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曼内索残篇23记载,第七王朝共有70个国王,总共统治了70天。当然,并不是一个国王一天的这种轮流执政,他们不过是统治时间上的重叠而已。而根据残篇24则是5个国王统治了75天。这5个国王也不是号令全国,实际上不过是孟斐斯地区的一个家族,以第七王朝的名义进行的统治而已。不管怎么说,这个王朝不过是个短命王朝罢了,短命得甚至没来得及留下什么历史事迹就结束了。
在古埃及三千年的历史中七十几天完全可以忽略掉。只是曼内索厚道,不忍心把他们从历史中抹去,我们也就遵从曼内索的提法,依旧保留了罢。
国家分裂以后,尼罗河流域大型的水利灌溉工程无人管理,以至于庄稼欠收,粮食匮乏,几百年来从未出现过的饥荒年景终于又重新出现了。一个叫《聂菲尔涅胡预言》的文卷这么描述当时的情况:“土地缩小,它的行政人员却很多;土地荒凉不毛,税却很重;只有很少的谷物,量斗却很大,而且量时总是满得上了尖。”
官逼民反,躺在马棚稻草堆上的奴隶们终于等来了自己出头的日子。根据史料记载,奴隶、农民、工匠等贫苦劳动人民,是起义的主力军。他们汇集到一起,占领王宫,捉拿国王,杀死奴隶主贵族,捣毁殿宇、神庙,焚烧档案税册,分掉仓库里的粮食。
“打土豪、分田地”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埃及,一时埃及境内倒也是气象万千。正如《聂菲尔涅胡预言》中说的那样:“大地像陶钧一样翻转了起来。”“没有武器的人(现在)变成占有武器者。人们(恭敬地)向以前鞠躬行礼的人鞠躬行礼。”“那最下面的人到了顶上,他的变动就像我的腹背的转动一样大。人们住在坟场上,穷人发了财……穷人吃着供祭的面包,仆役们在欢乐。希利奥波里州,这个众神的出生之地将不存在于世上。”
屋漏偏遭连绵雨,国内的动乱还没平息,西亚的贝督英人游牧部落又开始借机入侵。就连《祭司安虎同自己心灵的谈话》中也说:“我沉思着大地上所发生的事情,变化发生了。与往年不同了。一年比一年困难了。国内叛乱了。国家蒙受创痛。到处在忧伤。许多州和城市陷于悲痛之中。”
经过第七、八王朝的兼并,古埃及境内逐渐形成了两个中心。一个是中部埃及的赫拉克列奥波里,另外一个是南方的底比斯。赫拉克列奥波里最先建立了第九和第十王朝。第十王朝的国王阿赫托伊临死前,也像诸葛亮嘱咐弱智的刘阿斗那样,为他的儿子美利卡拉留了一份政治遗嘱。希望他能继承遗志,完成统一霸业。这就是著名的《对美利卡拉王的教训》。
为了让儿子在短时间内适应国王的职位,阿赫托伊在这份“国王速成手册”里,详细阐述了新国王应该采取的对内对外政策。他首先教导儿子对王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豪华的仪式和神赐给国王的超人的力量。他第一次提出了做国王应该为臣民服务的公仆观点。他谆谆教导儿子要注意正在兴起的平民阶层——涅杰斯(小人)的作用。要加强军队建设,给军人土地和财产,从物质上厚待为自己卖命的人。以及对奴隶起义和贵族反叛如何,对贝督英人如何,对底比斯如何如何等等政治主张。
阿赫托伊寄托在美利卡拉身上的希望最终化成了沧影,美利化卡拉在位时并无卓越功绩,他不仅眼睁睁地看着底比斯建立了第十一王朝,而且在此后的交锋中,屡战屡败。最终,赫拉克列奥波里的统治者把中部埃及和尼罗河三角洲拱手送给了第十一王朝的门图霍特普二世,也算为统一大业做了点贡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