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以后要上的人生觉醒课-别为暂时的低迷而失落,因为没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取得成功的真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成功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可成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修炼、积累而获得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成功的秘诀不在于一蹴而就,而在于你是否能够持之以恒。你必须培养成功的心态,以使生命按照自己的意图绽放光彩,用成功的心态来引导自身的行为。坚持下去,你就一定能够笑到最后。

    成功并不容易

    许多年轻人对人生旅途的坎坷和曲折往往估计不足,常常天真地把人生之路看得像机场跑道一样平坦笔直,像公园的小径一样到处盛开着鲜花。所以,当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便很容易悲观、迷惘、彷徨。

    在人生的旅途上,总是欢乐与悲伤并存,顺利与挫折交错,顺心和失意重叠。特别是那些有作为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常常是先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逆境,几经奋斗,才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坦途。

    年轻人一开始就要认清这一点:成功并不容易。想要获得成功,就要有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鉴真大师刚刚遁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让他做了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瓦鞋。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瓦鞋做什么?”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瓦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

    住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落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吧。”寺前是一段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住持拍着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鉴真回答说:“想做名僧。”。

    住持捻须一笑:“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

    鉴真说:“当然。”

    住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又干又硬,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住持又笑笑说:“如果今天我们在这路上走一趟,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鉴真说:“当然能了。”

    住持听了,微笑着拍拍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历风雨,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平又硬的大路上,什么也没有留下。”

    鉴真恍然大悟。

    是啊,只有那些在风雨中走过的人们,才知道痛苦和快乐究竟意味着什么。那泥泞中留下的两行印迹,就证明着他们的价值。

    人生之旅,有痛苦,也有快乐。敢于面对痛苦,直面挫折,就是真英雄。长在花园的花朵不是最艳丽的,只有在戈壁荒原盛开的鲜花,才让人们惊艳。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在遭遇挫折时,我们还能以奋斗的雄姿与它拼搏,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生物学家说,飞蛾在由蛹变茧时,翅膀萎缩,十分柔软。在破茧而出时,必须要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身体中的体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坚韧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飞翔。一天,有个人凑巧看到树上有一只茧在蠕动,好像有蛾要从里面破茧而出,于是他饶有兴趣地准备见识一下它破茧而出的过程。

    但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他有点不耐烦了,只见蛾在茧里奋力挣扎,将茧扭来扭去的,但却一直不能挣脱茧的束缚,似乎是再也不可能破茧而出了。最后,他的耐心用尽,就用一把小剪刀把茧上的丝剪了一个小洞,让蛾摆脱束缚容易一些。果然,不一会儿,蛾就从茧里很容易地爬了出来。但是它的身体非常臃肿,翅膀也异常萎缩,耷拉在两边伸展不起来。

    他等着蛾飞起来,但那只蛾却只是跌跌撞撞地爬着,怎么也飞不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它就死了。

    可见,在成功之前,必须要经过一条满是荆棘的挫折之路。有的人望见这片荆棘,摇摇头,止步不前;有的人鼓起勇气走上两步,却因伤痛而退缩;有的人虽然伤痕累累,但越挫越勇。他们不断总结失败的原因,找到突破困难的方法,披荆斩棘,最终达成了自己的心愿。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艰辛,怎能见到美丽的彩虹。天地万物本来如此,经过狂风暴雨的洗礼之后,大地变得清新亮丽,七色的彩虹也高挂天边。人生路漫漫,一路的风浪无数,而风浪过去之后,又会是一片艳阳天。

    当下的觉醒

    人们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必须付出汗水,还必须勇敢地面对挫折与失败。当风雨过后,显现在你面前的是风平浪静的天空,荆棘过后,显现在你面前的是铺满鲜花的大道。

    从挫折中汲取教训,是迈向成功的垫脚石。很多成功人士尽管身世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经历过挫折的考验。

    学会在苦中享乐

    在人生的道路上,在追求事业的征途上,每个人都会遇到诸如晋升不利、受压制和遭排挤等形形色色的问题。在“苦难”面前是奋斗、进取,还是消沉、坠落,这往往是一个人能否在不断追求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只要勇于接受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考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百折不挠,做一个勇敢的跋涉者;只要能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苦难,能够在苦中作乐,那么坎坷就会化为坦途,眼泪就会化为歌声,苦难也会化为有力的武器助你成功,你将成为“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的“善战者”和把握自己命运的“主宰”。

    一天,父子三人来到山脚。父亲举手遮阳,眺望峰顶,声如洪钟:“你俩比赛爬上这山。上山有两条路,大路平而近,小路险而远。选择哪条路,你们自己定。”哥俩儿思忖再三,各自凭着自己的选择,踏上征程。

    两个月过去了,一个西装革履的身影出现在峰顶——哥哥走来了。他骄傲地走向充满期待的父亲,说:“我赢了,我赢了!这一路真是春风得意。在坦荡的大路上我只需不断向前。舒缓的坡度让我走得从容,平整的石阶使我心旷神怡。这里没有岔道让我伤神,没有突出的山石给我绊脚。实践证明,在平坦和崎岖间,只有傻瓜才会放弃平坦,选择崎岖。我获得了胜利!”

