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伞
表演者出示一把雨伞,将伞撑开,再收拢,然后用报纸把它卷起来,伞柄露在外面,放回桌上,暂不管它。
接着将六块色彩不同的绸手帕塞进一个手提包里,念一句咒语——手帕在提包里变成了伞面,拿起报纸裹着的雨伞,打开一看,伞面没有了,在每一根伞骨的头部挂着一块手帕。
原来,手提包有两层,其中一层里放着和雨伞上一样的伞面,表演时将手帕放进另一层。
至于那把伞实际上是一把孪生伞,内伞没有伞面,仅仅在伞骨头部系有绸手帕,这些手帕和放进提包的手帕完全一样。内伞的伞杆很细,外伞杆用金属管做成,可将内伞的骨架和伞杆塞到金属管里去。
现在,小心收拢内伞,把它连同系着的绸手帕塞进外伞的伞杆(金属管)。外伞本身没有伞柄,内伞的伞柄也就成了它的伞柄。
表演开始,先给观众看伞,然后收拢,卷进一张报纸内。绸手帕进入提包后,把内伞从报纸中抽出来,外伞留在报纸里面。于是,只见伞上挂着六块绸手帕,却不见了伞面。
本节目亦可用较简单的方法表演。拿两把一样的伞,它们均用套子套着,其中一把是普通伞,另一把伞需要加以处理,将伞面小心地拿下来,在伞骨头部系上绸手帕,收拢骨架,然后塞进套子。最好选用小伞,这样交换起来方便。
将普通伞交待后,塞进套子里,放回桌子上。桌上放着一把处理过的伞及一些用来扰乱观众视线的东西。这把普通伞刚放下,马上又被拿起来,似乎表演者突然觉得应该把伞交给观众,但实际上却拿起了那把处理过的伞,把它交给观众。接着从手提包里取出伞面,同时请观众把伞撑开,竟然是一把挂着手帕的破伞。
大米变水
表演者出示两个碗,两个碗都是空的。现将其中一个碗盛上大米,一直盛到齐碗边,另一个碗罩在上面。表演者故意掂掂碗的分量,然后慢慢分开两碗,碗里的大米增加了一倍。把空碗重新罩在上面,做一个将米抓走的动作,拿开空碗,大米全部消失,而碗里盛的却是水。表演者把手伸进碗里,捞起一些水,水又在他手里变成了冰。
表演本节目需要两个一样大小的碗,碗边应光滑。再用有机玻璃裁成一个圆片,大小和碗口一样。此外还需要一管凡士林、一个托盘、一包大米及一块看上去像冰的玻璃。
表演前,一个碗里装水,装到近碗边,碗边用凡士林涂抹,将有机玻璃圆片压上,如果把碗倒过来,有机玻璃片便附着在碗口上,水不会流出来。
两个碗都放在托盘上一包大米的旁边,冰块状玻璃放在上衣口袋里。表演时先给观众看装着水、并用有机玻璃片封住的碗,当然只是很快亮相一下,注意不要让有机玻璃片反光,为此只要把碗口向下就表示碗是空的,另一个碗可作充分交待。
现在往空碗里盛大米,盛到几乎近碗口,但不要让米满溢,可用手指撇一下,将大米掠平,然后把另一个碗盖到上面,有机玻璃片便夹在两个碗之间,使水和米分隔开来。接着把这两个扣在一起的碗接连翻几个个儿,最后让装水的碗位于下方,把上面的碗拿掉,于是大米堆得老高老高的,并有很多撒到了地上,留在有机玻璃片上的大米产生一种“双倍”的假象。
很快用手刮去大米,观众以为只是将大米刮得与碗口一样平,重新扣上空碗翻几个个儿后仍让空碗位于上方。这时表演者侧向将空碗连同有机玻璃片移开,用手指托住有机玻璃片,碗口朝下放到托盘上,另一个碗里于是就出现了水。再拿来空碗(不带有机玻璃片),把水在两个碗之间来回倒几下。
演到这里,表演者的手中已暗中夹藏着冰状玻璃(也可将此玻璃块放在托盘上,当有一个碗放到托盘上时,将其夹藏在手)。将夹藏玻璃块的手伸到碗里捞水,然后出示捞出来的“冰块”。
