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现用现查-商务社交礼仪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每个人在进入就业市场之初,心中忐忑不安自是难免。就连已在商场中打滚了数十载的顶尖经理人也不得不承认,当进入一个陌生的新领域、处于混沌不明的情况中,或者与素未谋面、只略知一二的人打交道时,心里面也仍不免会觉得有些七上八下。

    在工作环境中让周遭的人觉得自己是个平易近人的人并与大家都能维持良好的社交关系,是每个上班族衷心所愿的事。而要成为一个平易近人的经理人,首先是要让周遭的工作伙伴觉得跟他一块儿工作是很轻松自在的。

    没有一个人会愿意因为自己不成熟或无知的行为表现,而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

    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之所以能够在工作场合表现得随和大方,主要源于他的“无私”,使他得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形之于外的举止便不会显得局促不安。而一个人想要与他人融洽地相处,并不需要借助于名家设计的服饰,只要在日常的谈话中,将“请”、“谢谢”、“对不起”经常挂在嘴边就可以了。不必开着进口的名牌跑车,也不必说一口流得的外语,更毋须懂得在点菜时如何挑选一瓶好酒,就足以给所有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商业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同样不能没有社会交际与商务交际。进行社会交际与商务交际除了与人为善,讲信重义以外,遵守社交礼仪则是人们顺利地进行社会交往、促进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一、商务会见礼仪

    介绍的礼仪

    1.介绍的顺序原则

    把男士介绍给女士。

    把晚辈介绍给长辈。

    把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

    把公司同事介绍给客户。

    把非官方人士介绍给官方人士。

    把本国同事介绍给外籍同事。

    2.你应该这样作介绍

    介绍时说明被介绍的人是谁。

    例如:“王先生,请见见我的女儿张敏,这位是王总,是本公司的董事长。”

    介绍时多提供一些相关的个人资料。

    例如介绍某人是大使时,别忘了说是派驻到哪里的大使;介绍某人在某个行业做事时,公司名称与他的职务也不要遗漏了。这样,被介绍的双方在之后的交谈中,比较能够找到话题。

    介绍时记住加上头衔。

    你所介绍的人如果有任何代表他身份地位的头衔,如博士、部长、董事长等,在介绍时一定要冠在姓名之后。

    当介绍一方时,目光应热情注视对方,要注意微笑着用自己的视线把另一方的注意力引导过来。

    手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掌心向上,胳膊略向外伸,手指指向被介绍者。

    握手的礼仪

    握手除了作为见面、告辞、和解时的礼节外,还是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赠送礼品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讲话后,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1.怎样与女性握手

    与女性握手,应等对方先伸出手,男方只要轻轻一握就可。

    握手之前,男方必须先脱下手套。

    按照国际惯例,身穿军装的男子可以戴着手套与妇女握手,握手时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握手时,应微笑致意,不可目光看别处或另与第三者谈话。握手后,不要当对方的面擦手。与女性握手,最应掌握的是时间和力度。一般来说,握手要轻一些,短一些,也不应握着对方的手用劲摇晃。

    2.怎样与老人、长辈或贵宾握手

    一般情况下,平辈、朋友或熟人先伸手为有礼,而对老人、长辈或贵宾时则应等对方先伸手,自己才可伸手去接握。否则,便会看作是不礼貌的表现。

    握手时,不能昂首挺胸,身体可稍微前倾,以示尊重,但也不能因对方是贵宾就显得胆小拘谨,既只把手指轻轻接碰一下对方的手掌就算握手,也不能因感到“荣幸”而久握对方的手不放。

    当老人或贵宾向你伸手时,应快步上前,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并应根据场合,边握手边打招呼问候,如说“您好”、“欢迎您”、“见到您很荣幸”等热情致意的话。

