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的心理测试-抚爱与时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每人都有抚爱的饥渴

    若你轻柔、温和地对我触摸;

    若你看着我,对我微笑;

    若你在说话前偶尔先听我说话;

    那么,我会长大,真正长大。

    ——9岁时的布莱德雷(Bradley)

    每个人都需求他人触摸和了解,每个人也都渴望在他有生之年能有时间做事。这种生物的和心理的需求,拜恩称之为“饥渴”(hungres)。

    渴望接受触摸和赞赏的欲望可以由抚爱(strokes)得到满足。抚爱是一种了解别人的举动。它以确实的肢体接触的形式,或者利用了解的象征方式——如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姿态或一种行为表示着:“我懂得你的感受。”

    一个人渴望别人抚爱的程度决定他利用时间的方式。例如他也许花费几分钟、几个钟头或者一生的时间,用尽各种方式,包括玩心理游戏,想得到抚爱。他也可能花费几分钟、几个钟头或者一生的时间,利用退却反应逃避别人的抚爱。

    婴儿必须接受外人的触摸方能自然成长。这种需求通常可由父母替他换尿布、喂东西、扑粉、抚爱和拥吻中得到满足。触摸中包含某种成分,刺激婴儿体内某种化学物质,促进生理和智慧的发展。婴儿若被忽视、冷落或肢体不曾接受足够的触摸,则将遭受精神上及肢体上的损伤,甚至导致死亡。

    新生儿出生后若没有接受正常抚摸,年幼的孩子若被安置在严禁的地方,孩子若在“不打不成器”的理论下被养育着,他们失去接受触摸的机会,这和严重的营养不良一样有损成长。沟通分析中,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婴儿不被抚爱,脊椎也将萎缩。”下面节录的一份资料,戏剧化地说明触摸的重要。

    实例说明:苏珊的爸爸把她留在一所大规模的儿童医院时,她才只有22个月大。那时她只有15磅重(相当于5个月大的婴儿的平均重量)、28时高(10个月大的平均身高)。她几乎未发展任何运动技能——不会爬,不会说话甚至不会牙语。如果有人接近她,她会哭着往后缩。一直没有人来看望苏珊,三周之后一位社会工作人员就去拜访了她的母亲。苏珊的父母都受过中等以上的教育,但这个母亲抱怨:“我不要用任何借口来掩饰,我就是不喜欢她。”她说苏珊不喜欢被人抱着,她喜欢独个儿在那里。她说她已经不愿意抚爱苏珊了。至于照顾的事,她承认她一点儿也不想做。对于苏珊精神上和生理上极度的迟滞,检查不出任何生理原因,最后的诊断是:“剥夺母爱之并发症状。”

    医院请来一位自愿代替苏珊母亲的妇女,由她给予苏珊爱心和照顾。一天六个小时,一星期五天。医院人员也都多注意苏珊,多关怀她。抱着她、摇她、喂她,和她玩以及让她充分接受抚爱。

    两个月后,虽然她仍然明显地表现迟滞,但高度发展了情感的反应。她重了六磅,长高了二寸。她的运动能力大为增进——扶着她时,已经能爬、能走。她也可以和略为陌生的人交往而不再害怕。温柔关切的照顾显著地影响了苏珊。

    孩子长大些时,需求触摸的早期基本欲望改变形式——成为对赞赏的需求。最后,一个微笑、点个头、一句话、一颦眉、一个姿态都取代原先某些抚爱。赞赏就像抚爱一样,不论是正面或反面的都能刺激大脑,证实自己的目前状态。赞赏的抚爱也防止一个人的神经系统陷于“萎缩”。

    有些人需要大量的赞赏来维持安全感。在任何地方,这种饥渴都强烈地存在着——在家、在学校,甚至在工作的场合。例如——某个工业环境中,有个管理人抱怨其中一位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因为她花费太多时间在饮水机旁,丢下自己的工作不管,忙着找人说话。这位管理人后来接受沟通分析的训练,实地应用起来。他常到实验室里和她友善地谈谈话。这个办法立刻有显著效果。管理人后来发现,人类需求赞赏的各种欲望充斥任何角落。一个成功的主管常能恰当地安抚别人,赞赏别人。