火柴盒对抗牛顿定律
把四个火柴盒先后排列起来,用两手将它们压紧,再小心地让它们转90度,于是这四个火柴盒就像一座宝塔立在一只手上。现在单手让“火柴塔”转到水平方向,火柴盒不会掉下来,牛顿定律被推翻了,但只要表演者说一声:“下来!”它们便都掉到桌子上。
这里用的是普通的火柴盒和一根细黑线或尼龙线,在线的一端打几个结,把结外的线头剪短。取一个火柴盒,抽出火柴盒芯,将打好结的线穿进火柴盒,沿摩擦面的内侧,从左往右通过;然后重新抽进盒芯,轻轻拉线,结头正好被夹在火柴盒的外面。
将火柴盒穿线的摩擦面朝下,放到桌子上,把线拉直,在右边再放两个火柴盒(不装火柴),让线位于这两个火柴盒的下面,接着再放第四个火柴盒,让线穿过此盒,在右边同样打上几个结。线的长度须和四个火柴盒的长度一样,当双手扶住外面的两个火柴盒时,线必须处于张紧状态,即火柴盒互相挤紧。
表演时,四个盒子放在桌子上,表演者不妨讲几句笑话,比如讲一讲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他现在打算取消地球引力。说着便拿起两个穿线的火柴盒(即外面两个火柴盒),把线拉紧,放回桌子上,再将另外两个火柴盒放到中间,使四个火柴盒左右对齐、互相挨紧。
把火柴盒转90度,用一只手拿住,再慢慢让它们倾斜成水平(让穿线的一面位于上边),中间两个空盒被夹在里面,不会掉下。几秒钟后重新把它们竖起来,用另一只手拿住上面一个盒子,双手将它们置于水平位置(这时线到了下面)。为了证明火柴盒并未互相粘住,用双手使外面两个火柴盒轻轻往外倾斜,然后突然松开一只手,火柴盒全掉了下来。这时迅速抽出外盒的盒芯,同时将线偷偷扔掉,再拿起装有火柴的盒芯给观众看看。
火柴梗跳舞
表演者拿起两根火柴梗,一根放在左掌手指上,一根握于右手指中,然后,把左掌上的火柴梗成十字形托起,但右手及左手一点不动。这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左手指上的火柴梗,竟在右手托着的火柴梗上,一上一下像跳舞般地跳跃起来,有时还翻筋斗哩。再仔细一听,还发出了有节奏的“嗒嗒”的跳动声。
这套魔术的关键,是在右手火柴梗的捏法上。当用右手中指、食指、大拇指捏住火柴梗时,火柴梗中段必须位于中指甲之间,并使火柴梗紧贴中指甲上。表演时,右食指、大拇指用适当的力配合,使火柴梗中段向中指甲移动,从而振动了左掌火柴梗,使之跳动起来。移动时,因火柴梗与中指甲发生摩擦,即发出轻微的“嗒嗒”声,听起来好像是火柴梗的跳动声一般。由于火柴梗在中指甲上移动的部位是微小的,几乎看不出来,而观众只注意火柴梗在跳动,所以,火柴梗会跳舞就使人感到奇怪了。
钞票漫游
用钞票可以表演许多魔术节目。表演者向一位观众借一张钞票,并请他记住这张钞票上的编号,然后把钞票折成一小块,包在一块手帕里,让这位观众拿在手里。接着向另一位观众递上一支卷烟,又转身问那位拿着钞票的观众,钞票是否还在手帕里,观众说还在。于是表演者让他把手松开一点,先用慢动作拿住手帕的一角,后又突然把手帕从这位观众手里拉了过来,但钞票已不见了。接着请拿着卷烟的观众把卷烟折断,钞票竟然在卷烟里,编号也没错。
先来说说那支烟,它是经过处理的:小心地取出卷烟中的三分之二的烟丝,将钞票卷紧后塞进去,卷烟的头部仍然用烟丝堵起来,表演者应记住这张钞票上的编号。
