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是一种习惯-出众的能力是优秀的资本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工作体现着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谁都想做同行业的佼佼者。要想让自己在工作中出类拔萃,没有别的办法,除去人际关系及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外,靠的就是能力,有能力才有水平。

    一、快乐工作,乐在其中

    真正热爱工作的人,他是幸福的,是快乐的,他从中体会着无穷的乐趣,吸吮着无数的甘甜。快乐工作,乐在其中。

    1.干一行,爱一行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如果某项工作必须去做,那么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吧!”这位哲人就是在告诉我们,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什么职业,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要养成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好习惯。这样的好习惯会使你受益终生。如果凡事都抱着浑水摸鱼、敷衍了事的态度,那么最终你将一事无成。

    有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他在学校时各方面都表现优异,所以被某跨国公司看中,聘请他来公司工作。此时意气风发的他信心十足。但是当他走进公司的时候,他才知道,原来他的工作就是一些端茶倒水的琐事,对此他感到十分沮丧。此后他每天都在整理文件、打印材料中度过。当初的豪情壮志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琐碎中被慢慢耗损掉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种暗无天日的无聊中,他的坏习惯也一天天滋长起来。

    一天,经理突然让他找一份重要的文件。他便急匆匆跑到资料室去找那份文件。但是文件却并不好找。由于平日里,他根本没把整理资料的事放在心上。所以导致资料室的文件十分繁杂,毫无头绪。在这样一堆文件中,要想找到那份重要的文件谈何容易。此时的他不禁开始紧张起来。没多久,经理来拿文件了,看着杂乱的文件和满头大汗的他,经理什么也没说,就帮他找了起来。不一会儿,文件终于被找到了。此时经理对他说:“公司的文件非常多,如果不及时整理和归类,到时候要找文件的时候就会很麻烦。我手里的这份文件非常重要,多亏找到了,否则不知道会给公司带来多大的损失。”经理说完后,就转身离开了。

    此时这位毕业生感到十分惭愧,他起身去了洗手间。此时他看见一位大妈正在仔细地擦地板。看到干干净净的地板,他便问这位大妈:“您一天到晚干这样的活,难道你不厌烦吗?”大妈一边拖地,一边对他说:“这个工作累是累,但是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我必须认真对待啊。”他恍然大悟,一个打扫卫生的大妈对于自己的工作都会这样尽职尽责,而自己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却对待自己的工作如此漫不经心,他顿时感觉到十分惭愧。

    一个人无论从事的是什么职业,都应该把尽职尽责当成是自己的一种习惯,在这种习惯的熏陶下,能够使自己不断进步,而变得更加优秀起来。

    如果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做到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天长日久就能够培养出自己做事严谨的品格,这种严谨的品格不仅能够引导自己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更能鼓舞优秀的人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行业,尽职尽责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尽职尽责的好习惯能够使我们在特定的工作中,忠于职守、竭尽全力,从而能够使我们脱颖而出。人一旦全力以赴地工作,那么也就意味着他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很多时候,从事同一类的工作,不同的人做,在态度、方式上却迥然不同,原因是他们对工作的热爱程度不同。

    就以家庭主妇来说,热爱做家务劳动的家庭主妇,不管她们是做面包、铺床,还是擦洗家具,都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她们以积极的心态做这些事,并从中享受到别人无法体会到的乐趣,她们能从家务劳动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即便是照料孩子这样麻烦的事情,都不觉得枯燥乏味。事实上,当看着她们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做着家务事时,内心也是一种享受。由于她们心情很愉悦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整个家庭的氛围显得非常温馨、舒适,人的心灵也会得到升华,从而更加感到生活的甜蜜。

    但是,也有一些家庭主妇,她们厌恶家务活,把家务活看成是生活的累赘。一旦条件允许,她们就会拖延或不做家务,即使是不得已做了一些,也是草草了事,搞得一塌糊涂。

    当一个人热爱他的工作时,就十分投入,表现出来的是自发性、创造性、专注和谨慎的精神,也就能做出很好的成绩。而那些把工作看成是为应付差事、枯燥乏味的人,是根本做不出成绩的。

    每一个老板的性格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对那些兢兢业业、神情专注、充满热情的员工更加重视和信任。具有这样心态的员工也往往容易感染上司,并对那些散漫拖沓的员工也是一种激励,这样整个工作环境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补鞋是一种不受人们重视的工作,但是却有人把它当做艺术来做,全身心地去做好。即使是一个补丁,他们都会一针一线地精心缝补。这样的补鞋匠给人的感觉,好像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这种人热爱这项工作,他们不仅想着从修鞋中赚钱,而且希望自己手艺更精,更能赢得顾客的信赖。

    在教师的队伍中,有些教师对自己非常严格,始终以满腔热忱、同情心和责任心竭尽全力对待每一位学生,而学生也会把这样的老师当做良师益友,从他们那里得到教益,受益无穷。但也有一些教师从早晨一开始就对一天的工作感到乏味,他们以得过且过的心态来对待每一天和每名学生。

    有的人当他砌一堵石墙的时候,就像一位大师要创作一幅杰作一样,心思缜密,非常专注认真。在挑选石头的时候,他反复地审视,研究着每块石头的特点,力求把它放在最佳的位置。砌好以后,又从不同的角度,细细打量这堵石墙。这时候,他已经把自己的品格和热情都倾注到了每一块石头上,倾注到这座墙的整体美观上。

    养成热爱工作的好习惯,对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任何一件小事都认真对待,每做一件事情都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全部的热血和精力,你终有一天会走向成功。

    2.工作中要多动脑、勤思考

    这是发生在德国的一个科学家身上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伦琴。一天晚上,伦琴正在实验室里聚精会神地做着实验,他把一本厚书放在相距大约两米远的一架荧光屏与一只克鲁斯管之间。

    他的妻子气冲冲走了进来,对他喊道:“你究竟还要不要吃晚饭?现在已经很晚了。”

    伦琴似乎并没有听到她在说什么,他仍旧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实验器具,好像是在等待着什么奇迹的出现。

    不一会儿,他终于开口了:“亲爱的,我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你看,它能穿过两米厚的空气,还透过这本厚书。真是太神奇了。”伦琴看到妻子来了,立刻高兴得手舞足蹈。

    还在生气的妻子听到丈夫激动的声音,顿时生起了好奇心:“你再做一遍,让我从头看一下吧。”

    “好的!”伦琴对妻子说,“不过,你得帮我一下,拿着荧光屏,逐渐退远去,这样我们就可以测出射线的射程了。”

    妻子照伦琴说的去做了,可是刚走一步,她突然惊叫:“快来看我的手!”

    “你的手怎么啦?是不是被刺痛了?”伦琴赶紧抓住妻子的手,关切地问。

    “不是的,你快看屏幕上面。”妻子神色惊慌地大声说。

    这时,伦琴立刻看到荧光屏上清晰地显示出妻子手指的骨骼影像,“喔——真是奇迹,真正的奇迹。”伦琴惊喜地叫道。随即一个新的设想在他的脑中出现了。“亲爱的,你把手放到荧光屏前面去,我给你的手照一张相。”

    妻子把手放在克鲁斯管附近的用黑纸包好的底片上。不一会儿,伦琴便把照片洗出来了。这是妻子的一个完整的手骨影像,连她戴在无名指上的结婚戒指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亲爱的,我们可有了一项世界上了不起的发现了。这张照片,就是我们奉献给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50岁的伦琴挥动着照片,激动得跟孩子一般。伦琴给它取了个名字叫X射线。

    就这样世界上出现了被称为X的射线。此种射线能透视人体,显示出患者骨骼和内脏的结构,准确地指出病变部位和其他情况,便于确诊治疗。由于这一重大的发现,伦琴荣获得了19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了纪念伦琴的贡献,人们把X射线称作伦琴射线。

    伦琴的成功来源于他对于研究的热爱和勤奋。设想如果他没有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他的研究上,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也不会抓住那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发现X射线的。

    有一个小孩名叫汤姆,呆在家里过暑假的他感觉到很没有意思,于是便出去找工作挣钱。

    他在一则招聘广告中找到了一个职位,要求应聘者要在第二天早上8点钟到达招聘现场。第二天他准时来到了那里,此时已经有20个求职者排在前面,他是第21位。他心想,这么多人,要什么时候能轮到他呢?于是他便想了一个办法,以此来吸引主试者的注意。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东西,折得整整齐齐以后,将它交给了站在一旁的秘书小姐,并恭敬地对她说:“小姐,请马上把这张纸条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

    秘书小姐有些不解地接过了纸条,然后向老板办公室走去。不一会儿只听见办公室里传来了几声笑声。原来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的第21位,在您看到我之前,请不要作决定。”老板看了后不禁大笑起来,于是他吩咐秘书小姐告诉汤姆要他明天来公司报到。

    当别人还在规规矩矩排队等候面试时,汤姆已经提前锁定了这个职位,这就是善动脑筋的结果。一个善动脑筋思索的人总能把握住问题,并能解决它,或者想出一种新的办法,给人以启发。汤姆无疑就是这样一个人。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菌能分泌一种物质杀死细菌,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但他未能将其提纯用于临床。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10年后,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1940年冬,钱恩提炼出了一点点青霉素,这虽然是一个重大突破,但离临床应用还差得很远。

    1941年,青霉素提纯的接力棒传到了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瓦尔特·弗洛里的手中。在美国军方的协助下,弗洛里在飞行员外出执行任务时从各国机场带回来的泥土中分离出菌种,使青霉素的产量从每立方厘米2单位提高到了40单位。

    虽然这离生产青霉素还差得很远,但弗洛里还是非常高兴。一天,弗洛里下班后在实验室大门外的街上散步,见路边水果店里摆满了西瓜,“这段时间工作进展不错,买几只西瓜慰劳一下同事们吧!”想着,他走进了水果店。

    这家店里的西瓜看样子都很好,弗洛里弯下腰,伸出食指敲敲这只,敲敲那只,然后随手抱起几只,交了钱后刚要走,忽然瞥见柜台上放着一只被挤破了的西瓜。这只西瓜虽然比别的西瓜要大一些,但有几处瓜皮已经溃烂了,上面长了一层绿色的霉斑。

    弗洛里盯着这只烂瓜看了好久,又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老板说:“我要这一只。”“先生,那是我们刚选出的坏瓜,正准备扔掉呢?吃了要坏肚子的。”老板提醒道。“我就要这一只。”说着,弗洛里已放下怀里的西瓜,捧着那只烂瓜走出了水果店。“先生,您把那几只好瓜也抱走吧,这只烂瓜算我送你的。”老板跟在后面喊。“可我抱不了那么多的瓜啊,再说,要是把这只打烂了怎么办?”“那、那我把刚才的瓜钱退给您吧!”老板举着钱追了几步,但弗洛里已走远了。老板摇了摇头,有些不解地望着这个奇怪的顾客远去的背影。弗洛里捧着这只烂西瓜回到实验室后,立即从瓜上取下一点绿霉,开始培养菌种。不久,实验结果出来了,让弗洛里兴奋的是,从烂西瓜里得到的青霉素,竟从每立方厘米40单位一下子猛增到200单位。