    遇到若干人在一起时,握手、致意的顺序是:先贵宾、老人,后同事、晚辈,先女后男。

    不要几个人竞相交叉握手,或在跨门坎甚至隔着门坎时握手,这些做法也是失礼的行为。

    3.握手还需注意什么

    在社交中,除注意个人仪容整洁大方外,还应注意双手的卫生,以不干净或者湿的手与人相握是不礼貌的。

    在外交场合,遇见身份高的领导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或表示欢迎,但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只有在对方主动伸手时,才可向前握手问候。

    当遇到的几位都是上级时,握手应尽可能按其职位的高低顺序进行,但也可由他们中的一位介绍后,由你与对方一一握手致意。如同来的上级职位相当,握手的顺序应是先长者(或女性),然后再是其他人。

    上级与下级握手同样要热情诚恳,应面带笑容,注视对方的眼睛,切忌用指尖相握,或敷衍一握了事。也不可在握手时东张西望或漫不经心,使对方感到你冷漠无情。

    使用名片的礼仪

    使用名片的礼节涉及到递交、接受和交换三个环节,是递、接双方都应注意的礼仪问题。

    1.递交名片

    做好递交前的准备,即在外出时将名片放在容易拿出的地方,以便需要时迅速拿取。一般男士可以将名片放在西装内的口袋或公文包里,女士可将名片置于手提包内。

    递交名片要讲究场合。商业性质的横向联系,交际、社交场合中的礼节性拜访以及表达情感或祝贺场所可以递交。

    掌握递交名片的时机。如果是初次见面,相互介绍之后可递上。若是比较熟识的朋友之间,可在告辞的时候递过去。

    为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一般应双手递过去,特别是下级递给上级、晚辈递给长辈时,更应如此。

    应将名片上的姓名对向对方,以方便对方观看。

    应面带微笑地递交名片,同时还要说些友好礼貌的话语,比如“这是我的名片,欢迎多联系”,“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关照”。总之,动作要洒脱大方,态度要从容自然,表情要亲切谦恭。

    2.接受名片

    双手接过名片后,应从上到下、从正到反地认真观看,加深印象并以示尊重。不会认的字应主动向对方请教。

    看完后要郑重地将其放在名片夹里,并表示谢意。如果是暂放在桌子上,切忌在名片上放其他物品,也不可漫不经心地放置一旁。

    名片上印有对方的名字,是其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分别时千万不要忘记带走。接收名片者应通过动作与表情来显示对对方人格的尊重。

    3.交换名片

    一般是地位低者、晚辈或客人先向地位高者、长辈或主人递上名片,然后再由后者予以回赠。

    若上级或长辈先递上名片,下级或晚辈也不必谦让,礼貌地用双手接过,道声“谢谢”,再予以回赠。

    迎送的礼仪

    1.在迎接与送别时,应掌握如下基本内容:

    得悉客人来访,应首先明确来访者的身份和地位,这是确定接待规格和档次的惟一标准。如果来访者是一位市长或某一集团的总经理、董事长,那么接待方也应派出与来访者的身份和地位大体相当的负责人迎接。

    在外事接待场合,迎接外宾,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也应事先确定接待规格,派遣与外国团体负责人或外宾身份相当的负责人,做好迎候外宾的工作。

    2.做好接待的准备工作

    在正式的外交场合、外事接待场合,要求接待者必须着礼服。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在这种正规的接待场合,迎候者多是着西装。

    根据来访者到达的时间,应提前15分钟到达机场、码头或车站。决不允许在来访者已经到达车站、码头或机场时,而接待人员尚未到达的情况发生。在一般商务活动和日常接待工作中,都应遵循提前到达的原则。

    3.宾主相见的基本仪式

    来访者抵达后,应相互介绍。一般由专门负责介绍的礼宾人员或者主人(迎候人员)一方的身份最高者,率先将主人一方的迎候人员,接照身份和地位的高低顺序,一一介绍给来访者中身份最高者。