手帕同样是经过处理的,在一个角上缝进了一张折成小块的纸,这张纸的质地与钞票差不多,手帕最好用花布做成。
经过以上处理后,节目就很容易表演了。表演时应注意一点,不要让观众自己去读钞票上的号码,一拿到观众的钞票,表演者就读出卷烟里钞票的号码,并要求观众记住这一号码,然后将观众的钞票折小,佯作放到手帕下面去,实际上夹藏在手指根部的指缝间。接着拿起缝有纸块的手帕开始包起来,左手从右手接过包好的手帕,交给观众。右手同时伸到裤袋里去拿出一盒卷烟来,趁势将夹在手中的钞票放到裤袋里。从现在起,这一节日的表演就万无一失了。当然,在向观众借钞票时应注意,钞票的新旧程度要基本上与卷烟中的钞票一致。
钞票颠倒
这是一个不需要事先准备的节目。表演者从一位观众手里借到一张大票面的钞票,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拿住钞票,这时钞票上的图案是正的,然后一步一步地将它折起来,但始终不颠倒钞票的图案,当钞票反序重新展开时,图案倒过来了;再将它折起来,展开,图案又正了。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一点不掩盖钞票,观众看得清清楚楚。
这个节目其实相当简单,使钞票颠倒,诀窍在于折的方法上,详细地展示了折钞票的过程,读者不妨一试。
瓶盖移位
表演本节目时不一定非用瓶盖不可,亦可代之以骰子、糖块、软木塞、硬币等。但有一点应注意,这些东西必须能用手很快从桌子上抓起来藏在手心里。
表演者在每个桌子角上放一个瓶盖,每个瓶盖横竖之间的距离为30厘米左右。先用两只手各罩住一个瓶盖,手拿开后,其中一个瓶盖已跑向另一个瓶盖。如此重复进行,直至四个瓶盖全跑到一个角上。
这里没有特殊的秘密,主要靠动作熟练、自然、利索。
左手伸到左边口袋里去拿出一个布袋,从里面取出四个瓶盖,将它们分置在桌子的四个角上,空布袋仍旧塞回口袋,这时偷偷在左手心中夹藏了第五个瓶盖。
接着,右手罩到其中一个瓶盖上,并将瓶盖夹在手心,与此同时,夹着第五个瓶盖的左手罩到另一瓶盖上,将这第五个瓶盖放下。提起双手,一个角上的瓶盖不见了,另一角上多了一个瓶盖…一瓶盖跑位了。夹藏着瓶盖的右手再罩到两个瓶盖上,将所夹藏之瓶盖放下,左手放到另一个瓶盖上,并将此瓶盖夹藏起来,提起双手,又是一个瓶盖跑位了,其中一个角上现已有三个瓶盖。用同样方法,把左手夹藏的瓶盖和三个瓶盖放在一起,右手将最后一个单独的瓶盖夹起,提起双手,四个瓶盖堆在一起了。
由于桌子上有桌布或毡毯,所以将瓶盖放下去听不出声音。表演结束时,四个瓶盖集中在一起,右手心还夹藏着一个瓶盖,这个瓶盖必须用“过门”处理掉,使观众相信,只有四个瓶盖在变来变去。左手拿起四个瓶盖,放在手心向观众出示,然后交给夹藏着第五个瓶盖的右手。交接时,左手暗中留藏了一个瓶盖,因此右手心上仍是四个瓶盖,让观众过目。这时,左手很自然地伸进口袋,将这第五个瓶盖放在口袋里。此动作的理由是:到口袋里取出布袋,最后将四个瓶盖统统装进布袋。
空碗变鱼
表演者拿来两只小瓷碗,叠着倒扑在桌上。先拿起一只交待,碗内确是空的。接着,将另一只碗拿起盖上。尔后做一个魔术动作,将上面的揭开,嘿,里面竟盛着满满的清水!当表演者将水倾倒进另一只碗里,递给观众看时,水里却有两尾小金鱼在游来游去呢!
