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历史:民国就是如此有趣-辛亥其实很有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5月9日,清廷颁布铁路国有政策。

    1911年8月24日,四川发起保路运动。

    1911年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蒲殿俊、罗纶等,并制造了“成都血案”。

    1911年9月24日,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武昌召开联合大会,讨论通过“起义计划”。

    1911年9月25日,孙武等在汉口俄租界调配炸药,不慎引爆。起义决定提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

    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举清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武汉三镇光复。

    1911年10月12日,孙中山在美国获悉武昌起义,“决意先从外交方面致力”而后归国。

    1911年11月3日,陈其美等发动上海起义。6日成立沪军都督府,举陈其美为都督。

    1911年11月5日,苏州和平光复,成立江苏都督府,巡抚程德全改称都督。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归国抵上海。

    1911年12月25日,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是清朝中央政府试图把原先由各省控制的铁路“国有化”。对于中央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清朝的各个省份都很不满。一旦把路卖给了洋鬼子,那么清政府借的巨额外债就得由各省来还。而且还有洪水、鼠疫、旱灾肆虐,人民快要活不下去了。没有活路的老百姓心中的微弱小火花在一点点碰撞,很容易酿成反叛大火。

    1911年10月9日,革命党人孙武在汉口租界里配制炸药。炸药都放在一个洗脸盆里,孙武正在检验,这时刘公的弟弟刘同很好奇,也过来凑热闹,还叼着一根烟。刘同是个马虎蛋,看就看吧,一不注意就把烟灰掉到了盆子里。结果洗脸盆成了超大型炸弹,砰地一声,帅气的孙武就被毁容了,一时浓烟四起,目标被暴露。

    孙武曾经在武汉很穷,他和邓玉麟、焦达峰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饿得肚子咕咕叫。最后穷得把衣服都卖出去了,以至于三个人只有一件长衫穿,汗衫睡觉时脱下,由孙武的老婆给大家洗好,等到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晒干后,他们才能起床出门。为了革命,孙武的好友张振武把自己祖上留下来的房子家具都给卖了,充当革命经费。

    孙武在辛亥革命时制造炸弹被炸伤了,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后来屁颠屁颠地找到孙中山,希望能谋得陆军次长一职,没想到孙中山公正地拒绝了。孙武很生气,在黎元洪主持的一次会议上,孙发绪说孙文如何不切合实际,南京政府如何卖国,孙武不仅没有阻止,反而火上浇油说:“南京政府如此败坏,我宁可承认袁世凯,也不承认南京!”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形势严峻,革命领导都被抓走了,熊秉坤发动群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造反而死,也死得其所!”他扛起革命大旗,带领40多人起义,集合了各地的3000多名新军,进攻武昌。经过一晚上的激战,革命军占领了武昌城,两广总督曾言:“武昌已另成世界,满城士兵皆袖缠白巾,威风抖擞。”

    辛亥革命虽然不是熊秉坤开的第一枪,但他却有“熊一枪”的称号,因为从领导组织层面,熊秉坤无愧于这个称号。后来溥仪意外地见到了熊秉坤,端起酒来向老熊敬酒:“谢谢您打了这一枪,让我这个皇帝当不成了,才有了我今天的新生活。谢谢您。”熊秉坤很尴尬,两个人笑着,合了一个影。

    辛亥革命十年后,鲁迅《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讲道:“洪哥!我们动手罢!他却总说道NO!这是洋话,你们不懂的。否则早就成功了。”“假洋鬼子”吹嘘的“洪哥”,就是“首义都督”黎元洪,在那时,革命波及江浙农村,人们争着做黎元洪的本家,就连叫黎元洪一声“哥”,都成了一种时尚,一时“哥”声满天。

    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新军工程营士兵率先起义,驻地新军大部分响应,武昌已经被占了。时任陆军暂编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的黎元洪从营房里跑出来,想往亲信参谋刘文吉家先躲一下。黎元洪对刘文吉说:“我身为协统,部下叛变了,如果革命党失败,那朝廷能放过我?但如果是革命党成功了,我小命能不能保住也不知道啊!”

