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放弃,是一种心态、一门学问、一种智慧,是生活处处需要面对的关口。昨天的放弃决定今天的选择,明天的生活取决于今天的选择。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导演。只有学会选择和懂得放弃的人,才能赢得精彩的生活,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做好每一个抉择,走好每一步,才能真正把握当下,活在当下。
选择并非越多越好
有选择好,选择越多越好,这几乎成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认同的现象。但是最近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共同进行的研究表明:选项多反而可能造成负面结果。科学家们曾经做了一系列实验,其中有一个实验让一组被测试者在6种巧克力中选择自己想买的,另外一组被测试者在30种巧克力中选择。结果,后一组中有更多的人感到所选的巧克力不太好吃,对自己的选择有点后悔。
另一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附近的一个以食品种类繁多闻名的超市进行的。工作人员在超市里设置了两个饮食摊子,一个有6种口味,另一个有24种口味。结果显示,有24种口味的摊位吸引的顾客较多:在242位经过的客人中,有60%会停下试吃;而在260个经过6种口味的摊位的客人中,停下试吃的只有40%。不过最终的结果却是出乎意料——在有6种口味的摊位前停下的顾客有30%至少都买了一瓶果酱,而在有24种口味摊前的试吃者中只有3%的人购买东西。
太多的选择容易让人游移不定,拿不定主意。
人的一生会经历无数次选择,即无数次机会的把握。正确的选择可以造就生命中灿烂的前程,错误的选择可以毁掉生命的梦想而只能感受遗憾的苦果。
有一个年轻人中学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他感到心灰意冷。为了糊口,只好去了一个理发店学理发。没干多久,他就觉得理发没有出息,后来又去当兵,几年后复员回家,还是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只好又回到理发店理发。他觉得命运对他的安排就是理发,既然这样,那就把理发这件事做好。于是,他调整了自己的心态,爱上了这项工作,并立志要成为最优秀的理发师。几年之后,他真的成功了,并拥有了自己的理发美容院。
这位年轻人从不喜欢理发到选择了理发,从觉得没出息到做得有出息,全在于能够及时地进行人生的自我调整。
有时选择是主动的、自主的,你可以尽情地选择;有时选择又是被动的、被迫的,你不得不选择,不能不去选择或者说是别无选择。选择也是双方的,既要选择又要被选择。
有空间宽裕的选择,有余地狭小的选择,有轻而易举的选择,有要付出代价和牺牲的选择。但是,只要及时做出选择,那就可能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凯斯顿是美国纽约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电影制片人,制作了20年的影片,他认为这是他唯一能做的工作。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丢掉了这个饭碗。他沮丧极了,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除此之外还能干什么。有一天,他正心灰意冷地在大街上闲逛,迎面碰上了过去的一位同事。这位同事的一番话调整了凯斯顿的心态,使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开始迈向成功人生。
凯斯顿后来回忆他们当时的对话:
“他对我说:‘你担心什么——你的本事多得很。’我记得自己非常沮丧地说:‘真的?我有什么本事?’他告诉我:‘你是一个了不起的推销员。多年来你不是一直把许多电影构想推销给总公司的人吗?天晓得,如果你能推销给这些老奸巨猾的人,你就能把任何东西推销给任何人。”
人生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选择,因为社会生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今天你可能在某个位置,明天也许就要另谋出路。
所以,你常希望有更多的选择,但如果真的让你在众多的选项中选择,你常常又会“逃避选择”。可见,选择并非越多越好。人在面临一个选择的时候,往往能冷静地分析,并做到正确地判断。而当他面对很多选择的时候,可能就会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所以,在选择面前,我们要调整自我,认真分析,及时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当下的觉醒
选择需要高深的思维功底,选择需要切合实际的判断能力,选择需要谨慎的态度,选择需要果断的决断,选择需要充足的时间。可以说,人生就是自我的选择。只要摆正心态,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经过不懈的奋斗,梦想终有一天会成真。
选择与放弃,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选择的结果,有选择就必然会有放弃。可以这样说,只有当你能够放弃其他的方式,你才能安心地做出选择。
法国人从越南撤走以后,一个农夫和一个商人在街上寻找财物。他们发现了一大堆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背在自己身上。
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了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商人却将农夫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背在自己身上。重负使得他气喘吁吁,步履维艰。
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质的餐具。农夫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而商人却因为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难以捡到剩下的银餐具。
