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抚式行为
从一出生,压力就伴随着我们,在落地的那一刹那,婴儿的头部与母亲的身体发生摩擦,产生压力。落地之后,人一生与压力相伴随,充满了痛苦与烦恼。
童年时,压力主要来自于父母和老师,他们约束着你,让你无法自由,不能随心所欲。少年时,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来自于同学之间的竞争。这些都还是单纯的,自从步入了青春期,人生就仿佛跨上了压力的新台阶。在青春期,面临着上大学和谈恋爱的双重压力,面临着人生的抉择压力。到了工作的时候,各种压力更是纷至沓来,结婚的压力、买房的压力、养老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总之,人生就像一个充满压力的高压锅。
这么多的压力,人是如何承受下来的呢?说来也没有什么玄妙的,就是心理调节,心理调节反映在肢体语言上就是安抚式的行为。自我安抚是一种非常有必要的生存方式,如果一个人不会自我安抚,他或她迟早要被压力整趴下。
从婴儿开始,人类就懂得自我安抚,婴儿吮吸手指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安抚行为。
当安抚行为发生时,总是传达着这样的信息:这个人遇上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了,他感到紧张和压力。用手触摸身体,可以让一个人冷静下来。当一个人遇上压力时,他的安抚式动作会显得特别多。他们或舔着嘴唇,或按摩自己的脖子,或抚摸着脸颊和前额。这些动作产生后,能让人免于失控,在局面不好的情况下继续工作下去。
在生活中,抽烟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缓解压力的安抚式行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想戒烟却戒不掉,因为他们对这种安抚行为形成了习惯性的依赖。有很多人平常抽烟很少,但心烦的时候抽烟就特别多,心烦的时候他们需要更多的安抚。不过抽烟虽然可以起到安抚作用,但是抽烟本身又会对身体造成的严重的损害。一个人一旦养成了抽烟的习惯,最后抽烟反而会变成压力的一个来源,缓解压力的工具最后变成压力的工具,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
其实扑克牌跟香烟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缓解压力的一种工具。在牌桌上玩牌,可以让人忘记生活中的烦恼,所以很多人乐此不疲。同样,如果玩牌过度,甚至是沉迷于赌博,或是玩牌玩得不想工作,反而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压力。
凡事适可而止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讲,如果玩牌是为了娱乐,那玩家在牌桌上就不会感觉到什么压力,也就很少出现安抚式行为。但如果是在正式的或者竞争性的比赛中,安抚式行为就会频繁出现,筹码越多,玩家所面临的压力越大,安抚行为就越多。
玩家的安抚行为恰恰可以给你提供帮助,如果你发现玩家的安抚行为频繁,那说明他感到压力,在牌和下注筹码之间他无法找到平衡,他的牌并没有给他强烈的信心,所以他犹疑不决。在牌桌上,你要学会识别安抚行为,安抚行为是一种非常规的行为,如果一个玩家从头到尾都在安抚,那么这种安抚可能只是一种习惯动作,不能归结为真正的安抚行为。比如说,一个漂亮的女玩家没事喜欢拨弄自己的头发,而且上了牌桌,从头到尾都有这种动作,那么你就很难根据她的这种动作,判断她是不是感觉到压力。
当对手做出了安抚动作后,你要问问自己,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在不同的情景之下这个答案是不一样的,未必就是他的牌不好,也有可能是他过于谨慎。你如果推测到让他感觉不安的原因,那么你就可以对症下药,知道如何跟他玩牌了。
一般说来,安抚性动作发生之前,牌桌上一定出现了新的状况。你寻找对手不安的原因就从这里面找,是对手发到一张坏牌让他不安,还是有人抬注了……
比如说,在诈金花的时候,一个玩家拿到了一个顺子,他自以为自己的牌很好,下注了。接着另一个玩家居然翻倍抬注,可见这个玩家的牌更好。这时候,那个拿到顺子的玩家就感觉到了压力,可能会出现安抚性的行为。安抚之后呢,他应该变得更冷静,来推测对手为何会抬注。他经过判断后认为对手是一个沉稳的人,如果没有好牌的话是不敢抬注的,所以决定放弃。他的放弃是明智的,因为对手拿到了一手金花。