    1943年10月,弗洛里和美国军方签订了首批青霉素生产合同。青霉素在二战末期横空出世,迅速扭转了盟国的战局。战后,青霉素更得到了广泛应用,拯救了数以千万人的生命。因为这项伟大发明,弗洛里和弗莱明、钱恩分享了1945年的诺贝尔生物及医学奖。

    弗洛里可以在被别人视为最普通不过的现象中,发现一些别人无法发现的秘密。原因就在于他具有着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

    而他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要想做到出类拔萃,我们就要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习惯。

    3.细心可以增加你的砝码

    一个叫李梅的人向公司提出了辞职,这份工作是她已经做了5年的工作,可以说她对于这个工作早已经到了驾轻就熟的地步。但此时的她对于公司的待遇不大满意,所以决定到一家各方面条件相对都更优越的企业谋职。

    但是由于近几年来会计专业的人才是远远供大于求的,所以竞争就变得异常激烈起来,要想找到一家满意的公司,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天,李梅来到了一家台企,参加面试。由于这家企业是业内很有声望的公司,所以要想如愿以偿地进来,至少要通过三层选拔,最终能从第三轮面试中突出重围者才会被幸运录用,而这个职位的名额仅有一个。

    招聘现场热火朝天,各方求职者云集台前,尽显神通。第一环节,招聘方看求职者的硬件,包括学历、相关经验以及工作成绩等等有形的东西。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则采用灵活的主观测试,以考察求职者的无形能力。

    凭借着扎实的功底,丰富的经验,李梅轻松地过了第一关,和另外19名面试者同时进入下轮决战。而第二回合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进行,招聘方却始终只字未提,这使得每个面试者都很焦急地等待着通知。此时李梅遇到了一件意外的事。

    公司一个负责招聘的人向她走了过来,并给了她100元钱,说是让她去他们指定的商店购买一副专业耳线,以备参加第二轮考试使用。然而,老道的李梅一眼就发现,这张百元大钞是假的,出于职业的敏感性习惯,李梅当即指了出来,并予以拒收。招聘人员看见李梅严肃的样子,讳莫如深地笑了笑,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去了。

    几天后,主考官打来电话,让李梅去公司参加最后面试。此时的李梅才想起那次“假币事件”竟是公司的蓄意安排。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小小一着棋,竟然刷掉了14个人。他们或没有发现是假币,或发现得太晚,公司方面不甚满意。这样戏剧性地进入了第三回合,然而此时李梅还真有点儿后怕,担心还有什么“陷阱”在等着她。

    接到最后面试的通知后,李梅异常紧张。面试地点在一间封闭的房子里,此时仅剩6个人排队列于屋外,叫到自己的名字了才能进去接受“拷问”。

    终于轮到李梅了。她忐忑不安地进了屋,坐到主考官面前。大脑高速旋转,随时待命。终于,主考官提问了,他说:“你以前是做出纳的,对吧,那么请你说说第五套人民币不同面值票币后各是什么风景?”这个问题出乎意料,应该说很简单,但平时极容易忽略掉。这些问题对于李梅来说并不是问题,因为李梅是一个十分细心的人,在跟钱打了5年的交道以后,使得她都已经了如指掌了。于是,她充满信心地回答:“100元的后面是人民大会堂,50元的是布达拉宫,20元的是桂林山水,10元的是长江三峡,5元的是泰山风光,而1元人民币后面则是杭州西湖。”“很好,完全正确,面试结束,请回去等我们的通知。”主考官饱含赞赏地对李梅说。

    很快,结果就出来了,没有多少意外,李梅被录用了。令她感到惊讶的是,一同参加面试的6人中,竟只有她一人答对了全部钞票后的风景名称,这不能不算是个意外。主考官说,对于会计职业而言,细心就是最好的能力。

    李梅成功了,她用细心为自己赢来了职场生涯里的一道美好风景。

    4.处处留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东方酒店是泰国最豪华的酒店,堪称亚洲之最。每天前来入住的客人络绎不绝,倘若顾客不提前预定,那么是很难有入住机会的。而且前来入住的客人大多都是各界名流和身价不菲的人。而东方酒店优质的服务总是给这些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东方酒店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这里有一个关于它的小故事,也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一个姓李的老板因为生意需要经常去泰国,而他第一次下榻的酒店便是东方饭店。毋庸置疑他对于东方酒店的服务非常满意,所以以后他每次来泰国洽谈生意都会选择住在东方酒店。

    一天早上,他走出房间去餐厅用餐,楼层服务员小姐恭敬地问道:“李先生早安,请问您是要用早餐吗?”李老板顿时感觉很奇怪,反问:“你怎么知道我姓李?”服务员说:“我们饭店规定,我们每一层当班的服务员晚上要背熟每一个房间客人的姓名。”这令李老板大吃一惊,因为他住过世界各地无数高级酒店,但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碰到。

    李老板走进餐厅,服务小姐微笑着问:“李先生还要老位子吗?”李老板更惊讶了,心想尽管不是第一次在这里吃饭,但离上次也有一年多了,难道这里的服务小姐记忆力那么好?看到他惊讶的样子,服务小姐主动解释说:“我刚刚查过电脑记录,您去年6月8日在靠近第二个窗口的位子上用过早餐。”李老板听后兴奋地说:“老位子!老位子!”小姐接着问:“老菜单,一个三明治,一杯咖啡,一个鸡蛋?”李老板已不再惊讶了:“老菜单,就要老菜单!”

    在用过一顿丰盛的早餐后,服务员又端上了一份酒店免费奉送的小点心,由于这种小点心李老板第一次看到,觉得很好奇,就问旁边的服务员:“这是什么?”那个服务员看了一眼,后退两步说:“这是我们特有的点心。”

    服务员为什么要先后退两步呢?他是怕自己说话时口水不小心落在客人的食物上。这种细致的服务不要说在一般的酒店,就是在美国最好的饭店里李老板都没有见过。

    几天以后,当李老板处理完公务退房准备离开酒店时,前台的服务员把单据折好放在信封里,交给他的时候说:“谢谢您,李先生,真希望不久就能第三次再见到您。”

    后来,李老板有两年没有再到泰国去,在他生日的时候突然收到一封东方饭店发来的生日贺卡,并附了一封信,信上说东方饭店的全体员工十分想念他,希望能再次见到他。李老板当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发誓再到泰国去,一定要住在东方饭店,并且要说服所有的朋友像他一样选择东方饭店。

    以后,李老板又多次到泰国,当然,他每次肯定会住在这家酒店,而那位前台服务员的服务依然是那么细致入微。当李老板最近一次入住这家酒店时,发现当年的那位服务员现在已经是酒店的客房部经理了。

    东方酒店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并且在泰国的酒店业里独树一帜,原因就在于酒店每一个工作人员细心而又周到的服务。

    某知名企业登报征聘会计人员。广告才登了两天,应聘的履历表就如雪片般地飞来。公司经过初步筛选,总计发出了30封面试的通知书。结果,经过面试而被录用的女孩,相貌普通,表面上看起来实在找不出有什么特别过人之处。能击败其他29位对手,实在令人大感意外。公司中的工作人员都说,她一定是被幸运之神眷顾了,若是根据往例判断,凭她的条件,根本不可能被录用。

    她在公司任职两年后,一次,总经理的专任秘书突然发生车祸,严重的伤势在短期内无法康复,而工作必须立刻有人接手,但总经理的执拗脾气和工作习惯,可不是随便哪个人就能适应的,所以,欲争取的人虽然多,却是谁也没有把握。

    没想到,人事令发布,最终中选的又是她。幸运的说法再次传遍公司上下,真是羡煞了众人。但幸运的事还不仅止于此:由于公司与许多外国厂商进行策略联盟,经常会和外国公司的高级主管接触,这其中有一名是华侨,汉语讲得很流利,他每次来台湾时最喜欢作的消遣就是下国际象棋,刚巧公司中只有她会下。于是,二人在棋海中渐渐滋生情愫,最后缔结良缘,写下了一则现代灰姑娘的故事。

    在盛大的婚礼上,终于有人按捺不住地问她:“能不能请你稍微透露一下,你怎么如此的幸运?”她缓缓地放下酒杯,说:“当初,要去公司应聘的那一天,我没有睡过头,我在公司的人员还没有开始上班前就去公司门口等待了。我不知道公司担任面试的主管是谁,但我想我可以在面试之前和陆续到公司上班的所有员工打声亲切的招呼,而这里面一定也有主管人员在内。这样,我便能让他们建立起对我的好印象。当然,我问候的对象,也包括了你们在内,也许你们不记得了,或当时根本不在乎,因为你们也许对别人从来就不曾用心过。”

    大家沉默了一会儿,并试着回想当时的情景:“啊!是有这么回事!不过,你故意这么做,不见得保证就会被录用啊。我们觉得,还是幸运的成分多。”

    她嘴角轻扬,轻哼了一声,回答说:“接到面试通知后,距离正式面试还有3天,我猜想其他人大概只会抱着等待的心情,但我却利用这段时间,去查阅公司的资料,包括成立背景、经营团队、产品走向、财务状况、市场布局以及历史新闻等等,并作充分的了解。如此一来,当别人还在关心自己的工作权益时,我已经作好了随时可以上班的准备,自然能提高我被录用的机会。至于我为什么能以最浅的资历去接任秘书的职位,那是因为,我花了很多的心力去观察、记录公司中每一个重要人物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流程。我知道前任秘书每天早上会替总经理泡一杯摩卡咖啡,加两块糖和一匙鲜奶油;到了下午3点,换成熏衣草茶包,一定要是英国原装进口的才行。如果总经理情绪不好,递上一条冰毛巾是绝对不能稍有迟缓的。有几次前任秘书忽然请假,在那几天里,这些事情是谁帮总经理做的,我想我不必再多说了吧!”

    听到这里,众人才有点儿恍然大悟:“照这么说来,你有可能不是原来就会下国际象棋的,而是临时突击学会的,对不对?”

