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德报怨解旧嫌
历史上有许多人,从才能以及德行来讲,都是非常值得人们夸赞的,可是一旦有了私怨以后却不能原谅别人。有的人因为个人意气用事,为了实现泄愤的目的,竟然不惜以卑鄙手段来诬陷甚至杀害同事,结果他们自己也落得个害贤的骂名,遭到了人们的责骂从而变得惶惶不可终日。
明代的夏元吉,当涉及到个人的恩怨时从来都不计较,而且还常常以德报怨。这种宽容待人的度量,令当时的人们皆生敬佩之心,一些排挤甚至攻击他们的人也觉得很后悔,为他们的高尚风格所感动。
夏元吉由于勤奋好学被乡推荐入了太学。许多书生讥笑于他,而他却仍然正襟危坐,正好赶上朱元璋来到太学视察,看到了十分欣赏,立刻提拔夏元吉任户部主事。
永乐年间,夏元吉又升任户部尚书,到了宣德年间病死时为止,夏元吉一共管理财政工作长达27年。由于夏元吉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善于团结同僚做好财政工作,因此政绩很好。浙江西部闹水灾,朝廷派了官员去治理却没有任何起色,明成祖后命夏元吉前去治水。
夏元吉亲率十多万人日夜苦战,他身穿布衣徒步行走于工地之间,不畏酷暑,还说:“民劳,吾何忍舒适。”
后来,水患终于被治服了,从此农业生产获得了保障。
夏元吉担任户部尚书的时候,降低赋役,严整盐法、饯钞之禁,派人清理仓场,大力支持屯种。在他任职期间,国家财政比较宽裕,从来都没有因为财政问题而耽误了国家大事。
夏元吉做事不仅能够照顾到大局,而且还能够替同僚着想。北京的紫禁城建成了,明成祖命夏元吉召见太子、太孙。等回来的时候,夏元吉向明成祖进谏:
“连岁营建宫室,今已告成。宣抚流亡,免所欠赋税以宽民力。”
一年以后,熊熊的大火将三殿尽数烧毁,明成祖以殿灾为名下诏广求直言,众大臣都说建都北京不方便治理国家。明成祖大怒,杀了主事的肖仪。明成祖说:“迁都前,与大臣商议,久而后定,非轻举也。”
接着,言官弹劾官员们,明成祖命百官、言官全都跪在门外辩议。官员们都谩骂言官,惟有夏元吉向明成祖奏说:“言官应诏直言无罪。臣等备员大臣,不能协赞大计,罪在臣等。”
结果,明成祖的怒意才得以缓解,对言官以及所有反对迁都北京的人全都赦免。有些官员责备夏元吉违背了初议,夏元吉回答说:“吾等历事久,说错了,帝可能原谅。如果言官得罪,会影响不好,人们将不敢说话了。”
众官员听了以后,深深佩服他的为人。
夏元吉为人很有雅量,同事有了好的建议全都采纳;如果同事犯了小过错,也竭力加以掩护。有时还替部下受过,甚至被同事诬陷的时候,事后也不进行报复。
吕震尝曾经攻击过夏元吉,后来吕震尝替子求官,夏元吉没有因为他攻击自己而回绝,反而以吕震尝“靖难”的时候有守城之功,替吕震尝奏请。
平江伯陈碹曾经和夏元吉有过一些小误会,因此也很讨厌他,但是夏元吉却并不怨恨他,而且还常常称赞陈碹的才能。
有人向他请教:“量可学吗?”
