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是一种习惯-掌握为人处世的门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身处于社会之中的人们,要想游刃有余、与众不同,首先要做的功课就是学会如何处世,培养良好的处世习惯。

    一、细节要注重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无来由的,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细节的把握和推敲。

    1.赞美别人,抬高自己

    在一次语文课上,语文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小男孩非常聪明,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赞美他呢?”然后老师让同学们开始思考。过了一会儿,老师让一个小女孩站起来回答。

    小女孩显得有些胆怯,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过了会儿她终于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蹦出了几个字:“就是,就是,就是……”她担心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所以就将头深深地低了下去。

    但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老师并没有批评她,老师一边示意她坐下,一边和蔼可亲地对她说:“很好!你的回答老师非常满意,你的意思是说,由于这位小朋友太可爱了,所以根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不对?”

    小女孩听了老师的这句话,顿时开心地笑了。所有的胆怯一扫而光,从此她开始深深喜欢上了语文课,而她的语文成绩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于是她天天盼着上语文课,天天盼望着可以见到那个给她带来自信的语文老师。后来,她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的中文系,毕业后当上了一名语文教师。

    一句真诚的赞美可以激励一个人的一生,甚至可以使他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十分调皮的孩子,每一次恶作剧之后,得到的是父亲的一顿严厉训斥。久而久之,他的父亲已经不对他抱有任何希望了。在卡耐基9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再婚了。卡耐基的父亲把他叫到这位继母的跟前说:“亲爱的,我想我有必要向你介绍一下站在你面前的这个男孩。在我看来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坏的男孩,他让我不止一次的伤心和失望。希望他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听着父亲的一番话,卡耐基顿时觉得十分沮丧,他想他的继母一定会因为他父亲的话而不喜欢他,甚至是看不起他,卡耐基红着脸低下了头。

    但是令卡耐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继母似乎并没有受到父亲的话的影响。他的继母弯下腰,用手捧着他的脸,露出了温馨的微笑,然后就对他的父亲说:“我想你对待孩子的态度存在很多偏见,在我看来,这个孩子非常聪明,而且富有创造力。只不过,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找到令他感兴趣的事而已。”

    听了继母的一番话,卡耐基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从此他便和他的继母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继母的鼓励下,卡耐基开始编织自己的梦想。多年之后,当他成为了闻名世界的成功学大师时,继母当年的那句话仍然让他铭记在心。

    在继母到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就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一句普普通通的赞美有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不管是普通的人也好,还是一个伟大的人,都希望听到别人的一句赞美的话。赞美不是虚伪的奉承,不是夸大其辞的吹捧,也不是一味地宽容;赞美是真诚的鼓励,赞美是对别人的鞭策。一句真诚的赞美可以激励一个人的一生,可以使他成就一番事业;一句不经意的讽刺、挖苦之言,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让我们都学会赞美,学会赞美学生、赞美自己的亲人、孩子,赞美同事,赞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在一个音乐会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钢琴独奏马上就要开始了,此刻整个音乐大厅里鸦雀无声,所有的观众都在期待着钢琴演奏家的精彩表演。就在座位的第一排,一个小男孩挣脱了妈妈的怀抱,跑来跑去。趁母亲不注意时,他偷偷地跑到了台上,来到钢琴前,将手放到琴键上,开始弹了起来,由于并不熟练,所以声音并不优美。场下的一些观众有些不耐烦了。于是便听见有人大声叫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他母亲在哪里?快把那孩子赶走!”此刻孩子的妈妈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然而此时正在台后的钢琴大师听见了台前的声音,于是他穿好演出服装上台了。

    这位钢琴大师并没有表示出任何的不满,他只是站在了孩子的身后,即兴地弹出一些和谐的音符来配合男孩演奏的乐曲。此时小男孩终于感觉到害怕了,他变得紧张起来,钢琴大师看到孩子紧张的表情,便在他耳边低声说:“你弹得非常好,弹下去,不要停止。”孩子听了大师的话,顿时变得信心十足,他的手开始变得灵活起来,就在钢琴大师的陪伴下,曲子结束了,在场的观众们都为这个孩子鼓起了掌。

    试想,如果这位钢琴大师强硬地将孩子赶下台去,这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这位钢琴大师没有这样做,他用他的赞美,换来了孩子的自信,让孩子能够有勇气和信心将这首曲子弹完。

    赞美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你会因为别人的赞赏兴奋不已,别人也会与你有同样的感触。所以,多说些称赞别人的话,人们会因此而喜欢你,而你自己也会因此而受益无穷。

    还有一个关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故事。欧阳修有次外出,路上与一个青年人搭伴。这个青年人不知道与他同行的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于是就班门弄斧起来,他指着路边的一棵死槐树,发起了感慨:“远看一枯树,两个干枝桠。”这首诗在欧阳修的眼里是不堪一提的。但欧阳修不但没有讽刺他,还开口夸赞道:“好诗!好诗!如能加上两句想必会更好!”青年问:“加哪两句?”欧阳修回答:“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作花。”青年听了,连连点头并深有所悟。

    不是吗?春天树上有青苔,那绿色就是它的生命,冬天树上有积雪,那洁白就是它的风采!尤其发人深思的是,欧阳修的赞美与续诗,不仅把“山穷水尽”变成了“柳暗花明”,而且给了年轻人无限的力量和信心!自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句赞美,那小青年才矢志不移,从此深深地爱上了文学!

    是的,这就是赞美的力量!

    它如春风晨露,可以催开最美丽的花朵!

    在许多时候,赞美就是点石成金——谁会赞美,谁就能点亮一个热气腾腾的希望!

    2.多说礼貌用语

    谈吐有礼貌,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融洽彼此的感情。不要小看说话的用语问题,一般来讲,一个办事比较顺的人,谈吐都是很讲究的,因为他们懂得良好的谈吐可以为他们增光添彩。

    办事重视细节的人往往善于说话,而这些善于说话的人也很容易办成事。因此要想顺利办事,必须培养良好的谈吐。

    人类用来沟通的工具或媒介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语言和文字,也有态度、表情和姿态等。而其中最普遍、最有效的工具则是语言,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沟通都是由语言来完成的。由此可见,良好的谈吐对一个人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有位名叫亚诺·本奈的小说家曾说:“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摩擦、冲突都起因于恼人的声音、语调以及不良的谈吐习惯。”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如果你是个细心的人,你就会发现身边人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谈吐的缺陷导致个人事业的不幸或危害所服务机构的荣誉与利益,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父子不和、夫妻离异、兄弟反目乃至人际关系的紧张恶化。

    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谈吐习惯,不仅能够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且办事也比别人更易于成功。反之,一个人如果谈吐有障碍或者表达能力不足,则会给人留下不良的印象,甚至被人低估了能力。

    你也许会发现,办事注意细节的人平常说话有许多口头的“敬语”,可以用来表示对人尊重之意。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敬语,它们会给说话的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请问”有如下说法:借问、动问、敢问、请教、借光、指教、见教、讨教、赐教等;“打扰”有如下词汇:劳驾、劳神、费心、烦劳、麻烦、辛苦、难为、费神、偏劳等等委婉的用词。如果你在办事的过程中,经常使用这些词汇,那么相互间定可形成亲切友好的气氛,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摩擦和口角。

    当你在和人相见的时候,道一声“你好”,这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了。可不要小瞧这声问候,它传递了你的丰富信息,表达了你的尊重、亲切和友情,显示了你的礼貌、教养和风度。

    在国际上,日本人说话的时候,善于说“谢谢”。有人曾经做过统计,一个在百货公司工作的日本职员,最多一天平均要说571次谢谢,如果不是这样,就可能被认为不是一个好职员。这个数字或许有些夸张,但有一点须承认,顾客如果买了东西,营业员对他说声“谢谢,欢迎再来”,顾客自然很高兴;如果顾客不买东西,只是逛了一圈,你仍对他说声“谢谢,欢迎光临”,那么顾客再买东西的时候,当然愿意来这样的场所买。

    美国人说话则爱说“请”。说话、写信、打电报都用,如请坐、请讲、请转告。美国人即使在打电报时,宁可多付点电报费,也绝不省掉“请”字。正因为这样,美国电话总局每年从请字上就可多收入1000万美元。

    在欧洲,英国人说话少不了“对不起”这句话,凡是请人帮助的事情,他们开口总少不了对不起。比如,对不起,我要下车了;对不起,请给我一杯水;对不起,占用了您的时间。更让人值得学习的是,英国警察对违章司机就地处理时,先要说声“对不起,先生,您的车速超过规定”。如果一旦发生两车相撞的事故,双方都先彼此说对不起。在这样的气氛下,双方发生争吵的几率自然降低了。

    与欧美一些国家相比,我们发现我们自己似乎还欠缺了点,有些人做得还不够。比如马路上,骑车者碰倒了行人,有的骑车者会先发难:“长眼没有!你怎么不闪开?”而被撞者是受害方,自然不会让步。于是,双方开始谩骂,甚至于发生厮打的事情。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假如骑车人开始真诚地说声“对不起,您没伤着吧”,被撞者再大度一些,一场争吵也许就避免了。良好的谈吐,会令人心花怒放,洋溢着和谐的气氛。

