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的心理测试-情感判断技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寒暄中流霹的秘密

    “鞠躬”方式中流露出的无意识优劣感

    我们同其他人初次见面,通常从寒暄开始。这时,即使是初次会面,相互之间也不会是怀着一种完全无色透明的心情,而总是受某种意图和感情的束缚。假如是事先约好的会面,在见面那天前,无意中听到的社会上对对方的评价和对方的业绩,就会在脑海里勾画出对方粗略的侧面像,当涉及到商业上的交易之类的得失时,对对方的看法就变得复杂了。来到现场看到对方的一瞬间,常常凭直觉判断,“真是个令人讨厌的家伙,”或“讨人喜欢的人”等等。

    但是,在多数场合,这些感情、看法是不会毫无保留地表现在寒暄中的,特别是当这种感情是憎恨和敌意,而不是令对方高兴的喜爱和好意之类的感情时,许多人都会将这种感情隐藏在面纱之下,尽量不让对方感知。尽管如此,被抑制着的感情却总是在寻找着出口,一有机会,就会突然流露出来,以鞠躬和握手方式的无意识的变化表现出来。就是说,即使是初次见面,依靠仔细观察对方也可以得到了解对方的感情、看法,甚至对方人品的线索。

    具体的例子可以举我昨天看到的情景。昨天,我在咖啡馆等人时,正巧碰到两个40岁左右穿着商人模样的灰色西服的人相互交换名片的场面。其中的一位行鞠躬礼时,只稍稍弯了弯腰,直视着对方的眼睛,而另一个则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眼光向下。由此,我已经清楚地看出这两人之间的关系。

    因为可以认为盯着别人的眼睛问候的人对对方怀有戒心,同时,无意中想向对方施加威胁,从另一个人深深鞠躬并且回避对方目光的态度中,可以看出表示着对方将自己怎么样的无所谓的意思。虽说深深鞠躬的是位诚实靠得住的人,但是,在他鞠躬的动作中表现出对对方的一种无法克服的自卑感,是显而易见的。

    果然,二三分钟后,那个盯着对方的眼睛鞠躬的人,盘起腿,悠然地坐在椅子上,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与此相反,避开对方的目光问候的那人却轻轻地坐在椅子上,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

    人们相互问候的距离,正反映出心理上的距离

    由此例可见,初次会晤者在见面时,他们所抱的感情和看法,往往无意中发展成上下之争,并且反映在鞠躬的方式和目光的位置上。会见时的优劣之争,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世界,不过,它们用不着问候,仅仅以对峙就决定出优劣势,占上风的盛气凌人,处下风的垂头丧气。然而,人类有由社会、文化所决定的问候,争执也就自然表现在其中了。

    一开始,我就提到寒暄中对日本人来说最常见的是鞠躬。这时,观察对方同自己保持多大的距离,也是了解对方心理状态的重要一环。有许多人,碰见中年妇女鞠躬时,特意退后二三步,这也许是一种谦让的想法,但却给人难以接近和冷淡之感,使人难以敞怀直述而感到困惑。像这样拉开相互间的距离,无疑可以看作是戒心、谦让和客气之类情感的表露。

    同欧美人相比,亚洲人一般都和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从心理学上来看,问候时人们之间的距离正是其心理上的距离。有意保持距离,就证实了对对方无亲切感,也就是说,持有戒备、畏惧之心。反过来,可以利用这一点将当时的气氛引向有利于自己,也就是紧紧靠近对方,几乎擦到对方的肩膀进行问候。这样一来,无声中就表示了对对方丝毫不抱客气、畏惧之类的感情。不客气、不畏惧,只有处在对方的上风时才有可能,但是,这时可以做出这种样子来使对方陷入处于下风的心理状态。

    握手时感到对方手上有汗,说明对方正处于不安状态下面我要讲的,是寒暄中握手的深层心理术。一般常说,握手的力气的大小同性格有关。比如握手有力者多是富于主动性并充满自信的人,握手无力者则缺乏魄力,性格软弱。另外,在晚会上和不相识的人一个劲握手的人,表明他喜欢显示自己和社交。

    但是,要识透对方的内心底层,必须施以更微妙之道。听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互不相识的人相遇时,如果不是敌人,就松开武器,边表示没有拿任何武器边相互靠近握手。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右手得力,用右手握对方的右手,就用不着担心自己的刀会被拨掉,握手成了解除武器的标志。现代也是一样,握手是解除心理上的武装。正因为解除了精神上的戒备,心理上的微小变化也就容易表露出来。同时,握手有可以直接接触对方身体的有利之处,最初,男人之间用手遮住生殖器进行问候,不久,演变成互相握手,所以握手本来就有“用身体了解人”的目的。

    那么,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微妙心理活动,具体有哪些东西呢?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根据手的湿润程度进行判断。我们知道,在人的身体中,常伴随着恐怖和惊讶之类的感情变化,不受自己的意志控制的自律神经就会活动起来,引起呼吸的紊乱,血压和脉搏的变化或者汗腺的兴奋(精神性的出汗)。我们看棒球比赛,当比赛紧张起来时,手里就会捏着一把汗。如果握对方的手,感觉到对方的手掌渗着汗,就可以认为对方心情紧张,失去了内心平衡。

    曾经在警视厅活跃一时的科学搜查老手町田欣一就曾经劝警官们试用一下询问握手法,就是在询问嫌疑犯时轻轻地握握手。开始询问时先握一下手,然后,每当触及到核心问题时,边说着“让我们慢慢谈好吗?”之类的话,边握对方的手,假如嫌疑犯开始手掌是干的,在谈话过程中出起汗来,就可以推测出此人正是罪犯。众所周知的测谎器就是依靠测量器记录汗腺的兴奋情况,这是比较科学的,但其原理和询问握手法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将犯人逼进死胡同的哥伦坡侦探的握手法

    这不仅适用于寻找犯人,也适用于异性间的握手。有的女子表面看上去冷淡,一握手却发现手里渗着汗,无妨认为她对男子的姿容或谈吐、气度等感到某种兴奋,“去向手里渗着汗的女人求爱”是花花公子的口头禅。考虑到手上的出汗,可以说这也是有点道理的。遗憾的是我没有多少这种体验,不过,没有比失去平静的女子更容易征服的了。

    这样,以握手的方式、手掌的感觉,是可以窥探出对方的内心底层的。同鞠躬一样,也可以反过来用握手的方法逼迫对方。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深受大家喜爱的电视节目《侦探哥伦坡》里的哥伦坡握手法。扮演这个角色的彼得·福克虽然个头矮小,但是他握手时,总是目光稍稍向上盯住对方的眼睛,在这种目光的询视下,犯人首先在心理上就感到不安,而且,他的手特别大,被这只手紧紧握住,犯人就意识到自己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将犯人逼进这种心理状态后,哥伦坡侦探凭着巧妙的推理,案件就被侦破了。

    在寒暄的方法中,除上述行为外,还有依靠言语的。从“早上好”到交换近况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在深层心理分析法看来,有意义的不仅仅是初次见面,即使在见过多次多少有所了解的人之间,还是进行千篇一律的问候时,就是说,在千篇一律的言语里潜藏着这种心理,“我们只有形式上的交往”“我们俩永远只是过路人”。反过来说,这种人是极端自卫型性格的人。这样,鞠躬也好、握手和言语也好,正如一开始所说的那样,寒暄是人与人之间的最初接触点。迅速识透对方的深层心理,即刻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较圆满地维持关系的第一步。

    小结:

    (1)盯着对方的眼睛鞠躬的人,对对方持有戒心同时想处于优势。

    (2)完全回避对方的目光深深鞠躬的人,多数是在对方面前感到自卑。

    (3)鞠躬时,有意保持距离的人,对对方表示戒心,客气。

    (4)初次见面就几乎能触碰到对方的肩膀行鞠躬礼的人,想将当时的气氛引向有利于自己。

    (5)握手时,使劲回握自己手的人,是富于主动充满自信的人。

    (6)握手无力的人,缺乏魄力,性格软弱。

    (7)在晚会上和不相识的人一个劲握手的人自我显示欲强。

    (8)握手时手掌出汗的人,多少有些兴奋,内心失去了平衡。

    (9)握手时,先盯住对方的眼睛再握手的人,想置对方于心理上的劣势。

    (10)并非初次见面,却进行千篇一律的问候是自卫型性格的人。

    2.坐姿

    “默默坐下”就立刻猜中两对夫妻的关系

    这一节从我熟知的两对夫妻的事情说起。说是熟知,其实直到他们分别来我家商谈结婚为止,我只认识男方,和女方只是初次见面或近于初次见面的关系。在电话中,我简单了解过他们的事情,至于他们各自之间的关系和女方的人品,直到见面那天,我是完全一无所知。

    但是,他们在我家客厅的沙发上一坐下来,我就立刻察觉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其中一对夫妻,女方怀有心事,对男方在心理上感到自卑。另一对夫妻,男的就不用说了,女方是一位非常能干的女性,这些都是暗中看出来的。这样说,也许会有人认为这简直就像“默坐而知”式的八卦和占卜之类的东西,当然,我是没有这种本事的,我只能注意到如前所述的某种心理学上的着眼点。