天降大雨,商人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饥寒交迫地走着,最后摔倒在泥泞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迎接着凉爽的雨回家了。他变卖了银餐具,生活颇为富足。
生活就是这样,在坚持选什么的同时,你也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人往往就是因为舍不得放弃,才使选择变得异常痛苦;正因为舍不得放弃,人生才变得异常沉重,甚至因为不堪重负而过早地衰亡。
的确,生活中有太多的机会、太多的诱惑,也有太多的欲望,可我们毕竟分身乏术,脚踩两只船都会晃悠,更何况三只、四只呢?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学会放弃。要明白,放弃并不代表对生活的失职,放弃也是人生中的契机。学会放弃比学会坚持更难得,因为那需要更多的勇气。
当我们成长时,我们要放弃童真;当我们拼搏时,我们要放弃安逸。
我们的一生总在不断地获得与不断地放弃,正如春蚕的蜕变必须放弃温暖的丝茧,正如果子的成熟必须放弃支撑的树枝,正如鸟儿的成长必须放弃母亲的庇护。只有真正懂得放弃的人,才能做出真正适合自己的选择。
当下的觉醒
在生活中,由于人的贪婪,可能会造成很多本不该有的悲剧,结果让原本并不幸福的生活雪上加霜。多一分淡泊,少一分贪念,有时能改变和挽救一个人的命运,让他少走一段弯路。所以,人要学会恰当地选择,适时地放弃。
坚持自己的风格,让别人说去吧
人生在世,如果总是过于注重别人的态度,将自己的得失建立在别人的言行上,哪会有开心的日子呢?别人误会你,不必太过在乎;别人对你冷漠,并不意味着你的价值不存在;别人看轻你,不要紧,只需自己看重自己即可。如果对方肆意侮辱,而那些侮辱的言辞又都是毫无根据的,那么你可以或机智幽默地反唇相讥,或置之不理,付之一笑,这越发会显示出你的人格魅力。
林肯在当选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尴尬,因为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望族,自认为是上流社会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
于是,林肯首度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计划要羞辱他。当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却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
等到大家的笑声停止后,林肯不卑不亢地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参议院立刻陷入一片静默之中,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据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曾经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修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是我从小就跟父亲学会了做鞋子这门手艺。”
然后,他用温暖的目光扫视着全场所有的参议员:“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全场顿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林肯以自己是一个鞋匠的儿子为自豪,这种伟大的品质震撼了那些轻视他的“出身高贵”者。林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他是一个伟大的总统,一个令人尊敬的巨人。
一个人的气度、修养、胸怀、魄力决定着他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自古以来,所有的伟人和智者无一不是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人。他们不让自己的心灵受到诸多讥讽和指责的侵扰,而是让心灵充满超然物外的平静和淡泊。他们明白批评、讪笑、毁谤的石头,有时正是垒砌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
有时也许就是一句蔑视的话,如冰冷、犀利的针一样扎在你的灵魂里,让你难堪、痛苦,甚至成为你一生都走不出的阴影。但可能也就是这句话,成为你人生最大的动力,你会因此而勉励自己要做到最好。
有些人遭受一点批评就会气急败坏,而有些人却急切地希望从那些责备他们、反对他们、阻碍他们的人那里获得更多的经验教训。当你发怒或失意时,要学会克制自己的冲动,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坚持下去,你就可以让自己的心态在良性的循环中健康发展,你的身心也会自然而然地保持轻松和愉快。
面对他人的侮辱,你可以强忍下来,可以反击回去,也可以用屈辱来激励自己,带着具有潜力的愤怒来开创自己伟大的事业。将挫折化为伟大的志向,并进而完成自己的梦想。法国著名的女作家乔治·桑就曾经说过:“不要去报复自己所受到的屈辱,而应当把它们看成是自己前进的动力,让屈辱激励自己。”
面对他人的轻视和怠慢,你不应回避和退缩,而要露出坦诚的笑脸,主动表示友好,因为在退避三舍与锋芒毕露之间有一块中间地带,可以使愤怒的情绪得到缓冲。当然,也许这样做会使你感到委屈,而且对方对你的行为也不一定欣赏,那么你可以像但丁说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当你迎着太阳走的时候,身后总会有阴影,就让那些无聊的人去嘲讽吧,你用不着回头。
当下的觉醒
每个人都要雕琢自己的个性并且努力维护和欣赏自己的个性,当然还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个性。只有悦纳自我、悦纳他人,才能被他人悦纳。
果断行事,优柔寡断只能看着机会溜走
犹豫不决的人总是在等待着好的时机。这些人缺乏的就是马上开始的决心。他们总是在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
其实,一次行动胜过百遍的胡思乱想,成大事者最为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早日行动。梦想是成大事者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者全力的奔驰,唯有坚持到最后一秒,方能获得成功。