    “你们终于开窍了。当我老公第一次来公司的时候,我注意到他闲时总是一个人在下国际象棋,引发了我的好奇和学习的兴趣。于是,当他第二次来的时候,我已经将国际象棋学得很不错了。在下过几次棋之后我们变成了好朋友。不过,当时的我,实在不敢对他存有任何男女感情的妄想。如果说这整个过程中有属于你们所谓的幸运的部分,大概就是指他对我的爱了。但我也必须说我的幸运来自于我的努力和我的用心,我愈努力愈用心,也就愈幸运。”

    5.勤奋铸就成功的事业

    古训曰:勤者可成事,惰者可败事。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守住“勤”字,忌掉“懒”字。一项事业,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付出,就会有相应的成就回报你。如果以勤付出,回报你的,也必将是丰厚的。因此,勤奋对于每一个梦想成功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勤奋是一笔价值远远超过金子的财富,金子虽然珍贵,但金子是不会失而复得的。纵然你有黄金万两,但坐吃山空,你总会有穷困的一天,惟有勤劳才是永不枯竭的财源。勤能使人走向成功,聪明的人,勤而努力就能成就大事业,而比较愚笨的人,如果能以勤为本,笨鸟先飞,同样是获得成功的赢家。

    历数那些在各个领域获得辉煌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就无一不是用勤奋的汗水浇灌出来的。

    青年人只有养成勤奋的习惯,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专家王力教授的成功就是来源于他的刻苦勤奋。王力教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语言方面的天赋,所以从那时起,他就立志为我国的语言学研究事业做些贡献。于是他开始夜以继日地看书,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他从24岁时开始学英语,27岁学法语,50岁学俄语,80岁高龄开始学日语。就这样,在王力长达几十年的刻苦攻读中,他精通了六国语言和几十种中国方言,成为了在我国语言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大师。

    王力教授一生写了40多部学术著作,近200篇科学论文,共上千万字。他的研究涉及语言学的广阔领域,无论是语法、音韵和词汇,无论是汉语的现状和历史,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切,都是他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

    钱穆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作为一代国学大师的钱穆,并没有念过大学,也没有留过洋。那么对于这样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来说,他是如何成长为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的呢?这一切的奥妙都是源于他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

    为了能够实现他的梦想,钱穆决定要用他一生的时间去博览群书,涉猎各家经典。就这样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研究国学的道路。

    在当时的学术界里,钱穆的勤奋是出了名的。无论是吃饭还是课间休息,他都是书不离手的。他冬天不畏严寒,夏天不畏酷暑。他效仿古人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的方法,定于每日清晨必读经、子等难读之书,夜晚后开始读史书,中间上下午读一些闲杂书。为了提高读书效率,1918年他学会了静坐,每天下午都会准时静坐,专心攻读和思考。

    日子就这样在日复一日地专心苦读中度过,几十年之后,钱穆终于凭借他的勤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

    古往今来,历数所有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他们的成功无不是用勤奋的汗水浸泡出来的。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工作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所在,是我们一生追求之所在。要想创造辉煌的事业,要想获得成功的喜悦,我们就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刻苦勤奋,兢兢业业。

    自古以来,惟有勤奋才是无往不胜的成功秘诀,惟有如此,我们才会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扬帆远行。

    6.行动更具说服力

    上个世纪70年代,在美国加州萨德尔镇有一位名叫法兰克的年轻人,由于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他只好去芝加哥寻找出路。在繁华的芝加哥城转了好几天,法兰克也没找到一处容身之所。当他看到大街上不少人以擦皮鞋为生时,他也买了把鞋刷给人擦皮鞋。半年后,法兰克觉得擦皮鞋很辛苦,更重要的是不赚钱。

    于是他将擦皮鞋赚来的一点微薄积蓄租了一间小店,边卖雪糕边给别人擦鞋。雪糕生意比擦鞋强多了,欢喜之余,他在小店附近又开了一家小店,同样是卖雪糕。谁知雪糕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后来他干脆不擦鞋了,专门卖雪糕,并将父母接到城里给他看摊,还请了两个帮工。从此法兰克开始经营雪糕生意。

    如今,法兰克的“天使冰王”雪糕已稳居美国市场的领导地位,拥有全美7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在全球60多个国家有超过4000多家专卖店。

    巧的是,在落基山脉附近的比灵斯也有一位年轻人,他叫斯特福,他跟法兰克几乎是同时到达芝加哥的。斯特福的父亲是位富有的农场主,农场主送自己的儿子上了大学,还读了研究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一位大商人。就在法兰克拿着刷子在大街上给别人擦鞋的时候,斯特福正住在芝加哥最豪华的酒店里进行自己的市场调查。耗资数10万元,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周密调查和精确分析,斯特福得出的结果是:卖雪糕。而法兰克此时已经拥有了数家雪糕专卖店。

    当斯特福将自己调查的结果告诉父亲时,农场主气得差点晕倒,他怎么也想不到,他的研究生儿子眼光居然浅薄到了卖雪糕的程度。斯特福经过再次对市场的精确调研后,还是觉得只有卖雪糕才是最好的生意。又过了一年,斯特福终于说服了自己的父亲,准备打造雪糕连锁店。此时法兰克的雪糕店已经遍布全美。最终,斯特福无功而返。世界上没有哪个成功是通过周密的计划得来的,而是一步一步通过实践得来的。

    7.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世界上最容易摧残人的希望、自尊心和内在力量的就是做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

    当一个人从事的工作不称心的时候,常常表现在他的脸色、举止和态度上。这时他会显示出一种不快乐的样子,脸上没有笑容、言行举止懒散,总是没有精神,给人一种消极、萎靡不振的印象。

    家长是孩子的衣食父母,因此,当作家长的认为自己是为孩子好,希望子女从此步步上升的时候,他们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迫孩子去做孩子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这些孩子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被逼得不知所措,违背了自己做事的初衷。家长的本意是好的,但他们却忘记了去体察子女的个性。所以,他们的一番良苦用心不仅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反而阻碍了子女的前程,影响了他们正常发展。

    一般来说,做家长的常常是根据自己既有的经验来判断是非得失,并以此来要求子女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特别是做家长的成就了一番自己事业的时候,他们就对这种事业非常感兴趣,他们以自己的责任心引导子女去走那条本来属于他们的道路。家长所依据的只是自己成功的经验,而忘记了事业本身的特点以及是否适合子女的个性要求。

    时移则事异,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前信奉的观点,现在也许失去了往日的意义,孩子所处的时代与家长当初的情况早已是物是人非了。所以即将要择业或者正在择业的人,应该依据自己的个性兴趣来选择工作。如果父母有什么意见,就要仔细地考虑一下,最好当做参考意见而非决定的关键。

    因此“做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这句话对于青年人是应该铭记在心的。当一位年轻人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时,家长就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因为真正以此业为生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家长喋喋不休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标准再改变,他们就会陷于失败与苦恼的痛苦中。

    当你择业的时候,你的亲朋好友都劝你去做这做那时,千万别贸然决定,你必须自己拿定主意,坚决去做符合自己心愿的工作,而不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如果你一时无法做出决定,就仔细省察自己的性格与兴趣所在。将各种职业仔细比较一番,多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件事适合自己的兴趣吗?与自己的个性冲突吗?自己有信心解决中途发生的挫折、障碍吗?”

    不管别人怎样看,自己选择的工作必须适合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能愉快,才能充满激情。

    8.抓住要领,从容应对

    小张是一位成功的职场人士。当他的老同学还在为饭碗苦苦挣扎时,他已顺利地完成了由低级白领到高级白领再到金领的过渡。事业、金钱、美女,一样不缺,而最让人羡慕的是,这一切似乎他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牺牲健康和情趣孜孜以求,而是从容淡定不哼不哈的就尽收囊中了。

    有人欲探得其中奥妙,小张说,其实挺简单,换来这份从容的,也就是半小时。

    小张说他刚参加工作时,和许多人一样,总觉得手头的事情做不完,业余爱好也丢了,人疲乏得要命,到头来还没落得个好效果。后来有一天,做了一辈子管理工作的父亲对他说:“你能不能试一试,每天早出门半个小时?”他看了父亲一眼,对父亲的话并未十分理解,但他决定试一试了。

    从第二天起,他开始比正常时间早半个小时出门。当他走到公共汽车站时,发现等车的人不多,上到车上,又发现有许多空位,比平时惬意多了。而且,由于还没到上班高峰期,路上的交通也没出现堵塞,很快就到了他的目的地。坐在车上时,他就把一天的工作理了个头绪。进到办公室后,同事们还没来,他在空旷的办公室里伸展了一下手脚,而后开始听一段音乐。

    当同事们匆匆忙忙地打卡、手忙脚乱地开抽屉时,他的面前已放好了需整理的材料,并泡好了一杯热茶。接下来的工作是有条不紊的,往往不到中午的下班时间,他上午的工作计划就提前完成了。那么在剩下的时间里,他会憧憬一下午餐的丰富内容,并考虑午休时是和男同事们一起打打球呢,还是陪哪个漂亮的女同事去逛逛楼下商店——这些想法的确都让人愉快。

    悠闲的午休结束后,下午的工作又开始了。由于早上在车上已有打算,头绪清楚,下午的工作又很顺手。下班铃声响之前,他把一天的工作小结了一下,看看有没有遗漏的或不周到的地方。如有赶快弥补,决不拖到下班后,占用属于自己的享乐时间。这样,到下班时,当有些人还在手忙脚乱地忙乎,另一些人在疲惫不堪地打着哈欠时,他还是那样的神清气爽。没理由不高兴啊,工作完成了,家里还有妈妈做的丰盛晚餐等着,晚上还有好节目呢!

    看看,这些好处的获得,只因早出门半个小时。小张说他很感谢他的父亲,是父亲教会了他掌握时间和命运的主动权,用半个小时换来一世从容。

    二、不做独行雁,单干难成事

    有一句歌词写得好:“团结就是力量。”不论你多么能力超群,你都无法做到独当一面,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是脆弱的。特别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事情的运转是一个人无法单独承担的,所以要与同事手拉手,心连心,才能将工作做到最好。正所谓,众人推,泰山移。

    1.团结协作,凝聚人心

    张迪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上班,由于他在这家企业工作的时间很长,所以他可以说是企业里炙手可热的人物。如今他凭借着自己的资历已经坐上了销售经理的宝座。而他之所以会有现在这样的成绩,是和他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在他工作的这几年当中,他几乎把工作当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他接到公司高层的电话,他会二话不说,马上动身。可以说他的勤奋是公司上下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

    但是更让大家明显感觉到的是,自从张迪当上了销售经理之后,马上一反常态起来。他不再像以前一样令出即行,更多时候都是对老总搪塞、敷衍。

    不久这家企业为了落实国家政策,开始对公司进行彻底改制,按理说,凭借张迪的条件,他完全可以借此东风再上一个台阶,成为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对此他本人也信心十足,但是事实却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个样子,他不但没有当上副总经理,反而还让一个小小的车间主任当了他的顶头上司。张迪对此十分气愤,于是他开始想着用自己的资本给公司一点颜色看看,在他看来,他是公司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如果他离开公司,可以说是公司最大的损失。于是他开始四处放风,说他要离开公司,另谋他就。

    不久这件事就传到了董事长的耳朵里,于是他被叫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董事长安慰他说:“董事会会考虑你的情况,做出具体安排。”听了这话,张迪暗自高兴,他以为他的如意算盘打赢了,于是他开始等待董事会的决定。但是很长时间过去了,他没有等到董事会的任何消息。他感觉自己被耍了,于是一怒之下,便提交了辞职报告。

    他想以此来威胁一下董事会,但他的企图再一次落空了。在他提出辞职的时候,董事长并没有多大惊讶,只是要他仔细考虑一下。此时进退两难的张迪不得不说他已经考虑清楚了。董事长说下午给他答复。过了三个小时,董事长打电话给张迪说:“请办好离职手续。”

    接到电话的张迪顿时傻了眼,事实上离开公司并不是他的初衷。他高估了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和作用,事实上,公司没有了他,照样可以运转得很好。

    张迪就这样离开了。但是对此事怀恨在心的他却总是想看看公司产品销售不出去的笑话,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公司的销售业绩并没有因为他的离开而受到丝毫的影响。