    乍一看,两位姑娘似乎都很机灵、和蔼,性情也很开朗,仅仅不同的是她们对着恋人坐的方式。一对的女方,在大沙发的一端稍稍斜对着恋人孤单单地坐着,而另一对的女方,则和恋人几乎肩碰肩地对我而坐。

    从这种坐法上的差别,我为何会得到上述那种印象呢?这一点,我将在后面叙述。根据这种印象一问,果如所料,一对的女方和恋人同居,已经怀孕了,曾经向不肯答应结婚的男方恳求尽快办理结婚手续。事后弄清楚,另一对的女方比自己的恋人早一二年就开始在同一单位工作。直到要结婚时,无论何事她都比她的恋人能干,即使在单位里也颇受尊敬。

    注意侵犯身体范围的方式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坐什么座位,怎样坐,这些都反映了人的深层心理。这种事情,您也一定体验过不止一次吧,只是这时您是否意识到这种事情,并进行必要程度的心理学上的观察和如何解释它,在识透他人的程度上就会出现差别,这和本书要叙述的其他着眼点是一样的。特别是人坐什么座位,怎样坐,理所当然毫无隐瞒地反映出人的心理状态。首先,坐什么位置,直接反映出社会、集团传统的上席、下席或优势、劣势的意识。就是现在,在拘泥于形式的聚会和老年人多的聚会上,谁坐什么位置,就使主持者头痛,在会议参加者之间,常常发生毫不必要的相互推让或争执。其次,是所有的人都有属于生物性的势力范围意识的想法。人基本上都有在自己身体的周围保持自己专用空间的心理,如果被侵犯,就会不悦,并产生不安,这个空间称为“身体范围”,通常,人是互不侵犯这种范围的。

    例如,从起点站上电车一看,首先是座位的两个角落被坐了,最先上车的乘客相互之间保持着很大的距离、尽可能离开些坐,接着,是离两边的角落最远的正中间的位置被坐了,然后,空着的位置渐渐所剩无几。

    电车上的这种坐座位的方式,正是保卫自己的身体范围,尊重对方的身体范围的一种默契的表现。然而,电车上一旦拥挤起来,就谈不上什么身体范围之类的惬意之事了。身体相互碰擦,人再多起来就动弹不得,这时的不快感并不仅仅是由于失去了身体的自由,还因为在心理上觉得自己的领域被侵犯了。因此,在这种状况下的人总是想忘掉自己是人,不知眼睛该看什么地方,真想将自己变成物。因为完全变成物的话,就不会再产生意’识到别人的感情。

    这是在通常的人与人的关系中人们相互坐座位的方式,就是说,不论是亲切感,还是厌恶感,只要是没有特殊的心理关系的陌生人,人们总是想保卫最一般的身体范围而坐下来。因此,反过来也可以认为心理上处于一种特殊状态的人会采取不同于依据这个身体范围的一般原则所确立的座位的方法,这是很容易类推的。

    事实上,为了证实这个问题,各种有特点的占座位的方式、坐式和从中判断出的人的深层心理的对应关系正在被研究,下面介绍几点。本章开头举的两对夫妻的例子也只不过是这些判断法的应用。

    观窥坐式的三个要素

    综合传统的上席、下席的概念和身体范围的想法,要想从人的坐式中看出深层心理,首先有三个着眼点。一是坐时和对方保持的距离,二是朝着对方的方向,三是坐的姿势。

    首先,坐时的距离的大小正反映侵犯对方的身体范围的程度,就是说,敢在陌生人会感到不快或不安的很近的位置上坐下来时,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达到容许相互侵犯各自领域的程度。例如,心身相许的情侣,即便空着再大的地方,也总是坐在对方的身边。即使是同一个公司的职员,无论是有才干的还是无能的,和上司在心理上相互有所理解的职员或相反对上司在心理上有抵触感的职员,每当有事坐下来,离上司的远近一般是不一样的。

    即使夫妻之间,现在被称作新型家庭的年青一代的夫妻总是相互紧挨着的,夫妻同夫唱妇随保持几步距离,跟着丈夫后面走的夫妻,两者之间在心理上的关系是不会相同的。

    就是说,坐时物理上的距离,如前项所述,正反映出同对方心理上的距离。在这种意义上,看最初所举的夫妻的例子,和丈夫稍稍保持距离坐在沙发边上的妻子,对不太想和已有身孕的自己结婚的丈夫,在心理上感到有距离,是理所当然的。也可以认为经恳求才达到结婚目的的自卑感,也反映在坐时的距离上。在大学的教室里,对老师有亲近感或是想积极参加讨论的学生差不多都坐在前排,而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的学生和经常不上课的学生都坐在后排。不过,最近可能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也变成了一种电视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好像教室的座位多是从后排开始渐渐坐满。

    无视心理上的距离是企图施加压力或诱惑对方

    关于“坐的距离”的另一个见解,产生于对方和自己心理上的差距。自己对对方根本没有亲切感,而对方却打破常识性的身体范围,这时对方不是企图向自己施加压力或威胁,就是想改变以往的关系,讨好自己。比如,在街上被无赖们纠缠时,他们几乎是用鼻尖擦着你贴过来吧。

    听说美国警察在进行审问时,常贴近嫌疑犯,甚至用双膝夹住嫌疑犯的单膝,这样做,是想侵犯对方的身体范围从而使对方不安而坦白。

    靠近对方侵犯其身体范围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表现在推销员的待客态度和女性的媚态上。身体范围被侵犯属于其中的哪一种,以当时给你的感觉是可以判断出来的。如果对方是想施加压力,不论他脸上笑得多么好,你的身体总是无意识地想恢复本来的身体范围。如果对方想诱惑你,在心里一定会产生类似被对方吸引般的痒酥酥的感觉。

    巧妙地施加压力和诱惑,往往利用这种有意侵犯身体范围的方法。如果意识到上述那种心理失调感,是很容易看穿对方的真正意图的。为了不让对方达到目的,莫过于知道这种身体范围被侵犯意味着什么。

    心身相许的男女不会隔桌而坐

    下面想谈的是“坐的方向”。这可从两种情形看,一是看面对面坐,还是坐在侧面,另一点是背对着房间的门坐,还是背对着里面坐。

    面对面坐着还是在侧面所反映的心理状态的差别之一,可以看成是在“坐的距离”里所叙述的身体范围理论的延伸。就是说,人相对而立时,除了拥抱或握手外,自然是和对方保持一段距离的状态,通常最起码会保持看得见对方的全身或上半身的距离。与此相反,坐在侧面时,就没有这种限制,可以贴得很近地并排而坐。这种距离感的差别,在面对着面时,即使中间常常有着桌子这种障碍物,也很明显。

    另外,面对着面时,双方处于互相观察的位置,容易产生视线冲突。当然,像情侣之间常有的那样,想面对着面互相“鉴赏”这种场合,就另当别论。然而,坐在侧面时,这种“对峙关系”就消失了,并且,容易产生朝着同一个方向,看着同一个对象这种共同感。

    例如,到巴黎的露天咖啡馆去看看,熟人就不用说了;连互不相识的游、顾客也真是和睦亲切地交谈着;这是几乎所有的顾客都并排坐在露台的椅子上,面朝着马路,去坐坐就会知道。你会感觉到心情平静,谈话也起劲,视线并非始终不相交,只是有时双方具有同感或感动时视线才斜斜相交,很轻松地就可以交流感情,其他时候甚至感到因为不受视线的妨碍,谈话一下子就海阔天空起来。

    在日本的咖啡馆里,面对面地坐着就不可能这样了,视线经常相交,虽说可以相互认识,理解,精神却很疲劳,也许是这种缘故,似乎最近沿着墙摆沙发椅的咖啡馆多起来了。

    从以上可知,坐在旁边的人比面对面坐着的人更能使对方产生亲切感,这与其说将对方当作外人的心理意识已经变得稀薄,不如说是想确认自己和对方的一体感。

    因此,即使是情侣,隔着桌子没完没了地交谈着,虽然两人非常亲切,但关系并非很深;也还是处于想相互了解,想让对方认识自己的这种冲动状态。与此相反,并肩坐着的两个人一般比面对面坐着的两个人话多,这两个人已经相互了解得很清楚,有的已经心身相许,现在正享受着一体感的快乐,这种推测也是成立的。

    当然,这不限于情侣之间,如果一直坐在对面的对方换到斜对面的座位上或是坐到旁边来,就会增加亲密感或是想增加亲密感的无言声明。不过,这如果是像前面所述的那样,让人感到侵犯了必要的身体范围,也许是想向对方施加压力。

    相反,坐在旁边却扭动着身体想面朝着对方时,可以说是对对方感到疑惑或新的兴趣而抱有想知道一切的强烈愿望的表现。

    想坐在房间里面的人,权力欲强

    “坐的方向”的另一个着眼点,是背对着门口坐还是背对着里面坐。就这个问题而言,背对着里面的人比背对着门口的人,可以说多数场合在心理上是处于优势的。

    听说纽约的黑手党的头子卡尔明尼·加朗特一进常去的饭店,为了背对着墙可以直视门口,就坐在最里面的座位上,既使有刺客进来,马上可以对付,背后是墙、用不着担心会从背后射来子弹,所以最里面的座位也是最安全的位置。