    父亲慈祥地看着他:“你的选择的确聪明,一路走得也十分风光,我的好儿子……”

    这之后不知过了多久,又一个身影出现了:他步伐稳健,全身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尽管瘦削,衣衫褴褛,但双目炯炯有神,透着聪慧与睿智。弟弟微笑着走向父亲和哥哥,从从容容地讲起路上的故事:“哦,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次旅程!感谢您,父亲,感谢您给我选择的机会。一路上陡峭的山崖阻挡着我攀爬的脚步,丛生的荆棘刺破了我裸露的臂膊,疲惫的身心增添着孤独的酸楚。但我坚持住了,我学会了灵活与选择,学会了机敏与自护,学会了独立与坚忍。路边的美丽景色,使我放慢脚步享受自然的馈赠。在山脚下,我看见山花烂漫,彩蝶翩翩,于是我与山花同歌,伴彩蝶共舞。在山腰,我看见绿草如茵,华木如盖。我拥抱自然的和弦,追逐欢快的节奏。这些往往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可更多的时候是阴冷浓雾的环抱,荆榛丛棘的阻隔。放眼望去,黄叶连天,衰草满路,但我在黄叶林中看到了丰硕的果实,从衰草丛内悟出了新生的希望。我感觉自己在成熟,一寸寸地成熟。再往上,是没有一点生机的寒风和石砾。我曾想过放弃,但曾经的艰辛温暖着我,启迪着我,给我力量,给我信心,使我忘掉比艰险更艰险的死寂,抛掉比痛苦更痛苦的迷茫。我最终到达了这里!一路上,我阅尽山间春色,也饱尝征途冷暖,为此,我感谢您。”哥哥的眼中露出不解,但旋即消失,他说:“可是你输了!”

    “是的,”父亲遗憾地说,“孩子,你输掉了比赛……”

    弟弟极目远方,脸上露出平和的微笑:“但,我赢得了人生!”

    人生就是这样,正是因为崎岖才更多了几分韵味,才更显得丰富。平坦纵然快捷,但却无法与崎岖之丰富相比。人生之崎岖中往往包含着智慧和成熟,更能让人体味到别样的快乐。

    当下的觉醒

    高尔基有句名言:“苦难是一所学校。”人生道路是曲折的、苦难的,它可能表现为徘徊彷徨的思考、坎坷曲折的经历、挫折逆境的困惑、命运之神的摆布。如果我们缺乏走坎坷不平之路的思想准备,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旦碰到苦难与挫折,就会陷入苦闷、焦虑、迷惘、忧愁,个别人甚至悲观失望,丧失驾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只有学会在苦中享乐,我们才不会被苦难吓倒。

    实现梦想贵在坚持

    爱迪生说:“首先你要有一个目标,不管什么目标,只要你的大脑可以想到的东西都可以作为目标,都可以创造出来。因为我相信,人可以创造出自己能想到的任何东西。然后,你要有实现目标的欲望。不管你要创造什么目标,你都要有一定要创造出来的欲望。梦想需要坚持很长时间。”

    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在加州南部一个小小的城镇中,一个小女孩抬着一堆书到了小小图书馆的柜台。

    这个小女孩是个小读者。父母的满屋子都是书,但都不是她想看的,所以她每个礼拜都会到坐落在一排木结构房子中的图书馆浏览。里面的儿童图书馆在一个隐蔽的角落,她就在这个角落里碰运气找她想看的书。

    当白发苍苍的图书馆管理员正在为这个10岁的小女孩所借的书盖上日期戳印时,小女孩渴望地看着柜台上的“新书专柜”。她为写书这件事一再地惊叹。她想,在书中开创另一个世界是何等的荣耀。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她定下了她的目标。

    “当我长大以后,”她说,“我要当一个作家。我要写书。”

    管理员检索了她的戳记后,微笑着鼓励她,并没有像其他大人一样叫小孩儿谦虚点。

    “如果你真的写了书,”她回答,“就把它带到我们图书馆来,我会展示它,就放在柜台上。”

