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亲即定亲。当一对青年男女,从陌生到熟悉,由相知到相恋,乃至开始谈论嫁娶,其间有一个过程,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三年五年,到了“水到渠成”之时,便要“压亲”了,即把婚事定下来。
压亲一般由男方择选日子;当天上午,男方在媒人陪同下,携带“压亲”的大包小裹来到女方家。“压亲”的礼品多与少,好与坏,由家境而定,但种类基本上大同小异。譬如,有些可有可无的礼品可以忽略不计,但“鸳鸯布”是万万不能缺少的——所谓“鸳鸯布”,即红布和蓝布各一块,当然布匹质量要上乘、色泽要娇艳,女方出嫁前便将其做成“鸳鸯被”,这叫“情如鸳鸯,白头偕老”。其它大宗礼品则一般为“两铺两盖”,即两床褥子两床被,四季衣服各两套,两对枕头以及梳妆饰品等等——这类东西自然“多多宜善”,因为当天女方亲戚和女方最要好的小姊妹们要来“品头论足”,礼品少了,免不了尴尬,礼品多了,”自然皆大欢喜,消息传了出去,村人背后也要咬嘴嚼舌地“评论”一番,因之便有了“谁家闺女找了个好人家”、“谁家闺女挑‘走’了眼”等褒贬不一之类的话。压亲这天,还有一个“重大环节”不能忽略——即身份和称呼的转变,之前,女婿和岳父母之间以“伯父”、“叔叔”、“伯母”、“婶子”相称,而今则改口以“爸”和“妈”相称,俗称“改口”,以此表明从今往后是真正的二家人了。女婿也常于压亲这一天,代表父母向岳父母正式提出结婚的日期,旧时以“帖子”形式转达,现在简化为“口头通知”,岳父母自然应允——这无非是个形式罢了。
中午,女方家中要设宴款待媒人,酒足饭饱之后,女婿和媒人便携带女方的“回礼”回家。“回礼”一般是赠给女婿的钱包、裤带、鞋和一套衣服等,有趣的是还有一个盒子,内装8个生小饽饽,这是让女婿带回家蒸熟,意思是闺女“过门”后日子不但要“发”,还要“蒸蒸日上”。另外,盒里还装有两棵艾子、两包针以及6至10个栗子、花生和一包麸子,内含“真真夫妻”、立家生子”、“长命百岁”等意。回到家后,男方要包饺子招待媒人,还要按女方多大岁数,便送多少对饺子的习俗,由媒人将饺子送到女方家,这是说:“男方将女方牢牢地‘箍’住了”——至此,“压亲”程序全部结束。
而今家乡一带“压亲”基本上沿袭传统习俗,但在礼品上多“重钱轻物”,男方一般采取“小包干”或“大包干”的做法——“小包干”就是既送钱又送物,而“大包干”只送钱,譬如送一万零一块钱,就是一万里挑一”的意思,东西则由女方随意买,至于送不送戒指、耳环和项链等物,要根据男方家庭条件的好坏“量力而行”。
只要“压”了“亲”,男女双方便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结婚事宜,快乐地等待着人生最幸福的时刻——洞房花烛夜的到来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