    人的眼睛只能看见前面,常常会对背后感到不安,因此,坐在背后非常安全有利的地方的人就是地位最高者。古时的大臣就是背着壁龛坐,护卫者拿着武器藏在后面的藏身洞里,一遇危急时刻,马上就跳出来。与此相同现代以高楼为办公室的大企业的经理室,多是最高层的角落里的房间,并且,经理绝大多数是坐在面对门口,背朝大窗户的地方,这也未免不能看成是消除背后不安的一种方法。

    接见方法中有一种“压力接见”,接见者背对里面坐在桌子前,被接见者被迫坐在背后向门口的椅子上。大家已经清楚了吧,被接见者因为背向门而感到极其不安,这种方法就是使被接见者处于不安的心理状态来观察其反应,探知被接见者的内心底层。

    从这种例子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例如,在会见时,想尽可能坐在里面的人,多是权力欲强的人,另一方面,他们又常常对临头的威胁有着神经质似的小心的一面。拘泥于日本传统的上席、下席的人也是一样。

    深深坐的狮子型韵人与轻轻坐的斑马型的人

    依靠坐式了解他人的深层心理分析法的最后一点,是通过“坐的姿势”来观察的,因为这一点和后面的“手脚动作”一节有共同的地方,所以,在此只简单地提一下坐时特有的情形。

    对人来说,站着的姿势是最适应活动的普通状态,因此,坐着时,多数场合也是以马上可以站起来的姿势为前提的。轻轻地坐在椅子上就是这种例子。正处在高度紧张,随时可以转入行动的状态,心理学上将这称为“觉醒水平”高。但是,一松弛下来,这种“觉醒水平”的下降,舒适地深深坐下来,伸出两脚,这就不再是可以马上站起来的姿势了。

    由此可以说,像狮子一天大半时间睡觉,而会被狮子吃掉的斑马总是站着,神经高度紧张一样,越是深深坐着的人在精神上越是占上风或是希望占上风,而越是处在下风的人则越是以马上能够站起来的姿势坐着。就是说,越是轻轻坐着的人越是无意识地想对对方表示恭顺,对对方的话感到兴趣。

    除此之外,在人坐着的姿势上所表现的深层心理,还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一坐下就盘起腿的人,自我防卫意识强,具有一种不想输的对抗意识,但是,这是指男人,女性就稍有不同。日本女人一般没有盘腿的习惯,胆敢盘起腿正说明对自己的容貌相当自信,充分估计到以此可以引起男子的注意,怀有显示自己的愿望。这种女人也可以说是一种自尊心强,喜欢故作姿态,和男人交往轻松,却不轻易向男人交心的类型。

    小结:

    (1)相互侵犯身体范围的程度越大,表明他们之间关系越亲密。

    (2)有意避开身体范围的人,在心理上对对方有抵触情绪。

    (3)单方面侵犯对方身体范围的人,是想压倒对方或是想讨好对方。

    (4)想坐在其他人旁边的人比想坐在对面的人,对对方在心理上更有一体感。

    (5)坐在对面的人比坐在旁边的人更想让对方了解自己。

    (6)坐在旁边的人突然扭动身体想面朝着对方,对对方有不解之处或新的兴趣。

    (7)在房间内对着门坐的人,权力意识强,同时又很小心。

    (8)背对着房间的门坐的人,在心理上处于劣势。

    (9)深深坐在椅子上的人,在心理上处于优势或想处于优势。

    (10)轻轻坐在椅子上的人,无意识中想对对方表示恭顺之意,或是对对方的话感到强烈的兴趣。

    (11)一坐在椅子上就盘起腿的人,有不想输给对方的对抗意识。

    (12)坐在椅子上盘起腿的女人,是想引起男人对自己容貌的注意。

    3.表情

    人并不直接显露感情

    人心理的微妙活动时常显露在表情上,这一点就不用赘言了,是任何人都体验过的。一有高兴的事,面部肌肉就自然松弛,一有悲伤的事,就变成一副要流泪的样子,有时表情甚至比言语更明显地传达出内心的活动。但是,从表情窥探他人的内心秘密好像简单,实际上并非容易。

    美国心理学者奥古斯特·G·伯伊亚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让几个人用表情表现愤怒、恐怖,诱惑、漠不关心、幸福、悲哀这六种感情,并用录像机录下来,然后,让人们猜哪种表情表现哪种感情,结果平均每人只能判断对两种,就是说,出现了即使表现者做出的是愤怒的表情,而看的人只能看作是悲哀的表情的差错。

    更难办的是人具有为了不让别人知道内心活动而不直接表露感情的能力。原则和真心这两个对应词是经常说的,表情也是一样,也常可以看到只是原则,真感情另有所在的情况。在商业谈判中,常有这种事情,交易的对方笑容可掬地听着自己的话,一副似乎要接受的表情,心想谈判可能要成功了,对方却说“明白了,很好,不过,这次请原谅,我不能要了”等婉言谢绝的话。这样一来,像是被从头上泼了一盆冷水似的。当然,我并非想否定“表情是反映人内心的一面镜子”这句老话,我只是想说,从表情上看不出直接的感情表现,因假表情而看不破隐藏着的内心,都是因为不熟悉深层心理分析法的缘故。那么,让我们首先从正确判断表情的练习开始吧。

    在表情上要特别注意眼睛和嘴的周围

    首先,可以根据面部肌肉的变化。看看面部肌肉的分布情况,和人体的其他部分相比,面部肌肉高度发达。随着感情的变化,面部肌肉也发生变化,这一点在生理学上已经得到证实,特别是眼睛和嘴周围的肌肉尤其发达。另外,调查一下大脑皮质的运动区域,会发现控制面部和手的活动区域,比其他部分要大得多。

    因此,许多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想用实验证实感情的活动以什么样的面部肌肉变化表现出来,法国心理学家杜申内等人对面部肌肉进行电刺激,人为地造成表情运动,用黑点记录下来,调查表情和肌肉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甚至有人在面部肌肉上涂上芝麻,想使肌肉的活动规则化。

    用不着等待这些实验的结果,如果注意观察随着某种感情而出现的表情变化,就容易理解表情的显露是和面部肌肉活动相对应的。例如,愉快的表情,脸颊向上,不愉快的表情,脸颊向下,嘴角两端向后是愉快的时候,向下就是不愉快的表情。这样,我们弄清楚了面部各个部分的肌肉也和愉快、不愉快这种相反的感情对应,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可以说,我们的表情正是基于这种愉快、不愉快的感情和肌肉的变化产生的。

    下面表示一下悲哀(痛苦)、愤怒、恐怖(惊讶)、嫌恶这些人具有代表性的感情以面部各部的什么样的肌肉变化表露出来。你知道后面表中从A到E表示什么感情吗?正确的答案是A—喜乐,B—愤怒,C—悲哀,D—恐怖,E—厌恶。如果你猜得全部正确,就说明你已经掌握了依靠表情窥探他人内心活动的深层心理分析法的基础。

    前面介绍的伯伊亚的实验,之所以从表情不能识别感情,恐怕是因为只注意到面部上的一部分地方的变化。如果你觉得你还没有掌握依靠表情的深层心理分析法,你可以这样练习,关掉电视机的声音,全神集中于画面,从演员的表情识别内心活动,我也常常这样训练自己。名演员登场,人物的表情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有时会没有声音,好演员和坏演员的差别,此种时候最明显。当然,表情丰富,“用脸对我们说话”的,是优秀的演员,而拙劣的演员则是用嘴一个劲地动着,表情却很死板。

    听说漫画家构思漫画时也是长时间坐在没有声音的电视机前,追寻着手和脚的动作与表情的变化。进入人的深层意识中去,就会发现平时无法探知的内心世界,这不就给予了你产生崭新意念的机会吗?