    2.正面抚爱

    一个人得不到充足的抚爱,对他会有极深的影,向。但不论是正面或反面的抚爱都能刺激婴儿分泌化学物质,使他发展成一个情绪正常的人。正面抚爱的范围由维持最低限度的“嗨!”到深层的亲密关系。

    有些抚爱不是表面上的应对。这只是一种继续抚爱的问题形式。它虽不含特殊意义,但至少也表示出起码的赞赏,开启沟通的门户。问候的形式如鞠躬、握手等都是表示抚爱的方法。正面抚爱通常属于互补沟通。这是直接的、恰当的而且和情况配合的。正面抚爱使对方感到舒适、有生命力、灵敏和重要感。它更可使人有幸福感、认定自己的智慧而且常常感到愉快。和这些衔接的感觉就是善意的亲切感及“我很好,你也很好”的心理地位。如果抚爱与事实真实地、坦诚地配合,而且恰到好处,将能资助一个人,扩展他的“胜利者特质”。

    父母若是自然地对孩子说“嗨!我爱你”,他正面抚爱了孩子。管理人若直接坦率地回答属下的问题,他也正面抚爱了属下。一位店员若问候顾客“早安”!他也正面抚爱了顾客。

    正面抚爱是一种表达感情或欣赏的行为:

    “和你跳舞真有意思!”

    “我很高兴有你这样一个儿子。”

    “你把这份报告写完,真是帮了我一个忙。”

    “和你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真是一件愉快的事。”

    正面抚爱有时候是称赞:

    “你看来真像杂志的封面女郎!”

    “能有女士相伴真是荣幸!”

    “你的插花使办公室有了光彩!”

    “你的游泳术真是无敌啊!”

    “你选的运动夹克真好看!”

    “你的计划清晰、简要,正合我们的需要。”

    正面抚爱也可以让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能力,帮助他进一步了解自己角色的才能和潜力。例如一个父亲要孩子割草坪,然后说:“你做得真好,我很欣赏!”他正面抚爱了孩子,而且也让他知道自己特殊的能力。这使他固守一个胜利者的心理地位。

    一个女人说不管她如何表现,她的父母给她的评价一直是“你真是个甜美、可爱的女孩!”这个抚爱并不是令人不愉快,只是当她40岁的时候,她想谋个事做,但每当别人问她能做什么时,以前父母的话就重现在脑中——“你是个甜美、可爱的女孩!”

    成年人之间也同样可能有这种抚爱方式。例如一个新秘书很能干地回挡了一位不受公司欢迎的访客,但上司的称赞是“你真是个天使!”而不是“我欣赏你处理这个人的机智”。虽然许多秘书偶尔也很醉心“天使”的称呼,但毕竟不能由这个称呼确实了解自己工作的能力。

    当孩子的父母、老师或朋友温和地问候他,唤声他的名字,注意地、关怀地看着他的脸孔,更重要的是他们认真地倾听孩子诉说感觉和想法时,他们正面抚爱了孩子。这些态度保全了他的尊严。

    倾听是我们抚爱别人的最好方式。最有效的倾听是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谈话者身上。这种技巧是可以训练、学习的。很多缺乏觉察力的人或者令人讨厌的人,他们永远也不会发展这种技巧,因此:

    孩子抱怨:“父母从不听我说话。”

    父母抱怨:“孩子们从不听我们说话。”

    丈夫或妻子抱怨;“他(她)从没真正听我说过话。”

    老板抱怨:“任何一件事,我都得告诉你上百次。”

    属下抱怨:“上面的人从不听我们说话。”

    若一个人曾经仔细地听你说过话,他让你了解他确实知道了你的感觉、思想和意见,你并不是一味地在诉说,同时也接受了积极的反馈。积极地倾听有时称为反射倾听,就是对于对方说的话或表现的行为以一种带着揣测的了解反应回去。确实的倾听并不表示必然同意,只不过表示了解和明白另一个人的感觉和想法。

    当一个10多岁的孩子回家,把书本丢在桌子上,大吼:“学校实在讨厌!”母亲听到这话可以这么回答:“今天学校很讨厌,你简直觉得要发疯了,是这样吗?”