夏元吉笑答:“我幼时,有人犯我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了就没有什么事不可忍了。”
事实就是这样,能忍人之不能忍,就能成就别人不能成就之事。如果你遇到一位性格暴躁的同事,常常由于一点小事就“唠叨”甚至咒骂个不停,尽管在事情过后你没有把这个事放在心里,可是事前的过激反应,却令你怏怏不乐。
如果独自懊恼,那样只会害你自己,还不如想一个改善的好办法呢!要知道,同事之间相处的时间经常会比家人还要多,假如总是如骨在喉,那多难受呀!而且还会间接地影响到工作效率。
面对这种脾气暴躁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静制动,然而,不要误会,并不是采取什么事都“忍耐”的策略。反之,应该是主动出击。
举一个例子,一个计划出了问题,这位同事暴跳如雷,粗声粗气地说程序应如何如何,谁人又应该如何如何……总之意见很多,然而欠缺建设性,只能给人带来烦不胜烦之感。
好好想一想,有同感的肯定不是你一个人,因此索性由着同事诉说下去,而你却非常从容,保持缄默,就算有其他同事对此表示了不满,你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
等到事情明朗了以后,那位同事的态度缓和下来了,你再摆出自己的态度来,把事情分析一番,这时,你就能令对方心服口服了。
规则解读:同事之间由于利益上竞争非常激烈,互相猜忌、嫉妒、排挤的现象司空见惯,所以在同事之间能够做到以德报怨实在不易,如果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有宽宏大量。
2.莫在同事中拉帮结派
公司里有两个培训的名额,不仅能拿到证书,还能去渡假,真是一个肥差。今天需要在办公会上定一下应去的人选。财务部主任提出了叫出纳员小金去,同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表态的。
“谁不知道你们好得就像一个人似的!”或许很多同事都在心里面嘀咕。
哪个单位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或者利益一致,或者由于工作的需要,或者纯粹是脾气相投,总有人会自动地组合成小帮派。
小帮派里的成员开会的时候要坐在一起;一块吃午餐,并且交换彼此的食物;在楼道里看到会多说两句;午休的时候互相串串门;他们下班的时候会等着一块去搭车。甚至唯恐他人不知道他们有人缘,他们是一个“小帮派”,在人前和人后总表现得非常亲密。
在单位里过多暴露自己的“小帮派”,事实上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第一,几个人太亲密了,易使人反感。都是一个部门的同事,跟这位非常谈得来,跟那位却十分冷漠,本身就容易引发矛盾,不利于正常的工作;如果是不同部门的就会使人多心,还会使人怀疑,这个人为什么总和其他部门的人来往呀,是不是胳膊肘往外拐呀,或许把部门里的事全说出去了吧!
不仅如此,这还非常容易引起他人的戒心。比如说“铁三角”,假如其他人想议论小帮派里任何一个人,都必须瞧瞧其他成员在不在。无形之中,他们也就失去了获取真实情况的机会。
经常搞“小帮派”的人除了使自己觉得工作时间不太枯燥以外,并不是为了找人说一说心里话,发一发过分的牢骚,最主要的是为了形成某种势力。就算不是为了将来有一番作为,最起码希望在关键的时刻能有人拉自己一把。
比如,在分房的会议上,“小帮派”里的同事站起来替你说几句“公道话”;当你遭到其他同事的攻击时,也能替你解围;某个职位有了空缺的时候,也能替你提名。可是,假如你们的“小帮派”平时非常惹人注意的话,你们当中的每个人,替你们其中的某一个人所说的话、所做的工作等等,全会被其他同事看成是不公正的,从而不能引发同事们的同情与共鸣,这样反而更不易被同事们采纳。例如,财务部主任提议让出纳员小金参加培训,结果同事们都不表态,把主任“晾”在一旁,事实上是表示不赞成。
要知道,一个真正的朋友不需刻意在工作的时间去维系,你在上班的时候不能和同事表现得太亲热了。
规则解读:同事之间,最好不要拉帮结派,因为这样做常常会起到与你的初衷相反的效果,到了关键时刻既不能帮上别人的忙,别人也帮不上你的忙。
3.不打狐狸不惹臊
当你无意中发现某位同事别有兼职,你有何感想?其时,不管同事这种行为是公司允许的,还是不允许的,你都应该三缄其口。事实上,同事并没有对你造成伤害,但是你公开了实情以后,肯定对同事不利,对你自己也没有好处,何必自寻烦恼呢?就算公司不准他有这种“勾当”,你不是他的上司,犯不着由你来揭穿他,为什么要无端树敌,自建围墙呢?