    黎元洪是“枪口逼出来的都督”。1911年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找黎元洪出来控制局面,“号召天下”。黎元洪说:“不要害我!”当起义军把他从床下揪出来,他说:“不要啊,等北洋军一到,那我这小命不就完了吗?”革命党人用枪指着他的头说:“你干不干?”黎元洪还没说话,就被架到了都督府,做了武汉的首义都督。等到革命大势已成,他赶快就任都督,说:“唯有革命可以救天下啊……”还没有说完,就被人揪着把辫子给剪掉了。辫子被咔嚓了后,黎元洪摸着自己锃亮的脑袋瓜,说:“有点像个罗汉!”

    1911年武昌起义前,湖广总督瑞澂听到了风声,和师爷商量对策。瑞澂说:“现在外面造反的风声越来越大,怎么搞?”师爷挠了挠头说:“造反需要有子弹,我们把军队的子弹上缴,再限制一下刀具的购买,就好了。”于是瑞澂下令:从7月26号起,武汉所有刀具店都必须有营业执照,购买五把刀以上的顾客,一律采取实名制。

    武昌起义了,炮火烧到了都督府,这时湖广总督瑞澂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有的人劝他跟革命党革命一把名垂千古,但最后瑞澂还是感觉名垂千古也不如活命来得实在,决定在后花园墙上打个狗洞钻出去。从洞里钻的时候,还算有点绅士风度,说女士优先,让老婆和孩子先走。

    瑞澂的夫人爆料说,瑞澂其实生性胆小,是个文官,而且不懂军事,更别提打仗了。因为身世显赫,是大学士琦善的孙子,小时候和劳子乔、岑春煊并称“京城三恶少”,没干过多少好事。后来家里给他托关系走后门,才做了封疆大吏。革命时,瑞澂的出逃,给高官显贵们开了率先出逃的先例,一时间逃跑也成为一种运动。

    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最开始很少有人理解。他屡次在中国发动起义,清政府把他列为全国通缉犯,孙中山先是跑到了日本,后来又跑到了伦敦,结果在伦敦被抓住了。“伦敦事件”后,连康有为也觉得把自己的名字和孙中山连在一起,是一个很冒险的事。康有为的弟子麦孟华也把孙中山说成是“一个盗匪、会党分子,使中国丢尽了脸的人”。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同盟会。成立的时候,成员只有一千来号人,不仅入会的盟约名单得烧掉,为了防止清政府的暗害,还得有暗号。两个人见面的时候,一个人握着另一个人的手问:“何人?”回答道:“汉人。”又问:“何物?”回答说:“中国物。”接着问:“何事?”回答道:“天下事。”才开始往下谈。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一生支持革命。曾经有人到东京跟孙中山借钱,说要在山东革命,一切完备,可惜钱不够。孙中山就把自己仅有的一千两百元给了那人。停了几天,有朋友说:“那个人把钱乱花了,你为什么要轻信他们,老是被骗呢?”孙中山说:“革命不怕被骗,不怕失败,一百件革命事业只要有一件成功,革命就能胜利。”

    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大家都听说他带回来好多华侨捐款。许多人把孙中山当成了财神爷,天天盼着他回到上海。等到孙中山一下轮船,还在老远的地方,人们就看见了他,跑过去围着他很直接地问:“这次回国带了多少大洋回来啊?”孙中山笑着说:“钱我没有带回来,带回来的只有宝贵的革命精神!”大家不约而同鼓掌欢迎。

    1911年孙中山去南京前夕,很穷。他的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回忆:黄昏,宫崎寅藏走进了孙中山的住所,没什么人,孙中山说:“你能给我借500万元吗?我明天就要当总统了,身上却没一点钱。”宫崎寅藏说:“我不是耍杂耍的,上哪一晚上给你变这么多钱。”孙中山说:“那一个星期好了,要不然我当了总统也只好逃走。”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卫兵见来人衣着简单,便拦住他:“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闲杂人等走开!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的!”孙中山不禁笑了,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穿着很普通的人竟是大总统。他吓得扑倒在地,连连请罪。