    介绍后的见面礼节,是握手礼,还是拥抱礼、鞠躬礼,应依据国际惯例和来访者所在国家、地区和民族的风俗习惯来确定。

    如中东阿拉伯国家,宾主相见,可行拥抱礼;西方发达国家则在这种场合行握手礼;而在东亚、东南亚深受佛教影响的一些国家,则多行合什礼等等。

    如果来客是贵宾,则应当安排献花仪式。

    所献的花应该是鲜花,并注意花束的整洁、鲜艳。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花等。献花通常安排在宾主见面和相互介绍完毕之后,由少年儿童或女青年献花。

    在一般性的商务活动和日常接待中,如果来访者是彼此熟悉的朋友,那么,不必相互介绍,直接行问候礼和见面礼即可。

    4.事先做好服务性工作

    无论是外交接待、外事接待,还是商务接待、日常接待,都应事先根据来访者的身份和地位,以及来访者的人数,联系好宾馆。

    如果来宾系贵宾,在宾主介绍之后,可直接进入机场、港口、车站的贵宾接待室,请贵宾稍事休息;也可以请来宾直接乘坐事先准备好的交通工具,前往下榻处。

    如果来宾携带一些行李,迎接人员应当主动帮助来宾携带。应当注意,迎接人员一般不要主动要求帮助男宾拿公文包或帮助女宾拿手提包。

    迎接人员在陪同来宾到达下榻处,并帮助办理好有关住宿手续后,不要马上安排其他活动,要给来宾留下充足的洗澡、更衣和休息时间。

    迎接人员在大体告知来宾有关活动计划、第一次活动的时间以及有关接待部门的办公电话后,即可离去,以便来宾早些休息。

    5.送别来宾的礼节

    送别来宾时,应首先根据来宾的身份地位和迎接的规格确定送别的规格。

    一般说来,主要迎候人员都应参加送别活动。

    如果来宾系贵宾,则视具体情况,举行专门的欢送仪式。

    送行人员可直接前往来宾下榻处,与来宾一起乘车到达机场、车站或码头。

    来宾在上飞机、轮船或火车之前,送行人员应按照身份和职务的高低一一与来宾握手告别。

    在来宾登上飞机、轮船或火车、汽车时,送行人员要向来宾挥手致意。待他们在视野里消失后,方可离去。

    二、现代通讯礼仪

    使用电话的礼仪

    1.打电话之前与电话进行中

    打电话之前,应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言简意赅地加以说明。

    打错电话时,不要忘记向对方诚恳的道歉,千万别粗鲁地将电话挂掉,这是非常不礼貌的。

    接电话开始讲话前,先琢磨自己的措辞和音量。有时候事先留意一些细节,会使电话中的磋商进行得更顺利。

    不能马上拨通电话时不要沮丧。这种情况常常会发生。

    接商业电话要尽快切入主题,谈话应简短清楚,千万不要耽误对方及自己宝贵的时间。

    当对方讲话时,不要一直保持沉默,应对谈话内容有所回应,即使只是回答“是”或“我同意”,都可证明自始至终都在聆听。

    接听电话时不要吃嚼东西,因为通过听筒声音会放大,使对方耳朵不舒服,以为你没有诚意听对方说话。

    如果进入他人办公室时,发现对方正在接听电话,应该退出来站在外头等候,除非对方招呼你进去,否则不要擅自闯入。如果有紧急要事洽谈,应告诉对方:“我有要事找您,能否耽误您一会时间?”如此对方就会立即挂断电话。

    2.怎样结束不喜欢的电话

    表示有一部紧急电话进来。

    表示有事要处理或突然想起有个约会,可告诉对方:“陈先生,真抱歉,我必须立刻到会议室,我们下次再详谈。”

    给对方保留下一次谈话的希望:“陈先生,我还有很多细节想要向您请教,我们可以改天约个时间,见面详谈吗?”