他如果是你的搭档,一定要留意其兼职和本职的关系,如果两者风马牛不相及,而且他的工作表现非常好,即根本不受兼职的影响,那你还是快点把它忘了吧。
但是,一切相反,兼职严重影响了本职工作,你就不要坐视不管了,约他共进午餐,以朋友的身份告诫他,让他自选哪一份工作更重要,不过这些对话你绝对不能向上司说起。
一天,有一件工作任务出了事,这件事本来由你和同事并肩作战,然而,在出事的那一天,同事告了病假,于是由你自己支撑,后来惨淡收场。
搭档病愈后上班,对那件事情不闻不问,而且连本属他做的部分也一概不问,还在人前人后表示任务始终由你全权负责。就是说这“黑锅”由你一个人来背,与他无关。
你肯定满腔怒火,不过请你稍安勿躁。这时,祸已经在眼前了,许多人都把责任放到你身上,不管解释、推卸,都已经于事无补了。
面对这种同事,绝不能摆出“受害人”的姿态,絮絮不休地直指同事“倒打一耙”,那样只会给人一种“此地无银”的感觉。
只要做到三缄其口,那么所有的是是非非都会很快平息,事情也会过去,总比把漩涡越搞越大强。接着,你还要向上司道明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出责任不应该由你一人肩负,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新同事和你合作了三个月,你觉得对方非常不顺眼。他是一位好大喜功的人,工作能力并不突出。他最擅长的就是“抢功劳”了。在上司面前,他对你的努力闭口不谈,把功劳都归他自己占有。
可能最初的时候,人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然而不久连其他的同事都看不下去了,结果关于那位同事的谣言很多,使你更难以忍受了。
此时,如果公开地对那位同事表示不满,只能坏了事,给同事们以更多的取笑机会。向上司投诉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更不是好办法,而且还容易适得其反,同事们会认为你“争宠”。
你最好主动跟上司提出来,你和那位同事各自单独负责某项业务,那样你们之间的功劳和责任就能分得一清二楚了。
但应该尽量委婉地对领导说:“由于公司的业务蓬勃发展,我和同事的工作也越来越多了。我想我和同事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一些业务,如果让我们各自分担不同的任务,或许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有时,你会发现自己身边从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谁都不如他,想把其他人都控制在自己手里。
如果你的同事正是这样的人。同事的职业级别尽管和你一样,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他往往表现得凌驾于你之上,结果其他同事以为所有的任务都是他策划的。
比如,当你完成了某件工作的时候,他立刻表现得非常高兴,当众赞扬你:“你真能干,比我预想的还要快,并且成绩也很突出!”
受到了同事的赞赏,自然值得你高兴,然而他并不是你的上司,只是同事罢了。时间一久,你的声誉肯定会受影响。因此,为了避免其他同事误解你,一定要矫正对方的这种误导。等再碰到同样的情况时,你不妨这样说:“尽力完成工作任务,是上司对咱俩的要求,你太过奖了,事实上我也并不是替你服务的。”
如果类似的事件经常发生,那位同事肯定会感觉灰溜溜的,其他人对你的误会自然也不消除了。
规则解读:同事毕竟是同事,有些事情你即使远远地看见了,但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为妙。
4.远离办公室爱情
从男性的角度来说,在办公室里制造桃色事件是非常糟糕的。这严重地影响了你在同事们心目中的形象,同事们会认为你在利用职权去占女同事的便宜。甚至高层领导也不高兴看到你破坏公司的形象。至少不再对你委以重任,事实上,你太感情用事了,如果公司的竞争对手对你施用美人计,那你是不是要把公司秘密向对方全部说出来?
假如有一个平常和你不怎么接触的同事,忽然邀请身为女性的你一起度周末,此时应该如何去应付呀?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当面拒绝他。然而那样做太鲁莽了,应该先分析一番:
如果对方是男性,可能会有以下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他想追求你,可是又不想花太长时间,干脆开门见山和你谈,如果真的是这样,反而会很容易,就看你对他有没有感觉了。
另外一个可能就是,你会被对方利用。许多男士喜欢以追求某女性为赌博的,因此,一定要留心对方平时对你的态度以及他的为人怎样,如果你们之间从来都没有过来往,而且他又是一位口碑不好的人,那你应该对他说:“我已约了男朋友。”
如果同事是女性又该怎样去做呢?女人的感情一般要培养的,假如对你欣赏,为什么她平时一点表示都没有?因此她的突然邀约,最大的可能性是别有用意。就是说,她可能为自己,也可能为了别人向你探取一些情报,或者搞好关系等,作为以后交往的桥梁,假如你也有同样的目的,可以牺牲一个周末,和她交往,否则的话回绝她吧。
一位平时和你交情泛泛的男同事,忽然向你大献殷勤,不仅送小礼物,而且还成天卖乖,时不时地赞扬你一番。你不禁心生疑虑。
俗话说得好:“防人之心不可无”,男同事对你表示了好感,就一定是因为喜欢你吗?事实上并非如此,特别是在办公室里,说不定对方是别有用心!