    维持一家公司正常运转的不是某个人,而是靠所有人的团结和努力。就像一台十分复杂的机器,需要许多部件配合。当自己做出一番成绩的时候,不要忘了配合自己的许多“零部件”。对于一台机器而言,每个部件似乎都不可缺少,但不要忘了,寻找一个部件重新让机器运转起来,那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所以我们要深刻知道,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凝聚人心。

    2.善于合作,打开局面

    成功人士善于合作,因为谁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岛,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必须学会与别人一道工作,并能够与别人合作。

    1+1=2在算式上是正确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是一个相同的概念,有时1+1能大于2,为什么呢?大凡在事业上成功的人都是后者。成功人士善于合作,因为谁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岛,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必须学会与别人一道工作,并能够与别人合作。如果他想领导一个企业朝着明确目标前进,他需要一支有效的队伍做后盾。

    集体工作意味着协调一致。人与人之间有时会发生冲突,但他们不应该把矛盾延续下去,以致发展到无法共事的地步。

    一个人获得成功之前,必须得到人们的尊敬,否则,他就无法赢得别人的合作。锋利的言辞,冷漠地对待他人的权利和感情,有意无意的怪癖——所有这些,都将使这个人得不到人们的尊敬,至少是很难得到人家的尊敬。

    合作不能靠命令来维护。人们在完成合作的任务时,如果仅仅是因为害怕,或者出于经济上的不安全感,那么,这种合作的很多地方是不会令人满意的。因为,这种做法把合作的精神忽略了,而正是这种精神——心甘情愿的合作态度——对企业的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

    你的工作要得到别人的支持而不是反对,必须唤起别人合作的愿望,使他们直接或间接地看到自己的利益。人们都希望得到的是这样的一种赏识:承认他们正在做的工作是很有价值的,是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做的工作。他所做的事情,对他的人生旅程非常重要。

    得到最佳合作的关键,是给予人们与他们才能相称的、有意义的工作,并且承认和肯定他们迈出的每一步。这就强调了这一事实:要不断地得到合作,就必须让人们做有意义的事情。每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在成功的路上,都曾经得到别人许多帮助。因此我们应该把帮助别人作为回报,这是公平的游戏规则。

    历史上有很多获得大成功的人,都是因为受到一个心爱的人或一个真诚的朋友的鼓励。如果没有一个自信十足的妻子苏菲亚,我们也许在伟大的文学家中找不到霍桑的名字。当他伤心地回家告诉她,他在海关的工作丢了,他是一个大失败者时,她却很高兴地说:“现在,你可以写你的书了!”

    “不错,”霍桑说,“可是我写作时,我们怎样维生?”

    她打开抽屉,拿出一堆钱来。

    “钱从哪里来的?”他嚷道。

    “我知道你是天才,”她回答道,“我知道有朝一日你会写出一本名著来,所以我每周从家用中省下一笔钱,这些钱足够我们用一年的。”

    由于她的自信,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本小说《红字》产生了。

    帮助别人成功,是追求个人成功的最保险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能力帮助别人,一个能够为别人付出时间和心力的人,才是真正富足的人。

    如果一个人顶尖的成就让你感到其中也有自己的一份,你能够说:“是我让他有今天。”这将是你最值得骄傲的经验。

    帮助别人不仅利人,同时也能提升本身生命的价值,不论对方是否接受你的帮助,或是否感激你。想想看,如果每一个人都帮助另外一个人,世界将变得多么和谐与美好!当然,我们每一个人也都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世上仅存的植物当中,最雄伟的,当属美国加州的红杉。红杉的高度大约是90公尺,相当于30层楼高。

    科学家深入研究红杉,发现许多奇特的现象。一般来说,越高大的植物,它的根理应扎得越深。但科学家却发现,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而已。

    理论上,根扎得不够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能将它连根拔起,可红杉又如何能长得如此高大,且屹立不倒呢?

    研究发现,红杉必定生长在一大片的红杉林中,并没有独立壮大的红杉。这一大片红杉彼此的根紧密相连,一株接着一株,结成一大片。自然界中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连结,占地超过上千公顷的红杉林。除非飓风强到足以将整块地掀起,否则再也没有任何自然力量可以动摇红杉分毫。

    红杉的浅根,也正是它能长得如此高大的利器。它的根浮于地表,方便快速而大量地吸收赖以成长的水分,使红杉得以快速茁壮,同时,它也不需耗费能量像一般植物扎下深根,而用扎深根的能量来向上成长。

    造物主在世界各地为人们留下成功的启示,只看我们是否能拥有细心的智慧去体会与领悟。红杉提供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方向,让我们广泛地伸出自己的学习触角,和广大的资讯网络结合,去吸收更丰富的成功知识及经验,来供应自己赖以迅速成长的养分,而不需耗费能量于独自盲目地钻研。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成功需依靠别人,只有能帮助更多人成功,你自己才能更成功。如红杉林根部相连,以充分而紧密的合作关系,创造出屹立不倒的伟业。

    如果你尚未壮大,不妨伸出你学习的根,和成功者紧密连结,加入成功、积极的团体,阅读成功者撰述的书籍,吸收他们的经验,了解成功者的态度,让自己更快速地成长。

    只要你熟谙这项借力与合作的诀窍,很快地,你将会成为成功之林的雄伟巨木。

    我们有时也许激怒了他人,或者被人激怒。当你被人激怒,并且说了一大堆气话之后,你确实可以消除自己的愤怒情绪,让自己得到一些轻松,但是你想过他人没有?别人会怎样呢?他会分享你的一吐为快吗?你那充满愤怒的声调、敌对的态度,真能够使他同意于你吗?

    “假如你握紧双拳找上我,我想我也会不甘示弱。”伍德罗·威尔逊说道,“但是,假如你对我说:‘让我们坐下来讨论讨论,如果我们意见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问题的症结在哪里?’那么,我是可能接受的。我们也许只在部分观点上不同,但大部分还是一致的。只要彼此有耐心,开诚布公,还是可以达到步调一致。”威尔逊的这番说法显然还不及小洛克菲勒。

    远在1915年的时候,小洛克菲勒还是科罗拉多州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当时,发生了美国工业史上最激烈的罢工,并且持续达两年之久。愤怒的矿工要求科罗拉多燃料钢铁公司提高薪水,小洛克菲勒正负责管理这家公司。由于群情激愤,公司的财产遭受破坏,军队前来镇压,因而造成流血,不少罢工工人被射杀。

    那样的情况,可说是民怨沸腾。小洛克菲勒后来却赢得了罢工者的信服,他是怎么做到的?小洛克菲勒花了好几个星期结交朋友,并向罢工者代表发表谈话。那次的谈话可谓不朽,它不但平息了众怒,还为他自己赢得了不少赞赏。演说的内容是这样的:“这是我一生当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有幸能和这家大公司的员工代表见面,还有公司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我可以告诉你们,我很高兴站在这里,有生之年都不会忘记这次聚会。假如这次聚会提早两个星期举行,那么对你们来说,我只是个陌生人,我也只认得少数几张面孔。由于上个星期以来,我有机会拜访整个附近南区矿场的营地,私下和大部分代表交谈过。我拜访过你们的家庭,与你们的家人见面,因而现在我不算是陌生人,可以说是朋友了。基于这份互助的友谊,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讨论我们的共同利益。”

    “由于这个会议是由资方和劳工代表所组成,承蒙你们的好意,我得以坐在这里。虽然我并非股东或劳工,但我深觉与你们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代表了资方和劳工。”

    多么出色的一番演讲,这可能是化敌为友的一种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假如小洛克菲勒采用的是另一种方法,与矿工们争得面红耳赤,用不堪入耳的话骂他们,或用话暗示错在他们,用各种理由证明矿工的不是,你想结果会如何?只会招惹更多的怨愤和暴行。

    假如人心不平,对你印象恶劣,你就是用尽所有基督理论也很难使他们信服于你。想想那些好责备的双亲、专横跋扈的上司、唠叨不休的妻子。我们都应该认识到一点:人的思想不易改变。你不能强迫他们同意你的观点,但你完全有可能引导他们,只要你温和友善。

    商界人士都知道,对罢工者表示出一种友善的态度是必要的。举例来说,怀特汽车公司的某一工厂有250个员工,他们因要求加薪而举行罢工。当时的公司总裁罗伯·布莱克没有采取动怒、责难、恐吓或发表霸道谈话的做法,而是在报刊上刊登了一则广告,称赞那些罢工者“用和平的方法放下工具”。由于发现罢工监察无事可做,布莱克便买了许多球棒和手套让他们在空地上打棒球。有些人喜欢保龄球,他便租下了一个保龄球场。

    布莱克先生富于人情味的举动,得到的当然是富有人情味的反应。那些罢工者找来了扫把、铲子和垃圾推车,开始把工厂附近的纸屑、烟头、火柴等垃圾扫除干净。想得到吗?一群罢工工人在争取加薪、承认联合公司成立的时候,同时清除工厂附近的地面!这在漫长、激烈的美国罢工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次罢工终于在一星期内获得和解,并没有产生任何不快或遗恨。

    3.勤于沟通,善于交流

    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这样说:“所谓沟通就是同步,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地方,而与人交际则要求他与别人一致。”

    卡耐基在一次讲课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日本一位学者曾提出这样两个有趣的算法:5+5=10和5×5=25。

    这两个算式的意思是:假设有这样两个人,他们的能力都是5,这样两个人的能力加起来则等于10。如果他们互不交往,或者虽有交往却无坦诚面谈和交流,那么他们的能力都不会有任何提高。这是5+5=10。

    如果他们交流信息,相互协作,便可能因为互相“感应”而产生思想“共振”,使两个思想重新组合而发挥出高于原来很多倍的效力来,犹如5×5=25。

    在现代社会,相互协作显得越来越重要,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是没有出路的。社会如此,个人也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同样一件需要与别人商谈的事情,不同的人去面谈,结果会大相径庭。有的人不仅达不到5×5的效果,甚至连5+5都做不到。如果成了5-5,那就真应验了中国那句古话: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可能碰到因“言不达意”而使人曲解、误解,招致烦恼,甚至结下怨仇的事情。在社交场合中,你也许由于不能随机应变和出语不敏而被弄得言困语穷、丑态百出。

    再比如,你未能及时察觉到面谈对象心绪不宁,而自己一味喋喋不休,这时你的“金玉良言”只能得到5-5的效果了。

    如果你出言不慎,误触对方的伤心处,而你还自鸣得意,可想而知,面谈的结果该是怎样的一番境况。

    由此可知,充分利用面谈的机会,追求人际交往的乘法效应,对于你走上成功的坦途,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了。

    记得数年前纽约一位企业家说,他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觉察到,如果这一生真要出人头地,一定要学会沟通,尤其是面对很多的人讲话,因而他参加了卡耐基训练班。其实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有这种体会,我们在求职的时候,主考官对我们的印象常是决定录取与否的关键。而且职位越高,像应征经理、总经理的时候,印象越重要,而我们的沟通能力就是这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作、赚钱、事业发展方面,我们需要别人的支持、合作才会成功。怎么样才能得到他人由衷的合作呢?那就要靠与上司、老板、客户的沟通能力了。婚姻生活更是如此,从交朋友到谈恋爱,到婚后的家庭生活,以至后来的亲子关系,无一不需要沟通。