    当一个秘书突然打了许多错字,一面喃喃自语,一面对客人大声说话,老板听到了则可这么说:“从你刚才的表现看来,你很心烦,是吗?”

    上面的两个例子利用了成人的反馈沟通。不责难,也不是宽恕,而是以成人自我状态听取对方从儿童自我状态表现出来的感觉和想法。听者把所有注意放在“对方的感受上”。当一个人强烈地需要别人来听他说话时,这种成人反馈沟通最恰当。

    有个老师试图利用这种沟通技巧来改善他班上的风气。他承认“当我开始尽量使用积极倾听法时,我真的得对付脑中的父母和儿童。对于任何我不喜欢的举动,我的第一个反应一定是父母——我想打他、骂他。第二反应是儿童——我觉得自己无能,我心中会想‘孩子,我真是个差劲的老师’。直到我学会了成人反应方式,我才不再感到自己无能或者想责打孩子。孩子们也像是对这个班上有了好感。”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抚爱。若是没有得到足够的正面抚爱,他们常会激起别人反面的抚爱,孩子将变成少年犯,迫使父母打他、骂他和贬低他。夫妻也会利用抑怨,乱花钱,在外逗留,挥霍玩乐,酗酒,打架或其他方式来引起冲突。同样的情形可推论到工作环境中。工人故意表现不好,犯点过错,把自己搞受伤等。研究证实:如果一个工作环境缺乏情感和反应,将减低工作量,引起内部冲突。这表示对孩子和大人来说,反面关怀一样聊胜于无!

    3.反面抚爱

    如果父母漠视婴儿的感觉和需求,将有碍婴儿的正常发展。漠视,不论是缺乏关怀或是反面关怀,都会造成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损伤。忽视一个孩子或者反面抚爱他都具有“你不好”的含义。当一个人被忽视、揶揄、藐视、屈辱、嘲弄、叫绰号或讥笑时,从某个方面来看他似乎是毫无价值。他被人漠视。漠视一直隐含着暖昧的处罚。

    根据谢芙(J.Cshiff)说,许多漠视的形式依问题的性质而分类。漠视如果发生于:(1)问题本身不严重(例如母亲看电视而孩子哭个不停);(2)问题的重要性被否认(如管理人说“你看得太严重了,没那么重要”);(3)否认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对于这种顽强的丈夫,你一点办法也没有的”);(4)否认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暴躁,我是不得已的,那不是我的错”)。

    如果一个妻子诚恳地请问丈夫:“甜心,你什么时候回来吃晚饭?”丈夫傲声回说:“你看到我回来,就是我回来的时候。”她被漠视了。她的重要性被削减,因为丈夫的话里暖昧的含义为“你并不重要”,从这种有害的沟通中,她很可能被伤害。

    被别人漠视总是痛苦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漠视将导致人格症状——失败者。成人之间的漠视将导致不愉快的人际关系或者形成破坏性的或“一事无成”的脚本。

    我们看过苏珊的例子,知道忽视一个孩子造成的祸害。仪尔的例子多少有点类似。从他还是个孩子起,父母就几乎不曾直接和他说过话。有一天他很想和父母说话,就用棒球棒把卧室墙上撞个洞,然后等着看父母的反应。他的父母漠视他的举动,根本没什么反应。但第二天他偷听到母亲说:“仪尔一定撞透墙了,那里有个洞!”这个男孩很不幸地一再被漠视,最后成了精神病患者。

    早期接受触摸的经验不够充足,也会影响成人生活。实例说明:侯瓦德是个独子。他出生时母亲41岁,父亲58岁。他家的房子有14个房间,占地二英亩,完全和邻居隔离。侯瓦德说他的父母冷酷无情。虽然在绝对必要时,他们会摸摸他,但从未自然流露过感情——手臂环绕他。当侯瓦德长大,他无法爱抚自己的妻子和子女。他把这种冷酷合理化为“公众表露情感是低级口味”以及“别在孩子面前亲我,谁知道孩子心里会怎么想”!