有一位名叫西尔维亚的美国女孩,她的父亲是波士顿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担任教授。在外人看来,她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非常幸福,而且她的家庭能给予她很多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她在刚开始念大学的时候,就一直梦想成为电视节目主持人。
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即便是陌生人也愿意亲近她并喜欢与她长谈。而且她还知道怎样从别人的嘴里“掏出心里话”,她的朋友们称她是他们的“亲密的随身精神医生”。所以她自己常说:“只要有人愿意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我一定能实现梦想。”
虽然她只有这样一个理想,但她为实现这个理想做了些什么呢?事实上她什么也没做。
她一直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在某一瞬间就当上电视节目主持人。这种奇迹当然不会到来。因为在她等奇迹到来的时候,机会早已与她擦肩而过。
哥伦布还在求学的时候,他偶然间读到了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就牢记在脑子里。
而在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与研究以后,他大胆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圆的,他便可以经过极短的路程而到达印度了。自然,许多有常识的大学教授和哲学家们都耻笑他的想法。
其他人对他所说的想法也不赞同,而且他们还告诉他: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然后又警告道,他要是一直向西航行,他的船就有可能会驶到地球的边缘而掉下去……这不是等于走上自杀之路吗?
然而,哥伦布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因为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放弃已有的推论,因为他对这个问题很有自信。只可惜他家境贫寒,没有足够的资金让他实现这个冒险的理想。他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一点钱,以帮助自己。但是一连空等了17年,还是没能成行。最后,他决定要亲自展开行动,不能再这样空等下去。于是,他启程去见皇后伊莎贝露。当他向皇后说这件事的时候,皇后非常赞赏他的理想,并答应赐给他船只和物资,让他去从事这种冒险的工作。
如果哥伦布还像以前一样再等下去,一定会一生蹉跎,“空悲切,白了少年头”,美洲大陆的发现者可能就改换他人了,成大事者的桂冠永远不会属于哥伦布。而哥伦布最终成了英雄,并从美洲带回了大量的黄金珠宝,还得到了国王的奖赏,以新大陆的发现者而名垂千古。他能够有这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当初果断行动的结果。
斯通担任全美国际销售执行委员会的七个执行委员之一时,曾作为该委员会的代表走访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在一个星期二,斯通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墨尔本市的一些商业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励志性的交流。到下个星期四的晚上,斯通接到一个电话,是一家出售金属柜的公司的经理李斯特打来的。
李斯特很激动地说:“发生了一件令人吃惊的事!你会同我现在一样感到振奋的!”
“发生了什么事?”
“一件惊人的事!你在上星期二的谈话中推荐了十本励志书。我买了一本,在当天晚上就读了几个小时。第二天早晨我又继续读它,接下来我在一张纸上写道:
“我的主要的确定目标是把今年的销售额翻一番。令人吃惊的是,我竟在48小时之内达到了这个目标。”
“你是怎样达到这个目标的?”斯通问李斯特,“你是怎样把你的收入翻一番的呢?”李斯特答道:“你在谈话中讲到你的推销员亚兰在同一个街区兜售保险单失败而又成功的故事。我记得你说过:‘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做不到的,但是亚兰做到了。’我相信你的话。我也做了准备。”
“我记住了你给我们的自我激励警句:‘立刻执行!’我去看我的卡片记录,分析了十笔死账。我准备提前兑现这些账,这在先前可能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我重复了‘立即执行’这句话好几次,并用积极的心态去访问这十个账户。结果做了笔大买卖。发扬积极心态的力量所做出的事是很惊人的——真正的惊人!”
实际上,与行动相比,制订目标是很容易的,难的是付诸行动。制订目标可以坐下来用脑子去想,实现目标却需要扎实的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将目标化为现实,而不愿付诸行动的人干不成任何事。制订目标是为了达到目标,目标制订好之后,就要付诸行动去实现它。如果不化目标为行动,那么所制订的目标就毫无意义。
许多人都制订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这一点来说每个人似乎都像一个谋略家。但是,有相当多的人在制订了目标之后,便把目标束之高阁,没有投入到实际行动中去,结果到头来仍然是一事无成。
目标已经制订好了,就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犹豫,而要坚决地投入行动。观望、徘徊或者畏缩都会使你延误时间,使计划化为泡影。
曾经,有两个朋友,相伴一起去遥远的地方寻找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在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遇到了风急浪高的大海,而海的彼岸就是幸福和快乐的天堂。关于如何渡过大海,两个人有不同的意见,一个建议采伐附近的树木造成一条木船渡过海去,另一个则认为无论哪种办法都不可能渡过大海,与其自寻烦恼,还不如等海水流干了,再轻轻松松地走过去。
于是,建议造船的人每天砍伐树木,辛苦而积极地制造船只,并顺便学会了游泳;而另一个人则每天躺下休息睡觉,然后到河边观察海水流干了没有。直到有一天,已经造好船的人准备扬帆出海的时候,另一个人还在讥笑他的愚蠢。
不过,造船的人并不生气,临走前只对他的朋友说了一句话:“去做一件事不见得能成功,但不去做则一定没有机会获得成功!”