    语言沟通与个人的人格特质关系密切。人格是一个人恒常固定的行为模式。要想改善语言的沟通能力,可以参照以下建议:学会赞扬别人。赞扬别人要对事赞扬,并表示真诚的意愿,而非做作;尽量避免争辩,因为它是伤害人际关系和友谊的毒箭,任何事情都要以商量和协调为第一选项;说话不可任意下断言,也不说扫兴话。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不要借嘲弄来讽刺别人;说话的时候,语气要温和客气,即便自己不满和愤怒,也要用客气的语气来处理,顶撞是没有任何好处的;避免采取教训别人的态度对待人,或者为了面子而勉强接受他人的意见,那对彼此都无好处。要平心静气地讨论问题的本身,对事而非对人;要学会聆听别人说话,欣赏别人的意见,仔细分析他人说话的意思。要常常提醒自己,任何难题都会解决;当你被他人激怒的时候,应该控制自己,对自己说“让我想想”,争取十几秒钟的时间,让自己不说话。这样,你的情绪就会得到很好的控制,过激的语言也就不致脱口而出。

    今天,说话在办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得重要,它对个人的成长和工作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办事过程中把握住良好的谈吐细节,会使你事半功倍。

    3.做个有心人

    一个人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须时时刻刻向别人学习,学习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这就要求每个人必须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做到处处留心,不放过身边每个细节。

    有这样一个故事。小秦和李明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大型农贸市场,二人开始干的都是一样的工作,从最底层干起。但不久后,小秦好像受到总经理的特别青睐,一再被提升,实现了职场的三级跳,从职员到领班最后直到部门经理。李明却一直在最底层混,而且也没有被提升的迹象。李明始终不明白,自己工作并不比小秦少,可是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别呢?终于有一天他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表达了对总经理的强烈不满,抱怨说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拔那些吹牛拍马的人。

    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李明这个人,工作肯吃苦是毫无疑问的,但似乎还缺了点什么。这时,总经理忽然有了个主意,这也许能够让李明知道他为什么不被提拔了。

    “李明,”总经理说,“现在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市场上有什么卖的。”

    李明点头应是,迅速跑了出去。他很快就从市场回来了,说道:“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菜农拉了一车白菜在卖。”

    “那车白菜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这个……我还没有问。”说完,李明又跑去,回来后说有40袋。

    “价格是多少?”李明还是不知道,无奈只好再次跑到市场上。

    李明回来后,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你先休息一会吧,看看同样的一件事情,小秦是怎么做的。”说完叫来小秦对他说:“小秦,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小秦也很快从集市回来了,他向经理说:“市场很冷清,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菜农在卖白菜,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还不错,我带回两棵白菜让总经理看看。另外,这个农民告诉我,过一会儿,他还将拉来几箱西红柿,据我看价格还比较合理,我还留了那个菜农的电话,什么时候要货可以给他打电话。”

    这时,总经理看了看脸红的李明,认真地对他说:“职位的升迁不仅是要靠肯吃苦,而且还要靠能力,靠工作中的细节。眼下你最好再学一段时间,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做的,你就会进步了。”

    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发现,在以能论职的同时,要想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须关注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并且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生活中,很多人在训斥别人不会办事时,常说这样的话:“没吃过肥羊肉,还没看过肥羊走吗?别人办事为什么那么好,你不会,难道还不会学吗?”说这样话的人,虽然有点自以为是,但却清楚地点明了一个简明而实用的道理:那就是通过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可以学到很多办事技巧,提高自己的能力。

    话还得说回来,一个人办事是否周全、细致、圆滑,固然与他的天生素质有关系,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事实上,那些受人欢迎,办事能力强的人,有很多东西都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培养、锻炼出来的,绝非天生的。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工作中,每个人身边都有能说会道,办事干练的人,这些人的言行举止都是我们应仔细注意观察和学习的。学习他们如何与领导说话,如何求同事帮忙等细节。然后,动动脑筋分析一下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看看他们这样做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这样,时间长了,你也就能成为会办事的人了。

    舞蹈家冯某对北京某大酒店的一位门厅服务员,就曾做过细心的观察。当他第一次来到该酒店的时候,这位服务员向他微笑致意:“您好!欢迎您光临我们酒店。”时隔不久,当他第二次来到该店的时候,这位服务员马上就认出他来,边行礼边说:“冯先生,欢迎您再次到来,请里边走。”随即陪同冯先生上了楼。几个月后,当冯先生第三次来到该酒店大门时,那位服务员笑容满面:“欢迎您又一次光临。”冯先生十分高兴地对他的朋友说:“不呆板,不机械,很灵活,工作很仔细!”

    这位服务员应当受如此表扬。他不仅能够根据实际情境的变化运用不同的客套话,而且观察仔细,充分展示了他对工作的热爱和说话的艺术。

    在平常的生活中,每个人观察和学习他人的机会很多,亲自锻炼的机会也不少,这时就要仔细一些,认真一点。比如,在家里,来了客人,在应酬客人的时候,要注意哪些细节问题;在单位里,看客户怎样与领导洽谈,掌握其中的细微变化。只要做个处处留心的人,认真观察学习,就能提高我们的办事能力。

    二、说话要得体

    说话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如何把话说得漂亮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沟通能力。什么时候幽默一下,什么时候要给自己和别人留有余地,什么时候直话巧说,什么时候要分对象,什么时候沉默是金都需要准确的把握和拿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1.幽默是个润滑剂

    通常情况下,说话幽默的人总是会博得别人好感,而且还会让别人对自己的话题充满了兴趣。因此当我们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时,我们就要学会使用幽默的语言来为自己解脱。这样不但能为自己解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还可以使自己拥有好人缘。

    幽默的语言最容易让人接受,无论是气急败坏的人、恼羞成怒的人、尖酸刻薄的人,还是生硬古板的人,他们都会在幽默的人面前变得开怀大笑起来,变得温柔起来,变得平易近人起来。这就是幽默的魅力所在。

    通常我们在与人交往时,总是会碰到一些让我们尴尬或者难堪的场面,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用幽默来将尴尬和难堪化解,这不仅不会让人感到难堪,而且还为自己塑造了很好的形象。

    古今中外就有很多懂得使用幽默为自己解脱的人。其中美国总统里根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幽默大师。

    里根在上台之后不久,到加拿大进行国事访问。在此期间,所到之处他都要发表演说。但是加拿大人似乎对他并不十分友好,每一次他的演说都会被一些反美人士打断。对此作为东道主的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感到十分尴尬,但这又是他无法掌控的。此时里根总统便对他说:“在美国,也经常发生类似事情。这些人一定是特地从美国来到贵国的。可能他们想让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吧!”里根总统的幽默是如此的恰到好处,使得特鲁总理立刻开怀大笑起来。就这样,所有的尴尬都因为里根总统一句幽默的话而烟消云散了。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和英国的丘吉尔首相,是“二战”时两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在研究如何对付法西斯时,两个伟人会面了。在会面中,两个人仔细地研究了对付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的详细计划,但在某些利益分配上,各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协议不能尽快达成一致,两人为此很伤脑筋。

    一天晚饭后,丘吉尔去拜访罗斯福,他没有让工作人员汇报,直接进入了罗斯福的住处,而罗斯福刚刚洗完澡出来,正好一丝不挂地面对丘吉尔,两个人都很尴尬。

    罗斯福先反应过来,哈哈大笑着说:“丘吉尔首相,我罗斯福真是毫无保留地向大英帝国全面开放啊!”

    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一个尴尬场面就这样过去了,为接下来的沟通创造了良好的开端,由此,两人还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在此后的日子里,两人各自让步,从双方的利益出发,很快达成了协议,从而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人一旦陷入尴尬境地,为了维护面子,往往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这在社交中是不被提倡的,也是不成熟的表现。老道的社交高手,会用幽默为自己搭建台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巧妙下台。

    在一次演讲会上,一个议员上台演讲时,这个议员感觉对方占用了太长的时间,然后他走近对方轻声说:“先生,你占用的时间太长了,这是不礼貌的,你能不能快点……”还未等他把话说完,另一位议员便用非常严肃的口气对他说:“无礼的家伙,你最好赶快出去。”说罢,便自顾自地继续演讲。

    这个议员感觉受到了严重的侮辱,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于是,他跑到柯立芝面前诉说自己的委屈,并请求柯立芝给他做主:“柯立芝先生,你刚才已经听到了那个无礼的家伙是如何侮辱我的,我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你要为我主持公道。”

    柯立芝不动声色地说:“会的,我刚才已经翻看了相关的法律条文,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不必出去。”

    这位议员听了以后,自觉自己的行为有些不当,演讲过后,他向另一位议员表示了歉意,并得到了对方的原谅。

    柯立芝的回答,显然是十分明智的,不但使这位议员察觉到自己的过错,而且没有使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也令自己避开了这种无意义的争吵。

    聪明人往往不会使自己陷入到别人的争吵漩涡中去。他们能以幽默的语言打破僵局,化解他人的怒气。从而使争吵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1890年,著名的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和一些社会名流,共同参加了道奇夫人的家宴。不一会儿,宴会上就出现了争论的情景,虽说这是宴会上经常会发生的现象,但是马克·吐温认为这样有伤大雅,也容易破坏融洽的气氛。可是,如果在人群中大叫一声“安静”,肯定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大家势必会不欢而散,可如果置之不理,甚至是任其发展下去,必定会影响宴会的气氛。

