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十三王朝开始,古埃及又被分裂开来,第二中间期到了。
埃及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它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西面和南面大部分都是难以穿越的大沙漠。
从防御角度来说,古埃及人只要阻止南方顺尼罗河向下游的进攻以及狭窄的死海走廊和苏伊士地峡向三角洲地区的渗透就够了。
这种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使得古埃及免受不少异族侵略,这也是古埃及文明能延续时间较长的原因。不过有了险要的地势还不能高枕无忧,如果防守松懈麻痹大意,一次失误就是以使他们致命。
喜克索斯人就抓住了这样一次失误。
喜克索斯(Hyksos)一词,埃及语的意思是外来的统治者。喜克索斯人原本是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的游牧部落,其中也有一些胡里特人、雅利安人的混杂。大约在公元前18世纪,喜克索斯人放牧的地方发生干旱,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逼迫着喜克索斯人去寻找新的草场。于是就有人穿越走廊一带进入尼罗河三角洲,他们接着就发现这个地方茂盛的草场是理想的放牧场所。这样的信息反馈回去以后,喜克索斯人开始三五成群地往这边迁移,后来索性大规模地开始了他们的移民计划。
那个时候,正赶上古埃及处于一种分裂之中,国家机器瘫痪;而单个诸侯国只疲于应付互相争夺地盘的战争,根本无力阻止他们的和平渗透。而中王国强盛时期,从叙利亚掠夺来的奴隶也暗中帮助他们的老乡,终于使大量的喜克索斯人在三角洲一带居住下来。
到了公元前18世纪后期,聚集在此处的喜克索斯人居然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首都选在三角洲东部的阿瓦利斯(Avaris)。喜克索斯人把自己的首领叫做“赫卡·哈苏特”,意思是“外国的国王”、“牧人王”。
身边有了这么一个新建立的国家,国王当然不会很舒服,可是要征讨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喜克索斯人从亚洲带来了马拉战车、鱼鳞甲、铁制弯刀和新式弓弩等先进武器。一贯勇猛的古埃及士兵可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远远地射出去的箭碰到铠甲就会落下来,根本伤不到人家的皮肉。而要近身战,则被人家站在车上居高临下切菜一般乱砍。埃及人不久便地败下阵来,无奈只好把大片的国土拱手送给了人家。
喜克索斯人凭着先进的武器建立了古埃及的第十五、十六王朝。而埃及本土原先的统治势力被迫退守底比斯,通过向喜克索斯政权臣服、纳贡的方式,保持自己的半独立状态。
入乡随俗,喜克索斯人也拜起埃及的神来,他们的国王同样自称“拉神之子”,名字中也都用拉的名字做后缀,国王的名字也用椭圆形的框子圈起来。
为了便于统治,喜克索斯人照搬了中王国时期的国家机构设置,比如,他们也同样设有下埃及的司库等职位。除了把先进的武器带到埃及来以外,他们给埃及人带来了马匹和战车,这些东西成为新王国的法老们对外扩张的资本。同时喜克索斯人也把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带到了西亚。所以,从交流的角度来说,这种侵略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新王国的建立
第十七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卡莫西斯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召开群臣大会的时候,假意向大家征求对喜克索斯人的意见。除了少数涅杰斯出身的军事将领主张把喜克索斯人驱逐出埃及以外,很多大臣都不同意和喜克索斯人打仗。理由是他们完全能够和喜克索斯人和睦相处,因为喜克索斯人一直允许他们的牲畜到喜克索斯人的统治区域去放牧。更何况,喜克索斯人有先进的武器装备,真要打仗的话,胜算并不是很大。
卡莫西斯痛斥了主和派:现在能去放牧,将来也永远能去放牧吗?也许明天底比斯就可能被喜克索斯人占领!别忘了他们让我们杀死河马的耻辱。而且他们还不让我们崇拜自己的阿蒙神,而改拜他们的苏太克神。我们今天不去打仗,明天就可能亡国!军事实力上我们发展了马拉战车,也有了鳞片甲和层叠弓,现在是把喜克索斯人赶出埃及去的时候了!