    表示老总正在叫你,你不方便再讲话了。

    表示有客来访,你必须过去招呼了。

    3.记录电话留言的要点

    来电者的姓名、电话号码、分机及区域号码。

    来电者的公司名称、部门名称及头衔。

    来电的日期、时间。

    留言内容。

    负责记录者的姓名,以便知道该找谁询问。

    记录的时间、日期。

    使用传真机的礼仪

    传真时不要过久,而且不要传不受欢迎的资料给他人。传真前,先打电话给接受传真的单位,询问对方是否可以进行传真,并且要说清楚传真过去的是什么资料。

    如果要发出一份很长的传真,那会占用对方的传真机很久,应先打电话给对方,询问何时传真最适当。然后再传。

    只要是关于商务,怎么传真都不要紧,就是不要让他人说你公司的传真资料是垃圾。

    每一份传真也许会经过许多人之手才能送达当事人,所以不要用传真机发送一些私人或敏感的东西。

    不要任何信息都用传真机来执行。把私人意见(例如感谢函,祝贺函或吊唁函)手写在信纸上,或者寄一张明信片。

    使用手机的礼仪

    由于手机随时随地都可能响铃,因此,在听报告、讲座、音乐会时一定要把振铃调于震动的位置。

    在餐厅、候机厅、酒吧等公共场合使用手机时,说话声音一定要小。比较合宜的做法是走到门外去接听电话,而且音量适中。

    不在飞机上使用手机,以免干扰航行通信,影响飞行安全。

    如果给朋友打手机,最好先知道他喜不喜欢别人先呼他的Call机,很多人出于经济和方便的考虑,不喜欢别人直接拨打他的手机。

    如果借用别人的手机,切记不要打个没完没了。

    三、商务宴请礼仪

    宴请礼仪

    除国宴、正式宴会、便宴多数用于外交场合外,一般常见的宴会通常有以下几种:

    1.工作宴会

    这是人们平时在工作交往中经常采用的一种非正式宴请形式。按其用餐时间,又可分为早、中、晚宴。这种宴会一般只请与工作有关的人员参加,利用进餐时间,边吃边谈问题。双边或多边的工作宴会,往往按参加者职务的高低安排席位。

    2.酒会(又称鸡尾酒会)

    这种宴会多用于大型活动,招待以酒和饮料为主,略备小吃。酒会多不设座位,仅放置小桌或茶几,以使客人随意走动,便于广泛的接触与交谈。酒会在早、中、晚间均可举行。请柬上往往注明整个活动的延续时间,客人可在其间任何时候到达和退席,不受约束。

    3.家宴

    即在家中设便宴招待客人,通常多用于招待亲朋好友。家宴一般由主人亲自下厨烹调,有时也可请厨师或亲友掌勺。采取全家人共同招待的形式,更显得亲切友好。

    4.茶话会

    它是一种更简便的招待形式,茶话会常在客厅或会议室举行。室内可安排桌子或茶几、座椅,如果茶话会专为某客人举行,则入座时主持人应与主宾坐在一起,其他人可随意入座。茶话会对茶叶、茶具的选择应讲究些,一般采用陶瓷器皿,也可用热水瓶代替茶壶,茶话台通常略备水果、点心或蜜饯等。也有不用茶而用咖啡的。茶话会举行的时间,一般在下午三点左右,也可在上午十时举行。

    赴宴礼仪

    无论参加何种宴请,均应注意以下几点礼仪:

    1.必须把自己打扮得整齐大方,这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

    2.要按主人邀请的时间准时赴宴

    一般宴会都请客人提前半小时到达。有些请帖写明客人到达和宴会开始的时间,例如“六时到达,六时三十分宴会开始”,客人则应按时到达。如因故在宴会开始前八分钟或十分钟到达,不算失礼,但迟到则非常失礼,表示对主人不够尊敬。

    3.走入主人家或宴会厅时,应首先跟主人打招呼

    同时,对其他客人,不管相识与否,都要微笑点头示意或握手问好;对长者要主动起立,让座问安;对女宾举止庄重,彬彬有礼。这一切都要自然真切,落落大方,使赴宴者对你有“互不见外,情同一家”之感。

