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双绝-钧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话说徽州有个茶商叫汪尔敬,这年清明后去京城做了一趟生意。这一天闲来无事,就到酒肆饮酒消磨时光。正饮到兴致来时,忽有一人上前施礼,问:“这位客官可是徽州府人?”汪尔敬一愣,这个人我不认识呀,随口答道:“正是,你……”“我家老爷有请。”“你家老爷是谁?”“到府上便知。”

    于是汪尔敬随那人走进一门卫森严的宅第。一会儿,迎出来个中年人,互相换了名帖,方知这中年人乃是当今吏部大臣汪宗勉。汪宗勉也是徽州人。异地见同乡,分外亲热,这汪宗勉设宴款待汪尔敬。席间叙谈得知两人在原籍的家仅相距五十余里,论宗谱,汪尔敬还长汪宗勉一辈呢。

    告辞时,汪宗勉托付一事:帮他捎回一套瓷器。汪尔敬痛快地答应了。于是,汪宗勉便叫手下拿出一套茶具,汪尔敬一看,眼都直了。只见这套茶具件件蓝中带紫带红,色泽十分艳丽,彩釉细腻而光润。翻看底部,件件有数字,便知这是北宋末年钧窑瓷器,是上乘佳品,价值万金。

    数日后,汪尔敬启程回家,一路不敢耽搁,十几日后方回到家中。稍事休息便准备去汪宗勉家拜访,并送去瓷器。当打开行囊一看,汪尔敬顿时傻了,怎么了?这捎带的一套瓷器竟碎裂了十有九八。究竟什么时候碎的,怎么弄碎的,他如坠入五里雾中。妻子见状,忙问:“老爷,这是为何?”

    汪尔敬喃喃自语:“天要败我,奈何?”言毕眼泪就“哗哗”地流了下来。

    妻子安慰他:“天塌下来有地顶着,有什么过不去的。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想开点,身体要紧。”

    汪尔敬点点头,便径直往城中,寻遍了各个店铺,最后才在“恒记”老店看到一套钧窑茶具。汪尔敬怕与自己捎带的那套差别太大,就一件件品赏,发觉件数、形状、颜色、花形竟同自己弄碎的那一套如出一窑。翻看茶壶,底端赫然印着“七九八”三个数字,再看茶碗、碟子、碗盖、底端均烧印着“七九八”,可见是真品。

    于是汪尔敬开口问:“请问售价多少?”店主答:“一万一千两。”“可否少些?”店主捻须一笑,说:“钧窑绝品,绝无二价!”

    汪尔敬回到家,同妻子反复商量后,遣散了仆人,变卖了店铺、茶园,加上多年积蓄,勉勉强强凑够了一万一千两白银,买回了“恒记”的钧窑瓷器。第二天小心翼翼地送到汪宗勉家,然后匆匆告辞。

    从此,汪尔敬家一蹶不振,再也无本钱经营茶叶生意,只好用散碎银两,购置了三十几亩薄田,以务农为生。

    第二年六月,汪尔敬挑着稻米去城中卖,卖完后正要往家赶,天边忽卷过乌云,不消一刻下起暴雨。正巧路边有一酒肆,便踅到里面躲雨。

    酒肆里客人不多,只见有一穿戴讲究的人,一脸愁容,长吁短叹。汪尔敬好奇,便凑过去探问。那人未张口,泪水先涌了出来,说:“我为人家办了件事,想不到会落个家败财空。”

    汪尔敬一惊,忙问:“这是为何?”

    那人便讲:“我是做竹木生意的,上个月去京一趟,归来时为一同乡官宦捎回一套瓷器,不意昨日到家一看,全成碎片。刚才我去打探了一下,类似这样的瓷器,竟要价万金。这不毁了我吗?”