    侯瓦德是个老师,但他在人群中极感不安。他总是尽可能逃避这种场合。他拒绝在课堂外和学生或家长见面,逃避教务会议,同时认为自己“一事无成”。

    侯瓦德童年时,肢体未曾接受充分抚爱,使他饰演“无用”(unproductiVe)脚本,他的确是无所适从,直到他发现如何接受和给予抚爱。他从学习抚爱中,改良自己的家庭生活和经历。

    父母漠视孩子或无法抚爱孩子是有多种原因的。大多数是因为童年时他们自己未能接受充足的抚爱,因而养成“保持距离”的习惯。

    其他有些父母感觉到自己强烈的愤怒,尽量要自己“别去管他”免得“把孩子脑袋敲碎”。有个父亲说:“我一碰到他,我就害怕会把他杀了。事实上,我父亲有一次发了疯把我姊姊丢出窗外。她的脑壳整个裂开,从此不再苏醒。”

    另外有一些父母因为憎恨孩子及其他附带的问题而漠视他们。据调查,美国每年有700万新生儿不是在计划中出生的。其中有许多永远不被父母接受,生活在父母的敌意与拒绝的情绪气氛中。

    一个母亲叙述自己的讨厌儿子的情绪。他的儿子,名叫蒂伯斯,是个六岁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虽然智商高达168,但是却被视为精神迟滞。

    他是个非常令人难解的孩子。我曾经尽力想了解他,我也真地努力做过,但是我失败了。从开始我就不能了解他。在他以前我也从没真地了解过任何一个孩子,我没有带孩子的实际经验。我一点也不认为孩子或婴儿也是个人。我懂得有关婴儿的生理、生物及医药的知识,但是我永远无法了解蒂伯斯。他是这样一个令人伤心的东西——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就令我失望。我们根本没计划要这个孩子。意外的怀孕使我们取消全盘计划。我也有自己的事业,我丈夫也颇以为傲。在蒂伯斯出生前我们都很快乐,而他刚出生时又是这样与众不同,他的躯体既大且丑,是怎样一个怪东西啊!况且,他也毫无反应。他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拒绝我。每次把他抱起来,他就强硬地大哭起来!……

    我的怀孕过程很痛苦,我一直都害着羞。我的丈夫憎恨我怀孕,他认为我应该可以避免的。哦,我一点也不责备他,因为我也讨厌怀孕。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一起做事,一起玩。我想也许我不该说不能而是我们没去做。我的丈夫走得远远地,把自己沉浸在工作中。你知道吗?他是个科学家,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但是为人很冷漠而且非常敏感。

    就算对大人而言,忽视和隔离都是众人皆知的处罚方式。这种处罚剥夺一个人体验最起码的抚爱机会,于是直接地或间接地反映出“你不好”的含义。小女孩要求:“我可以穿新衣吗?”直接的漠视反应是:“你这么粗心,可能一穿上身就搞脏了!”间接的漠视反应是:“我们怎么能确信你不会粗心大意呢?”两个例子里的反应,都使孩子感觉“自己不被大人信任”。

    表现抚爱的方式不管是正面的直接抚爱或反面的间接抚。爱,经常不完全是由口语表达出来,而由姿态,说话的音调,面部表情,举止等一起表现。丈夫下班回家对妻子说:“嗨,甜心!”他正面抚爱了妻子。但一个女店员若称呼顾客“甜心”就可能被顾客轻视,认为她性情轻浮。

    有时两个人以开玩笑的方式说出意思相反的话,这也是一种漠视。下面几句话像是赞词,但如果讽刺地或轻蔑地说出就成为反面的抚爱。这些话的真正含义透过间接隐射的暖昧沟通而来。下面即为例子:

    带着不以为然的神情说:“你穿这件毛衣看起来好帅啊!”当有人正在打字机上探察错字:“你真爱护打字机啊!”鄙视地说:“你写的报告真像一回事啊!”