能想到等海水流干了再过海,这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创意。可惜的是,这却仅仅是个注定永远失败的“伟大”创意而已。
这条大海终究没有干枯,而那位造船的朋友经过一番风浪也最终到达了大海的彼岸。
每天可能都会有几千人把自己辛苦得来的新构想淘汰或埋葬,因为他们没有付诸行动,他们无法摆脱自己的优柔寡断。可是,果断是人生中的一张关键牌,果断的品质与成功密切相关。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要犹豫不决,而要果断地采取行动。如果决定了要干一件事,那么就要将过去的一切都统统抛开,不要瞻前顾后。果断地迈出第一步,行动起来,否则机会就会转瞬即逝。
当下的觉醒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因为各种原因包裹住自己的内心,这些常常使我们犹豫不决。其实,封闭的环境是无法迎来机遇的降临的。果断地开始行动,迎接更多的挑战,才能争取到更好、更多的机会。
机会不是等来的,积极果断地打开心中的那扇门,也许你会发现机会就在你面前。
患得患失要不得
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些人,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反复考虑,做完之后又放心不下,对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得尽量周到。稍有不妥,就很担心把事情办砸并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极其注重个人得失,常常被笼罩在患得患失的阴影之中,内心被得失纷扰得没有一刻安宁。这种人,得到了一千元,他会想象别人肯定得到了一万元;单位发工资,他会把工资表翻个底朝天,生怕谁多拿了半分钱;领导们召开日常的工作会,他会费尽心机打听,看谁又要被提拔了;同事们聚会要是少了他,他会猜想肯定是避开他在搞什么鬼名堂……这种人整天神经兮兮,心中布满疑虑、惴惴不安,生活中当然不会有轻松与愉快。
患得患失是人最常见的心理隐患,是人的精神枷锁,是附在人身上的阴影。要知道,生活中出现阴影是因为我们挡住了人生的太阳。人生的太阳是什么?是理想,是追求,是热爱生活,是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们要铸就精彩的人生,就必须要砸碎精神枷锁,丢掉思想包袱,走出患得患失的阴影。
什么东西都想得到,往往什么东西都得不到。人的生命有限,精力有限;所处的环境不同,能力不一,这一切决定了取舍的标准。该取时应当毫不犹豫,勇往直前;该舍时则应毫无隐痛,绝不可惜。任何患得患失的行为,只能加重心理的负担,在无形之中自行增加绊脚石。只有不怕失去,我们才能活得快乐。
奥立佛在一家公司里做职员,虽然收入不高,但他每天总是乐呵呵的,对什么事都表现出乐观的态度。他常说:“碰到什么事都应该往好的方面想,不要总是被已经发生的坏事困扰,那样会一直活在过去的痛苦阴影中。”
奥立佛很爱车,在他的心里,车子简直是无比可爱的。但是凭他每月仅够糊口的收入,想买一辆车是不可能的。与朋友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他总是说:“等我有了钱,不买房子都要先买一辆车,以后吃在车里,住在车里。”每次说这话的时候,奥立佛的眼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他的朋友逗他说:“你去买彩票吧,要是中了奖,你就可以买一辆车了!”奥立佛听了朋友的话,抱着买着玩儿的心理就花了两块钱买了一张彩票。可能是上帝听见了奥立佛想要一辆车的愿望,奥立佛那张两块钱的彩票居然真的中了一个超级大奖。
奥立佛终于如愿以偿。他在第一时间里就拿着钱跑到汽车市场买了一辆车,是一辆丰田越野车,看起来特别威风,朋友们都很羡慕。从此,奥立佛每天上下班的时候都开着他的新车,脸上总是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他逢人便说:“要搭顺风车吗?我有车了。”
天有不测风云。在一个周末的晚上,奥立佛带着女友去电影院看电影,就把车停在了电影院外面的马路边上,等他看完电影出来时,发现自己的新车已经不见了。
朋友们知道这个消息后,想到他那么爱车如命,刚买不久的新车说丢就丢了,都担心他受不了这个打击,便相约来安慰他:“奥立佛,车丢了就丢了,你千万不要太痛苦啊!”奥立佛大笑起来,说:“嘿,我为什么要那么痛苦啊?”朋友们以为他受不了打击变得有点傻了,都很担心地望着他。
这时,奥立佛接着说道:“如果你们谁不小心丢了两块钱,会痛苦吗?”