这套魔术是根据物理学真空原理来演变的。
表演之前,把其中一只碗先盛满水,放入两尾小金鱼,然后盖上一片和碗口一般大的圆底片(即医院和照相馆里用来拍片的那种软胶片)。圆底片两对边略凸出。盖好后,圆底片就会被水吸牢,所以将碗倒扑,水也不会漏出来。这是因为瓷碗外面的空气对碗口那张圆底片的压力是从下面向上压,比碗中水的压力和留在碗底的空气压力要大,所以,圆底片不会从倒扑着的碗口脱落,碗里的水也不会冲出来。
表演时,由于瓷碗是倒扑在桌上交待的,第一只碗又是空的,这就使观众产生了幻觉,以为第二只碗自然也是空的,更不会想到碗里竟有水和金鱼。表演中要注意的是,当用第一只碗将第二只碗(有水和鱼的碗)盖上后,要利用魔术动作,暗中迅速地将两只碗翻个向,即把上面的碗翻到下面去。这样就可以在揭开上面的那只空碗时,顺势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圆底片上的凸边和空碗一同移出。这样,一碗水和鱼就出现了。
孪生火柴
表演者手上有两盒火柴,火柴可呈前后、左右并列或互成直角放在桌子上,也可由表演者夹在指头间。推一下其中一盒火柴的盒芯,另一盒的盒芯就会被挤出来,两个火柴盒之间看不出有什么连接。
作为道具的两盒火柴需要经过仔细处理。抽出火柴盒芯,在盒套的两个宽面上各戳一小孔,取一根0.2毫米粗的贝纶线(耐纶6型聚酰胺纤维),用一枚针将线从火柴盒套的一面穿到另一面,线应为火柴盒长的3.25倍。线的一端有一个粗结固定,另一个火柴盒也作同样处理,然后分别插入火柴盒芯。火柴盒的表面粘上从别的火柴盒上小心揭下来的火柴商标,线结头因此就不会被发现。
两个火柴盒里的火柴不应装得很满,表演时让两个火柴盒以窄面(盒芯面)相挨,由于线的张力,其中一个盒芯有少许露在外面,将这个盒芯往里推,另一个盒芯就会被“顶”出来。观众一定会想:两个火柴盒之间可能有什么连接。然而,这种怀疑在下一步表演中即被消除。演员在两个火柴盒之间插上一张扑克牌后,盒芯还是可以来回同步抽进抽出。
也可以让火柴盒互成直角靠在一起。将一个盒芯推进去,另一个盒芯照样会被“顶”出来,即使在两个火柴盒之间夹进一个食指也不影响效果,反而更令人信服。这个节目可重复表演几次,线用食指掩盖起来。
纸团入袋
当数位观众在方桌前面坐下后,表演者和观众隔着桌子相向坐在中央,接着从口袋里取一张小纸,当众搓成一只小纸团,交给观众验看。纸团收回后,放入左掌中,右手掌复上,不断搓揉着。最后将两掌紧紧一按,摊开两掌心,小纸团不见了。整个桌面上也无法找到小纸团的一点踪影。
小纸团明明在手掌中搓揉的,怎么会在观众眼皮下遁走?正当观众猜测不定时,表演者说:“小纸团已经在某某观众的口袋里。”说也奇怪,那位观众真的从自己口袋里取出了这只小纸团。
表演之前,事先做好一只同样大小的小纸团,暗中放入一位观众口袋里。当取出一张纸当众搓成小纸团,让观众检查后收回时,故意放入左掌上,让观众看一眼,然后覆上右手掌(覆时成十字形)。必须注意,右手掌一复,这是一个关键过门,一复的刹那间,两手掌一半置于桌面边沿,一半置于桌外边沿。此时右手五指贴合左掌前端,右手掌后端略撬起,配合左掌侧成一角度,小纸团就会随即从两掌心中滚落于两腿缝间。落入的纸团因被桌子挡住,观众不会发觉。与此同时,迅速将两掌复平,边搓边移至桌子中央,其实现在两掌心已是空的,但为蒙蔽假象,表演者还是不停地做搓揉动作,使观众误认为小纸团还是在掌心里。搓了几下以后,故意将两掌紧紧一按,摊开掌心时,小纸团当然不见了。
表演这种小魔术,完全靠手法的灵活,巧妙自加,形象逼真,来实现其演出效果。练习这种小魔术的手法对促进其他魔术的演出很有好处。
空中取物