    马克·吐温沉思了一下,对邻座的一位太太说:“我想在和谐的气氛中让争吵停止下来,惟一的办法,就是与大家开个玩笑。这需要您的配合,您只要把头歪到我这边来,假装对我的话题很感兴趣,就可以了。这样,别人越听不到我说的话,就越想听,然后就能达到预期目的。”

    “我只要与您叽叽咕咕谈上一阵子,你就会看到争吵会慢慢停下来,最后,除了我叽叽咕咕的声音外,其他什么声音都没有了。”

    于是,他低声给邻座那位太太讲起了11年前发生的事情:“那时,我到芝加哥去参加欢迎格兰特的庆祝活动时,活动当天,便设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到场的退伍军人有600多人。坐在我旁边的是××先生,他耳朵有些背,对人不是好好地说话,而是大声地吼叫。有时候手拿刀叉沉思五六分钟,突然大吼一声,如果没有防备,肯定会被吓一跳。”

    当马克·吐温说到比较精彩的地方,邻座的那位夫人就发出惊叹的叫声。不久,吵闹声逐渐小了下来,一双双惊奇的眼睛都集中到了马克·吐温身上,但他并没有停止与邻座那位太太交谈的意思,继续他们的谈话。

    这时,全场所有的争吵声都停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马克·吐温的声音。马克·吐温见时机已到,便开口说:“我只是和大家开了个玩笑,目的是告诉大家要讲些礼貌,顾及一下场合,并把这个教训谨记于心。”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起来,每个参与争吵的人脸上都有些尴尬的表情。

    幽默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在反击时既不伤人,又立竿见影,能在谈笑自若、云淡风轻中轻易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尴尬、龃龉与冲突。

    萧伯纳是英国诙谐剧作大师,一次在一场盛大的游园会上,一个衣冠楚楚的年轻人上前问他:“你是萧伯纳先生吧?听说你父亲只是一个裁缝匠。”年轻人的语气充满了轻蔑与不屑。

    萧伯纳点头微笑道:“不错,我的父亲是个裁缝。”年轻人步步紧逼:“那……你为什么不学他呢?”

    萧伯纳依然不生气,他笑着看了年轻人一眼道:“听说你父亲是个谦恭有礼的君子?”年轻人扯了扯衣领,高贵又骄傲地说:“对呀,大家都知道!”

    萧伯纳说:“那你为什么不学他呢?”

    年轻人顿觉羞愧万分赶紧闪人了。这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幽默反击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能让对手从此不敢再小觑、轻估你的作战火力。

    总而言之,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它具有着强大的魅力。所以我们在日常交往时,要学会用幽默的方式跟人交流,这样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说话要给人留余地

    说话要给人留余地,其实就是说,在说话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而不是只为了自己一时的痛快,而说出一些伤人的话。这样不但伤了他人的感情,而且还很可能在无形当中为自己树敌。

    小林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一家私企工作。小林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女孩,说话办事都很懂礼貌。但是让她头痛的是她的同事很没有素质。这些人说话随随便便,行为有伤大雅,整日游手好闲,小林对他们的行为非常反感。

    一次,小林的办公桌上放了一个苹果,她的一个同事拿起来就开吃。似乎根本没有要请示小林的意思。小林十分来气,就对他说:“你怎么不问问苹果的主人拿起来就吃啊?”这位同事不紧不慢地说:“不就是一个苹果吗,至于这么大惊小怪的吗?真小气!”说着转身就走了。小林顿时火冒三丈,便提高了嗓门喊道:“真是没素质,你以为是你们家啊?”

    让小林没有想到的是,从那以后她竟然成了被排斥的对象,同事有个什么聚会,从来不叫她,这让她倍感冷落。一次,她的上司找她谈话,让她与同事们和谐相处,小林试图向上司做出解释,但是上司对她的话根本毫无兴趣。小林感觉自己受了很大委屈,明明是同事的错,为什么她却成了众矢之的?我只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难道这也有错吗?

    其实小林的错就在于,她一时气愤的话,让她的同事很没有面子,所以她自然也就成了别人的眼中钉。

    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小林的这种情况,有时甚至是让我们忍无可忍,当我们身处这种境地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处理呢?

    首先,如果我们的同事、朋友、亲人说了一些让我们无法接受的话或做了一些让我们无法接受的事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针锋相对,当场指责,而是要对他们进行旁敲侧击,尽量用委婉、迂回的语言去暗示对方,让他们自己领悟到他们的语言或是做法是不大恰当的。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过错的时候,他们就会在以后的相处中,有所警觉,有所改进。倘若我们当时不管不顾,大加斥责,不但不会让他们醒悟,还会因此而伤了和气,造成尴尬的局面。

    “面子”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人都怕在众人面前失去面子,这让他们觉得无地自容。所以我们要在每一次开口说话之前,先提醒自己,一定要出言谨慎,切勿让他人丢了面子。

    很多时候,我们本无存心伤人之意,却可能会因为一句在自己看来无足轻重的话而伤害了别人。

    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遇到一些素质较低的人,这些人对言语方面没有太多的忌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当遇到这种人时,没有必要用过于激烈的言语讽刺对方,这样很可能出现不愉快的场面,甚至有大打出手的可能。此时,可以用客气、礼貌的言行感染对方,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这样做比前一种方法更有效,别人更容易接受,自己的目的也比较容易达到。

    人生好比行路,总会遇到道路狭窄的地方。每当此时,最好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如果心中常有这种想法,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抱怨了。即使终身让步,也不过百步而已,能对人生造成多大影响呢?经常让人一步,别人心存感激,也会让你一步,一条小路对你来说也是坦坦通道。事事不肯让人,别人心怀怨恨,就会设法阻碍你,损伤你,即使一条大路,对你也充满险阻。

    人与人之间往往是心与心的交往,诚心换来的是真情,坏心换来的是歹意。如果,每遇到令自己不平之事,就要动用伶牙俐齿,硬要把别人斗败不可,在言语上不给别人留任何余地,这样的人是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其实,人都是感性动物,为别人留了情面,别人自然会处处为你着想,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还一个人情给你。所以,在与人相处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要随时随地给别人留余地。

    3.直话巧说,学会暗示

    几乎每一个人都存在着这样的心理,那就是任何人都不想在别人面前没有面子,都不想自己的错误被当众揭穿,所以当我们在同别人打交道时,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当我们有些话不得不说时,我们就要学会直话巧说,学会暗示。我们要知道太过直白的语言,是一把伤人的利器,它在刺痛了别人的同时,也将自己推向了尴尬的境地。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说话都是直来直去,有一说一,有二说二,随意释放自己的情绪,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结果就是他不但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结果,反而还在不经意间把别人得罪了。这对于说话的人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人在社会中生存,就避免不了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而语言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所以如何把话说得更完美、更到位这是就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实话要巧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人非圣贤,与人交谈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此时,大张旗鼓地把对方的过错提出来,虽然自己是出于一片好心,却很难得到好的效果,所以应该选用一种隐晦的方式,暗示对方的错误所在,对方会对你感激不尽的。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找到一份工作是很困难的。有位小女孩幸运地在一家高级珠宝店,找到了一份销售珠宝的工作。一天,珠宝店里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青年人,青年满脸悲愁,双眼紧盯着柜台里的那些宝石首饰。

    这时,电话铃响了,女孩去接电话,一不小心,碰翻了一个碟子,有六枚宝石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拾起其中五枚,但第六枚怎么也找不到。此时,她看到那位青年正惶恐地向门口走去。顿时,她意识到那第六枚戒指在哪儿了。当那青年走到门口时,女孩叫住他,说:“对不起,先生!”

    那青年转过身来,问道:“什么事?”

    女孩看着他抽搐的脸,一声不吭。

    那青年又补问了一句:“什么事?”

    女孩这才神色黯然地说:“先生,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现在找工作很难,是不是?”那位青年很紧张地看了女孩一眼,抽搐的脸才浮出一丝笑意,回答说:“是的,的确如此。”

    女孩说:“如果把我换成你,你在这里会干得很不错。”

    终于,那位青年退了回来,把手伸给她,说:“我可以祝福你吗?”

    女孩也立即伸出手来,两只手握在了一起。女孩仍以十分柔和的声音说:“也祝你好运!”

    青年转身离去了。女孩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戒指,放回了原处。

    毫无疑问,这是一起盗窃案。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可能会大叫抓偷窃者或者报警。但是,这位女孩却巧妙地运用了暗示,既没惊慌也没声张,却使小偷归还了偷窃物,那小偷也没有当众出丑,体面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假如那女孩大喊大叫,说不定她还会受到伤害呢!

