刚刚开始。”

    随着时间的流逝,教授的名字已经被遗忘了,但是他教的这堂课却没有被遗忘。

    成功无止境,成功需要终生学习,尤其是信息革命时代,每一个欲成大事的人都应该认识到,学习将成为终生的需要。

    斯托·卫尔原来想做一个营造工程师,并且一直在这方面学习专业知识,武装自己。但是,在美国经济大恐慌时期,他找不到他的就业市场,也就是说,他所学的专业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他无法实现原来的梦想。

    他重新估量了自己的能力,决定改行学习法律。他又一次回到了学校,去学将来可以当法人律师的特别课程,很快,他学完了必修课程,通过了法庭考试,很快就执业营运了。

    斯托·卫尔回学校上课的时候,已经年逾不惑,并且成家立业,更加令人感动的是,他不回避困难,而是仔细挑选了法律最强的多所院校去选修高度专业化的课程,一般法学系学生需要4年才能上完的课程,他只花了两年就读完了。

    很多人会找借口说:“我已经太老了,学不懂了。”或者说:“我有一大家子人等着我去养活,哪有时间去学习?”这实际上是人性中不可救药的弱点。人都有这个弱点,就是得过且过,苟且偷安,贪图享受,安于现状。

    其实,人生有很多个层次,要想达到最高层次的人生境界,人就必须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去努力;满足现状,就等于自己宣告自己生命的结束。

    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学会学习,你就会有收获的一生。学会学习,你就会有成功的一生。学会学习,你的一生就有了意义。只有学习才是终生的事业。

    4.知识就是财富

    托夫勒说过,力量有三种表现形式,即暴力、财富和知识。

    早在16—17世纪,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就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他写道:“人类知识和人类的权力归于一,任何人有了科学知识,才可能驾驭自然、改造自然,没有知识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这一论断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后来马克思发现,科学知识首先获得了名副其实的“力量”的使命,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从而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作用愈加重要,特别是知识经济即将来临的今天,如果不继续学习就会被淘汰。可以说,知识不仅是力量,而且是最核心的力量,终极力量。

    暴力有限,财富有价,而知识无限又无价。反之,知识的“暴力”才是最大的暴力,看看当今的各种高精尖武器就用不着更多解释;另外,知识不仅创造财富,知识本身就是财富。

    “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所有经济行为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在。在经济生产的要素中,知识占主导地位,其他生产要素都要靠知识来更新、来装备、来衡量。知识在其生产、传播和应用的过程中,无不挟带着滚滚的财源。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延伸到工作间的创意和实验室中的交锋;劳动生产率的竞争已变成了“知识生产率”的竞争。即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的速度,取决于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效率。对此,李嘉诚先生曾深有体会地说过,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都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知识不仅指课本内容,更包括社会经济、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

    古语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虽然这种思想已经过时,但读书的重要性却丝毫没有减退。从古至今,由国内到国外,对书籍和知识重要性的阐述从来没有中断过。有人把书籍比作大脑之子,有人把书籍比作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还有人把书籍比作全人类的营养品、积累世人智慧的不灭明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记录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每一点进步。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掌握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知识,这就是读书的真谛。关于知识,古今中外的人对其同样作了一番描述。有人说它比金钱更为宝贵,比宝剑更为锋利,比大炮更有威力,有人说它是黑夜里的火把,还有人说它是能够让人飞上天的羽翼。

    总而言之,书籍因为含有知识而重要,知识是重中之重,事实也正是如此。哲学家告诉我们:人“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由于缺乏想象和观念。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就断言:“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力量。”高尔基认为:“只有知识才是力量。”雨果在《悲惨世界》里提出:“人类只应当受知识的统治。”

    一位著名的博士曾指出:“物质财富可以私有也可以公有,但同一物品只能供有限人使用,使用越多其价值越低;知识财富可以私有也可以公有,但知识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高。”

    知识产权和知识保密使得知识成本十分昂贵,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最新知识,谁就掌握了巨大的财富。因此,掌握现代知识并具有创新和运用能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中的决定因素,财富再定义和利益再分配取决于拥有信息、知识的多少及创造力的高低。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首任劳工部长罗伯特·希赖在其名著《国家任务——迎接二十一世纪》中写道:“我们正经历一场转变,这一转变将重组下一世纪的政治和经济。将会没有一国的产品或技术,没有一国的公司,没有一国的工业。至少将不再有我们通常所指的一国经济。存留于国家界限之内的一切,是组成国家的公民。每一个国家的重要财富将是其公民的技能。”