表演者走上舞台,先伸出两手掌正反面向观众仔细交待一遍,然后将左右袖管以及身子前后左右都给观众看个明白,说明手上身上什么也没有。
交待清楚后,右手突然向空中一抓,右手上出现了一块红绸帕。又按以上动作交待了一遍后,左手迅速向空中一抓,左手上又出现了一块绿绸帕。接着,一会儿从空中抓来一叠崭新的人民币,一会儿又从空中抓来一叠扑克牌,一会儿又从空中抓来一包香烟,一会儿又从空中抓来一袋糖果……
这套魔术的表演,完全是利用熟练的手法结合简易而科学的道具使观众信以为真。表演之前,选用六对(十二枚)回形针,把每对中的一枚的两端头上向外折弯一点,再用约十二三公分长的线,把每对回形针系上,然后在线的一端已经折弯的回形针上夹上所要变的东西如手帕、扑克牌等。夹法,将线另一端的回形针别在身后腰部裤带上。六对回形针,左右臀部各别三对,位置在裤子的左右后口袋之间,让上衣后襟遮没。这样,观众就无法看出夹藏的东西来。
在表演取物时,先用右手,后用左手,轮换取之。只要用手轻轻一拉,后衣襟内所夹藏的东西就会落在手中,然后迅速向上一挥,虚抓一把,用这一假象来代替空中取物。但每取完一次,将东西放下后,就要交待一次,交待方法是:先撑开双手,再撩一下左右袖管,并配合左右侧身,将两手大幅度挥动(摆动)。这样做看上去似乎在交待,其实是故意声东击西,转移和调整观众视线。如身子一侧(向台后),手向后一挥,这一侧一挥,就是趁机拉下后衣襟内夹藏的东西。东西取出捏在手上后,飞速地向空中(向头顶上)虚抓一把,由于从下向上挥的动作极快,观众无法看出手上拿着折叠的东西来,然后迅速将折叠的东西展开,手停下后,所变的东西就清楚地展现出来了。
空箱变鸭
舞台中间茶几上放着一只长方形小木箱,表演者捧起小木箱先向观众交待箱的周围、箱盖和箱底,然后放回茶几上,再打开剪板和两旁的箱板及箱盖,交待小木箱里里外外什么都没有。接着把箱板和箱盖都关上,走到台口向空中虚抓一把,抛向小木箱,然后打开箱盖,从小木箱里取出了一只鸭子。
原来这只小木箱是特制的,后面那块板上装有一个半圆形有盖的铁皮桶,它可以灵活转动。交待箱的周围时,把铁皮桶转向里面,交待箱子里面时把它转向后面。
表演之前预先把一只鸭子藏在半圆形桶里面,要变出鸭子,只要在打开箱盖的同时,左手顺势把小木箱后面那块板往里一推,半圆形桶就转到小木箱里面去了。趁此揭开半桶盖,随手就可以取出鸭来。
玻板悬杯
表演者拿起一块长方形的玻璃板和两只普通的玻璃杯,请观众检查后,收回放在桌上。然后将一条手帕对折起来,平铺在玻璃板上,再把玻璃杯左右分开罩在手帕上。用手端起玻璃板,走到台前,将玻璃板在空中左右晃动。一会儿,突然将玻璃板带着茶杯一起翻转过来,而两只玻璃杯竟好像贴在玻璃板和手帕上似的,一动也不动,也不掉下来。
手帕里有秘密。手帕看来只有一条,其实是两条并拢把四周缝起来的。两条手帕的花色完全一样,所以看不出来。手帕夹层里的边上,缝进了一个特制的铁片,长约一寸,宽两厘米,两端都向上翘起两厘米。再在两端各钻两个小针眼,以便穿线,然后牢牢地缝在手帕夹层的边上。把手帕对折起来的时候,有铁片的帕边放在上面,然后将两只玻璃杯分别隔着手帕罩在铁片的两端,使铁片翘起的两端分别嵌在两只杯口里。拿起玻璃杯时,用大拇指插入两只杯口的中间,使铁片两端翘起部分夹牢两只杯子,同时大拇指也尽力把杯边压紧。在这种情形下,虽然把玻璃板翻转过来,杯子也因被铁片翘起部分和大拇指夹紧了,所以十分安全,掉不下来。
稻草吊瓶
魔术师拿出一个棕黑色广口瓶子和一根稻草示众。都无什么秘密。魔术师把稻草插进瓶里,对着瓶口吹口气,再提着稻草往外拉,奇怪,瓶子却牢牢地被稻草吊起来了。左右摆动也没掉下来。
魔术师又把瓶子放到表演桌上,对准瓶子吹口气,把稻草往外拉,稻草又不能吊着瓶子了。再将稻草和瓶子交观众检查,无秘密。