    生活中有很多尴尬的事情发生,如果直截了当,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复杂,甚至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此时,不妨巧妙地旁敲侧击,用暗示的方式重击他的“隐痛”,将会起到明显的效果,既解决了问题又不伤和气。

    在我国的南唐时期,统治者的苛捐杂税繁多,使得百姓的负担过重,生活困苦不堪。亲眼目睹了百姓的生活窘况之后,很多大臣劝谏皇上减少税收,减轻百姓的负担。但是他们的总是屡屡受挫,石沉大海,皇帝根本没有把他们的建议放在眼里,这让诸位大臣左右为难。

    一次早朝,皇上问群臣:“外地都下了雨,为什么只有京城滴雨不下呢?”很多大臣都不知该如何回答。此时一位名叫申渐高的大臣沉思片刻,便说:“因为雨怕收税,所以不敢入京城。”

    皇上一听,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随即下旨,将京城百姓的税收减半。

    可想而知,如果申渐高采取和其他诸位大臣一样的方法,直言劝谏,那么他不但不能劝说成功,还很可能会获罪受罚。申渐高的聪明之处就是,他巧妙地运用了暗示,使得他在跟皇上开玩笑的同时,也达到为百姓请命的目的,使得皇上在开心大笑之余,改变了以往的税收政策。

    这个故事就是在告诉我们,当我们在给别人提意见时,与其直言相告,不如用委婉含蓄的方式提示对方,可能会产生天壤之别的效果。而直接表达,别人不但不会领情,还可能给你戴上爱管闲事的帽子。

    所以,在给别人提意见,或指正他人错误时,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尽量用委婉、含蓄的话,使对方洞察到自己话中的言外之意,这样,别人在心领神会的情况下,会对你万分感激。这是一种既利己又利人的说话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暗示是一种说话的智慧,当我们在与别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暗示,那么我们就能够在各种各样的场合里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4.说话要分对象

    与人交谈,如何说话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把话说得漂亮,从而达到交谈的目的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要懂得说话要分对象的道理,尽量做到能够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日常交际中左右逢源。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说话呢?以下几个方面仅供参考。

    (1)说什么话要根据听话者的性格而定

    针对不同性格的人,采取不同的说服方法,这也是人们应掌握的说服技巧之一。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一个很会看性格说话的人。例如:他针对张飞暴烈、倔强的性格特点,使用“激将法”说服。诸葛亮怕张飞喝酒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而不是大费口舌去说服他;对关羽自负的性格,诸葛亮则常使用“推崇法”。如关羽提出,要从荆州到四川与马超比武,诸葛亮便给他写了一封信,说马超只能与张飞等人为伍,怎能与你“美髯公”相比呢?再说,你担当镇守荆州的重任,如若有失,罪莫大焉!关羽看了信后说:“孔明知我心也。”就不再坚持要比武了。

    诸葛亮在说服关羽时,实际上是激起关羽的自尊心,关羽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后,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诸葛亮的观点。

    而说服孙权与刘备联手抗击曹操一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时,刘备兵败,面对前来进犯的曹操大军一时变得束手无策,危难之际,诸葛亮提出了联孙抗曹的主张,得到了刘备的赞同。于是刘备便派诸葛亮前去江东说服孙权一同抗击曹操。

    到了江东的诸葛亮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他试图在孙权面前摆出一副强硬的态度,以触动孙权的自尊心:“将军您是否也要权衡自己的力量,来处理目前情势。如果您的军力足以和曹军抗衡,则应该早早和曹军断交才好;若无法与曹军相抗衡,则应尽快解除武装,臣服于曹操才是上策。”

    年轻气盛的孙权,自认为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便反唇相讥地说:“照你的说法,刘备为何不向曹操投降呢?”

    诸葛亮便说:“你知道田横的故事吗?他是齐国的壮士,忠义可嘉,为了不事二主,而自我了断。更何况我主刘备乃堂堂汉室之后,钦慕我主之英迈资质,而投到他旗下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不论事成或不成,都只能说是天命,怎可向曹贼投降?”

    此时,孙权的自尊心被诸葛亮充分激发起来,他激动地表示:“我拥有江东全土以及十万精兵,能受他支配吗?我意已决。”就这样孙权在诸葛亮的说服下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在说服他人时,抓住对方的心理,使双方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是一切关键所在。因此针对不同性格的人,说出不同性质的话,这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极为重要,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说话水平,为成功社交保驾护航。

    (2)要准确把握对方的心理,做到知己知彼

    要想求人办事,首先要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因为往往性格的差异会导致他们的接受方式也存在着巨大差异。这里有一个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

    赵太后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皇太后,当时赵国的朝政全都掌握在她的手里,然而不久秦王嬴政便向赵国发起了进攻。由于实力悬殊,赵国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情急之下,赵国便向东方大国齐国求救。但是此时的齐国国君却有落井下石之意,齐国国君表示他可以出兵帮助赵国,但赵太后必须把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为人质。赵太后一听说如此无理的要求,顿时火冒三丈,坚决不肯答应齐国的要求。她还愤恨地说道:“谁再来劝我把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我就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很快这件事便被左师触龙知道了。为了能够说服赵太后答应齐国的要求,他决定当面和赵太后谈论此事。于是触龙来到了太后跟前,谢罪道:“老臣脚上有病,不能快步行走。已经好久没有见您了,我私下里原谅了自己。我担心您的身体欠安,所以想来看看您。”太后道:“我要凭借车子才能行走啊!”触龙继续问:“每天的饮食没有减少吧?”太后道:“只吃些稀饭罢了。”触龙说:“我最近特别不想吃东西,每天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路,这样才稍微增加一些食欲,身体也逐渐有了起色。”太后说:“我不行啊。”此时,赵太后的怒色已经减缓了许多。

    触龙又说:“我的小儿子舒祺,年龄最小,很不成器。但是,我已经老了,很是疼爱他,希望他能当一名卫士,保卫王宫。我冒死把他托付给您了。”太后答道:“好吧。他多大了?”触龙道:“十五岁了。虽然他还小,但是我希望在我临死前,把他托付给您,这样我死也瞑目了。”太后问道:“男人也宠爱他的小儿子吗?”触龙答道:“比女人爱的程度更深啊!”太后答道:“女人也十分疼爱小儿子。”触龙说:“我自认为您对燕后的爱,要超过对长安君的爱。”太后道:“您错了,我对燕后的爱赶不上对长安君的。”触龙道:“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为他的长远利益考虑。燕后远嫁他方时,您拉着她的脚跟,哭泣着为她送行,认为她嫁得比较远,悲痛难耐,那情景非常伤感。燕后走后,您还时常惦念着她。祭祀时必为她祈祷祝福,希望她不要回来。这难道不是为她的长远利益考虑吗?难道不是希望她的子孙能继承王位吗?”太后答道:“的确是这样的。”

    此时触龙见赵太后怒气已消,便顺势又说:“从现在的赵王上推三代,直到赵氏从大夫封为国君为止,赵国每一代国君的子孙被封为侯的人,其子嗣继承其封爵的,有人存在吗?”太后道:“没有。”触龙接着问:“其他诸侯国有这种情况发生吗?”太后道:“目前为止我尚未听说过。”触龙说道:“近一点祸患会落到自己身上,而远一点,灾祸就会牵连到子孙后代了。难道是因为这些人的子孙后代没有能力吗?是因为他们虽然有尊贵的地位,但对国家却没有功劳;所拿的俸禄颇多,却毫无建树,而他们又持有许多珍宝异物。现在您给了长安君尊贵的地位,又把最肥沃的土地和许多珍奇宝物赐给他,可是,却不让他为国家做点贡献,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借什么在赵国立身呢?老臣以为,您为长安君设想得过于短浅了,所以您对他的爱比不上对燕后的爱啊!”听到这里,赵太后恍然大悟,于是她便爽快地答应了齐国的要求,把长安君送到了齐国当人质。齐国国君十分高兴,便立即出兵援救赵国。

    触龙在说服赵太后时,就是了解到赵太后的爱子心情,然后说出自己的爱子之心,使双方产生共鸣,从而顺水推舟,把太后对长安君的爱,与对燕后的爱加以对比,然后使太后分清了利弊得失,从而答应了齐国的要求。

    求别人办事时,倘若能想对方所想,了解对方的脾气、禀性,说起话来就比较容易了。以下列举四类不同脾气、禀性的人,并加以分析,可供参考:

    (1)过于死板的人

    与死板的人交谈,即使与之非常客气地打招呼,对方所做出的反应,也未必如人所愿。这种人通常不会在意你所说的话,甚至会以怀疑的态度对待你的客气之言。

    与这种人交谈,开始时他或多或少会产生不安,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人,应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了解他的兴趣、爱好、脾气、禀性等,和他随便聊些轻松的话题,只要对方能做出反应,那说明事情就好办了。接下来,只要能充分利用好这类话题,让对方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就可以了。

    (2)自视清高的人

    有些人自视清高、目空一切,常常以唯我独尊的架势出现在别人面前。这种举止无礼、傲慢的行为,让人看了会产生厌烦,但是,在社交过程中,各种人等都能遇到,遇到这样的人,总不能躲着走吧!

    其实,与这样的人交谈,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与这样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尽量少和他啰唆,要知道“多说无益”。

    (3)心思细腻、深藏不露的人

    那些心思细腻、深藏不露的人,是最难令人琢磨透的,如果要探知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大多会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只要一谈到正题,他们就东拉西扯,自我防范心理极强。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最好不要和他兜圈子。如果是求他办事,直接把预先准备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做出最后决断。

    无论与什么样的人打交道,交谈之前最好先对对方有个大致的了解,如果对方是初次谋面的陌生人,应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揣摩出其性格、爱好、脾气、禀性,这样才能顺水推舟,说出符合对方口味的话。

    熟不拘礼,对熟人讲话时一定要实话实说,直来直去则被视为信任、亲近。而对于陌生人,以及性别、年龄、宗教、信仰、地位、学识、经历、立场、观点、方法等等不一样的人不一定妥当。

    总之如何说话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你去慢慢理解。

    王熙凤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本事是非常厉害的。作为荣国府的总管,王熙凤在与宁府内外各色人等打交道,无论对下,还是对上,她都能应对自如,做到分寸得宜,不卑不亢,因此她那八面玲珑的人物形象就成了一桩美谈。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元宵夜宴》中记载着这样一段:

    贾母说:“袭人怎么没有和宝玉一起来?”