    4.入席时,自己的座位应听从主人或招待人员指派,因为有的宴会,主人已早作了安排

    如座位未定,应注意正对门口的座位是上座,背对门的座位是下座,应让身份高者、年长者、女士先入座,自己再找适当的座位坐下。

    5.入座后坐姿端正

    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不要两腿摇晃,手肘不得靠桌沿,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入座后,可与同席客人交谈,不可旁若无人,也不可眼睛直盯盘中菜看,显出迫不及待的样子。

    用餐的礼仪

    用餐一般在主人示意开始后方可进行。

    用餐时应该正装,不要脱外衣,更不可中途脱外衣。

    就餐的动作应文雅,夹菜时动作要轻。送食物入口时,须小口进食,两肘应向内靠,不宜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吃饭、喝饮料、喝汤时都不能发出声响,这会影响同席人的情绪,是粗俗的表现。

    如汤太热,可将汤盛入碗内,用汤匙慢慢地舀一舀,等稍凉后,再一口口喝,切忌对着汤吹气,这样既不卫生,又不雅观。

    用餐时,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直接去取。

    如在用餐时需剔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切忌用手指掏牙。

    离席的礼仪

    宴会未结束,自己已用完餐后,不可随意离席,要等主人和主宾餐毕先起身离席,其他客人方可依次序离席。

    离席时,应主动将桌上的餐具适当整理,免得身后留下一片狼藉杯盘,有失雅观。

    身份低者、年轻者要主动帮助照应行动不便的成年长者。

    应向主人表示谢意。

    四、馈赠礼仪

    怎样选择馈赠的礼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选择礼品时一定要有所考虑,有的放矢,投其所好,不可盲目。

    可通过仔细观察或询问打听了解受礼者的兴趣爱好,然后有针对性地精心选择合适的礼品,尽量让受礼者感到馈赠者在礼品选择上是花了一番心思的,是真诚的。

    选择礼物要考虑具体的情况。

    例如:给孩子可送些糖果或玩具等;给老人可送寿糕或保健用品;给病人可送些可口食品、花束等;店庆、开业可送花篮、花束等;逢新年、圣诞节可送年历、贺卡或糖、酒、茶等食品;到外地出差或从外地归来,则可适时地送些土特产或旅游纪念品等。

    目前送花已成为一种时尚,所以要了解各种鲜花所代表的含义。如玫瑰代表爱情,紫罗兰表示诚实、朴素,白菊表示真实,松柏表示坚强伟大,竹子表示虚心正直,橄榄表示和平,百合花表示高洁,康乃馨象征母爱,牡丹花象征富贵等。送花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送不同的花束。

    怎样选择馈赠的时机和场合

    传统的节日。我国传统的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现在一些世界性的节日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年轻人中也广为流行,如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人们往往在这些日子里向亲朋好友表示美好的祝愿,同时送一些礼物,其中以传统节日送礼为多。