    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彻底的“以人为本”的时代。高智慧的人将决定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的兴衰,企业的竞争将集中在人才上。“争天下者,必先争人”(《管子·霸言》)。反过来说,“一个人的知识越多,就越有价值”。高知高酬、高智高位,势所必然。

    国际经合组织在关于知识经济的报告中指出:“在知识经济中,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可以决定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经济命运。”诸多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一位英文教师起初只是一个补习班讲师,后来却成为了一家著名英文杂志的发行人。当人们问及他的成功时,他将其归功于书本。他说他一共买了三套英文百科全书,一套是缩写本,随身携带起来很方便;另外两套是普通版的,一套放在家里,一套放在工作岗位。这样以来,他便可以随时阅读。他以随时随地提高自己为目的,在成功之路上不断前进着。

    “人,若是能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则20年后,必判若两人。”一位哈佛校长这样告诫他的学生。

    有人说:“天才创造潮流,智者紧跟潮流,愚人不知潮流。”作为在任何时代都会发挥重要作用的知识,无论是在任何时代都是潮流。虽然有志成就一番事业的你并不能够创造知识,但至少应该学习知识,学会从知识中获得宝藏。

    不过,知识虽然是取之不尽的宝藏,但要想取得打开宝藏的钥匙,还需要真正领悟知识。读书不能囫囵吞枣,因为对书籍的钻研是一个人从书本中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南宋朱熹开创了中国儒学的一个新篇章,他大半生的时间都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成就斐然。

    朱熹对读书从小就十分刻苦用心,与同龄的孩子仅满足于识文断字、背诵相比,他更倾向于用心体会圣人所讲的道理。他常常为思考一句话的涵义而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而一旦领悟了其中的道理,便会高兴得不能自禁。

    朱熹不仅读书刻苦,而且非常善于总结学习方法。他喜欢博览群书,但从不贪多贪快。他认为,读书不明其中道理,就算读得再多也没有用。早年读《周礼》时,他听人说《周礼》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从圣人心中自然流淌出来的,但他并不理解。后来经多年研读、揣摩,终于豁然开朗。他曾比喻说,这就好像以前只听说糖是甜的,盐是咸的,今天亲自尝到了,才真正明白了何为糖甜、盐咸。他还形象地把读书比做射箭,刚刚练习时,只要射到箭靶上就行,经反复训练,最终要射中靶心,否则就不能说学会了射箭。他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弄懂书中的义理,而后再按照这些义理去做。

    朱熹在十七八岁时读《孟子》,到了20岁时仍然只能逐句去理解。后来他才明白,书中很多长段是首尾相连的,不能断章取义,而应该把大段的文字综合起来理解才能悟其真谛。

    朱熹读书还十分讲究循序渐进,他认为读书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比如要先读《论语》,再读《孟子》;先读《论语》的“学而”篇,再读“为政”篇。读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时就要读到把它弄懂为止,再接着读下面的内容。这样,读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就可以说把知识学到手了。

    朱熹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他早年涉猎甚广,禅、道、楚辞、诗、兵法等面面俱到。后来,他转向专攻儒家经典研究。有了“一博”、“一专”,朱熹的学术研究便有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我们的志向不在于搞学术研究,但朱熹这种求学方式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当今社会,适者生存。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逃避知识无疑会被社会所淘汰。与其被知识所迫,不如主动向其挑战。一旦你用知识武装起自己,你的一切将会改观。

    《草庐经略》上说:“虚实在我,贵我能误敌。”兵法上有实则虚之谋略,然则,这都没有一定的规定,关键要看个人的悟性。兵者,“诡道”也,所谓“诡”和“谲”之类的词语,在兵家那里是没有褒义和贬义之分的,而这类词的意思无非就是一个,那就是变化。在军事上,与其说是斗勇,不如说是斗智。而智,就是变化。所以你要善变,不可拘泥于一格,否则就无法有所创新。

    但是,谁都会“变化”,在你变化的同时对方也在变化着,因此要想取胜,就必须要掌握别人的变化,这就要采取反“常”的策略。也许从此入手更容易理解“反者,道之动也”这句话。只有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创新,你才能在任何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