    抑制感情,表情、动作就会不协调

    接下来谈谈当对方抑制自己的感情,极力装着没表情的样子或是做出假装表情时,怎样去探知其内心深处的东西,这就是凭借表情的深层心理分析法的第二阶段。

    据一位百科辞典的销售员说,将样本书递给有希望的顾客,顾客一动不动地默默看着书的时候,正是推销的关键时刻。有的销售员此时心不在焉,这种销售员是不合格的,而老练的销售员则会一直注视着顾客的面部。他还告诉我,“坐在顾客的斜对面比坐在顾客的正对面要好,因为从脸的侧面能更清楚地看见肌肉的变化。顾客一般是看着样书来决定是买还是不买的,这时的心理就反映在脸上,如果是毫无表情的话,就说明顾客觉得这本书还可以”。

    感情是在表情的深处渐渐高涨,和吹气球时一样,渐渐增加紧迫感。正如写在气球上的宣传文字和画在气球上的插图渐渐清晰起来一般,抑制着的感情也一定会显露在表情上。

    有时,它以和直接的感情表现时不同的面部肌肉活动表现出来,有时也会以身体其他部位的活动表现出来。总之,因为这种感情表现伴随着相当的痛苦,其表情、动作会以不同于平时的不协调的形式表现出来。

    据说在美国的丑角培训学校的教学科目中,有二门课采用这种训练法,要求在心中酝酿某种感情而在脸上做出与这种感情完全不同的表情。比如,在酝酿暴怒的感情时,脸上反而露出笑容,他们就是这样练习随心所欲地控制表情的。不过,听说每年都有二三人中途得精神病。

    从这件事,我们很清楚,做出和感情相异的表情对人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似乎可以说经过严格训练的丑角们,就是用外表看上去很快乐、轻松地做出与感情迥然相异的表情来引起观众的笑和同情心的。

    毫无表情并非没有感情

    关于丑角的事,我们暂且不谈。我们常常遇到的情况是,有的人不管怎么被人说,面部都毫无表情。遇到这种情况常常使人不知所措,其实,毫无表情并非表示没有感情,随着心理活动而面部肌肉不发生变化是极不自然的,毫无表情比什么都更能证实其感情。

    比如,对上司有抵触情绪的职员有意装着毫无表情的样子,但是,因为他一个劲想抑制自己的感情而拼命控制着内心里翻滚着的不满情绪,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的脸会奇怪地板着,或是发生痉挛,我将这叫做“死尸面部症状”。另一方面在内心深处想以不管被怎么说都毫无表情的方式,让你知道他内心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这种不满加剧,有时会眨眼,鼻尖上出现皱纹,或是发生面部痉挛,这些被称为抽搐(痉挛)。如果在对方的脸上发现抽搐,可以认为在深层意识里,和毫无表情正相反,不满情绪正卷着漩涡。

    对待这种人,高明的做法是不直接揭穿。如果是事务员,上司对面孔苍白、痉挛的部下说:“怎么啦?抽动着脸,有什么不满就说嘛”之类的话,就像在挑拨部下拼命控制着的感情,因为死尸面形症状和抽搐好歹是想努力维持上下级关系的表现,如果当时什么也不说,而是另找时间委婉地诚恳交谈,部下的毫无表情的面孔就一定会渐渐消失。

    另外,同样是毫无表情,有时是一种极不关心和无视的表情,自己在说话,对方却不知在看着什么地方;或是发现对方心不在焉地看着自己,就会不知所措,这种经历是任何人都有过的吧。其实,这种无视和不关心的表情经常是好意或爱情的表现,特别是女性顾忌过分露骨表示好意,以致装出完全相反的表情,是处在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的心情却想告诉对方的这种左右为难之时。因此,这种场合,即使对方看上去对自己毫无兴趣,也不能信以为真,只能告诉她自己对他十分感兴趣。

    愤怒、悲哀、憎恨加剧,有时则会出现喜悦的表情

    另一方面,和毫无表情不同,像俗话所说的脸笑心哭那样,有时会露出和内心的感情完全相反的表情。比如,明明怀着敌意,表面上却笑嘻嘻的,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这是因为人们认为直接表露自己的欲望是反社会的,那样做,不知大家会怎么说,或是会被朋友们遗弃,或是害怕受到社会的制裁而无意中想保护自己。弗洛伊德将这称作“防御机制”,这种防御办法就是在脸上露出与真正的欲望完全相反的表情。当然,欲望和表露方式(表情)完全相矛盾,表情自然会过分夸张、扭曲。例如这种情况,在前面的表中,额、眉、眼睛和鼻子进行着喜悦的肌肉运动,而嘴、唇、下鄂却做着嫌恶的肌肉运动,并且,态度也变得似乎有点冷淡。

    这样,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常常体验到愤怒、憎恨、悲哀和恐怖等等容易成为阻碍社会生活的原因的“坏感情”被压抑,而表现为笑和喜悦等的“好表情”。夫妻吵架正是其中最好的例子,当相互之间的不和加剧时,不快的表情消失了,而变为似乎明了一切的笑容,整个态度变得恭敬而卑屈。听说家庭法院的调停委员在夫妻哪一方表现出这种态度时,就判断出不和由来已久。

    夫妻之间虽然有时持有强烈的敌意和反感,但是,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不仅会让别人感到不快,还会将夫妻危机这种不为社会所容忍的事态明朗化,于是,就产生了强作欢颜和过度恭敬的态度。心理学上将这称作“反应形成”,正因为其内心对对方有轻蔑和憎恶之后,所以夫妻间的亲密不同,变为像对待客人似的夸张的表情和态度。

    有一位文艺记者曾经说过:“要知道艺人夫妇间的不和,并非很难。我一直坚持认真看电视的演出、智力测验和歌谣节目,当他们一个劲露出比以前更愉快的表情,变得比以前更能言善辩,或是不断显示夫妻关系好时,我就将它记录下来。”

    日本人的笑并非不可理解

    和这种反应形成相类似的是日本人的微笑。外国人说日本人的笑让人难以理解,因为不明确说好,还是不好,只是笑着,看上去似乎有些可怕。这一定是日本突然敞开国门,不习惯同外国人打交道的日本人不知如何是好,语言又不通,考虑到过于没有表情有失礼貌,发火又会让对方不快,最后只好含糊地微笑,这种笑就留传至今。

    不过,外国人感到微笑可怕,并非仅仅是日本人的微笑。在乔尔杜·西姆农的侦探小说《梅格雷警长》丛书中,有这样一个场面,梅格雷初次来到纽约,看到纽约市警察奥布赖恩的微笑感到讨厌,“他那暖昧的令人讨厌的微笑是什么意思?这种微笑刺激了梅格雷的神经,意识到自己是外国人,即刻感觉到自己像所有的外国人一样被嘲笑。”

    来到文化迥然相异的土地上的违和感,被微笑煽动起来,这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说是“眼泪没有国境,而笑却国境分明”,文化不同,就无法理解笑,因此,自然就会抱有“反应形成”的疑惑,“是不是有什么内幕”。

    但是,近年来,这种违和感渐渐在消失,至少在文化上,日本和欧美已经没多大的区别了,许多外国人也不大介意日本人的微笑而报以回答,倒是日本人对暖昧的微笑有些神经过敏,而过毫无表情又板起面孔。微笑不同于奇怪的高声大笑,总是怀有好意,因此,对微笑报以微笑是开始婉转交流思想的技巧。

    小结:

    (1)毫无表情表示想让对方知道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2)女性毫不关心的表情,委婉表示着对对方的好感。

    (3)笑颜深处,时常潜藏着强烈的憎恶。

    (4)暖昧的笑是一种戒心的表现,但并非是日本人独有的东西。

    4.目光

    眼睛是“五官之王”

    人被称作视觉动物,这种观点是令人十分赞同的。的确,从医学上来看,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大概占感觉领域的70%以上,其他的感觉器官和眼睛比起来,其机能就小得多了。

    例如,品尝一道菜的味道,我们绝非仅仅依靠殊觉,菜的色彩、装盘的形状等等都大大影响食欲,菜的颜色和形状通过视觉在人们心理多少都会造成一些影响。假设在漆黑的房间里吃饭,即使知道是什么食物,也会产生各种不安感因而很难有品尝食物味道的心情。一流的菜馆和饭店,对菜的装盘形状和容器甚至对室内装饰和灯光都很注意,这正是看透了人的这种心理。

    眼睛做为“五官之王”甚至左右着其他感觉。希腊神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若被怪物三姐妹中的美杜莎看上一眼,立刻就会变成石头,说穿了,这是将眼睛的威力神话化了。

    因此,从眼睛里流露出入的真心是理所当然的。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而中国的孟子却将眼睛作为判断人心之善恶的基准。他说:“存之人者,莫良于眸子,眸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明,胸中不正,则眸子眩。”

    眼睛的清浊当然是很重要的,眼睛像睡着的人看上去愚钝,眼睛灵活有光的人,给人聪明伶俐的印象,但是,注意视线的移动比看眼睛的清浊更能观察出心理活动。深层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不管怎么说,首先反在视线上。因此,怎样理解视线,就成了进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关键。

    交换视线表明想进行交流

    视线可以从以下几种形式来观看。第一,对方是否看着自己。第二,视线的移动。盯着自己,或是立刻就将视线稍稍移开所表明的心理状态是不大相同的。第三,视线的方向。是直直地盯着秘书,还是斜眼瞪着。第四,视线的角度。是俯视,还是仰视等等。第五,视线的集中程度,是像要刺穿自己似地盯着自己,还是像不知看着什么地方。以上各种情形意义当然是各不相同的。

    大体上说,弄清楚了以上五点,就可以依靠视线来窥探出对方的深层心理。那么,就让我们按顺序来考察一下这五点吧。第一点是对方是否看着自己,也就是说有没有视线,这说明对自己持有的兴趣和亲切感或关心的程度。对方根本不看自己,就说明对自己毫无兴趣和亲切感,或毫不关心。反过来,如果在街上被陌生人盯着,差不多任何人都会感到焦躁,(因情形)在某种情况下甚至会感到恐怖。