    王夫人忙起身笑回道:“她妈妈前几天去世了,袭人需守孝,出席这种场合有些不合时宜。”

    贾母听了点头,不以为然地说道:“既然跟了主子,就没有了个人的自由,一切行为都要以主子的意志为转移,倘若她还跟着我,难道就可以不在这里了吗?现在我们这里的人手充足,有人可以支配,就不追究这些了,但决不能让它成了规矩。”

    王熙凤见状忙笑着说:“即使袭人不用守孝,园子里也不能缺少她阿,那灯花爆竹的很是危险。这里一唱戏,园子里的人都会偷偷地过来瞧瞧。袭人心细,让她在外面照看照看咱们也放心。更何况这戏场一散其他下人又不经心,等宝兄弟回去后,铺盖也是冷的,茶水也不齐备,各色都不便宜,所以我叫她不用来了,只照看屋子,给宝玉兄弟把茶水、铺盖准备齐全就是了。这样一来,我们这里也不担心,又可以满足她守孝的愿望,这不是一举三得吗?老祖宗要叫她,我马上差人叫她来就是了。”

    贾母听了这话,忙说:“你说的很在理,比我想的要周到,快别叫她了。她妈妈是什么时候没了,我怎么不知道?”

    王熙凤笑道:“前两天袭人还亲自向老太太回报呢!您怎么给忘了。”贾母想了一想笑说:“想起来了。我的记性不比往常了。”

    众人都笑说:“老太太怎么能记得这些小事啊!”

    就这样,一场风波被王熙凤的巧嘴给平息了。

    贾母本有责怪的意思,显然有些不高兴。经王熙凤那么一说便心通气顺了。

    人们之所以说话,其目的就在于沟通。说话要分对象,这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手段,只有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才能在社交场上游刃有余。

    5.沉默是金,言多有失

    “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话是对沉默最好的理解。有时候,在某些场合,沉默的作用要胜过千言万语。当听到某些令人气愤的言论或遇到某些令人生气的事情时,有些人可能会怒火中烧从而与他人吵得不可开交,而有些人可能会保持沉默,以此来缓和尴尬的气氛,给彼此一个台阶下。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所取得的效果是不相同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海军成功偷袭珍珠港,使得美军损失极为惨重,整个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当时美国多数议员已决定放弃与日本对战。

    当时,罗斯福已经将战争形势分析得十分透彻了,他明白如果不趁日军尚未立足之前发动战争,美军肯定要吃苦头,一旦日本站稳了脚跟,整个战势就会变得异常艰难。

    在一次议会上,当其他所有议员都争得面红耳赤时,罗斯福却静静坐在座位上,一声不响。他在仔细听并且分析每一个人的讲话。他清楚地知道,大家之所以反对向日本宣战,是因为如果美国向日本宣战,那么美国的经济必然会受到影响,最重要的是胜负难以预料,倘若美国仓促宣战,一旦失败,那么对于美国来说可谓灭顶之灾。

    就在大家争论得如火如荼时,只见双腿残疾的罗斯福忍着剧烈的疼痛从轮椅上吃力地站了起来。虽然他的脸上露出了十分痛苦的表情,但依然没有发表任何讲话,只是默默环视四周。这一切都被众人看在了眼里,他们惊诧万分。

    全国人民通过电视转播看到了这一惊人的画面,无不为之感动。罗斯福用沉默告诉人们一个大道理: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于是,国会很快做出决议:立即向日本宣战。

    这就是沉默的魅力所在,它可以不动声色地使别人接受你的建议,可以恰到好处地将你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日本金牌保险推销大师原一平也是一位倾听高手。一次,他去访问一位出租车司机,对方非常坚定地认为原一平没有机会向他推销人寿保险,之所以肯接见原一平,是因为原一平家里有一台可以放彩色有声影片的放映机,对于这一新鲜物件,出租车司机从来没有见过。

    原一平根据出租车司机的这一好奇心理,放了一部介绍人寿保险的影片,结尾还附上了一个问题“它将为你及你的家人带来些什么呢?”影片看完了,二人静悄悄地坐在原地。几分钟后,出租车司机心潮澎湃地对原一平说:“哪种保险最适合我?”最后原一平成功地将一份高额人寿保险推销给了出租车司机。

    “雄辩如银,沉默是金。”日常生活中,在特殊场合下,沉默确实胜于雄辩。它与其他语言一样,如果运用得恰到好处,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日常工作生活中,有些人说话直来直去,思想有些偏激,发表起言论来未免让人难以接受,如果用激烈的言辞当场反驳,又很容易打击对方的自尊心。倘若用温和的话语劝告他,很可能落得费力不讨好的下场。这时候,与其浪费唇舌与对方辩白,还不如采用沉默的方式予以反击。无论他发表什么言论,只给他两只耳朵,“嗯”、“啊”地应付一通就足够了,不必与对方争吵,也不必规劝对方。

    有心的人,对于你的沉默必然会加以思考,反省自己是否有做错的地方。

    沉默是金并不是告诉人们要闭口不言,这就违背了说话的要求。而是告诉人们要见机行事,在适当的时候,说出最贴切的话,力争把话说到位。那么,究竟什么时候该保持沉默呢?

    (1)遇到不该说的对象时,应保持沉默

    求人办事时,如果遇到热心肠的人,可与之交谈,反之则应保持沉默,因为说了也等于白说;如果遇到性格比较沉稳的人,可与之交谈,相反如果遇到性情比较急躁的人,最好闭口不言,以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遇到性格比较腼腆的人,最好不要与之乱开玩笑,否则会破坏谈话气氛,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2)遇到不该说的事时,应该保持沉默

    该说的事情便说,不该说的事情当然不能说,这是众所周知的一条说话原则。

    (3)在不适当的时候,应该保持沉默

    说话看场合分时机,该说的时候说,不该说的时候必须保持沉默。这是说话艺术中最基本的一条隐规则。当别人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的时候,说些令人振作的话还好,如果说些不着边际或打击性的话,必然会惹人厌烦。在这种情况下,说了还不如保持沉默。

    沉默是另一种语言艺术,是变向的倾听,沉默的过程也就是倾听的过程,也是搜集信息的过程,为发表言论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沉默还可以被认为是说话的前提,为把话说得更动听奠定基础。

    6.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倾听

    学会听别人说话,意思就是说要善于从别人的话中挖掘信息,更恰当地把握说话人的心理。这对加深彼此的了解,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交谈大有裨益。

    美国一家大型汽车公司准备采购一批汽车坐垫。因此这个大公司便成为了很多汽车坐垫生产商的猎物。为了能够争取到这个大客户,有三家公司将做好的样品送到了这个大型汽车公司,等待公司高层的审查。公司高层为了确保坐垫质量,于是决定让这三家坐垫生产厂家进行最后的角逐。他们给三个坐垫生产商各发了一份通知,内容是要求三个厂家派代表到公司进行现场辩论。

    约翰是其中一个公司的代表,在他与汽车公司高级人员进行商谈时,正患着咽喉炎,十分不方便讲话。所以当汽车公司高层要求他对自家产品进行描述时,他只言未发,只是在纸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尊敬的先生们,我嗓子哑得厉害,几乎不能发出声音。因此,我把说话权交给在座的各位。请原谅我的不礼貌。”

    汽车公司高层看到这段话后说:“我来替你说吧。”他陈列出约翰带来的样品,非常仔细地描述了它的优点,在座的每位领导都发出了赞叹的声音。汽车公司的总经理一直替约翰说好话,而约翰只是象征性地点点头或微微一笑。不料,这样的洽谈却赢得了汽车公司的青睐,因此使得约翰顺利地与汽车公司签订了价值180万元的订购合同单。

    后来,约翰回忆说:“当时如果我和其他厂家的代表一样,对自家产品侃侃而谈,说不定我会失去这次合作,我之所以能在其他代表中脱颖而出,是因为我把说话权交给了汽车公司的总经理,而我却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听众。通过这次经历,我真的发现把说话权交给别人有时是多么有价值啊!”

