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日子-春在柳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每年春天到来的消息,总是柳树首先告诉人们的。农家有歌谣:三九四九,棒打不走;五九六九,隔河观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可见在寒风凛冽、冰天雪地的“五九六九”节气里,柳树便已经积聚起热情,向人们抢先报告着春的音讯。

    春在哪里?春在柳梢。那柔软的纤纤柳丝,第一个把春装悄然裹在身上,在百草万木萧条之中,它不就是报春的勇敢使者吗?而“隔河观柳”,妙就妙在“隔河”,说的是这时候的“观柳”需要一定的“距离”,过于遥远不行,近在咫尺也难能看清,这的确充满朦胧的诗意之美,很有“草色遥看近却无”之韵。试想,当人们无论乘车或步行于寒冷的路途里,蓦然发现视野中的柳树影影绰绰、似有非有地呈现出淡淡的鹅黄嫩绿时,每个人的心头定会不由自主地生发出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惊喜:呵,春天来了,春在柳梢!

    柳树是人们喜爱的树种,公园,路旁,田头,河岸,几乎凡有草木生长的地方,都有柳树的身影,它不择地域,不避沙砾,一旦扎根,便茁壮地生长起来。特别令人惊诧和敬佩的是柳树的顽强生命力,任你随便从柳树上砍下一根枝条,只要有水,插进土里就能存活,而且用不了多久,它就会绽出新绿,蓬蓬勃勃地撑起一片蓝天。“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这正是柳树顽强生命力的生动写照。

    柳树似乎很少有伟岸的躯干,但它以婀娜多姿的身体,柔软纤细的枝条,蓊郁碧绿的叶子,在自然界的林木之中独树一帜,绿化并靓丽着环境和生活,成为人类辈辈相传的亲朋密友。且不说春日孩童嘴中婉转灵俏的声声柳哨,也不说洁若冬季雪花而漫天轻飘曼舞的柳絮,更无须说夏天柳荫下男女老幼的凉爽和惬意,但就柳树无私奉献的品格而言,便足以使人们油然而生肃敬之情——用褪皮柳条编织而成的花篮筐篓乃至式样繁多的工艺品,不是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情趣和温馨么?而用柳木做成的菜板面板则是诸多木料中的上乘佳品,它是家家户户一日三餐须臾离不开的呵。然而,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柳树于生态环境、于人类生活如此习习相关,但在古人的骚士墨客笔下,它怎么就成了离情别绪、寂寞伤春、凄婉哀怨的意象呢?诚然,在古人的诗辞歌赋中,也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和“碧玉妆成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脍炙人口之作,但婉约有余而壮阔不足。而在毛泽东主席的笔下,“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飚直上重霄九”、“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那是何等壮美深邃的意境和博大豪迈的胸怀呵!

    我钟情于柳树,并非因为它具有凌寒中报春的勇敢气魄,也不因为它在早春时节具有“隔河观赏”的朦胧之美,而在于它的顽强生命力和奉献于人类的高尚品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