    带着厌恶的语调说:“好吧!希望你交好运!”罩着诚恳的面具,假意恭维和称赞也是漠视的方式。

    “好主意!”会方主席说。虽然他真正的想法是这个意见毫无用处。

    “这个发式真好看!”虽然这个发式极不调和,一位朋友仍这么说。

    揶揄的评语和举止也是漠视的另一种形式。丈夫说:“有你在后座,车子当然开不动!”他对妻子的肥胖表示真正的恶意。虽然大人学会在别人揶揄时直接说“住嘴”!但是,对孩子来说是太难了。巴哈(Bach)说:

    自愚的父母常易揶揄他们的孩子。孩子忍受揶揄,尽量地满足父母发泄敌意的需求。当他们接受揶揄时,真正的目的是希望以这种方式获得父母注意。他们感觉被揶揄总比被漠视好。殴打孩子是漠视的极端方式。这种父母通常在童年时就被他们的父母殴打及漠视。这种殴打行为若不更正则可延续好几代。在美国,估计每年约有六万个小孩被父母杀死或毒打。单在旧金山,每年就有60到100个孩子被父母打成残废。

    父母对待孩子凶暴的方式有许多种。有个父亲训练孩子的方法是让他尝尝苦头。他用火柴烧孩子的手指来教导他小心火烛。另一个父亲鞭打孩子,把孩子绑在床上来处罚他从抽屉偷走一毛钱。一个母亲把一个月大的婴儿打得大脑凝血,然后解释说:“我一生没有人爱我,现在我自己有了孩子,我认为他会爱我。但他哭个不停,他一定是不爱我,我才打他的。”后来,孩子死了。

    殴打孩子的父母需要接受专业治疗。他们大都具有一个无能的父母自我状态及一个受伤的儿童自我状态。若是引导他们明了自己的成人自我状态,他们将能学会怎样确实地期望自己的孩子及改正自己的残酷行为。

    实例说明:辛辛亚早期遭受许多残酷的经验。她常意外地被热咖啡烫伤,也常忍受许多有意的烫伤。辛辛亚的母亲曾故意用小刀切她的手指——因为要告诉她别去碰刀子。也曾故意让她的手指触电来训练她提防插头。后来辛辛亚为人母时也像她母亲一样残忍地伤害孩子。碰到有人仁慈地对她时,她感到非常怀疑。她期望着有最坏的事情发生。

    通过沟通分析的研究,辛辛亚了解她母亲的行为及自己怎样重复这个行为。她学会放弃使用父母自我状态而替以成人自我状态的母性行为。最后她成为一个好母亲,她学会正面抚爱孩子,不再残忍地对待她。

    在这个平淡无奇的世界里,漠视是极其微妙难解的问题。它以交错沟通或暖昧沟通的方式表现出来。有些父母丢给孩子几根“棉花糖”来说服他们,这也是漠视的一种方法。拜恩说:父母嘴里说些爱护孩子的话(如塞根棉花糖给他),她像在照料孩子,仔细分析起来却另有用意。塞棉花糖(throwingmarsh—mallows)给孩子的作用可能是:(1)“我很高兴有机会照顾你,这是很值得的。”(2)“别烦我,把这根糖拿去,不要吵,听我说说我的事!”

    一个推销员也许“塞棉花糖”给另一个推销员说:“真可怕,这种事怎么发生在你身上,但你听听发生在我身上更糟的事。”或:“你认为你有了麻烦,先听听我的再说吧!”

    人们接受触摸及赞赏的经验常影响成人生活中的抚爱形式。若是遭受虐待或忽视,则易于逃辟触摸。若是不断地接受抚爱,也会造成对触摸无厌的需求;他们会过分地要求配偶,而且除非得到充分抚爱,否则他们会怀疑自己不是被爱着。许多人都发展了奇特的抚爱方式。

    实例说明:有个丈夫深感痛苦地抱怨,当他想做爱时,他的妻子却只希望他替她抓背。他认为这是妻子拒绝他的表示。当他想抚摸她的乳房时,她总是变得不悦,让他感到更丧气。他们接受婚姻辅导时,他的妻子回忆说,当她小时,她的母亲就只是以抓背来抚爱她。对她而言,抓背意味着爱和情感。她也曾回忆到当她青春时期时,一个农雇工曾突然抓她胸部一把,弄伤了她。于是她固执着“不想再被伤害”。

    这个女人最终学会把自己的丈夫和那个雇工分清楚。每当旧事又浮现脑中时,她提醒自己“这是我丈夫,他是爱我的”,她的丈夫也变得更能敏锐地注意她的焦虑,也明白这并不是对他个人的反感。