    小女孩承诺说,她一定会的。

    她长大了。她在9年级时有了第一份工作——撰写简短的个人档案。每写一份档案,地方的报社都会给她1.5元。可在她看来,金钱的吸引力比让她的文字出现在报刊上的魔力逊色多了。

    而距离写一本书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她为曾经就读的高中编报纸,之后结婚,有了自己的家,而写作的火焰还在内心深处燃烧着。后来,她又到一家大报社从事全职的工作,甚至还尝试编辑杂志。

    但她还是没写书。

    最后,她相信她有话要说,她终于开始了创作。初稿完成后,她把作品送给两家出版社过目,但都遭到拒绝,于是她悲伤地把它丢在一旁。7年后,她旧梦复燃——她有了一个经纪人,也写了另外一本书。她把7年前写的书一起拿出来,很快两本书都找到了出版商。

    但书的出版比报纸慢得多,所以她又等了两年。有一天,内含这名自由撰稿人新书的邮包寄到她门前。她打开一看,哭了起来。等了这么久,她的梦终于实现了。

    她记起了图书馆管理员的邀请和她的承诺。

    当然,那个特别的管理员早已去世,小小图书馆也扩建成了大图书馆。

    她打电话问了图书馆馆长的名字,之后写了一封信,告诉馆长,她的前辈对小女孩的意义有多么重大。她说自己在高中毕业后第30年的校庆时会回到小镇来。她写道,馆长会愿意让她带两本书送给图书馆吗?这对当时那个10岁的小女孩而言是件大事,似乎也是对鼓励过她的管理员表示尊敬的方式。

    图书馆馆长复电表示欢迎,于是她带了她的两本书去了。

    她发现新的大图书馆就在她当初就读的高中对面,几乎就在她的老家旧址。

    馆内,图书馆馆长热情地欢迎她,并向她介绍了一位地方报纸的记者。然后,她把她的书交给馆长,馆长把它们放在柜台上,还附上了解说。泪水流满了女人的面颊。

    她拥抱了馆长之后离开了,在外面照了一张相片,证明自己梦想成真,承诺也兑现了——虽然已经过了38年。

    站在图书馆公布栏的海报旁,10岁小女孩的梦想和这名作家终于合二为一了。上面写着:欢迎归来,姜·米歇尔!

    其实,成功者之所以稀有,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坚持自己的梦想,没有为自己的梦想付出艰辛而持久的努力。如果你能一直坚持下去,成功终有一天会属于你。

    当下的觉醒

    也许你正对自己艰苦的付出却没有回报而感到困惑,常常想放弃。其实,生命的奖赏总是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我们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实现目标,也许在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成功也许就在拐角后面,除非拐了弯,否则我们永远不知道还有多远。再前进一步,如果没有用,就再向前一步。事实上,每次前进一步并不太难。明白了这些,我们就会坦然面对一时之成败。

    懒惰不除,成功无望

    懒惰是指缺乏行动的欲望,不想做任何事。要看一个人是不是懒惰,应依据具体的文化、社会情况及其程度而定。短暂的放松或小憩,通常是很有好处的。但若是什么事都不想做,没兴趣做,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有个寓言故事说,有一个年轻人非常非常懒惰,可是他的父母又不能天天在他身边照顾他,给他送吃送喝;即便是给他送吃送喝,他也懒得动手去拿。于是,聪明的妈妈就想了一个办法,给她的儿子做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饼,把饼的中间挖了一个洞,正好可以让她儿子套到脖子上,这样,当儿子饿了的时候,既可以不用自己做,也可以不用自己动手拿,只要一低头就可以啃到饼。聪明的妈妈满以为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所以过了很久才过来看她儿子——没想到儿子居然死了。原来他只把自己嘴边的那一块给啃完了,都懒得再转到别的地方,结果就这样被活活地饿死了。

    这是个极端的事例。但是在生活中,懒惰的威力还是不小的。因为懒惰会吞噬人的心灵,使你对那些勤奋之人充满了嫉妒。

    懒惰也是最具破坏性、最危险的恶习,它常使人丧失进取心。懒惰会让人遇事就推脱或拖延,甚至成为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

    有一个做任何事都嫌辛苦的人。他做过的每一份工作都没有超过十天。父亲为之担心,于是帮他四处打探工作机会。

    很久后的一天,一位朋友带来佳音。他为这年轻人找到了一份非常轻松的工作:年轻人什么都不必做,只要每天坐在椅子上,就算完成了这一天的工作。这个工作是做墓地的看守人。父亲觉得这个工作对于懒惰的儿子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三天之后,年轻人又失业了。父亲以为实际的工作内容与先前所说的不同,便问儿子是否因为这是一份辛苦的工作而辞职。年轻人对父亲说:“世伯说的没错,我确实是只要坐在椅子上就可以了。可是,我觉得事情太不公平了!整座墓地的人都躺在那里,只有我坐着,这实在是太辛苦了!”