    犬养毅曾经问孙中山:“您喜欢什么呢?”孙中山不假思索地说:“革命!推翻清政府!”犬养毅继续问道:“没有您最喜欢的吗?”孙中山说:“书,读书!”犬养毅说:“不愧是大丈夫!”说完两人都笑了。

    孙中山小时候很不安分。他把村里神庙供奉的金花娘娘塑像的手指脚趾,一根一根地扭断,说要看看神仙流不流血,把村子里的老太太们吓了个半死。后来他直接跑到庙前每天弄点祭品来吃,他母亲骂他,他就撅着小嘴抗议:“那是个死菩萨,她不会吃东西,为什么不让我这活菩萨帮她吃掉呢?”他母亲哭笑不得。

    1913年孙中山在东京筹组中华革命党,要求入党的成员在入党简章上写“服从孙中山先生再举革命”,然后在简章上摁上自己的手印。黄兴很反对,说这分明就是不平等,太屈辱了。陈其美说:“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革命,耗费了无数心血,由孙先生统治中国,天经地义,革命才能成功!”孙中山很感动。

    1914年孙中山创立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蒋介石在上海写下入党誓言,但这时候,蒋介石并不红,他在党内并不显眼。蒋介石得到孙中山的信任与赏识,除了与陈其美的推荐有关之外,更主要的是靠自己的才能,尤其是军事才能。他多次跟孙中山谈军事,使孙中山越来越觉得这小子不错,慢慢器重了他。

    1918年5月,广州非常国会被西南军阀收买了,决定改组护法军政府。原先的大元帅制变成了七总裁制,孙中山由大总统变成了一个权力只占七分之一的总裁,实际权力被剥夺了。由于在广州已经没人听他的话,他就辞去了大元帅职务,向全国发表电文说:“国家仍处于忧患之中,而各路军阀却忙于争雄争霸,实乃一丘之貉啊!”

    1925年3月上旬,孙中山病势又严重了,已经昏睡了过去。宋庆龄、何香凝、孙科和汪精卫等在床边商议后事。汪精卫说:“我建议总理死后葬在北京景山。”不料,孙中山突然翻过身来,把大家吓了一跳,说:“不对,不对,我要葬在紫金山。”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死后,按照他老人家的遗愿,他被葬在了风景秀丽的紫金山。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各界人士在北京中央公园社稷坛进行公祭,豫军总司令樊钟秀送来了一个超大的匾额。在这个长三米多,高一两米的匾额上,只写了“国父”两个大字,他的唁电和挽联,也全部用“国父”称呼孙中山。193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国父这一称呼遂流传至今。

    黄花岗起义后,武汉的同盟会已经到了挂牌歇业的程度。共进会选刘仲文来当会长,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共进会会员,更重要的是他有钱捐助革命。刘仲文这个富家子弟,去日本留学镀金竟迷上了革命。听说共进会要推荐自己当湖北共进会会长,就屁颠屁颠地赶到武昌。当然钱是不能不带的,当场一手交钱一手交官。

    1911年9月,广西独立后,王芝祥率领桂军北上增援,路过长沙,湖南将领听说他打枪很有水平,就请他到校场给大家露两手。王芝祥一连射了十枪,有七枪都打在了红心上,一万多名观众都快把巴掌拍肿了,一致叫好。这时谭延闿慢吞吞地接过枪,也一连放了十枪,十枪都打在红心上,一百环!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位都督也是个百步穿杨的牛人。

    民国初年,买卖人口比买股票还赚钱。当时北京人贩子很多,有的人家家庭条件不好,就把女儿卖了,人贩子把这些十岁左右的女孩子十几块钱买回来,养个几年,就能卖到几百块,一翻好几倍。而且市场也很大,富贵人家的小妾,高中低档的妓院,一时间供不应求。手里有几十个女孩,有房有车不成问题。

    辛亥革命时,革命党抓住了张勋的爱妾小毛子。小毛子是个大美女,深得张勋宠爱,张勋跟革命军打了败仗,跑得很匆忙,所以小毛子就被抓住了。陈其美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就给抓着小毛子的徐绍桢写信:“建议建个动物园把小毛子送到里面展览,票价一人四毛钱。”徐绍桢回道:“你损!”