    汪尔敬心中一愣,想起往事,忙问:“敢问这官宦可是当今吏部大臣汪宗勉汪大人?”那人有些惊讶:“你怎知晓?”汪尔敬也不回答,又问:“你要购的瓷器是否在‘恒记’老店?”“正是。”

    此时,雨过天晴,汪尔敬便拉着那人去“恒记”老店,看那套钧瓷。一翻底端,件件有“七九八”三个字。

    汪尔敬什么都明白了,长叹一声,转身便走。那人不解,追上来问:“兄长这是为何?”

    汪尔敬轻声说:“家败为小,性命为大。我劝你快快破财消灾吧!”便将自己的遭遇一一道来。那人听罢,顿悟,说:“兄长归来时是否在宣州府悦来客店住过?”

    汪尔敬点点头:“是呀,汪宗勉要我给悦来客店捎点东西。”

    那人冷笑道:“原来如此。我也是受汪宗勉之托,为宣州府悦来客店捎东西,顺便住了一宿。想必悦来客店有人趁我等不备,敲碎了我等带的瓷器,并以此令我等赔偿。”

    汪尔敬听了方才彻底明白这内中关节。回家后让妻子寻出那套破碎的茶具,妻子不解,问:“一堆碎片找它何用?”

    汪尔敬发火了:“快,取来!”

    碎茶具取来了,汪尔敬细细察看,便看出问题。这茶具虽做得极为精细,但从断裂的碴口看,是磁县一带仿造的赝品。汪尔敬不由恨恨骂道:“汪宗勉,你这心也太黑了!”

    两年后,京城传来消息,吏部大臣汪宗勉被人弹劾,罢官回乡了。汪尔敬妻子知道了,便怂恿丈夫去汪宗勉家讨个说法。汪尔敬摇摇头:“算了,吃亏是福啊!”

    次年,徽州一带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市面上十两黄金买不到一碗米饭。汪尔敬家因几年来有积粮,倒可以聊度饥荒,对上门乞讨的人,他还往往会施舍一些。

    这一日,汪尔敬正在厅堂的竹躺椅上小憩,猛听得门口有人唱莲花落:徽州府,好地方,十年倒有五年荒,百姓个个饿断肠,求求菩萨给口粮……

    汪尔敬睁眼一看,门口站着一个穿戴尚算齐整的乞讨人。只是那人头发很长,脸因多日没洗而满是泥垢。汪尔敬觉得似在哪里见过此人,一时又想不起来。他因施舍太多,家中已存粮不多了,便对乞讨者说:“请见谅,家中没有余粮了。”

    那人“扑通”跪下,磕了三个响头,喃喃说道:“可怜可怜我吧,我已四天粒米未沾了,我快饿死了。”说罢,解下背上的包袱,说,“如肯施舍给我一碗饭吃,情愿以祖传之宝献之。”

    汪尔敬于心不忍,便呼唤妻子盛了两碗米饭给他。那人如饿狼一般,张开大口,几下便吞了下去,随后又磕了一个头,打着饱嗝晃晃悠悠地走了。

    汪尔敬望着那人背影,不住地叹息。突然他发现那人的包袱还放在门边,便要去追还。妻子拉住他,说:“先看看这是什么祖传宝贝。”

    汪尔敬打开包袱一看,倒吸了一口冷气,里面竟是一套瓷器。他急急翻看瓷器底面,件件都烧印着“七九八”。

    汪尔敬恍然大悟,刚才那乞讨之人不是别人,正是被罢官还乡的汪宗勉,不由感叹天地之间,冥冥之中人的命运真是不可思议。

    妻子见物大喜,说:“苍天有眼,终于将我家失去的财物归还了。”

    汪尔敬端详着瓷器,深思不语。忽然,他高高地捧起包袱,用劲地掼在地上。“砰”的一声,钧窑茶具碎了,一片狼藉。

    妻子大骇,说:“你疯了?”

    汪尔敬哈哈大笑:“我没疯。我想,这万金之物如今又有何用,仅抵区区两碗米饭而已。况且,我不能再让这东西害人了!”

    吏部大臣汪宗勉为了钱,竟设下陷阱,逼着一个个老实人朝里跳。结果呢,苍天容不得邪恶,最终将其罚为乞丐。这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祖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