    一个商店的售货员,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拼命称赞自家产品,不给顾客说句话的机会,很可能失去一位准客户。因为,不给顾客说话机会,就不会了解顾客的需求,尽管把自家产品夸得天花乱坠,不符合顾客的需求也是枉然。所以,让自己充当一名听众并没有什么不好,倾听也是一种收获。

    把说话权交给别人,有时比自己唠叨更有价值。事实上,每个人都不希望被别人忽视,希望成为交谈中的主角,一旦别人能满足自己的这个愿望,会发自内心的愿意与这样的人接触。反之,如果别人一味的把自己当成听众,势必会产生逆反心理,认为对方对自己不够重视。

    汤姆是一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青年,他的工作是向一家专门替服装设计师和纺织品制造商设计花样的画室推销草图。连续三年,汤姆先生每个星期都去拜访纽约一位著名的服装设计家。“他从不拒绝接待我,”汤姆先生说,“但他也从来不买我的东西。他总是很仔细地看我的草图,然后说:‘不行,汤姆,我想我们今天谈不成了。’”经过150次的失败,汤姆终于明白自己过于墨守成规,于是他下定决心,每个星期抽出一个晚上去研究与人交谈的哲学,以发展新观念,创造新的热忱。

    不久,他就急于尝试这一新方法。他随手抓起六张未完成的草图,冲入买主的办公室。“如果你愿意的话,希望你帮我一个小忙,”他说,“这是一些尚未完成的草图。能否请你告诉我,我们应该如何把它们完成才能对你有所帮助?”

    这位买主默默看了一会儿那些草图,然后说:“把这些图留在我这儿几天,然后再回来见我。”

    三天以后汤姆又去了,拿着草图回到画室,按照买主的意思把它们修饰完成。结果这次那位买主全部接受了。从那时候起,买主又向他订购了许多其他图案,双方还成了知心的朋友,不仅如此他还把汤姆介绍给了他的其他朋友。

    所有的这些设计图都是根据买主的想法画成的——而汤姆却净赚了1600多美元的佣金。“我现在明白,这么多年来,为什么我一直无法和这位买主做成买卖,”汤姆说,“我以前只是催促他买下我认为他应该买的东西。我现在的做法正好完全相反。我尽量把说话权交给别人让对方说出自己的想法。他现在觉得这些图案是他创造的,确实也是如此。我现在用不着去向他推销了。”

    那么,究竟该如何才能把说话权交给别人呢?

    首先,控制自己的说话量。

    也就是说,不要自顾自地说起没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坏习惯,只要话匣子一打开,就没完没了难以止住。其实,这并不是聪明者所为,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一方面,你说的话越多,给别人传递的信息就越多,别人在你身上学到的知识就越多。另一方面,你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浪费了许多力气为别人传授信息,别人不但不会感激你,反而会认为你是一个善于炫耀自己的人,更何况,所说的每一句话不可能都是别人爱听的,说不定哪句说的不到位就可能得罪人,从而对你敬而远之。看来,那些口若悬河的人确实该改改,否则会吃更多亏。

    尤其是从事推销这一行业,更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推销员的目的是为了推销产品。使多数人能心甘情愿接受自己的观点,购买自己的产品,所以,在说话这一问题上必须引起注意。应该做到让对方尽情地说话,这样才能在对方的话语中,揣摩到对方的性格、心思和购买欲望。

    与人交际过程中,如果你自顾自地说起没完,不管对方的来意、兴趣爱好,是很容易被误解的,那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当然,对于对方的提问也不能爱答不理,这样是非常伤人的。因此,对于别人的提问要耐心地听下去,抱着一种开阔的心态,把别人的话听完。真诚地鼓励对方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把想法表达清楚。

    当然,也不能只把自己当听众,偶尔也要跟着说几句,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对方说:“我很喜欢月季花。”这时你可以应对方一句:如“我也很喜欢,特别是红颜色的。”这样一来,对方就会顺着你的话继续说下去了,为彼此间的谈话制造了愉悦的气氛,谈话也就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可是,如果你说出一句大煞风景的话,不但不能继续话题,还很可能破坏双方感情,为顺利交际制造障碍。

    与人交谈也有一定的规则,虽然它不像交通规则那样呆板,但是也遵守着红灯停,绿灯行的原则,否则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误入雷区。在社交过程中,与人谈话并不能像与家人谈话那么随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它需要讲究一个方式方法,不能单纯地把自己当成主角,还要适时地充当听众。在恰当的时间里把谈话内容扩大化,以方便继续谈下去。而且还要不时地与交谈对象互换位置,这样才能使交谈平稳地进行下去。

    交流是双向的,在听完对方的谈话后,自己要发表一下意见或建议。如果只是沉默地听取而不做任何表示,交谈很可能陷入一片死寂的气氛中,这不利于交谈的顺利进行。再者,当别人发表完意见后,无形中就等于把说话权交到了你的手里,此时,完全可以毫无顾虑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表现自己。

    其次,要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上面已经谈到了,上帝创造人的时候,只给人一张嘴,却给了人两个耳朵,其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人们要养成多听的好习惯。曾有科学家做了一项调查研究,研究对象是一批受过训练的保险推销员。科学家把推销员中成绩最好的10%和成绩最差的10%做对比,结果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受过同等训练的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原因出在他们每次推销自己时讲话的时间长短上,业绩差的那一部分,每次推销时说话时间累计为30分钟;而业绩最好的一部分,每次推销时说话时间累计只有12分钟。

    人们或许不明白,为什么只说12分钟的推销员会取得较高的成绩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说得少,听的自然就多了。在倾听过程中他们能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而且,他们可以利用倾听的时间思考、分析顾客的各方面信息。然后,针对顾客的各种情况、疑惑、内心想法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业绩自然优秀。

    善于倾听不但对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好处,对家庭、企业而言,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很好的听众,这是松下电器驰名于世界的原因之一。他说,如果你对手下人提出的意见、建议不加理睬,那长此以往,他们就不愿再提了,这样容易使他们产生懒惰的恶习。他们认为提了也没有用,你也不会听,干脆听你的不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下属的积极性还能高吗?脑子还会开动吗?智慧还能激发出来吗?显然不行,这样公司会死气沉沉,效益也不会好到哪去。

    此外学会听别人说话还能提升自己的人气指数,使自己你有个好人缘。

    每个人都喜欢讲,而不喜欢听,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必须意识到多听比多讲效果要好。让自己尽可能充当好听众的角色,这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大的好处。

    一次,卡耐基到一个著名植物学家的家里作客,植物学家津津有味地给他讲述植物学的专业知识。卡耐基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对植物学家的讲话爱答不理,他似乎对植物学非常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像个喜欢听故事的孩子,不时地还要向植物学家提出个问题。

    两人像遇到知己一样,谈得越来越开心,直到半夜植物学家意犹未尽地告诉卡耐基说:“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谈话专家。”

    学会听别人说话,就是告诉人们要强迫自己喜欢别人的话题,以足够的耐性去倾听对方的意见,就像去电影院看一场自己不喜欢的电影一样,要耐着性子把它看完。如果自认为电影不好看就一走了之,那么买电影票的钱也就白花了。在与人相处过程中,同样是这个道理,如果不喜欢对方提出的话题时,同样一走了之,这种行为很可能伤害到对方,影响双方感情。所以,交际这个大舞台上,不要总把自己当做主角,该当听众的时候就要把说话权交到对方手上。否则,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很难得到他人的尊敬。

    社交场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方,每个人的个性、爱好都不尽相同,如果只强调别人去应和你,听你一个人讲话,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在社交过程中,不会交到真心朋友,更不会办成事。所以说,与人交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听别人说话,这会对日常复杂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好处。

    三、穿着要讲究

    穿着往往是一个人涵养的体现,身份的证明。尤其是在社交场合,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1.女士穿衣要点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女装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能比裙子更完善。对于女性来说,穿了得体的裙子,形象就会光鲜百倍,气质和风度也有了更好的体现。

    裙装历来是女性的宠物,不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温暖的春季和凉爽的秋季,裙装始终是女士的主要装束,甚至冬天着裙装的也大有人在。

    可以说“裙装是服装的王后”。裙装的美主要表现在它的造型优雅、轮廓多变,最能表现女性的俏丽风姿。可强调女性线条的紧身裙、公主裙和强调臀部的倒三角形连衣裙等,展现了女性线条美,弥补了很多女性形体上的不足。同时,裙装的多姿多彩和精美装饰为女性追求个性美创造了条件。

    种类繁多的裙装面料,为不同季节、不同款式的裙装提供了多方面的选择。各类丝绸衣料,能强调裙装的款式,给人们以活跃、鲜艳、丰满的感觉,是制作旗袍、晚礼服的最佳面料;丝麻混纺、订纱及透明的绸纱面料,是夏季连衣裙的最佳选择,能展现出一种若隐若现的朦胧式的美感;一些无光泽的棉布、薄呢等制作的裙装,给人以稳重、高雅的感觉,十分适合日常穿用;厚重呢绒制成的秋冬季半截裙,显得庄重、沉着、暖和。

    现代女性由于职业、地位、年龄、爱好的差异对裙装有着不同的要求。青年女性更喜欢短裙,它简洁清丽,能展现女性曲线,拔高身材。较流行的有紧身短裙、灯笼短裙、无腰短裙、迷你裙等。中老年女性多喜欢筒裙、旗袍裙。职业女性多着西装套裙,应多把注意力放在裙装的格调上,或长上衣、短裙子,或短上衣、长裙子,剪裁合体,色彩典雅,充分体现个性,增强自身的感染力。知识女性更加追求裙装的品位,运用裙装的无声语言来表现自己的修养、学识、气质和社会地位,以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敬。