    光复南京的“开国元勋”徐绍桢,是南京陆军第九镇统制,就是当时南京陆军第九师的师长,当时大部分军官都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海归,而徐绍桢不同,不仅是写八股文长大的,还当过十几年的师爷。当时清廷举办“太湖秋操”,徐绍桢的第九师奉命跟第八师干架,结果以少胜多,将第八师打得哭爹喊娘地回去了。

    徐绍桢虽然革命过,但他并不是革命党。他是个老实人,既想维护朝廷,又不想杀害革命党人的生命。张人骏和张勋两兄弟变着法排挤他,缴了他的子弹不说,临走时还偷了他几尊大炮,并找人刺杀徐绍桢,结果杀人未遂。徐绍桢这个老实人火了。老徐很生气,一气之下就决定参加革命,投身于革命事业。

    徐绍桢自己给自己封了个“江浙联军总司令”,准备把南京给光复了。可惜苏良斌莫名其妙地提前放了一把火,尽是瞎捣乱,差点误了大事,徐绍桢也因此备受指责。但是宋教仁和陈其美非常拥护他,徐绍桢很感动,带领部下奋勇杀敌,跟清军大战了七天七夜,终于把清军打得扛不住了,攻占了南京。

    1911年,湖南一反,陕西、山西就像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都倒了,全国大范围地区都开始宣布独立。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宣布独立的地方换汤不换药的也很多,比如甘肃独立了,都督赵维熙还拖着那根扫把辫,自己拖还不行,还得让别人也拖着。新疆的更狠,都督袁大化连红顶花翎都没去,也自称为巡抚部院。这些生动地解释了什么叫做“假独立”。

    辛亥革命时,有一个在妓院里当服务员的孙天生自称是孙中山的弟弟,忽悠着巡防营的士兵跟他光复了扬州。攻占了扬州之后,那些“革命军”把城里能抢的都抢了,然后一溜烟没人了,只剩下孙天生留下来当都督。后来这个冒牌的弟弟被拆穿,在砍头前,孙天生高兴地大喊:“老子也做了三天的皇帝,值了!”

    1911年,革命党在没钱的情况下举行了革命,黄兴从上海辗转前往武昌。这时北洋军精锐力量、冯国璋所率陆军第一镇正准备将武汉三镇给包了饺子,革命军一看这阵势,都慌了神了,黎元洪为了安抚军心,一看情况紧急,便命人拿个大旗,上面写着“黄兴到”三个大字,游遍武汉三镇,结果还真有效。老黄知道了很无语。

    陈其美是个草根界的神话。早年在当铺干了12年学徒,把人都熬了几代,才从排名十二升到第三,比蜗牛还慢。就这样一个人参加了革命,后来混得被孙中山称为“革命首功之臣”,蒋介石也要做他的“第二化身”,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立英士大学和中山大学、中正大学齐名,蒋介石甚至说“没有陈其美就没有国民党”。

    陈其美之所以能得到赞誉,与他对革命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虽然他只读过几年私塾,年龄又大,家里又穷,但他很会做事,在上海滩很混得开。他经常出入戏院、茶馆、澡堂、酒楼、妓院,革命成功后有人说他是“杨梅都督”,他说:“主要是青楼里面安静,有利于革命党秘密结社不被发现,有时候出入这些烟花场所,也是革命需要。”

    陈其美很好色,嫖娼次数不计其数。光复会从南洋带回来许多华侨捐款,陈其美想去要一点,但光复会会长章太炎实在太凶了,就去找二当家陶成章商量。陶成章听见陈其美提出来要用钱,板着脸对陈其美说:“我的钱是给江浙革命同志用的,给你,还不是让你拿去再嫖娼!”陈其美碰了一鼻子灰,很生气。