比如,男同事获得了一个特别的任务,觉得十分棘手,知晓你对那方面非常有心得,因此假装和你拉关系,目的就是要让你拉他一把。
其实,帮助别人的同时你也能从中获得快乐,然而没有人愿意被别人利用。因此,最好还是拒绝男同事的好意,免得“欠”他的情,到时候被迫受他的利用。
还有一个可能性是,别人故意叫那位男同事用感情来拉拢你,以壮大他们的力量。这肯定是权力斗争中的小环节,千万不能卷入!就算是男同事真的对你有感情,倾慕已久,实行追求攻势,然而奉劝你一句绝不能在办公室发展你的爱情,否则,一旦不成后患无穷。
许多女士有下列烦恼:工作时要和男同事一起进行,因此,有些桃色问题必须应付,要非常小心,免得留下后遗症。
有些男同事,平时在办公室道貌岸然,对你也有绅士的风度,可是到了外地以后,完全变了模样,想趁此“良”机,占你的便宜。如果真的遇到这样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装蒜。
比如,已经忙碌一整天了,你和男同事一起吃了晚饭以后,他建议去买一瓶酒在房里共饮。你不妨笑着说:“咱们到酒吧里去吧,我想喝一杯果汁,这样也能陪陪你呀!”记住千万不能一起共饮,保持彼此之间的距离才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
另外,当男同事夜里借故来到你的房门外,请你把房门打开的时候,你不妨问他:“想借什么东西吗?我已经睡下了,干脆明天早上再说。”
不让男同事有任何可乘之机,并且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度,男同事肯定会知难而退的。
无论在什么地方,美丽的女同事往往会引人注目,惹来许多麻烦,令你非常烦恼,最惨的就是给别人留下了坏印象:一只会放电的花瓶。常常会受到骚扰,不仅对工作不利,而且上司也会对你不满。因此,你应该懂得躲藏之术。
如果追求者是同一个部门的男同事,经常送给你鲜花,你不妨把鲜花送给其他同事,每人发一枝;或者男同事请你吃午餐,你假装不知道他的意思,乘机请所有的同事一块去。
如果男同事请你下班以后去消遣,不妨对他说你已经有约会了。叫他多碰一碰钉子,肯定会知难而退的。
假如,其他部门的男同事追求你,如果他知道你每天都会和几个同事在一起吃午饭,假如他想加入行列也没有关系,反正又不是什么单独约会,对于其他邀请,你应该婉转地加以回绝。注意在公司里,要尽量避免和他单独交往。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找一个男朋友来证明一下吧。
规则解读:工作中只要掺入了私人的感情,就会使同事的关系发生质变,办起事来往往阻碍也会平添很多。所以对于办公室爱情应该慎之又慎。
5.同事应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同事竞争说白了就是指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去和同事们争个高低上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正是竞争的实质和普遍的规律,是一个人能够继续向前迈进的驱动力。事实上,竞争是无孔不入、无时不在的。
同事之间的合作指的是两个同事或者两个以上的同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团结起来,一起向这个目标努力。
合作和竞争看起来似乎水火不相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合作和竞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合作与竞争,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一同出现的。合作与竞争发展到了今天,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其力度也越来越强。
一个封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大业”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欠缺合作精神的人是很难成就一番事业的。
只有承认了个人智能与体能的局限性,懂得与同事们进行合作的重要性,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才能够有效地以合作伙伴的巨大优势来弥补自己的缺陷、使自身的力量得到质的飞越,从而使自己能够应付来自于社会和单位的各种挑战。
每年的秋季都能看到大雁从北向南以“V”字形作长途迁徙。大雁在飞行的时候,“V”字形的队列很少发生改变,而头雁必须经常地进行更换。
因为头雁对于雁群的飞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头雁在向前开路的时候,大雁的身体以及展开的羽翼能够使左右两面形成真空。其他的大雁在头雁的左右两面的真空区域里飞行,那就相当于搭乘一辆已经开动的班车一样,自己不用费多大的力气就能向前行进。因此,成群的大雁以“V”字形进行长途迁徙,要比一只大雁单独飞行省很多力气,而且也能够飞得更远。
同事之间也是如此如果能够很好地相互合作,同样能够产生相同的效果。不过,这需要你以一种接纳的心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一来,你就能通过与同事的合作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就跟你帮助别人上了一棵果树,你也同样能够吃到果实是一个道理,并且你越努力地去帮助别人,你就越能吃到更多的果实。