事实果然像卡莫西斯预料的那样,战争取得了节节胜利。不过,喜克索斯人也并没有束手就擒,根据涅西石碑铭文记载,喜克索斯国王曾经派遣使者,想到努比亚的库什王国,游说库什联合攻击底比斯王朝。
根据努比亚世代受侵略的历史来看,这种情况是很可能发生的,可惜阿瓦利斯的使者到库什是要经过底比斯统治区的。这位肩负重要使命的使者不幸成为埃及人的俘虏,身上带着的喜克索斯国王写给库什国王的亲笔信也一起被查获。使者被俘,彻底粉碎了喜克索斯人联合夹击底比斯的计划。
可惜卡莫西斯英年早逝,他的弟弟阿赫莫斯一世继承遗志,乘胜追击,直到攻占阿瓦利斯城以后,依然不依不饶,一直掩杀到巴勒斯坦南部的喜克索斯人老巢——沙鲁亭。经过三年艰苦围攻,终于破了沙鲁亭城,斩草除根绝了后患。
喜克索斯人经过如此惨败,一蹶不振,从此再也没在历史舞台上出现过。
强大的第二帝国
在驱逐喜克索斯人的家园保卫战中,埃及士兵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军事战术:战争中先用战车兵冲锋陷阵,然后跟在后面的弓箭手阵雨一样地射出一排乱箭。不等敌人反应过来,长矛手已经到近前了。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可是真要贴身近战,人家也不吃亏,长矛手身上都装备着战斧和短剑。有如此精良的装备,敌人只能望风而逃。
古埃及一直有欺负弱小民族的习惯,有了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自然不会闲置不用。所以原本是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演变成了侵略战争。先是倾覆了喜克索斯人的老巢,之后顺势掠夺了附近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随后又想起列祖列宗们一直惦记的努比亚来,结果刚刚休养生息了一二百年的努比亚又燃烽火。好容易盼到阿赫莫斯一世撒手归西,他的儿子阿蒙霍特普一世继承父志,还是不肯放过努比亚。一直打到第二瀑布附近没有过瘾,回师接着向西和利比亚又打了一仗。
阿蒙霍特普一世把权杖交给了他的女婿图特摩斯一世,九泉之下他可能会为自己的正确选择拍案叫绝。他把努比亚这只“软柿子”捏出了水——一直打到第三瀑布南以后,他设立了努比亚总督,使对努比亚的占领彻底稳定下来。在北方,埃及的疆域推进到了叙利亚的北部,幼发拉底河的上游。光捏“软柿子”可不能算是英雄,不断的胜利膨胀了他的信心,他决定碰一碰西亚的军事强国,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经过激烈的战斗,他证明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取提了最后的胜利。
图特摩斯一世死后,图特摩斯二世登基,可惜这个孩子太短命了。他只当了8年的法老就死了,否则也一定是个勇猛的征服者。图特摩斯二世在一位王妃那儿留下了自己的骨血——图特摩斯三世。
当时的图特摩斯三世连吃饭都要让人去喂,所以王位暂时由王后——也就是图特摩斯二世的同父异母姐姐海特西普苏特执掌。而这位王后实际也是名义上的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的亲姑姑,因为王室成员不允许与外人通婚,所以这种近乎乱伦的婚姻在古埃及也是被允许的。
代理了几天法老以后,这个女人发现当法老也是件很好玩的事情,于是穿上了男人的衣服,戴上了假胡子自己加冕为王。为了名正言顺,她声称自己的生父是埃及的主神阿蒙,所以她应该接替王位。
“女人当家,墙倒屋塌”,这话难免有性别歧视和嫌疑,可用在海特西普苏特这儿一点不假。海特西普苏特一上任就终止了对外军事进攻,然后专心致志地做起买卖来。除了做买卖她还收集奇花异草,并把收集来的奇花异草种到自己盖的祭庙前。
事实证明了海特西普苏特只适合和花匠讨论园艺,她不是一块当国王的料。她在位仅仅十几年就让得到喘息的叙利亚人联合一些吃过埃及人亏的民族组成了反对埃及的军事联盟。幸亏她很及时地死了,否则埃及帝国还真的很麻烦。