    陈其美与蒋介石是拜把子兄弟,而且与黄兴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蒋介石还是陈其美引荐给孙中山的。陈其美是青帮大头目,同两个侄子陈果夫、陈立夫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显赫的人物。后来因为屡次起事遭到袁世凯记恨,被袁世凯派杀手暗杀,因为这事侄子陈立夫差点带领中统把老袁家的祖坟给扒了。

    李烈钧在革命中多次救火。在武昌起义后,他不辞劳苦,南下江西、北上安徽、西顾武昌,三次担当了“救火队员”的角色,为革命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南北和谈后,黎元洪犒赏了九江援军10万元,又把好几万大洋奖给了李烈钧本人,但李烈钧一毛钱也没有要,全部发给了部下。

    1913年二次革命时,国民党势单力薄。只有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和广东都督胡汉民三个都督是国民党,而且广东两个师已经被袁世凯收买,安徽只有一个旅的兵力,这样就只剩下江西都督李烈钧有点能力反抗袁世凯。有人对李烈钧说:“你为什么这么坚持?”李烈钧说:“因为我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啊。”

    李烈钧是国民党元老,他渐渐远离政坛后就天天去喝酒嫖娼。有一次,李烈钧和覃振在一个夜总会里喝茶,突然看见自己的儿子李滨城正在跟一个舞女热舞,而且那个舞女还是自己比较喜欢的舞伴。李烈钧很生气,就把儿子骂了一顿,没想到儿子反过来说:“你能跳,我怎么不能跳!”两人因此脱离了父子关系。

    武昌起义后,远在长沙的共进会负责人焦达峰三天后才得到消息,准备兵变。当焦达峰和陈作新攻打城门时,守城的巡防营士兵不仅不反抗,反而主动将门打开,起义的新军给他们戴上象征起义的白布条时,他们也一一笑纳,态度相当友好。下午三点,焦达峰带兵冲进了巡抚衙门,宣布湖南军政府成立。

    湖南光复后,许多会党成员都跑过来要求做官,原清军管带梅馨也跑来找焦达峰,要求给自己升职,焦达峰不同意,梅馨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梅馨带兵冲进都督府,大家劝焦达峰逃走,他却不仅不逃,还挺身而出劝叛军反正,叛军哪里会听,准备将他拉到都督府前面的草坪上处决,焦达峰大义凛然:“要杀就在这儿杀吧!”遂英勇就义。

    北洋统制吴禄贞决定响应武昌起义,结果革命未捷身先死。当时他决定出兵北京,为了表现自己的权威,“有不服从者即以军法从事”,结果当场就有人不给他台阶下,举手反对。夜里的时候,吴禄贞的卫队长马惠田和参谋等几个人借口说要祝贺吴统制升官发财,结果开枪把吴禄贞打死了,马惠田把吴禄贞的人头割了下来,趁乱逃跑。

    张治中是个怪人,喜欢把带字的纸都捡起来看看。别人在逛街打牌的时候,张治中就挎个破篮子,在垃圾堆里扒来扒去,也不管卫生不卫生,有没有细菌,每天就拿着两根小棍、一个篮子捡字纸。结果他发现了武昌起义的消息,就准备去上海参加革命。

    张治中和蒋介石相处了25年,就没让蒋介石消停过。他什么话都敢说,动不动就写个万言书让老蒋读都读半天。“皖南事变”发生了,张就写了一万字骂老蒋;1945年内战,张也写了个一万字说老蒋的不对;到了1948年,张治中又写了一万字开骂。老蒋急了:“我看以后你就叫‘一万字’好了!”