    另外,互不相识的人偶然视线相交,瞬间就会移开,这是因为不论是什么人,一旦被人长时间盯着,就像内心深处都被看透了似的,似乎觉得私生活遭到侵犯。在公共汽车站和剧场的入口处,前对着后面的人排队,并非是并列地准备往前走,也有避免同陌生人视线相交的目的。在公共场所,面对面的几乎都是处于朋友、夫妻、父母和子女这种亲密关系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相互谅解某种程度地侵犯,偶尔交换视线进行交流。

    鉴于这一事实,可以得出这种结论,一般在相识者之间相互交换视线时,正是希望进行交流。

    但是,如果是女性,好像就不能作为一般性的解释。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结果,是女性时,不如说是不想交流。就是说,当女性不想告诉对方自己所想的事情时,多采取盯着对方。

    在心理学家R·V·埃克斯莱茵等人的实验中,一对一的会见,如果事前对受试者发出“隐藏真意”的指示,注视受实验者委托的会见者的比率,男性下降,女性却上升。男性在没接到指示时,在会见的66.8%的时间里注视着对方,在接到过隐藏真意的指示时,却只有60.8%的时间里注视着会见者,然而,女性在接到过指示后却上升到69%。

    在咖啡馆等地方,对面的女性长时间注视着自己,怎么也不移开视线时,或许最好认为“对自己隐瞒着什么”,也可以看出她真正的意思和嘴上说的相反。

    初次见面先移开视线的人性格主动

    第二点我要介绍从视线的移动窥探深层心理的方法。人们一直认为不移开视线看着人的眼睛说话的人是诚实的人。但是,不可能自始至终一直看着。因此,在说话时,只要注意话说到什么地方看着自己,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意图。

    心理学者A·肯顿做过在谈话中什么时候将视线朝着对方的实验,根据实验,得出了在说话开始和结束时,其程度显著增加的结果。在说话的最开始,是为了告诉对方我就要开始说话了,说话结束时,是想知道对方到底明白了多少而加以注视。这样从注视中可以看出对方的心理活动。

    反过来,移开视线时,是怎么回事呢?一般常说,初次见面时,首先移开视线的一方性格主动。另外,如果企图千方百计在对话中处于优势,就想先移开视线。据评论家草柳大藏说,能不能让对方钻进自己的圈套,在最开始的30秒钟内就决定了,因为在视线相交时首先移开视线的一方赢了。由于被移开视线的一方,会留心对方的心理活动,开始考虑“是不是有什么不称心的?”“是不是讨厌我?”然后,担心起视线,就完全陷入了对方的圈套。

    因此,初次见面,对方先移开视线再说话,并带有攻击倾向,这时一定要十分小心。

    但是,同样是移开视线,如果是在被人注视着移开时,意义就不同了。一般来说是因为心中有愧或有见不得人的事而不想被人知道。建筑家詹姆斯·雷浓曾经在透明的嵌板上画上抽象的皱着眉的眼睛,挂在几家店子的铺面上,心想这样小偷一定会减少,果然,在挂画的期间,偷窃案的发生率大大下降。即使不是被真眼睛注视着,心中有鬼的人还是要回避这种视线,因而没敢进店,即使进了店,也一定没能偷成。

    视线的方向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第三点关于视线的方向,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次座谈会上,我发现有一位出席者不想看坐在他对面的那个人,我感到“他们之间一定有什么”。正好冷场的时候,我就先让坐在对面的那个人发言,接着,向那个不看对面那个人的人说“就现在的意见,你有什么看法”,他立刻开始进行猛烈的反驳。事后据说这个人以前曾经同对面那个人争议过并且失败了,那以后一直耿耿于怀,因此,被我一点,就自然想报复、反驳。当然,座谈会因此也变得活跃起来。

    但是,对异性只看上一眼,就故意移开视线装做不想看,多是性欲强烈的表现。在电车或公共汽车上,如果有一位美女上车,差不多所有的视线都会一齐集中过去,不过,年轻男子常常是马上转过头来,明明有着强烈的兴趣,却抑制着自己的欲望,这就是“压抑”在起作用。

    随着兴趣和欲望的进一步高涨,为了不让对方察觉自己在偷看,因此就不直接看而是斜着眼看。行为科学家欧文·戈弗曼博士说过“瞧上一眼,就将眼光向下,是信任你、不怕你的身体语言”。像这样不是向旁边移开视线,而是将眼光向下,接着又反复向上看,是尊敬和信任的表现,特别是女子这样看男子,多数场合可以认为女子对男子感兴趣。

    眼睛本身的转动有时也表现出深层心理

    第四点是关于视线的位置,准确地说,是指视线发出的角度。例如,请你回忆一下你所在的公司,或者回顾一下你自己的事情也行。在上司同部下商谈工作时,上司的视线肯定是从较高的地方发出来的。不仅如此,而且朝自己直射过来,甚至在上司的视线里感觉不到任何犹豫。相反,部下并没有什么有愧之处,视线的发出点却很低,而且视线常常很弱,这是因为身分越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越是想保持威严的深层心理在起作用。

    但是,也有例外,这与地位的高低无关,性格内向的人很容易移开视线。美国的比较心理学家理查德·科斯博士做过这样的实验,让有严重自闭症的孩子们见陌生的大人,来观测他们看大人脸的时间长短,通过大人被蒙上眼时和没蒙上眼时对比,结果是大人的眼睛被蒙上时的时,孩子们看着大人的脸比没被蒙上时的时间要长三倍,就是说,眼光一相交,孩子们马上就移开视线。由此可知,性格内向的人不能看着对方的眼睛,常常先移开视线。

    最后是关于视线集中的程度问题,这和眼睛本身的转动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我们看电视讨论会,经常会看到有的人被抓住弱点,眼睛会左右不停地转动,这证明此人脑中正在激烈地考虑如何反击。拼命思考问题时,眼睛就会这样转动。另外,紧张、感到不安和怀有戒心时,也会满满地捕捉视野,想尽可能地收集情报,镇静下来,此时眼睛也会这样转动。

    正在说话时,对方有时会突然低下眼睛,这里想消除眼睛的刺激,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整理着自己的想法。还有的人在沉思默想时,闭上眼睛,或呆呆地看着远方,这也是想努力将对眼睛的刺激限制在最小范围的表现。

    想法整理好了,或是产生了新的想法,眼睛的转动再度激烈起来,开始有规则地眨眼,这个信号表示已经达到意识的转换点,过了一会,就要开口说话了。

    这样,如果注意视线,就会对对方的内心了如指掌。俗话说“眼睛比嘴更传情”,如果熟练掌握了视线的观察法,就能获得比从嘴里多得多的“深层情报”。

    小结:

    (1)长时间盯着对方不移开视线的女性,心里一定隐瞒着什么事情。

    (2)在说话中注视着对方,表示这句话是自己想强调的,想求得对方理解。

    (3)初次见面时,首先移开视线的人想处在比对方更有利的地位。

    (4)一被对方注视着就移开视线的人,多是有自卑感或短处。

    (5)对异性看上一眼就故意移开视线,是性欲强烈的表现。

    (6)斜眼看对方,是对对方有强烈兴趣而又不想让人知道的时候。

    (7)眼睛向上看对方的人,对对方怀有尊敬和信赖之情。

    (8)眼睛朝下看对方,是想在对方面前保持威严。

    (9)眼睛左右不停地转动,表明正在展开激烈的思考。

    (10)想充分扩大视野,视线的方向不断变化,多数场合是怀有不安和戒心。

    (11)说话中突然眼睛向下,表明想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整理自己的想法。

    (12)尽管视线不断移动,但眨眼很有规则,是想法快整理好了的表现。

    5.看对方的心理

    即使想掩饰表情,深层心理也会表现在手脚上

    假如表情和眼睛能很容易表现出深层心理,将面部掩饰起来,或努力抑制面部的变化,不就行了吗?但是,人的深层心理却非常想表露出来,就像病好了一半的病人一样,越是想控制不表现出来,却越是显示出来了,即使不表露在脸上,它也会明显地表露在手脚上。这正是因为本来应该作为表情表现在脸上的能量,被手脚的运动所替代而产生的现象。

    我们一高兴,不仅会笑逐颜开,而且会高呼“万岁”,或是击掌,想用整个身体来表现喜悦。紧张之时,有的人会感到面部肌肉似乎绷得紧紧的,腿脚等神经质地不停抖动。除面部外,手脚就成了表现心理和感情的重要辅助手段。

    听说在棒球比赛中,教练向击球员发暗号时,最难的是发抢分战术击球的暗号。抢分战术击球通常是无人出局或一人出局,这种战术是在三号垒上有跑垒员时,在投手投球的同时,三号垒上的跑垒员冲向本垒,击球员击球,在球还在滚动这段时间内,跑垒员就踏上本垒。如果击球失败没有打中球,跑垒员几乎都在三号垒和本垒之间出局;如果打了一个小腾空球,就会招致击球员和跑垒员全部出局的恶果。在分秒必争比分接近的比赛中,抢分战术击球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又有很大的危险,可谓是一种孤注一掷的战法。因此,据说击球员接到抢分战术击球的暗号后,差不多都感到非常紧张。但是,如果紧张表现在表情上,就会被对方的投手和捕手察觉,缺乏经验的运动员,即使拼命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也常常会在手脚的动作上表现出内心的动摇。在进入击不堪区时毫无必要地踢平脚下的土,或者平时爱将球棒扛在肩上的选手这时将球棒竖着,摆出煞有介事的姿势,因此被对方看破。对教练来说,发出抢分战术击球的暗号时,也自然会感到如履薄冰。在棒球选手之间,甚至说“对抢分战术击球的暗号如能泰然处之,就是老手了”。由上可见,掩饰无意识地表现在手脚上的心理活动是多么困难。