“就两块钱,我当然不会痛苦了!”有人说。
“是啊,我那辆车不就是两块钱换来的吗?我丢的仅仅是两块钱而已啊!”奥立佛笑道。
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往往不会想那么多,因此也没有太多的心理负担。但是一旦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之后,往往就会变得患得患失了。因为以前囊中无物,当然无所谓得失,现在有一些基础了,就害怕失去这个、失去那个。在害怕失去的同时,又期望什么都得到,想要这个,想要那个,所以才会痛苦。因此说,我们要学会坦然地面对一切,这样才能拥有简单、快乐的生活。
当下的觉醒
有得就有失,与其患得患失地受煎熬,不如豁达一些,淡泊一些,开通一些。想要生活得愉快,就不要有太多的渴求。为了避免患得患失,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既不被有利条件冲昏头脑,也不被不利环境而吓倒;要始终怀有希望,又始终不掉以轻心,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投入一定的精力。这样做出的决定,才不容易后悔。而且,一旦选择了,就要勇敢地前行,这样,终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为人处世要学会变通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内心方正,有些人内心圆滑,有些人对外刚正,有些人对外谄媚。和不同形态的人物交往,要用不同的交际之道。也就是说,为人处世要学会变通。
有位大作家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收到一位青年的来信。这位青年说,要同他合写一部小说。大作家看后,心中有点生气,他在信中毫无保留地写道:“先生,你怎么能如此胆大包天呢?竟然想把一匹高贵的马和一头卑贱的驴子套在同一辆车上。”这位青年见到信后,并没有生气,而是在回信的开头写道:“尊敬的阁下:您怎么这样抬举我呢,竟然把我比作马?”在信的后半部分,这位青年将自己的写作特长、潜力,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青年成长的影响等一五一十地写了出来。大作家看到信后,哈哈大笑起来,立即回信道:“我的朋友:您很有趣,请把文稿寄过来吧,我很乐意接受您的建议。”
在这个事例中,青年曲解原意,幽默风趣,言辞诚恳,出奇制胜,说服了大作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为人处世的变通之道不是“空头支票”,而是决定你能否获得他人认同的重要因素。我们不难发现,凡不知为人处世变通之道者,一定会在许多重要时刻丧失良机。
一天,狮子建议9只野狗同它合作猎食。它们打了一整天的猎,一共逮了10只羚羊。狮子说:“我们得去找个英明的人来给我们分配这顿美餐。”
一只野狗说:“10只本身就很公平。”狮子听了很生气,立即将它打昏在地。
其他野狗都吓坏了,其中一只野狗鼓足勇气对狮子说:“不!不!我兄弟的话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给您9只羚羊,那您和羚羊加起来就是10只,而我们加上一只羚羊也是10只,这样我们就都是10只了。”
狮子满意了,说道:“你是怎么想出这个解释的?”野狗答道:“当您冲向我的兄弟,把它打昏时,我就立刻增长了这点儿智慧。”
一位大师隐居几十年练就了“移山大法”。一天,有人找到大师,请他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对着一座山念念有词,然后大声叫道:“山过来,山过来!”可那座山仍岿然不动。于是大师走向了那座山,说道:“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吧。”这就是“移山大法”。短短几个字道出了睿智的人对待生活、对待困难的态度。聪明的人会适应环境,并在适应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潜能,改造环境,获得快乐,而不会自怨自艾,悲观彷徨。
很多时候,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事情就可能变得简单起来,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执著的青山可敬,但五颜六色的花果更迷人;执著的蓝天伟大,但灵动的云朵更可爱。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必太过执著,学会灵活地变通,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当下的觉醒
我们平时办大小事情时,要想办好办成,就要学会变通,学会给人面子,留有余地。变通不是狡猾,而是为人处世豁达大度,拿得起,放得下。为人处世时,不要太执著,要学会想得开,看得开,该变通的时候就变通,这样既能把事情办成,又能让自己和他人拥有好心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