将稻草插进瓶里前,先趁做魔术动作之机将稻草的大头折转8寸左右(比瓶里直径稍大),插进去后趁向瓶口吹气时,慢慢往外拉,使折转的稻秆横抵瓶内壁,再一往上提,便能吊住瓶子了。
放下时,一手持瓶,一手用力将稻草一拉,稻草即被拉出来了,并且手捏着折印处,观众再检查也查不出什么秘密了。
空瓶来水
魔术师拿出一个空瓶子,打开盖子往玻璃杯倒水,一滴水也没有。魔术师说:“我能用魔法运点水来。”随后,魔术师把瓶子放在一个无盖且只有瓶子一半高的纸盒里,离开表演桌,做了两个运水的动作后,拿起瓶子,再把纸盒示众,纸盒是空的,可魔术师将瓶盖揭开,再倒水时,水就倒出来了。现在看到纸盒没有瓶子高,放进瓶子显然无秘密,而原来揭开盖子没有倒出水来,现在用同样的方法,却倒出水来了。观众百思不得其解。
瓶子是无底的,空瓶示众时,魔术师用手掌遮住瓶底。纸盒内事先放了一个能套进大瓶的小瓶子,并且小瓶子盛有水,当魔术师把大瓶子套在小瓶时,观众以为纸盒比瓶子低,不会有秘密,而去取瓶子时,用手握住瓶底,连同小瓶子一同取出,再揭开盖时,当然倒出水来了。而大瓶内的小瓶子是透明的,因而观众也不会发现瓶子里有盛水的小瓶。
仙球奇变
魔术师拿出三个海绵小球放在表演桌的左边,再拿出两只白瓷碗里外示众,碗内无任何东西,然后拿一只碗扣在左边三个小球上,再把另一只碗扣在表演桌右边,这时,魔术师拿着魔术棍在左边碗上敲三下,再在右边碗上敲三下,下令:“仙球过来。”魔术师揭开左边的碗,碗下面只有两个小球了;再揭开右边的碗,碗下有一个小球。
这时,魔术师再将两个碗扣上,用第一次的方法表演后,再揭开左边的碗,碗下没有小球了,揭开右边的碗一看,碗下却有三个小球了。
表演前用海绵做了三个同样大的小球,表演时,将左边碗扣上时,用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着倒转的碗口,趁扣碗时,用无名指和小指夹住一个海绵球;在扣右边碗时,又趁扣碗之机,再将海绵球放在碗下。因海绵球具有收缩性,所以,在整个表演中,无名指和小指传递小球,观众都无法发觉。
也还可以准备四个,做运来四个球的表演。
手指戴帽
表演者交待双手,让观众看到他的手背,但手指都是伸开的。一眨眼,一个指头戴上了一个指帽;又一眨眼,指帽消失,或从一个指头转移到另一个指头上。
奥秘在于指套夹藏在手心中,只要将食指弯起来,伸进指帽里,然后再伸直,指帽就戴在食指上了。但这一节目要求动作灵巧、敏捷,同时可用另一只手配合,以便在关键时刻遮挡一下。
同样,中指也可以戴上指帽,但无名指戴指帽的难度稍大一点。倘若把戴指帽的无名指弯到手心,拇指放到指帽上,对着手心压,抽出无名指,这时指帽就从无名指传到了拇指上。用同样方法,小指也能戴指帽,并将指帽传给拇指。
指帽变位
将一个指帽夹藏在左手拇指根部,表演者身体往右侧转,观众只看见其左手背,所有的手指是伸开的。突然,表演者从空中“捞”了一个指帽戴在左手食指上,接着,用左手的拇指和中指把指帽从食指上拿下,戴到右手食指上。现在身体向左转180度,使右手背对着观众。
将戴在右手食指上的指帽往空中一抛,指帽消失——其实夹藏在拇指根部。食指伸直,中指做一快动作,戴上了指帽,稍停一下,指帽又消失(夹藏在拇指根部)。手往空中一伸,指帽又戴在无名指上了。当无名指弯曲时,用拇指将指帽压在手心(手心夹藏),手指重新伸开。在观众看来,指帽已消失,下一个动作就是让小手指伸到指帽中,然后伸直给观众看。
戴着指帽的小指弯到手心,由拇指压住,并让指帽滚到拇指根部,改成拇指夹藏,通过表演者熟练的动作,指帽一会儿出现在食指上,一会儿出现在小指上。