    4.利用时间的饥渴

    长期的烦躁和不足的抚爱同样加速迫害情绪和身体发展。人们利用时间做些事情来防止烦躁的苦恼。哪个做父母的没听过孩子哀求:“好,现在我能干什么呢!”哪一对夫妻不曾坐着冥想:“周末到底干什么呢?”哪个工人没听过同事说:“没什么事做的时候,我就厌恶这个工作。”

    人们用六种方式支配时间。有时候他们从人群中退出,有时候他们参加仪式典礼或消遣,有时候玩心理游戏,有时候一起工作,而且偶尔也体验片刻的亲密。

    5.退却

    一个人能由肢体上或心理上退出人群,进入自己的幻想世界。退却行为可由三种自我状态表现出来。

    退却行为有时是一种合理化的成人决定。每个人都需要有一段独处的时间松弛身心、思考自己的想法、反省自我和恢复活动。即使退却到自己的幻想里,只要是有益的幻想也是很正常的,也许比起听一场“破”演讲来说更能充分地利用时间。

    退却行为有时以模仿父母的行为为根本。这时,他将遵照父母的所为行事。例如一个人若和妻子发生冲突而受到威胁时,他可能会和以前父亲面对发疯般的母亲时一样,采取退却行为。他可能走出房间,上街购物或研读学问。他也可能不是采取这种肢体上的退却,而以精神上的“充耳不闻”,如蒙头大睡来应付这种局面。

    退却行为也发自儿童自我状态,此为再度表现小时候避免受伤害或冲突时所采取的办法。它也可能是一些教养方式的结果。“到你的房间去。关上房门。脸上有笑容的时候,才准出来。”孩子接受这种训练方式,在伪装的笑容下学会肢体上或心理上的退却。

    当一个人心理上退却时,常走入幻想的世界。他的幻想属于无拘的欢乐和暴虐、创造力的想象或是预想某种灾难、不幸的来临。每一个人一次又一次地退缩到这个幻想境界里。有谁不曾想象过自己创造了伟大的业绩?有谁不曾经验过美妙而不受局限的快乐?

    6.仪式

    仪式沟通是一种单纯而固定的互补沟通。如每天的“嗨”和“再见”。如果有人说:“早!你好?”大多时候,他不是真的在询问你身体和感觉是否健康、安好;他是在期望接受你形式上的反应:“好,你好吗?”在这简短的对话中,两个人都得到基本的正面抚爱。

    许多仪式润滑社会交替的齿轮。他们使陌生人能聚集一堂,他们规定出谁先走,谁先接受招待等程度问题而节省了时间。有些教会团体、政治派系、秘密组织和社会俱乐部等以各种高度仪式化的行为方式来支配时间。其他团体则不然。仪式对许多人而言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婚礼过去一段时间后,留下来的就是一系列的仪式沟通,包括角色扮演和缺乏真实意义及亲密感的行为,但是人们就带着这一点点的慰藉活下去。

    7.消遣

    消遣的沟通方式是人们在一起谈些无害的话题打发时间,如天气也是个话题。谁没见过两个老年人坐在公园椅子上热切地谈论政治。“政府应该整顿军中膳食……”谁没有在饭桌上听过父母谈些自己的偏见来打发时间。“孩子今天真可怕,他们……”两个例子中,说明人们很不实际地不断交换意见,享受这个乐趣。

    消遣是相当安全的,这种表面上的交换看法时常发生在两个并不是相识极深的人身上。例如通常在晚宴上,男人相互谈论着职业、汽车、运动或股票市场,而女人谈论着食谱、孩子或饰品。

    消遣和仪式都是人们很有礼貌地聚在一起消磨时间而不深入交往的方式。它使人们有机会心灵互通,然后一起玩心理游戏,做事或亲密地在一起。

    8.心理游戏

    玩心理游戏的“优点”之一就是能支配时间。有些游戏只需花费几分钟就能完成,如一个秘书和老板玩“吹毛求疵”的游戏,她在几分钟之内就能指出老板总是在第三人称单位动词后漏掉一个“s”或者他总是“拼错字”。