在观察安抚性行为时,要学会跟其他马脚结合起来,而正如前面说到的,多重马脚往往是更加可靠的证据。如果你看到一个玩家在别人加注的时候,眨了眨眼睛,接着又安抚了自己的脖子。那么这几乎是一个确定无疑的信号,说明玩家加注的行为让他感觉很不安。当安抚行为出现之后,这个玩家很有可能会弃牌,因为他觉得继续跟下去风险很大。
判断玩家压力的大小一般根据安抚动作的频率来看,频率越大说明压力越大。牌桌之上,玩家下了一个大注,然后又突然出现安抚性行为,那么就几乎可以断定他是在虚张声势。
在玩家要放弃之前往往会出现安抚式的动作。有的玩家可能是抿嘴,有的玩家可能是叹气,或是拍拍胸口、挠头等。如果你是玩诈唬的,当其他玩家出现了安抚性动作时,你悬着的心就可以放下来了。
各种各样的安抚动作
前面已经提到了,没有安抚行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可能不会这么顺利。生存竞争是一项非常残酷的事情,如果不是经常性地给自己减压,再强大的人也可能崩溃。
就好像一个受伤的孩子总是希望回到母亲的怀抱里一样,人在受伤时本能地渴望得到安抚。在很多统治者眼里,安抚也是一门统治之术,中国有很多帝王深谙此道,恩威并施,先用威势将老百姓吓住,然后再用恩泽来安抚百姓,让大家老老实实做顺民,不敢有非分之想。
我们来看看在牌桌上人们会安抚哪些部位。首先是颈部,这是一个被频繁安抚的部位,尤其是女生,很喜欢安抚这里。有些人喜欢用手抚摸颈部后面,有的人喜欢抚摸颈部的两侧,有的人喜欢抚摸喉结那块地方(男人),有的人则喜欢拍拍颈部后部……当这些动作发生时,确实能起到安抚情绪的作用,因为这么做可以让血压下降,让人心跳变慢。
男性玩家在抚摸颈部时,通常动作幅度较大;女性玩家在抚摸颈部时,动作通常比较温柔,她们习惯把手放在颈窝那里,当女性在看恐怖片时,有时也会有这个动作,男性通常不会做这个动作,因为男性都比较要强,而这个动作表达的意思就是“我感到害怕”。在牌桌上,女性把手放在颈窝上,那表示你的举动让她害怕,她很可能会放弃,不敢跟你斗了。
在生活中,如果女性看到什么可怕的事情时,经常会把手放在颈窝那儿。比如,在街上看到两个人打架,女性旁观者往往会作出这种动作。这种动作既是安抚自己,其实也是女性示弱的一种表示,当女性面临危险时出现这种动作,会让人产生一种爱怜的感觉,这样一来更有可能激起别人的同情心,让别人不至于伤害她们。
男性玩家整理领带,可视为抚摸颈部的变相行为。安抚行为一经发生,就会泄露你心虚的一面,所以有经验的玩家发现对手下注后出现安抚行为,会突然跟进,往往杀得对手狼狈而逃。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高明的玩家有可能通过安抚行为引对手上钩,譬如在比赛中,一些骨灰级的扑克高手为了诱引对手上钩,可能会做出整理领带的动作。
再看看安抚头发的动作。这个动作在男女身上都有可能出现,男人一般喜欢用手在额头上往后抚摸头发,而女性则喜欢拨弄发丝。梳头可以让人情绪镇定,抚弄头发同样可以让人情绪稳定下来。
安抚脸部。触摸脸部是一个常见的动作,几乎无处不在,有很多人有这方面的小动作,不能将小动作和马脚混为一谈。上牌桌之后,你要学会观察哪些是习惯性动作,哪些是马脚。触摸脸部的动作相当多,比如抚摸脸颊、触摸嘴唇、舔嘴唇、摸耳朵、摸鼻子,在牌桌上,这些动作都有可能是玩家感到压力时的安抚行为。在牌桌上,甚至深呼吸、轻叹气、吹口哨都是安抚性动作,如果一个玩家在下完注后吹口哨,可以视为一种故作轻松的表示,他的牌很可能不好,很担心对手会跟进,所以做出故作轻松的动作。
生活中,吹口哨也是一个常见的减压行为。在电视剧《罗马》中,庞培被恺撒的一个士兵发现时,随时有性命之忧,当时庞培非常紧张,吹起了口哨。玩家在牌桌上玩诈唬的时候,吹吹口哨能让自己显得更轻快,如果对手不懂识别马脚,吹口哨能提高诈唬的成功率。
此外,在牌桌上擦裤腿也是一个容易识别的马脚。如果一个玩家在下完注后,一遍又一遍地擦着裤腿,仿佛想擦掉裤腿上什么脏东西一样,表示这个玩家很不安,担心别人跟进。
突然抱住自己也是一个明显的安抚行为。当面临压力时,有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抱住自己,交叉着双臂,因为这么做能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当玩家出现这种动作时,你可以认为他处于不安全感中,手中的牌很弱,如果你手中有大牌的话,大可以跟他干一场,估计你一出手就可以吓走他。
但是,并非所有抱住自己的玩家都是没有安全感,如果一个玩家抱住自己,身体前倾,盛气凌人地看着你,那他这种动作可不是安抚性行为,而是进攻性的姿势。所以,要学会分别相似动作所表达出来的不同含义。
安抚动作可以帮你识别很多马脚,但你最好不要孤立地看待安抚动作,要将安抚动作跟其他马脚结合起来看。
安抚行为的重要性
边缘系统是我们大脑中非常神秘的一个部位,虽然它泄露了我们不少的事情,但是它的本质却是保证人类这个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换句话说,它就像是我们人类的黄金守卫,是它保护着我们人类繁衍至今。