    可见沟通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本能。本能天生就会,能力却需学习才会具备。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的能力也是如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付出比太阳之下任何东西更高的代价购买这种能力。”

    成功人士往往都是在沟通中赢得胜机。

    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明白:人都是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之中,而人际关系就成了你与社会交往的一根纽带。可人际关系并不是一日之间可以建立起来的,而需要你去长期经营。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时间来了解,再从了解到信赖,而这个过程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七八年,甚至一二十年!两三天就“一拍即合”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利益上的关系,基础很脆弱,这并不是好的人际关系,它带给你的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你建立的应该是一种经得起考验的人际关系,而不是速成的人际关系。成功者都懂得人际沟通的技巧。成功者都非常珍视人际沟通的能力。

    艾柯卡是美国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曾在美国民意测验中当选为“美国最佳企业主管”。他曾经担任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后来却在另一家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濒临倒闭时,就任克莱斯勒公司的总裁。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艾柯卡是怎样拯救这家奄奄一息的公司,从而创造出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艾柯卡神话”的呢?他的法宝之一,就是人际沟通。

    当时的克莱斯勒公司产品品质不高,债台高筑,求贷无门,人浮于事,“就像一只漏水的船在波涛汹涌的洋面上渐渐下沉”。艾柯卡明白,要东山再起,重振企业,除了首先在内部大刀阔斧地改革,提高员工的士气外,必须尽快着手开发新型轿车,重新参与市场竞争,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可是当时大大小小的银行无一家肯贷款给他的公司。严酷的现实迫使艾柯卡向政府求援,希望得到政府的担保,以便从银行贷到10亿美元的贷款。消息传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原来,美国企业界有条不成文的规矩,认为依靠政府的帮助来发展企业,是不符合自由竞争原则的。

    面对眼前的困境,艾柯卡既没有泄气,也没有抱怨,他知道沟通比抱怨更重要。

    他每天工作12~16个小时,奔走于全国各地,到处演讲游说;同时,又不惜重金雇请说客,游说于国会内外,活动于政府各部门之间,同他互相呼应。

    在演讲中,他援引史实,有根有据地向企业界说明,以前的洛克希德公司、华盛顿地铁公司和全美五大钢铁公司都先后得到过政府的担保,贷款总额高达400亿美元。克莱斯勒公司在濒临倒闭之际请政府担保,仅仅是为了申请10亿美元的贷款,本来是不该引起人们非议的。接着,他又向新闻舆论界大声疾呼:挽救克莱斯勒正是为了维护美国的自由企业制度,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北美总共只有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如果因克莱斯勒破产而仅剩两家,形成市场垄断局面,那还有什么自由竞争可言?

    对政府部门,艾柯卡则采取不卑不亢的公关策略。他替政府算了一笔账:如果克莱斯勒现在破产,会造成60万工人失业,全国的失业率会因此而提高0.5%,政府第一年便必须为此多支付27亿美元的失业保险金及其他社会福利开支,而最终又将会使纳税人多支出160亿美元来解决种种相关的问题。艾柯卡向当时正受财政出现巨额赤字困扰的美国政府发问:“你是愿意白白支付27亿美元呢?还是愿意出面担保,帮助克莱斯勒向银行申请10亿美元的贷款呢?”

    艾柯卡还为每一个国会议员开出一张详细的清单,上面列有该议员所在选区内所有同克莱斯勒公司有经济来往的代销商和供应商的名字,并附有一份一旦公司倒闭将会在该选区内产生什么样后果的分析报告。他暗示这些议员,如果因公司倒闭而剥夺你的选民的工作机会的话,对你的仕途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艾柯卡的公共关系战略终于获得了成功,企业界、新闻界、国会议员都不再反对担保,美国政府也开始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他终于得到了用于开发新型轿车的10亿美元的贷款。

    3年后,克莱斯勒公司开始扭亏为盈,第4年便获得9亿多美元的利润,创造了这家公司有史以来最好的经营纪录。

    艾柯卡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沟通是何其重要。

    沟通是为了理解,是心和心的深刻交流。用心灵沟通还有助于感情存款的增加。

    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自己,却疏于倾听。一般人聆听的目的是为了做出最贴切的反应,根本不是想了解对方。因为我们常以为天下人都跟自己一样,以己之心即可度人之腹。“噢,我完全了解你的感受,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是这样的……”这类反应经常出现在日常交谈中。人们总是依自身的经验来了解别人的作为,把自己的概念强加在别人身上,却又怪罪他人“不了解我”。

    有位望子成龙的父亲曾抱怨:“真搞不懂我那宝贝儿子,他从来不肯听我说话。”

    有人会问:“你是说,因为孩子不肯听你说话,所以你不了解他?”

    “对啊!”

    提问者再次强调,他依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他只好明说:“难道要了解一个人,不是你‘听’他‘说’,而是他听你说?”

    这位父亲愣了一下,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噢,没错!可是,我是过来人,很了解他的状况。惟一叫人想不透的,就是他为什么不听老爸的话?”

    这位父亲确实完全不明白儿子的心事,他只用自己的观点去揣度儿子的世界,无怪乎打动不了儿子的心。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自以为是。

    “聆听”也有层次之分。层次最低的是“听而不闻”,如同耳边风。其次是“虚应故事”,“嗯……是的……对对对……”略有反应,其实心不在焉。第三是“选择性的听”,只听合自己口味的。第四是“专注的听”,每句话或许都进入大脑,但是否听出了真意,值得怀疑。层次最高的则是:“用心灵沟通”,一般人很少办得到。

    某些沟通技巧强调“主动式”或“回应式”的聆听——以复述对方的话表示确实听到,用心灵沟通却有所不同。前者仍脱离不了为反应、控制、操纵而聆听,有时甚至对说话者是一种侮辱。

    至于用心灵沟通,出发点是为了理解而非为了回应,也就是透过言谈明了一个人的观念、感受与内在世界。用心灵沟通和同情有些差别,同情掺杂了价值判断与认同。有时人际关系的确需要多一份同情,但易于养成对方的依赖心。用心灵沟通也不代表赞同,而是指深入了解对方的感情与理智世界。

    用心灵沟通不只是理解个别的词句而已。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与声音,60%则得靠肢体语言。所以在用心灵沟通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如此沟通效果甚大,它能为你的行动提供最准确的资讯。你不必以己度人,也不必费心猜测,你所要了解的是对方的心灵世界。沟通是为了理解,是心和心的深刻交流。用心灵沟通还有助于感情存款的增加。因为,毕竟单方面的努力不足以增进感情,除非对方真的心领神会,感情才会滋长。若被误会为别有用心,反而会降低感情账户内的余额。

    三、奉献忠诚,努力工作

    忠诚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很多时候,忠实是你闯荡职场的通行证,是你走向成功的必备武器。

    1.对待工作要忠诚

    保罗一家是全城惟一没有汽车的人家,这给他们一家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多不便。可是没办法,谁让他们没有钱呢。

    除了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之外,老保罗每周都要购买一次彩票。虽然每次都没有中奖,可是老保罗觉得总要给自己和家人一点希望。就这样,一家人就在勤劳与平静中过了一年又一年。

    又是一年春天,在一个领完工资的周末,老保罗决定还像以前一样购买一张彩票。就在老保罗拿着工资走出工厂大门的时候,老板约翰先生从口袋里抽出一张钞票,委托保罗为自己购买五张彩票。老保罗到销售彩票的商店先为老板购买了五张彩票,他打算拿到老板的彩票之后再为自己购买另外一张彩票。可是就在他拿到属于老板的五张彩票之后,他发现其中有两张中了大奖,一张是一百万元的大奖,还有一张是中了一辆汽车。这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可是老保罗很快就意识到这个好消息根本不属于自己。

    销售彩票的老板也十分兴奋,他看到愣在那里的老保罗,以为他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给吓傻了。老板一边指挥店员迅速将这个好消息散播出去,一边提醒老保罗赶快去兑现大奖。

    老保罗当时在心里不是没有想过,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家里是多么需要这两份大奖。如果有了一百万元的奖金,他的几个孩子就可以去更好的学校读书了,将来也许会成为知名的律师、医生或者科学家;如果他开着崭新的汽车回到家里的话,妻子和孩子们一定会开心地跳起来的。但是这一切都不应该属于自己。当然,如果自己再花几个小钱购买两张彩票,老板那里其实是非常容易应付过去的。那样的话,这一切好运就真的可以完全降临到自己身上了。或许可以只把汽车开回自己家,那一百万元的奖金则由老板来领取,毕竟家中现在最迫切需要的是一辆汽车,而且这样做的话,自己心里也算平衡。

    老板急着在旁边催促,可是老保罗却一直没能做出决定。的确,这样的决定实在是不好下。忽然,老保罗想通了,他拿起商店的电话拨通了老板的号码,告诉老板中了两份大奖。当他挂上电话的那一刻,他的脸上满是泪水,同时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真正的忠诚是在没有任何监督措施的情况下,面对威胁或诱惑,依然保持诚实守信这一高贵的品质。其实大多数时候,能够约束我们的都不是外在的监督或控制,而是内心的忠诚。

    2.做就要做到最好

    有一位铁匠,铸铁技术一流。他铸造出来的工具得到了当地许多人的认可和赞赏。在士兵眼中,没有人比这位铁匠造出的武器更坚韧;在农民眼中,没有人比这位铁匠造出的犁具更耐用;在工匠们眼中,没有人比这位铁匠铸造的工具更结实好用。

    这一天,几个木匠来到铁匠铺中要求铁匠为他们每人做一把最好的锤子,因为他们几个人打算结伴到邻村的一个包工老板那里去做木匠活。“你们是要最好的铁锤吗?”铁匠问几个木匠,他们齐声回答道:“是啊,否则也不会花大价钱来你这里了。”铁匠听到回答笑了两声,然后说:“只要你们愿意出钱,我就保证给你们每人做一把最好的锤子。”

    “听说那个包工头承包了一项非常大的工程,这一下可有你们几个人干的了。”铁匠边给他们打造锤子边和这几个木匠聊天。“是啊,不过在我们开工之前,你可是先要忙活一阵子了。”答话的是一个嗓音很大的高个子木匠。

    边聊天边工作,而且这几个木匠还时不时地主动上来搭把手,几把铁锤在不知不觉中做好了。几个木匠试了试果然十分好使,于是付过钱之后兴冲冲地走了。

    几天之后,那位承包了大工程的包工头亲自找上门来要向铁匠订做几十把“最好的锤子”,而且包工头还特别强调,一定要比前几天来过的那几位木匠手中的铁锤更好。他还表示,只要铁匠能够做得出更好的锤子,那么他愿意支付更多的钱。

    听完包工头说的话之后,铁匠笑了笑说道:“以我目前的技术已经不可能做到再做出他们手中更好的铁锤了。”

    包工头不以为然地说道:“他们一共才要几把铁锤,我要的数量可多得很。再说每把铁锤我支付的价钱一定会比他们高得多,难道放着这么好的生意你不做吗?”