    喜庆之日。是指嫁娶、乔迁新居、生日祝寿、晋升获奖、升学或出国深造等。遇到对方家中有这样的喜庆日子应考虑备送礼品以示庆贺。

    惜别送行。为表示自己的惜别之情,可适当赠送一些礼品作纪念,以示友谊天长地久。

    酬谢他人。自己曾受过别人帮助,事后可送些礼品以回报感恩。

    探视病人。到医院或病人家里去探望病人时可带些礼物,以示祝愿早日康复。

    企业开业庆典。在参加某一企业开业庆典活动时,要赠送花篮、牌匾或室内装饰品以示祝贺。

    通常情况下,当众只给一群人中的某一个赠礼是不合适的,给关系密切的人送礼也不宜在公开场合进行,只有象征着精神方面的礼品才适宜在众人面前赠送,如锦旗、牌匾、花篮等。

    礼品怎样包装

    精美的包装不仅使礼品的外观更具艺术性和高雅的情调,显现出赠礼人的文化和艺术品位,而且还可以避免给人以俗气的感觉。

    包装可以自己设计,也可以请礼品店代为包装。包装材料的色彩要选择受礼者喜欢的颜色。

    包装完毕再贴上写有祝辞和签名的缎带或彩色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诚意。

    五、参加舞会、音乐会及参观展览会礼仪

    舞会礼仪

    参加舞会,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不论是组织者还是参加者,服装都要整洁、大方。

    男士应着西装,女士应选择华丽大方、色彩鲜艳、穿着漂亮的服装。

    男士不能穿短裤、背心、拖鞋和凉鞋,女士不可以赤腿露脚穿凉鞋,这是舞场上力戒的穿着。

    1.怎样邀请舞伴

    交际舞的特点是男女共舞,邀请舞伴通常是男士的任务。

    男士邀请舞伴时,应姿态端庄、彬彬有礼地走到女士面前,微笑点头,同时伸出右手,掌心向上,手指向舞池并说:“我可以请您跳舞吗?”

    如果被邀女士的丈夫或父母在场,要先向他们致意问候,得到同意时方可邀请女士跳舞。

    舞曲结束后,要把女士送到座位旁或送回其家人身边并致谢。

    2.怎样拒绝邀请

    女士如不愿意与前来邀请的男士跳舞,应当婉言谢绝,而不能蛮横无礼或露出轻视别人的表情,一旦拒绝某位男士的邀请,这曲舞就不要再接受另一男士的邀请,以免造成对前者自尊心的伤害。

    当女士拒绝一位男士的邀请后,如果这位男士再次前来邀请,并无不礼貌的举止和表现,女士便不应再次拒绝邀请,在无特殊情况下应与其共舞,这是舞会礼仪所要求的。

    如果女士已接受某位男士的邀请,对再来邀请者应表示歉意。如果自己愿意同他跳舞,可以告诉他下曲再与之共舞。

    如果两位男士同时邀请一位女士跳舞,最礼貌的做法是同时礼貌拒绝两位邀请者,也可以先同其中一位跳舞,并对另一位男士礼貌地说:“对不起,下一曲与您跳好吗?”

    参加音乐会及参观展览会礼仪

    1.参加音乐会的着装礼仪

    男士以穿西装打领带为主,女士则以穿礼服为主。

    在国内尚未有此风气,但穿着打扮还是要合乎礼仪,一定要整洁大方。男士尽量着西装,女士如不穿礼服,至少应以裙装为主,以显端庄。

    切忌穿休闲服装、运动鞋或拖鞋等不正式的衣着。

    流行歌手及热门音乐演唱会,不受此限制。

    2.参加正式的音乐会,观赏舞剧等的礼仪

    在开场10~15分钟之前必须进场,找好位置坐下。

    这类正式演出要求节目开始时就不准入场,必须等到中途休息时间,才可再度入场。为了避免错失入场时间,一定要养成守时的习惯,迟到只有造成自己的损失。

    在表演过程中,不可随意走动或与邻座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也不可违反规定,随意用闪光灯拍照,这些都会干扰台上的演出,也会影响其他观众的情绪和视线。

    鼓掌是表示对表演者的肯定,但观赏西洋艺术表演不像观赏国剧,可以随兴鼓掌。要确定曲目表演终了,表演者起立鞠躬时才可鼓掌。

    终场尚未结束之前,不可站起匆匆离席,以示对表演者的尊重。谢幕时要给予掌声,这不仅是肯定表演者,同时也是体现观赏者应有的礼貌。

    3.到展览会参观艺术品或绘画作品的礼仪

    事先了解展览内容,对展览的物品有所认识与深入的探索。

    观赏时应保持客观的态度,不做任意的批评,说话尽量放低声量,保持氛围的宁静,以避免影响其他观赏者的心境。

    最好遵照会场规定的指示方向行进。应保持展览场所的整洁,不可一边观赏一边吃食品或喝饮料,也不要把说明书或作品介绍随手乱扔,制造不必要的垃圾。

    如要拍照,必须先取得主办单位同意或有明示可以拍照,否则会涉及著作权纠纷,尤其闪光灯可能对画作造成伤害,必须小心谨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