如果说边缘系统是一套程序的话,那么这套程序的最高指导法则就是:生存下去。边缘系统使我们有了生存的本能,让我们本能地避开危险,追求安全和快乐,并随时随地寻求安全感和舒适感。
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边缘系统,它就像一个超级计算机,记录了进化过程中大量的信息。边缘系统的记忆能力是非常强的,它能够对一切好的不好的事情进行编辑和储存。不好的事情,譬如一个人被蛇咬了,边缘系统就牢牢记住:蛇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动物,应该离得越远越好。所以人们才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果一个人吃过蛇肉,感觉蛇肉非常鲜美,在他的边缘系统里就会有这样一个信息:蛇肉很好吃,蛇肉很有营养。同样是蛇,在边缘系统里记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人对自我的一种安抚就是边缘系统在起作用。当我们感觉到幸福和满足时,边缘系统会把快乐与幸福的感觉表达出来,当人感觉痛苦和郁闷的时候,也是如此。这就是马脚的来源。一个人要成功地隐藏马脚,他首先要克服的就是他的边缘系统。
在人们讲述过去的经历时,一旦讲到悲伤难受的遭遇时,安抚行为就会出现,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反应。比如一个女性讲到一段可怕的经历时,会手捂着胸口,呼吸显得有些局促——这个情节我们在电视电影中经常看到。
安抚行为普遍存在于动物之中,动物受伤时会互相舔伤口,这说明安抚行为跟生存意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安抚行为虽然对我们有好处,但是它确实会泄露我们内心的很多秘密。安抚行为一出现,你等于是告诉别人你感到不自在,感到紧张不适。当人感到痛苦和不适时,边缘系统就会命令我们的身体对自己进行安抚,比如用双手抱住自己,或是抚摸自己的脸颊。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一个探员曾经询问一个人:“你知道谢尔曼先生吗? ”他回答说:“不知道。 ”在回答的时候摸了一下自己的脖子。这个自我安抚的动作泄露了他感到不安这个事实,显然这个问题让他感到紧张。安抚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观察它来判断谎言有时候比使用测谎仪还灵。
在面临令人尴尬的境遇或是需要回答令人难堪的问题时,人们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安抚行为,触摸身体的部位。安抚行为虽然不能解决人们的困境,但能缓和人的情绪,让人镇定,从而能更好地处理目前的问题。
还有一些安抚行为往往被人忽视,比如女性打扮自己是一种安抚行为,因为这么做可以缓解她的压力。有时候,女性抚摸小动物也是一种安抚行为,我们经常看到女性抚摸小猫小狗,在做这种动作时,也许她心里装着一些不快乐的事情。
自言自语也是一种安抚行为。作者有个朋友,他曾经住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里,院子里就有一个比较内向的年轻人经常自言自语。这个年轻人性情比较孤僻,自言自语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安抚的行为。唱歌也是一种自我安抚的行为,经常哼着歌的人如果不是特别喜欢唱歌,那一般就是心里比较孤独了。
要想从别人的安抚行为中了解更多信息,你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当安抚行为发生时,首先你必须认出它。如果你无法认出安抚行为,其他的也就无从谈起。
二、为每个人建立一个安抚行为基线,只有这样,你才能确定哪些是真正的安抚行为,而不会被随机的小动作所欺骗。通过观察安抚行为量度和密度的变化,能够更好地作出判断。
三、当一个人做出安抚动作时,你可以停下来问问自己:“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肯定是感觉到什么压力,你要做的是根据他的情况,找到使他感到压力的原因。
四、安抚行为都发生在一个人感到压力时。当安抚行为发生
时,你可以知道对方感到压力,通过自己的观察,进而发现他压力的来源。五、善于寻找让别人感觉到压力的来源,能够更好地帮助你理解别人的所思所想。
安抚行为是反映人舒适和不适的晴雨表,在牌桌上你如果能够用心观察,通过安抚行为收集对手大量的信息,那么在牌局的博弈当中你就可以让自己更加占据主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