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之日,小伙子穿戴一新临出门迎娶新娘时,要咬一口夹着肉的“发面小饽饽”,这预示着婚后不但能有“好的吃”,而且日子还要“发”;新媳妇进婆家门之前,婆家迎接的人要往新媳妇的嘴里塞一块糖,这叫“新媳妇进门甜甜蜜蜜”。小两口进了洞房之后,则要吃“合欢饭”,合欢饭是吃新媳妇娘家陪送来的“小饺子”和婆家做的“宽面条”“小饺子”俗称“小饭”,其实就是饺子做得小巧精致而已,但因饺子俗称“箍子”,娘家人便有了将新郎新娘紧紧“箍”在了一起的意思,而“宽面条”则是婆家取“宽心顺心”之意。家乡讲究,新郎新娘谁先尝遍了饺子和面条,便意味着婚后谁便“当家说话算”,于是婆家人和新娘的伴娘等人也就分别凑热闹起哄,各自催促新郎新娘要“动作快、占上风”,但因两双红筷子用红丝线缠绑,将其揭开很是一番手忙脚乱,揭开之后,新郎新娘便在一片大喊小叫的催促声中各自皱吞虎咽”,最后当然以谁先放下筷子为准——这自然是开玩笑——而当新郎新娘先后放下筷子后,围在四周的男孩和女孩们则一哄而上抢吃碗中的饺子和面条,只要吃到了,意为男孩长大后能娶个好媳妇,女孩长大后能嫁个好女婿。
至于接下来小两口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以及宴请亲朋宾客等程序,则是众所皆知的了。当午宴结束后,新媳妇娘家的“送亲客”要由婆家的“迎亲客”以及媒人的陪同进人洞房,新女婿的父母则要敬茶敬烟亲自接待,有的人家甚至重新摆上几种“精品小菜”敬酒,但这时的酒一般是不能喝了,而多以说:“客套话”寒喧为主,无非是娘家人说:“闺女哪些地方如果做得不好,要请公婆多谅解和指教”等等,而公婆则要说一些“今后一定会待媳妇如自己亲闺女一样”云云,颇似“两国外交使者”在相互庄重地“表态”——至此,婚礼仪式告终,剩下的“节目”便是夜里“闹洞房”了。
最有趣的是,结婚的当天,如果村里还有别的人家结婚,那迎娶的过程是要讲究“速度”的,意思是谁家先将新媳妇迎娶回了家,谁家的日子就能过得更好,这叫“抢头拔尖”。而在迎亲的路上,如果碰上外村的迎亲队伍,尽管双方并不认识,则都会主动上前打招呼致意,并且热情地交换小礼品,诸如手绢、花朵、发夹、糖果之类,这叫“同喜同贺”。
结婚的第二天,按规矩要“搬久”,“搬久”即“省亲”的俗称——黎明时分,新媳妇要由娘家人接回家,傍晌时再同父亲等长辈一起来到婆家,婆家中午大摆宴席,宴请媳妇的娘家长辈,这叫“会亲家”,好酒好菜,胜过结婚当日,以示亲家之间的真情厚意。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乡的婚俗也在发生着变化。譬如许多人家像城里人家一样,在饭店酒楼操办“中西结合”式的婚礼,也有的崇尚旅游结婚等等,,但不管怎样,婚礼是马虎不得的,这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少了规矩似乎也就少了情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