将戴在食指上的指帽塞到左手拳头里,当拳头张开时,指帽不见了,原来指帽由右手拇指夹藏着,根本没有进入左手拳头。右手食指确实将指帽塞进了左手拳头,但食指马上又弯起来,沿着左手拇指将指帽藏到右手拇指根部,然后张开右手的手指及左手的拳头(身体向左侧转着)。
取之不尽
表演者从空中一个又一个地“捞取”指帽,将它们一一放入桶中。实际上表演者只有两个指帽。表演前,在右手和左手指上都已夹藏着一个指帽,身体稍往左侧转,右手突然往上一伸,拇指上已戴着一个指帽了,但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始终是弯着的。
右手伸进桶里,同时将指帽夹藏在手中,然后伸出手来。现在换成左手表演,身体向右转180度,使观众只看见左手的手背。左右手交替表演几次后,再用另一种手法表演。
右手拇指上又出现了指帽,左手靠近右手,让双手合对起来,左手的食指和拇指将右手拇指上的指帽拿起,但右拇指马上又伸到左手夹藏着的指帽中,指帽突然变成了两个。
把左手上的指帽放到裤袋里去,实为夹藏在手中,伸出“空”左手,这时右手拇指上还有一个指帽,用同样的方法,可以不断地使一个指帽变成两个。
鸡蛋在哪里
鸡蛋魔术是一种古典魔术节目,它可以在任何场合表演,允许观者离得很近,或站在表演者后面、上面和下面观看,秘密始终不会暴露。
鸡蛋魔术的原理极为简单,但表演起来却千姿百态,或以哑剧形式出现,或通过与观众对话来表演。
表演者向观众交待一个袋子,把袋里子翻出来,以证明袋子是空的。然后将一个鸡蛋放进袋里,一眨眼,鸡蛋不见了。再将袋子作里外交代,仍是空的。突然,鸡蛋在表演者的口袋里出现了,但马上又在空中消失,继而又回到袋子里。
节目的秘密就在袋子里,原来袋子的里面还有一个内袋,鸡蛋就藏在内袋里。为使内袋不致被发现,袋子一般用黑色、深蓝色或大红色天鹅绒做成,尺寸取决于表演者手的大小。内袋的宽度比外袋的长度小5厘米。
袋子交待以后,表演者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个鸡蛋,将它放进袋子里,其实进入了内袋(内袋位于靠近表演者的一面),并由左手隔袋捏住。
左手提着袋子的上缘,右手向袋里伸进去,没有夹藏任何东西,因此手心和手背都可任意交待。接着右手再伸进去,用拇指和食指将袋子底部抓住往上提,说明袋内也是空的,放在内袋的鸡蛋仍由左手捏着。放下袋底,让鸡蛋从内袋滑到袋底,右手再次伸进袋子,将鸡蛋重新变了出来。
有的魔术师表演得较为风趣:将鸡蛋放入袋中(放入内袋),当他将手伸出来时,手指故意弯曲,似乎手中夹藏着鸡蛋,其实什么也没有,随即手又伸到裤袋里,让观众以为他把鸡蛋藏到了裤袋里。此时表演者说,鸡蛋已经消遁。同时交待一下袋子,确实是空的。但观众会说,鸡蛋在他裤袋里,他也说是的。然而他又把鸡蛋变回袋子里去了,并让一位观众自己到袋子里把鸡蛋取出来。
硬币钻帽
表演者将一枚硬币丢进帽子,硬币穿过帽子,作叮当声掉到地上。
表演这一节目时,左手握帽,四个手指将硬币压在帽子的外边,拇指伸在帽子里边,右手在空中一抓,变出一枚硬币,佯作丢进帽子。与此同步,左手松下一枚硬币,让其落到地上。
另有一种变法:左手中不必有硬币,表演者以慢动作将他从空中变出来并“丢进”帽子里的硬币又带了出来。右手往空中一伸,让硬币出现在指间,并假装丢进帽子,实际上夹藏在拇指根部。然后张开手指,把手伸到帽子底下,四指很快弯曲,从拇指夹藏处将硬币夹到中指和食指间,举起硬币给观众看。
指断汤匙
有一位“特异功能”表演者声称能用手指尖折断金属汤匙。
他先把意念集中在指尖上,然后用指尖轻轻摩擦汤匙把,口中念念有词。果然,那把汤匙被折断了。
这是特异功能的作用吗?
