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日子-别了,老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决定卖掉老屋,是我和妻辗转反侧、夜难成寐的结果,也是此后我们夫妇多年不敢触碰的心痛。

    当时,我在市教育局教育科任职,妻则从于家庄镇党委副书记之职调往大季家镇任镇长。母亲随我们而居,子女在城里工作和读书,家安在于家庄镇政府家属区里,而老家的三间半房舍却一直空无人住,任凭风吹雨打,任凭杂草丛生,老屋真的一年比一年颓败衰老了。有时下乡,偶尔顺路经过老家,总要不顾一切地扑进家门,看着家中院内熟悉的一切,心底油然而生亲切而又凄婉的情感,那是一种撕心裂肺般的爱怜与痛楚啊!

    老屋三间半房,东面半间改作“过道”,连着前院和后院,前院有东西相对的厢房,院子不大,地面由青石铺砌而成,有手压自来水井,有猪圈,这是很古老的居家格局。三间正房坐北朝南,是典型的老式青砖小瓦房,也就是文人雅士所谓的“秦砖汉瓦”房。正1司兼作厨房和饭厅,后通“过道”,不足丈宽,冲门而设锅灶,那是夏日做饭用的,偏东墙脚有一株碗口来犯的香椿树,北墙连接着后院的水泥平房。东西两间是卧室,土炕临窗而砌,年四季阳光融融。卧室的顶棚是木制的,土炕的上方与顶棚相连接的是方格天窗,掀开方格天窗,踏着梯子便可以进入卧室的顶棚,那里既可存粮又可盛物,俗称“过笼”,这是根据乡音而写的一个词组,但究竟是哪两个字,我至今也没有弄清楚。

    古朴陈旧的老屋,生我养我的家园!简陋清静的老屋,我们全家四代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春天,这里阳光明媚;夏日,这里清风送爽;金秋,这里收获欢乐;严冬,这里避风遮寒。老屋里的一切,甚至于每一个小小的角落,每一块铺脚石的纹路,我都熟稔至极,刻骨铭心。在这里,我有过童年的欢乐,有过少年的追求,也有过青年的迷惘与困惑,更有过生活风刀霜剑的砥砺。而最难忘的则是东厢房的那盏煤油灯,是它春夏秋冬夜夜陪伴着我如饥似渴地读书,从小人书到大部头,从通俗演义到中外名著,凡是那个岁月能够搜集到的一切书籍,都成了我最好的精神食粮,是书籍启迪了我的人生之旅,是文字滋润了我的心田沃土。现在回想起来,我这半生无论身处顺境还是偶遭厄运,一直能执着地苦恋文字,并能从文字里寻求到别人找不到的欢乐与甘甜,都源于东厢房的那盏煤油灯。诚然,我至今仍感激那盏煤油灯,是它教会了我怎样使用文字,就像农民如何使用农具一样,使我在教书生涯中和担任机关干部的岁月里,能够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最终卖掉老屋是1997年的夏初季节,那天上午,当我们夫妇处理完一应事务乘车返回城里时,刚出村口,妻喟然长叹,说我们这是从老家拔出“根”了!我心中一阵针刺般的疼痛,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别了,家乡!别了,老屋!家乡和老屋的记忆,永存魂灵深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