    铁匠回答:“我当然愿意做这笔生意,可是当初我给他们做时已经尽我所能地做到了最好,现在也不可能再做出更好的铁锤了。其实无论你给我多少钱,无论主顾是谁,凡是我接手的生意,我必定会尽我所能做到最好。也许在几年以后,随着我技术水平的提高还会做出更好的工具,但是现在我真的做不了。”听到铁匠的话,包工头无话可说,他决定仍旧在这里定做几十把“最好的铁锤”,而且还决定以后但凡他需要的工具都在这里定做。

    忠诚与权势、利益等无关。对于职业的忠诚并不仅仅是为了从职业中获取某种利益,而是将自己的工作当成信仰,将每一次任务当成使命,在现代社会,真正的忠诚更应该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缺少了充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即使能够利用自身的职业技能获取一定的物质利益,可是在精神上,这样的人却最贫穷。

    杰克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上班,他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忿忿地对朋友说:“我的老板一点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每次开会、聚会都无视我的存在,但是做苦力跑腿的时候却找到了我。跟这样不爱惜人才的老板工作,太没劲了。真想拍桌子辞职不干了。”

    “你对公司的业务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都搞懂了吗?”他的朋友反问。

    “没有!”

    “要想走,也可以,我建议你好好把公司的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的运营搞通,甚至如何修理复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再辞职不干。”朋友说,“你可以把他们的公司当做免费学习的地方,什么东西都学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这样不是既有收获又出气了吗?”

    杰克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便默记偷学,下班之后也留在办公室研究商业文书。

    一年之后,朋友问他:“你现在许多东西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老板对我刮目相看了,对我不断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现在是公司的红人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当初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你却不努力学习;而后你经过努力,能力不断提高,老板当然会对你刮目相看了。”朋友笑着说。

    大部分的人好像不知道职位的晋升是建立在忠实履行日常工作职责的基础上的。只有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做好目前工作,才能使自己的价值渐渐地提升。其实在极其平凡的职业中、极其低微的岗位上,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更迅速、更完美,调动自己全部的智力,从中找出方法来,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自己也会有施展才干的机会,以满足心中的愿望。

    3.尽心工作最重要

    成功人士到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自己的人生使命。不用心做事,不知道敬业为何物的人注定是要失败的。一个把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肯定爬不上成功的梯子。只有那些热爱自己事业,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全身心地投入的人,才会获得人生的成功。

    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研究发现,在物理学现存的定律中,有一项重要的定律可能不成立,他们把这一发现发表在《物理评论》上。为了证实这一发现的正确性,他们请吴健雄来做一个相关的实验。吴健雄是物理学这一方面的权威,她建议进行衰变实验来验证这个设想。可是,当时她正准备和家人一起出去旅行,船票、旅行计划都已安排妥当,就等着出发了。

    为了事业,吴健雄决定不去旅行,并立即开始着手做这一实验。当时的实验场所距离她所住的地方有很远的距离,而且时间又在冬天,吴健雄克服了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实验。试验结果证明了李政道和杨振宁的想法是正确的,为此他们两位也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几乎在同时,芝加哥的一位物理实验学家也看到了李政道和杨振宁的提议,他觉得应该采用测量分子衰变的方法来进行检验,并立即开始试验。然而不幸的是,实验进行一半之时,这位科学家的父亲去世了,于是他立即赶回家去。等到他返回芝加哥的时候,得知吴健雄已经完成了实验,于是赶紧把实验结果写成了论文,递交给《物理评论》,希望能和吴健雄一起发表,但是他的论文迟了几天,因此这一要求被拒绝了,结果被登在吴健雄论文发表后的下一期,与这一重大试验成果失之交臂,为此他愤而退出美国物理学会。

    吴健雄因为她的敬业精神第一个完成实验,赢得大家的尊敬,并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主席,开创了女子担任这一职位的先例。

    倘若吴健雄去旅游,没有强烈的事业精神,或者吴健雄做事拖沓,不尽职尽责,那么这一试验成果很可能就归别人所有了,正是她的敬业精神帮她获得了成功。

    用心做事,尽职尽责往往意味着对事业的全身心投入,意味着克服困难承受苦痛,意味着面对人生挑战而无所畏惧。

    从台湾省的一位乡村女教师成长为德国卡塞尔歌剧院的首席指挥家,张培豫能够获得今天的成功,除了对音乐的执著追求以及刻苦努力,关键就是她认真做事,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

    年轻时候的张培豫只是台湾的一个乡村教师,凭着对音乐的灵感以及得当的教学方法,她教导的孩子们三次夺得台湾中部小学合唱比赛的冠军。在一次演出的时候她不慎受伤了,本来是不能参加训练的,可是好强而敬业的张培豫坚持打着石膏带病排练演出,台湾教育奖学金的一个评委看到这一情景深为感动,特意为她申请了去国外深造的奖学金,从而帮助张培豫完成了跨越人生舞台,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经过刻苦学习,以及对音乐指挥的天赋,张培豫崭露头角,并在以后的打拼中,凭借实力逐渐在这个男人占据主导地位的舞台上争得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出任德国卡塞尔歌剧院的首席指挥,这是对一个音乐指挥家的高度认可,也是一项了不起的荣誉。

    张培豫的成功来之不易,这应该归功于她的敬业精神和音乐才华。世界级的指挥家,祖宾·梅塔曾经称赞张培豫为天生的指挥家,认为她“在音乐上有不可限量的才华和能力,有足够的经验和实力去领导一个高水平的乐团”。而小泽征尔、马泽尔·罗林等指挥家也对她赞赏有加。

    在张培豫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她的敬业精神,她曾经一个月内指挥了三场高水平的音乐会,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指挥过八场演出,这在业界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曾经有报纸形容她是“上满发条的钟表,一刻不停地在走动”。

    认真做事,尽职尽责这样的信念已经深深的植入了她的血液,在她的指挥生涯中,带伤上阵是很常见的是情,她曾经多次抱病出席,并很好地指挥了演出。也许回答记者的话能更好地诠释这个非凡的女子为什么如此敬业:“我热爱音乐,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超越它,也没有任何事情能够让我如此投入。哪怕我走得再艰辛,我也不会放弃。”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做的。她的敬业精神,以及对音乐的热爱,最终帮她圆了自己的梦想,获得了人生的成功。

    古往今来,成功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认真做事的典范,他们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吴健雄如此,张培豫也是如此。

    高调做事的人用心做事,对工作尽职尽责,他们不会因为任何东西改变自己做事的态度。相反,敷衍做事,没有敬业精神往往会失去很多本该拥有的东西。

    有一位建筑工程师,水平很高,做事一贯认真负责,多年来帮他的老板修筑了数以百计的高楼大厦,在业界很有名气。在他年龄渐老的时候,他跟老板请辞,希望回家养老。老板在百般挽留无效的情况下,答应了他的同时也请求他再为自己建造一栋小楼。工程师不好拒绝老板的要求,但是为了尽快回家,他第一次没有用心去做这个工作,处处马马虎虎,完全是敷衍了事。从材料到建造,各个方面都很糟糕,小楼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小楼建成之后,工程师去跟老板道别,老板给了他一把钥匙,说:“你跟我辛苦了这么多年,我却没有什么东西给你的。所以我让你建造了一座小楼,现在就把它送给你,也算是我对你的酬谢吧!”

    建筑工程师拿着手里的钥匙,想起自己所建造的楼房,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敬业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任何想获得事业成功的人都需要认真做事的态度。用心做事,尽职尽责,在平凡中显示出伟大,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燃烧激情,才能实现理想,创造辉煌人生。

    四、勇于承担,敢于负责

    敢于承担责任,是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这意味着他有担当,有魄力,有责任心。这样的人会赢的信任,获得重用,从而也就照亮了他的前程。

    1.只有尽职尽责,才能尽善尽美

    一位作家曾经写道:“不管我们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完成,原因就在于,通常情况下,事情的结局是我们无法掌控和预测的,而对于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大局,究竟什么才是最最重要的,我们不敢妄自猜测。事实上,往往是那些被我们经常忽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才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小李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大型公司任职,由于专业能力很强,所有干起工作来得心应手,久而久之,他便产生了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因此他对待工作的态度显得有些漫不经心。他就在无聊中一分一秒地打发着时间。

    突然有一天,他接到了一个任务,要为一家公司制定一套宣传方案。小李并没有把这件事当成一回事,因为在他看来,这样的工作对于他来说简直是绰绰有余的。果然不到两天的时间,小李就将整套方案做好了。于是他就将这套方案交给了他的上司,当他正在洋洋得意,以为可以顺利过关时,他的上司将方案退了回来,让他重新再做一个。小李也并没有在意,就又用了两天时间进行了一下修改,又交了上去,他的上司看了以后,觉得可以了,就直接交给了总经理。

    过了一天,总经理将小李叫到了办公室,指着方案问道:“这是你做的最好的方案吗?”小李顿时心里打鼓,他不敢看总经理那犀利的眼睛,惟恐被总经理看出点什么,于是总经理就把方案放在了他的手里。小李拿着方案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又重新修改了一下,一天之后又交到了总经理手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总经理仍然问他同样的话:“你确定这份方案是你做的最好的吗?”小李又被问得面红耳赤,于是总经理依然将方案退给了小李,让他仔细考虑后再重新修改。

    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此时的小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不敢再有任何慢待了。于是他将这份方案撕毁了,决定重新设计一份出来。经过一个星期的思考,方案终于出炉了。小李对于这套方案充满了信心,他便第三次将方案交到了总经理的手里。总经理依旧盯着他问:“这是你做的最好的方案吗?”小李满怀信心地回答道:“是的,这是到目前为止,我认为是最好的方案。”总经理高兴地说:“好,这个方案通过了。”

    这件事给了小李一个深刻的教训:只有尽心尽力,才能将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从此小李端正了工作态度,不论是遇到什么工作,他都全心全意地对待。也正是因为他的表现,一年以后,他就被公司提拔为了部门经理。

    每个人的身上都隐藏着巨大的潜力,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都要一丝不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养成尽职尽责的好习惯,不要存有浑水摸鱼的心理。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一旦他全力以赴地工作,那么就意味着他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2.只有责任,没有理由

    一位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他从各个领域中选出100个杰出人士进行采访,目的是要调查一下他们目前所从事的职业,是不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然而调查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这其中有70%的人表示,目前他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他所向往的职业。

    令这位心理学家颇感意外的是,这些杰出人士竟然能够在自己并不感兴趣的领域里取得骄人的成绩。这使得他不得不陷入了沉思:他们为什么会创造辉煌呢?他们究竟靠得是什么呢?

    为了能够解开心中的疑问,他走访了多位商界英才。他的第一位受访者是一位供职于纽约证券公司的金领,她的名字叫安娜。通过几个小时的谈话,这位心理学家终于找到了答案,将自己的谜团解开了。

    安娜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她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音乐启蒙教育,对于音乐情有独钟。她从很小的时候就在梦想自己有一天能够在音乐的世界里闯出一片天地。但是命运的捉弄却使她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而选择了一个毫无艺术性可言的工商管理专业,为此,她曾经一度消沉和沮丧。但一向认真的她,尽管不喜欢这一专业,可还是学得格外刻苦,每学期各科成绩均是优异。毕业时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MBA,并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

    现在的安娜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强烈的责任感,早已成为了美国证券业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在和这位心理学家交谈的时候,她还在心存遗憾地说:“甚至直到现在,我仍然对我目前的工作不那么感兴趣。假若上天可以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假如’了,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听到这里,心理学家便问道:“既然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你学得那么棒?既然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你又做得那么优秀?”