这种花招连魔术都算不上。
我们都知道,汤匙的中部很细。只要事先汤匙折弯几次,再恢复原状,那么,到表演所谓的“特异功能”时,稍一用力,汤匙就会折断。
带一把新汤匙让他试试?他准保出丑。
空口吞烧炭
我们在电视上见过有人吃玻璃,吃铁钉,吃瓷碗等等,这里介绍一个专吃烧红发烫东西的“特异功能”者。
正燃烧的红红的木炭,表演者狼吞虎咽,往嘴里塞,好像是什么美味佳肴。他的口腔和胃囊是不是特殊材料做成的?
表演者从炭盆里,专找火势较弱的木炭,放入嘴里,立即闭口,阻断空气使火熄灭,吃起来就不怕烧着了。
至于吃木炭,只要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吞食少量的木炭,不至于有什么大的危险。
自行的椅子
“气功大师”不但能发功把物体推开,而且能够让物体靠近。
舞台上,“大师”先坐在椅子上,然后告诉观众,他能够让这把椅子向自己靠拢。他站起来,走到两米开外,然后平伸双手,一边向椅子发功,一边向后移动。那椅子竟也自动地向“大师”靠拢过来。
“大师”真的会发功吗?
“大师”是假的,发功也是假的。实际是表演者脚下有两根细线,牵着椅子移动。当然这线越细、越轻越好,这样观众不会发现。线放到两米左右长最为合适。
隔瓶灭火
“特异功能”者表演的是吹气穿过花瓶吹灭蜡烛。
桌上放一只大花瓶,瓶上正后方点燃一根蜡烛。表演者运气之后,在花瓶正面吹一口气,那气似乎穿过花瓶‘把蜡烛吹灭了。
花瓶上并没有孔眼,气息怎样才能穿过去呢?
其实只要你自己实践一下,想一想,就会知道答案。吹出的气流并没有散开,而是从花瓶的两侧呈旋涡状运动,再集中于花瓶的正后方,然后向前运动。这样吹灭蜡烛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这是一种正常的物理现象,只不过与一一般人的想象不同罢了。
盲读卡片
“特异功能”表演者声称能透视出卡片的内容。
助手手里有一叠卡片,上面分别画有方块,圆圈,十字五星,波浪五种图形。表演者坐在舞台一一角,助手一张张拿起卡片,背面向着表演者,请他透视。
表演者静心凝神,进入状态,一一猜中了卡片的图形。
难道“特异功能”者的眼睛,真像X光一样吗?
表演者的眼睛并不能像X光一样。玄机出现在助手身上。只要你仔细分析助手的行为,你就会发现:
当图形是圆圈时,助手是坐着,左手握卡片;当图形是方块时,助手坐着,右手握卡片;五星时,坐着双手握卡片。波浪时,助手站起来,左手握卡片;十字时,站着右手握卡片。
只要与助手约定下暗号,那你也能“透视”卡片,也有“特异功能”了。
纸灰认字
“特异功能”者声称能阅读烧成灰的纸上的字。
舞台上,表演者坐在桌前,拿出八张小纸条和笔,请观众任意说出八种动物的名字,鸡、狗、鱼等等,写完一张,就揉成团,放进桌上的烟灰缸中。写完后,请一个观众上台来,任意挑选一个纸团藏起来。
然后,表演者点燃了烟灰缸中的纸团,凝神注视着烧剩的灰烬,马上准确地说出观众手里纸上写的动物名。
真神!
其实一切奥妙都在表演者写的小纸条上。当观众报出动物名时,表演者在纸上所写的,都是最初报出的动物名,即八字纸上,都写着一个动物名。为了加强逼真的效果,当观众报出名字时,可以适当边写边重复一下。所以,无论观众选择哪一张,表演者都能不费吹灰之力地猜中。
这下没有什么神秘了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