    其他游戏如“负债”游戏,它能支配游戏者一生的时间。如一对年轻的夫妻玩这种游戏时,他们欠债买家具、日用品、汽车或船等。若是公司加薪则欠下更大的债务——一幢大房子、两部汽车等。不管他们赚多少钱,他们一生都负着债务。当这个游戏玩得太过火时,他们的结局也可能是破产或入狱。

    9.活动

    活动是应对外界真实世界的一种支配时间的方式。通常是指工作,或找点事做做。活动常是指人们想做的,需要做的或必须做的事情:

    集邮准备家庭作业下田插秧

    摆平木架上的横板整装回信

    计划暑期活动做晚饭刈草

    整理房间筑个鸟屋缝衣

    画个蓝图玩积木

    一个人常在上述某些活动或其他早已有的活动快结束时,感到空虚、纷乱或无精打采。当某种支配时间的活动如照顾孩子,做个学生或拥有一份职业等突然结束时,这个问题就清楚地显示出来。

    许多母亲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孩子和家庭,到了孩子长大离家时就被一种烦忧和无能的感觉压服。同样地,父亲把一生投注在赚钱和养家上,一旦退休后也随相同的烦忧,同时迅速地退化。

    在这些活动中,出现了支配时间的各种方式。仪式、消遣和游戏甚至是亲密行为都可能发生。例如一个副经理可能在职时玩“受害”的游戏,他应允任何人的要求,最后自己崩溃,也把秘书搞得和自己一样忙乱不堪。很可能当他一走出办公室,秘书就停止打字和整理文件的工作,松懈了一下说:“这家伙对什么都说好,然后要我们加班处理这些事,实在很无聊,很令人讨厌!”当老板又走进来时,他们回到自己的工作上或者进入自己的幻想中,也许是个愤怒的幻想——或者引发一个心理游戏。

    10.亲密行为

    亲密行为是一种比仪式、消遣、游戏和活动更深一层的交往方式。亲密行为并不是操纵别人或利用别人。反之它在人际间极短的片刻时,带来温存、体会和情感。这种感觉并不只是从瞥一眼匀称的腿部或宽广的肩膀而来,它是一种真正的关怀。

    人们可能多年间一起生活或工作,但从未真正“看看”或“听听”彼此的心声。虽然有一天他可能第一次真正地洞悉对方——看到他的虚饰、表情、行为和与自己的不同处。他也许第一次真地听到对方——听到他的想法,包括口语的和非口语的,情绪的和实际的。

    亲密的感觉可以发生在群体之中,长久的友谊中,工作或婚姻关系中。在下面的情况中可能发生亲密行为。

    一个人在音乐会中迅速地捕获一对陌生人的眼睛。这时,两个人都知道彼此相互欣赏。在这一个亲密的时刻里,他们开放地微笑起来。

    丈夫和妻子一起在花园中除草时感受一种亲密的感觉——自然地引起他们彼此触摸,确认这份情爱。

    父亲看到儿子刚把小狗埋葬,满脸带着泪水。他用手臂环着他说:“埋葬一个朋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孩子融化在父亲的臂弯中,倾泄了心中的悲伤。他们在这一刻是亲密的。

    两个人好几个星期来一起为公司策划一个提案。一个人把计划书呈给经理,但被退回。当他回来时,他的同事看着他,没说一句话,但他们知道失望的感觉在他们之间流通着。

    任何活动如听音乐会,在花园中挖土,埋葬一只狗或者一起研究某个提案,都促使亲密行为发生。现代生活中,亲密行为显得很少。人们处处感觉拥挤,尽量寻求“心理”空间。他们退缩或过着仪式化的生活,随时“保持距离”。即使挤在电梯或火车里,他们仍然避开别人,假装什么也没见到。

    亲密行为含有冒险的成分,常令人畏惧。人们常在亲密的关系中现出弱点,因此比较起来,消磨时间或玩心理游戏要比冒着感情受伤的危险轻易得多了。

    亲密行为的能力若不必要地被压制,仍有恢复的余地。一个人不论早期经验如何,只要引发和强化他成人的自我状态皆可改变行为方式。恢复亲密行为的能力是沟通分析的主要目的,也是一个人自主的标志。胜利者极力争取真诚的亲密片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