    安娜的眼里闪着自信,十分明确地回答:“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不管喜欢不喜欢,那都是我自己必须面对的,都没有理由草草应付,都必须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那不仅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有责任感可以创造奇迹。”

    心理学家在以后继续走访中,许多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出类拔萃的反思,与苏珊的思考大致相同——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常常被安排到自己并不十分喜欢的领域,从事了并不十分理想的工作,一时又无法更改。这时,任何的抱怨、消极、懈怠,都是不足取的。惟有把那份工作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是正确与明智的选择。正是在这种“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成其事”的高度责任感的驱使下,他们才赢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这项调查,使人想到了我国的著名词作家乔羽。乔羽曾经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过他的遗憾:他在年轻时最喜欢做的工作不是文学,也不是写歌词,而是研究哲学或经济学。他甚至开玩笑地说,自己很可能成为科学院的一名院士。不用多说,他在并非最喜欢和最理想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人民作出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贡献。

    责任感可以创造奇迹,对许多杰出人士的调查说明,只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即使在自己并非最喜欢和最理想的工作岗位上,也可以创造出非凡的奇迹。

    3.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曾经有一个美国男孩在家门口踢球,当他正玩得尽兴的时候,意外出现了,他将球直接踢到了邻居家的玻璃窗上。只听见玻璃稀里哗啦地落在地上的声音。随后邻居便带着责备和愤怒向这个男孩冲了过来,他要求男孩赔偿12.50美元。此时的男孩仓皇失措,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虽然这个数字在大人眼里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于是毫无办法的他只能跑去找父亲帮忙,他希望父亲能够替他把钱还了。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向来宠爱他的父亲却变得铁石心肠起来,父亲对他说道:“自己闯的祸要自己解决,别人帮不了你。”看着严厉的父亲,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

    于是父亲便将12.50美元放到儿子的手里,并且严肃地说道:“我可以暂时将这笔钱借给你,但你必须记得一年以后还我。我没有义务帮你承担你的过错。”

    男孩高兴极了,赶忙跑到邻居家将钱给了他们,但是这也意味着他从此就要为了这12.50美元而奔波了。为了能够履行诺言,把钱还给父亲,他开始到处打工。为此,他不得不放弃平日里所热衷的游戏,当其他孩子在高兴地玩耍时,他只能在艰苦的打工中度过。就这样,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够了12.50美元,还给了他的父亲。

    1929年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爆发了,美国的经济陷入了一片萧条。男孩的父亲也成了这场经济危机的受害者——破产了,从此男孩的家庭陷入了窘境。此时的他刚刚大学毕业,为了能够帮助家里渡过难关,他便主动地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几年以后,他当了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他处于事业顶峰时,出于强烈的责任感,他公开批评自己所在电视公司的最大的赞助商——通用电气公司,因此不得不离开电视界,从此投身政界。

    于是,从此便开始了他在美国政界的摸爬滚打。就在他达到了自己人生的巅峰的时候,又一场经济危机使他的前行之路顿时充满了坎坷和艰难。但是面对这样前所未有的困境,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担负起了引领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国走出困境的责任。最终凭借着他的智慧和韧劲,使得美国度过了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时期。8年后,他把一个开始复苏的美国交到了继任者手中。他就是美国著名的总统罗纳德·里根。

    大凡能取得成功的人,大都具备对自己负责的好习惯,他们不会把命运交到别人手上,他们始终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原则,经营着自己的人生。

    五、能力至上,用能力说话

    在工作中站得住脚的人,往往都是具有真正能力的人。他们往往是公司的骨干、顶梁柱。他们不必担心自己的饭碗有一天会丢掉,因为超强的能力可以证明他是独一无二的。

    1.能力决定成败

    能力决定事业的成败,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了。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你为什么长时间无法胜任一项工作,第一天你可能什么都不知道,第二天你应该懂点什么,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的具体体现。

    第一次尝试一份工作,你可能没办法表现得很完美,但经过一两天的练习,你应该要比第一天做得更好。

    渥沦·哈特葛伦博士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老人,他以前是一所大教堂的牧师,后来退休了。他问一位年轻人是否了解南非树蛙,年轻人坦白地说:“不知道。”博士诚恳地说:“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样5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你会成为这一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人。”

    年轻人当时未置可否,但他后来却常常想起博士的这番话,觉得这番话真的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

    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每天投资5分钟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

    伍迪·艾伦说过:生活中90%的时间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为搭公车而搭车、为工作而工作、为了回家而回家。他们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却很少有时间从事自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标。就这样,一直到老死。

    我们猜想很多人临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虚度了大半生,而剩余的日子,又在病痛中一点一点的流逝。

    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像一道鸿沟而不可逾跃。成功与不成功差别只在一些小小的努力: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在适当时机的一个表示、表演上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试验一次。总之一句话:你要把当前的工作做好。

    在现实中你应该做那些用80%的时间就能带来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这样的能力修炼将会很好地回报于你。

    最高回报的地方,也就是最有生产力的地方。这要求你必须辩证地看待“勤奋”。“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在不同的时代有其同样的内容和要求。

    过去,人们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孜孜不倦视为勤奋的标准,但在快节奏效率的信息时代,勤奋需要新的定义了。勤要勤在点子上,这就是当今时代“勤”的特点。

    前些年,日本大多数企业家还把下班后加班加点的人视为最好的员工,如今却不同了,他们认为一个员工靠加班加点来完成工作,说明他很可能不具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的能力,工作效率低下。

    勤奋已经不是时间长的代名词,勤奋是在最少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工作。在实践理想时,你必须与自己做比较,看看明天有没有比今天更进步——即使只有一点点。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路开一条大路,让那些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前面去。”

    通常只有遇到实际的状况后,才能分辨出你的能力足不足以胜任那份工作。如果你是一个外科医生,动手术时却手脚笨拙,就说明你医术不佳;如果你是一个厨师,人们无法知道你厨艺好不好,除非准备了一顿让人回味无穷的餐点,人们才会晓得你厨艺高超。

    评判能力的最佳裁判不是你的老师、消费者或你的朋友——而是你自己!在行动之前你就知道自己是否胜任一项任务。你可以想尽办法掩饰你的无能,并祈祷没有人会发现你知道的很少、动作多么的不熟练。但最终你还是要面对自己的无能,想尽办法修正自己的错误。

    别人可能也无法真正断言你是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实际的表现之前。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的动机;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诚不诚实、值不值得信赖;也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提供的交易公不公平。

    不论你想追求的是什么!你都要记住一点,就是必须强迫自己增强能力用以实现目标。

    这就需要钻研自己的领域。认真地研读、仔细地观看、专心地聆听这行中顶尖人物的言行举止,并效法他们的作为。

    勤奋练习再勤奋练习,最后还是勤奋练习!决不放弃学习,而且一定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保持与这一领域的最新发明、最先进技术和最新研究的资讯渠道畅通。敏锐地观察相关的新趋势、新发现,你会为从中发觉新的东西而感到兴奋,这表示你可能因为过去的努力而为未来发现了新方向,你将会越来越杰出,直到最后的成功。

    2.激发潜能,全面提升自己

    作为一个想要成大事的人,不可以缺少对自己潜力的修炼。潜力也叫潜能,就是人可能发挥出来的最大能量。潜能等于智商潜力和情商潜力之和或等于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之和。

    卢那察尔斯基说:“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

    人,生而平等,生而一样,捏着一对拳头赤条条来到世上,但为什么一旦呱呱坠地之后,创造力便会有大小之分,人生便会有成功与失败之分?

    一方面是客观环境的外部原因,另一方面是人本身内在的原因。内因又包括一个人的天赋与发展潜能,而且它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潜能是创造力的根基。美国富尔顿学院心理系的一个报告证实了这一点,报告的结尾写道:“编撰20世纪历史的时候,可以这样写: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恐怖地震,不是连年战争,甚至不是原子弹投向广岛,而是千千万万人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未意识到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巨大潜力。”

    据资料分析,人的潜能几乎是无穷无尽的。1980年著名的心理学家奥托指出:“一个人一生所发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据说像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天才,其潜能的发挥还不到10%。

    潜能的开发应用决定了创新能力的大小,而创新能力的大小又决定了成功的程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学也应该是一门潜能开发、应用的学问,一门有关创造、创新的学问。

    一般人常以为潜能是天生的,是无法被人加以改进的。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人的潜能,都是被人唤醒,或是受刺激而突发的。

    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都具有非凡的潜在能力,但这种潜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在酣睡蛰伏状态,它一旦被唤醒,就会做出许多神奇的事情来。

    在美国西部某城市的地方法院有一位审判官,他在中年的时候还是一个粗鲁的铁匠,但在他60岁的时候,竟成了该市一座最大图书馆的主人,他被誉为该市第一个博览群书并为民众谋福利的人。

    是什么使这位铁匠发生了一场生活革命?也许你们听了后都不相信,他只不过是偶然听到了一场关于“教育价值”的演讲!是演讲者的睿智使他的潜能唤起,使他的志气觉醒,使他走上了自我发展的成功之路。

    有这么几个人,他们直至生命的后半生才发挥出他们的才能。与上面那位铁匠相似,他们或是因为读了一本有激励性的书,或是因为听了一场令人兴奋的演说,或是因为遇见了一个能够了解他、信任他、鼓励他的朋友,于是潜藏在内心的潜能突然被唤起了。

    我们可以同那些信任我们、鼓励我们、赞许我们的人在一起;我们也可以和那些永远嘲笑我们的希望、揶揄我们的理想、时常在我们热心上浇冷水的人在一起。但这对于我们生命潜能的发挥,将产生天壤之别的影响。

    当我们翻看印地安土人学校的毕业生照片时发现,学生们个个都是服装整洁,容貌秀丽,眼睛中闪耀着志气的火焰。看到这些充满希望的照片时,我们是多么真诚地祝福他们将来能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来呀!但是,他们之中除了极少数的例外,大部分学生在回到他们本族后,奋斗不了多长时间,就不由自主地降低了他们在学校时定下的标准,并一步步地重新坠入到他们祖祖辈辈已经习惯了的老式生活。很少人能继续磨砺自己坚强的意志、秉持高尚的品格,用钢铁般的意志抵御四周环境的影响。

    当我们试着走进失败者的队伍中去询问他们的得失时,我们将会发现,大部分人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未发现能使自己兴奋而鼓励自己前行的因素,也就是说,他们的潜能从来就未曾被人唤醒过,这样他们就没有力量从不良的环境中挣脱出来。

    在任何情形之下,我们都应不惜一切努力,投入能唤醒我们的潜能、能刺激我们走上自我发展之路的环境中。努力接近那些能了解我们、信任我们,能扶助我们去发现自己、能鼓励我们要尽百般努力的人。我们的生命是以取得伟大的胜利而荣耀于世,还是苟且偷生地虚度一生,就全依赖于我们的这一抉择。

    爱默生说:“我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使我尽我所能的人。”也就是说,“尽我所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不是尽拿破仑或林肯所能,而是尽自己的所能。我们能够在我们的生命中贡献出最好的,抑或最坏的,能够运用我的能力达到10%、15%、25%,抑或90%,对于世界、自己,都将产生非常不同的结果。

    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一情形吧!