然而,很多以为自己很不幸的人,往往信奉这样一种人生哲学,这常常会使他们陷入真正的不幸当中。他们坚信,财富是有限的,我帮你获得了,自己也就失去了。应该说,这种人生哲学是享受财富的哲学而并非创造财富的哲学。
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同样大的一块儿蛋糕,分的人越多,每个人分到嘴里的就越少;可是假如你与同事是在联手制作一块蛋糕,只要保证这块蛋糕能够不断地做大,那么你与同事之间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合作的过程中,你和同事的目标必须一致,所获得的成果也要由大家来共享。合作与竞争不一样,竞争就必须有输有赢,胜利的一方欢呼着自己的胜利,失败的一方则在悄悄地呻吟。竞争的时候一方的喜悦是建立在另一方的痛苦之上的。然而,合作却恰恰相反,合作是以寻求双方共同获利为目标的。可以说与同事合作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有很多事情人们只有相互合作才可以做得到,不合作很可能就会一无所成。
帮助同事同样能够强大自己,因为帮助同事就等于帮助自己,同事得到的东西并不一定是你所自己失去的东西。在许多人固有的思维模式里,始终觉得帮助同事以后自己肯定会吃亏。
一天,你帮助同事拿了某件东西,你或许耗费了很多体力,而且还耽误了你的宝贵时间,就只对这一件事而言对你不利。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你帮助了同事,你自己却并没有吃亏,反而还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利益。
可见,你帮助同事们获得了他们想得到的东西,往往你想获得的东西也会轻松得到,并且你帮助的同事越多,你所获得的东西也将越多。
规则解读:在和同事的交往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求同存异,不能一味地投同事的所好。这样一来,当你与同事合作的时候就拥有了无限的潜力,因为它能激发团体和个人的力量。
6.表现自己不靠出风头
很多人都喜欢自我表现,但最好能够做到既表现了自己,又能不动声色,这就是高手。“我们”代表着他也参加的意思,能给人一种“参与感”,他与同事进行交谈时喜欢用“我们”而很少用“我”,因为“我”给人以距离感,而“我们”则使人倍感亲切,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意见相左的人划为同一立场,并按照自己的意图影响他人。
真正善于自我表现的人从来没有停顿的习惯,因为停顿的语气可能被看成是犹豫,也可能让人觉得是一种敷衍、傲慢的态度,令人觉得很反感。
表现自己并不错。在当今社会,充分发挥自己,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和优势,是为了适应时代挑战而做出的必然选择。但是,表现自己必须分场合、形式,如果过于表现,使人看上去矫揉造作,一点都不自然,好像是做样子给别人看似的,那就适得其反了。
刻意地自我表现是愚蠢的。如果我们不过是要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而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的话,我们将永远不会有许多真实而诚挚的朋友。
刘丰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职员,工作积极主动,待人热情大方。但是有一天,一个小小的动作却使他以前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
当时在会议室,许多人都等着开会,其中一位同事发现地板有些脏,便主动拖起来。而刘丰一直站在窗台边往楼下看。突然,他急步走过来,要那位同事把手中的拖把给他,同事不肯,可刘丰却执意要求,那位同事只好把拖把给了他。
刘丰把拖把接到手刚过一会儿,总经理推门而入。他正拿着拖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拖着。从此,大家再看刘丰,顿觉他虚伪了许多。从前的良好形象被这个小动作丢得一干二净。
在工作中,往往有许多人不善于掌握热忱和刻意表现之间的区别。许多人总把一腔热忱的行为搞得像是故意装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些人只会刻意表现自己,而不是真正的热忱。
许多人在谈话中不论是不是以自己为主题,总是有显示自己表现自我的毛病。这种可能被人误认为具有辩才,但是也可能被认为是口无遮拦显得轻浮等等,最终总会暴露出他的自我显示欲而使别人产生排斥感和不快情绪。
规则解读:其实,自我表现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人类喜欢表现自己就像画眉喜欢炫耀声音一样正常。但刻意的自我表现就会使人感到做作、虚伪、最终的效果与表现的初衷往往适得其反。
7.积极主动地与同事交往
我们应该以我们的所能来满足同事的欲求,同事得到了满足以后,才会有和我们交往的欲望。结果,同事们对我们有了奉献,也就满足了你的欲求。