    这个懒惰的人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他竟然会拿自己去与死人相比较。

    哈里在美国海岸警卫队服役的时候就爱上了创作,但不知为什么,他总是不能写出让人满意的作品。每当哈里想要写作的时候,他的脑子就变得一片空白,这种情况使他感到害怕。为了避免瞪着白纸发呆,他就干脆离开打字机。他去收拾一下花园,把写作暂时忘掉,心里马上就会好受些。他也用其他的各种办法来摆脱这种心境,比如去打扫卫生间,或者去刮刮胡子。

    但是,对于哈里来说,这些做法还是无助于他在白纸上写出文章来。后来,他偶尔听了作家奥茨的经验,觉得深受启发。奥茨说:“对于‘情绪’这种东西,你千万不能依赖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写作本身也可以产生情绪。有时,我感到疲惫不堪,精神全无,连五分钟也坚持不住了,但我仍然强迫自己写下去,而且不知不觉地,在写作的过程中,情况就完全变了样。”

    哈里认识到,要实现一个目标,就必须努力才行。要想写作,就非得在打字机前坐下来不可。一味地去做与写作无关的事情,就永远都写不出什么来。

    经过冷静的思考,哈里决定马上行动起来。他制订了一个计划,把起床的闹钟定在每天早晨七点半。到了八点钟,他便可以坐在打字机前。他的任务就是坐在那里,一直坐到他在纸上写出东西为止。如果写不出来,哪怕坐一整天,也绝不动摇。他还订了一个奖惩办法:每天写完一页纸才能吃早饭。

    第一天,哈里忧心忡忡,直到下午两点钟他才写完一页纸。第二天,哈里有了很大的进步,坐在打字机前不到两小时,就写完了一页纸,较早地吃上了早饭。第三天,他很快就写完了一页纸,接着又连续写了五页纸,这才想起吃早饭的事情。

    经过了长达12年的努力,他的作品终于问世了。这本仅在美国就发行了160万册精装本和370万册平装本的长篇小说,就是我们今天读到的经典名著《根》,哈里因此获得了美国著名的“普利策奖”。

    可见,要想做好事情,就必须付出艰辛。然而,懒惰的人却总是浑浑噩噩。有的懒人寄希望于明日,总是幻想美好的未来;而更多的懒人虽然也想克服这种行为,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因而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其实,克服懒惰,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你决心与懒惰分手,并在实际的生活中勤奋努力地做好各种事情,那么,美好的未来就是属于你的。

    当下的觉醒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春天播种,秋天才有收获。在生活中,付出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多。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是打开幸运之门的钥匙。在生活中,一定要有适合自己的明确目标,要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懒惰,取得成功。

    成功就在细微之处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改。细心地想问题,周密地做事,成功就会向你招手。

    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过:“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琐碎的、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

    人们常常会羡慕别人拥有大海,却不知道别人一点一滴艰辛积累的过程,更体会不到“潜伏”在一点一滴背后的巨大机遇。有人问洛克菲勒:“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重视每一件小事。我是从一滴焊接剂做起的,对我来说,点滴就是大海。”

    曾经,有一位年轻人,在一家石油公司里谋到一份工作。开始时,他的本职工作是检查石油罐盖是否自动焊接完全,以确保石油被安全地储存。每天,青年都会上百次地监视着机器的同一套动作。首先是石油罐通过输送带被移送至旋转台上,然后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周,最后,油罐下线入库。他的任务就是监控这道工序,从清晨到黄昏,检查几百罐石油,每天如此。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又枯燥的工作。

    时间长了,青年觉得很不平衡:我那么有创造性,怎么能只做这样的工作?于是便去找主管要求换工作。没料到,主管听完他的话,只是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你要么好好干,要么另谋出路。”那一瞬间,他涨红了脸,真想立即辞职不干了,但考虑到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只好忍气吞声地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

    回来以后,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不是很有创造性吗?为什么不能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起来呢?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年轻人在机器上百次重复的动作中,注意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他发现罐子每旋转一次,焊接剂一定会滴落39滴,但总会有那么一两滴没有起到作用。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这将会节省多少焊接剂?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研制出了“37滴型”焊接机。不过使用这种机器焊接的石油罐存在漏油的问题。但他不灰心,很快又研制出了“38滴型”焊接机。这次的发明既解决了漏油问题,同时每焊接一个石油罐盖都会为公司节省一滴焊接剂。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一滴”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