    有一天伟人坐到一起开会讨论张治中,毛主席先举手发言了:“他是个希望和平的人,一生做了许多好事,他是个好人。”周恩来总理第二个举手说话:“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点可以肯定,他是个爱国的人。”邓颖超第三个站起来:“在内战中,张治中先生是一位没有跟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

    苏良斌是个小人物,那些事先被寄予厚望的明星人物不够抢眼,于是苏良斌就有了上台演出的机会。本来南京起义是按说好的举行,可到了半夜的时候,苏良斌突发奇想在城里放起火来,眼看着火越烧越大,革命党又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放火,以为革命提前举行,一时赶鸭子上架,结果失败了。

    南京一个月后光复,苏良斌当上了“都督”,但他发现,自己这个“都督”好像不太受革命军喜欢,每天都是斜着眼看自己,就向别人问怎么回事,原来是这位“苏都督”一时兴起点了一把火,革命提前,让官兵损兵折将,本来是可以胜利的,却失败了,好多革命党都无辜牺牲,剩下的人当然恨得牙痒痒。

    孙中山路过南京,看到南京很混乱,就任命徐绍桢为“南京整风大队长”,好好地把南京整一整。徐绍桢新官上任三把火,开始盘算拿谁开刀。经民意调查,苏良斌获得绝对优势的选票,因为苏良斌自从坐镇道台府,革命事业也顾不上了,每天的工作成了抢掠民女进自己的司令部“共同革命”,于是老苏就被革了命。

    四川保路运动一时兴起,民众们冲到了总督署,要把总督署的房子给拆了。四川总督赵尔丰来到堂上跟民众代表讲话,民众代表没搭理,赵的卫队鸣枪示警,民众还当没听见。眼看着这群人就要冲进总督府了,赵屠户下令:“开枪!”子弹飞出,游行示威者纷纷倒在了血泊之中,制造了“成都特大血案”。

    1911年辛亥革命后,各省督抚开始给自己找出路,一时分为三派:“保皇派”成功者代表就是导致东三省没有革命成功的赵尔巽;“革命派”代表者太多了;而还有个“骑墙派”,只有山东巡抚孙宝琦一个人任掌门加大师兄兼小师妹。因为他像骑在墙上一样来回张望,遗老遗少不喜欢他,革命党人也对他不待见。大部分督抚不是“保皇派”,就是“革命派”。

    冯如应邀到广州飞行表演,广州将军孚琦也来看一看稀罕,结果飞机没看到,把小命丢了。当时刚走到城门附近,忽然听见一声大喊:“革命党来了”,刺客温生才就出现了,拿着枪站在风中。孚琦的卫兵平时喜欢刺客,真正见了却害怕了,把轿子往地上一撂,一溜烟没人了。孚琦没人保护,当场被爆头,刺客看爆了头不过瘾,又打了几枪。

    温生才刺杀孚琦,事关重大。两广总督张铭歧亲自审问温生才。张铭歧问:“你为什么暗杀?”温生才头仰到了天上:“那不是暗杀好不好,那是明杀!”张气了个半死,只得再问:“那为什么明杀?”温生才讨来一杯茶喝了一口,开始大讲革命之道,还没等温生才讲完,张铭歧就决定把温生才拉出去砍了。

    郑毓秀是一个巾帼刺客。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她就搬过炸弹。后来又刺杀袁世凯,也没成功。那她为什么出名呢?因为她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用玫瑰枝顶住陆征祥的腰,让陆以为是枪支,使陆征祥没有在合约上签字,于是创造了玫瑰枝也可以吓唬人的历史。后来陆征祥知道了,把头直往墙上撞。

    良弼等人高调宣传保皇宗旨,每天拿着“保皇保皇保你辉煌”的小广告到处散发,彭家珍等同志看见了,觉得不把良弼这个保皇派给弄死,共和就很难成立。等到了腊八那天,良弼外出回家,彭家珍在人家门口用炸弹将良弼的几个侍从炸死了,彭自己也被炸死了,而良弼重伤回到家中,不久也挂掉了。