李先生一没有任何学历,二没有金钱,三没有人事背景,然而他却是一个人事经理。能取得成功,让很多人都觉得惊奇无比。究竟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原来,李先生是一位体贴同事的人,他对周围同事的体贴,有时候还超过了同事们的需求。只要有哪位同事说要上他家里去做客,他都会非常欢迎同事的到来,盼望同事能在家里住上几天。不管是多么拮据,内心里有什么烦恼的事情,都不会在同事的面前露出半分。
李先生好像始终在等待着同事的来临,盼望能够接待同事,甚至在同事离开的时候,还经常送一些小礼物、土特产什么的给同事。
不管有多繁忙,他从不会表现出同事的到来,对他而言是一种干扰。同事们曾经问过他为什么待人这么好,李先生回答说:
“像我这样什么都没有的人,假如想和别人交往,就不能不使别人感到与我交往会获得某些方面的愉悦和益处。”
其实,从前的李先生,由于没有学历,没有金钱,更没有一点背景,非常孤独,人们很少和李先生往来。李先生始终忍受着寂寞,奋力拼搏,艰难地度过了那段苦日子。
李先生就在那段时期懂得了和别人交往的秘诀,就是给予别人某些方面的利益。这些利益,有的时候是属于精神方面的,有的时候是属于物质方面的,一般来说,别人不能获得益处,是不愿意主动与你交往的。
有一位出身名门的贵族子弟,他非常渴望能够成功地完成一些大事。然而,当他和同事们交往的时候,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同事对自己有什么利用价值。或许和这个同事结交,日后向银行贷款的时候,会方便些;或许和这位同事交朋友,他能教给自己致富的本领;这位同事能把办公室借给自己用……
他始终这么想,对周围的同事都怀着期待的心理,觉得凡是和自己接触的同事,都能给自己带来某些方面的利益。
李先生和贵族子弟在与同事交往时所表现的态度,真可谓南辕北辙,截然相反:李先生是奉献给别人某些方面的利益,不然的话,人们是不愿意和他交往的;而贵族子弟却认为和自己交往的同事,能给自己带来某些方面的利益。
事实上,只有在一个人的欲求得到了满足的条件下,才能和别人交往,人人都有消除孤独的欲望,这也正是人类的基本欲求。
必须强调的是,要想建立好人缘,织起一张同事关系的大网,你应该处处积极主动。只有想法是不够的,要把这种想法付诸于行动。
切莫再等待,等待只会让你痛失良机,绝不能帮助你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在公司里,你有很多接触同事们的机会。假如你想接近同事们,让他们变成你的关系网里的一部分,你就要付出相应的努力。
如果你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比如机关、企业等,在相互之间都还不认识的时候,更应该主动地“出击”,以友好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新同事。
假如你想多结交一些同事,你就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同事们的兴趣或者爱好。你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获得这些信息,你应该注意在和同事们相处的时候积累一些这方面的情况。你还可以通过同事的朋友了解同事的为人,或者通过同事的个人材料了解他。
在公司里有一位新加盟的同事,当他想结交同事们的时候,总是想办法知道同事们的生日。因此,他经常请教同事们,向他们询问生日是不是能够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格与前途,并且趁机叫他们把生日告诉自己。
回家以后,他会把同事们的生日全都记下来,并且在日历本上依次圈出。等到同事过生日的那一天,他总会送一些小礼物或者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同事们对他的印象非常好,都把他视为好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交际的机会。例如,有一位同事邀请你参加生日聚会、舞会或其他聚会,你不能因为自己的工作忙而不去参加,除非真的有什么紧急的事情。
再如,新同事邀请你一起出去逛商场或者听一场音乐会,你也不要总是拒绝对方,这是发展同事关系的好机会。
你和同事的接触越多,同事间的距离就越近。这和人们平常看一个东西是一个道理,看的次数一多,就会对它非常熟悉。
在电视中反复听、反复看见的广告,时间一长肯定会在你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与同事交往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找机会多和同事接触。
假如你想成功地找到一个和同事交往的机会,必须对同事的生活安排、习惯等有所了解,如同事什么时候起床、吃饭和睡觉,什么时候去上班、回家等等。先分析一下这些信息,接着再确定和同事怎样接触。
否则的话,打电话的时候同事正好不在家或者去找同事的时候他正好非常忙,那样一来就白耽误了工夫。所以,详细了解同事的工作安排、起居时间、生活习惯,得出同事最渴望找人聊天或者最需要帮助的时间,再去和同事相处,就会非常容易取得成功。
规则解读:要想在同事中有个好人缘,就要积极地去与同事交往,没有机会可以创造机会。在交往的过程中,满足同事们的欲求,同样地,你的欲求也会获得满足。
8.慎重对待同事的建议
在《孟子·离娄篇》中记载:“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然而到了现代,喜欢帮助同事出主意的人愈来愈多了,他们很想帮助你想办法,其热诚着实很感人,可是怎样面对他们的“好心”呢?