    裙

    裙的种类有:连衣裙、长裙、及膝中裙、迷你裙、A字裙、鱼尾裙、吊带裙、短裙、牛仔裙、百褶裙等。

    穿裙的禁忌:裙、鞋、袜不搭配。鞋子应为高根或半高跟皮鞋,颜色可与裙色相配;袜子一般为尼龙袜和高统袜或过裤袜,颜色宜为单色,袜子应当完好无损。

    光脚。光脚不仅显得不够正式,而且会使自己的某些瑕疵见笑于人,还会被人视为故意卖弄风骚,有展示性感之嫌。

    三截腿。所谓三截腿,是指穿半截裙子,穿半截袜子,袜子与裙子中间露一段腿肚子,结果导致裙子一截,袜子一截,腿肚子一截,这种现象术语上称“恶性分割”,会被视为没有教养。

    礼服

    旗袍。紧扣的高领,贴身,衣长过膝,两旁开衩,斜式开襟。配穿高跟或半高跟皮鞋,或配穿高级面料,制作考究的布鞋。

    大礼服。为单色拖地或不拖地的胸、背稍露的连衣裙,配戴与裙颜色相同的帽子和长纱手套。

    小礼服。长至脚面而不拖地的稍露背式单色连衣裙。

    常礼服。由质料、颜色相同的上衣和裙子搭配而成,可配戴手套和帽子。

    不恰当的着装:

    过分时髦。现代女性爱流行的时装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使你不去刻意追求流行,流行也会左右着你。有些女性几近盲目地追求时髦,例如有家贸易公司的女秘书在指甲上同时涂了几种颜色鲜艳的指甲油,当她打字或与人交谈时,都给人一种厌恶的压迫感。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对于流行的选择必须有正确的判断力,同时要切记:在工作或办公场所,主要表现工作能力而非赶时髦的能力。

    过分暴露型。夏天的时候,许多职业女性便不够注重自己的身份,穿起颇为性感的服装。这样你的才能和智慧便会被埋没,甚至还会被人看成轻浮。因此,再热的天气,也应注意自己仪表的整洁、大方。

    过分正式型。这个现象也是常见的,其主要原因可以说是没有适合的服装。职业女性着装应平淡朴素。

    过分潇洒型。最典型的样子就是随随便便的T恤罩衫,配上一条泛白的“破”牛仔裤,丝毫不顾及办公室的原则和体制,这样的穿着可以说是非常不合适了。

    过分可爱型。在服装市场上有许多可爱俏丽的款式,也不适合工作中穿着。如果穿这样的服装,会给人轻浮、不稳重的感觉。

    综上所述,女士穿衣应该遵循一定的穿衣原则,才能穿得自然、大方。那么女士到底应该遵循哪些穿衣原则呢?

    着装的TOP原则:

    TOP是三个英语单词的缩写,它们分别代表时间(Time)、场合(Occasion)和地点(Place),即着装应该与当时的时间、所处的场合和地点相协调。

    时间原则:

    不同时段的着装规则对女士尤其重要。男士有一套质地上乘的深色西装或中山装足以包打天下,而女士的着装则要随时间而变换。白天工作时,女士应穿着正式套装,以体现专业性;晚上出席鸡尾酒会就须多加一些修饰,如换一双高跟鞋,戴上有光泽的佩饰,围一条漂亮的丝巾;服装的选择还要适合季节气候特点,保持与潮流大势同步。

    场合原则:

    衣着要与场合协调。与顾客会谈、参加正式会议等,衣着应庄重考究;听音乐会或看芭蕾舞,则应按惯例着正装;出席正式宴会时,则应穿中国的传统旗袍或西方的长裙晚礼服;而在朋友聚会、郊游等场合,着装应轻便舒适。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穿便装,你却穿礼服就有欠轻松;同样地,如果以便装出席正式宴会,不但是对宴会主人的不尊重,也会令自己颇觉尴尬。

    地点原则:

    在自己家里接待客人,可以穿着舒适但整洁的休闲服;如果是去公司或单位拜访,穿职业套装会显得专业;外出时要顾及当地的传统和风俗习惯,如去教堂或寺庙等场所,不能穿过露或过短的服装。

    职业女性着装四讲究:

    整洁平整

    服装并非一定要高档华贵,但须保持清洁,并熨烫平整,穿起来就能大方得体,显得精神焕发。整洁并不完全为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这是良好仪态的第一要务。

    色彩技巧

    不同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如深色或冷色调的服装让人产生视觉上的收缩感,显得庄重严肃;而浅色或暖色调的服装会有扩张感,使人显得轻松活泼。因此,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择和搭配。

    配套齐全

    除了主体衣服之外,鞋袜手套等的搭配也要多加考究。如袜子以透明近似肤色或与服装颜色协调为好,带有大花纹的袜子不能登大雅之堂。正式、庄重的场合不宜穿凉鞋或靴子,黑色皮鞋是适用最广的,可以和任何服装相配。

    饰物点缀

    巧妙地佩戴饰品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女士们增添色彩。但是佩戴的饰品不宜过多,否则会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佩戴饰品时,应尽量选择同一色系。佩戴首饰最关键的就是要与你的整体服饰搭配统一起来。

    2.男士穿衣要点

    西装

    穿着西装要讲究“三个三”,即三色原则、三一定律、三大禁忌。三色原则。是指在正式场合穿西服套装时,全身颜色必须限制在三种之内,否则就会显得不伦不类,失之于庄重。

    三一定律。是指穿西服套装时,三个色彩必须协调统一,指鞋子、腰带、公文包的色彩必须统一起来,一般以黑色为宜。

    三大禁忌是:

    (1)袖口上的商标未拆。袖口上的商标应该在买西服之时就由服务人员拆掉,如果穿着带商标的西服,显得不懂行,被人取笑;

    (2)穿西装不穿皮鞋。要恪守西装本身约定的搭配,穿西装不能穿布鞋、凉鞋、拖鞋、运动鞋;

    (3)在正式场合穿西装不配衬衫、不系领带,或里面只穿T恤衫、汗衫、棉毛衫等。西装是男士的正装、礼服。在大多数社交活动中,男子都穿西装。

    西装可分工作用的西装、礼服用的西装、休闲用的西装等,对一般人来说,同样一套西装配上不同衬衫、领带,差不多就可以每天穿着并应付多数的交际活动了。在各种类别的服装中,男子穿西装的讲究最多,因此,下面着重介绍这方面的常识。

    西装款式与场合。现在男子常穿的西装有两大类,一类是平驳领、圆角下摆的单排扣西装;另一类是枪驳领、方角下摆的双排扣西装。另外西装还有套装(正装)和单件上装(简装)的区别。套装要求上下装面料、色彩一致,这种两件套西装再加上同色同料的背心(马甲)就成为三件套西装。套装如作正式交际场合的礼服用,色调应比较深,最好用毛料制作。在半正式交际场合,如在办公室参加一般性的会见,可穿色调比较浅一些的西装。在非正式场合,如外出游玩、购物等,如穿西装,最好是穿单件的上装,配以其他色调和面料的裤子。

    西装穿着要领。穿双排扣的西装一般应将纽扣都扣上。穿单排扣的西装,如是粒扣的只扣上面的一粒,三粒扣的则扣中间的一粒。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可以不扣纽扣。穿西装时衬衫袖口一定要扣上。西装的驳领上通常有一只扣眼,这叫插花眼,是参加婚礼、葬礼或出席盛大宴会、典礼时用来插鲜花用的,在我国人们一般无此习惯。西装的衣袋和裤袋里,不宜放太多的东西,最好将东西放在西装左右两侧的内袋里。西装的左胸外面有个口袋,这是用来插手帕用的,起装饰作用,在此胸袋里不宜插钢笔或放置其他东西。

    西装与衬衫。穿西装时,衬衫袖应比西装袖长出1~2厘米,衬衫领应高出西装领1厘米左右。衬衫下摆必须扎进裤内。若不系领带,衬衫的领口应敞开。在正式交际场合,衬衫的颜色最好是白色。

    西装与领带。领带是西装的灵魂。凡是参加正式交际活动,穿西装就应系领带。领带长度以到皮带扣处为宜。如穿马甲或毛衣时,领带应放在它们后面。领带夹一般夹在衬衫的第四和第五个纽扣之间。

    西装与鞋袜。穿西装时不宜穿布鞋、凉鞋或旅游鞋。庄重的西装要配深褐色或黑色的皮鞋。袜子的颜色应比西装深一些,花色要尽可能朴素大方。

    西裤与西裤带。裤长标准为裤脚正好接于脚面,太长会影响裤的笔直,太短则可能在入座时露出腿部,有失雅观。由于西裤带的前方显露于外,因此西裤带的选择必须雅观大方,带头不要太花俏,宽度以2.5~3厘米为佳。不在裤带、裤鼻上扣挂钥匙等物品,袜子应选长一点,以坐下跷腿时不露出小腿为宜。

    衬衫

    男士衬衫有内穿型和外穿型之别,这在国外是极讲究的。内穿型衬衫合体,穿着严谨,凡衬穿在外套内的应选穿内穿型衬衫;而外穿型衬衫较宽松、穿着随意,适合于直接以衬衫为外衣的场合。目前,国内市场普遍是内外兼穿的传统型衬衫,内穿型的极少。

    衬衫款型要分清。正式场合配穿西装或礼服时,应选穿内穿型衬衫;衬衫穿在夹克衫或中山装里面时,以内穿型最好,内外兼穿型次之;当衬衫仅作外穿着时,外穿型或内外兼穿型是比较适当的选择。