海特西普苏特死的时候正值壮年,所以有关她的死也有一些猜测。至于是政变以后被处死的呢,还是正常死亡,这已经永远地成为埃及历史上的千古之谜了。
这个时候,早已经成年的图特摩斯三世才登上王位。他对他的后妈,或者说亲姑姑恨之入骨。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命令工匠把海特西普苏特的雕像从神庙里抬出来销毁,把海特西普苏特的名字从所有纪念性建筑上抹去。泄了私愤之后,他立刻征召将士准备去和反对埃及的叙利亚联盟决一死战。
把图特摩斯三世称为“战争狂人”一点都不过分。他带着25000人一战就把以卡迭什为首的叙利亚联军打成了缩头乌龟,躲在美吉多城里再也不敢出来了。经过7个月的围城之战,攻占美吉多城以后他并没有班师回朝,而是一举打到了黎巴嫩山南麓。
根据《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这位法老一生征战17次之多,其中最辉煌的战果是对米坦尼的胜利。据记载,为了渡过宽阔的幼发拉底河,他用牛车拉着提前造好的浮桥走了400公里,一战就把米坦尼军队打个落花流水。而米坦尼国王只身单骑在乱军丛中仓皇逃窜,图特摩斯三世没有抓到国王,倒把后宫三十多个佳丽一根绳子栓了回来。没看到把这些人处死或者释放的记载,很可能是赏赐给将士们做老婆了吧。
米坦尼一战,使图特摩斯三世声威大震。附近的赫梯、亚述、巴比伦尼亚等国家纷纷写降书、递顺表,朝朝进贡,岁岁来朝,以求苟活。巴比伦尼亚的国王甚至权衡利弊,从自己的女儿中挑选了最最聪明、漂亮的一个,下嫁图特摩斯三世,以求达到舍车保帅的目的。
要说“和亲”这一招还真的管用,虽然女儿做的只是图特摩斯三世的偏房,但岳父的名份还是有的。自古以来,就没有女婿打老泰山的道理,再加上这位老泰山低眉顺目,还真的就保全了自己的国家和剩下的老婆孩子。
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拓展的埃及版图是最大的,可以说第18王朝是埃及帝国的巅峰时代。所以有人把图特摩斯三世称作古埃及的拿破仑。
大战卡叠什
拉美西斯是武将出身,他最不能容忍的是埃及的属地被别的国家占领。他上台的时候正赶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被赫梯占领着,所以这位法老在位时频频与赫梯开战,包括后来继位的塞蒂一世也多次和赫梯交战。交战的地点既不是在埃及也不是在赫梯,而是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
因为战争级别较小,而且胜负各半,所以谁也没占到便宜,同时谁也没伤到元气。到了拉美西斯二世执政的时代,这些属地还在赫梯人手上。拉美西斯二世决定和赫梯大战一场,决出胜负。他征集了两千辆战车,亲帅全埃及精锐之师2万多人直指卡叠什,打算一举拿下这座军事重镇。
赫梯国王穆瓦塔鲁早早地就得到了情报。他也在卡叠什附近集结了2万多人,2500多辆战车。但他比拉美西斯二世更懂得“兵不厌诈”的道理。他派了两个骑兵打扮成牧民装束,在他们被拉美西斯二世俘获以后,谎称卡叠什守军力量薄弱,赫梯国王穆瓦塔鲁听说埃及军队来攻打的消息以后,竟吓得逃跑了。
拉美西斯二世信以为真,下令大军火速前进,但因为军中辎重拖累,行军速度还是非常缓慢。可拉美西斯二世偏编是个性急的法老,他亲自率领了一小股先头部队向卡叠什进发,其余人马分成三个梯队陆续跟在后面。一路上他还打着如意算盘:如果那两个人所言不虚的话,这一小对人马拿下卡叠什城已经绰绰有余。
可是,事实教训了拉美西斯二世,作为一个军事家,应该是有勇有谋才能取得胜利。刚刚接近卡叠什城,拉美西斯二世就被预设的伏兵包围在里面,数倍于埃及军队的赫梯军队潮水一般涌上来。拉美西斯二世不愧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沉着地命令队伍集结到一块向外冲杀。但赫梯人太多了,冲在前面的士兵一片一片地倒下去,同时也有很多赫梯人做了刀下之鬼。身边的尸体堆得小山一样高,脚底下的血水汇成河。