    多年以后,他成了世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好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细节。而决定成败的往往就是那些微若沙砾的细节。

    一家公司招聘采购员,其中一道面试题是:派你到某工厂采购2000支铅笔,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第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他说,“采购2000支铅笔可能要100美元,其他杂用就算20美元吧。”考官未置可否。

    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他说:“2000支铅笔需要100美元左右,其余的费用可能需要10美元。”考官同样没有表态。

    最后一位年轻人的答案是:113.86美元。他说:“铅笔每支5美分,2000支是100美元。从公司到这个工厂,乘汽车的来回票价是4.8美元,午餐费2美元,从工厂到汽车站有半英里,请搬运工需用5美元,还有……”

    考官听完,会心一笑。这位年轻人被录用了,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卡耐基。

    所以说,机会就在细微处。请记得那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把握住人生的每一次机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那么人生就会少一些失意和遗憾,多一些成功的可能。

    当下的觉醒

    在现实生活中,细节往往容易被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就要求人们做事认真、细致,否则会影响整个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对一个团队来说也是如此,团队要想获得成功,就得靠每一名成员做好每一个细节。

    及时调整人生的航向

    一个人要想成功,理想、勇气、毅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懂得调整方向,这样才会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成功的人生需要不断地调整定位,这基于你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准确的判断和合理地把握。只有实事求是,合理准确地评估自己,并不断地加以调整,才能合理定位自己的人生方向,才能每天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进。

    姚明就是这方面的代表。1997年,17岁的姚明加入上海东方大鲨鱼队,开始了他的CBA之旅。开始打CBA时,有很多球星让姚明想去超越。他说:“从开始的时候,王治郅就是我的目标。我总是在追赶他,而且我知道要想赶上他,就得加快脚步。一开始我的梦想并不是要比他更好,只要能和他一样优秀并能够成为他的队友就已经很满足了。”

    正是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姚明天天都在进步。经过两年的磨砺,姚明带领上海队进入了1999—2000赛季和2000—2001赛季的总决赛,虽然两次都败给了强大的八一队,但上海队与八一队的差距越来越小。然而,姚明清楚地认识到CBA的总体水平并不太高,即使自己是最好的球员,也并不代表什么。

    在参加2000年奥运会的时候,他就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那时,姚明已经和自己曾经的偶像——王治郅的水平比较接近。但是当中国跟其他国家的最优秀球员比赛之后,姚明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与国外的优秀篮球运动员相比,自己还是有较大差距。

    于是,姚明及时更新了他的目标:到国外打球,和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一起竞争。

    2001—2002赛季,姚明终于率领上海东方大鲨鱼队获得了CBA联赛的总冠军。姚明认为他在CBA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需要到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正是在这种理想的感召下,姚明踏上了NBA的征程。

    姚明是睿智的,因为他懂得不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目标,让目标跟随自己成长。然而很多人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以至于总是在原地踏步。要明白,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成长,有些目标将会实现,而有些活动将不再对我们有吸引力。这时,我们必须经常反省自己,整理、归纳自己的目标和活动清单,以便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确立自己的新方向。

    其实,纠正与更新自己的目标并不难。只要尽力做到以下几点即可。

    首先是发现变化。变化可能来自外部,如经济环境、政策导向、突发事件等,也可能来自内部,如自己的想法发生了改变等;变化可能是于己有利的,也可能是于己不利的;变化可能比较剧烈,也可能比较平缓而一时不易察觉。我们要培养自己分析环境和自身的能力,及时发现变化,分析变化的缘由及对目标发展的影响。

    其次是明确需要。变化,对我们的目标发展可能会带来新的机遇,也可能会造成一些阻力和障碍。这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发展需要”要有明确的定位与评估。这样,就不会因变化带来的一些意外而导致自己偏离航道,迷失自己的目标。

    最后是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前两步是应对变化时首先需要做出的冷静分析和判断,之后就需要采取行动进行调整了。这一步是很关键的,因为只有行动才能产出成果。也许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对自己的调整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所以迟迟不敢行动,这样往往会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所以,如果想要获得成功的人生,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航向。

    当下的觉醒

    世界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我们的生活也日新月异,没有什么事是一成不变的,包括我们的生活方向。只有及时调整方向,更新自己的目标,才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发展中把握机遇,才能铸就成功,攀上人生的高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