    正规场合应穿白衬衫或浅色衬衫,配之以深色西装和领带,以显庄重。

    当衬衫搭配领带穿着时(不论配穿西装与否),必须将领口纽扣、袖口纽扣和袖叉全部扣上,以显男士的刚性和力度。

    衬衫领子的大小,以塞进一个手指的松量为宜,脖子细长者尤忌领口太大,否则会给人羸弱之感。

    不系领带配穿西装时,衬衫领口处的一粒纽扣绝对不能扣上,而门襟上的纽扣则必须全部扣上,否则就会显得过于随便和缺乏修养。

    配穿西装时,衬衫的下摆忌在裤腰之外,这样会给人不伦不类,不够品位的感觉;反之,则会使人更显得精神抖擞、充满自信。

    应尽量选穿曲下摆式样的衬衫,既便于下摆掖进裤腰内,又使穿着舒适,腰臀部位平服美观。

    外穿型衬衫忌穿在任何外套里面(尤其是西装),避免给人以臃肿、不和谐和感觉。

    正规的短袖衬衫可配套领带出现于正式场合。这既适应气候环境,又不失男子汉风度。

    礼服

    大礼服,也称燕尾服,西式晚礼服的一种。深色高级衣料制成,前身较短,身后较长而下端分开像燕子尾巴,翻领上镶锻面,裤腿外侧有丝带,通常系白色领节,配黑色皮鞋,黑丝袜,戴白手套。

    晨礼服。通常上装为灰色或黑色,后摆为圆尾形,下装为深灰色黑条裤。戴黑礼帽,系灰领带,穿黑色皮鞋。参加规格较高的各种典礼、婚礼时穿用。

    3.商务着装须知

    (1)商务人员职场着装六忌

    ①鲜艳

    着装过于鲜艳是指商务人员在正式场合的着装色彩较为繁杂,过分鲜艳,如衣服图案过分繁琐以及标新立异等问题。

    ②过于杂乱

    着装过于杂乱是指不按照正式场合的规范化要求着装。杂乱的着装极易给人留下不良的印象,容易使客户对企业的规范化程度产生疑虑。

    ③过于暴露

    在正式的商务场合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不适宜暴露的,比如胸部、肩部、大腿。在正式的商务场合通常要求不暴露胸部,不暴露肩部,不暴露大腿。

    ④过于透视

    在社交场合穿着透视装往往是允许的,但是在正式的商务交往中着装过分透视就有失于对别人的尊重,有失敬于对方的嫌疑。

    ⑤过于短小

    在正式场合,商务人员的着装不可以过于短小。比如不可以穿短裤、超短裙,非常重要的场合不允许穿露脐装、短袖衬衫等等。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男士在正式场合身着短裤是绝对不允许的。

    ⑥过于紧身

    在社交场合身着非常紧身的服饰是允许的。但是必须强调在工作场合和社交场合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不可以穿着过分紧身的服装。设想一下,当商务人员在工作场合穿着过于紧身的服装,凸显线条分明,又怎能体现自己的庄重呢?

    (2)商务人员职场着装注意事项

    ①符合身份

    鉴于每一位员工的形象均代表其所在单位的形象及企业的规范化程度,也反映了个人的修养和见识,因此商务人员的着装必须与其所在单位形象、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相称,做到男女有别、职级有别、身份有别、职业有别、岗位有别,即“干什么,像什么”。如此这般,才会使商务人员的着装恰到好处地反映自身的素质,反映企业的形象。

    ②扬长避短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高矮胖瘦都不同。商务场合着装强调扬长避短,但重在避短不在扬长。例如,一位身材很好的小姐,紧身上衣,迷你裙最能展现她的身材,但是这样的着装不适宜商务场合,商务场合还是穿职业套装为好,这就是重在避短不在扬长;如果女士的腿不直,则可以选择裤装,这就是扬长避短。

    ③区分场合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商务人员的着装应当因场合不同而异,以不变应万变显然大为不妥。在不同的场合,商务人员应该选择不同的服装,以此来体现自己的身份、教养与品位。一般而言,商务人员所涉及的诸多场合有三:公务场合、社交场合、休闲场合。

    a.公务场合

    所谓公务场合是指执行公务时涉及的场合,它一般包括在写字间里,在谈判厅里以及外出执行公务等情况。公务场合着装的基本要求为注重保守,宜穿套装、套裙,以及穿着制服。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选择长裤、长裙和长袖衬衫。不宜穿时装、便装。必须注意在非常重要的场合,短袖衬衫不适合作为正装来选择。

    b.社交场合

    对商务人员而论,所谓社交场合是指工作之余在公众场合和同事、商务伙伴友好地进行交往应酬的场合。虽然这些场合不是在工作岗位上,但往往面对的是熟人。社交场合着装的基本要求为时尚个性,宜穿着礼服、时装、民族服装。必须强调在这种社交场合一般不适合选择过分庄重保守的服装,比如穿着制服去参加舞会、宴会、音乐会,就往往和周边环境不大协调了。

    c.休闲场合

    所谓休闲并不等于休息,这里的休闲是指在工作之余一个人单独自处,或者在公共场合与其他不相识者共处的时间。休闲场合着装的基本要求为舒适自然。换言之,只要不触犯法律,只要不违背伦理道德,只要不有碍他人的身体安全,那么商务人员的穿着打扮可以完全听凭个人所好。一般而论,在休闲场合,人们所适合选择的服装有运动装、牛仔装、沙滩装以及各种非正式的便装,比如T恤、短裤、凉鞋、拖鞋等等。在休闲场合,如果身穿套装、套裙,往往会贻笑大方。

    通常情况下,依照社交礼仪,着装要赢得成功,进而做到品位超群,就必须兼顾其个体性、整体性、整洁性、文明性、技巧性。对这五个方面,一点都不能偏废。

    (1)个体性

    正如世间每一片树叶都不会完全相同一样,每一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在着装时,既要认同共性,又绝不能因此而泯灭自己的个性。着装要坚持个体性,具体来讲有两层含义:第一,着装应当照顾自身的特点,要做到“量体裁衣”,使之适应自身,并扬长避短。第二,着装应创造并保持自己所独有的风格,在允许的前提下,着装在某些方面应当与众不同。切勿穷追时髦,随波逐流,使个人着装千人一面,毫无特色可言。

    (2)整体性

    正确的着装,应当基于统筹的考虑和精心的搭配。其各个部分不仅要“自成一体”,而且要相互呼应、配合,在整体上尽可能地显得完美、和谐。若是着装的各个部分之间缺乏联系,“各自为政”,它哪怕再完美也毫无意义。着装要坚持整体性,重点是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要恪守服装本身约定俗成的搭配。例如,穿西装时,应配皮鞋,而不能穿布鞋、凉鞋、拖鞋、运动鞋。其二,要使服装各个部分相互适应,局部服从于整体,力求展现着装的整体之美,全局之美。

    (3)整洁性

    在任何情况之下,人们的着装都要力求整洁,避免肮脏或邋遢。着装要坚持整洁性,应体现于下述四个方面:首先,着装应当整齐。不允许又折又皱,不熨不烫。其次,着装应当完好。不应又残又破,乱打补丁。至于成心自残的“乞丐装”,在正式场合亦应禁穿。再次,着装应当干净,不应当又脏又臭,令人生厌。以任何理由搪塞应付而穿脏衣,都没有道理。最后,着装应当卫生。对于各类服装,都要勤于换洗,不应允许其存在明显的污渍、油迹、汗味与体臭。

    (4)文明性

    穿着服装,是人与兽的一大区别。在日常生活里,不仅要做到会穿衣戴帽,而且要努力做到文明着装。着装的文明性,主要是要求着装文明大方,符合社会的道德传统和常规做法。它的具体要求,一是要忌穿过露的服装。在正式场合,袒胸露背,暴露大腿、脚部和腋窝的服装,切应忌穿。在大庭广众之前打赤膊,则更在禁止之列。二是要忌穿过透的服装。倘若使内衣、内裤“透视”在外,令人一目了然,昭然若揭,当然有失检点。若不穿内衣、内裤,则更要禁止。三是要忌穿过短的服装。不要为了标新立异,而穿着小一号的服装。更不要在正式场合穿短裤、小背心、超短裙这类过短的服装。它们不仅会使自己行动不便,频频“走光”、“亮相”,而且也失敬于人,使他人多有不便。四是要忌穿过紧的服装。不要为了展示自己的线条而有意选择过于紧身的服装,把自己打扮得像“性感女郎”,更不要不修边幅,使自己内衣、内裤的轮廓在过紧的服装之外隐隐约约。

    (5)技巧性

    不同的服装,有不同的搭配和约定俗成的穿法。例如,穿单排扣西装上衣时,两粒钮扣的要系上面一粒,三粒钮扣的要系中间一粒或是上面两粒。女士穿裙子时,所穿丝袜的袜口应被裙子下摆所遮掩,而不宜露于裙摆之外。穿西装不打领带时,内穿的衬衫应当不系领扣,等等。这些,都属于着装的技巧。着装的技巧性,主要是要求在着装时要依照其成法而行,要学会穿法,遵守穿法。不可以不知,也不可以另搞一套,贻笑大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