来自小亚细亚的赫梯人,是一些没见过世面的家伙,他们一边追杀,一边收拾着埃及军队扔下的包裹细软。这也是埃及士兵在战斗中得到的战利品,只是现在保命要紧,所以不得不丢弃了。赫梯军队的长官也参与了他们属下的哄抢行动,如果他们知道拉美西斯二世在乱军之中,只怕是要追悔莫及,因为拉美西斯二世才是赫梯国王重金悬赏的人物呢。
尽管如此,拉美西斯二世身边的人还是越来越少,围上来的敌人形成了一个包围圈,不管拉美西斯二世带人向哪边冲杀,都不能杀开一条血路。手中的刀也记不清砍过多少颗人头了,刀刃早就卷了,落到敌人的身上发出沉闷的钝响。拉美西斯二世身上满是鲜血,也分辨不清哪是自己流的哪是敌人溅上的。敌人越围越多,拉美西斯二世觉得这次恐怕完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真没有想到一时的轻率,竟使自己落得如此结局。
正暗自伤神之际,敌人的身后一阵大乱,大队的人马涌上来。定睛仔细观瞧,才发现来人穿的是埃及军队的服装。原来后面的三个梯队得到了拉美西斯二世被困的情报,古马跟进飞弛救主来了。
拉美西斯二世心中大喜,抖擞精神重新加入战斗。这场混战双方杀到天黑,双方都死伤无数,还是没有分出胜负来,只好各自收兵。
此后两国虽然还有一些局部的小战争,但都无力打这种大战役了。直到赫梯老国王穆瓦塔鲁死后他的弟弟哈图西里继位,赫梯实在玩不起这种耗费国力的游戏了。于是他派人去孟斐斯谈判,希望结束战争。
卡叠什一役,拉美西斯二世一直惊魂未定,看见敌人来讲和正中下怀。双方在一块银版上,刻下了缔结的和约内容,所以又叫银版文书,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和平条约了。和约非常详尽,除了说明性的文字内容之外还有一个序言和9款条文。这9款条文是这样的:(1)永久和平;(2)互不侵犯;(3)赫梯国王执行先前条约的义务;(4)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执行现今条约的义务;(5)军事互助;(6)赫梯国家不接纳埃及亡命者的义务;(7)埃及不接纳赫梯亡命者的义务;(8)神对违约者的威胁和对守约者的加恩诺言;(9)亡命者的引渡。
条约签定后,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娶了赫梯国王哈图西里的一个女儿于是这两个军事大国友好地瓜分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利益。此后几百年一直相安无事。
烽烟四起
和赫梯国王缔结和平条约以后,拉美西斯二世安居乐业,开始在国内大兴土木。在位67年间,拉美西斯二世建造了无数建筑。史学家们非常喜欢百岁法老的这种作为,因为就算法老们把帝国的版图扩大到整个欧亚大陆,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一次次的洗牌之后,依然可能出现的结果,这是他们当初无论如何也不敢想象的—法老的坟墓被外来民族平掉之后,成了养活他们的口粮田。于是,法老的形象在历史的深巷里越久远也就越模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可是一些建造宏伟的神庙、宫殿和巨大的雕像却总能轻易地保存下来,不管是谁占领了这块土地,历史学家总能轻易地找到法老存在过的痕迹。
不过,为了讨历史学家的欢心,拉美西斯二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本来连年征战就使国库空虚,这一连串大规模的建设几乎耗尽了国家的资源。他的继承者迈瑞普特有心振兴国家,可惜国家已经是满目疮痍。刚想起发展经济,可是利比亚人从西面骚扰埃及国境了,而海上民族也看出了这个老雄狮的困窘,从爱琴海和小亚细亚一路掩杀过来,攻掠了埃及沿海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迈瑞普特无可奈何,头疼治头,脚疼医脚,只好继续征兵打仗。