    在精神病院看到的躁狂症患者,心理一躁起来,就开始来回不停地走动,狂乱地挥舞着手。精神病理学上称作不安定状态,患者的心理状态宛如透过透明玻璃一样,从手脚的动作上传出来。

    不过,这种现象不仅仅限于精神病人,例如,我们也常会在打电话时,在笔记本上无意识地乱画,打完电话,突然一看笔记本,只见上面画着一些完全不知其意的文字和画。然而,这里却常常表露出意识下面的深层心理。

    无意中表露出来的深层心理

    法国曾经有一部犯罪影片,故事情节是这样展开的,杀人事件的犯人在自己的房间里打完电话出去后,警察进来发现在电话机旁边的小本子上画着一个小女孩的肖像画,就带回来让有关的人看。结果,画中的小女孩是犯人年轻时和抛弃的情人生的。警察以此为线索,通过这个小女孩的母亲,终于弄清楚了事件发生当天犯人的踪迹。虽然犯人打电话的对方与小女孩毫无关系,但是,因为犯人在深层心理中总是浮想起难以忘怀的小女孩的形象,手就自然动起来。

    边打电话边摆弄电话线也是因为用语言不能充分表现思想,就用手来补充其不足。在众人面前演讲时,心理一紧张,手脚也会自然动起来,开始摆弄麦克风的线。日本人说外语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常会因着急手就不停地动起来,想掺杂手势来表达意思。

    这样,在内心的思考活动,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大大超出语言和表情所能表达的程度时,就会在手脚上寻找出路。

    在手和脚中,手特别容易表露出深层心理。前面已经讲过,在大脑皮质的运动区域中,控制手和脸的运动区域比其他区域大得多。除表情和嘴、眼睛外,手脚就成了表露感情的重要手段。

    抱胳膊是拒绝的姿势

    在此试举几个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手脚动作来分析其内心深处的心理状态。首先是抱胳膊的动作。第一,抱胳膊有遮蔽住对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内脏——心脏——的意思,也就是说,可以解释为保护自己不受对方的侵害,因此,这可以看作是表示拒绝的心情。第二,可以解释为因为看不见手掌,也许里面藏着什么武器,即是一种在拒绝对方的同时,又可随时进行攻击对方的姿势。即使没拿武器,就那样伸展开弯曲着的手,也可以立刻攻击对方。

    我经常讲演,如果讲演时在听众中看到有些人抱着胳膊,就会变得非常忧郁,因为我似乎觉得那是表示不能接受我的话的意思。在公司里常看见年青的职员在上司和前辈面前抱着胳膊,这只会给人一种“傲慢”的印象,决不会得到任何好处。

    但是,好像最近的年青人抱着胳膊又增添了一个新的意思,是一种触摸自己,可怜自己的自我陶醉心理。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一代中特有的现象,是一种将重点与其放在对人关系中求得自我生存,莫如在自己的兴趣和嗜好里寻求生存意义的生活方式。因此,年青人抱胳膊与其看做是拒绝他人莫如看做是怜爱自己、珍惜自己。这可谓是一种新生活方式的表现。几乎很少看见女性有抱着胳膊的姿势,但是,如果认为女性不存在“拒绝”的心情就未免过早。女性用手的动作也能表露“拒绝”的深层心理,例如,在办公室里,从将胳膊支撑在桌上交叉着手的姿势里就可以看出这表示着和男性抱着胳膊完全相同的深层心理,用手做起一堵“围墙”来拒绝对方。

    除此之外,还有表示拒绝和防御心理的手的动作。比如,在公寓里,一个非常讨厌的推销员来到一个人住的单身女人房间时,即使这个女人打开了门,也决不会让这位推销员进房间的,她会向前伸出手拒绝。手的主要部分是手掌而不是手背,将手掌朝着对方进行拒绝,可以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强硬的拒绝心理。

    思考问题时,手常常动

    除抱胳膊外,我们还经常看到手的动作。大概常见的就是将手放在头上的动作吧,这个动作常见于强调动脑筋思考,无论如何也要想出好主意等等。有时还会咚咚地敲头、拢头发,或将手放在太阳穴上。横沟正史小说里的金田一耕助侦探,每当他推理进行不下去时,肯定会出现抓头发的场面。另外,思考的速度加速,手的动作就会变得频繁起来,手的动作和思考的速度成正比。当浮现出新的想法时,摸头的速度变快,也是这个缘故。

    同样是思考问题,有时不是将手放在头上,而是双手托腮,这表明正在慢慢专心致志地进行思考,思考活动似乎不是那么激烈,集中程度也比较低。

    与此不同,有的人一只手捏成拳头呼呼地打着另一只手的手掌,或是将手指压得噼啪噼啪地响,做着威胁对方的动作,这种人多是对自己的体力很自信。但是,这种时候,多是大脑里没有思考什么。因此,对待这种对手,不要害怕威胁,以理处之,方能轻易击败对方。总之,和对方一样动感情,矛盾将会不断升级,弄得不可收拾。

    另外,边说着“我”边指着自己胸的动作多见于女性,这也是目为对自己没有自信,缺乏存在感,才总是指着自己来确定自己的存在。女人气十足的女性比男人气质的女性更多见,是头等的自我陶醉。

    脚的动作比手的动作简单

    和手的动作相比,脚的动作就比较少。因为是下半身不太显眼。不过“脚的表情”虽然比“手的表情”简单,却多表现感情的剧烈程度。如果兴奋起来,就会出现腿脚发抖,把脚踩得乱响甚至跳跃之类的动作。即使在音乐方面,摇摆舞等流行歌曲类的音响,就是用脚打拍子,摇动着身体。随着音乐复杂起来,如果没有手的细小动作,脚就会跟不上音乐。因此,将脚看做是感情的晴雨计更恰当些。

    盘着腿的动作,有时体现出人的关系。例如,据说推销员在星期天的家庭访问时,就注意夫妻怎样盘腿。人们时常将盘着的腿伸开,换一只腿重新盘上,因为夫妻哪一方谁先换腿,经常反映出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听说如果妻子先换腿,丈夫随后换腿,说明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些,丈夫就对妻子发动进攻,百分之九十都会成功。相反时,当然就是丈夫的地位高些。

    依此类推,在公司里的地位顺序,师徒关系等也就很清楚了。还有,看盘腿的姿势。堂堂正正盘腿的人充满自信,好像歉意似地将一只腿稍稍搭在另一只腿的人,缺乏自信,怀有不安感。

    小结:

    (1)抱胳膊的姿势,表现了想保持自己免受对方攻击的心理,同时,表露出必要时随时进行反击的心理。

    (2)抱胳膊是象征着傲慢的心理姿势。

    (3)最近的年青一代抱胳膊多是一种自我陶醉的表现。

    (4)女性支起胳膊交叉着手,表示拒绝对方的心理。

    (5)将手掌朝着对方,是表示强烈拒绝的心理。

    (6)将手放在头上,或是用手敲头,表明正沉浸在思索中。

    (7)放在头上的手不停地动着,证明思考不下去。

    (8)支着腮多是思考的问题还很模糊的时候。

    (9)用拳头击手掌,或是将手指压得噼啪噼啪地响,是在威胁对方,但却不伴有任何思考。

    (10)女性边说“我”边指着自己的胸,是因为感到自我存在很微小而做出的动作,是一种自我陶醉。

    (11)说话中,先盘起腿的人,是想向对方表示自己处于优势。

    (12)堂堂正正盘腿的人,多是充满自信的人。

    (13)盘腿的姿势小的人,有时是在内心深处怀有某种不安。

    6.癖性

    分析癖习而深知深层心理的弗洛伊德

    正像人们常说的“任何人多少都有些毛病”那样,任何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癖习。有的人说话时总是把手放在嘴上,有的人喜欢咬香烟的烟嘴,有的人腿脚爱打颤,癖习的种类干差万别。

    对这种癖习科学地进行解剖并进行解释的正是闻名于世的弗洛伊德,可以说从容易被忽视的癖习中敏感地看到潜意识的弗洛伊德才是深层心理分析的鼻祖。他在书中介绍了他的弟子菲斯塔牧师从一个学生奇怪的癖习中,看出他本人都没有意识到的内心的烦恼。菲斯塔曾发现一个学生在热心听着自己说教的同时不停地将手指放在自己的鼻子上,露了不快的表情,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癖习,但他注意到这个学生的这种毛病只是在说到“性的诱惑”时出现。因此,菲斯塔在说教结束时,故意同他讲性的事情,于是,他又把手放在鼻子上,他从这个习惯中看出这个学生有性的烦恼。果然,几个月后,那个学生向牧师忏悔自己被手淫的犯罪意识侵扰得夜不能寐。菲斯塔的结论是那个学生手淫时,粘在手上的精液气味让他十分不快,这表现在嗅手指的动作上,不久就成了一种习惯。

    据弗洛伊德说,感情和欲望的压抑程度越深,习惯就越体现为一种病态的形式。其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是有一位新婚的妻子每天晚上不在女佣人的面前砸破一个罐子就决不能入寝,这个奇怪的“就寝仪式”非常有名。这是由于初夜的性交不成功,这位妻子认为被女佣知道了,就用砸罐子来作为丧失贞操的象征。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自卑感被压抑,形成奇怪的习惯的事例。

    到我这里来接受生活指导的人中,有个人有这样一种毛病,一面对着面坐下来,就开始使劲搓手。这个人表情很平静,只是一开始说话,就开始搓手,不一会两手擦得通红。我从他的这个毛病里看到了恐怖症的症状。原来,这个人小时候在众人面前被父亲严厉训斥过,从那以后,一在别人面前就感到异常紧张,因此,十分烦恼。

    癖习中常常潜藏着性的欲望、敌意、反抗心理和反社会的心理

    弗洛伊德研究过大量的病态习惯,以深刻的形式给我们剖析了许多被压抑的深层心理。究竟什么是癖习呢?在癖习上为何表现了被隐藏着的内心底层呢?