有些同事看到你在工作中不太顺利,于是“好为人师”地劝你应该怎样表现自己;也有些同事看到你在感情上不太顺利,两性关系进展得十分坎坷,结果提醒你应该怎样经营、怎样掌控;还有些同事“好为人师”地让你应该去多做做运动、去塑身、去买一套大房子……他们不仅劝,有的时候还拿出资料给你看,甚至主动为你牵线,使你感到如果不照着做,好像自己变成了罪人,伤了同事的一片好心。
和这种热心同事相处,应该不断地表示感激,在人情越来越淡薄的时代,能够得到他们如此的关心,真是很难得,如果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似乎就太不近人情了。
接着确认一下同事是否真的拥有在那个领域里“为人师”的资格:假如他的升迁十分顺利、事业获得了成功,他的建议就不妨多听一听;假如他的婚姻幸福,肯定有可以学习的地方,不妨多听取他的建议;他对某个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那么他在这个领域里的意见往往是可行的。
反之,同事既然没有专业技能,又没有良好的品德,你就应该多加注意了。有些人只不过是爱说话、好事成癖;有些人却另有阴谋;有些人借机推销自己,先给你出主意再卖给你东西……这些同事根本不配“为人师表”,你自然不用听他的,更不能做实验品或者牺牲品。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同事的心再好,主意出得再妙,也只不过是领你进门罢了,日后的路还需你自己去走!显然来自于同事的热心意见会渐渐变得不重要,以后遇到了问题以后,还应该向真正专业的人士请教为好。
可见,你如果也“好为人师”,最好把你想说的话,做一番更深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水准以后再“为人师”。不然的话,你的主意害了同事,不仅“误人子弟”,还帮了一个大倒忙。
规则解读:在对待同事“热诚”的建议时,你一定要慎重。同时,自己也不要轻易给同事提建议。
9.“人比人,气死人”
不管在官场还是商业界,你都把同事当成竞争的死对头来看待,一方面,你会成天处在一种焦虑的状态之中。可能你会想:“他现在比我还要厉害,我必须还以颜色,一定要超过他,打败他,叫他向我认输。”假如你带着这种心态进行竞争的话,往往会变得不择手段,使用奇招异术攻击对手。就算赢得了胜利,也会祸及双方的同事关系,伤了同事的和气。对同事对你自己都没有一丁点的好处可言。
另一方面,如果同事是十分强的竞争者,你始终不能超越他、战胜他的话,那么你往往会感觉十分沮丧和失望,甚至会想出许多消极的方法来伤害同事。结果,你的情绪发展会更加糟糕,报复的代价也更高了。因为当你把同事发展成为仇人以后,恨这个同事的时候,就相当于给了他们致胜的力量。那力量可以妨碍你的睡眠、你的胃口、你的健康以及你的快乐。如果你的仇人知道了他怎样使你苦恼,他肯定会高兴得跳起来。你心里的恨意一点都不能伤害到他,却使你的生活平添了许多的烦脑。
如果你把自己的同事都当成仇敌对手的话,你只会自寻烦恼。其实,你可以积极一些,把同事当成合作的伙伴、交流的对象或学习的榜样。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想:“这位同事确实是不错,我应该向他好好学习,想尽办法超过他。尽我最大的努力,看看自己能够获得多大的成就。”
况且,大家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人们的出身背景不一样,所受到的教育不一样,人生经历的也不一样,这些都决定了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思想和能力。所以在工作中,多学习同事的长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把工作做好,而不是一味地和同事攀比。
规则解读:我们不能期望得到同事们的一致首肯,也不能指望和每个同事都做朋友;同样,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轻视任何一位同事,而是应该在相处的过程中互相尊重,互相学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