    岑春煊是清末官场“三屠”之一,“三屠”就是:“屠财”张之洞,花钱不眨眼;“屠民”袁世凯,杀人也不眨眼;“屠官”岑春煊,则是弹劾贪官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岑春煊性情刚烈,不管你官有多大,只要你是贪官、庸官,一律弹劾。他任四川总督时曾准备一次弹劾三百多名官员,幕僚劝了半天才决定少弹点,弹劾四十个算了。

    岑春煊做了两广总督,在任时,光因为他弹劾而被罢免的贪官污吏就有1400多个,你可以想象一下再加上他弹劾却没被罢免的能达多少。如果老岑弹劾一个,杀人不眨眼的袁世凯杀一个,那老袁到最后也会被累得眼睛永远不会眨了。所以贪官们一听到“岑春煊”这个名字,比老鼠见了猫还要害怕。

    岑春煊是个办学狂。他在山西时办了山西大学堂,在四川时又办了四川高等学堂、成都警察学校、武备学堂,任两广总督时又办了两广学务处、军医学堂、陆军测绘学堂、林业学堂、巡警教练所、两广优级师范学堂、陆军中小学堂、法政学堂、两广实业学堂、蚕业学堂、女子师范学堂、广西高等学堂……很多很多。

    程德全是清代最后一任江苏巡抚,为显示“革命必有破坏”,从大清巡抚摇身变为民国都督的程德全剪去小辫子,连同早已脱去的官袍一起扔到一边,亲自拿起竹竿,捅落檐前三块屋瓦,以示与清廷决裂。然后下令收缴属下的清朝关防、官印,和官服一起焚烧。江苏独立了,这是第一个由封疆大吏亲自倡导的独立,且没流一滴血。

    程德全为人慷慨仗义,刚刚当官就在老家搞起“公田”,资助贫困族人。朋友来借钱接济什么的,他总是竭力帮助。他老婆刘氏是个有心人,唯恐这样坐吃山空,以后没法过日子,就每个月偷偷攒一些私房钱。后来程德全辞职闭门颂经,没了工资,接济别人竟接济到自己没了一分钱。刘氏就抱出一个存钱罐,说明原委,总算是衣食无忧。

    程德全是书生出身,所以有些地方像个老古董。他儿媳妇给爱慕对象写了一封信,就逼着儿媳妇自杀了,女儿当时替儿媳妇写信,也被程德全逐出家门,对外说姑嫂两人都自尽了,连门都不让女儿进。老子虽然很坏,但女儿仍然很孝敬,后来程德全死了,想要葬到寒山寺,还是女儿帮父亲了了心愿。

    1911年后,革命兴起,一时成为一种时尚。四川的一个叫罗烟灰的师长当时也宣布革命了,他对着下面的官兵们开始吼起了破锣嗓子:“大家都说老子是假革命,现在老子光他妈的为了换革命的招牌,制造旗帜和领章臂章什么的就花了两万多!难道这些钱不是钱吗?还敢说老子不革命,那花多少钱才算是革命?”

    中国为什么要一直革命呢?因为吃不饱。中国人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要衣服没衣服穿,要食物没食物吃,平常年景,中国人每天食不裹腹,像那些小猫小狗什么的有时候连剩饭都吃不上,更别提让国人浪费了。

    杭州光复后,汤寿潜做了第一任都督。1915年青年学子曹聚仁第一次到杭州,就见到了自己老爸曹梦岐非常喜欢的偶像汤寿潜。结果见到前辈被吓了一跳,汤穿个土布背心,戴着一顶帽子,下面穿个拖鞋,手上拿把纸伞,活脱脱一个庄稼汉,差点把小曹给雷死。于是他临走时送给这位布衣都督一个外号:“汤雷人!”

    辛亥革命中安徽省巡抚朱家宝镇压了熊成基起义,不但在革命成功后没有少一根头发,而且摇身一变,成了安徽省首任都督。有人曾经感叹说:“这些人啊,清政府在一天,他们就当哈巴狗一天,二十四小时摇着尾巴;革命胜利了,他们又立即扒了狗皮,换上衣服,给自己化妆成为革命分子。”

    1912年,即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读誓词:“倾覆满州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