    “戴维斯先生,我的孩子马歇尔在你店里有何长进?”

    农夫约翰·费尔特一面焦急地望着正在招呼顾客的儿子马歇尔,一面向老板打探着儿子的近况。

    “约翰,我们是老朋友了。我本来不愿意伤你的心,但是,你知道,我是个坦率的人,为了你孩子的前途,我不得不说老实话。”

    在费尔特的真诚期待下,戴维斯继续向他谈论着马歇尔的事:“马歇尔是个好孩子,本性不坏;但是他个性过于诚朴,不够机智。即使让他留在我店里1000年,也不会像一个真正的商人,他生来就没有一个商人的样子。你最好还是把他带回乡下去,教他去学着耕地吧!”

    假使马歇尔·费尔特当时真的一直留在戴维斯的店中当一个伙计,他的一辈子确实不会有什么转机。但是,他也没有跟随父亲回到乡下,而是独自跑到芝加哥去闯天下了。

    初到芝加哥的时候,马歇尔只得到处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在谋职的过程中,尽管有诸多的不顺,但他也并非一无所获。一个招聘伙计的老板,这样告诫他:我从前也是从干最艰苦的工作和拿最低微的工资一步步奋斗过来的。正是有这些出人头地的老板们做榜样,使他几乎泯灭的志气突然被唤醒,从此他心中燃起决心做一个大商人的希望之火。他一遍遍地反问自己:“他们都可以做出如此神奇的事来,我为什么不能?”

    经过艰苦奋斗和长期不懈的努力,马歇尔·费尔特终于成为了闻名世界的大商人。他非常感谢戴维斯先生当年对他那种轻视所产生的刺激。

    诚然,马歇尔也许原本就有成为一个大商人的资质,不过戴维斯的忠告,却唤醒了他隐伏的潜力,打碎了他依赖他人的酣梦,帮助他摆脱掉得过且过的环境,促使他到大都市去奋斗,从而取得了最终的成功。

    因此,亲近那些力图在这个世界上有所表现的人吧!他们有高远的目标,有宏大的潜能;亲近那些精诚恳切的人吧!他们能乐于助人,助你努力服务于社会。

    那些在你周围通过奋进而取得成功的人,会刺激并鼓励你做更艰苦的奋斗,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

    假使你有潜能而不想去实现它,你的天赋也将变得迟钝而失去能力。所以,不要吝啬你的潜力,激发你的潜能去开创自己的事业。

    3.锻炼自己因事而变的能力

    因事而变、逆向思维是创新突变的最好方法。对于善成大事者而言,从逆向入手,解决棘手问题,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要创新,就必须要有不同于常规的逆向思维,就要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敢打破常规,事业将注定不能有大的发展。只有变化,只有创新,才能出奇制胜。

    老子曰:“反者,道之动。”意思是一种反常规做法往往是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体现,这也就说明了“成大事”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事而变,绝不能墨守成规的思想。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浙江出现了以裘甫为首的一伙盗贼,屡次击败前来镇压的官军。浙东地区山林海岛中亡命之徒就纷纷云集于裘甫的麾下,其部众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到3万余人,裘甫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聚积资财、粮草,雇请优良的工匠,锻造军用器械,声势震动中原。

    浙东观察使郑祗德几次派兵镇压,都被裘甫所败,于是向朝廷上表告急。朝廷知郑祗德不能胜任,也正在议论选派一名武将去代替他。

    但是在推荐人选的问题上,各位大臣却是各持己见,争论不已。最后宰相夏侯孜说:“浙东地方有山有海,阻拦通路,只可以用计谋攻取,难以用强力夺取。朝中武将没有智谋,只有前安南都护王式,儒家文士的儿子,当地华人夷人却都归服于他,其威名远近皆知,可以任用他前往浙东征讨裘甫。”诸位大臣都认为夏侯孜说得有理。于是宣宗立刻召见王式,问他有何良策可以尽快消灭贼军。王式回答说:“只要多派军队,贼军很快可以攻破。”有个宦官说:“大量调发军队,所花的军费太大,并非良策。”王式说:“多调发军队,将贼军迅速消灭,所有的军费反而可以节省。若少调发军队,不能战胜贼军,将战事拖延几年几月,贼军的势力日渐壮大,江淮之间的群盗就将蜂起响应。现在国家的财政用费几乎全部仰仗于江淮地区,如果这一地区被叛乱的贼众阻挠,使财富输送之路不通,就会使上自九庙,下及北门十军,都没有办法保证供给,这样一来,耗费的军费岂不是要多得多?”宦官无言以对。

    唐宣宗听了他的一番话,也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颁下诏书,调忠武、义成、淮南诸道军队听从王式指挥。

    王式进入浙东,便开始重新修订法令、军纪。经过王式的整治,无人再敢以军饷不足、患病卧床为由不愿出战了,要求先升官再出战的人也不敢再说话了。

    由于当时裘甫的势力很大,人们都惧怕他,所以有很多人通敌。而对裘甫派来的间谍,越州府官吏不但不将其逮捕,反而被他们收买。州府中的许多文武官吏曾暗中与裘甫军通信,以求城破之日,能免死并保全妻子儿女。王式暗中察明,把主要的通敌人员逮捕处斩,并申明了纪律,严格门禁法规,规定没有经过严格检查的人不得出入。夜里安排周密的警戒,这样一来,裘甫无法再探听官军的虚实了。

    然后,王式命令越州所属诸县打开仓库放粮,用以赈济贫苦的百姓。有人提出疑问说:“裘甫贼寇还未消灭,军粮正急于要用,不可散发。”王式答道:“这我自有缘由。”

    还有人请求建烽火台,用来警报贼寇的来犯,王式只是笑了一笑,而不予答应。

    王式又挑选出孱弱的士兵,让他们骑上强健的战马、配以很少的武器,作为侦察骑兵。这一回,虽然部下又感到惊讶万分,但谁也不敢再多加过问了。

    众将士不知道王式妙计何用,有人甚至怀疑王式会不会用兵。官兵在王式的指挥下,几次与裘甫军交锋,都取得了胜利,最后裘甫被围困在剡县城中。贼军城中无粮,水源被断绝,裘甫被迫出城投降。

    于是王式大摆庆功宴,与众将士欢呼痛饮,但大家对他克敌制胜的奥秘仍不明白。有人问:“您刚到越州赴任时,军粮正紧张,而您却将官府仓库的仓粮散发给百姓,赈救贫困乏粮者,其中用意是什么?”

    王式解释说:“这个道理十分简单,裘甫贼众聚谷米引诱饥饿人民,我分发粮食,饥民就不会被裘甫引诱入伙为盗。况且诸县守兵极少,如果不分粮食给民众,裘甫贼军赶到,官府的谷米正好成为贼寇的资粮,为盗贼所用,岂不是一举而二失?”又有人问:“那您又为什么不设烽火台呢?”王式说:“设烽火台不过是为了求取救兵,我手下的军队都已安排了任务,全都开拔,越州城中没有军队可用作援兵,设置烽火台不过是徒费功劳,惊扰乡民,使我军自乱溃散而已。”诸将又问:“您派孱弱的士兵充当侦察兵,而且给他们配以很少的武器,这又是什么道理呢?”王式笑着说:“如果侦察兵选派勇武敢斗的士兵,并配给利器,遇到敌人有可能会不自量力上前搏斗,如果都战死了,就没有人回来报告,我们就不知道贼军的到来,这样的侦察兵有什么用呢?”众将士听完王式的解释后,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式破敌的方式就是一种打破常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式。在对一个问题用常规的方法已无法解决的时候,创新——对一个问题运用一种新的方法,也许就会有所突破。

    汉朝末年,贾诩曾经在董卓手下任职,贾诩是个很有谋略的人,后来董卓被刺杀,他就投奔到张绣手下,为其出谋划策,但没有受到重视。

    建安二年(1971年)正月,曹操征讨驻守在南阳的张绣,还没有取胜,忽然得知袁绍将乘虚进攻曹军的大本营许都,曹操只得收兵撤退。张绣一看曹操撤退,立即决定追击。

    贾诩连忙劝阻:“千万不要贸然追击,否则有可能吃大亏。”张绣认为敌人已经退却,哪里有不追赶的道理?他不听劝告,联合刘表的队伍一同追击曹操的军队。大约追赶了十多里路,追上曹军断后的部队,结果曹操的士兵奋勇应战,张绣、刘表大败而归。

    张绣倒是能够承认错误,他惭愧地对贾诩说:“还是你说得对啊!我的力量确实比不过曹操,所以不能取胜,后悔没有听你的话。”这时贾诩却说:“现在你应该赶快掉过头去追曹操,肯定会打一个大胜仗。”张绣、刘表疑惑不解:“我们乘胜追击反而吃了大亏,现在我们打了败仗,您却说应该果断追赶,这是为什么呢?”贾诩胸有成竹地说:“情况已发生变化,与以前不同了,你们只管追去,越快越好,如果不胜,我拿脑袋担保!”

    刘表不相信贾诩的话,坚决不愿再出兵。张绣虽有疑虑,还是相信了他的话,重新整顿了败兵残将,再回去追赶曹军。这一次,两军接触,厮杀一阵,果然曹军越战越弱,抵挡不住,一路丢下许多车马粮草,慌忙逃走了。张绣大获全胜,缴获了一大批战利品,满载而归。

    张绣急切地问贾诩:“第一次我用精兵去追曹操的退军,你说追不得;第二次你却劝我用败兵去追击取胜的曹兵,反而能取胜。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贾诩解释说:“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啊!曹操是个非常懂得用兵的人,他一定不会不做防备就随便退却的。曹操退却时,必定会做好预防追击的准备,我估计他会亲自率精兵断后。你去追他,当然要吃亏了。但是曹操打了胜仗却还是急着撤退,这就很不正常了。我猜想很可能是有人进攻许都,或是朝廷内部出了问题。”

    “你第一次追击,他已将你打败,他就放心了,自己一定亲率主力军队先走了。即使留下断后的部队,也不会是什么有战斗力的部队了,不是你的对手。第二次是出其不意地追击他们,你想,这怎么能不打胜仗呢?”

    张绣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连连称赞:“高明!高明!”从此以后,贾诩便获得张绣的信任了。

    《草庐经略》上说:“虚实在我,贵我能误敌。”兵法上有实则虚之谋略,然则,这都没有一定的规定,关键要看个人的悟性。兵者,“诡道”也,所谓“诡”和“谲”之类的词语,在兵家那里是没有褒义和贬义之分的,而这类词的意思无非就是一个,那就是变化。在军事上,与其说是斗勇,不如说是斗智。而智,就是变化。所以你要善变,不可拘泥于一格,否则就无法有所创新。

    但是,谁都会“变化”,在你变化的同时对方也在变化着,因此要想取胜,就必须要掌握别人的变化,这就要采取反“常”的策略。也许从此入手更容易理解“反者,道之动也”这句话。只有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创新,你才能在任何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