当无数将士送命之后,迈瑞普特总算保全了自己的国家。这位法老在领兵打仗方面大概是得过祖传秘方,根据迈瑞普特铭文的记载他一共杀死敌人8500多人,俘获1万多人。这在当时的国力下,能取得如此战绩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拉美西斯二世活了一百岁,所以迈瑞普特即位时估计年龄已经不算小了。他统治的十年间几乎全忙于抵御外寇了。原指望后继者能完成自己振兴埃及的遗愿,可谁成想,他们为争夺王位大打出手,各领风骚三五年以后便赶上了叙利亚籍的奴隶伊尔苏领导的起义。
《哈里斯大纸草》记载了这次奴隶大起义:“埃及国家被弃置,每人各自树立正义。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没有首领,土地属于大家和地方首领,人们互相残杀,贵贱都是如此。这时……一个叙利亚人自立为王。他把整个大地据为己有。人们加入他抢夺财产的队伍。他们不相信神灵,不到神庙献祭。”
伊尔苏带着这伙吃不上饭的穷哥们甚至一度曾经取得政权,可是这伙穷哥们确实不知道法老的权杖和烧火棍到底有什么区别。
结果,他们还是被贵族出身的塞塔克特镇压并收走了权杖,塞塔克特拿过权杖,建立了第二十王朝。
不要以为拉美西斯三世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儿子,实际上他是塞塔克特的儿子,和拉美西斯二世甚至连一点血缘关系也没有。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他承袭了“拉美西斯”这个名字。从拉美西斯三世以后的四世到十一世,倒是规规矩矩地排下来的,而且中间没有排队夹塞的“不之明”现象。
拉美西斯三世在位的第五个年头,利比亚的联合部落入侵了尼罗河三角洲的西部,拉美西斯三世浴血奋战,才算把入侵者赶了出去。只过了两年的好日子,紧接着,属地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又起烽烟,从海上来的希腊人兵分水陆,进犯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又被拉美西斯三世在三角洲地区成功阻截。
刚刚太平了四年,利比亚的联合部落卷土重来,而且这一次势头更猛,他们带着老婆孩子,大有一种不在尼罗河三角洲安家落户誓不罢休的劲头。借着这股劲头,他们甚至占领了三角洲西部的很多领土,幸好老天还不想让埃及就此结束,借着阿蒙神的保佑,拉美西斯三世终于把他们全部赶出了埃及。
连年的兵祸,再加上治国无方,埃及国内民不聊生。公元前1176年,在底比斯参加王陵修建的工匠们,甚至冒着被砍头的危险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罢工,以求获得最基本的食品保障。吃不上饭的工人一起到祭司和主管官员那儿去讨还公道,结果,公道的价值被定为50袋谷物。虽然少了一点,但这种胜利是史无前例的。他们毕竟还只是平民甚至奴隶的身份。再说,这样的公道就是在后来的资本主义的工人运动中,也并不是每一次斗争都能争取到胜利的。
拉美西斯三世几乎打了一辈子的仗,他从一上台就开始抵御外敌侵略,最后是祸起萧墙他被自己人从背后捅了刀子,死于宫廷事变。从他死后的拉美西斯四世开始,到十一世,王位排得挺多,统治的时间却并不很长。而且那个时候的法老手中已经没有多少权力了。历代的法老们把阿蒙神的祭司集团养成了一只谁也驯服不了的大老虎,祭司集团占有了全国十分之一的土地,有了自己的军队、经济和行政管理机构,法老王朝变成了一个空有躯壳的稻草人。
到拉美西斯十一世死后,这个稻草人终于在风雨中悄然倒下了。底比斯阿蒙神庙的首席祭司埃利霍尔看看已经不值一钱的法老头衔没人再要,捡起来扣到了自己的头上,这个时候,他实际上早已经是上埃及的统治者了。至于下埃及,人人都想拾这顶帽子,却都怕戴在头上太烫,所以只是虎视眈眈地看着有没有人敢戴上这顶法老王的帽子。于是,下埃及又回到了“战国时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