    不言而喻,人的感情和欲望不管是否意识到,总会以某种形式表露出来。在这些表现行为中,有些不知什么时候成为习惯固定下来,在无意识中表露出来的,就是一般被称做癖习的行为。因习惯而形成的这个人的独特的表现模式,在多次表现中固定下来的行为——习惯里,表露出这个人由来已久的欲望和感情,也是理所当然的。

    例如,在表现“不愉快”的感情中,有“皱眉”的表现行为,经常皱着眉,这一行为就会习惯化,眉间的皱纹就会加深。皱眉成为习惯后,看到这个习惯也就很容易知道“不愉快”感占去了这个人精神生活的大部分。

    同时,对他本人来说,因为有癖习,表露感情的途径就像通风很好的通风口一样确立了,所以,也有能保持精神平衡得以安心的有利之处。并且,由于表现行为重复,不断固定化,癖习也就更加顽固。

    当然,同样是癖习,有的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意思。卖鱼人有精神是一种习惯,推销员搓手也是一种本人都没有意识到的习惯,“侦探科杰克”从口袋里拿出棒棒糖,剥掉玻璃纸送进嘴里,也是一种习惯吧,这些都是因职业和社会地位染上的习惯和“社会性演技”。

    问题是像不满和自卑之类的日常生活中不好的心理不能直接表现,却又紧紧地依附在这个人的身上,成为习惯必然会花很长的时间,在这些癖习上也自然会相对鲜明地刻上深层心理。

    癖习什么时候容易表现出来。

    癖习在自己的感情和欲望受到压抑的时候最容易表现出来,这一事实曾在美国进行的考试作弊实验中得到了证实。这个实验是给受试者一道很难的题,并将这道题的答案放在受试者的面前,实验者说过“不要看答案”后,就走出房间,当然,实验者则背地里悄悄地观察他们的行动。结果,受试者分为理所当然似的进行作弊和老实解题的两种类型。并且,非常有趣的是表现出咬手指,吸大拇指,舐手背的癖习的,诚实人中占83%,作弊者中只有48%。表现出抓头发,用手卷头发,抽鼻子或嗅身体上的气味等癖习,诚实人竟比作弊者高出近两倍。

    从这个实验可以得知,在抑制想看答案的欲望、斥责自己的过程中,人会无意识地表现出各种癖习。另外,我们也知道,虽然各人都有其独自的癖习,但是在一般的人中却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在考场里,考生一用心解题,就到处可见抓头发,咬手指的情景。如果分析这些常见的癖习,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中,是可以作为识破对方心理的。

    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论怎样抑制自己的欲望,因对方和场所不同,有的并不表现出自己的癖习。例如,我知道一个女孩在害羞就衔手指,但是,她母亲在场,你绝对看不到她的这个癖习。她并非遭到母亲训斥,可是,手指刚要放在嘴里,突然手就停住了,看看这时的母亲,发现她在眨眼。我和她母亲谈到这件事,好像她完全没有注意到。

    在接待室和职员说话时,常有这种事,科长等上司从后面一进来,职员表现出来的癖习就会突然消失。当然,并不是什么人都会这么做。但可以说对自己的影响力越大的人在场时,就越不会表现出癖习。

    说话时喜欢用手捂嘴的女性,是想吸引对方的话有些复杂了,所以,在此我就具体地谈谈我们常见的癖习中潜藏着什么样的深层心理。首先是摆弄头发的癖习,好像多是一些神经质,对自己非常敏感的人。例如,和女性说话,有的女性总是将手放在额上,不停地拉头发。首先可以认为这种人是任性的女人,这种女人喜欢不停地讲有关自己的事,只要是对自己的评论,什么事情都想听。如果话题谈到别的方面,肯定就会表现出拉头发的癖习。

    如果自己说话时,对方用手扯耳朵,心情往往不会太好。根据《身体语言》(朱利亚斯·法斯特著)一书,说这是想打断对方讲话的表现。我们小时候在学校养成了举手发言的习惯,想举手,动作又太大,就将手举到耳朵附近,因为手常常用于制止对方,心里想打断对方的话,就将手放到耳朵上,这是足以令人信眼的。和拉头发的习惯一样,女人扯耳朵常常是一种神经质性格的表现。

    下面说嘴。如果让车间的女性列举讨厌男性的哪些习惯,常可以听到下面的议论:“讨厌他们咬着铅笔”,“咬指甲也让人不快”,“把香烟放在烟灰缸旁边,烟嘴上的口水闪闪发光,让人不能忍受”,“嘴里总是含着口香糖”等等。这些都是未成熟男性的特征。

    弗洛伊德指出人的性一般是按口唇→肛门→生殖器的顺序成熟起来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如果因什么原因成熟终止的话,不成熟的性格成年后还会遗留下来。工厂的女性们肯定是无意中感到这种男性的“孩子气”而觉得讨厌。

    另外,在喜欢用手掩住嘴的人中,多是生来内向,容易顺从社会的类型,特别是笑时用手捂着嘴遮住牙齿的人,好像这种倾向非常强。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说卡特总统有意露出长得很整齐的牙齿笑,说明他权力欲强。捂嘴也许表现着相反的性格。女性和男性不一样,从小就接受以嘴小为美,张开嘴笑不雅的教育。因此,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也喜欢把手放在嘴上,就成了女性的通病。但是,其中有些女性甚至连说话的时候也要捂着嘴,这也可以看做是特别强调自己是女性,显示她教养好,想吸引对方的表现。

    美国前总统和日本前首相身上所见的癖习

    表现在脸上的癖习,在表情一节中所叙述的抽搐症状多是习惯化的了东西。面部抽搐,眼睛眨动,皱眉毛等癖习表示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假如在车间经常看到这些癖习,就可以判断出车间的环境恶劣,职员们没能得到满足的愿望太多。

    说起面部的癖习,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水门事件中被严厉追究时,不停地摸面颊、下巴等脸上各部的癖习都非常明显。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手淫,这种行为多出现在自信者身上,当被人指出弱点,并意识到自己的短处时,这种人就会不禁做出这种动作。不仅仅限于尼克松,在会议席上,谁的这种癖习变得明显,就可以判断谁正处于窘境。

    差不多在水门事件的同时,在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因财源事件正处于困境,这时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他擦拭脸上汗的癖习,这同摸脸的癖习一样,也是无意中想掩盖自己的弱点。

    掩住脸的癖习表现了掩盖弱点的欲望,常常支着腮的癖习也还是同样的深层心理的信号。

    另一方面,如果注意一下人的下半身,也会发现各种各样的癖习,例如,看棒球比赛时,你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癖习,候补选手常常目不转睛地看着内场,而下半身却神经质似地剧烈地动着,这是内心不安,心情焦躁时出现的癖习。读卖球团的川上哲治前领队因腿脚始终颤抖而闻名,比赛紧张起来,坐在长凳上的候补选手表现出这种癖习的,好像不少。这和当面说话时一样,这个癖习是表明对对方来说谈话进展得不像所想的那样顺利而感到焦躁的红灯信号。

    神经生理医学认为反复刺激身体的某部分,通过神经中枢,大脑被刺激,精神就会松弛,从这一点上来看,腿脚神经质似地打颤是想努力消除紧张的表现。

    另外,从坐在长凳上的年轻选手身上还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癖习,坐着时,忽而盘起腿忽而放下腿。如果刚刚从预备队员提升为正式队员的选手不停地这样做,马上就会让人知道“沉不住气啦”!心情紧张,焦躁不安。

    但是,如果是女性,就增添了性的意义,似乎多是在对男子表示强烈兴趣的时候,女子在注意裙子的折皱,做出微妙的扭腰动作的同时,似乎就表露出了性的欲望,有时让人心猿意马。

    小结:

    (1)喜欢摆弄头发,表明此人是神经质性格。

    (2)边说话边拉头发的女性是任性的女人。

    (3)表现出拉耳朵的毛病时,表明想打断对方的话。

    (4)咬铅笔、指甲、香烟的男子,表明性尚未成熟。

    (5)有遮掩住自己嘴癖习的人,是性格内向,顺从社会的类型。

    (6)说话时用手捂住嘴的女性,是想吸引对方。

    (7)有慢性欲望不满的人,抽动面部,眨眼睛,皱眉等抽搐症状已经“习惯化”了。

    (8)不停摸脸的癖习表明自信者注意到自己的弱点。

    (9)用手支腮的癖习,是想掩盖自己缺点的表现。

    (10)腿脚神经质似地打颤是焦躁的表现,是为了消除紧张感的表现。

    (11)不停地盘起腿又放下腿的癖习,表明心里不安,沉不住气了。

    (12)女性表现出同(11)一样的癖习,说明对面前的男性有强烈的兴趣。

    7.服装

    服装是“自我”的延长

    1977年春天,关西某大学曾经有一位外国师老宣布,不准女性穿牛仔裤来听自己的课,而遭到女生的强烈反对。也许因为这几年服装是人的个性的一种表现。

    据说以前人们穿“像样的服装”遵守着式样的原则。有因职业不同而相异的各种服装,例如,古时候工匠穿的印有商号的外衣,早些时候工人工作服的颜色和花纹也因年龄而不同,一般来说年轻人穿明快鲜艳的服装,上了年龄的人则穿深色素净的服装,就是说,服装首先标志着人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因此,只能从服装的颜色上了解人的内心世界。

    但是,这十年里,情况完全变了,现在很少有“像样穿戴”的事情。比如,我认识的一位某出版社的主编,穿着一件很漂亮的茄克,在不相识的人看来,怎么也只会认为是艺术制片厂的厂长。这一点和以前不一样,从服装是没法推测出人的职业的。

    这正是穿戴者的心理倾向于不愿让人从穿着上看出某职业和经济能力等等,而是想充分发挥个性。反过来说,人的内心比以前更直接地表现地穿着上。在我任教的大学里,没有一个学生穿学生服,各人都穿着自己喜爱的服装,表现着自己的个性。因此,对研究深层心理分析法的人来说,就更有用武之地。

    因为正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衣服是第二皮肤”,服装非常清楚地表现出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在学生都穿学生服的时代,即使是我的研究生,隔一段时候不见面,都很难把握这个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现在,在最初的自我介绍也能大概猜出其性格和心理状态。

    人是赤身裸体的,就是说人是为了将自己隐藏起来才穿衣服的。实际上,穿上衣服却相反暴露了自己,这是因为人自己选择的服装,表现了从赤身裸体的肉体上无法窥知的内心心理。从这种意义上,认为衣服是人的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认为就是“他自己”也决不奇怪,就是说人的自我暴露在外表上,心理学将这称做“延长自我”。根据“延长自我”的理论,人穿上衣服戴上装饰品,反而暴露了自己。

    卡特总统为什么穿牛仔裤

    那么,实际观察服装,窥识深层心理,要注意什么地方呢?例如,在街上常常看见有的人穿着不能不让你感到惊讶的服装,这种人的深层心理是比较容易看出的。另外,穿着从他的社会地位和置身的场所来看让人感到意外的服装人的心理,也比较容易看出来。例如,据说美国前总统卡特特别喜欢穿牛仔裤,甚至穿着牛仔裤出席在白宫举行的内阁会议。牛仔裤被说成是超性别、年龄、阶级、职业的衣服,卡特的意图也许是用牛仔裤来表示作为美国的总统正是所有人的朋友,或许是遵守身体语言的理论吧。但是,从深层心理分析法的角度看,表面上甚至否定自己是特殊人物的人,却有着他想达到的政治目的,并有这种自信,这种人的心里似乎潜藏着强烈的自信心。

    再举一个例子,请大家回想一下美国电影,如《教父》等影片中出场的强盗头子们穿的服装为什么都是藏青色粗竖条纹的西装?日本也有些人喜欢穿同样的西装,他们大多是议员和中小企业的经营者。这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想尽可能地使自己看上去显得伟大些的心理表现,可以说是一种显示自我的心理。

    因为藏青这种颜色与红色相反,给人一种安定的印象。所以,穿藏青色粗竖条纹西装的人,在显示自我的同时,还表现出想表示自己的地位在社会上很稳定的愿望。反言之,考虑一下强盗头子们的情况,马上就会明白,这也反映了他们始终处在自己的地位是不是受到威胁的不安中。

    就是议员和经营者也并非是每个人都穿着藏青色粗竖条纹的西装,但是,喜欢穿这种西装的人,即使表面看上去是一副豪杰的样子,实际上内心却是懦弱的。

    艳丽的服装和素净的服装所表示的深层心理和上面的服装一样,在大众场合穿非常醒目的花俏服装入的心理也很容易看出来。

    正如至今所说的那样,喜欢花俏服装的人,表明他自我显示欲强。如果花俏得过分的话,就是一种所谓俗不可耐的服装。一般来说,穿这种服装的人当然是喜欢显示自我的人,而且,多是歇斯底里性格,好像还有很强的金钱欲。

    说到领带,有的人喜欢系原色的领带,这类人自我意识强,往好处说,能成大事,但是,又是容易被组织排挤出来的人。相反,还有一种人总是不系领带,形式上完全相反,其实,和上面是同一种类型的人。

    那么,喜欢素净服装的人又怎么呢?往好处说,这种人是顺应体制的类型,往坏处说,好像多是缺乏自主性的人。其中还有一种人只穿带一点华丽的东西,例如,领带,袖扣,或者鞋等等,这也是顺应体制类型的人。但是,在某些地方却又有个性上的自我主张。不过,有时可以作与此不同的解释,是想借此造成这种显眼的地方来掩盖自己容姿上的缺陷。例如,对自己的容貌缺乏自信的女人穿上超短裙,秃顶的男人穿上豪华的进口靴,这类人对容姿上的缺陷怀有强烈的自卑感。

    再看看流行服装和人的深层心理的关系。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把流行服装比喻为“水性杨花的讨厌女神”,有的人很容易被这个“女神”所诱惑,有的人却麻木不仁。一般来说,女性容易注意到流行服装而赶时髦,这来源于女性特有的心理学称做的“同调性(confonmity)”的气质。但是,最近好像男性中也有赶时髦的人,这种人一般来说是顺应体制的类型,同时,这也是对自己缺乏自信的表现。反过来说,是想对别人持有威信的心情,也就是想弥补自己的自卑感。

    服装的爱好突然发生变化时,要特别注意,但是,其中有些人完全无视自己的嗜好,仅仅因为流行就抢购,好像这种人多数内心孤独,情绪不稳定。

    相反,对流行服装麻木不仁的人,个性很强,但是多数人是因某种情绪而作茧自缚,担心同别人“同调化”会不会丧失自我。这种人与人同游共事,往往会为区区小事硬要坚持“自我”,常常同他人产生意见分歧。

    另外,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将流行服装按自己的意志修而穿之的人最近多起来,这种类型是能适度坚持自我的人。

    最后,我们来看看从服装了解深层心理时的一个重要的线索——服装的变化吧。在服装上当然会反映出各人的嗜好,每个人都有其式样、颜色和花样等等的爱好。假设在公司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件外套,这件外套是谁的,是比较容易猜出来的。

    可是,有些人每次见面,其嗜好都发生变化,穿着让人完全不可捉摸的服装。这种人情绪极不稳定,或许是想表示从单调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过上充满变化的生活这种逃避现实的愿望。

    还有的人一直穿着一种色调的衣服,有时会突然穿起色调迥然相异的服装。假设平时总是整整齐齐穿着西装的人,突然穿上潇洒的茄克,并且系上蝉形阔领带到公司来上班,你也许想问:“出什么事了吗?”不管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肯定是在内心发生了刺激至今为止的想法的变化,而且,多是怀着新的决心。

    小结:

    (1)穿着违反社会一般观念服装的人,优越感强。

    (2)穿着比自己的身材大得多的服装的人,自我显示欲强。

    (3)喜欢穿藏青色粗竖条纹西装的男性,对自己所处的地位不安,多是懦弱的人。

    (4)穿极端花俏服装的人,是自我显示欲强,金钱欲强,歇斯底里性格的人。

    (5)喜欢系华丽的原色领带的人,或完全不系领带的人,自我意识强。

    (6)穿素净服装的人是顺应体制的类型,缺乏独立性。

    (7)全身穿着素净,只穿带一点华丽的东西的人,虽是顺应体制的类型,但常常有个性上的自我主张,或是对自己的姿容感到自卑的人。

    (8)对流行服装敏感的人,是顺应体制的类型,对自己缺乏自信而想掩盖。

    (9)同自己的嗜好无关,一味赶时髦的人,内心孤独,情绪不稳定。

    (10)对流行服装麻木不仁的人,个性虽强,但常怀有某种情结,缺乏协作精神。

    (11)每次见面,服装的嗜好都发生变化的人,情绪不稳定,逃避现实的愿望强烈。

    (12)服装的爱好突然变化,常是心境发生了变化,或是有了新的决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